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商业银行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范文第1篇

1、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虽然也开展一段时间了,但是,并没有配套的内部审计机制,无法让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具有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特点。因此,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的标准有一定差距,甚至会导致现有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无法可依或者说有法不依。

2、内部审计技术较落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手段仍然使用传统的详细审计或个人经验审计,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从而造成了银行内部审计周期长、成本高且效率低下,这与国际上当前通用的风险基础审计手段相比较为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并没有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技术显得有些滞后,审计方法也较为陈旧。

3、内部审计监督力量有限

虽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网点众多,但是较为分散,一些工作人员甚至可以直接接触到现金和证券,从而导致银行的内部审计环节只要出现一个小纰漏,都有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不幸的是,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审计力量不够强大,也缺乏必要的监督连续性,从而大大弱化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停留在对一些问题的纠错查漏方面,尤其是对一些具体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审计和调查,关注的是会计凭证等资料的真实与否,业务操作是否规范等问题,并没有涉及到对信贷资产质量等的审计,更不用说对银行内部深层次的管理制度、监督体系等作出一定的评价和建议,从而在面对日益扩大的银行业务时,其内部审计显得有些过于缓慢而无法覆盖到全面的银行业务范围。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成因

1、内部审计定位有局限性

我国金融体系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使得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但是,在这样的挑战背景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部门并没有强化合作意识,因此,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与设备等都无法很好的配套起来,审计人员也没有可靠的法律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够全面,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只是把内部审计部门看作简单的检查与监督部门,并没有使其具备较高的权威性。

2、内部审计缺乏专业审计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在形式上就没有设置专业的审计部门,当然无法合乎内部审计的规范要求。只是一些农村商业银行设置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其实质仍然属于管理层管理,并没有获得实质上的独立性。一些银行还把审计与监察部门混同起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独立性。此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性质特殊、专抓短板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较为独立的开展工作。

3、内部审计内容有缺陷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尤其是缺乏必要的审计权限,有时一些审计部门无法参加银行的管理会议,也较难获取相关的审计会议资料,也没有配套的奖惩细则,从而使得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出现某些缺陷或短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仍然偏向于粗放式管理,并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内容应当具有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而是仍然以传统的财务事项审计为主,而对其他一些领域缺乏必要的审计,进而影响了整个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只有国外银行的五分之一,也没有达到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比例,那么,有限的内审人员无法完成较为繁重的内审任务。此外,农村商业银行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其人事管理方面还有很多沿袭了信用社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缺乏高学历、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也没有提供多个机会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也没有确定的准入标准和考核机制,从而使得一些高能力的员工外流严重。加之农村商业银行建立时间偏短,内审人员使用现代化审计手段方面也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从而大大制约了内部审计价值的体现与提升。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路径

针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金融领域的改革,我国已经从国家政策层面推动了金融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再控制过程,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升级对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来说,内部审计创新与升级能够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达到外部监管要求,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益诉求,也是市场经济下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理性选择。

1、更新内部审计观念

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其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受到其内部审计理念的影响。鉴于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还不够到位,领导层与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首先树立起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理念,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有利于更好的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强化银行内部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推动农村商业银行与国际商业银行惯例接轨。

2、赋予内部审计新内涵

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存在短板现象,因此,应该将内部审计内容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切实改进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工作,让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从而引导其工作核心从单纯的财务审计转向管理审计和风险审计,并改进内部审计方法,尽量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审计,并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机制,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真正了解内控的内涵,实现同步控制要求和授权控制要求,并引入客观评价体系,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变得更新、更全和更可靠。

3、提高内部审计地位

农村商业银行中不少人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尽快重新定位并升级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其工作性质、重要性进行广泛宣传,并通过微观执行层来实现对宏观战略层的延伸与拓展,让银行全体职员参与进来,共同配合完成。这种定位的升级与创新也会推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改变自己的工作角色,提高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从而能够让其在形式上和实质性都保持必要的独立性,也会增加内审工作的权威性,有利于内审工作效率与效果的提高。

4、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完善自身的公司治理机构,从而推动内部审计体制的改革与完善,这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制度保障。那么,银行就应该逐步建立内部审计垂直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并让其具有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产权制度,还要让董事会成为最终的责任人,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强的独立性,从而让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更高的可信度与权威性。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选择人员派驻制度来进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安排工作,让支行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总行的派出机构,分割内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可能存在的利益关系,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可靠性与合理性。

5、优化内部审计技术手段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加强银行审计的电子化,对有关信息进行优良管理,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条件,对银行业务实行再监督,并对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与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使得内部审计流程变得更为现代化与规范化,有利于更好的确定审计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农村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技术手段优化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范畴,比如说,加强对创新业务的审计,注重将业务经营检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等。当然,这同时需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注重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可以因在制宜的制定和完善审计的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调整配备好内审领导班子,建立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从而真正抓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关。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范文第2篇

一、农村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一)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

在市场营销方面,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还习惯于坐等用户上门,没有将银行产品或者服务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报道、宣传和说明以便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客户办理信贷业务等。许多农村客户习惯接受柜台服务,或者更习惯于传统的贷款方式,很少愿意涉及新的信贷业务,尤其是中老年客户对新出现的信贷业务营销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

在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所在的地区,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有限,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有限,网上银行、电子业务等成立的时间短等原因,人们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信贷资本状况缺乏相应的了解,认可程度还较低,造成吸收存款困难,这里仍有部分的居民,只在农行办理存取款业务。分行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也仍停留在以往那种单一的经营模式之中,客观上制约了分行网上银行的发展。

(二)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还有待提高

传统信贷营销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调查较为简单,大部分是根据统计结果中出现频数最高的需求将服务推向当地市场。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银行管理员信贷管理和营销理念不够完善。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真正从信贷风险防范的角度更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理念,对资本“吸收意外损失”的作用也只存在表面上的认识。在日常的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对资本充足率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的能力关注的也比较少,缺乏必需的信贷管理的紧迫感,依然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三)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难度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农村商业银行若想将资产质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只能依靠增量带动和存量活化。但是,我们也看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主要是“三农”,当机构设置在贫困山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等地的时候,其发展速度就必然要受到当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发放管理的风险责任制的实施较为严格,这使得较多的分支机构普遍保守、被动,很难放开手脚进行信贷业务的拓展。当地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将政策争取给农村商业银行,但很明显这有点杯水车薪。越是不敢发展,就要不断强化风险机制,其束缚就越大。这就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农村信贷营销市场的开拓。

二、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营销项目化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银行传统架构中的等级观念,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上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营销项目确立到项目管理完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商业银行各个项目管理层的人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须提高部门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模式下的“团队精神”。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多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在实施营销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这些银行可以突破本机构现在的职能界限,建立一种更加高效的“矩阵型结构”。这种结构的表现特点就是项目人员除了向原职能部门经理负责之外,同时还向市场营销相关的负责人报告,这对部门之间难免会产生的摩擦起到了减少作用,降低了项目运作的成本,有效地利用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资源,拓宽了信贷营销范围,银行内部向心力得到提高。

(二)更新营销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能力

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新的发展形势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既是严重的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在服务和营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要针对农村当地的客户结构状况,统筹规划总体的市场营销和客户战略,改变农村商业银行以往较为不合理的服务方式。在营销策略、产品开发、服务形象、信贷服务规范等方面努力达到全国统一的标准,全面树立农村商业银行在当地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中的形象。同时,将各种信贷业务品种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统一对客户进行营销,推进与本省、本地区银行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突出基层农行自身的特色,把个人零售业务作为服务营销的重点,同时进一步拓展差别化的经营服务业务,为农民朋友和企业单位提供更加符合他们特点、方便、周到的服务。

(三)提高整体服务层次,建立客户沟通模式

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员工沟通、与客户沟通。一般员工也要经常性与客户沟通,并且要相互之间进行内部沟通,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建立一些有效的沟通平台或沟通渠道。例如,银行可以长期性地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留言簿、定期客户交流会以及定期专门回访客户等方式对客户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有效地收集,达到客户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同时建立整个银行体系内的服务网络和应急管理措施,对客户在使用业务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在回访中收集的建议或意见、客户对服务不满而进行的投诉等,要认真对待,建立一套登记、处理、反馈的应急体制。同时,推出适合农村地区中低收入阶层的信贷服务。可以在寻求合作的基础上,了解农村本地的重点发展农业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主动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当地重要企业人士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建立这种良好的客户沟通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服务层次。

(四)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寻找信贷结构新载体

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状况的好坏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信贷和管理结构不只是简单的控制和收缩。这需要农村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规律及时掌握当地经济发展的脉搏,加快信贷业务的发展。不能再采取以往的“坐等上门”方式争取与维持客户资源,更不可以在用以往那种简单审查的方式和“一刀切”的营销管理模式。新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当地的企业、居民家中,做足市场开拓的前期分析和调查,建立健全信贷市场营销的信息资料库,掌握本地信贷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坐标,包括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环境等。然后,冷静分析,果断出击,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结论

无论从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或资产结构来讲,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经营状况都还不够理想。面对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单一,营销策略不到位;信贷市场开拓难度大,资本监管手段不足等发展现状。政府部门必须创新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监管,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贷综合风险评价,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同时,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必须更新服务观念,强化市场营销理念,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寻找信贷结构的新载体,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而使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的服务需求,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则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服务营销战略[J].金融资讯,2011(2).

[2] 史明翰.经济一体化下的金融安全[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3).

[3] 杨瑾瑜.浅谈中国农业资金的供求平衡[J].农村经济,2011(07).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子分析

一、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自2001年首批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为我国金融市场上不可小觑的金融力量。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成的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以商业银行的形式再次出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不仅是竞争力最集中的体现,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业绩、技术发展水平和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标准。因此,科学的评价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一)研究方法

在充分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可比性、可得性之后,本文拟选取的农村商业银行评价指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总资产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资本增长率。

将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选取的农村商业银行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了样本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并选取了部分样本银行的经营绩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因子分析得出的四个因子包括了营利性、安全性、发展能力、流动性四个方面,基本上从这四个方面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有比较全面的评价。因子情况命名表如下表所示:

利用此表达式和EXCEL软件就能计算出商业银行总体经营情况的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名,不论是单因子得分表还是综合得分表中,有些商业银行的得分是负数,但这并不代表在2011年度银行的经营业绩是负数,只能说明这些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一)主要省市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主要农商行的综合绩效排名。在综合排名中,得分大于零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得分小于零则说明经营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处于前三位分别是成都农商行(0.7274)、武汉农商行(0.49413)和重庆农商行(0.2763)。后三位分别是天津农商行(-0.785)江南农商行(-0.4776)和厦门农商行(-0.3037)。本文认为各个地区农村商业银行综合排名差别较大是因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发展不一致,而且针对农村商业银行定位,受到客户群体行为影响较大,与政府政策也紧密相关。

从第一个因子发展能力水平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成都农商行(2.88)、武汉农商行(1.03)和厦门农商行(0.948);从第二个因子盈利能力水平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武汉农商行(1.562)、广州农商行(1.01)和无锡农商行(0.938);从第三个因子流动性水平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泰州农商行(1.96)、重庆农商行(1.016)和吴江农商行(0.865);从第四个因子安全性指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是武汉农商行(1.8460、泰州农商行(1.39)和兴化农商行(1.25)。

本文选取综合排名第一的成都农商行作为代表进行详细分析。

从成都农商行的财务报表中可知,成都农商行2013年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实现利润总额55.30亿元,同比增加10.06亿元;净利润45.21亿元,同比增加11.41亿元。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1.24%,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24.03%,在第一个发展能力因子中排名第一。这归功于成都农商行持续加强与基金公司的业务合作,实现了基金产品的柜面、网银、移动银行等渠道上线代销,全面提升了业务创收能力。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选取的四个因子对全部变量解释的方差贡献度来看,发展能力水平和盈利能力水平对农商行经营绩效影响最大。而第一个因子发展能力水平主要有总资产增长率和存款增长率决定,存款增长率说明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总资产增长率说明银行总体增长的能力,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商行也遵循“存款决定贷款决定利润”的逻辑,一方面也说明现阶段农商行存款竞争压力大,流动性缩紧。第二个因子盈利能力水平主要由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增长率决定,说明银行不仅要注重经营利润,还要注重资本结构优化。

说明农商行要想提高经营绩效,首先要吸收存款,并且注重贷款质量,提高净利润率,注重资本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1] 徐鹏.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范文第4篇

一、 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28家农商行2006年~201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利差影响因素。样本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各银行网站的公开信息(年度报告、信息披露等)。

常见利差指标有两种,一是衡量银行存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净利差(Net Interest Margin, NIM),等于净利息收入与平均总资产的比重,二是反映银行定?r能力的利息差额(Net Interest Spread, NIS),即,名义贷款利率与存款利率的差额。根据数据来源,建立基本模型(公式1),被解释变量为净利差(nim),解释变量包括度量经营绩效的资产收益率(roa),度量银行风险的不良贷款率(npl)和流动性比率(lr),以及度量业务多元化的熵指数(ei)。另外,模型还加入了银行规模、资本充足率、股权集中度、董事会人数、员工人数和分支机构数等控制变量。

nim=?琢0+?琢1roa+?琢2ei+?琢3npl+?琢41r+?琢5lna+?琢6ca+?琢7lshp+?琢8bn+?琢9em+?琢10af+?着 (公式1)

本文选取净利差(nim)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盈利能力,指标数值越大,说明银行传统业务盈利水平越高。

资产收益率(roa)等于净利润/平均总资产,是衡量各银行经营绩效的常用指标,数值越大,说明经营绩效越好。银行多元化经营情况通常使用赫芬达尔指数(Herfindahl)或熵指数度量,因前者产生的马太效应可能会放大非利息收入与利息收入间的差距,选取熵指数(ei)度量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程度。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大多专注于存款、贷款等传统业务,面临的风险集中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方面,选取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来衡量银行风险。由于农商行大多为非上市银行,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加之农商行信贷业务占比较大,面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贷款业务的违约风险,选取不良贷款率(npl)作为度量农商行信用风险指标,数值越高表示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流动性比率(lr)等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衡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常见指标。

银行规模大小一般均采用银行年末总资产来衡量,总资产越多表明银行规模越大,选取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衡量农商行规模大小。作为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ca)等于资本总额对其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反映银行抵御风险能力,也是影响银行利差的因素之一,选取银行年末资本充足率作为控制变量。股权集中度是反映银行股东构成的重要指标,选用最大股东持股比例(lshp)衡量股权集中度。银行董事会人数(bn)、员工人数(em)和分支机构数(af)都可能影响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开展,将其加入控制变量。

二、 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样本农商行净利差均值为2.83%,最小值为0.38%,最大值为5.24%,标准差较小,仅为0.83。解释变量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29%,标准差为0.60,熵指数均值为0.38,标准差仅为0.18,是所有变量中最小的。银行风险衡量指标不良贷款率均值为2.12%,标准差为2.38,流动性比率均值为48.69%,标准差达到14.29,说明不同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差异较大。主要控制变量中,员工人数和分支机构数的标准差大,分别为2 288.58和203.49,表明各样本银行对人力资源和网点设置投入差异大。

2. 面板回归。选用传统最小二乘法、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Hausman检验结果p值0.25,说明选择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更优。回归分析结果(表2)显示,经营绩效与净利差显著正相关,面板随机效应模型下,在1%水平上显著有效,相关系数为0.35。最小二乘法和面板随机效应模型下,业务多元化与净利差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70和-1.09。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比率对净利差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但显著性较差。在5%水平上,银行规模、分支机构个数与净利差之间显著负相关,资本充足率和员工人数对净利差影响为正。

3. 聚类分析。所选样本数据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适宜采用聚类分析进行实证研究。聚类数据的误差项与组内聚类相关,需要对聚类进行修正。为对比检验结果,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非面板聚类分析,然后采用修正过的面板聚类分析进行实证检验。

样本农商行28家,涵盖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包括省级(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农商行,省会市(省会和单列市)农商行,地级市农商行,县(区)级农商行;成立年限分为五年及以下,五到十年,十年以上。可以银行(bank)、区域(r)、机构层级(ins)和成立年限(sy)分别为聚类指标。r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商行分别赋值为1、2、3。ins将省级(直辖市、自治区)、省会市(单列市)、地级市、县(区)级农商行分别赋值为1、2、3、4。sy将五年及以下、五到十年、十年以上分别赋值为1、2、3。

(1)非面板聚类分析。不考虑数据的面板性质,直接对样本分别以无聚类指标,银行聚类指标、区域聚类指标、机构层级聚类指标和成立年限聚类指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表3)显示,资产收益率与净利差在所有检验方法下均显著正相关,说明资产收益率对净利差有较强的正向影响,银行经营绩效提高,会显著提升净利差。

在回归分析考虑聚类因素后,流动性风险、业务多元化、银行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人数、员工人数和分支机构数对净利差影响显著。以银行、区域和机构层级为聚类的回归中,流动性比率对净利差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均为-0.008。在4种聚类分析中,业务多元化对净利差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相关系数均为-1.7。

对主要控制变量来说,在银行、区域、机构层级和成立年限的聚类分析中,银行资产规模、股权集中度与净利差均为显著负相关,员工人数与被解释变量显著正相关,而分支机构与净利差在银行、区域聚类回归分析中分别在10%和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无论是否考虑聚类因子以及不同聚类因子,上述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均相同,分析不同检验方法主要考虑各相关系数的标准误差。从4种聚类分析的标准误差来看,按区域和机构层级进行聚类回归的标准误差较小,说明其检验效果更优。

(2)面板聚类分析。上述非面板聚类回归结果显示,区域、机构层级聚类的回归结果标准误差较小,可以继续考虑区域和机构层级聚类指标,进行面板聚类分析,检验影响净利差的因素。

面板聚类结果(表4)显示,除机构层级聚类的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外,其他检验方法下,资产收益率均与净利差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3(机构层级聚类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的相关系数为0.44),说明银行经营效益越好越有利于传统业务发展。

衡量银行风险的不良贷款率与净利差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均不显著。区域聚类的三种回归方法下,流动性比率与净利差均为显著负相关,但机构层级聚类回归分析,在10%水平上流动性比率仅在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检验时对净利差有显著负向影响。

与面板回归分析和非面板聚类分析类似,熵指数与净利差显著负相关,仅在使用机构层级聚类的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时相关系数不显著,说明业务多元化对银行净利差有不利影响,将影响银行传统信贷业务?l展。

除了主要解释变量之外,控制变量资本充足率、员工人数与净利差显著正相关,流动性比率、业务多元化、银行规模、股权集中度、分支机构个数与净利差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

农村商业银行分析范文第5篇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日益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并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三农”的发展具有深化和推动作用。农村商业银行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类重要的涉农金融机构,近年来,其发展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和传统金融理论,首先分析了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对于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从而针对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现状;改革;三农经济

引言

小型商业银行的概念,主要是指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外的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近年来,由于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逐渐占据商业银行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小型农村商业银行”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至今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但它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支持所在农村经济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治理机制、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问题,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现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客观、辩证地看待这些发展问题,才能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准确的思路。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两大焦点问题,而解决现代农村(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农村金融问题,同时,农村金融的改革也可以作为我国金融行业在新形势下整体改革的一个切入口。

农村商业银行是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而产生的。2001年11月29日,全国第一家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式成立。此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在我国逐渐扩展开来,但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分析如下:

(一)不良贷款率较高

过高的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沉重的负担,贷款无法收回等问题日渐成为影响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业绩和效益的阻碍因素。笔者认为,“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当地政府行政干预过多等因素引起的。

(二)金融创新不足

创新产品的开发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外国商业银行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凭借某些较为成熟的金融创新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和中小型商业银行、农商银行展开竞争,如汽车等产品的消费信贷领域,而小型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信社改制而成的商业银行,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初期,创新机制尚不完善,面临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产品更新慢等弱点。

(三)资本充足率很低

资本充足率,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资本充足率是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然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很低,距《巴塞尔协议》规定的标准相差很大,这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因素,同时也给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增加了风险。

(四)发展过程存在严重分化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分化现象”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要引起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少数农村商业银行不仅发展速度较快,而且资产质量也比较高;而另外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效率低下,而且不良贷款率很高,严重阻碍了银行业绩的发展。不同区域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间极不平衡,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但农村商业银行自身能否合理地运用当地优势进行自我发展也是影响其业绩的关键因素。

(五)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风险控制是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授权分责以局部风险控制为目标的风险控制执行还不严;以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具体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和交易风险管理监控手段还比较缺乏;有关风险管理的制度和评估方法也不完善。贷款发放、资金交易、债券买卖还未实行风险度管理,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对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和考核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有可操作性的办法和标准。

(六)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

“风险集中度高,而风险防范能力又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1)中长期贷款与中长期定期存款业务的比例明显偏高,中长期业务的开展降低了资本流动性,增加了风险;(2)关联贷款问题比较严重,农村商业银行一般会优先满足对政府重点项目和当地的重点企业的贷款,而对与之相关联的大股东贷款的条件也比较宽松,由此引发“关联贷款问题”。

(七)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

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事关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其发展的生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目前国内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以下情况:没有形成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效率低。当前的员工培训机制没有考虑到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没有形成专门的档案管理。

二、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属性、发展阶段的限制,在发展上存在诸多障碍,对于新形势下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根据以上现状分析以及经典金融理论提出我国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现有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改革

要解决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并使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要从深化改革入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完善治理机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规划”两个方面。

1、完善治理机制

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所以,好的治理机制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高效率运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完善治理机制,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解决制衡机制,首先,要依法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充分尊重股东大会的最高决定权。同时要提高公司业务透明度,使股东大会按照银行的真实状况作出决定。其次,要逐步健全董事会、银行管理层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机制,当前首先要认真解决在许多城市商业银行监事会形同虚设的问题。(2)逐步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激励机制,包括要正确划分银行各级机构的权限。建立起有进有出,有升有降的人才流动机制。这样才能够使银行始终保持充分的活力。(3)尽快完善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使股东和相关利益人能够对银行加强监督,使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符合其利益。

2、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完整的可持续发展规划

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对自身实力进行准确的衡量和定位,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资源能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在实现发展之前,必须先立足本地,这是小型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解决好自身的各种问题之后,对经营范围所在区域进行认真调研和详尽分析,研究发展的可行性,制定完整的发展规划。这是十分复杂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循序渐进,通过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将可持续发展向纵深推进。

(二)适当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

在提高现有小型农村商业银行素质的同时,有计划地适量地发展新的小型农村商业银行是十分必要的。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从现实情况看,要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发展乡镇企业所需的资金,主要还是依靠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来解决。目前这一任务主要是农村信用社承担的。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太弱,历史包袱沉重,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事实证明难以很好地承担这一任务。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兴商业银行可以立足于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贷款业务,通过自身业务与三农发展的有效融合,实现双赢。

三、结论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地方财政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便把“立足本地,服务中小”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在全国性商业银行纷纷将资金转移投向沿海发达地区及大企业大集团的时候,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担负起发展地方经济、扶持中小企业的重任,为稳定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机遇是居民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多样化、金融市场的强势发展、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挑战在于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货币政策频调加大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难度和客户需求变化。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系列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在于客户优势、信息成本优势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劣势在于新型产品和业务收入低、营销观念薄弱、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

农村商业银行为了取得可持续发展,应该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在本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在本省其他市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跨区域经营,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在经济条件发达地方的农村商业银行考虑引入国内外其他商业银行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启动上市申报程序,力争上市。农村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和业务方面进行定位,并从科技技术管理系统、渠道发展、会计结算服务平台、企业组织文化等方面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婷.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