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农村大批青壮年纷纷涌向发达地区务工谋生,造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大量增加。把这些孩子管理好、教育好,不仅是留守儿童自己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需要,更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需要。为此,从2004年起,我区就开始了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地探索和实践。

一、成立机构,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1.成立机构,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办,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妇联等15个部门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乡镇、街道、村委(社区)和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组建了一支以在校教师、在职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队伍。

2.制订工作方案,确保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青原区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实施方案》《关爱留守儿童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另外,每年都将制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二、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建立台账资料,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2.加大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一是在电视台、报刊、宣传栏设立专栏,在全区群众、教师、儿童中发放宣传资料,依托“农家书屋”在社区、村委会设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书屋”,使留守儿童工作知晓率大大提升。二是全区各中学、中心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制订了《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制度》《谈心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等制度,并将教育成效纳入班级、教师等各项考评工作中。

3.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从2007年开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为全区10所中学、8个中心小学全部改建了旱厕;为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都建起了新的学生食堂、澡堂和学生公寓;同时,还高标准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

4.开展各种活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现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努力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二是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性格内向,情感淡薄、行为习惯有较多偏差等心理问题,教体局要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考评内容。三是学校少先队和团总支积极动员学生班干部和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交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爱他们。

三、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

1.“家长”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感情缺失的问题。区委常委主动带头,每人挂点一所学校。党员干部齐上阵,他们采取“1+1”结对帮扶的形式,每名党员帮助一名留守儿童。另外,还大力组建“爱心妈妈”“家长”志愿者队伍。

2.“活动献爱心”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与社会的心灵隔阂问题。我区中小学校每年都将广泛开展“自尊、自爱、自护、自强”、“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优秀书信征文、“关注未来,关爱孩子,关心母亲”、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等系列主题活动。

3.“集体托管”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课余教育问题。全区建设了各类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家长学校近百家。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范文第2篇

一、加强机制管理,创造社会引导有利条件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应该积极创造社会引导有利条件,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各种指导与服务。

1、完善关爱机制。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班主任、任课老师积极配合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制定留守儿童社会引导教育管理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和家校联系制度。

2、构建关爱网络。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建立以基层党政组织为主体的行政村管护网络;二是建立以学校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三是建立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怀网络;四是建立以公安等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

3、培训“四老”家长。针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人员家教观念陈旧,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情况,我们采取家长培训的创新模式,以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二、注重宣传效应,营造社会引导浓厚氛围

1、学校宣传树形象。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橱窗长廊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家园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的典范事迹;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壁画、文化长廊、寝室建设宣传办园特色。树立家园形象,引起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2、社区宣传形共识。学校通过发放传单、街道游行、定向家访、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社区宣传,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同时提高社会团体、机关单位和家长对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视,形成共识。

3、媒体宣传引方向。通过报社、电台、相关网站等社会媒体,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报道,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聚集更大的社会帮扶力量;对关爱留守儿童的热心人士进行表彰,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行列中来。

三、构筑爱心联盟,增强社会引导实际效果

1、开通亲情热线。通过校讯通平台、书信、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使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组织召开返乡劳务输出人员子女情况通报会、工作座谈会、问题会办会,交流、研究共同教育孩子的计划。通过“校园家园?老师妈妈”家长活动,让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辅导学习并给以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使孩子享受亲情的温暖。

2、开展结对帮扶。学校组织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开展“结对子”活动,在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增进友谊,共同成长。同时,学校发动城市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互动交流,帮助留守儿童成长。我们已经和重庆市人民小学、垫江县桂溪小学建立了长期联谊关系。

3、组织志愿者服务。学校组织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引导他们成长。通过志愿者讲座、交朋友、寓教活动等方式,转化留守儿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学生志愿者周小丽、高小田多次对我校留守儿童实施关爱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4、争取爱心捐赠。学校主动与企事业、机关单位联系,争取社会爱心捐赠,资助贫困留守儿童。去年,重庆市建筑管理总站资助10万元,垫江县国税局资助1万元,人民小学、重庆29中学、少年先锋报社、垫江新华书店等单位和个人对我校留守儿童捐赠爱心电脑19台、发放新春大礼包600份和字典600本、学习用书1000册。

5、落实政府关爱。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免除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实施“蛋奶计划”,完善留守儿童“营养工程”,让留守儿童感受政府的关爱。

6、搭建关爱平台。通过征集留守儿童家园冠名活动,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组织落实儿童新春团拜会、成果汇报会等为社会各界搭建关爱留守儿童平台,募集关爱资金,努力形成长效机制,让留守家长得到实惠。2011年春节,我校成功举办落实留守儿童新春团拜会,得到社会各界支持,深受社会及留守儿童家长的好评。

四、依托社会力量,共建社会引导网络体系

1、建立社区帮扶中心。依托街道居委建立“社区帮扶中心”,依托村社建立“庭院帮扶队”,协助监护人对留守儿童进行照顾。对监护人进行培训教育,提高监护水平。对留守儿童在课外、节假日进行集中教育管理,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建立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共青团、少先队建立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服务队,从思想、情感、学习、生活等方面关心、关爱、资助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3、成立学习互助组。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机关单位学生与农村学生、成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促进学习共同进步。

4、成立“五老”义务队。开展“五老”进校园活动,发动老干部、老等做义务校外辅导员,讲革命传统史,鼓励学生发挥艰苦奋斗、自强自立的优良作风,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5、设立党员示范岗。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设立党员示范“一带一”岗位,组织相关党员深入学校、家庭,开展为留守儿童(家庭)送温暖、送服务,通过科学引导和业余辅导相结合方式,有效的缓解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养成良好习惯。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范文第3篇

乡镇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让留守儿童活动室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该镇成立了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印发到各村党总支,各中小学以及相关单位,做到镇、校、村上下联动;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爱心妈妈队伍。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动员教师、“五老”等人员,建立了爱心妈妈队伍,以结对的形式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健康、心理、安全状况等方面进行帮扶,使留守孩子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弥补了亲情缺失带来的情感空白;为改善留守儿童活动场所的整体环境,该镇利用镇文化站的资源,在镇区兴建了“留守儿童活动室”,镇政府投入4万元添置了桌椅等硬件设施;在9所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场所分别配备有大量图书、电视机、电脑、光碟和多种体育器材,孩子们可以在课余时间尽情地享用。为不局限孩子们的活动空间,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隆重表彰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留守儿童,举办文艺演出活动、书画展,适时开展一些广播体操比赛、乒乓球比赛、体育运动会、主题班会、讲故事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吸引留守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中来,消除他们无助、孤独的心理,树立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与此同时,在每年的“春雷桥”、“手拉手、心连心”等爱心资助活动中,还对那些贫困的留守儿童进行优先申请资助。

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社会环境,镇大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多项亲情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开展扶贫救助。组织民政办、妇联、中小学校等单位广泛开展了扶贫救助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去年以来,在建立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救助机制的同时,将全镇经济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予以救助。

二、开展亲情关爱。充分利用春节期间留守儿童父母返乡之际,采取家访、电话、举办留守儿童父母培训班等形式,为留守儿童父母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增强其监护人的责任意识。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范文第4篇

一、通过召开家长会,家校互动。

期中期末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队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且有相关档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关爱班子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黄校长为组长,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大队辅导员朱老师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5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的教育管理体系,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明确制度  ,健全制度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留守儿童生活制度》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登记表。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登记表,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登记表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此外,我校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新添置了一批文体器材,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象棋等。课余,留守儿童们在活动室里共同玩耍、共同进步,分享快乐,享受温暖。

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于5月28日在学校中间大厅举行了庆“六一”暨少年宫文艺展演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认同感、成就感、快乐感。

小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常德周边;大学生志愿者;留守儿童;影响

常德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据调查,如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已达121万,留守儿童突破30万人,广大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堪忧,教育环境亟待改善。日前,常德市政协委员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在政协大会上大声疾呼:“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社会。”关爱留守儿童这一面大旗离不开广大学生群体的响应和配合。作为常德在读的大学生,我们在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希望自身能够发挥所长,反哺社会,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同时,通过交流探讨,对比分析,总结出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的现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能进一步健全留守儿童心理素质,推动教育平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在之前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曾数次下乡进行短期支教,也曾多次走进贫困点村,如我们曾策划参与的“爱心团队,走进古丈”――彩虹人生支教团、“绽放花蕾”夏令营、“青春作伴,牵手竹山”“梦想之旅――走进安乡下码头小学”等关爱和守护留守儿童的系列活动。

经过了多次实地考察和短期实践后,我们确立了湖南文理学院“爱满朗州―常德周边留守儿童守护计划”的实践项目,在依托实体活动的基础上,展开了广泛地调查研究。

一、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常德周边地区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长,部分地区几乎完全丧失青年劳动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占据当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虽然因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收入有所增加,留守儿童的生存情况较之从前也有所改善,但由于部分地区的长期贫困,医疗机构的严重缺失,学校教育难以为继等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仍面临以下困难和问题。

(一)受教育权无法保障

以常德市桃源县沙坪镇竹山村为例。竹山村位于常德市桃源县南部,总人口为1638人,其中,10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共计490人。村中以老人和小孩为主,人口空心化、低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竹山村村内未开设学校,80%以上的孩子为减轻家庭负担,选择不读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当地学生必须到几公里之外的沙坪镇就读。该种情况常常使得当地很多留守儿童在10岁以下时无法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部分留守儿童因无力支付学费和住宿费而选择辍学,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在这里“大打折扣”。

(二)心理问题频现

留守儿童缺乏学校、家庭教育,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家庭温暖,情商智商发展明显落后于同龄人。由于长期缺乏情感疏导与正确的引导,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如自卑、自闭、抑郁、暴力倾向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少父母陪伴

竹山村留守儿童人数众多,且成增长趋势。他们大多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一起生活。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从小便失去了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对于世界的认知,对于是非的辨别,对于生理心理的认识都严重滞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正常的心智成长。导致心理上经常产生自卑情绪,性格内向孤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与人交流,怕见生人,缺乏安全感,总爱把自己封闭起来,再长大一点还可能出现逆反心理。

2.农村学校教育较为落后

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较低,大部分老师只是单纯枯燥的讲课,不注重发展,也没有条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对待学生的公平上也存在较大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环境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逃课行为[1]。

3.监护人思想文化水平较低

当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为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较为封闭保守,不懂得教育重要性的老人。老一代人的教育方式使得留守儿童不能接触到新的事物,往往会形成死板、教条的生活观念;同时,由于老人溺爱与骄纵的特性,使得留守儿童不能正确认识到事情的对错,是非价值观模糊不清,得过且过;另外,监护人因年老体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无法,在留守儿童患病时,不能及时进行医治,意外伤害事件屡有发生,留守儿童的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二、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服务社会的主要成员。他们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怀有一颗热衷公益的心,这些都为其帮扶留守儿童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志愿者对于留守儿童的帮助形式

1.招募志愿者,成立服务队伍。

以一人之力难以科学有效的进行帮扶。为此,大学生志愿者常常通过群体的形式,组成相关团队,利用假期以及课余时间赴相关地区,对当地留守儿童进行作业辅导、心理陪护,开展习惯养成和青少年自我保护讲座等,策划组织户外游戏活动。

2.组织爱心活动,募集物资进行捐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帮扶过程中,不能忽视留守儿童在物质方面的贫乏的短缺。由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经济水平较低,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十分有限,所有通常通过组织相关爱心活动,号召大家进行募捐。

(二)大学生志愿者发挥的作用

由于长期留守农村,缺少成年人的陪伴与引导,大部分留守儿童尚未形成较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父母有所不解,对自身丧失信心,对外界缺少认识。针对此种现状,大学生志愿者定点定项发挥自身的长处。

1.改善心理状况

大学生志愿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认真学习或涉猎过教育学、心理学,查阅过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方式,了解过最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利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心理学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排解内心的苦闷,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

2.利用先进技术

大学生志愿者对现代化教学工具较为熟练。他们的思维是创新的,这其中包括对新的教育工具产品的使用。在帮扶过程中,志愿者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手机,电视等留守儿童平时接触不到的东西,向他们全方位展现外面的世界与科技的进步,逐步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

3.追求自我价值

大学生支教、参与志愿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可以借此将自己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成果。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上,也能帮助自身扩展视野,增加才干,了解国际民情,树立正确的信念与价值观,增加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志愿活动可以认识不同的人,通过参与活动,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但扩大自身社交圈,亦可以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的爱心活动,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留守儿童的生活压力,起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意义,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存在着帮助的形式较为单一,持续时间不长,影响范围较小,组织性不够强,很难形成长期结对帮扶等诸多问题。

(一)志愿服务的组织管理能力不够

在调查中,35%的人认为组织机构不完善,15%的人认为组织管理不到位,3%的人认为团队合作有待提高[2]。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组织较为松散,无明确的规章制度可循,管理能力较低。

(二)时间分散导致人员变动较大

大学生志愿者大多都是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而每个专业在大一、大二所设定的课程相对而言会比较多,志愿者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时间有限,一般集中在周末或者寒暑假,其中寒暑假里许多来自外地的志愿者会选择回家或外出旅游,这样一来不仅时间比较分散,志愿者活动的队伍成员变动也会比较大。

(三)服务能力有限

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经费多数以自己筹集为主,最终筹集到的活动经费不够理想,只能够帮助到留守儿童群体里很微小的一方面。同时,留守儿童群体的不断扩大化对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压力也在逐渐增长。

(四)形式浮于表面

大学生志愿者的影响力需要靠媒体的宣传,主流媒体的正能量传播会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做活动的积极性;但是过分追求轰动效应,会对留守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也使得自身将志愿服务本末倒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大学生群体过分追求社会效应和个人荣誉,将志愿服务单纯看做丰富自己人生经历,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工具,形式流于表面。

(五)缺乏专业知识和指导

留守儿童所属的这个群体现在已经有了专门的研究,而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是由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所组成,他们对于留守儿童群体的专业性知识了解甚少,单凭一腔热血,而没有理论的支持和指导会影响整个活动的延续。

四、相关建议和对策

留守儿童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牵动着每一个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志愿者们的心。如何更好的实现大学生志愿者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服务,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与社会上的爱心组织合作,共同进行志愿者爱心服务

与有经验的爱心组织合作,提高自身的水平。同时,建立一个专门的志愿者队伍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专业的服务,志愿者队伍里的成员进行筛选,筛选过后要有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让每一个来自这个志愿者队伍的人都能够有较强的能力去进行志愿者服务。

(二)筹集资金方式多样化,寻求社会上一些企业的资助

名声较大的股份有限公司一般都会设有专门的爱心公益部门,利用一些公益活动的方式来扩大知名度。他们提供资助的方式一般分为现金资助和商品赞助,借助这样的方式将大大促进活动的效率,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也会提高不少。

(三)建立留守儿童记录档案,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志愿者可以定期回访,熟悉了解每一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真记录下这些细节状况的反馈。根据不同的数据建立出一个有效的服务方案,针对留守儿童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制定出他们每一个人独立的个性化方案,有效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学校加强相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

虽然学校本身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但是古板陈旧的教学形式和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通过电影、邀请志愿服务的先进个体讲座等形式多彩的教育方式,使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的详尽事迹,具体感知志愿服务精神,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3]。另外留守儿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多跟城市的对口学校联系,加强对外交流的机会,派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到外地参加各类知识、才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4]。

(五)增强媒体宣传力度,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主流媒体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志愿者活动的进展,线上媒体与线下媒体同时进行大力宣传,引发社会上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刘丽娟.试析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的作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年02期.

[2]任朋辉.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