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实验室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初中化学课的教学,已由原来对理论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实践的重视。教师希望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当然,实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另外,所有的操作都强调规范性,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亲自实验,给学生做好演示工作,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步骤,然后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试验。一种理论,一旦经过学生自己的双手的检验,摸索到了其中的奥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牢牢的记住与其相关的知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获得大大的提高。
一、初中化学实验课现状
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初中化学实验课而言,所谓有效性教学,就要求教师能把实验落实到实处。但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一方面,许多教师的观念还很陈旧,不重视实验操作的过程,轻视其在化学教学与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实验室的资源也时有短缺的情况发生,资源不足,使得化学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不论是教师态度上的不积极,还是学校实验资源准备上的不充足,都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课面临的具体实情,这样的情况,对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理论及规律都有很多不良的影响,对于教师授课的顺利进行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和阻碍。
二、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有效性的几点措施
(一)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示
在化学课上,学生都喜欢做实验,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师在实验之前,一定要向学生灌输科学的实验方法。那么,没有什么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试验演练能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的了。教师可以提前把实验的过程制成PPT或者flash,也可以自己亲手操作实验过程,然后制作成微课给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例如,教师让学生做“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之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给学生播放整个实验过程的视频,并且在重点处做认真的讲解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中的重难点,设置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样的问题,夯实教学成果。
(二)学生进行实操训练,深化理论认识
关于学习,有一句诗说得非常到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概括和推理演绎的能力,但是,如果能够配合亲手实践操作的训练,那么就能把课本上学得的理论知识加以深化,能够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初中生在刚接触化学课的时候,对化学的概念并不了解,教师就可以安排一节简单的化学操作课――“蜡烛的燃烧过程”,以此拉开学生探索化学反应是导致物质性质变化的学习序幕。课堂上,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学生一根蜡烛,让学生细心的观察蜡烛本来的颜色和状态,然后,让学生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通过观察,让学生明确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属于化学变化。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实验,为学生最初的化学学习打开一扇窗户,把抽象的化学理论一下变得形象生动了。
(三)师生共同总结,构建统一的知识框架
一节化学实验课要想获得成功,决不是简单的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之后就大功告成了,这样的过程无异于虎头蛇尾。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在实验结束之后,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更要总结在实验之后,学生发现的一些化学规律和方法,如果学生能够在每次实验之后,都进行系统的总结,那么就能建构一套自己的化学知识框架。例如在“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空气组成图表,完成自己的认识模式。
(四)把生活常识引进实验室与课堂
在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化学并不是一门抽象的知识,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的身影。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带入化学实验室与课堂中来,实现化学与生活的接轨。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实验 强化措施
化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如下教学建议。
一、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适应中学化学课程改革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化学实验操作,导致实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还有的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记忆化学实验结论,并不是把时间用在实验的具体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须改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努力通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实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初中学生成长和发展
化学实验现象反映出化学物质的变化情况,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场景,让学生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对抽象的知识从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中得到进一步加深,使知识理论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措施建议
1.转变教学理念,深化实验教学研究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不断创新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切实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应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此外,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积极参与化学实验,以培养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完善实验设备配置,促进化学实验室建设
加强化学实验教育资源整合,不断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才能更好地实现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对化学实验教育投资应该是多元化的,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不应只是单方面的进行实验室配置,还需要加强技术设备和多媒体教室等设施的投入。只有通过优化化学实验教育资源的配置,形成合理的化学实验教学投资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配备足够的实验仪器设备,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设备配置方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正常发展。同时,学校应配备具有化学实验教学背景的教师,确保化学实验教学的师资力量。
3.强化学生实验力度,培养学生自主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状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进而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大纲和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学生对实验内容的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改进实验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或动画等形式,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而且可以将微观性质和化学原理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化学实验中具有一定危险性或污染的实验进行多媒体视频演示,这样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密切联系,才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理想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理论知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参与,有效指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并引导学生开展化学物质或反应原理的总结分析,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参考文献】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初中学生的实验是用笔来做的,为了应试的需要,某些教师也提倡“写实验”,“抄实验”.同时受到中招考试,课时安排等压力,学生的分组实验时间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教师也在感叹“何必浪费宝贵的备考时间去做实验”.还有的打着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教学的借口,集中学生随便看看视频就结束了.这是对化学实验科学性的忽视,学生连实验都不能碰,更别谈通过实验来培养创新能力了,这种现象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对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化学实验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它是为学生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飞越”提供材料和基础的.我们知道,教材中的诸多定律、定理、理论、概念都是十分抽象的,枯燥无味,化学实验则恰恰解决了教材的不足.
例如,通过硫酸铜溶液中放置铁丝,通过验证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的燃烧等相关实验,学生反复验证,最后明白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它们的质量上并没有发生改变的事实,从而就轻松验证了课本中重要的质量守恒定律理论.
另外,实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兴奋,喜悦等感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初中的化学实验有着重要的教学功能,不容忽视.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
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开展创新教育
任何的教育教学改革,都必须让教师观念先行,理念先行.教师要摒弃之前的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步学习和理解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唯物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同时根据自己教学课时的安排和教学实践需要,灵活地实行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争取在具体实践中将化学积极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教师,教师响应改革的关键在观念,只有这样才能继续谈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2.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前,教师都需要认真地备课,在开展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中,这一点更为重要.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此次实验有着充分的科学理论,有着特定的目的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前认真对实验室中的教学器材,装置和化学药品进行检查,以免在实验中出现意外.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应细致地向学生讲解实验顺序与实验内容,方法和规则要特别强调清楚.讲解完毕后,请参与者提问,有不清楚或不理解者对其进行耐心解答.初中的学生一般耐心程度较差,老师不仅要让每个参与者听明白,还要在每次实验前进行示范实验,让老师带领学生来学做实验成为我们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和常态.
3.多做协同实验、探究性实验
以往我们的很多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实验时到最后都成了唱独角戏,搞成了一言堂.教师要注意提前设计好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变学生的好奇为好学,变以往的演示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例如,在做“燃烧”实验时,很多学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时,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却并没有燃烧,这个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虽然杯中的温度已经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水中还剩余有氧气吗?联系课本上已有的知识,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不能燃烧的真正原因.
另外,教师也可补充实验进行充分论证,让学生对这个实验理解更加深刻.在遇到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实验习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4.积极总结实验,重视课外实验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52-02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就可以说明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控制这些变化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不断做好化学教学工作。实验课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中,如何发挥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来引导孩子们热爱化学,学好化学,这是新时代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学会的技能。本文对实验教学法的含义以及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实验教学法的含义
实验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的田园中。一些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方法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崛起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实验方法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并且与与书本知识直接相关联,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实验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不同,可分为:学习理论知识之前打好学习基础实验,验证实验后学习理论知识来巩固知识。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来分组,可分为:小组实验和个人实验。在现代教学中,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加注重让学生独立设计和实验。
实验方法的使用,一般要求:(1)教师提前做充分的准备,亲自进行第一次实验,仔细检查仪器、设备、实验材料,以确保实验的效果和安全性。(2)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的时间中,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完成仪器设备安装,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然后通过教学或谈话,来进行演示测试,进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自我意识。(3)团队实验室尽可能使每个学生自己动手。(4)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详细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端正教育的科学态度和方法。(5)实验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或教师进行总结,由学生来写报告。
2.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首先要注意安全教育。安全使用的实验仪器(玻璃烧瓶、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试验药物(酒精、酸、碱等)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实验时,教学始终保持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二,行为准则的规定是在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良好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得实验顺利进行,必须给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行为准则和规则的重要性。清楚地向学生们解释,反复教育,使学生了解并自觉遵守, 在实验室保证安静的环境。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要离开实验室。如果确实有事情要离开实验室,向老师报告后再离开。简而言之,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态度时必需具备的。
2.2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具体的实验操作。通过提前准备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个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目的,在做这个实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后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验操作。要特别使用好新课程标准中的每个开始部分中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迫切期待的内容。此时,化学老师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有意识地有目的性的去进行实验,这样会增加实验效果。有的是实验是比较困难的,老师要提前进行解释实验的难点和重点,使学生掌握要领,达到实验的目的。如实验室制氢的实验,危险系数比较较高,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在正式实验之前化学老师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让他们去辅导其他学生做实验。
2.3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 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这样就能便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的要领。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①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②了解实验仪器、装置;③学会正确操作方法;④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能够提出"为什么",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当然,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学习方法的指导应当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2.4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 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59-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物质,并通过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充分体验到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头戏,因为初中生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化学变化充满了神奇之处,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实验的过程中融入化学知识,会使学生容易接受。化学实验有独特的魅力,比如颜色、现象、物态变化以及新物质生成,每一种变化都神秘莫测,令学生称奇不已,这就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达到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实验变化多端,比如:氧气为什么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为什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金属的焰色反应为什么绚丽耀眼?白磷为什么会自燃?石蕊遇酸碱为什么会变颜色?等等。这些现象看起来奇怪,有的生活中能接触到,有的生活中接触不到,只能在实验室看到,这就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喜欢上化学,能解释清楚生活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现象,也让同学的自信心满满,立志要发现更多的化学现象,以丰富知识和阅历。
二、利用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思维、创新
初中化学有许多趣味性的实验,比如吹泡泡实验,同学可以用针管收集不同的气体,比如H2、NH3、CO2以及O2等,一个针管收集一种气体,然后沾上洗衣粉水推针管的活塞,气体被活塞推出后就可以形成一个一个气泡,由于气体的不同,气泡有漂浮在半空中的,有跌落到地上的,有的一直向天空飘去,看到这样的现象,同学们的情绪比较兴奋,在动手操作的时候不断地讨论“为什么?”。这种趣味性的实验对学生是个性的解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思维模式,使学生勇于创新和探索实践,有利于化学教学的展开和知识点的巩固,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一些化学知识,比课堂教学的成果显著。
三、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个融实践与理论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在上课时要掌握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善于利用同学的好奇心,勾起学生的兴趣,对于实验的原理、现象和结论要善于总结,以便记忆和理解。比如,进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实验前要提出几个引导性的问题:金属钠的颜色?金属钠有什么性质?金属钠和水反应有什么现象?等等,让同学们深入思考,能回答上的就是已经掌握的知识,不能回答上的,就要通过实验寻找答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化学知识的积累和学习。
四、联系教材,列举生活实例启迪学生思维
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讲天然气燃烧性质的时候,可以联系家中做饭用的燃气,因为天然气燃烧时的火焰温度很高,所以可以将食材煮熟,人们才能享用到美味;观察炉具周围可以发现有许多黑灰,说明天然气有不完全燃烧的现象,生成了炭黑,积聚在炉具的周围,使得炉具漆黑;如果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燃烧的天然气上方,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的产物有CO2生成。用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能让同学感觉亲切,联系到实际生活,会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五、化学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操作与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考验,作为初中化学必备的知识技能,学生在理论课上已经将实验的步骤和现象牢记于心,但是到了实验室,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多。因为大部分都是试管、烧杯和量筒等玻璃仪器,稍不留心,就会碰坏或弄碎器具,出现意外很有可能划伤自己。进入实验室接触最多的就是化学药品,一定要注意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免发生危险。这些都是实验室应该注意的地方,在实验操作的时候,对于基本的操作规范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提高。
六、利用趣味实验,调节教学节奏,寓教于乐
趣味化学实验是老师调节上课氛围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一场轻松有趣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以将同学的注意力转移到化学教学中,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化学知识,对于趣味实验的现象也能有很好的点评,同学可以各抒己见,提出观点、看法或疑问,然后教师或同学给予解答,寓教于乐,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比如在学习氨的时候,可以给同学做喷泉实验,喷泉的水中还可以滴几滴酚酞,清澈透明的水在进入烧瓶中时会生成红色的喷泉,颜色瑰丽,现象壮观,同学们纷纷称赞化学的神奇之处。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化学实验,因为化学实验不仅能使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而且学习积极性更高,知识面更广,成绩提高更快。化学实验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及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最终提高化学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