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范文第1篇

一、以生活为基础,开展趣味化学实验

很多化学理论、现象都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学习化学的目的也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完成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化学实验,缺乏一些趣味性的引导,使化学实验与生活脱节.同时,教师忽略了对化学实验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化学实验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现象入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化学实验.比如,“水加热沸腾”实验和学生的生活就密切相关,很多学生在生活中都看到过这个现象.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水沸腾的现象,并利用沸腾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在开展这个实验时,我提出问题:“所谓‘开水不响,响水不开’,这句话是真的吗?”让学生思考这句话的含义.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水沸腾前及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并引导学生去听声音的变化,动手绘制表格、图象.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并能从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感悟到相关的化学原理.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化学实验和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善学生的化学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开展趣味化学实验,活跃化学课堂气氛

课堂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受到学生心情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对感兴趣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化W实验,能活跃化学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并不是盲目的.教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方向,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对知识和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感受实验乐趣的同时,掌握重点知识.比如,在探究“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时,我组织了一个“比赛吹牛奶”的实验.这个实验利用了“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对其润色,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比赛吹牛奶(变浑浊的水形如牛奶).利用这样简单的小实验,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教师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对一些常规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当然,在改进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切忌盲目追求新颖,而引入一些错误的实验原理.

三、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验的质量和安全性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趣味实验;台湾;荧光棒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01-0057-02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而化学趣味实验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怎样才能使一个普通的化学实验变得有趣,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一个方向,也成为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异,台湾地区的教材中知识结构的呈现形式与大陆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化学实验的趣味化是台湾中学化学实验一个显著的特征。本文以台湾地区南一书局1999年出版的高级中学化学教材和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化学系承担的台湾地区教育部“提升大学基础教育计划”分项计划三“以电脑多媒体改进化学教学计划”项目成果“中学化学示范实验”[2]为参照,通过和大陆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相比较,来介绍和分析台湾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这一特征。

1变换实验名称,增加实验趣味性

这类实验多应用于知识介绍性的演示实验上,一般是为了介绍物质的性质,通过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所产生的现象,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尽管对于实验本身,几乎没有发挥的空间,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变换实验名称,使实验达到趣味化的目的。例如,指示剂和酸碱的反应,将“酸碱能使指示剂变色”改为“我变我变我变变变”或“摇身多变”;普通的置换反应,将实验名称由“铁与硫酸铜的反应”改为“红色警戒”;介绍过氧化氢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时,将过氧化氢称之为“双面侠”;将“镁在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称之为“镁镁真漂亮”;将硫酸铜的结晶水实验称为“热得流汗了”。上述实验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在实验名称上做文章,仅仅是名称改一改,却能为实验增添一份乐趣。

2替换实验材料,增加实验趣味性

在大陆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有一个非常简单而有趣的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如果有的时候一时寻不来合适的手帕或者棉布,在实验室中通常也会用纱布代替。但是同样的实验,在台湾的教学中被改为“烧不坏的钞票”,相对于“手帕”或“棉布”,“钞票”显然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实验材料稍加改动,“趣味”立即凸现出来。再例如在学习到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时,大陆的教材是采用NO2平衡球来完成实验,而台湾的教学中,利用荧光棒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物品来做实验材料,教学效果显然更好。

荧光棒――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用品:

荧光棒、温度计、烧杯、冰水、热水

实验步骤:

1.取3个500mL烧杯,分别加入300mL的冰水和热水于第一和第三个烧杯中,第二个烧杯中不加水。

2.取三支荧光棒并且轻轻地折断内部的薄玻璃管,分别置入上述三个烧杯中约 2-3 分钟 ,观察三支荧光棒的发光强度。

3.从冰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同时取出荧光棒,放置在第二烧杯中并且靠近于第二支荧光棒的两旁。观察并比较三支荧光棒的发光强度。

注:若室内亮度太亮,则放置在无光线之处以利于观察。

实验简介:

化学发光是给予发光化合物一个外加的能量,使其电子由基态跃升到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时放射出荧光或磷光。本示范实验是藉由发光的强度来观察温度的高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在不影响甚至优于原实验现象的前提下,通过实验材料的简单替换,达到趣味目的,也是实验趣味化的一个特点。

3与生活结合,增加实验趣味性

通过化学实验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还有助于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3]。例如,“铁铮铮的食物――再现食品中的铁粉”,以生活中补铁的食品做原材料,通过检验食物中的铁元素,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可以引导学生延伸到补锌食品、补钙食品等的检验上;学习原电池时,引导学生自制原电池使电器发声;“辨别米酒与高粱”实质是利用重铬酸钾与酒精的反应,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酒精浓度的大小;利用鸡蛋做演示半透膜性质的“返老还童的蛋”、利用氢氧化镁和盐酸的反应说明医疗上“中和胃酸消除胃痛”的原理等。

上述实验的特点就是使实验内容或实验材料生活化,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或反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隐藏在生活背后的化学知识,促使学生深刻地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事物的能力。

4打破常规,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端,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探究[4]。“问题”是指对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习者现有的经验, 对当前学习对象, 具有不确定性而难以理解的基本内容, 即认识客观世界的矛盾。化学实验的开展,也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前提,通过和已有知识的比较,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5]。如果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产生矛盾时,则更能吸引他们去主动探究,获取新的知识。下面这一类实验,就是利用实验现象和学生先期预测现象之间的明显反差,使实验产生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们通常所做的“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以及下面介绍的这个小实验:

双胞胎姊妹花――水与冰的不同命运

实验用品:

两个250 mL的烧杯、0℃的水和冰各100g、温度计两支、98%的浓硫酸、玻璃棒

实验步骤:

1.分别将将100g 0℃ 的水和冰装入两个烧杯中。

2.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两个盛水和冰的烧杯,观察读数。

3.分别于此两烧杯各倒入100mL 98%的浓硫酸,并搅拌均匀。

4.注意观察两烧杯的温度变化

教学提示:

1.和学生一道回忆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方法。

2.操作过程注意不要让硫酸溅到皮肤或衣服上。

3.在实验示范前,要求学生先预测加入硫酸后,冰与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并简单叙述推测的理由。

实验简介:

0℃的水和0℃的冰是一对双胞胎姊妹花,虽然体内皆流着相同的血液―H2O分子,但分别遇到H2SO4,却拥有不同的命运,0℃ 的水温度上升30-35℃,而0℃ 的冰反而下降 10-15℃[2]。

在这个实验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浓硫酸稀释过程中会放热,来对学生预测浓硫酸和冰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产生干扰,使学生在观察到实验结果和预测现象产生不吻合时,产生极大的渴望知道“为什么”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化学实验的趣味化,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积极主动的观察与思考。而且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化,也给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研究台湾中学化学实验的趣味化途径,希望对于新课程改革中实验趣味化进程和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趣味实验课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郑长龙等. 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9.

[2]彰化师范大学化学系.中学化学示范实验[EB/OL].163.23.211.3/chemdemo/.2007-06-27.

[3]王磊, 刘强, 张小平等. 试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中的实验体系[J].化学教育.2004.(9):9-12.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范文第3篇

化学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很多理论知识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因此实验课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仍有一些学生对化学提不起兴趣,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化学中涉及到的内容繁琐又枯燥,使孩子失去了兴趣。虽然化学实验是很有趣的,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考试中实验环节考的较少,使得化学实验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实验课已经变成一种形式,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通过趣味性课堂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如何让化学课堂更具趣味性呢?

二、 怎样让化学课堂变得有趣

1.重视演示实验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验,化学课堂一定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来吸引学生,为让实验在教学中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演示实验提前让学生预习,直接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演示实验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进行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并以此来贯穿课堂;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我们遇到了反应物选择稀}酸和大理石,为什么不选用浓盐酸、稀硫酸、碳酸钠?让分好组的学生自组实验后。大家很快得出碳酸钠进行实验时反应速度太快,稀硫酸进行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体等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情况。学生对稀硫酸为什么反应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体也很有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发给学生印好的本课知识点总结后。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寻找答案。而且记忆深刻。教师要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多做实验,不仅关注课本演示实验,还应适时拓展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比如酸碱指示剂可以用很多花朵制作。可以把制作方法技巧提前教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所以课堂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由于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简单,而且很多知识都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与一些纯理论的实验相比,联系实际生活的化学实验,学生会有更大的兴趣,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课中,也安排了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验,如铁钉锈蚀实验等,在这些实验课程之前,先让学生们观察实际生活中的铁锈,简单的总结铁锈的条件,然后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必然会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他的实验也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如烧不坏的手帕实验,老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在日常的生活中,手帕遇到火会发生什么现象,然后用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浸泡手帕,让学生们思考点燃后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简单的思考后,老师点燃浸泡后的手帕,看到手帕完好无损后,学生必然会感到惊奇,并研究手帕没有烧坏的原因,这样联系实际生活的实验课,对于学生来说会有很大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 化学课堂趣味化带来的问题

化学课堂趣味化带来的问题是趣味化实验与当前升学考试应试化的矛盾。

趣味化实验教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开展,而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的比重很少,尤其是经济水平较差的地区,实验器材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很多实验都无法进行,而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比较完善,但很少会到实验室中进行教学。尤其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初中化学只注重教材上理论知识的内容,因此一些老师取消了实验课的内容,这样无法将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随着近些年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化学实验课可以起到这个作用。

化学作为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要想很好的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反应方程式,自己亲自动手做实验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目前的化学考试中没有实验内容,使得实验课成为一种形式,老师和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素质教育,可以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内容,设计一些探究型、联系实际生活的趣味性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现象和方程式等理论内容。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范文第4篇

摘要: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科学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能够培养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有助于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而化学的基础则是实验,为此,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趣味化学实验进行了举例和分析,旨在提高科学教学的效率,让学生通过趣味化学实验掌握科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趣味化学实验;分析

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科学,与天文学、自然地理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和促进,进而推动了技术和学科的发展[1]。在生活中处处都与化学有关,人们通过学习化学能够对物质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改造物质世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当前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都与化学有关,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并不能直观的认识化学、了解化学,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趣味化学实验展开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趣味化学实验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实验中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加强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1探究提高型趣味化学实验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探究提高型趣味化学实验,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并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究和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现象,体验化学变化,教师可以设计“魔棒点灯”趣味化学实验,具体实验方法是:将高锰酸钾晶体研细,放在蒸发皿上,在晶体上滴入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轻轻地将高锰酸钾与浓硫酸混合,混合均匀之后用一根较长的金属棒或者玻璃棒沾取混合物,用其点燃灯芯。该实验的原理是:高锰酸钾与浓硫酸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Mn2O7,Mn2O7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当遇到易燃有机物时会立即发生燃烧现象。

2创新前沿型趣味化学实验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进行创新前沿型的趣味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体验化学实验的神奇现象,还能认识更多新型的材料[3]。

2.1透明的铝片

该实验是利用草酸让高纯铝片进行阳极氧化,使铝片的厚度变薄,孔径达到100nm以下,进而在电镜下观察到透明的氧化铝薄膜。具体的实验方法为:准备高纯铝片,将其清洗干净并抛光,将处理好的铝片放置到草酸溶液中,通过电流产生电解反应,之后将铝片进行扩孔,最终得到透明的铝片。

2.2污水变纯净水

实验方法:在烧杯中倒入自来水,之后将两三滴红墨水滴入到烧杯中,等待红墨水扩散之后,再将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加入其中,稍作等待之后,学生便会发现烧杯中红色的水又重新变回透明色。该实验的原理是:纳米二氧化钛是新型的材料之一,而红墨水之所有会是红色,是由于墨水中含有有机色素,将纳米二氧化钛放入烧杯中,可见光可以使其产生催化作用,故而降解红色墨水,使其生成二氧化碳和无害无色的水,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通过“污水变纯净水”的趣味化学实验,学生可以通过神奇的化学现象理解污水处理原理,并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生活中的知识,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4]。

3巩固知识型趣味化学实验

将趣味化学实验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多丰富多彩,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1废旧饮料罐制作净水剂

在学习《饮料罐的故事》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废旧饮料罐制作净水剂的趣味实验,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饮料罐的诸多用途,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该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将饮料罐剪下一块打磨干净,溶于硫酸和氢氧化钠当中,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完全溶解,之后放于冰水中,过滤析出结晶,得到硫酸铝钾(净水剂),在浑浊的污水中放入净水剂,学生可以看到浑浊的水逐渐变得清澈透明。该实验的原理是:硫酸和氢氧化钾可以使铝(饮料罐)溶解,得到硫酸铝钾,再经过水解之后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的吸附性很强,因此可以起到净化污水的效果[5]。

3.2红糖制白糖

在学习《各种各样的液体》一课时,教师可以做“红糖制白糖”趣味化学实验。在小烧杯中放入红糖和水,加热溶解红糖,再将活性炭放入其中,用玻璃棒搅拌,之后过滤浑浊的红糖水,得到无色液体,在水浴中蒸发浓缩滤液,剩余25%时不再加热,让烧杯自然冷却之后析出白糖。该实验原理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红糖溶液中的有色物质,通过过滤、浓缩和冷却后得到白糖。

3.3烧不坏的手帕

在学习《雨天中的布料》一课时,通过教师让学生对各种布料的渗透情况进行测试之后,学生很容易掌握了“雨天中的布料”特点,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学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学会新的知识。在做“烧不坏的手帕”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准备酒精灯、酒精、水、镊子、手帕等实验材料,将水和95%的酒精进行混合,比例为1:2,将手帕浸泡在混合液当中,之后利用镊子夹住手帕的一角,让酒精灯对手帕进行均匀的燃烧,边燃边摇动,学生会发现手帕不怕火烧,依旧完好无损[6]。这时学生不禁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手帕不会燃烧起来呢?教师为学生解释其原理,由于手帕上沾染了大量的乙醇,乙醇燃烧会使水蒸气蒸发,而通过来回摇动手帕带走了大量的热,因此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所以便出现了“烧不坏的手帕”这一现象。

4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知识点都与化学有关,而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因此,将趣味化学实验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神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进行趣味化学实验,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有助于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树军.例举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趣味化学实验[J].速读旬刊,2017(5).

[2]周速施.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7(31):248-248.

[3]高思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分析[J].吉林教育,2017(30).

[4]房筱梅.小学科学课堂趣味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4):39-39.

[5]高洁.论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发挥——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4):101-101.

化学生活中的趣味实验范文第5篇

一、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带进化学课堂,使教学更具情趣性

化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体现和运用,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并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与意义,进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例如,大家熟悉的樟脑丸,它能祛除衣柜中的蛀虫。我们将醋酸与小苏打的混合水溶液放入杯中,再将樟脑丸慢慢放入溶液中,仔细观察樟脑丸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学生会发现最初时樟脑丸沉在杯底,慢慢它就开始在水里上下浮动,好像不受控制一样。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经过这种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了许多微小的气泡附在杯底与杯壁上,樟脑丸也被覆盖上了微小的气泡。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水轻会在水中上升,樟脑丸粘住的二氧化碳气泡达到了一定数量,气泡就会拉着樟脑丸慢慢上升,这时二氧化碳气泡就像是游泳圈一样。在樟脑丸慢慢上升的同时,吸附在樟脑丸上面的小气泡由于随着水压变小而破裂,樟脑丸失去了“游泳圈”,又会降回水底。当樟脑丸再一次吸附到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气泡时,那么它又会重新浮起来。就这样,樟脑丸发生了来回“跳舞”的情景。类似的小实验操作简易,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能够更加充分地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二、化学小实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教学更具情趣性

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建设打造多姿多彩的课堂情景,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化学尤其是九年级化学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日常的教学过程、知识点的讲解与化学小实验密不可分。化学小实验如果能够兼具趣味性,则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更能体现化学的直观性、知识性与实用性。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创造性设计融入化学小实验,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并利用具有情趣性的教学情境,提升九年级化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诱导学生先以学习“魔术”的方法来开始这次的实验课程,即对需要学习的课程灵活合理编排,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水中生火”“不会点燃的方巾”“魔法点蜡烛”等有意思的化学小实验,让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化学课程的情趣性,让学生爱上学习。

三、巧妙运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打造情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