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单位消防预案

单位消防预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单位消防预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单位消防预案

单位消防预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消防安全;高危单位;火灾防控;监管策略

一、如何界定高危火灾单位

关于火灾高危单位的界定业界主要还是从单位的类型和性质来进行归类,这是最简单的界定方法,按照消防安全来看,笔者认为在以上的鬼诶基础上,应该依据单位的规模、建筑面积、人员数量、体量储量等方面的因素来合理界高危火灾单位的范围。

1:人员密集场所。我们知道,人员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和群死群伤,当然把大型商场市场、学校、演出剧场、宾馆饭店等列入高危火灾单位是必要的选择。例如大型商场和超级市场基本为空间大、跨度大的建筑,我们可以将单层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米以上的商场市场确定为高危火灾单位。对于宾馆饭店的界定,我们要按照火灾荷载大、装修豪华、功能复杂来做参照,客房数在100间以上,容纳住客人数达到300人以上的宾馆就可以界定为高危火灾单位。近年来,很多城市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均发生国火灾事故,人员伤亡大,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我们可以将容纳人数超过240的娱乐场所界定为高危火灾单位。此外,寄宿制学校,医院和养老院是人群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多为学生、病人和老人、如果发生火灾,这些字就能差的人就给疏散任务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把学生住宿床位在500张以上的学校,病患床位在150 张以上的住院楼;50张以上老人住宿床位的养老院等看作是高危火灾单位。在一些机关建设的体育场馆、和大型会议场所,可根据他们的作用以及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应该被看成是高危火灾单位。

2: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现在a建筑市场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集中着人员和物资十分繁多,一旦火灾发生,救援就十分困难,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计算的。建筑应该是建筑高度超过100米,居住人数超过600人的居民电梯住宅应该属于高危火灾单位。地下商场、地下旅馆、地下出租屋这些单位也是属于高危火灾单位的范围。

3:石油化工企业、油料库、加油加气站、鞭炮储存库等均为易燃易爆单位,这些单位如果发生事故往往会产生连锁反应等,其危险和危害程度极大。可以用易燃易爆物的存储量来界定火灾高危程度。具有甲、乙类易燃液体的生产、储存、销售的机构其建筑亦可界定为高危火灾单位。

二:对高危火灾单位的管理措施

1:建立消防管理机构,选配具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被列为高危火灾单位的企业,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条例,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形成单位管理,全员负责的消防安全体系,建立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机构,确定相关的责任人员,消防安全组织机构要定期举办情况汇报会,消防安全巡查情况通气会或者是通报会,各个消防机构要逐月统计各个小组管防情况,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追的档案资源。

2:配备人员和物资,确保消防安全工作的有序性。对于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特性的企业、储备一定量可燃物的大型仓库、基地,要设立专门的消防队,一旦出现灾情就能及时进行前期处理,以免延误救援扑救工作;人群聚集场所要分区域、按单元设置消防执勤点,对灭火装置、器材要正确安放,战斗服、消防隔热服、救生绳、防烟防毒面具等常用消防器材要配置齐全。

3: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评价和考核制度。高危火灾单位要做到常抓不懈做好消防工作,针对单位的建筑物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设备设施设置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实行每个月一小评,每个季度一大评,年底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评估结束后,不仅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要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处理意见,要求他们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改正。

4:积极采用先进消防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消防安全工作,设立智能型火灾报警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依托公安视频监控系统,对高危火灾单位实行全方位的信息监管,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率。

5:从严实施消防监督管理。火灾一旦发生就会发生许多预想不到的危险。加强对高危火灾单位的严格监管十分重要,因此,要在高危火灾单位中建立一个监管小组,确立一名责任心强的监督员,对辖区内所有的单位进行不定期巡回检查,做好日常监督的记录和信息传递,配合具有执法权力的部门对已经发生问题的单位提出出发决定,监督他们对问题作出必要的整改。在对场所监督检查中,检查人员一定要按照有关技术要求认真检查,其中,要将非强制性条款放置在强制性条款的位置上来看待,决不能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对出现严重火灾隐患的单位,要不能放宽监督要求。只有从细小的环节去强化火灾消防安全入手,再能对被监督火灾高危单位的工作又所触动,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消防意识。

参考文献

[1]康家伟.浅议地下商场的火灾危险性及预防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4.233--427

单位消防预案范文第2篇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火灾高危单位的公告

 

根据《广东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细则》(粤公通字〔2017〕22号)第五条规定,现将珠海市2021年度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火灾高危单位予以公告。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依法对本单位消防安全负责。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委任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安全经费预算,督促单位员工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

二、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要完善本单位消防安全档案,加强对全体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加强灭火疏散演练;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认真落实“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原则;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三、火灾高危单位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归口部门负责人、专职消防安全人员等,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自行或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消防安全状况每季度开展一次评估,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评估,并将消防安全评估报告报辖区消防救援机构。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火灾高危单位应当委托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消防设施和设备每月进行一次维护保养、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附件:1.珠海市2021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名单(1700家)

      2.珠海市2021年火灾高危单位名单(157家)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6日

 

 

 

 

 

 

 

 

单位消防预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案式 消防监督 消防意义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也大幅提升,消防工作由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工作的“主角”身份还将持续较长时间。“清剿火患战役”开展以来,各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积极开展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工作,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谈几点认识。

1 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1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定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案式消防监督就是在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正式实施之前,消防监督人员依法根据检查单位的经营规模和使用性质等自身特点,结合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从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问题等方面出发,明确检查的主要内容、重点环节和方法步骤,预先为消防监督检查对象定制若干个全面系统、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便于操作的检查预案,以确保检查工作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1.2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现实意义

1.2.1 有利于促进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更加规范

传统的消防监督检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检查工作主要依检查人员的能力和认识进行,一个问题有多个看法,造成执法不一,宽严失度,既不利于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消防监督工作的风险。实施预防式检查,消防监督人员依据切实可行的消防监督预案,在检查过程中做到事实清楚、内容全面、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既规范执法行为,也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如行政讼诉、行政复议、上访事件等。

1.2.2 有利于提高消防监督工作效率

因为针对每个社会单位都有预先设定好的若干套检查预案,因此不论是日常监督检查还是专项检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都可以用最少的人员、最少的时间完成对社会单位的监督检查,并且检查的内容较为全面,这必将大大增强消防监督的针对性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社会单位迎接、陪同检查的时间成本。

1.2.3 有利于实现消防监督工作的无缝衔接

由于消防部队的现役体制限制,每年都有很多有着丰富经验的消防监督干部离开部队或从事其他工作,同时又有许多新同志充实到消防监督一线,这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监督人员不了解社会单位,社会单位不了解负责监督的监督人员的问题。制定完善的消防监督预案,不但可以使新到监督岗位的人员,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实现消防监督工作的无缝衔接,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进了解,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实现了监督预案制定的开放式。

1.2.4 有利于积累社会单位基础材料真正实现“防消结合”

通过监督检查后对消防监督预案进行修改完善,不但可以丰富消防监督人员的工作经验,而且利于消防监督部门与社会单位联系较多的优势,将消防监督预案的制定和战训部门对社会单位开展“六熟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消防监督预案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战训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其中,熟悉了解社会单位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社会单位市内外消防水源的流量、给水方式等情况,社会单位疏散楼梯、安全出口的数量、形式、设置位置等情况,消防水泵房的位置、流量、压力,水泵接合器的位置、功能等。

2 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的具体操作方法

2.1全面了解单位基本情况

结合重点单位消防安全档案建设,全面了解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形成基础材料,包括总平面图、各建筑分层平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图、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重点部位及其消防安全责任人、重点部位情况、单位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基本情况、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检测、维修保养情况、燃气、电器设备(防雷、防静电)检测情况、志愿消防队人员及器材装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重点工种(岗位)人员情况执证上岗情况等。

2.2确定重点检查内容和标准

根据对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单位的全面掌握确定检查的主要内容(消防安全管理检查、消防控制室检查、防火分隔检查、人员安全疏散系统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检查、消火栓、水泵接合器检查、消防水泵房、给水管道、储水设施检查、防烟排烟系统检查、灭火器检查、室内装修检查、外墙及屋顶保温材料和装修检查和其他根据需要进行的检查等方面),可以每套预案只检查单位的部分管理工作和部分消防设施、器材,但全部预案包括所有需要检查的内容,并且要依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合格与否的详细标准。

2.3细化人员分工

根据确定的检查内容、重点、策略等情况,合理调配力量,明确参加检查人员的数量、职责分工,有必要的实施查前集中培训,统一工作标准。为便于战训部门开展灭火和应急预案制定、实施和对社会单位的“六熟悉”,可邀请战训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派出人员参加。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消防监督队伍素质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在职干部的素质培训。要建立消防监督员定期专项业务集中培训制度,分别在各总队、支队进行培训,或者在全国现有的消防院校开设消防监督及执法的短期培训班进行业务轮训,或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消防监督培训的远程教学,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干部自学,其自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4确定流程实施检查

针对每个社会单位性质、建筑结构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的不同,设定最节约时间的检查路线图、明确所需携带的必备监督检查工具和法律文书,确保整个检查过程严谨、有序、高效。

3 开展预案式消防监督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3.1建立社会单位预案模型

在日常制作消防监督预案时应注意对收集到的社会单位行业特征、消防安全管理状况、消防设施运行状况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寻找相同点,为建立同一行业或同一类型社会单位消防监督检查预案模型收集资料。

3.2做好监督预案保密工作

在预案实施(尤其是突击检查)前,可事先不告知检查人员被查单位的名称和行动方案,确保检查顺利实施。

3.3做好实施预案的应急装备

如在被查单位的重点部位的周围布置应急监督人员,防止被查单位临时整改动态火灾隐患。对特殊单位进行检查时,制作监督检查预案的必须充分考虑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同时还应注意事先与主管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做好汇报工作,请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4 结语

只有充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力度。要认真抓好社会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防火人员、重点岗位、和工种人员的集中培训,熟悉岗位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促进全民消防素质的整体提高,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消防、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单位消防预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防;防消结合;工作机制;落实

从1957年《消防监督条例》中提出“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方针到1998年《消防法》提出“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消防工作逐步适应时代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志在上海市就职时就提出了“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精神,所以怎样处理好“隐患”和“明火”的关系就是进一步探索“防消结合”的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要我们强化对高层、地下、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等火灾高发部位的巡查和协防,进一步完善灭火战术措施和应急预案,最终实现“把隐患消灭在火灾发生之前”的目标,从而实现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实施“防消结合”工作机制,是进一步提高火灾防控能力,遏制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更是增强消防部队执法为民能力、火灾防控能力、灭火救援应急处置能力和社会单位自防自救能力,维护火灾形势稳定的根本措施。但是至今“防火”和“灭火”仍是两条独立的平行线,防与消之间就缺乏有效的衔接、交流和融合。

1 基层部队在实施“防消结合”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1 信息共享不互通

防火部门不能定期下发重点单位调整的详细名册,没有对新建验收的单位适时予以通报,中队对新增减重点单位不能及时了解熟悉;防火部门不能跟随基层中队官兵进行“六熟悉”,及时在现场指出重点部位、讲解消防设施的操作方法;不能协助中队制定灭火救援预案,特别是发现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或区域,在督促整改隐患的同时,不能及时通知中队做好灭火救援预案,不能提供详尽可靠的图纸和基本资料,不能对改建的建筑及时提供修改后的资料。中队官兵也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防火监督工作,发现火灾隐患后,不能及时上报支队、大队,也没有在支队防火监督参谋的指导下督促单位整改。

1.2 防消环节不均衡

当前,防火监督工作点多面广,警力不足导致执法力度弱化;而中队官兵日常训练需要由“操场化”向“实战化”转变,加强灭火救援的成功率。

1.3 提出建议不及时

中队不能发挥防火监督参谋助手的作用。中队对辖区情况熟悉的同时,不能积极向分管参谋汇报辖区隐患较多的区域和特点。不能采取电话、短信、传真或邮件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将检查记录、辖区灾害事故特点、重大危险源等信息及时上报给分管参谋,以便有利于防消工作的科学决策。

1.4 消防宣传不深入

一是不能实现消防宣传经常化,消防宣传工作往往拘泥于统一的培训,或者大型的宣传活动;二是不能深入平常百姓家,许多小巷是消防宣传的盲区,但通过官兵的双脚,实地走到的地方都送去消防知识,让百姓们了解“灭火及火场逃生”的消防知识,不仅范围广,影响深,而且效果也会很明显。

2 如何推进“防消结合”工作机制的落实

2.1 防火部门与基层中队要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在基于灭火救援业务管理系统中赋予基层中队军事主官消防监督管理系统的查阅权限,使基层中队及时了解新建验收的单位以及增减的重点单位情况;在每周规定半天时间由防火部门相关人员协调指导基层中队进行“六熟悉”以及灭火演练工作,在现场讲解示范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使用;防火部门在发现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或区域,在督促整改隐患的同时,要及时通知中队修订灭火救援预案,并为基层中队提供详尽可靠的图纸和基本资料,对改建的建筑及时提供修改后的资料。

2.2 防火部门要协调指导基层中队开展“六熟悉”以及灭火演练工作

目前,灭火预案一般都由消防中队制定,然后上交上级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后便予以执行,而防火部门没有这方面的职责。但是,实际情况却是中队所能了解到的相关数据资料,往往还不及防火部门了解得详细和准确,在收集数据的时候,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具此而制定出来的预案,实际使用意义和制定效率都不高。防火监督部门配合指导执勤中队开展防消结合巡防工作,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中队在防火部门的协调指导下开展防消结合巡防工作,可以精确合理定位预案假设着火点。其次,可以明晰预案中应采取的技战术。再次,可以显著提高灭火预案的制定效率。在预案制定过程中,若需要社会单位的一些支持,他们也会很配合。

在灭火演练过程中,通过防火部门的协调指导可有效地实施高质量的实地灭火演练。实地灭火演练作为消防中队执勤岗位练兵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练兵计划都有明确要求,但是往往在训练时间上得不到保证,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什么中队不花大量时间搞实地灭火演练呢?其原因在于预案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演练时单位的配合不力,从而导致演练质量不高,达不到上级领导的预期目标。中队在防火部门的指导下开展灭火演练,可以及时解决预案与实际情况出入的问题,能够提高实地灭火演练的质量,以达到预期目标,并能够密切中队与重点单位的关系,解决演练单位的配合不力问题。这样,中队即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执法权,但是由于是与防火部门共同出现的,至少拥有建议权。

2.3 基层中队要充分发挥防火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认真做到“三个及时”:一是消防中队在深入辖区“六熟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大队、支队防火部门沟通、汇报;二是消防中队在灭火过程中注意起火部位,火势发展蔓延的方向、火苗颜色,及时为防火部门开展火灾原因调查提供依据和参考资料;三是灭火战斗结束后,在消防监督人员未到现场时,灭火指挥员及时简要了解起火原因、大概损失情况,一些特殊的火场在消防监督人员未到场时安排人员留守监视。

2.4 基层中队要协助防火部门消防宣传工作

单位消防预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灭火 应急疏散 预案 要素

1、前言

20__年8月1日,巴拉圭亚松森市一超市发生特大火灾,共造成504人死亡。悲剧的造成,“护财害命”的超市老板难辞其咎。火灾发生后,管理人员首先想到的不是组织顾客逃生,而是防止商品被哄抢,所有6处进出口大门一度被全部关闭,导致超市内的上千名顾客无法及时逃生,不少人活活被烟熏倒而死或被熊熊大火吞噬。如果超市及时进行应急疏散,也不会有这么多无辜的人丧命。城市是人口、财富最密集的地区,也是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火灾风险日益增大。如何进行有效的灭火及安全疏散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则是灭火及安全疏散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灭火与救援行动、降低火灾损失、减少人员伤亡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火险、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

2、目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随着我国有关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企事业单位开始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工作,表明了企事业单位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工作的重视和风险防范意识的提高。然而,从目前企事业单位编制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总体情况来看,水平参差不齐,与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1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内容粗略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只是一份文件或一个规定,而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中应该包括的核心内容都未能反映,将预案与条例混淆。

2.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和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实际,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一些关键信息,如火险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导致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差。

2.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缺乏有效的实施

尽管编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有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不等于灭火和应急疏散等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情况,包括预案的宣传,落实预案中所需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定期演习等。

3、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核心要素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火灾发生过程中的救援措施,还应该包括火灾发生前的各种准备和火灾发生后的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3.1方针与原则

无论是何种,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方针和原则,作为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和纲领。方针与原则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发生火灾后灭火救援工作的优先方向、政策、范围和总体目标,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策划和准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现场救援及恢复,都应当围绕方针和原则开展。

3.2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策划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而,灭火和应急疏散策划必须明确预案的对象和可用资源情况,全面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所针对的潜在火灾危险的基础上,识别出其性质、区域、分布及火灾后果,同时,根据火灾危险分析的结果,分析灭火和应急疏散救援力量和可用资源情况,为灭火和应急疏散提供建设性意见。

3.2.1火灾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对象(即存在哪些火灾危险)、火灾性质极其影响范围、后果严重程度等,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响应和降低火灾损失提供决策和指导依据。危险分析的结果应能提供:

a.建筑分布、功能及使用情况;

b.重大或较大火灾危险分布情况及主要危险物质种类、理化性质等;

c.可能的火灾事故及其后果影响分析;

d.特定的时段(例如,人群高峰时段);

e.可能影响灭火和应急疏散的不利因素

3.2.2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分析

针对火灾危险分析所确定的主要危险,应明确灭火和应急疏散所需的各种资源,分析已有的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和能力,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设施、救援物资中的不足,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和预案的编制提供指导。

3.2.3法律法规要求

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法律法规是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应列出国家、省、地方涉及灭火和应急疏散各企事业单位的职责要求以及灭火和应急疏散有关的法律法规文件,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的依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消防条例》等。

3.3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

灭火[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和应急疏散预案能否在灭火和应急疏散中发挥作用,不仅仅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自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的充分与否。

3.3.1机构与职责

为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领导机构、应急响应中心以及相关机构等,对承担任务的部门或个人应有明确规定。

3.3.2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重要保障,应根据潜在的火灾危险和后果分析,合理组建灭火和应急疏散力量,配备所需仪器设备(如灭火器、自动灭火设施),并定期检查、维护与更新,始终保证处于完好状态。

3.3.3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培训

针对潜在的火灾危险,对所有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培训,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具备相应的救援能力。

3.3.4预案演习

预案演习是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能使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进入“实战”状态,熟悉整个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程序,明确自身职责,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保证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协调、有效、迅速地开展。同时,应对演习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3.3.5消防知识教育

人们消防安全意识是火灾中减少伤亡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灭火和应急疏散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平时就应注重对员工的日常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潜在火灾危险,掌握必要的消防逃生自救知识,了解常用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疏散线路及集合点。

3.4灭火和应急疏散响应

应急响应包括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中需要明确并实施的核心功能和任务。

3.4.1接警与通知

准确了解火灾大小、地点等初始信息是决定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接警作为应急响应的第一步,必须对接警要求作出明确规定,保证迅速、准确的向报警人员询问火灾现场的重要信息。接警人员接警后,应按预先确定的通报程序,迅速向有关机构发出火灾事故通知,以采取相应行动。

3.4.2指挥与控制

灭火和应急疏散往往涉及单位多个部门,因此,对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的统一指挥和协调是有效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的关键。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便于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决策,确立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协调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合理有效地调配和使用灭火和应急疏散资源。

3.4.3警报和紧急公告

当火灾发生后,不足以控制,可对建筑物内人员造成威胁时,应及时启动警报系统,向单位内人员发出警报,同时通过如广播系统等发出紧急公告,告知发生什么情况,对自己可能带来的威胁,自我保护措施,疏散线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以便人们能及时作出自我防护。

3.4.4通讯

通讯是指挥、协调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保障,在现场指挥、消防控制室、各灭火和应急疏散机构、医院和消防队之间,必须建立完善的通讯网络,并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过程中,始终保持通讯网络畅通。

3.4.5火灾监测与评估

在灭火和应急疏散必须对火灾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进行动态的监测。火灾检测在灭火和应急疏散行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其结果不仅是控制火灾现场,也是保障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的重要依据。

3.4.6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火灾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防止与灭火和应急疏散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3.4.7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应当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庇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规定和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的疏散等问题。

3.4.8公共关系

火灾发生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公众及媒体的关注。应将火灾信息、影响、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消除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

3.4.9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安全

在火灾发生后,必须对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人防护、现场监测等,明确紧急撤离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的条件和程序,避免灭火和应急疏散组织人员受火灾伤害。

3.5现场恢复

现场恢复是在火灾被控制扑灭后进行的短期恢复,并意味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并转进入到另一工作状态,即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大量的经验教训表明,在现场恢复的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如1994年珠海市“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就是在火灾现场恢复过程中,厂房倒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极为深刻。所以,应充分考虑现场恢复过程中的危险,制定现场恢复程序,防止事故发生。

3.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是灭火和应急疏散工作的指导文件。应当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对预案进行评审,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4、结束语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涉及面多,操作难度和实际阻力有时还很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管理出版社,20__年

2、《灭火基础》,公安部消防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__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