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 实验教学法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高中化学大纲明确指出:“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用实验手段去观察化学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更重视化学实验。

一、新课程实验设计的主要特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围绕这一点,新课程在实验设计上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特点:

1.实验形式多样化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无论是实验内容还是内容呈现形式,都有很大的变化,更加丰富多彩。如由原教材课程的大量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设计实验、实验实践活动等,其实验内容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新教材针对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特点,改变了过去机械模仿、照方抓药的实验模式,引导学生预测实验、设计实验方法、验证实验,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新教材中化学实验不再刻意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其目的是让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和各校的不同条件,可由教师演示,也可边讲边实验或学生探究,尽可能多开设探究性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究、亲自动手做实验创设有利条件。

2.化学实验生活化

过去由于受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影响,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考虑学科的多,考虑学生的少,而且在学科中心的大背景下,“家庭小实验”、“趣味实验”等也很难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为了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身边无处不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更加体现生活化:一是以学生身边常见的化学物质作为实验药品。如讲到醋酸能与碳酸盐发生反应时,可利用身边熟悉的物质来进行兴趣实验。二是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实验素材,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奥秘。如用热的碱面水溶液洗涤铜片、炊具上的油污实验,使学生弄清了碱液除去油污的化学反应原理。

3.化学实验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验内容以两种方式加以组织,一种是分散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分散在化学1和化学2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等相应的模块课程内容中;另一种是集中的方式,即将化学实验单独作为一个课程模块――“实验化学”,以此来强化化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通过丰富多彩、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刚上高中,换了环境,好奇心强,对一些现象十分关注,而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变化多端的现象对学生最具有吸引力,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上专题实验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点,补充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美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奥妙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并告诉学生以后有很多实验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应该如何去操作,这样会激发学生独立实验的渴望,为学好化学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热爱化学的情感。

三、重视化学实验的设计,充分利用探究方法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化学新课程理念。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方案的的设计,提出假设,引导学生尽量多地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如何从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找出不合理的原因加予改进。学生可以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药品,进行实验。通过不断地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各种创造心理的品质。

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

化学教学中质疑能力即提出问题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问题意识和表达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2]。如对于某一个化学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他们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与推论不同的原因,再追问如何设计实验,这样让学生在疑问中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性,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他们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下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而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与科学方法,探究并获取直接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因此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应该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尽量地参与活动探究,搞好化学实验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实验教学的误区,切实更新实验教学的理念

1、认清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误区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一般安排在相关化学知识讲授完成之后进行。由于相关的化学知识刚学过,所以,学生对要做的实验的结果早已“胸有成竹”, 会提前按教材要求写好实验的预习报告,有的学生甚至连实验的现象和结论都填好了。学生分组做实验,变成了“按部就班”,学生用不着多动脑筋就可以完成任务。这种实验,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并未参与实验问题的提出、从假设到设计、从实验到得出结论的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也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2、领会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中常常出现“通过实验探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讲实验。新课标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作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体会探究理念。所以,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传统的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教学改革应着重于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猜想和假设而主动地参与探究。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前,我先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并复习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让学生总结并得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然后在上课时创设如下实验情境:每组提供大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铁架台、导气管等主要仪器。同时让学生明确该实验的任务:①自行设计好实验方案并进行论证。②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③要收集好两瓶二氧化碳。④你认为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等。这样,就能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设计,自己验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实事求是,规范实验操作,让探究更科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非常注意用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应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在学生分组做"酸的性质"的实验时,引导其观察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他们从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盐酸过量,而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地填好,并对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优化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让探究更具新意

化学实验特有的生动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很感兴趣,但这只是低层次的感知和操作兴趣。我们必须优化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作用,使学生对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和创造兴趣。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教学的方案一中,学生操作时,把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于是,我指导学生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然平衡。

通过实验的改进,装置简单明了,现象生动直观,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4、把实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实验探究的机会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 科学实验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091-01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小学科学的学习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它起着总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桥梁的作用。所以实验在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科学课程必须重视实验。然而,在我市许多农村小学,由于实验器材等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的开出有一定的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在多年的科学课程的研究中,笔者总结出一些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经验,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是他(她)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科学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探究的科学世界。

例如在学习《溶解》的前一周,教师对学生先进行一次调查,发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溶解的现象,学生自己也尝试过,但是他们并没有注意过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因此,在创设导入情境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把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在课堂上再现。比如先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沏白糖水,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然后评判他(她)做得怎样?有什么问题要提?这位同学操作完毕后,让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搜集、整理信息,从而理解溶解这一现象。

二、明确目的,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完成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1.明确任务,养成观察习惯

在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

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出现无目的、漫不经心地观察的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等。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2.规范过程,养成操作习惯

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充分保证学生能独立操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发生错误操作的原因,一般是由于不了解操作原因或思想上的疏忽。如用量筒进行液体测量时,量筒必须放平,观察者的视线要与量筒内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等等。教师须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使学生了解每个、正确操作所依据的原理。

3.及时记录,养成记录习惯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方法、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并用简明的语句或科学术语叙述,是巩固学生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学生往往重实验、轻记录,教师必须予以严格要求,及时指导。

三、合理评价,尊重学生的实验成果

教师对实验的评价不必要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及时评价,同时注意评价的真实性。实验评价对于学生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课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有效,要求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实验评价可围绕表达能力、观察能力、设计实验、方法创新的能力、团结协作、科学探究的能力等进行评价。

四、发挥农村优势,开发观察实验

在农村,学生观察自然的内容很多,条件比城市优越,如动植物生长、水与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如讲根和茎前,先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后回到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使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兴趣,吸取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

总之,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让他们认识大自然,喜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分析、去研究,从小学就学会进行科学实验的本领。因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程实验要求进行教学,以完整有效地教学去上好科学实验课。

参考文献

[1]李月红. 桓台县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2.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关实务 教学方法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145-02

2014年蠊卦弊矢裢骋豢际匀∠,报关水平测试由原来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行业自律为主导,权利下放到报关协会,由中国报关协会负责组织、考试和发证工作。这种转变对应用型大学《海关实务》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唯“证”至上,应试导向,而是更要重视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又不是固定不变的,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供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使用。在《海关实务》教学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能切实有效地与实际相结合。

1 《海关实务》课程教学特点

1.1 专业性和规范性

《海关实务》是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海关概论、海关对报关企业和报关员的管理制度、对外贸易管制制度、一般进出口货物、海关监管货物的通关制度以及海关税收征管制度。报关单的填写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各类货物报关要遵循严格的报关流程。

1.2 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海关实务》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更新,教材也不断有修正调整,有新版本的出现,目前选用的中国商务出版社的《中国海关通关实务》一书已经出了第七版。即使如此,由于受出版周期的影响,教材中有些数据并不能及时更新,在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关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1.3 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海关实务》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报关单的填制等,这些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将教材中讲述的流程、规范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报关作业的操作和报关单的填写。

2 《海关实务》课程教学现状

《海关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目前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直接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教师讲授海关实务的概念、流程等基础理论内容及海关税费征收时,主要采用直接讲授法,教师在讲台上将课程要点转化在PPT上向学生展示讲解,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在保税加工货物及暂准进出境货物报关环节增加报关流程方面的案例,在保税物流货物通关章节增加存放保税物流货物的不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既有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应用的案例,也有介绍性的案例。同时,将每部分相关重要知识点,以灵活多变的习题形式补充,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对所讲解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掌握。

3 《海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能就教学内容独立思考。整个课堂上,教师是讲授主体,而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前的教学方法缺少让学生探索、尝试、创新和思考的机会。同时,课堂氛围枯燥,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片面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由于学生对教材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对于相对枯燥的报关程序方面的知识没有兴趣,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考前突击复习,知识掌握不熟练,更不用说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了。因此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有必要进行《海关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3.2 课堂案例分析缺乏有效的组织

《海关实务》的授课形式不能呆板,要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为此增加实例案例练习,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通过案例和习题的补充,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加工贸易保税货物的通关中,结合具体案例,将教材上的报关流程,与实际货物的通关环节,通关时间,通关要求结合起来,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但是案例分析对教学效果的改善程度相对有限,一些介绍性案例的引入教学效果并不太好,学生缺乏真实感受,没有实际操作,并没有起到加深理解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引入

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提问等方法,全班讨论、小组讨论等相互作用的方法,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个体化的方法,现场教学、实验室学习等实践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用不能脱离课程的特点。《海关实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能够采用现场模拟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能提供学生实习的企业却难以落实。从企业角度来讲,过多的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会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秩序,而从学校角度来讲,到企业中去也会增加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的难度。

4 《海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4.1 将翻转课堂引入《海关实务》课程教学

创作教学视频及辅助资源在视频中,教师将课程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分章节浓缩成8~10 min教学视频供学习者观看,建立课程网站,将课程教学资源上网,并利用课程论坛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与环境。学生可以在课前观看视频,还能在网络上向老师咨询,使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课堂讲解更有针对性,将课堂教学转变成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这样改变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过程,将原本课上讲解的信息传递过程放在课前,通过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而将以往传统的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的知识吸收放在课上,老师给予有效的帮助,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4.2 对案例讨论的教学过程要有效组织引导

对案例的选取要经过反复讨论,与课程知识点密切结合。案例要提前布置,方便学生在课前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案例的讨论要始终围绕主题,联系实际。在案例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讨论过程,使学生明确讨论与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通过讨论互动的形式,使学生课上就能掌握课程知识的要点、难点。

4.3 引入参观、现场教学法,重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和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到海关、出口加工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实践性教学基地参观学习,直接参观报关业务现场,使报关过程中的基本环节:申报、查验、征税和放行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明确教材上的知识点在实际中都有应用,而不是片面认为学校所学的和实际脱节,以后完全用不到,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到国际货代企业、报关行进行报关业务操作,了解报关业务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报关单填制中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

5 结语

在《海关实务》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灌输式呆板枯燥的缺点,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教学网站的互动、翻转课堂的应用,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感,切实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学生提供现场参观教学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通过《海关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为实践性报关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 郑月明.国贸专业《海关实务》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才智,2014(15):102.

化学实验科学方法范文第5篇

1.情境化课堂简介 

情境,即情景与境地,情境化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定的情景以创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情景化教学最早由布朗提出,他提出人类的各种学习及思维模式的养成都是以情境为基础,而不是孤立存在的。情境化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的 注重生活化、形象化、生动化。 

情境化课堂即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化教学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及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进行的特色化课堂教学。情境化课堂主要是让学生在能够通过真实化的环境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2.情境化课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情境化课堂当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资源,通过创造各种与学生识字内容相关的情境,辅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利用图片、视频、音乐、动画、民间故事等多种形式,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也更符合小学生的求知心理,让其对识字任务保持高度热情。 

2.2降低学生识字难度。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当中,汉字认知是重难点内容,加上小学阶段需要记忆和理解大量的生字难字,导致学生对于识字教学有着沉重的压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单一,学生主要通过大量的抄写与死记硬背记忆汉字,导致学生机械的记忆单词,对于汉字的结构、含义等理解较少,且容易产生懈怠、逆反心理,丧失学习兴趣。将情境化理论应用于识字教学课堂,能够采用更加形象、具体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汉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效降低识字难度,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汉字含义,提高其语文综合能力。 

2.3促进学生主动识字。采用情境化课堂进行识字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资源,结合识字教学的具体要求與内容,创造相应的情境进行识字教学,而不仅仅是使用传统的临摹、抄写、背诵、默写等死记硬背方式。在情境化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入情境,在老师的辅助下自主学习识字。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更加自主,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钻研精神。 

3.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情境化教学方法分析 

3.1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情境化课堂的重点便是要将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即要针对识字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情境创造,同时还需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尽量以小学生的需求方式进行情境创建。 

3.2积极进行情境互动。在情境教学中需要不断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学当中,了解各汉字的意义及记忆重点,如可以利用参与性较强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人"、"大""夫"识字教学为例,在降解"人"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摆出汉字造型,让学生活动起来,也可以加入适当的哲学教育,引导学生做正直的"人"。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加减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例如,给出"田"字,让学生在"田"的基础上加减笔画,写出新字,比赛谁写的汉字多。在情境化课堂中进行互动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能力,认知更多的汉字。 

3.3采用鼓励评价机制。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因而在情境化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采用积极正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情境教学当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面鼓励与表扬评价,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识字热情。在情境化课堂当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老师也要充分利用好机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正面表扬与肯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让学生产生识字的成就感。 

4.总结 

小学识字教学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将情境化课堂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效率。老师可以在识字教学课堂中联系实际,积极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汉字。 

参考文献: 

[1]牛旭红.贵国庆.基于多感官媒体情境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6(z1). 

[2]万慧.通过情境优化地理课堂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