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服务时间:20xx年x月

服务地点:xx广场

服务人员:

服务内容:介绍新能源汽车,清扫地面垃圾

义工心得:

志愿者活动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等良好社会风气,是中国社会活动中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

志愿者的工作看起来是普通而平凡的,但却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许许多多个志愿者无私的奉献,才会把我们的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们的生活才会变的更加和谐和幸福。 每次参加志愿志服务队组织的社会志愿活动,总会有一种奉献的喜悦。我突然感悟到: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都带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带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关爱,即使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找到快乐。这就是我在志愿者服务中的收获。所以我希望在以后有志愿者活动的时候,都能出现我的身影,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真的能够感受到一种幸福的感觉,虽然没有报酬,也许很累,但是享受到得快乐,却是什么都换不来的。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质上反映了当代青年助人为乐、甘愿奉献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 所以,在此我建议大家多多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自己融入这个社会,也多多锻炼自己,让自己成长,也许,这就是我参加志愿者活动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吧。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浈江区残疾人服务中心活动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于三月中旬到位于韶关市浈江区残疾人服务中心看望当地的残疾人。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感触良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次之间的友谊,而且使我们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进一步了解他们。今后,我们要多关注残疾人,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温暖。

沙溪敬老院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于三月下旬开展了“关爱老人,春满校园;传承美德,由我做起”慰问老人的活动。慰问老人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让当代大学生接触和了解老一辈人的生活,关注老人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也加强了大家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在亲身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培养自身的孝心、爱心、责任心。

石堡小学义教活动

四月下旬,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石堡小学义教活动。四、五月,正是韶关的雨季,但是,风雨无法阻挡我们的热情和信心。在义教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年级,志愿者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活跃起来。每次义教完毕,志愿者们会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这样做不仅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评价,还能使下一次义教得到改善。义教工作一直延续至五月下旬。最后,我们的义教活动在欢欢喜喜的庆“六一”活动后拉下了帷幕。

启智小学助教活动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四月下旬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定期到启智小学参加助教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和小朋友之间多了一份交流,少了一份隔阂。因为启智小学的孩子比较特殊,我们的志愿者们每次去都给他们带去很多快乐,并陪伴他们一起玩耍,努力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因此使得他们带着开怀的心快乐地生活。最后,我们的助教活动在大型的庆六一活动后圆满结束。

募捐活动

五月上旬,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与计算机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机械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举办了以“扶贫助困,义务募捐”为主题的大型募捐活动。作为光荣的青年志愿,本着“热心服务大众,爱心奉献社会“的宗旨,三系理事和会员积极参与,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募集到了钱和物资,传递爱的希望。希望以后继续通过不同的渠道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十周年庆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志愿服务解决途径

新形势下,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独立学院学生已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有效载体,有助于学生沟通、组织能力的提高以及责任心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独立学院知名度的提高,进而提升学校的招生率和就业率。因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独立学院有组织、有计划地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从而达到认识社会、奉献社会,并且正确定位社会角色,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活动。

一、目前独立学院志愿服务的现状与不足1.志愿者主体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强

独立学院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每学年,学院都会进行志愿者招新活动,很多新生都积极参与招募。但在参与过一两次志愿服务后,有的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就演变成了消磨时间、盲从跟风,甚至有的渐渐远离了志愿者服务的队伍。究其原因,从学生构成来看,目前的在校生已基本是90后,且大多来自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从小娇生惯养,经受的磨难较少,在强调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不少学生表现出稳定性不足、服务热情不高的情况,有的志愿者对待工作不负责、不认真,草草了事,甚至把工作当作游戏,淡化了志愿者的价值和作用。

2.志愿者管理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缺失

目前,独立学院的青年志愿者队伍管理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与其他学生组织相比,志愿者队伍统一管理和协调不够,缺乏稳定性,导致延续性的志愿项目建设中断。志愿者培训机制、志愿者档案管理、志愿项目开发管理、志愿工作总结管理、信息归档等,这些制度的缺失致使整个独立学院的志愿服务工作松散、停滞不前。此外,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激励机制的缺失,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虽然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回报,但不能就此忽略大学生志愿者的内在需求。

3.缺少系统的长期的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单一化、形式化

随着志愿服务内容深化,对志愿者的服务知识和技能要求也必须提高。对于志愿服务的组织来说,除了熟悉各种志愿服务的知识,更要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少独立院校也注意到了这点,在一些志愿活动前,会由团委老师对志愿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但很少有专业性的老师进行指导,而且在特定的志愿活动结束后,志愿服务的培训也戛然而止。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志愿者培训缺少系统性、长期性、科学性。目前各高校志愿者活动普遍集中在3月和5月,且不少高校都选择帮困扶贫、支教扫盲和公益活动等。在集中的时间里,大量的志愿者在集中的地方做相似性的服务工作,虽然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形式内容简单雷同,缺乏延续性,沦为形式。不仅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被服务者也会觉得进行了过度服务,严重影响了志愿者形象,歪曲了志愿服务工作目的和意义,得不到原有的活动效果。

4.缺乏必要的资金来源,影响志愿服务的效果

公办院校志愿服务的专项基金通常来源于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而对于一律采用民办机制所需经费投入及其它相关支出均由合作方承担或以民办机制共同筹措的独立学院来说,建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经费问题不能彻底有效解决的前提下,青年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宣传、奖励等方面的费用都较为紧张,致使志愿者的热情以及一些好的设想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从而影响到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志愿服务的效果。

二、积极寻求有效解决途径,加快独立学院志愿服务工作发展

1.加强对志愿者培训工作,积极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

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工作。其内容包括: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纪律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其次,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引导志愿者进行客观的自我分析;再次,加强对志愿者工作技巧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服务技能,定期的培训和针对性活动培训相结合。在志愿培训指导老师的选择上,不仅需要学校团委老师的指导,还需要更专业的、更有经验的资深专家做培训。此外,从资金、信息渠道、科学培训等各方面来看,学校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资讯是有限的,需要到更广阔的平台中拓宽志愿者服务工作,与成熟知名的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是一条有效途径。独立院校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不仅能解决部分独立学院志愿服务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还能提供更丰富更新颖的项目供志愿者挑选参加,同时还能给予志愿者更为科学的培训和更先进的志愿服务管理模式。对社会公益组织而言,可吸纳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扩大该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这一合作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加强有效地激励机制

志愿活动是一项非营利性的工作,要想得到长足有效地发展,就必须得到社会和学校的关注。首先,管理部门要整合学院资源,将志愿服务正确定位,使志愿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其次,志愿者管理部门在进行志愿者招募过后,要及时进行志愿者注册、登记、发放登记证,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制度。志愿者管理部门需要对现有的志愿项目进行合理划分,将志愿者按照注册情况分入不同的项目类型,同时还需要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新项目开发。再次,对已注册和已确定服务项目类型的志愿者,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系统科学的培训,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最后志愿者管理部门要建立志愿服务总结,信息归档和志愿服务考评等制度。为了让志愿者能够长期稳定的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在管理方式上除了严谨的行政管理制度,还需要健全激励机制。从学校层面肯定志愿者工作,在学院的评优评奖等表彰活动中,加入志愿服务的奖项,树立志愿者榜样,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对其在党员发展、就业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有些志愿者在与特定的社会群体或者个体接触后,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学校的心理指导部门应及时为其提供相关的心理辅导。

3.建立稳定的志愿服务团队,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随着独立学院规模的扩大,志愿组织规模也日渐增长,加之90后学生活跃的思维,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将一群富有热情,兴趣相似的个人集中起来,发挥集体优势组建志愿团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独立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建立专业性较强的服务团队,打造特色品牌。在对专业团队进行相关指导和培训中,除了进行基础的志愿培训,还需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团队服务能力,走科学化和持续化道路。通过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可以带动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志愿服务内涵,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建立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要依靠媒体的力量,形成一定的宣传趋势,扩大社会影响力,从而保证了服务项目持续有效地开展。

随着独立学院志愿者队伍迅速壮大,在发展中难免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广泛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创新志愿服务组织形式、健全志愿者工作管理机制,促进大学生社会道德形成和独立学院志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利平.独立学院医学生开展社会志愿服务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1).

[2]丁炫凯.浅谈高校志愿者工作的现状[J].中国市场.2010,44.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突出责任担当,着力构建“三为主”的责任体系

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干部主动,营造“人人关心扶贫、全民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扶贫工作,把社会扶贫与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一并列入目标考核,出台《社会扶贫工作实施意见》、《社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挂包帮”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将社会扶贫工作与县委政府重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县委政府每年预算专项社会扶贫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企业入驻乡镇,在贫困村规模发展特色产业1000亩以上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提高了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对贡献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给予项目冠名等激励措施,深圳燕加隆集团投资450万元为广纳镇铜钵山村捐建村社道路4.8公里,政府便将此路命名为“贻信路”。同时县委政府对驻村干部进行下乡补贴,对新提拔任用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求必须有驻村经历,鼓励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搭建了社会参与平台,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坚持部门主帮。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积极支持社会扶贫工作。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每年下派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我县担任副县长,驻县指导对口定点扶贫工作。今年共捐资1100万元,突出解决我县边远贫困村“四难”问题,时协调我县融资及贷款75亿元,支持县巴万高速公路、湾滩河水库、绕城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省工商局、党建期刊集团、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多次深入我县开展帮扶工作,支持帮扶村发展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25个市级部门派驻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唱歌乡方山坪村被市扶贫移民局确定为“挂包帮”定点帮扶村,率先在全市开展连片扶贫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试点工作,市扶贫移民局为方山村发展核桃产业200余亩,苦荞40亩、天麻20亩、增养土鸡养殖3000余只,投入贫困户产业发展基金30万元,走出了一条边远高寒贫困山村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县上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部门联系贫困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帮扶机制,组建了157个驻村工作队。各部门到村开展调研786次,落实帮扶项目100余个,举办各类培训班160余期,培训人数达8200余人次,帮扶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帮扶村及贫困户捐款赠物折币365万元,引进各类资金4300余万元,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惠及3000余人,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50余件,协助化解农村矛盾纠纷600余件。

三是坚持干部主动。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充分利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转作风、惠民生”活动,调动党员干部开展社会帮扶的主动性。通过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全县20000多名干部主动与贫困群众对接,实行“一对一”,“一对几”帮扶。成功组织实施“中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建立了以专家型、产业带头人、乡村干部、大学生及驻村干部、专业扶贫志愿者“五位一体”的扶贫志愿者工作站,招募扶贫志愿者1500多人,开展茶叶、食用菌、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技术培训300多场次,培训贫困群众近10000人,极大的推动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高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突出创新推进,着力构建“五个一”的目标体系

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作用,多种形式推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一是成立1个扶贫开发协会。今年四月,我县成立了扶贫开发协会,发展个人会员126人,团体会员65个。通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集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成功组织实施“扶贫助学千人工程”,对接帮扶我县贫困学生430名,为415户农村贫困家庭送去爱心。顺利获得“圆梦832”贫困高中生关爱行动试点,将有效解决我县5800余名贫困高中生上学难。积极开展金融扶贫试点项目,我县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犁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卓伦林业有限公司、娃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五家企业纳入2014年全国全省金融扶贫试点项目,申报获得政策性银行支持2.5亿元。努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积极开展“党员温暖行动”、“农村妇女对对红”、“失足青年早回首”三大活动,帮扶农村贫困党员50名,农村贫困妇女120名,农村失足青年10名。团体会员代表杨胜先生通过多方动员,回到家乡广纳镇实施“希望工程”,投资390万元捐建了“县广纳镇长兴希望小学”,并设立了10万元“教育基金”,还创新实施了“幸福工程”,投资8000余万元修建了全市一流的社会化养老院,极大地助推了我县的公益扶贫事业。我们还促成扶贫协会与老促会、商会“三会合一”,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助推贫困农户早日脱贫致富。

二是建好10个扶贫联络处。先后在北京、上海、厦门、重庆等地建立扶贫联络处,广泛动员当地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我县扶贫开发事业,加强与各地扶贫协会、社会组织以及爱心人土的沟通联络,搭建扶贫资源供需平台。北京联络处紧密联系在京创业成功人士和在京工作的乡友及企业家,积极开展“乡贤归雁行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劝募活动。截止目前,累计募集各类资金180万元,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7月,北京联络处协调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调研团18名青年干部到我县开展根在基层、情系民生调研实践活动,先后深入儿童福利院、乡村小学、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等地开展调研和捐赠慰问活动,为儿童福利院捐资25000元,给麻石小学捐资20000元;北京联络处主任周海洋在资助学生6名,计划扶助资金36万元;通过动员,吴刚、吴强兄弟,在文峰小学设立了20万元的“九鼎奖学金”。

三是培育100家扶贫龙头企业。通过培育扶贫龙头企业,来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组织动员扶贫龙头企业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活动,23家企业及社会组织在25个乡镇30个村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农村特困户社会扶贫活动2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人数1200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0万元。创建“1331”模式(即:1个村引进1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龙头企业;企业与农户建立整体流转、保底分红、折股分红3种利益联结方式;企业负责贫困村发展规划及实施、贫困户用工、特困户持续结对帮扶3个社会责任全覆盖;政府则为企业提供一整套服务,保障合法权益、给予优惠政策和表彰奖励等)引进企业实现整村扶贫。实现了贫困村有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有龙头企业扶持。卓轮公司采取“林地盘活,土地入股”方式,投资4500万元在龙凤场乡环山村发展核桃和中药材12000亩,全村所有资源交由公司统一经营,农民全部成为产业工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该公司还主动承担起了公共服务,新建了20多公里产业路,50余口山平塘,还捐赠小学教学设备,给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为老师每月补助600元,对特困户给予特殊救助,贫困农户年务工收入人均达到1.7万元,年底村上分红1000多万元,帮助该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牧业公司作为扶贫龙头企业,积极创新思路履行社会责任,每销售1头土猪,返利500元,加上全年总营业额的3%全部以捐资方式用于我县扶贫助学,同时承诺,将争取的金融扶贫贷款的1%捐给扶贫协会,用于我县的扶贫事业。按此模式,全县已成功引进扶贫龙头企业102家在126个村持续推进整村扶贫。

四是发展1000家农业经营主体。立足我县茶叶、干果、食用菌、优质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协会+基地+农户”,“协会+高校+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社会组织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拓展市场空间,降低市场风险,逐步实现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促进地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全县引进和培育农业经营主体850多户,为我县的产业扶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是组织10000名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户。县委、政府出台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管理办法》,开展了“万名干部下乡、精准帮扶到户”活动,实现了“321”帮扶计划(即:每名县级干部挂联3户贫困户、每名科级干部挂联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挂联1户贫困户)。按照“帮解放思想、帮脱贫规划、帮解决问题、帮落实政策、帮项目资金”五帮要求,进行“一对一”“一对几”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全县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贫困群众35000多户。

三、突出阳光透明,着力构建“三公开”的监管体系

始终坚持供需信息公开、帮扶内容公开、帮扶成效公开,实现阳光透明,真正做到让帮扶人放心、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一是坚持供需信息公开。依托全国扶贫济困日,结合建档立卡信息网,将贫困村、贫困户的需求信息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帮扶意愿进行有效对接,为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奉献爱心搭建组织动员平台。

二是坚持帮扶内容公开。利用扶贫网站,宣传栏等将社会各界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情况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帮扶人和受帮扶对象监督,真正让帮扶人放心。

志愿者扶贫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坚持完善措施,努力探索关爱工作的长效机制

团县委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年初根据团市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具体实施意见》,以县政府文件下发至各单位,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活动有计划、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措施,从制度上确保了关爱工作的顺利推进。通过基层团队组织对我县5382名“留守学生”的分布情况以及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全面了解“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逐级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成立了关爱工作理论研究组、工作推进组、成效评议组,并立足团队组织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阶段推进意见》、《大邑县“留守学生之家”建立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办法》、《大邑县关爱“留守学生”成效评议办法》等十三项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整合资源,努力凝聚关爱工作整体合力

大邑团县委在实际工作中,清楚地知道只有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才能促进关爱工作向纵深发展。团县委全面联合县人口计生局、县教育局、县妇联形成了关爱工作的核心资源,结合各部门所需,建立了关爱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做到了整体联动、规模推进、相互补充。去年11月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关注流动人口、关爱留守学生、关怀健康成长”的“三关”行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此外,团县委联合大邑电视台、《今日大邑》采编中心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宣资源,联合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县中医医院、四川兰田公司等形成了关爱工作的外部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一方面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做好了工作;另一方面扩大影响,营造了关爱工作的良好氛围。去年一年开展全县性大型活动21次,中央、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分别为5次、8次、13次,县级媒体宣传报道34次。

三、坚持志愿服务,努力推进关爱工作深入开展

去年,团县委在我县教师、机关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及广大团员青年中招募了200名青年志愿者;在成都电子高专、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体院等高校中招募了150名青年志愿者,广泛开展了对“留守学生”“三知”、“三沟通”、“五个一”志愿帮扶活动。“三知”是指志愿者要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沟通”是指志愿者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监护人、班主任沟通;“五个一”是指每个星期为“留守学生”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其父母、监护人、班主任联系一次,每月一次家访,每期制定一份帮护工作计划,每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去年年底,团县委特别通过《成都日报》、《成都商报》面向成都征集了30名家长,为贫困留守学生提供全方位帮助。

四、坚持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关爱工作特色品牌

一是组建综合网络,突出心理教育。团县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断优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特别重视“留守学生”的健康、安全和法制教育,通过讲座、谈心,以及设立心理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等形式,及时化解心理危机,促进“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邑安仁 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成立了专门课题研究组,并设立了谈心室、心理倾诉室、校园心理热线,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联合教育、公安、民政、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发挥社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留守学生”监护工作体系。

二是深化社会实践,突出结对帮扶。团县委积极与成都电子高专、西南民大、成都农业技术学院、西华大学等高校团组织联系,组织高校学生到我县留守学生较为集中的金星、董场、安仁等乡镇,开展以“构建和谐农村、关爱留守学生”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通过对农村留守学生现状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对我县结对留守学生开展了兴趣培养、文化补习、心理辅导、“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广大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全年共集中开展社会实践2次,组建了10支社会实践小分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186名。

三是推进扶贫济困,突出社会救助。团县委与四川兰田公司联合开展了“兰田助飞梦想行动”,对100名家庭困难留守学生开展了困难救助,救助资金达4万余元。与县中医院联合开展“千名留守学生医疗救助行动”。由!中医院出资20万元为1000名留守儿童提供每人200元的住院医疗救助。11月与县计生局、县妇联联合在金星乡举行了关爱“留守学生”大型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协调中医院为留守学生提供了66张“爱心医疗救助卡”,共价值1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