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将化学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兴趣小实验等,不同的实验在教育教学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在生本教学中,实验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化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通过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学实验可以通过千变万化的现象,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通过一系列趣味性实验的演示.如“滴水点灯”等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好奇心,新的兴奋点,随之就会有不断求知的兴趣,就会形成今后愉快、主动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观察是认识知识和进行思维的前提,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就不能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教师在实验前,要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1],并要求学生作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如做钠和水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既要观察到钠块四处游动,又要观察到钠块熔成小球,还要引导学生听声音,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可以利用生本课堂的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思考参与.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只让学生“看”,还要让学生“闻”,(如闻氯气的气味)、“摸”(反应中放热和吸热现象),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的同时,结合实验现象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的思维”.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维品质.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的乐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脑手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2].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更好地培养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在讲“氯气的性质”时,对氯气使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原因,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原因,并设计方案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提出是由于氯气溶于水生成了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所以褪色了;有的学生认为是由于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与氢氧化钠反应,从而使溶液碱性减弱而褪色……各种方案的提出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同时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对于学生实验提出的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应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学生探究创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生本课堂的小组模式为学生的互助学习和合作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课堂上,由于已经分好小组,所以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的有关实验的讨论都极为方便.甚至有些简单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改为分组实验,这样不仅给了学生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对同一小组学生之间的合作带来很多机会,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物质性质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感知是第一要素,而化学实验就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来形成感性认识的,通过直接作用于感官的真实实验,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思维,加深对反映物质特性的化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时,通过对氯气与铁丝、铜丝、水、氢氧化钠等物质反应实验的观察,学生对于氯气的性质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又如,在电解质概念的教学中,我们通过五种不同物质导电性的比较的实验,如氢氧化钠、硫酸、醋酸、酒精、蔗糖五种物质中前三种溶液能导电,而后两种不能,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现象,指导、培养学生形成抽象的电解质的概念.此外,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形成的.

总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化学科的教育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得到启示,使自己所学知识不断从感知到理论,从肤浅到渊博.毕竟,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无法比拟的.

参考文献:

[1]赵立.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摘 要】初中生到了初三才开设化学课,学生对化学充满好奇,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在上第一节课时,通常会做几个“魔术”实验——为什么对着水吹气,水不变浑浊,而对着澄清的石灰水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了?这些现象不仅可以让学生喜爱化学,还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一、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是因为化学实验能够产生光、声、热、沉淀、气体等新奇的现象,这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教材中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相当有趣,如:点燃镁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等等。培养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可很好的借助于家庭小实验。

二、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也是一切创造的开端,学生在观察实验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兴趣很浓,这时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实验目的,不分主次。教师需要在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有目的性的观察。例如演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为理论知识提供感性认识,这个实验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对比上。在点燃镁条前,让学生看清镁条的外观—银白色、有光泽、有弹性等。在反应后,观察生成物—白色、无光泽、松脆的固体,用手能捻成粉末,根据现象的对比,学生总结出在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和关键。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概括,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升为理论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先提出问题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质量方面存在什么关系?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铁钉跟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初步得出:质量相等的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完成“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学生会发现“质量减少”此时学生心里产生困惑:顺势提出问题②:质量是否相等?带着困惑引导学生分析:质量减少、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H2O和CO2,Mg燃烧产生MgO一部分逸散到空气中去,并没有进行称量,所以质量减少了,学生此时自然会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教师顺势又提出③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会守恒?通过问题的分析,不难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至此,课堂难点得到突破。

这种围绕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教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的探究式学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讨论与交流。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的活动和积极的参与,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然后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可以让学生探究铁的生 锈过程,首先向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①铁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②如何保护铁制品?围绕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展开实验,每人在实验前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装满水(表面封上植物油),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下各放一枚铁钉,让学生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一周后,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老师给予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铁钉在潮湿中空气中最容易生锈,要保护好铁制品,就是切断铁生锈的两个条件:水和空气,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桥梁和中介,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从而把化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能动的获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的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究性实验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探究实验制取CO2的原料时,当时很多学生说没有碳酸钙和稀盐酸无法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却没有尝试其它制取方法,我从药品中选出碳酸氢氨,在加热后制得了CO2。学生在观察思考后也拿来出了他们的方案,有的学生说用锻烧石灰石制得了CO2,有的同学用家用纯碱与食醋制得了CO2,有的学生甚至考虑到了人体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份是CO2,又如:学生在学习CO还原CuO时,课本上是在导管口放燃着的酒精灯处理尾气,为此,我让学生自己动脑,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处理尾气,学生设计方案如下:⑴在排放尾气的导管口装一气球,目的是把有毒的一氧化碳收集起来。⑵把尾气通过NaOH溶液除去CO2,再通过干燥剂除去水分重新导入盛有CuO的玻璃管中加以利用,这个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又体现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是一个相当艰巨的过程。教师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创新教育的因素,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走向社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独立工作者,改造社会的生力军。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性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学变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化学教学中,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学生动手以及动脑方面的锻炼。实验性教学是化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日常实践中,需重视实验性教学的意义,并从自身出发,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的重要性是由其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其主要是由于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学生所处年龄正是对新鲜事物最感兴趣,且接受能力也是最强胜的时期,而初中化学对他们来说,正是一门充满新奇、需要探索的科目,尤其是在对待实验时,学生对教师手中的器物和实验过程、结果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故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引吸他们的注意力,对化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教师可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先提出问题,在进行到某一步的时候,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又或,在实验进行中,燃烧着的蜡烛为何在被密封的器皿盖住时会慢慢熄灭?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使学生一点点了解到化学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提升学习积极性。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化学作为一个需要充分动手能力的科目,学生在学习时,其主观能动性的开发也尤为重要。且化学科目的实验操作相对来讲较为简单,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手操作,容易为学生掌握。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开展一些趣味型的实验,让学生领略它的魅力;在理论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可选取其进行趣味实验的实际操作,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学习,将大大提升学习质量与成果。

二、落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策略

由上述分析可知,初中化学实验性教学非常重要,能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果,从而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总结一些具体落实实验性教学的相关策略和教学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材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内容是,可列举众所周知的《西游记》中蟠桃会上众位仙家在烟雾围绕的天庭飞来飞去的唯美场景,向学生提问:为何会有这种烟雾围绕在各位演员四周?还有人们在还未被开启的溶洞底部人会出现头晕目眩、气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晕厥等现象。通过辩证、实验让学生验证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化学实验与教材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

都知道,实验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实验方法、基本的化学研究思维与实验操作技术,同样也是培养初高中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必需加强对化学课堂教育中化学的实验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理论多,实验少的教学模式,把实验和理论结合起来。首先,需要教师需规范实验操作过程,利用易于操作的实验,和简单的实验数据计算法,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一个实验教学,让学生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的现象,体会教材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实际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让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三)趣味的实验教学,调动课堂氛围

教学是需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与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如何让这种互动过程一直保持着轻松、愉悦的氛围,把握教学的节奏,是每位化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简单却又不是趣味的实验来调动化学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趣味的实验过程,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充实、灵活,还能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化学教学课堂中,提升教师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如 “硫酸脱水性”这一课时的教学,可在教学课堂上,利用实验现场做个“黑色面包”,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获得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落实实验性教学内容非常关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动手以及实践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性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首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投入到化学教学中去。此外,实验性教学还能发挥学生。

参考文献

[1]卢娟.浅谈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导刊,2009,(27)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正文:

一、化学教学现状

1. 教师讲解太深奥,学生听不懂

在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得更多,理解得更加透彻,常常把知识点加以拓展,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很多教师在进行拓展的同时,把知识点讲解得太深奥了. 使学生无法理解,更谈不上掌握了,以至于在之后的学习中,即使是普通的知识点,学生也很难理解. 所以,教师的深奥讲解,以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很难接受每天学习的知识,而且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此以往,不理解的知识就会积压起来.目前的化学教学中,一部分问题是学生听不懂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是什么. 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地讲解课程,学生却是充满疑问,而且面对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的思维没有办法及时跟上教师的思路,当教师讲解下一个知识点时,学生还没有理解上一个知识点的内容. 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教师卖力讲解,学生却更加困惑,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在浪费对方的时间. 这种情况在大部分中学都有体现,而且很难解决.

2.没有运用实际的案例

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科目的教学都开始从实际出发,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比方说数学,在建筑工程中就有应用,而且试题也偏向建筑工程一类; 再比方说,政治和历史,这两个科目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些重要的会议时,就派上了用场. 而本文要讨论的化学却很少运用实际案例,因为几乎不可能带学生去化工厂参观化学反应. 但是教师忽略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实验. 利用化学实验引领中学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点,同时在拓展的时候也不会显得过于深奥. 但很多教师都没有带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只知道课本上的知识,除了死记硬背,就是硬性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效率可言.

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功课的第一要素,是发展智力的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化学实验中有趣、奇特的现象,如镁带燃烧时放热发光, 氢气跟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发生爆炸,氯化氢溶于水产生美丽的喷泉等等,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研究表明,初中生开始学化学时大都是由实验新奇有趣而喜欢这个学科。 他们喜欢看教师的演示,乐于参加化学实验。 而化学教材中几乎每一节内容都有演示实验, 每一册书都安排了一定的学生实验。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及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教师应尽可能与学生的观察实验相联系,在演示和学生实验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从而提高素质。

2.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

根据中学生形象思维长于抽象思维的特征,直观手段易使学生形成概念。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一手段。 如对于单质、 化合物、酸、碱、盐等,教师可让学生直接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形成明确的概念。 有关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概念,教师应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形成正确概念。 对于初中生首先要接触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这两个概念,教师可结合“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水的沸腾”和“胆矾的研碎”这四个演示的分析后形成。 实践证明, 在教学初始阶段,许多化学概念如果不通过演示实验表达,单纯依赖书本或抽象思维是难以理解的。 实验提供的感性材料,有利于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概念。化学实验中有声、光、色、态、味等多种的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在大脑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经过认真的加工就能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

3.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本途径

学生学习的好坏,能力的高低, 往往和他们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敏锐度和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细密程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社会实践和教学中经培养和锻炼才能形成, 而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化学实验中常有溶解和沉淀生成,气体产生,颜色变化,发光、发热、发声、气味的变化等。 教师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这些现象,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动脑思维, 多问些为什么。实验出现失败或误差在所难免,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产生失败或误差的原因, 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症结,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4.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技巧

实验技能的训练必须借助于化学实验,这是任何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代替的。 学生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技能,要经历模仿练习、 独立操作到熟练操作这几个阶段。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不仅要掌握仪器的名称、形状、用途、操作方法、步骤,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制氧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横放的试管底部为什么要略高于管口? 为什么要先预热后才固定加热? 为什么用排水集气法? 实验结束时为什么先把导气管拿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思维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从而可以熟练掌握该知识点的技能技巧。

5.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使学生学会制定周密的计划,严格按计划操作,规范操作方法步骤,学会在观察中做好记录,科学地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中, 教师应言传身教起好榜样示范作用。 教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会感染学生, 促使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培养是全面的,既有实验知识的传授, 又有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既有逻辑思维的启发,又有良好行为习惯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师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功能,就是在提高学生的素质。 对此,我们化学教师应有足够的认识。

三、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1.创造条件,变生活为实验

在教学中,不是教师把课本知识讲明白了,学生就能听懂,教师的演示实验成功了,并不等于学生知道怎样做实验. 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顺利形成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演示实验仅仅是教师做实验,学生没有亲自动手. 绝大多数学生渴望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能在实验室做的实验仅仅是一小部分. 要满足学生长久的兴趣要求,教师就必须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现象因地制宜,变生活为实验.例如,可结合碳酸盐、二氧化碳的性质,引导学生在家里做“鸡蛋在白醋中游泳”的实验; 在学习白磷自燃的性质后,联系日常“自然现象”,破除迷信“鬼火”之说; 在学习酸、碱、盐指示剂后,引导学生在家中炒苋菜时放点食醋会变更红; 在学习碳酸盐后,引导学生在家中做小实验,并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 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或产生一种追根究源的想法,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在化学教学中,学生会带着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化学之“谜”去学习,渴望教师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疑惑. 而教师遂势利导,结合课本上的知识讲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利用教室、家庭等场所做实验

根据一些实验现象,推断某些未知物,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和解释一些科学现象的能力,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就要对各类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溶解性等比较熟悉,特别是一些物质的颜色状态,学生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但有时还不一定记得牢.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化学知识,教师可利用一些物质错误与正确的“对比”展示在教室一角,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里做小实验. 如 FeCl2的颜色是浅绿色,易错记为蓝色;Fe( OH)3是红褐色,易错记为红色; Fe2O3为红色,易错记为黄色; KMnO4为紫黑色,易错记为黑色; 铜粉为红色,易错记为黄色; 等等. 这些药品可以用试管装好,放在教室一角,也可以把一些常见药品装入袋中贴上标签,固定在墙上,由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无意观察,并且每周换一些药品,反复轮换后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填上颜色或化学式. 另外,教师每次做演示实验后的生成物由课代表放在实验小角,供学生回味,以巩固所学知识.

3.化学实验与开展环保活动相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因此,树立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化学知识用于环保,引导学生考察周围生态环境,并对附近的河流、空气、生活小区进行二氧化碳、酸碱度等的简单检测. 学生自己做实验,能够亲眼目睹环境污染的现实和危害,从而提出保护环境的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到了许多环保知识,这是一举多得的活动,既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又使化学知识与环境知识相结合.

结语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始终抓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根弦. 实验没有固定模式,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学生做实验. 实验教学是学生很喜欢的教学方法,学生愿意学、兴趣浓,并且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许多知识. 通过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学生不仅经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通过主动地学习掌握许多化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50-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的最生动典范,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农村中学由于受环境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差,再加上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诸如“实验器材”现象。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化学教学须让实验和事实成为学生探究的目标,从而来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新教材从这一点出发,强调实验在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而不应过分追求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只是坐等实验结果。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摧残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来,让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可以获得大量物质变化的第一手感性知识,进一步熟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重要无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课堂上讲授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际训练各种操作,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

通过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独立准备和进行试验的能力;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现象,归纳、综合,正确处理数据的能力;分析实验和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实验,研究实验的能力。

三、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换可以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等良好的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逐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