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实训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财务会计课程群建设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要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准确结合,要能及时反映我国最新的会计核算准则,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2、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先进的教学内容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体现,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在多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课程还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各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在此条件下,学校应集中财力给予课程建设大力支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1)课后作业。针对课程中的具体原理,教师指定具体的网站或报刊渠道,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采用个人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课堂上安排学生代表作简要介绍,教师总结。教师重点从需要何种资料和数据、如何利用已有的原理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得出结论的角度进行引导。
(2)案例分析。针对重点内容,精选3~4个案例进行讨论。案例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要求每组提交案例讨论报告。课堂上安排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重点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把握整个案例教学过程。
(3)课堂讨论。具体方法是,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课程实验、会计实训和毕业实习。
1、课程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是为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理论知识;二是训练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三是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缺少的原始凭证、表格等,由学生自己设计、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学习简单的财务分析,提高学生的财务意识和写作水平,加深学生对企业会计制度、准则的理解;五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体验会计工作,陶冶会计职业道德。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50
Reflections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PENG Junying[1], LIU Zehua[2]
([1] Finance and Accounting Department,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2] Accounting Department,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8)
Abstract Accounting is a highly complex programs, the new challenges of the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to bring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into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ourses students have ERP software ERP management ideas and skills. Currently, the university Accounting Course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concepts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eaching,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each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ERP;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发展,ERP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在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新的市场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会计人才需具备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技能。市场需求的转变给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复合程度日益增加,如何使不断更新的技术理念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如何改进传统只注重软件操作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解ERP企业管理理念、熟练地操作ERP软件则显得尤为重要。
1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与其他课程缺乏必要联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涉及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等重要学科,而ERP软件的兴起与广泛运用,进一步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复合程度。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培养注重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新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能力。ERP软件与传统的财务软件的区别在于ERP软件是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其对于财会人才的操作能力不再局限于财务层面,还涉及企业供、产、销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因此涉及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学科。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缺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基于手工做账环境,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发展的ERP软件产生断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时难以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ERP软件融会贯通,在操作软件时只是硬性地记住了操作步骤,并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再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忙于完成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操作,缺少对于管理会计所学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联系与思考。
1.2 师资队伍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课程,无疑对于授课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许多高校被认为是最简单实验课程,在人员安排上,高校一般选择教学经验不丰富的年轻老师和非会计专业老师来教授。这些老师一般缺乏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ERP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只是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主要以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大多只是对于操作步骤进行演示、讲解,然后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如此一来,教学方式的单一,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学生容易一味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1.4 考核形式不科学
现如今,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期末成绩评定机制,即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这种考核机制无疑忽略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实践操作过程的考核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和操作对于成绩影响不大,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积极性,只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考完就忘,并没有取得学习效果。同时,部分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笔试的考核方法,笔试更多注重考核理论知识,达不到电算化课程对于软件实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 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网络课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通常由于教学课时以及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操作所有模块的实验,从而导致学生技能训练强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建设网络课堂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课堂的建设不应只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这一层面,在应当以全面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宗旨,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的会计实训网络课堂。
目前,各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从多个方面去开展了教学工作。首先,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及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并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主修课程设置了实训环节。其次,高校购买相关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软件,将企业ERP管理搬进校园,在校内开展ERP实训项目。最后,高校以讲座、授课、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联合校外资深企业人员开展会计实训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目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而由于资源分散于不同的课程中,学生在做不同类型的实验时,无法有效地形成系统的企业ERP管理理念和实操流程。有鉴于此,高校在建设综合会计实训网络课堂时应整合各类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其他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学中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账务处理的联系、ERP沙盘摸拟实训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采购、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等,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
综合网络课堂的建设,首先可以将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按照课程分类,如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等,其次按照专题分类,如账务处理模块、供应链模块等,最后设置综合实训模块,例如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实训资源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视频、PPT演示、实验、案例、试题等。此外,综合网络课堂可以开设讨论组、网上答疑功能为同学们学习问题提供解疑平台。借助综合网络课堂,学生对于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操作技能。
2.2 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是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自主实验―指导实验四个步骤展开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自主实验阶段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最明显的课堂表现就是课堂讲授以及演示教学阶段,学生参与程度低,兴趣缺乏。在自主实险阶段,学生一昧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解决。在指导实验阶段,老师疲于帮学生解决最基本的操作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改变原有的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实训模式、增加学生演示环节三个方面着手。
2.2.1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
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传统教学法已然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可引入“任务驱动法”与“设错教学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强调多维互动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法”,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设计任务,例如凭证管理功能,可以设计三个子任务,填制凭证任务,审核凭证任务,修改凭证任务;第二步,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者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第三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综合情况,并总结学生在实训中的理论认知错误以及实操错误。
“设错教学法”是相对无错教学方式而言的。在“设错教学法”中,由教师预先设置错误,通过让学生纠错,来实现对知识传授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设错教学法”下必须自己去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找出错误纠正的方法,并且通过相关操作解决错误。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设错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虽原理不同,但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2.2.2改变实训模式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仍以“一人一个账套”操作为主。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其优点在于,由学生单独完成建账、账务处理、报表的生成等所有操作事项,学生能够快速地对实训各个环节的流程有清晰、整体的认识。然而,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所有岗位的工作都由学生一人包办,容易使学生对岗位职责认识混乱,缺乏对不同岗位的操作权限认识。此外,由于学生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处理操作错误十分便捷,容易使学生忽视操作的正确性以及审核环节的重要性。在正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岗位职责有限,每一个岗位都有其操作权限。例如,出纳其操作就无法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有鉴于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应在“一人一个账套”操作模式基础上增加“团队实训”模式,即多人一组协同完成实训模式。例如,三人一组,共享一个账套,分别担任出纳、会计、账套主管。在完成实训后,进行轮岗,学生依次体验其他岗位的操作内容。团队实训模式,在克服了原有实训模式缺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3 增加学生演示环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演示环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程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实训模块结束后,设置综合实训练习,并由学生演示。利用学生演示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演示环节,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练习的设置、学生演示错误的纠正,以及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2.3 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教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需要计算机理论基础、财务理论与实务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目前,高校的电算化教师,较少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为应对严峻的师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措施可有如下几种:第一,邀请资深企业财务人员、财务软件公司高级培训人员开设讲座,面对面解决同学们会计实训难题。第二,让校内青年教师与企业的财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学习。第三,在招聘教师环节,将企业实干经验作为录用会计电算化教师的重要标准。
2.4 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
有效的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建立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有效利用教辅助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第一维度,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这一维度可以设置三个子考核指标:出勤、实验成果、演示。第二维度,综合网络课程利用程度,统计学生利用综合网络课程的程度。第三维度,期末考核。每一维度的考核分值可依据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而定。多维度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建立离不开教辅助工具的有效利用。例如实验成果、学生演示以及综合网络课程的利用程度,都需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作业管理、学生演示、学生管理等功能的有效运用。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紧跟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人员不断在教学中思考,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理念、操作技能熟练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基础会计;独立学院;课程改革;新商科数字化
一、新商科数字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一)数字化时代
从2018年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情况调研报告中可见,“在受访者公司/机构中,财务机器人(RPA)的应用比例高达51.6%,应用最多的范围包括账务处理、发票认证、发票查验、银行对账、费用审核和发票开具、各种对账等。”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大大提升了企业“会计核算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和管控能力”,故经管财会类人才的培养也更加倾向于以“脑力、创造力、和协同力为中心的思维培养。”
(二)新商科
在西方国家,私立高校对于商科类专业的建设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也符合私立学校的运行模式,让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更好地结合。很多优秀的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是私立学校。在我国,商科专业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模式也愈发被大众接受并得以大力发展。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好独立学院的优势办好新商科专业,也正是这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独立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实务脱轨
在教学内容上,基础会计学科的大多数教材都是先介绍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等式,进而引入借贷记账法的原理,重难点集中在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在上课中发现,一开始便要让学生接受新的会计术语并理解会计等式的逻辑,对于初学者的确有难度,再加上之后还要熟练地用借贷记账法表示科目的增减关系,独立学院的很多学生在面对大量理论性的、枯燥的记账规则时,还没进入到课程重点,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到会计科目的时候便掉队了,后面的课程越听越迷糊,也对会计产生了畏难情绪。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枯燥的理论并没有很好地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知道学来怎么运用,没有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二)实训课程的体系设置缺乏层次、利用不充分
基础会计的实训课程大多在学期最后进行,一般会安排一至二周的课程。但是在实际地实训中发现,实训课程的利用并不充分,效果并不理想。如今的实训课大多仍然停留在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以及编制财务报表的阶段。手工记账的过程琐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缺乏任务意识,不能很好地代入到企业内部财务人员角色中。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手工记账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我们的一些实训课程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对于数字化财务必备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培养却非常缺乏。
三、数字化背景下独立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理论课:引入案例模式,从问题出发
在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基础会计教学一般是从案例入手,教师会给学生提供时效性强的真实案例(即casestudy)作为引入,采用“倒叙”的方法让学生从财务报表,财务数据的分析入手。从资产负债表引出企业的占用=来源,进而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再对会计要素进行解读。从企业宏观的决策分析角度出发,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在自己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吸收理论知识。学生会发现,通过解决实际案例,以前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这也使得商科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具有实用性,因地制宜,与现实企业融合。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的灌入必不可少,如果能够开发一些实际案例夹杂在每小节的课程当中,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应用所学理论,优化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注意:案例模式引入的一定是具备时效性的真实案例,问题和答案也是开放性的。如果只是几个公司名称和数据的组合是业务题,并不是案例。案例模式的引入也可以让学生跳出理论框架,培养出具备创造力和协同力的管理型财务人才。
(二)实训课:丰富层次,增加定向培养的进阶阶段
对于实训课效果不佳的问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丰富实训课的层次。初级层次仍然保留传统的财务报表编制等培训内容,并结合信息技术方面的软件操作培训。在进阶层次,针对初级层次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定向培训。比如我校今年与税友集团浙江衡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CMAC订单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培训考试的合格者可以获得资格证书甚至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这一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实训课学以致用,甚至帮助学生更好构建未来职业规划。
四、结语
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应该具备敏锐的触角。独立学院对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工具发挥决策和分析之能力;又要多元化的丰富实训层次,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下的企业财会模式,成为可以熟练利用数字技术,并具备创造力的财会类人才。
参考文献
在素质目标方面,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养成细密严谨的作风,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形成坚定的职业意识,成为忠诚于职业的财会工作者。
二、革新实践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在学习相应会计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同时,使学生较快地适应社会就业环境。而现有的教材和任课教师手中的资料都不能满足社会就业现状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会计电算化类课程要从实际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实用能力。第一,会计电算化类课程的教材要具实践性,要能够针对我国大中小企业电算会计岗位职业需要而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课程模式。第二,以就业为导向,每年选派课程骨干教师开展专业调研,增加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时效性。第三,开展案例教学,多方面收集实训资料,如对已毕业学生回访、走访各类型中小企业,采用寄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紧盯企业对电算会计人才的职业需求,不断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第四,开展实践教学,不但要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仿真实训,模拟企业从事相应会计实际操作,而且要注重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的培养,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有实际效果的“走出去”校外实习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各种认知实习、专业调研、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反复演练,从而熟练掌握电算会计技能,感受企业文化,将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
三、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中的简称。它应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者是手工很难完成甚至是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操作有着相同的目标、相同的会计功能、遵循同样的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现实企业当中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也都是手工会计核算的计算机操作翻版。由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了多次会计手工模拟实训的实践,学生们已经扎实地掌握了手工会计核算过程。只要掌握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结合的原理,把握具体结合的步骤,再配合开展有效的手工会计核算和会计电算化核算相结合的实训内容,完善原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就可以使学生了解会计电算化类课程的本质,从根本上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原理,对各种财务软件即学即会。
四、运用新型教学方式方法
任务驱劝、项目导向教学法就是以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各项任务为驱动,将各任务划分为若干具体应用项目,以项目为导向,按岗位职责,开展课堂和课下的案例教学和实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针对性极强的任务项目式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核心的学习内容和相关技能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实际是角色体验法、案例分析法和课内课外互融法的结合。在教学中,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1.设置任务模块。
即按照企业电算会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将课程内容设置为以下模块:系统初始化、总账、工资、固定资产、会计报表、应收应付、供应链管理(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等几个相互关联又彼此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的模块。在授课中运用企业实际会计操作案例,突出课程仿真性。
2.按任务模块实施教学。
即在强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类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和岗位职能性的同时,开展实训活动。在教学中,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每个模块按岗位区分设置不同的角色,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材料会计、职工薪酬会计等,进行模拟性教学,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
3.建立科学评测体系。
可将电算化会计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的评测体系设置为软件操作评测和理论答辩两部分,将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在软件操作评测部分,模拟真实企业一个月的业务活动,设置企业基本信息设置、系统初始设置、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报表生成等五大评测项目,按照总账、应收、支付、固定资产、薪资管理五大业务模块内容,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一个月真实的企业会计业务活动,科学设置业务采分点。要求学生进行单机版业务操作,教师根据学生保存的账套内容,一对一地进行软件操作能力评测。在理论答辩部分则是结合理论知识点采取一对一、一对组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理论掌握程度进行测评。
五、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1.采用立体教学,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
立体教学法是指将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网络课程等现代化教学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实现教学互动。采用该方法,要着手编制实用的教材,建立教学案例库,制作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软件,以配合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类课程的日常教学和实训,用“声、形、影”带给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不论是教材的编撰、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还是多媒体电算会计实训教学课件、网络课程课件的制作,都要求做到:第一,任课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搜集大量声像资料,使教学内容更翔实、信息容量更大,在表现形式上更丰富多彩。第二,专家、教师们多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相互交流教学案例,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第三,学生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为课堂教学收集案例资料。
2.整合各类辅助教学软件产品,带给学生真实的职场体验
现在市场上与会计类教学有关的软件产品颇多,院校在引进时应考虑各个教学类软件产品的整合性。比如可以将企业沙盘软件(金蝶创业版、经营之道版)与财务版核算软件结合,分岗训练;在财务总监、会计、出纳等财务岗位培训的同时,将其与CEO、生产总监、物流主管等企业岗位培训充分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的同时,对企业运营流程有深入了解。鼓励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沙盘比赛、全国信息化三好生精英赛等带有职场能力锻炼环节的赛事,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多元结合和全面提高。
3.开展专项报告和沙龙等活动,给学生以丰富的学术体验
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同时组织学生成立会计电算化研究会和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采用沙龙式的讨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能力。还要充分利用校内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开展各项有助于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比赛、研讨会等。
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会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民办普通院校应扩展、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探索学生到企业参加财务工作实践、提升操作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模式,制定一整套校外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包括校外会计学专业实践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软件应用技能实训等。我校会计系校内外实习基地已有一定规模。第一,在校内建有校级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一次可以容纳500人进行会计学专业相应课程实践教学。第二,大量企事业单位与会计系形成校外实习基地关系,为会计系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岗位,具体单位包括用友软件公司、金蝶软件公司、中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吉林安信会计师事务所、长春百事可乐有限公司、一汽集团、吉林康中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
七、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 财务会计 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高职教育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拟按照“德能双馨、行知一统”的改革理念和“目标本土化、模式工学化、课程项目化、知识模块化、技能岗位化、素质职业化”的改革思路,合理定位高等职业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创建具有温州特色的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温州经济、民营为本
(一)目标本土化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实践的前提。按照目标本土化原则,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既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面向温州民营中小企业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依据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规律,培养目标可区分为即时培养目标和远期培养目标,前者是指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在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任何会计岗位顶岗工作,后者是指学生在毕业工作若干年以后成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主管或主办会计。在“与温州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依托行业、产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温州模式”(陆键,2006)的环境背景下,以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培养会计人才为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既是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本质属性所要求,也是基于对温州会计行业背景的深入调研和对温州会计人才需求的科学分析。
(二)本土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以民营的个私、股份合作等中小型企业为主是温州经济的基本特色,以民引外、民外合壁、发展外向型经济、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调查表明,现有温州会计人员基本还是簿记类型,会计职业判断和财务决策能力较弱,精通国际会计准则、承担主办会计人才十分紧缺。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职能日趋强化,这要求会计职业判断和财务决策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呈现出日益国际化发展态势。温州本地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巨大,学生的就业地点主要是温州本地的各类中小企业,而各类中小企业在实际会计理财中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一切都给立足于温州的高等会计职业教育提供了天然沃土。因此,温州高等职业会计教育有必要高扬服务温州的鲜明旗帜,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综合改革。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一)传统的“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学生设定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的途径、方式等”(陈维彬,200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将带动专业建设,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体教学改革。“2+1”校企合作模式,是依据“本土化”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聘请温州会计主管人员和集团企业财务总监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审定专业教学计划、确定专业知识能力结构,校企双方协议实施以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享师资、共同研发、共育人才等“六共”为特征的全方位多层次合作,采取二年校内理论学习、一年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2+1”校企合作模式在推行“教学做合一”上做了有益尝试,但仍不够深入。为了更好地为温州本土中小企业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有必要按照“模式工学化”原则,采用“3+1+1+1工学结合模式”。
(二)“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1+1”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在坚定“本土化”专业培养目标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采取工学交替模式,即第一至三学期以校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为主的理论学习期;第四学期(加暑期)以企业专业实习为主的实践工作期(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第五学期以校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的学习提高期;第六学期以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的毕业综合实践工作期。这样,理论和实践、工作和学习,不断交替、不断深化。同时,“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陶行知,1931),有必要大力推进教学做合一、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高水平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创建校内财务会计实训中心,全面改造传统教室,实行教室和实训室合二为一。各手工实训室须创设真实会计工作环境、配备齐全会计实训资料,既能开展按会计工作过程(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的综合会计实训,又能开展按会计工作岗位(出纳、往来、存货、纳税申报、报表等岗位)进行的分岗位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需安装财会实际工作常用的用友、金碟等财务应用软件和会计多媒体自主学习软件,可以进行总账管理系统、UFO报表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分析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存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等9个模块的生产性实训,以期达到“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单中惠,2006)。全面实施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学做合一,有机地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可见,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的基础,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提升。从“2+1”校企合作模式到“3+1+1+1”工学结合模式,是一个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体现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
三、架构人才培养方案:大类平台、专业分流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原则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也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载体。随着全国高职教育专业目录的改革调整,很多温州高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一分为二、分设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这两个专业同出一源,同属财务会计3大类,具有相同的职业技术基础。可采用分专业大类招生办法,作为招生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举措,这种“大类平台、专业分流”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架构,可以较好地解决两个专业的课程关系问题。具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二)欠类(系)招生、一年后分流按财务会计大类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形成“大类平台+专业分流”的基本架构,具体分设公共课平台、财务会计大类平台、会计专业模块和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平台课程两个专业共享,分流模块按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各自组织教学。至此,财务管理专业初步凸现出专业课程特色,其分流模块课程包括财务管理概论、公司理财实务、经济分析、证券市场技术分析、基金管理、期货外汇与保险、证券投资模拟实训、财务管理与分析实训等,与会计专业的课程区分度明显加大。
(三)大类(专业群)招生、一学期后分流
具备条件的高职学校也可提前专业课、加大区分度。即在“大类平台+专业分流”的基
本架构下,分设专业群公共平台、会计专业平台或财务管理专业平台、专业素质拓展平台。专业群公共平台包括公共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会计专业平台或财务管理专业平台各自包括职业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对应选修课程模块。具体课程设置上也有较大调整,特别是实践性教学,两个专业在出纳、存货、往来结算、报表编制、手工合综模拟、电算化和预算编制、报表分析、财务综合、证券投资模拟等生产性实岗位训课程应显示出较大区分度,以满足专业培养目标需要。
四、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工作导向、能力本位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涵。按照“课程项目化”原则,课程体系构建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基于财务会计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参照财务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财务会计工作任务为载体、项目化组织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陛。实际工作中,会计职业岗位群包括出纳、会计、财务、审计、管理等,而会计工作过程主要是建账、记账、算账、结账、报账、用账、查账。会计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的基本能力、核心技能和关键能力,集中体现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账务处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通过对财务会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尤其是专业核心技能的分解,制订专业教学与课程标准,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体系及其项目课程结构。
(二)理论教学体系――“知识模块化”理论教学体系应根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会计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进行模块化项目课程开发与整合,挑选出可以单独成项目课程的模块,其它模块整合成课程。整个教学计划分设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等基本模块和小企业会计、分公司会计、涉外会计等专业选修课模块。教学内容应与当地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充分反映专业发展动态和行业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温州经济”特色开设专业方向,如温州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就设置了小企业会计方向;温州许多集团公司在全国各地开有分公司,每年要到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大量学生派往全国各地分公司担任会计,就设置了分公司会计方向;为适应温州以民引外、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就开设了涉外会计方向等。同时开设《温州经济模式》、《温州财税与会计政策》等极具“温州经济”特色的课程,可将证券投资分设为《证券市场基础》、《证券分析技术》、《基金管理》、《期货外汇与保险》的四门课程,消除《统计原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交叉重叠,压缩过份注重思维训练的《经济数学》课时,增加应用特色强、技术含量高的《会计电算化》课时。理论教学体系主要解决学生“应知”、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并集中体现于职业技术课程,一般按照“递进式”原则编排进程,对知以躬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践教学体系――“技能岗位化”实践教学体系应按照会计职业岗位高技能要求设置项目实践课程,尤其是校内生产性实训。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为使学生适应社会需要,掌握必须的操作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毕业工作打好基础。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和专业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确定,包括认识实习、课内实训、课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课外实训等环节,特别强调校内岗位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独立设置的课程实训、分岗位实训、综合实训均为生产性实训,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有必要提升实践教学课程比重,与理论学时的比例基本保持1:1。实践教学体系侧重解决学生的“应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并集中体现于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一般按照“交互式”原则编排进程,对行而致知、行知一统、提高学生账务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四)素质教育体系――“素质职业化”素质教育体系应按会计职业人的高素质要求,将会计诚信教育、职业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融入项目课程。教育的第一要义便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2004)。会计是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如果职业素质不过硬,很容易在经济上犯罪,正所谓“有才无德是废品”。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做人教育贯穿始终,并注重人文社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相互渗透与结合,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体育与健康等系列课程。素质教育体系是解决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并集中体现于职业基础课程,一般按照“平列式”原则编排进程,对德育为先、德能双馨、不做假账、提升职业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五、强化人才培养核心课程:技能竞赛、多证并举
(一)技能竞赛的引入实施基于会计信息化竞赛导向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浙江省大学生会计信息化竞赛已组织了四年,对促进各校教学、提高师生专业水平、发挥竞赛标杆导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温州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可以将省级大赛机制引入校内,培育职业技能高手,树立职业技能标兵,并据以引导课程结构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竞赛加强“信息化”内涵,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高职教育理念。竞赛的内容范围和深浅程度,应与高职教育这一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目标严密结合。不提倡简单地搬用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的题目作为竞赛的主要内容。鉴于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和学制,强调的是“基本”与“基础”。初赛注重扩大覆盖面,贴近中小企业实务,减少理念性内容;决赛同样强调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理论概念。竞赛的组织,要做到宽严相济、体现公平。
(二)引入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标准根据高职教育职业性的规定性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参照财务会计职业资格标准,把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及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毕业条件和毕业标准,实施“多证并举”制度。专业教学计划明确规定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至少取得以下任意四种校内技能证书:珠算五级合格证书、数字小键盘输入合格证书、数字书写合格证书、点钞合格证书、编制会计凭证合格证书、手工账簿登记合格证书、财务报表分析合格证书。鼓励报考的职业技能或资格证书是: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
(三)基于职业技能目标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是构成课程体系的主于,也是区分不同专业、培养不同人才的主要标志。实施基于会计信息化竞赛和多证并举制度导向的课程改革,制订课程标准,不断优化和强化基础会计、电算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实务、税法理论与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并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用书为教材,开设强化性考证辅导,在校考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又设定为以下三个层次目标:(1)最低毕业标准。即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目标,
重点开设基础会计、电算会计、经济法、计算技术等课程,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即时培养目标即“零距离”上岗,要求在校学生100%获得会计上岗证。(2)较高要求标准。即以参加和通过初级会计资格考试为目标,重点续修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理论与实务等课程,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远期培养目标即会计主管或主办会计奠定基础。要求在校学生初级会计资格考试全科合格通过率在50%以上。(3)高技能标准。即以参加中级会计资格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信息化大赛为目标,重点续修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实务等课程,选修高级财务会计专题、ERP沙盘操作等课程,以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远期培养目标,胜任会计主管或主办会计工作。具体以每届会计信息化等大赛各项目参加决赛选手比重为衡量标准。
六、革新人才培养机制:主修辅修、双轨运行
(一)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思路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方案、课程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静态设计,而人才培养机制则是人才培养改革的动态运行,是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体制保障。有必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探索实施一切让学生满意的学分制改革(陈维彬,2006)”,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在探索实践财务会计主修专业主导性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进会计辅修专业的改革,创新主修辅修、双轨运行的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