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会计 问题 对策

一、网络会计的概念及特点

网络会计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对各种交易中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信息资源充分共享。资源共享是网络会计特有的优越性,会计信息网络化可使物理距离缩短为鼠标距离,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会计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可以进行科学地预测和决策。网络信息通过相互访问实现资源充分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

2、 网络会计灵活且成本低。网络会计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收集成本、交易成本、审计监督成本和纳税申报费用,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客户。利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模块化了的会计程序,灵活选择多种信息,选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生成不同的会计报表,从而满足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

二、网络会计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会计网络系统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互联网的开放特征,能够使互联网的计算机系统可共享信息资源,连入Internet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凭借网络而合法地获取网上任何一家企业的信息资源,使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很大。由于网络会计信息公开化程度较高,操作人员和信息使用者干预系统的机会也增大,商业机密有可能在无形中向外开放,落入未被授权的人员手中,增大企业经营的风险。

2、财务信息披露不透明。在传统会计下,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和经济责任的明确是通过白纸黑字的会计记录、相关会计记录中的签字盖章、审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来确保的。

而网络会计中,网络传输和保存中对电子数据的修改、非法拦截、窃取、转移、隐匿等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风险,企业网站上的信息都由公司及时进行更新的,就网络财务信息而言,即使公司的确做到及时更新,提供的信息也多是缺乏一贯性的,可靠性随时变化,造成了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不透明,影响网络会计的发展。

三、解决网络会计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1、加强技术建设以完善网络系统安全保护。企业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应加强技术建设,加强对网络会计安全保护时还应对病毒进行防御。现在通用的方法是采用防火墙技术,将包括病毒在内的非法入侵访问抵挡在内部网络之外, 并对相关联的访问用户进行多层认证,如口令控制、指纹识别、面容识别,从而起到对内部信息的保护作用。对于信息流则普遍采用加密技术,以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方的道德风险。采取了上述措施后,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实现物理意义开放的同时,可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确保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

2、改善网络会计的法律环境。改善网络会计的法律环境应该使企业在法律、法规上做好保障,尽快建立健全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会计环境下的有关会计准则制度,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及支付、核算行为,并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会计信息管理、财务报告披露的法规、准则,具体规定企业网上披露的义务与责任、网络会计信息质量标准要求、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等,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加强网络会计的内部控制。企业在进行网络会计工作时,还应注重加强网络会计的内部管理,对信息输入输出加强控制和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数据在输入前都要经过检验,输入时应当适当分工,输入后进行必要的校验,使用无法复制的电子签章,认真做好核心数据的备份,设立自动恢复系统,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信息丢失等。同时,企业还应在各岗位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关系,将财务软件信息系统进行分级管理,以便进一步加强企业网络会计的内部控制工作。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观念、理论等方面均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会计在发展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会计发展的主流。总之,我们需要运用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解决网络会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的发展观,摈弃旧观念,不断吸取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适应网络经济的新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会计的优势,使其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财务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1绪论

财务风险可能出现在企业财务活动的任一环节,一旦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这必然影响正常运营。一次金融危机可以使得经济倒退数十年,财务风险的管控已经成为企业当今最重视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面对巨大的数据信息量,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企业如何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是一大难题。

2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逐渐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愈加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这代表着企业持续经营下去的资本和在行业立足的能力。因而,把握适应当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发掘适应于当下的新型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提前防控,这是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和特征

我国现阶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识别企业将会面临的财务风险;衡量这些财务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如何对风险做好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其带来的损失,控制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控体系和反馈机制,旨在可以迅速的识别风险并作出合理反应。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财务风险不仅是企业内部的问题,也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企业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预警系统和反馈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具有持续性。企业在成立之初,财务风险就已经客观存在于企业中,企业必须时刻保证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以防控财务风险。

4当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认知缺陷

巴菲特说,学术界的学者们普遍对于风险的概念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风险是采用贝塔值通过对价格的波动度量出来的,采用贝塔值来对风险进行度量虽然较精确,但却是错误的做法。风险的含义是“遭受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而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的经营风险的差别没有办法用贝塔值来度量。因此,财务理论一直以来更喜欢采用数理的方式去表示、计量和解释风险,这种做法本身就包含一定的风险。可见,财务理论对风险的概念及风险的管理及技术、内容等都存在认知错误。

4.2投资决策标准较狭隘

如今随着我们步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原先被人们广为应用的评估方法也变得不再适用,其劣势也逐渐地显现出来。首先体现在这些评价方法评估的预期现金流不准确,这会极大地影响管理者对投资决策的判断,有可能会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其次,它们只适用于对传统的重资产经营模式下的投资决策进行评估,不适用于评估那些预期现金流较小、不明显或者不明确的投资项目。

4.3财务决策信息边界化现象严重

如今在企业的内部,如在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中,各个分公司以及诸多的子公司,各个业务单元和各级部门会由于它们长时间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和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联系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它们独立核算自己的业务,也不会随时共享彼此的信息数据和财务资料。如果想要查看这些数据或资料需经过一系列“提交申请,等待审核,通过审核”等冗长繁杂的程序才能实现,而且实时的数据和资料也不会立刻得到更新。由于信息和数据无法在企业内部实现整合联通,企业对大数据的价值发掘和管理也面临阻碍。

5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应对办法

5.1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重构

风险防控对策重构,尤其要注意各种类型的风险的匹配与组合。Ghemawat(1993)提到,在经济低迷时,企业应该注意权衡投资活动所引起的财务危机的风险和未进行投资活动所引起的经济竞争地位下降的风险。在经济萧条时,若企业太过于注重企业投资活动所引起的财务危机的风险,那么企业就必须承受企业未投资所引起的经济地位下降的损失。所以企业要对客观经营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在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和竞争风险间进行仔细权衡。企业如果过度投资低盈利能力项目或错过高盈利投资项目的投资机会比流动性风险更可怕。

5.2改变投资决策的标准

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投资决策的标准不再是仅狭隘于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水平以及未来盈利能力的考虑,更多的应该思考企业未来的盈利模式与发展战略。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标准应该如何做出变革,阿里巴巴的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是这样说的,“阿里巴巴在进行企业并购时具有严明的纪律与明确的战略目标,在投资时遵守三大原则:第一,增加企业的用户数量;第二,提高企业的用户体验;第三,拓展企业的商品与服务的类别,获取客户对阿里更多的消费份额是企业未来的长远宗旨,如今阿里的客户数量已达3亿人次,如何将更多的商品与服务提供给客户,是企业未来的方向。

5.3财务决策信息去除边界化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更强的目的性获得企业所需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在企业的内部,如在规模庞大的企业集团中,各个分公司以及诸多的子公司,各个业务单元和各级部门会由于它们长时间的独立运营独立核算和彼此之间缺乏沟通联系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的状态被打破,达到企业财务和业务信息数据的一体化。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信息化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882-02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企业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企业内外部的所有信息进行系统管理,进而达到经营管理目标。在信息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实现了企业空间距离的缩短,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和快捷。例如利用网络举行的视频会议,既节约时间,又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能使企业管理者轻松及时的获取企业的所有重要信息,进而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并作出科学的决策。当下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质监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当今的信息技术呈现出集成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企业的信息化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不仅在企业的内部构成了网络,使得信息资源可以共享,促进了企业运营的效果大大增加。而且与外界的网络系统也紧密联系着,组成一个相互沟通的网络系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促使现代化的企业朝着网络化、数据化、快捷化、一体化的方向变革,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力。信息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资源,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于制定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的综合实力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营成本、独特性以及品牌性等方面,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竞争主要力量,因此,企业信息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信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著名经济学家西蒙指出,企业最需要的不是信息,而是整合管理信息的能力。由于信息量太大,企业管理者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把无效信息过滤掉,所以,信息对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信息中有着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不同的管理者所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而最后的判断正是取决于管理者所关注的信息。当今计算机网络发达,互联网承载着巨量的信息,只有在企业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体系,才能为管理者及时准确的提供有效信息。[1]

2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交流渠道不畅通:从不少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轻视可以看出,当今熟练掌握企业管理模式与信息的综合型人才还非常匮乏。由于受传统管理思维影响,很多管理者都未能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技能,一般工作人员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人才的缺乏和观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信息“孤岛”的出现,部门之间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工作效率。[2]

2)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信息化管理会产生许多电子文档,其中包含许多有着商业机密的资料,怎样在互联网平台上,既保证对用户的公开,又能避免竞争对手或黑客的恶意攻击或对资料的窃取,这是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管理:首先,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通讯,可以实现公司各部门更紧凑的联系。例如在企业管理中使用腾讯通等技术,就拉近了公司从高层到基层所有员工之间的距离。这种“零距离”管理一方面更有利于公司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决策的执行效率。用计算机技术协助企业通讯保证了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优化了公司的管理结构,实现了企业的“扁平化”管理。公司会议采取网络会议的模式,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如今,网络会议正逐渐成为企业会议主要方式。加速研发各种适合企业使用的通讯软件,对实现企业各部门间更加顺畅的沟通有重要意义。

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企业信息。有效信息的筛选对需要作出正确决策的企业管理者而言意义深刻,企业各层的信息汇集起来以后的数量是巨大的,管理者不可能既有时间和精力对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又能够及时作出决策。传统的信息分析都是由专门的企业部门来解决,由于工作失误等原因,使用人力汇总很容易导致部分信息丢失或失真,其效果较差,一旦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判断,就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使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规避人力汇总和分析信息的常见失误,计算机效率高,计算准确,可以很好地完成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同时可以节约人力和成本,最为重要的是,可以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作出合理决策的依据。[3]

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观念创新:首先,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推动企业树立现代化的管理观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企业管理理念变革的重要途径,是现代化管理理念得以具体实施的主要平台。中国诸多规模较大的国企均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中成长发展壮大的,尽管近年来经过了多次的改革重建、体制转型等等诸多方案,以实现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发展,但是直至目前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缺乏开放的思想、精准的市场信息,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应急方案,还不能真正的顺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潮流。[4]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我国的企业一定要注重管理理念的创新,以此提升企业管理模式、方法的变革创新。

其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确立企业的全局管理观念。制定目标、确立计划、按步进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工程,一方面要做到确立全局性的观念,将企业信息化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商品特征、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结合。同时,要确立清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目的,真正的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以此打造企业的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并制定清晰明确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要与企业发展实际相一致,掌握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症结,所以要构建全局性的管理观念,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防止出现某项片面管理问题,避免信息的缺失与资金的浪费。

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管理: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数据监控,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随着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其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财务数据与信息急剧增加,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无法适应这一现状。由于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且可以对各种会计档案进行解析、预算、判断,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精准的资料信息,所以,计算机随即被广泛的应用,财物电算化愈来愈受到诸多大型企业的高度重视。财务是维系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对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数据的准确性与企业的决策方向直接相关。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监控,可以使管理者随时获取正确的数据,相对人力监控有着巨大的优势。

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可以确保财务分析的科学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充足的会计搜索能力,各个年度、季度、月份的会计信息资料都可以储存在计算机中,只要符合财务搜索要求,计算机就可以迅速的查询到所有相关会计资料和数据。同时,利用专门的财务分析软件用于财务分析,可以避免人工误差,为企业提供最为科学的分析结果,提高了管理者决策的准确度,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3)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运营:首先,计算机技术可以让企业的人力管理更加科学。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人力的动态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保证管理者能够随时掌握企业人力的状况,提高了管理者的预判能力,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保障了企业人力资本的安全。计算机技术还能够为企业收集备用人才信息,避免企业出现人力缺口。

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科技发展成果,能够促进企业采购及物流储运实现低成本、迅速、高效的发展。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能够实现采购、储运、物流等一些列运作的最优化配置,极大地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促进企业采购及物流储运的流程更为顺畅,使两者的协同更为密切。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的企业只有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企业管理的模式的变革,使企业的发展更为健康,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如何让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企业的宏观发展和微观经营做出更多贡献,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相信随着该课题研究的深入,计算机技术会更深的融入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之中。

参考文献:

[1] 王道平.网络经济[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89.

[2] 林健,刘洋.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运营[J].经济管理,2000(5).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协同政务 行政办公 数据交换 数据共享 工作流 视频会议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188-03

我国电子政务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经历了探索、推进和发展的阶段,目前也已经逐步追赶上国际政务信息化的步伐,正在进入到以“深化应用、协同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协同政务系统建设,而在最新颁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中又将“推进业务应用协同发展,坚持统筹协调”进一步作为发展重点。那么协同政务是什么呢?“协同政务”(Collaborative Governance)是指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之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部门业务协作,最终通过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方法达到政府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新型政府工作模式。从协同政务的定义可以看出,要实现协同政务,必须依靠信息化的手段。

1 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的类型及特点

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主要体现在“协同”二字上,而“协同”的特征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目前能够体现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类:

1.1 基于数据交换的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

协同办公指的是在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活动,当不同部门应用不同的信息系统时,就需要建立一定的数据交换机制,将对方及自己所需的数据内容交换至相应系统中,达到双方借助交换数据进行协同政务办公的目的。典型的基于数据交换的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模式如图1所示。

1.2 基于数据共享的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

数据共享就是让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计算机、不同软件的用户能够读取他人数据并进行各种操作运算和分析。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业务协同,能够更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无需将同类数据在不同系统中交换备份,而把精力重点放在开发新的应用程序及系统集成上。典型的基于数据贡献的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模式如图2所示。

1.3 基于工作流管理的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诞生的目的是希望将工作转换成预先定义的流程并交给计算机进行自动处理,流程中包含了活动、参与者和各种不同的角色,按照特定的规则来执行流程对应的实际任务,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工作流是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定义、执行并完全在软件系统控制之下的业务流程。典型的基于工作流管理的协同办公信息化模型如图3所示。

1.4 基于视频会议的协同政务办公信息化

视频会议技术是通过通信线路把两地或多个地点的会议室连接起来,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会议的一种图像通信手段。视频会议的主要特征是能实现实时传送与会者的形象、声音以及会议数据图表和相关实物的图像等等。近年来随着图像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已从单纯的开会发展到多种应用环境,如专网调度与管理、销售与推广、紧急救援、作战指挥、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协作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 某部机关行政办公业务协同分析

经查阅当前各类相关文献,目前对“行政办公”尚未有明确定义,而通过咨询一些专家及学者,总结其对行政办公的理解,我们将一个社会组织内部的“行政办公”归纳为:部门或单位开展日常工作所涉及的人事、财务、资产、文件等综合性行政管理业务的办理,简单来说,就是与部门或单位“人”、“财”、“物”、“文”相关的综合性办公业务办理工作。

2.1 以“人”为核心的业务协同分析

2.1.1 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部机关人事管理业务工作主要涉及人事劳动司、各司局综合处等部门。人劳司主要负责日常人事业务的管理。人员在入职、履职阶段,需要从OA进行人员信息登记,并向机关服务中心、机关保卫处、机关财务处、科技司(网管中心)等部门提交入职人员办理办公用品、门禁卡、UKey、工资卡、饭卡和计算机领用的申请,各相关司局处室对其申请进行审核审批后便可完成相应物品领取使用。人员入职后,在职期间可进行干部监督、干部考核、干部培训、干部奖励、干部档案、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因私出国、干部医疗等业务的办理。干部经过后备培养或工作需要进行升职、调动、离任的,应及时到OA系统进行登记,更新个人信息,以便于相关人事业务的办理。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也需要及时到OA系统进行登记,相关业务将转入离退休干部局进行管理。如图4所示。

2.1.2 业务协同分析

分析人事管理中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梳理出以下需要部门间相互协同的业务。(1)人员入职岗位变动即时通知。人员入职阶段,当OA进行人员信息登记时,OA自动将向办理入职手续有关部门发送即时消息通知,网上提交入职人员办理办公用品、门禁卡、UKey、工资卡、饭卡和计算机领用的申请,各相关司局处室可根据人员变动信息进行在线审核和办理业务。(2)人员升职岗位变动即时通知,在线通知相关部门升职人员变动信息,系统自动更新人员信息。(3)人员调动岗位变动即时通知,在线通知相关部门调动人员变动信息,系统自动更新人员信息。(4)人员离退休岗位变动即时通知,在线通知相关部门离退休人员变动信息,系统自动更新人员信息,相关业务自动转入离退休干部局。

2.2 以“财”为核心的业务协同分析

2.2.1 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部机关财务管理业务工作主要涉及财务司、机关财务处及各司局综合处等部门。

财务管理涉及协同的业务主要包括财务预算和财务报销。财务预算管理从各司局进行预算上报开始,经过部机关财务处进行预算编制、部财务司进行汇总上报,最后报至财政部,之后根据财政部下达的年度预算计划,财务处依照财政厅批复结果对预算进行分解调整和控制,并将预算结果在线反馈各司局综合处。财务报销主要分为报销和借款两项业务。根据差旅、会议、固定资产购买等工作需要进行报销申请,填写相应的报销单,经各司局审批、部机关财务处进行财务审核、最后领取报销款项完成报销流程。借款业务与报销业务类似,主要包括借款申请、司局审批、财务审核、借出款项四个环节。如图5所示。

2.2.2 业务协同分析

财务管理日常业务需要相互协同的环节主要产生在机关财务处与各司局综合处之间,主要体现在每年上报预算的业务流程当中。(1)各司局综合处可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在线上报本司局财务预算信息,机关财务处可根据上报信息进行预算编制工作。(2)机关财务处可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将预算计划下达至各司局综合处,各司局可根据预算制定执行计划。(3)财务报销管理应与财务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相关信息共享,便于各司局根据预算计划执行报销。(4)财务报销业务中,经各司局领导审批的报销业务,可自动转至部机关财务处进行财务审核。

2.3 以“物”为核心的业务协同分析

2.3.1 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部机关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涉及办公厅财务处、科技司(信息化资产)、机关服务中心(其他资产)和各司局的综合处。

各司局日常涉及到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包括申领、转移、报修、退还四类,需要办理时,需向部科技司或机关服务中心提交申请,经过审批对资产申请的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申领资产没有库存的,需要进行资产采购申请,经采购、验收、入库等环节,方可领用并进行登记;申领资产存在库存的,可由网管中心或机关服务中心直接调拨,领用并登记;而由于岗位调动资产需要转移的(比如由一个司局转至另一个司局),需要重新进行资产登记,更新相关信息;报修申请业务,经过审批,可直接进行维修和相应登记处理;由于离职、离任、离退休等原因需要退换固定资产的,经审批资产可重新入库并进行相应登记。网管中心和部机关服务中心需要对所管资产进行日常的盘点、对账和统计分析,并作为下一年上报资产预算的依据。财务处需要根据资产数据,结合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和资金预算进行资产的预算分析编制、下达预算等管理工作。如图6所示。

2.3.2 业务协同分析

资产管理日常业务需要相互协同的环节主要产生在各司局与科技司及机关服务中心之间,科技司、机关服务中心与办公厅财务处之间,主要体现在资产日常管理和资产预算上报当中。(1)机关各司局可通过协同办公系统,在线进行资产日常管理的申请,包括申领、转移、报修和退还等业务。(2)科技司和机关服务中心可在线完成对日常资产管理业务的审批,并根据不同业务进行相应的处理。(3)办公厅财务处预算系统应实现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对接,科技司和机关服务中心可根据所管固定资产信息,在线上报资产预算计划,办公厅财务处可根据上报数据直接进行预算编制及下达计划。

2.4 以“文”为核心的业务协同分析

2.4.1 业务管理流程分析

部机关公文管理业务主要涉及办公厅及机关各司局。部机关发文主要由各发文司局完成。发文主要包括拟稿,处领导审批,司领导审批,编号,退还拟稿人,盖章、打印、缮印,发文等环节。部机关收文主要由办公厅完成,办公厅收文后对来文进行初审登记,然后在线交部长办转办或转交有关司局转办,经部领导批示或有关司局进行督办,相关司局在线进行收文登记和办理并将办理情况通过系统直接反馈办公厅。如图7所示。

2.4.2 业务协同分析

公文管理的业务协同主要涉及的是收发文流转业务。(1)发文流程中,退还拟稿人环节结束后,可直接转至办公厅进行文件的缮印。(2)收文流程中,办公厅可实现公文在线转办和在线督办。通过即时消息通知,通知有关司局进行收文登记,并可在督办期间对办文进行跟踪并实时在线提醒。相关司局可将公文办理情况及时向办公厅进行反馈。

3 协同政务信息化系统设计思路研究

结合上述业务协同分析,结合当前主要政务信息化技术,我们给出如下部机关协同政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思路:

3.1 采用基于面向服务技术的平台型架构搭建系统框架

借鉴当前信息技术领域常用的SOA(面向服务的架构)、Portal(集成门户技术)等平台型架构技术,搭建基于面向服务技术的部机关协同政务信息化系统平台框架,能够实现整个系统中权限控制、用户界面、技术路线等方面的统一,提供系统具有松耦合、高可扩展、良好用户体验的特点,解决原有模式下的分散建设带来的难以整合应用的突出问题。

3.2 基于数据交换共享与工作流技术开展协同应用

结合在行政办公业务中的协同办理环节,实现基于工作流的人事、财务、资产、公文等业务的协作办理,并利用数据交换共享技术,实现在协同办理过程中跨系统、跨司局的数据应用,从而改变原有各系统各自为政,在自身业务领域内可以实现信息化,而在相关业务间智能通过纸质或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协作的典型问题。

3.2 综合利用虚拟化、内存计算等技术进行集约建设

对于系统建设中所需要的服务及计算资源,应利用“云计算”技术中核心的“虚拟化”技术对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服务及计算资源的无限扩张,同时考虑在一些实时计算要求较高的部位,采用内存计算技术加大系统吞吐量和计算效率,在集约建设的同时保障系统响应效率不会降低。

4 结语

本文在某部机关行政办公业务现状基础上,对部机关“人”、“财”、“物”、“文”四条主线的相关办公业务协同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政务信息化的主要技术给出了协同政务办公信息的设计思路,对于下一步系统设计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莹,陈海彦.浅谈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1(23).

[2]融入数据交换思想的协同办公综合电子政务(上)[J].办公自动化,2003年第2期.

财务共享的概念及特征范文第5篇

(-)网络财务的产生

网络财务最早是由用反公司在1999年8月提出的,顾名思义是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信息系统。它的产生源动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作为it产业的一次浪潮对财务及管理信息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信息交流做到高速、准确,而会计作为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其目标也正在于合理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产生有用的信息。由于互联网使信息的传输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必然导致系统在信息采集和传递过程有一次飞跃,即这种方便、快捷的网上信息传输使网络财务成为可能。因此而言,互联网络的发展是网络财务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2.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于财务的冲击

电子商务的兴起为将来的商务模式、会计模式即管理模式带来了新鲜的血液,网上交易、网上服务已逐渐成为企业销售服务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商务模式的变革势必对于传统的业务流程有所影响,现行的管理及财务信息系统也要随之进行变革。首先,电子商务使企业在内、外部市场实行网络化管理。在内部企业通过建立内部网(internet)进行各个部门及子公司的管理。这种网络化管理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集中于信息网中,通过软件来对企业的各个子系统的信息进行及时反映,为各部门协调工作、分析业绩提供服务,使各部门相互联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内部管理。同时,企业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对外与供应商及销售商建立联系,在网络环境下对于电子合同、电子单据进行在线处理,用电子货币进行划转,并且将其业务信息实时转化,生成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另外,电子商务使企业提供多样化、准确度高的信息成为可能。由于电子商务处理会计信息高速准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财会人员得以脱身于繁琐的核算工作,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信息分析工作中,加之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大大提高,既对内支持管理层分析,对外又可满足广大债权人、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尤其是实时处理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即在时间上做到信息是最新的,增加了其可信度。

除上述两点之外,企业的规模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而向集团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了解决企业集团中的个体在空间上距离较远,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要由统一核心来进行管理的困难,网络财务便应运而生了。

(二)网络财务的内涵

用及公司于 1998年4月推出了第一套基于互联网络的b/s(浏览器/web服务器)架构的财务软件系统,1999年8月16日在北京召开新闻会,提出“网络财务的概念”,认为:“网络财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适应电子商务动作的一个新的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网络财务的内涵包含:第一,网络计算。体现在财务管理的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空间上使财务管理由企业总部到全部、由内部到外部,时间上是会计核算由事后到实时、由静态到动态。第二,协同业务。包括内部协同、供需链协同与社会资源协同。第三,远程处理。如远程报表、远程报帐、远程查帐、远程审计等。第四,实时报告。第五,集中式管理。有利于集团企业实现集中记帐、集中资金调配。第六,其

他。如电子单据、电子货币、在线处理、移动办公等。

用皮的网络财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网络财务软件

网络财务软件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电子商务为目标,能够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会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其特征为:基于网络财务模式、基于网络计算的技术架构、软件产品与服务网站实现无缝链接、用户的知识管理与知识共享。

2.网上理财服务

主要包括:提供网络财务应用服务,如网上记帐、网上咨询等;专业网站的经营;财务数据的保密机制。

除此之外,有关财务软件的定义还有:基于网络技术,能够在企业网络、商际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内整合使用,不仅能够具备以往的财务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且还能够支持远程处理,支持电子商务和网上理财的管理软件。

总之,网络财务是适应时代变革的产物,既具有传统财务的特点又突出的利用网络优势,以先进的it技术为基础整合企业业务与财务的新型财务模式。

(三)网络财务的特点

1.网络财务是一种集中式管理模式

网络财务把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的企业各部门或子公司通过网络与管理核心相连接,可以做到及时收集各个部门信息并进行管理,改变了以往由于地理空间的困难而分散管理造成的信息滞后、分权管理等诸多弊端。这样网络财务的集中式管理使企业不再困规模扩大而担心分散管理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对于跨国公司来讲其优势更为显著,母公司可以通过远程处理来对子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远程决策、审计、业绩评价等等,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2.实时处理方式成为网络财务的闪光点

传统的会计处理是一种静态的处理,是在业务发生后进行计算、记录,而实时处理方式打破了这种静态的方式,在业务发生的同时立即进行处理并及时在网络上将业务信息进行传递,这恰恰是适应我们目前瞬息万变的市场趋势的,另外,实时处理方式的结晶——在线实时财务报告将业务活动进行动态核算和处理,产生动态的财务报表和报告提供给使用者,打破了传统的固定会计期间的限制,使财务信息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也方便了使用者。

3.网络财务使财务工作的模式转为网络化

网络财务使传统会计工作(登记凭证、记帐等)趋于网络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电子货币、电子单据,这样从业务的基本出发点——原始凭证可进行网上处理,而由于电子货币、单据进行网上支付结算,edi的标准数据交换也可使审核工作大大减少,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必然有较大程度的改观。

从上文可见,网络财务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处理模式已扑面而来,其优势是不可否认的。国内外诸多公司也正在致力于开展网络财务,如微软公司表示极力支持开展网络财务,而目前最适宜开展网络财务的企业类型之———企业集团模式,因其规模

大、分公司及子公司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不便于集中

管理等特点,使其实行网络财务具备了可能性和实用性。从而网络财务模式的采纳可以真正完成企业集团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网络化,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二、企业集团应采用网络财务监控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型企业集团的日益成熟,网络财务监控模式已经被国内一些大型集团(如伊利、五十铃等)所采纳,这主要是由网络财务与企业集团的业务特征所决定的。

首先,企业集团因其管理的全球化国际化趋势,采用网络财务成为其迫切的要求。因为网络财务管理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其涉及的范围和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加之由于网络财务有先进的it技术作为支持(即大型的数据库进行信息的存储,并通过网络通信合理的使用,传递信息)。尤其是internet和intranet的应用可以满足企业集团的这种把其管理范围扩展到国际市场的要求。这样既可以实现集团公司中母子公司之间信息的快速传递,提高处理效率,并且体现物流与资金流的一致性。由于企业集团的规模和业务范围交织一般企业要大得多,打破传统的单一企业模式,立足于集团整体的要求可以通过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付诸实施。因此而言,网络财务监控模式从基本管理理念及技术支持方面都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要求相符。

其次,由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种战略管理行为,是从长远角度整体角度出发进行的财务结构安排,而网络财务管理包括了经营范围,供求计划及供应与需求转换等多方面的内容,兼顾企业从“供”到“需”的经济环境,这与企业进行长期整个生产过程财务战略管理活动是一致的。另外,bpr作为网络财务管理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和必要前提,对于企业集团整体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从战略角度出发,重新考察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对其做出合理适当的安排,使之为企业总体目标服务,真正做到企业整体的最优化。而集团企业恰恰需要对于各个相对独立的分公司将其有机地进行管理组合,使其从总公司角度来看个体即具有自身的功能又可以为集团整体服务,发挥1+1>2的功能。因此来讲,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集团战略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