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财务共享服务的看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建设财务共享中心(FSSC)的初衷不外乎加强集团管控,强化合规经营,规范财务运作,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支撑企业发展战略这几个方面。然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任何新生事物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共享服务也不例外,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会遇到很多障碍,比如:财务人员的反对,分子公司流程的不统一,利益相关者的不配合,管理层不坚定的决心等等。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不管哪一种障碍都有它解决的方法,所以,沟通、沟通、再沟通对于消除这些障碍是至关重要的。
从目前金蝶客户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效果来看,大部企业都达到了建设共享中心的初衷,只是在建设初期可能部分目标的实施效果不太明显,比如:降低成本。企业通常基于减少推行阻力,保证共享中心顺畅运行的考虑,在建设初期这方面的实际效果并不是企业首要追求的目标。
FSSC建设阶段
通常建设FSSC的第一步是对现有财务业务现状的调研以及未来需要建成什么样的共享中心的定位,包括需要通过怎样的步骤去实现,人员投入,资金投入,选址考查等等,这个阶段根据每个企业的规划不同,它的周期也会不同,一般会在1个月左右。
大方向定调之后,就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细节的建设,即在组织范围、功能和流程框架都定了以后,就要沿着这个路径进一步去细化,具体的组织架构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岗位,具体职责是什么,流程到底怎么走,跟本地财务怎么区分,等等。更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都是要在详细设计阶段完成的,这个阶段通常会在2到3个月,也有5到6个月的,因为每家企业的规模不一样,复杂度不同,时间上也有所不同。
具体实施阶段,有的信息系统基础好的企业最快速度两个月就能够上线成功,而有的公司对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效果要求比较高,比如希望共享服务中心的系统没有手工化,尽量100%自动化,这种对系统流程的改造和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没有可以具体的一个时间,到底多久可以完成,根据不同企业不同的要求,实施周期也都是不同的。
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从评估到设计、构建、部署、运行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但是就像盖房子,可能设计决定了它的格局,而运行就像是一栋房子的持续维护,要想房子住得舒服,住得时间久,设计与运行就是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设计一定要与集团的战略保持一致。每家公司在考虑共享服务中心这件事的时候,都需要考虑清楚建共享中心的定位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就定位来讲,有很多种类型,有的公司把共享服务中心只是做成财务的一个部门。还有一些公司会把共享服务中心做的相对独立,它跟财务甚至是并行的部门。还有一些公司做的更成熟,甚至把共享服务中心从财务体系里面独立出来,然后跟IT和人力资源共享全部打包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组织。
另外一方面,共享服务中心到底放什么样的职能?我们现在有的客户说,已经把自己公司财务人员全部集中到一起办公了,自己已经建了共享服务中心,不能说这不叫共享服务中心,只能说它是某种阶段或某种形态的共享中心,可能跟我们理解的共享中心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想要建设FSSC,一定要想清楚共享中心的未来包括什么内容,跟我们本地财务之间的分工以及跟业务之间的分工,这就是战略层面上的东西。
再比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环节,集团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准备期到建设期再到运营期的过程中,管理者会发现提升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是运行环节的主要工作。FSSC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共享服务绩效管理、质量管理以及流程持续优化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如果应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借助流程标准化可以显著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解放出更多财务人员从事更高附加值的工作,从而促进财务职能转型,提升企业整体价值。那么,解放出来的财务人员怎样更好的服务于业务部门,怎样把共享流程逐步的向业务延伸则是FSSC运行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FSSC的严重误读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后,财务人员的职业路径有何改变?关于这个话题,笔者在与国内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交流对于FSSC的看法时,他们经常忧心忡忡地问我,如果企业推行FSSC,是不是会有一大批财务人员下岗?而一些企业集团高层在谈FSSC的优点时也会把减少多少会计人员作为衡量指标。似乎FSSC已成为财务人员的职业克星。其实这是对FSSC的严重误读,如果这一观念得不到纠正,对于企业推行FSSC是一个巨大障碍。
首先 ,FSSC之所以率先在西方大企业应用,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但是降低成本的含意并非是单指裁员,企业推行FSSC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整体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其次,从我国已经推行了FSSC的企业管理实践看,财务部门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了提升,财务人员在企业中得到重视。以金蝶国际为例,我们借助FSSC应用,构建了以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服务三足鼎立的财务管理模式,将财务人员从过去核算型、记账式、事后报告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投资管理、预算管理、管理报告等决策中,从业务的源头提出财务宝贵建议,帮助分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日常的费用报销、资金支付等工作被分流到FSSC,经过业务流程优化和先进影像技术的采用,大大缩短了报销时间,员工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再次,FSSC的推行,有助于我国财务会计工作的职业分级发展。目前,我国的会计教育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培养的都是核算型会计。即便是取得中级职称或CPA证书也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会计工作。从事记账的会计也需要学习财务管理知识,财务总监也需要了解核算、银行结算的技能。FSSC的应用其实优化了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将会使财务队伍分化为专门从事FSSC的基础会计人员、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决策的高级财务人员、在业务部门行使财务指导职能的复合型人才,使财务人员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哪些企业适合建设FSSC?
当前,财务共享服务在西方已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由于法律、制度、文化、产权结构以及思维习惯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别,决定了中国企业集团在应用共享服务时,必须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特点,不能一哄而上。
国内符合如下特点的企业比较适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是企业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但是这个数量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划分,如果集团有迅速扩张的战略则可以不考虑现有分子公司的数量;二是企业经营相对单一,在多元化经营的企业中,因核算准则不同,可考虑按不同的业态提供不同的财务共享服务,如果一家企业行业众多而每个行业的单位又很少,则不适于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三是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事务能够按统一的规则和流程处理,可复制可批量处理;四是总部有集中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强化分支机构管控;五是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较高,追求流程的科学、标准化以及制度的强力执行。
财务共享服务2.0时代
在《2015安永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中提到现阶段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对最大的问题,信息系统获58%的选择率,问题最突出。大家都知道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和保障。我建议,先实现集团财务管控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然后再规划共享服务中心,这样共享项目整合速度更快,成功率更高。搭建财务共享中心体系,还需完成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与费用报销系统、预算管理系统、影像扫描系统、银企互联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移动终端应用等其他系统的对接,实现各信息系统的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所以,我第一条建议就是在企业组建共享中心的思路都非常清晰的前提下,选择一款先进的财务共享系统势必会对财务共享项目的推行起到关键性的支撑。
1.解决版权纠纷的方法
由索尼和环球提起的音乐版权诉讼不仅给文件共享软件的发展造成障碍,也破坏了自己的业务模型。目前的局面决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除了音乐,电影行业未来也将面临类似问题。
2.简化的浏览
在很多情况下,用户希望极度简化的互联网浏览。例如,老年人和儿童并不需要完整的互联网,他们希望的只是通信或共享照片等。数码相框和火狐浏览器体现了这样的思路,那么未来是否还有类似创意?
3.新新闻
知名互联网专家Marc Andreessen曾指出,传统报纸目前面临困境,问题在于它们的组织结构使它们在面对竞争者时显得无力。互联网使新闻发生了巨大改变,PerezHilton和TechCrunch代表了新闻未来的一种趋势,而Reddit和Digg则是另一种。这一领域才刚刚起步。
4.企业IT外包
大多数企业中,IT部门都是昂贵的瓶颈。然而,随着Wufoo等IT外包服务的出现,企业营销部门只需很短时间就可以完成互联网表格的制作。企业IT部门还有许多其他工作需要完成,外包这些工作将带来巨大商机。
5.企业软件2.0
企业软件厂商目前销售的很多软件都很糟糕,但价格昂贵。它们通过一定程度的垄断来维持自己的地位。然而,软件行业总是在变化的。创业企业可以从给小公司编写软件起步。
6.更多的CRM软件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企业最常用的一类软件之一,该领域仍有潜力可挖。目前的这类软件大多只是完成了邮件列表管理的功能,而未来这类软件应当帮助企业更好的与客户互动。
7.一些企业需要但尚未开发的领域
最成功的创业企业总是能看到有需求存在,但尚未开发的领域。这一条建议或许最为模糊,但却是最有价值的。
8.交友
交友网站目前尚未发展到终点,未来还将有更好的交友网站出现。这类创业企业需解决两大问题:是否拥有不同的交友方式,以及如何解决所有交友网站都面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即如何普及。而后者更为重要。
9.图片/视频共享
互联网的图片共享网站已经很多,但是许多社区网站也需要图片共享服务,用户也非常乐意使用这样的服务。图片/视频共享服务可能可以划分为30个左右的子服务,其中约有一半还有待开发。
10.在线拍卖
在线拍卖服务的潜力比许多人想象中更大。eBay目前所做的工作并不好,这也导致许多人不看好在线拍卖。如果这一市场有新的进入者,预计情况将比现在好很多。
11.网络Office应用
对于任何希望与微软的桌面软件竞争的创业企业,我们都有兴趣投资。从微软目前的业绩来看,这是一个十分广大的市场,能够获得微软1/10占有率的创业企业就已经可以称作成功。微软本身也可能资助这些企业。
12.广告优化
如果希望使用户更满意,广告行业可以变得更好。我们目前所做的仅仅是使印刷广告和电视广告向网络广告转移,然而真正的解决方法应当是重新考虑广告的目标,并利用新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如果创业企业能够开发出新的广告形式,并对广告效果实现有效的衡量,那么将能获得成功。
13.在线学习
美国的学校通常并不好,许多家长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希望有办法使自己的孩子多学到一点。到目前为止,学校和报纸一样,在某一地域内是CYE垄断的。不过,互联网能够改变这种情况。如何让儿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答案并不是仅仅将书本上传至网络那么简单。考试准备服务目前值得看好。
14.更好的获取数据的工具
由于上网的设备越来越多,如何获得一些数据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准确获得一些数据,那么将能够解决许多大问题。例如在大公司中,如何确定谁是最具效率的员工。
5.现场电子安防
ADT等公司在电子安防领域获得成功。随着许多公司都已经上网,创业企业或许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现有的硬件和服务找到新的解决方案。
16.设计优秀的 搜索引擎
Google并没有太多缺点,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网站对设计一窍不通。这方面Google采用了巧妙的方式:尽量简洁。如果在设计方面有所突破,那么创业企业有可能会击败Google.
17.新的支付方式
一些领域无法发展的原因在于无法收费,很多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一市场有多大的需求。因此,新支付方式的创造者将能看到比预期之中更大的市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领域是受到政府监管的。
18.互联网操作系统
互联网操作系统与桌面操作系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随着应用程序从本地计算机移向服务器,服务器已经越来越多的扮演操作系统的角色。Y Combinator已经投资了几家这类企业。
19.应用和数据主机服务
这与互联网操作系统类似,但不完全相同。这里的4、18、19条建议都有相似之处,或许有统一的方法来实现。创业企业应当从解决较小的问题起步,就像比尔-盖茨当年从为Altair编写Basic程序起步那样。
20.购物向导
与新闻类似,购物以往也受到地理位置的局限。互联网的发展使购物的范围变得很大,因此用户需要一定的向导。例如,当用户知道要购买什么时,Bountii网站能够帮助搜索到价格最低的地方。
21.为个人和小企业设计的财务软件
这一领域的困难在于创业企业需要获得用户的银行数据。如果企业能够从小范围内起步,并逐渐扩张规模,那么可能会获得成功。
22.基于网络的Excel和数据库
用户通常使用Excel作为小型数据库。用户或许会乐意看到出现一款基于网络的类似程序,更方便的获得数据。不过需要记住,不能将这类应用直接设计成数据库,因为这样会吓跑一般用户。
23.更开放的“维基百科替代者”
维基百科仍然秉承了印刷行业的思维,并删除了大量内容,这降低了网站的吸引力。未来的创业企业有机会击败维基百科,就像维基百科对大英百科全书所做的那样。
24.对糟糕的客户服务的解决方案
许多企业的客户服务都表现不佳,用户在与客服人员联系时存在困难。或许创业企业能够设计一种更加友好的客户服务模型,预计将会有很多人愿意付费使用这种服务。
25.Craiglist的竞争者
Craiglist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显得十分矛盾。该网站存在优势,也存在弱点。如果创业企业瞄准Craiglist的弱点,或许能够取得新的进展。
26.更好的视频聊天应用
Skype和Tokbox只是开始,这一领域必将有更多发展,尤其是在移动设备上。
27.软硬件混合
很多黑客都认为难以攻破硬件,不过通过硬件实现很多应用无疑是昂贵、混乱的。将软硬件结合起来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28.解决邮件过多问题的方案
许多人目前都感到每天收到过多的电子邮件,因此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已经拥有成熟的市场。不过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仅仅拿出一款新的邮件阅读器。或许,将收件箱当作日程表的方式是可行的。
29.为特定行业设计的简便建站工具
目前已经有一些通用建站工具。但是对于房地产、酒店或律师业来说,完全可以设计出简便的建站工具。这一想法的关键在于,让没有设计能力的用户通过软件创造出优秀、或者至少是专业的网站。
关键词:出口型;家族企业;内循环;资金管理
一、文献回顾
资金管理是企业对资金募集、使用和分配进行计划、控制、监督和考核等各项工作的总称。学界对于资金管理有很多研究,涉及资金管理的评价体系、企业资金管理策略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市场竞争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管理层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近5年对资金管理的研究侧重于结合具体的企事业类型,或者具体的某一个视角。能搜索到的较早的关于企业资金管理整体状况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于2012年左右(张月玲、洪慧林、邢小培、陈莉、陈露等,2012),对截止到2012年的资金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我国前期的资金管理研究,主要停留在营运资金某一项目的管理上,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未分配利润的管理等,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广州H上市公司是国内主要的演艺灯光设备制造商之一,也是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对广州H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性等进行了财务分析,并提出对资金管理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二、现状分析
从2015年直到公司上市,公司货币现金的持有量大于整年的营业利润,并且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货币现金和营业利润的比率,一直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表明公司账上具有充足的现金。从2015年至2019年,公司的应收票据和账款呈现增加的趋势,5年时间增加了45.67%。但同时营业收入也呈现增长的趋势,并且增长的速度更快。相比较而言,应收票据和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总体占比都不是非常高,最高时期也不超过15%。特别是2018年发生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应收票据和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表明公司为了降低对外贸易风险,加强了对应收票据和账款的管理。从2015年至2019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从2015年的30.25%降低至2019年的12.72%,流动负债和总负债的比例一般处于90%以上,显示公司的负债以流动负债为主。流动比率处于缓慢上升的趋势中,从2015年的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6.6以上,速动比率在2015年至2018年一直处于2-3左右的水平,2019年出现了明显的上涨,达到5以上。从以上数据可见,公司的负债较少,并且以流动负债为主。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公司的流动资产远大于流动负债,公司没有任何的偿债压力。公司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40%以上,属于比较高的水平,表明公司产品具备一定的市场地位,面临的竞争压力有限。并且,毛利率和净利率的持续增加是发生在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之下,表明贸易摩擦对公司的产品价格影响较小。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收益率非常高。资产负债率处于较低的水平,总资产的周转率维持在1以上,均处于比较好的水平,而且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也很不错。在三方的综合作用之下,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非常高。公司一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从2015年至2019年,连续4年营业收入都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4年时间净利润增长接近3倍。并且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净利润和营业收入的比率呈现逐渐走高的水平,表明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越来越高。
三、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在财务杠杆的运用方面偏保守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负债的绝对量较少,负债中主要是偏短期的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比较高,货币现金的保有量非常高,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现金充足。通过经验判断,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在行业里面也会处于较低的水平,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也显著高于竞争对手的水平。从2015年至2019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16%左右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处于中等水平。结合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的介绍,公司在国内市场一直没有努力开拓,只是在稳健经营的原则下,以现有产能优先保障国外市场需求。结合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见公司以稳健经营为主,并不是“野心勃勃”。大量资金闲置在账上,更加没有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积极使用财务杠杆。这种资金管理方式常常用来应对重大的经营风险和经济风险,是一种保守的资金管理办法。发生贸易摩擦以来,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良好,营业收入持续增加,外贸收入持续增加,净利润率不断提高,表明贸易摩擦不但对公司经营没有造成不利影响,反而使公司受益。在这样的经营条件下实行保守的资金管理,有待商榷。
(二)公司过于倚重国外市场从2017年至2019年的数据显示,公司在国外的销售金额都超过了60%,并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9年达到了80%。但是伴随着中美贸易冲突和疫情的冲击,自由贸易的理念受到影响,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生产的本地化。这一思潮的持续性还有待观察,但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都不应该忽视。随着中国产业的日益升级,会对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产生影响,和国外先进生产之间的摩擦会持续不断。尽管最近几年在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公司外销仍然持续增长,并且公司有采取措施控制外贸风险,但是在全球持续的政治摩擦和经济摩擦大背景下,单一公司的力量无法抗衡大环境。而且近期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公司可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实现两条腿走路,降低外贸风险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实际上,正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国内娱乐和媒体行业的产值规模在未来5年内会以7.23%的复合增长速度增长,国内市场大有可为。公司倚重国外市场实际上具有深层次的原因。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对此的解释是产能饱和,因此公司只能从稳定经营的需要出发,优先满足国外市场,因此对于国内客户的需求仅仅是选择性地满足。深层次的原因是经营理念的问题。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是服务于公司的经营战略。在对外贸易风险扩大的背景下,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可以显著降低外贸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在国内市场上,公司实际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参与了众多有影响力的大型项目。在此背景下,扩大生产规模既能减轻对国外市场的依赖而降低经营风险,又能扩大国内市场而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尽管公司也认识到这一问题,但一直以来,公司都没有实行扩张性的投资政策,积极扩大产能,努力开拓国内市场,而是让巨额资金躺在账上,忍受国外市场的外汇敞口风险。幸好公司现在已经决心改变这一现状,提出在2020年及后续3年中,在巩固国外市场的基础上,将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四、完善我国出口型家族企业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利用财务杠杆,优化资本结构广义的资本结构是全部债务与股东权益的构成比率。目前,一部分家族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公司财务方面专业度不高,只注重企业扩大发展规模,一方面造成扩张中的高额负债,另一方面又使企业产生大量资金闲置。所以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要有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意识,促使企业控制债务风险。
(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提高资金利用率财务共享中心是集团企业通过集中式管理模式来解决子公司、分公司财务部门重复投入和效率低下的弊端。“财务共享服务”是将集团内各分公司的某些财务职能(如会计账务处理、职工工资和福利、差旅费报销处理等)集中式处理,节约人力物力,以达到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家族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统一资金调拨、统一风险管控,通过集团公司对资金的集中收付与管理,从而加强对资金管理与财务风险的控制。有外汇资金管理需求的出口型家族企业,结合自身外币资金收付款规律,由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对跨境人民币及外汇资金集中调度与运营,对境内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境外资金统筹安排。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促进资金有效循环应收账款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重点,企业应制定完善的信用管理政策,建立动态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对需要调高信用等级的客户,动态适当降低对应客户负责的销售人员销售业绩的提成比率,引导销售人员在客户成交订单之前,做好客户风险管理,降低发生呆账及坏账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深入,智慧校园理念在数字校园以及网络校园的发展实践基础上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本文从智慧校园理念的提出环境以及其发展过程分析入手,简要分析智慧校园的组成结构以及典型模块,结合已有智慧校园的应用示例效果,对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归纳,在此基础上,对今后我国高校智慧校园理念的进一步建设趋势进行阐述,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高校智慧校园 应用效果 策略研究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高校教育功能推向了网络校园、数字校园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实践过程已经取得一些成绩,而智慧校园则是继数字校园建设后的又一阶段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在网络校园以及数字校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网络校园、数字校园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分析,寻求可行途径解决网络校园及数字校园在应用中出现的典型问题,不断优化校园教育信息化配置,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更加便捷、现代化的学习生活氛围。
1 高校智慧校园的提出背景及发展历程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着眼点在于现代信息化技术与高效校务管理的有机结合,随着云理念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革新,新一代网络技术俨然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支撑引擎。现阶段我国智慧校园建设仍旧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需要各界人士加大智慧校园建设进程中的努力程度,实现高效能、低成本、多角度、全方位的可为高校师生提供智慧服务的校园环境。
1.1 智慧校园的提出环境
进入现代化社会,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掀起了信息化升级的浪潮,对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而言,其所需要达到的应用需求越来越高。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智慧系列理念的提出,推进了信息化时代的智慧演化进程,高等院校作为知识和信息服务的重要媒介,其势必会加入智慧化转型大军,借助先进相关技术信息手段的发展与应用,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理念的正式提出源自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议题,其建议宗旨在于创建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生活、便利舒适的校园生活。也就是说,智慧校园概念自诞生以来,便伴随着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等特征。浙江大学提出智慧校园建设意见后,便引起了教育领域众多高等院校的积极响应,在不断的探索与研讨过程中,人们在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上达成了共识。智慧校园理念中包含三个核心特征:
(1)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旨在为高校环境中的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全面的、智能感十足的、综合的信息服务品台氛围,并根据师生及校务相关的不同角色、诉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2)智慧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撑为融入高校的各个服务领域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服务技术,其技术目标在于实现校务相关的互联以及即时写作;
(3)智慧校园的建设主体在于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校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有效结合,为学校内部与外部环境提供一个可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其与高校相关角色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感知的接口。
智慧校园建设的理念内涵与智慧地球理念如出一辙,其与当前流行的物联网技术有着密切关联,智慧校园的首要目标也是将物联网技术与校园应用进一步融合,借助物联网技术连接高校局域网中的各类型物件。
关于智慧校园在实际应用中的概念解析,不同应用目的的组织或企业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企业认为智慧校园与特定的产品之间有着捆绑关系,有些企业则认为智慧校园的主要载体是运营商的相关产品。但从高校角度看,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因此,智慧校园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是数字校园的发展版。从这一理解方式看,智慧校园建设的首要任务便是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性的基础设施平台以及具有统一性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校务相关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2 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在“十二五”以来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投入比例有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将革新眼光放在信息化特色与教育环境的结合上。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便应运而生,在众多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兴建的新校区配置中,不乏一些具有典型现代社会信息化特色的教育资源,完成了教育教学环境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多元化的转型雏形。这也为智慧型校园建设奠定了背景基础。信息化校园的建设目标在于培养集合创新性、应用性、复合型的综合人才,通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方式提升学生培养的多元化转型力度。
网络校园建设阶段回顾:从技术层面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校园阶段将原有校园网进行双栈式网络升级,实行IPv4与IPv6并存的校园局域网环境。引进了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技术,为高校学生构建了一个连接所有校园内教学楼、支持多种数据终端访问校内资源的技术途径。在网络校园建设阶段,应用重点在于高校 门户站点、校内邮件系统、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系统互通、视听教学、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库共享、图书馆文献资源系统查阅、网络办公等网络技术支持的项目建设。虽然在网络化高校校园建设阶段,师生们体会到网路化学习环境的优势,但不能忽略的是,在网络校园阶段存在着信息门户与身份认证方面有效的统一手段。
数字校园建设阶段回顾:数字校园理念出现于网络校园实践之后,其在网络校园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壮大信息化校园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整合了网络校园MIS系统、实现身份认证与信息系统的统一。可以说,数字校园建设阶段的应用重点在于校园内网络相关资源的统一化建设,从校园基础数据库、校园数据交换系统、校园信息门户站点到校园管理信息平台登录的身份认证,都实现了网络化校园阶段并未出现的统一化转变。从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及优化方面看,数字校园将校园一卡通以及包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内的高校教育资源计划系统引入建设体系中,创建了数字图书馆、网络视听课程以及网络协同工作等应用系统,进一步方便了高校师生的日常工作及学习。
智慧校园构建设想概况:智慧校园的发展依托于已经有明显成效的数字校园实践成果,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目标,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兴模式。目前,智慧校园的应用尚处于构建阶段,其将尝试以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网、物联网、移动网等多类型网络进行融合,并以此为基础,采用近年来兴起且势头正猛的云计算技术,配合应用层数据交换技术以及应用集成框架技术等高端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在于实现高校校园环境内的物物之间、物人之间、人人之间的感知互通、互联,从而改变传统静态状态中的校园管理模式,实现高校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动态管理,并通过一系列高端技术作为保障手段,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过程中的精细化程度。智慧校园目前在我国南方多所高校有所应用,例如,浙江大学将智慧校园建设的范围确立在平安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生态校园建设、科学校园建设等项目上;上海交通大学在国内高校首次提出“智慧泛在课堂”的智慧校园建设理念,将图书馆电子教参资源融入学校教务系统之中,方便师生在教学课程信息与教参资源之间的即时互通操作。
2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架构介绍
结合智慧校园的概念解析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整合成果,按照鲁东明在《信息化VS高等教育创新-融合-发展》文中的观点,将智慧校园的定义所蕴含的总体架构可以分为基础网络、公共支撑、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应用服务、用户访问等六个环节,具体的结构展示图如图1所示。
按照顺序对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结构中的典型主要模块的具体细节做如下分析:
(1)基础网络环节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据通信、语音通信、电视传输。基础网络环节所依托的技术手段主要是超高速局域网技术,利用有线网络以及无线网络的相关计算机技术,构建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平台,可支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语言、媒体等多类型、大规模的数据之间的传输与共享,并支持校园一卡通的数据传输。前文提到的平安校园的视频流传输也可以通过智慧校园结构中的基础网络环节实现。而电视传输的主要对象则是数字化有线电视和校本电视,语音通信则是依托电信建设,实现有线电话以及近年来兴起的4G移动通信等。
(2)公共支撑环节主要包括多业务融合的高性能复合云计算、数据中心智能机房环境、校内楼宇集合的智能大楼以及智能场馆、协同感知相关设施等。
数据资源缓解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办学资源库、图书文献库、物资环境数据库、人文环境数据库五类。其中,基础数据库包括教务管理、科技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务资产设备管理、高校体育运动管理、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校园卡管理等。而办学资源库包含高校教学及辅助用场地、高校办公行政用房及场地、高校学生宿舍、高校学生食堂等数据库以及高校教育科研仪器资产数据库等。图书文献库主要指的是数字图书文献、学报校刊数据库等。物资环境数据库包含高校校园建设规划、高校校园卫生、高校校园绿化、高校校园景观等。人文环境数据库则主要包含高校校容校貌、高校班级风范、校规校纪、高校环境下的师生礼仪和人际关系等。
(3)共享服务环节包含六个模块:公共数据交换系统、统一身份认证、公共通讯系统、校园卡系统、平安校园监控系统、应用服务层、用户访问层。其中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统一身份认证环节,其支持用户、权限管理以及应用服务注册等功能,保障平台使用的每一个用户均具有一个唯一的电子身份。统一化的身份认证也是智慧校园区别于网络校园的重要指标。
3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示例展示
高效智能校园建设在一些地区的高校应用所取得的成绩是令人们欣慰的,针对其中几项较为典型的应用及其效果,笔者将作如下分析:手机开门:鹰潭某学院施行了凭借手机扫描门禁读卡器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在校园生活的便利。手机考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用手机进行考勤可以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在点名上,缺勤与出勤的确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少的占用课程时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校园一卡通:作为网络校园、数字校园的产物,在智慧校园中的校园一卡通相对于此前有更进一步的升级,不仅结合了多类型计算机高端网络技术,更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网络校园以及数字校园建设中所缺少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高校校务数据管理的集成和共享。
4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智慧校园建设的应用成果展示了其方向的正确性,但对于高校智慧校园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不能忽略,对于其中的典型问题及结合实际的可行对策分析如下:
首先,智慧校园参与师生对于现代化信息素养程度有待提升。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令高校师生在具体操作中对于相关技术的适应程度与智慧校园建设的要求之间出现差距。由于技术限制,造成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相关部门对于信息化的接受热情并不是很高,造成新进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下降。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具体操作中多数将精力放置于外包网络技术公司完成,这一现状并不利于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进行。正确的操作模式应该是外包公司与本校信息化部门共同完成,根据学校的不同需求将网络高端计算技术进行本土化、个性化加工、开发。
其次,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模式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情况可以发现,高校环境下的师生对于技术性智慧校园的应用参与度并不高,一方面源于高校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源于缺乏有效激励手段。而校企合作的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办学水平,也可以推进信息技术在高校中的快速发展,更能通过人才培养计划吸引学生的对于智慧校园建设的参与热情。也就是说,高校可以通过认真调研以及与企业之间的商谈过程,确定合作企业,借助校企合作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推进本校智慧校园的信息化建设。
5 结语
基于本文分析不难看出,智慧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虽然就目前智慧校园在国内高校的应用效果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对于问题原因的准确分析可以有效改善现状,通过参与师生观念的更新以及操作模式的多样化转变,进一步推进高校内智慧校园的渗透程度。
参考文献
[1]鲁东明.信息化VS高等教育创新-融合-发展[D].商场现代化,2011(4).
[2]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新一代网络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3).
[3]周凯.上海交大首创"智慧泛在课堂"[R].中国青年报,2011(11).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增速达到了8.9%。如果将今年以来的国内GDP第一季度6.1%、第二季度7.9%、三季度8.9%的这三个点进行连线,再与GDP增速去年第一季度的10.6%、第二季度的10.1%、第三季度9%、四季度6.8%进行对应,刚好可以划出一道“微笑曲线”的雏形,只不过这个微笑曲线的嘴巴略有点歪,还缺少一个10%左右的对称点。而考虑到全年保八已无悬念的官方说法,加之世界银行11月4日将国内GDP全年增速定调在8.4%的预测,今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速应该有很大几率落在10%左右。
看上去,这是一个完美的“微笑曲线”,标志着在全球金融危机强力冲击下的中国经济大口地喘上来一口气。不过,靓丽的三季报中还有很多问题日益突出起来。比如,前三季度的平均GDP增速为7.7%,其中投资贡献了7.3%,占了95%。显然,如此巨额资本投入下的“统计数字复苏”显然不可持续。
不过也不必太过于看重这些数字。素有“国际经济乌鸦”之称的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曾经说,中国经济数据是一堆不可置信的符号体系,“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像看一部科幻小说。”
基于这样纷纭的现实,《首席财务官》杂志仍聚焦于企业金融的实务上,于日前面向国内大中型企业进行了一次“经济低迷时期的财资策略”抽样调查,在800余份来自全国的有效回收问卷基础上,本刊研究部独家为本土CFO们呈现更具微观、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的本土企业当下的财资策略全景图。
有一则关于李嘉诚的逸闻颇能代表当下本土CFO们的心态。据说曾经有位记者访问李嘉诚,问他为什么要赚这么多钱。李嘉诚笑笑说,钱能让我产生安全感。
一方面经济复苏预期强烈,另一方面经济复苏质量堪忧;一方面公司内部的业务预期全面乐观,扩大内需的措施开始显现效果,另一方面通胀预期已经形成,加息在明年势不可挡,资金成本升高的同时,信贷总量缩减也不可避免。诸多问题困扰下,缺乏安全感的CFO们如何设定2010年的财资策略?
结论1 财资管理模式加速趋向集中模式
始于2007年底的从紧货币政策以及2008年9月骤然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刺激了本土企业的财资管理模式全面向集中模式转型。
在本次调查中,高达65.12%的受访CFO青睐财资管理的集中模式,作为过渡形态的混合模式由于具有分权与集中双边的演变可能,因此也获得了20.93%受访CFO的认可,而跨国公司较为常见的共享服务中心目前的普及程度还不高,分散模式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显然并不是CFO们青睐的财资管理模式(见图1)。
通常来说,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资本融通时,调剂资本余缺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还要兼顾财务成本、避税、避开外汇管制和实施全球经营战略等。因此,单一分支业务单元必须服从整体的财资策略,从目前的财富500强来看,采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高达80%。不过考虑到国内企业远较欧美企业更青睐多元化的发展,因此混合模式有可能成为本土CFO在业务活力与风险管控之间平衡的妥协地带。
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在全球范围内,这次金融危机都更加凸显出CFO的重要性。换言之,CFO们更应抓住此次危机所带来的契机,推动财务体系的重构和变革。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全球会长穆百德今年11月4日在成都表示,现在是财务总监的黄金时期,在后经济危机时期,财务总监比以往的作用更为重要。在穆百德看来,全球经济危机中,财务总监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公司战略的制定;经济危机给财务总监提供了机会,来显示他们能够胜任传统财务以外的角色。经济衰退结束时,财务总监将成为深受行政总裁和董事会依赖的顾问,以及全面的合作伙伴。
而在ACCA与经济学人集团共同合作的全球调研报告――《财务总监前所未有的挑战》结果显示,财务总监现在所起的作用比一年以前更为重要。在参与调查的256名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财务主管中,大多数采访者认为财务总监在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制定资本性开支的决策以及主动削减公司管理费用等方面,都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以跨国公司对集中模式的运用而言,通常要求对资金、投资和贸易等实行集约化管理。从总部设立贸易中心、利润中心、借贷中心和投资中心四类机构,专门负责与其内部资本的转移、分配、信贷、投资等方面相关的跨境运作。通过这一财资管控模式,业务形态高度分散的跨国公司可以从容调剂分支机构之间的资金余缺,集中内部现金头寸管理,进而克服内部资金分散运作的弊端,实现内部所有资金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成本;由投资中心集中管理某一地区范围内的所有投资活动。
结论2 现金管理仍是主流工具
相对于发生在12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而言,虽然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远远超过前次,但由于可选择的财资管理工具相对较多,因此本土CFO们的应对策略也显得更有效率。
在本次调查中,现金管理在受访CFO的财资管理工具库中占据着高达81.4%的绝对核心地位,而风险管理和信用管理则分别以65.11%和41.86%的获选率紧随其后,信托和发债在国内现实的操作难度注定使得其覆盖面不够广阔,而并购贷款的易用性也显然不够好(见图2)。
换言之,这表明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国内企业现金流管控意识的全面提升以及风险管理意识日益强烈,同时也表明国内企业财资管理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资金成本和安全性占据着CFO们的主要视野。
说来有趣,尽管“现金为王”是饮誉全球财务领域的黄金法则,但现金管理的定义则纯粹是由商业银行来提出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的。正是这一颇为不对称的认知和立场差异,使得现金管理尽管在商业银行领域往往以标准化的产品和工具进行推出,但实际运用到企业的时候反而变成定制化意味浓厚的解决方案。
自1999年花期银行率先将企业现金管理产品舶来内地以来,目前国内主流的全国性商业银行都已推出了自己的现金管理服务,甚至已经形成了诸如工商银行财智账户、中信银行财智合动力,招商银行点金现金管理、华夏银行现金新干线等一批专属的现金管理子品牌。在银行业内,现金管理已经成为银行争夺高端企业和机构客户的重要竞争工具。而从商业银行提供现金管理的产品和服务来看,现金管理包括账户管理、收款管理、付款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融资管理和资金风险管理等六大类产品,不仅涵盖了传统柜台和网上银行等所有银行渠道,也全面覆盖了企业现金流动的主要节点。
随着CFO对集团化现金流管控在时间和空间两大轴向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与之匹配的现金管理在业务覆盖的广度与密度上也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以诺基亚为例,其集团行政总部设在芬兰,集团资金清算总部则设在日内瓦。诺基亚集团资金由总部集中管理,内部关联交易以美元计价,约期进行多边清算。诺基亚早在1987年即启用了全球清算系统即“多边多币种结算网”,采取“母子公司资金轧差清算,而子公司之间不互相清算”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资金流动规模和频次,使集团整体管理成本和财务费用大大降低。
结论3 财资管理的技术工具相对落后
如果把视角放大到百年来的全球金融行业演变历程的话,就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始终在金融创新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驱动者角色。可以说,如果没有大批号称“宽客”的华尔街技术天才所涉及的极其复杂的数学模型,那么整个金融衍生品领域可谓乏善可陈,更无从谈起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了。
同样地,技术工具也是本土CFO们进行财资管理所不能忽视的一个核心环节。在本次调查中,采用通用ERP系统的资金管理平台的受访CFO占37.2%,选择专业化的独立资金管理系统的只占受访CFO的18.6%,有9.3%的受访CFO选择银行提供的资金管理系统,而选择上述各个系统混合使用的受访CFO占32.6%(见图3)。
事实上,专注于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管控的资金管理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集团化运营系统中的核心模块。在目前国内企业集团化的集权体制下,资金集中管理是一个基本而必然的要求。资金管理系统承担着对系统内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的管理,已经不局限于商业银行所设定的现金管理领域,还要涵盖头寸流动管理、债务管理、银行账户管理、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
而上述这些功能无一例外地需要在一个整体的技术工具框架内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解决。就本次调查中所涉及的诸多选项而言,目前的各个选择都存在着一定的软肋:
通用ERP系统中的资金管理平台往往是在企业整体信息化的过程中附加实现的,优点是无需单独购买与开发,上手较为容易,但由于ERP管理系统的发展脉络使然(起始于生产制造管理,核心是物流,主线是计划,后续相继引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等模块),对资金管理的专业性是其备受质疑的地方,同时由于其与银行体系电子银行的直连实现得较晚,资金运动的管控能力也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管理系统由于发端于企业资金管理的出发点和管控节点,因此企业与银行的协同效果最佳。但各商业银行的技术方案定制化能力和后续技术支持能力显然难以与专业的信息化厂商匹敌,而且商业银行在立场上与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天然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因此需要CFO们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与磨合;
专业化的独立资金管理系统在技术上、功能实现上以及专业的服务能力上均好于通用ERP系统中的资金管理平台和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管理系统,而且由于专属性的原因,该系统整体的架构、实施和推动都在CFO们的掌控之下,定制化的效果是最好的。不过,这也是其长期以来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由于集团内对资金管理的看法不一致,CFO很难说服其他管理层绕开前面两个免费和低价的资金管理平台,重新投入较高的成本,上一套专门的资金管理系统,当然眼下的金融危机是一个不错的说服理由。以国内渐进式改革的特点,前面两个也是CFO推进集团资金管理可以接受的初始选择。
结论4 危机下多银行关系删繁就简
由于银行在本土企业里占据着绝对优势的资金来源比例,因此银企关系一直是企业金融领域里的主要关系矛盾体。正是由于银行对于本土企业的资金主导性,因此对于银企关系的走向,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即企业与某个特定银行之间建立长期关系,企业从其主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比重最大,及互相持股、资源共享等)成为本土CFO们艳羡的模式,一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主银行制度差点成了中国银企关系的范式,幸而在日本经济衰退“失去的10年”中,这一模式疲态尽显,对整体金融安全的威胁不言而喻。
不过这种寻求主银行的情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在国内商业银行改制的过程中,大批企业热衷于参股,部分民营企业参股银行的动机就是“自家的银行好贷款”,这方面早期的民生银行是个可以观察的典型案例。
在本次调查中,62.8%的受访CFO希望“压缩银行数量,集中业务于主办银行,以规模求资金成本的降低”,而其余37.2%的受访CFO则乐于“扩充银行数量,分散业务于更多银行,以求竞争带来服务的提升”。这一结果说明,现阶段银企关系的核心仍然是价格优先于服务,换言之,银行服务的专业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对资金额度的获取和资金成本的关注仍普遍高于对定制化服务的要求;相应的,企业金融创新的方向就在于使专业服务创造的价值高于对资金成本的敏感性。
由于利益关系的不稳固性,因此国内银企之间的关系往往处于两个极端的情况较多,资金充裕的企业往往是多家银行追逐的对象,而资金饥渴的企业对银行“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让人不禁想起来《三国志・魏书・吕布传》中的一则轶事,陈登对曹操形容吕布时说:“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而曹操显然更能抓住本质:“不如卿言也。譬如养鹰,饥则来附,饱则远。”
如何能脱离使得银企双方不互相视对方为养鹰?答案也很简单,什么时候商业银行吸引企业的不再是国内相对稀缺的贷款额度和单一的资金成本价格优势,而是诸多具有价值创造能力的定制化服务,这时候的多银行关系才不会再在数量和价格上进行浅层次博弈,而进入实质上的双赢阶段。
结论5 财资管理焦点仍在“量”与“价”
在针对当前财资管理难题的调查中,“融资手段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获选率以41.86%排在首位,“贷款利率较高,资金成本增加”和“大宗商品价格风险难以控制”也得到了CFO 30.23%的关注率,“外汇波动风险加大,侵蚀主营业务利润率”由于金融危机走向尾声而相对没有占据CFO们的主要注意力,而“企业年金缺乏有特色的方案”这样一个相对长线的话题则只有不足两成的认可程度(见图5)。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企业财资管理的焦点主要是“量”(融资额)和“价”(资金成本)的问题,刚好这与前面的调查结论是相互印证的。而下一步企业金融创新的方向恰恰是把CFO和商业银行的注意力从“量”(融资额)和“价”(资金成本)的老问题上转移到更具价值创造能力的方向上去。
而从整体企业金融市场的角度再来审视上述的调查结果,更大的体制已经令各方参与者无法绕开了。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始终无法形成,已经成为阻碍“调结构、保增长”的最大绊脚石。
从结果上看,尽管10月30日创业板开市钟声已经敲响,但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仍远未健全,企业融资结构单一,银行资金配置格局存在严重缺陷。这与欧美成熟金融市场中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一般各为50%的格局相去甚远。尽管今年以来,管理层加大了对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但如果参照上述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各半的规模,显然目前仍然处于试验田阶段。而且,由于整体金融机构的股权仍以国有控股为主,整个体系内仍然弥漫着较为强烈的所有制歧视,总体的信贷总量、证券市场融资总额和债券市场融资总额里面,超大型央企和大型国企所占比例过高。
而目前金融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仍然停留在产品和业务层面,而鲜有真正触动金融体制的重量级举措。回顾整个改革开放31年波澜壮阔的商业史,每一次巨大生产力的释放无一不是对体制进行颠覆式的解放而带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成,首先就要考虑所有制的多层次,三板市场和各地产权交易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绝佳战略空间,以如今的法律体系、信息传递效率和监管能力而言,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通过契约和法规来解决,同时可以积极引入海外金融机构对这一领域的改造和重塑。
结论6 商业银行财资管理业务亟待提升
在本次调查中,受访CFO对现阶段商业银行管理业务进行了总体评价,其中现金管理业务评分最高为3.49(5分满分,下同),信用管理为3.05分,其余诸项评价均在及格线以下(见图6)。这一结果说明,商业银行要达到CFO的满意度仍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日前举办的“2009’财资天下暨第三届中国企业金融创新论坛”上,本刊就上述问题特别访问了多名银行业高管,得到的总体回复是――“主要由于商业银行从原有的简单存贷模式向全新的专业化企业金融服务转型的过程中,由于专业化的培训严重不足,导致总行、分行和支行的业务水平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落差,直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客户经理尚未成为企业金融领域的专家,因此无法为客户定制更贴身的业务方案,进而落后于管理更为现代化的大型企业的整体需求。”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从管理形态而言,由于商业银行从简单的产品销售(存贷模式)转向为专业的企业金融服务商,其整体组织的能力形成和知识传递均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方面不妨借鉴国际较为成熟的咨询公司是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和知识传递的,其蕴藏大量案例和行业知识的全球知识库足以使一个入行仅仅一两年的新人迅速成为一个出色的咨询顾问,进而解决客户的诸多管理问题。
结论7 本土企业资金流最紧张时刻已过去
在本次调查中,43%的受访CFO认为当前的资金流相对充沛,有46%的受访CFO表示当前的资金流比较一般,而值得警惕的是,仍然有11%的受访CFO感觉资金流紧缺的局面仍未得到缓解(见图7)。
通过对刚刚结束的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进行解读,同样可以印证“本土企业资金流最紧张的时刻已经过去了”这样一个结论。
整体而言,三季度上市公司总体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7.1%,2009年前三季度A股可比的公司净利润合计同比下降1.8%,较中期-13.7%的数据大幅收窄。从单季度看,第三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回升明显,同比增长27.1%,较二季度的-2.1%出现了明显上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整体的存货环比增长9.8%,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但是一定的存货增长对于整体供应链资金流的舒缓是有非常积极的杠杆效应的。考虑到库存环比增幅较大的主要是下游、中游的制造业,这说明本土企业对未来经济强劲复苏的预期和信心开始加强,因此加大了对原材料的采购。当然,库存环比增长过快也加大了2010年经济波动的风险,如果经济增速下行或大宗原材料价格下跌都可能再次触发新一轮的去库存化调整。
从三季报中令人振奋的迹象还包括制造企业资金面继续改善。企业货币资金增速的回升,以及在一定限度内的应收账款增速的回升就反映了企业资金面的实际改善,以及生产、交易活动的逐渐活跃,这是微观反映经济复苏、升温的重要标志之一。
结论8 复苏势头下企业投资意愿有所增强
在本次调查中,超过六成的受访CFO对未来经济前景普遍看好,并计划在主营业务和资本投资上加大力度;有34%的受访CFO则持观望态度,并继续加强对闲置资金的增值管理;只有2%的受访CFO仍对未来经济前景报以悲观的态度(见图8)。
上述结果所透露的乐观情绪与央行今年9月24日的《2009年第3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综述》的口径比较一致。按照央行的这一报告显示,有投资意愿的居民比例达到41.6%,为连续第三个季度攀升,这三个季度已累计提高12.5个百分点,而且这一比例已接近2007年三季度44.3%的历史高点。
不过,如果按照所有制再来审视这个调查结果,可能乐观程度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非国有投资增速为27.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平均水平低了5.7个百分点,同时也比国企投资落后20.3个百分点。换言之,管理层一直希望用4万亿元投资来带动的民间投资浪潮仍然远未形成。
今年年中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曾就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赴江西省进行视察,其随后提交的视察报告认为,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是充分发挥中央一揽子计划效应的关键。当前,民间投资意愿偏低,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抓紧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这份报告建议,要尽快修订政府投资核准目录,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门槛。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缓解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加强财税政策扶持,为民间投资创造最佳的财政、税收政策环境。要因势利导,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居民自主创业。
应该说上述意见颇为中肯,备受关注的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很有可能就上述报告的诸多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出台。本土CFO们应密切关注这一动向。
结论9 财务顾问、理财和融资顾问需求突出
在就“本土企业希望银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方向”的调查中,“理财产品推荐”得到了63%的获选率,44.25%的受访CFO期待“财务顾问服务”有所加强,“融资顾问服务”则获得了34.5%的受访CFO支持,而“投资银行业务”、“企业年金业务”和“基金推荐”相对获选率较低(见图9)。
事实上,这一调查结论与第七、第八个调查结论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资金面得以舒缓,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得以抬头,然而CFO们由于对经济复苏前景的审慎乐观,必然要求对这些理财产品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有着整体的考量,此时商业银行应当给予更具针对性的理财产品推荐。同样地,由于本土企业再投资的意愿有所加强,融资顾问服务和财务顾问服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提供增值服务的最好突破口。
以刚刚公告了购买2.2亿元理财产品的七匹狼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本土企业对理财产品的谨慎态度。七匹狼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2.2亿元资金购买中短期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在不超过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为控制风险,公司不得购买以二级市场股票及其衍生品以及无担保债券为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公告显示,七匹狼购买标的为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投向为有担保的债券或由被投资方提供担保或保证的其他投资,风险可控。与此同时,理财使用的资金公司进行了充分的预估和测算,在具体决策时也将考虑产品赎回的灵活度,因此相应资金的使用不会影响公司日常业务的发展。而截至2009年9月30日,七匹狼拥有货币资金8.04亿元,其中自有资金约6.46亿元。综合上述信息来看,这一理财决策是相对稳健的。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