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校园新环境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校园扩建;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47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状分析

校园位置:

北、新校区位于花溪大道、花石路、贵昆线、贵州民族学院、上海外国语学校之间,拟建的花二线将从此地块的地下穿过。

南校区位于花溪公园以南、花溪大道以西,地处田园路、市政路的围合之间,是百年前贵州大学的原址。

实验、实训区位于花溪大道以东、省党校以北。距省党校不到500米。

二、校园规划

(一)构成轴线

围绕“生长·生态·升华”三大主题,规划提出多个方案,经集中后形成本案。

1、和轴——生长轴

本规划中提出以“生态·生长·升华”为三大主题,以显现百年老校的生命力,以确保新校区成为精品。

为保留百年的历史,拟在老校区向西,以天象山为极点,建立生长轴。

当开通花二线后,花溪大道的交通流量将大量被分流,花溪大道将恢复往日清溪环绕,绿野平川、绿树浓荫,百花争艳、悠悠闲闲的旅游大道风貌。百年老校的大门历史悠久,已被贵州大学学子们认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门前铭牌镌刻着手书“贵州大学”,门前的绿荫保留着众多贵大人的青春记忆。作为传统的礼仪大门,贵大老校门在花溪大道上应得到保留和加强。

生长轴由老校区经贵州大学老校园的中心、校办公大楼、体育场馆,向西再经新规划的艺术学院、天象实验室,直到山顶的天象台,一条轴线把两个校区一气贯通,为校园的功能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学子、教授、研究生和学者们从老贵州大学横跨两校区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2、美轴——生态轴

生态主题强调两校区与花溪河生态区的一体化。南北两校区之间相连的生态走廊从新老校区间穿过。花二线也沿此生态走廊穿越阿哈湖向花溪穿行。为此,专家与领导以极大的决心,规划花二线一进入贵州大学校区即可从地下下穿,直到穿越花溪河,到南岸再升起,为北新校区保留下大片的生态环境,规避了交通干线切断两校区之间的联系。校园向通风走廊全部敞开,建立生态轴,不但能让清凉的风带着公园的花香在校园中徜徉,又可让人们沿着最便捷的鲜花步行道从校园走向花溪公园,走向南校区。下行的花二线也是南北校区最便捷的穿梭联络线。

3、礼轴——礼仪轴

由于校园坐落在山水环抱、藏风聚气的环境中,规划在北新校区中部沿两座苍翠的林木环绕的小山中间建立一条轴线礼仪轴,将校园与立体绿化山峰空间连接,一气呵成,形成校园在公园中、公园在校园中的生态格局。这条主轴线也是整个大学新校区的礼仪轴线。

4、道轴——山景轴

以区内中部最高的山峰天象山为视点,在花二线一进校区的最北端之间建立一条山景轴线,沿此轴贯通了校园内的国际会议区与教学区。形成一条生态景观轴,将整个校园从中心教学区到会议展览区全部联系了起来。这条轴线既是功能轴,也是景观轴,与礼仪轴共同形成了校园的构架。

5、贵轴——水景轴

与生态轴平行,依水流走向在教学区内建立了一条水景轴。此轴组织了教学区的建筑群体,组织了各学院的联络线,也是学生们在校区穿行的最佳临水走廊。此轴与山景轴相交,将校园西面最漂亮的环境引入了校园的中心区。

通过上述生长轴、生态轴、礼仪主轴、山景轴和水景轴五条轴线,构成了校园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格局,也体现了校园生长的格局。

(二)功能分区

按有机组团组织功能即教学、生活、体育细胞单元组合,控制每个组团的尺度,使大部分学生人流活动范围控制在400米半径、6分钟路程中完成,少部分人在800米范围、10分钟路程完成,形成合理尺度,减少路程距离,减少盲动与交叉人流。

在规划中,围绕五条轴线将学校园区合理地划分。

1、花溪大道大门区(和轴起点)

由校门门卫收发室、停车场校门广场、景观区、景观大道、历史文化名人、艺术广场、鲜花大道组成;

2、历史文化教学区

此区以老贵州大学的历史文化建筑群为主,中部主教学区设研究生院,老图书馆用作文化历史博览图书馆。在西侧中部设艺术展馆、画廊,以形成文化、艺术、历史教学区及研究生院的组合区,提高老校区的品位;

3、体育运动区

由比赛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练习馆、若干篮排球场生态景观轴、花卉绿化带及停车场组成,新校区各场馆向老校区靠拢,形成体育中心;

4、花二线入口区(礼仪轴起点)

花二线入口区(礼仪轴区)由中环入口、校门门卫、停车场、景观广场、著名校友群雕、校行政办公楼、景观山峡、主文化广场、雕塑广场组成;

5、核心区

由会堂、讲堂、图书馆、水景广场、校纪念广场、升旗台、大草坪、湖景组成;

6、教学区(贵轴)

由教学楼、实验楼、系行政办公楼、研究生院、讲堂群、中心水景广场、生态轴线组成;

主要由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会议会展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景观山及步行街组成;

8、科技产业区(美轴)

由高科技研发集群、高精尖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电脑城、图书发行中心、印刷厂、各种学校科技开发部和学术交流中心组成;

9、学生生活区(四组)

由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书店、茶室、英语角、学生室外演出台组成,专设了外教和外籍师生生活区和留学生风情街;

10、校园自然环境保护区

由老校区林地、庭院、古木和新校区中心景观山、景观塔、天象塔等六片山峦林木及穿行于校园的水系、生态走廊组成;

11、预留发展区

由于校园用地偏紧,预留发展区设在北侧。

(三)道路交通系统

1、出入口设置

校区以两个礼仪入口为主,分别为临花溪大道的北校区入口、临花二线的新校区礼仪主入口。

另设5个车行出入口,即校园北侧的次入口博学门,校园西侧临花石路的次入口笃行门和明德门,校园南部的次入口至善门,北侧设对外交流区专用出入口。

利用观光农业带设置面向花溪公园开敞的步行出入口,促进校园人流与公园的步行联系。

2、校园与城市的交通组织

规划将花二线在新校区礼仪主入口前下穿,以隧道形式通过校园南部,使得新老校区得以方便联系,在花二线上为新校区设置一个主入口,同时在校前区形成环行路网,方便经由花二线进入校园、贵阳方向的来车经环线不但可以进入新校区,也可到达老校区。新校园及老校区车流也可通过环型道路方便的进入花二线。

沿校园周边,经校园北路、花石路、花溪大道,形成校园外环路。城市车流可通过校园周边道路方便地到达校园。

3、校园内车行流线设置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范文第2篇

一、从生活教育到作文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是教育的本源,脱离生活办教育,就像空中阁楼要塌下来。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可以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因此,我们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探究,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

二、体验生活,捕捉“作文”小浪花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泉源,作文离不开生活。

我们应该努力地去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尽可能广泛地获得直接和间接经验,力求作文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通过他们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抒写自己的感觉。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温馨甜蜜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给学生提供了肥沃的写作土壤。

1、发现学校生活中的点滴素材

学生每天在学校里,都过着上课下课的生活,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写一写有关学校生活的作文,大多数的学生都不知从何写起,该写什么。作为教师就应合理引导学生去发现校园生活的乐趣,认识校园生活,热爱校园生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1)自然环境方面

如校园内一年四季景物的变化,平时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间去观赏,把四季变化的足迹留在学生的日记里,还有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春雨蒙蒙、雷雨隆隆、雪花飘飘,在不同气候中引领学生发现校园呈现的诸多之美。

我们的学校是新校舍,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都在建设中,正是引导学生做生活有心人的大好机会,如:操场的大草坪变绿了,来之不易;校园的生机盎然,通过学生的描述永远留在他们的心中。

(2)人际交往方面。

如同学间的摩擦、友谊,教师和同学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都可以启发学生写进自己的作文中。

在学完《落花生》之后,为了能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一次“小练笔”。我发现学生所联系生活实际内容空洞、夸张。此时我想到我们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门卫、清洁工人、食堂工人、生活老师,让学生选取其中一人进行仔细观察了解,两天后再进行练笔,有了深入地观察和切身的体会,学生有感而发,真真切切地体会了落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有的学生写道:

“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以前怎么从来都没有发现,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清洁工阿姨在为我们打扫厕所呢?真的难以想象,假如我们学校没有这位阿姨天天悄无声息地为我们清扫厕所,那我们的的厕所将会……这位阿姨就像落花生,虽然她的工作很不体面,但是她却给了我们整洁、舒适、美丽的学习环境。”

(3)学习活动方面

如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分析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把它写进自己的日记里,写进心里,时刻提醒自己向优秀学生学习,取长补短,或是说说自己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喜欢。也可以把学习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写下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写一写随笔。

(4)课外活动方面

如六一儿童节,班队观摩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兴趣小组活动等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找到乐趣。

教学生做个有心人。在貌似不变的学校生活中,发现美的无处不在,认识校园生活的精彩纷呈,找到了需要表达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写作时自然就会轻松自如,自然就有真情实感。

2、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小学生每日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已是司空见惯了,没有任何的感触。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父母,就只会写“下雨天,我生病了,妈妈怎样背我去打针;寒夜里,为我盖被子;做错事,父母怎样批评我”等一些虚假,空洞的内容,根本不是自己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根据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观察:

(1)父母间的相处,是相敬如宾,还是碰碰磕磕。

(2)孩子与父母的相处,父母的言行举止,平凡简单的话语,给了你什么?

(3)一家人与朋友、亲人之间的相处。

(4)孩子独自在家时的情况。

(5)我在家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家人的一举一动,捕捉人物内心的变化,从锁碎的家庭生活体验七情六欲。

学生把对家庭生活的情感带入作文中,那学生也将由此日益热爱自己的家庭,也会变成一个懂得发现他人之美,珍惜家庭幸福的人。

3、发现社会生活的日常见闻

社会是个大熔炉,每个人都离不开它,小学生作为社会化的人当然也离不开它的影响与陶冶,教师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关注社会:

(1)上学、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象和事物。

(2)家长带孩子进入各种社交场合,观察各种人物的言谈举止,感受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3)留心新闻及报纸的社会消息。关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情如:大地震、奥运会、国庆大典、甲流的传播……教师要做有责任心的人,也应该引导学生去关爱社会。

记得“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每天要求学生去关注灾情变化,发动学生积极捐款献爱心,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感动。在一次五年级作文竞赛中,竞是写有关汶川大地震的作文。孩子们用极富个性的语言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充满人间真爱、大爱的救灾场面,声情并茂地重现在我们眼前。而这恰恰源于他们用富有个性的双眼去观察,用富有个性的耳朵去聆听,用富有个性的大脑去思考,用富有个性的心灵去感受,体验了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的感动。它真正体现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作文的生命”这句话的含义。

三、唤起内需,抒发自己的精彩瞬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淡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只会带来疲劳。”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有效地唤起学生作文的内在需要,将“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使学生有勇气克服言语的干涸而抒发“脑中的一腔积蓄”(叶圣陶语)

1、课堂上引发内需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具体环境。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作用。作文情境教学,是为引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情景。

义教版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角度,其中之一就是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个学生针对“开卷是否有益”提出自己的看法,接着,根据自己的看法,去查阅课外读物,或到网上查询,为自己的看法,找到合理的理由和依据。然后,我们利用班队课举办了一个“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正方和反方同学分别就坐在属于自己的方阵里,主持人说了开场白后,正、反双方同学之间马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唇舌之战。双方同学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情绪高涨。辩论时,学生都变得伶牙俐齿,大家各抒己见,证据确凿,互不相让,难分胜负。辩论会后,我马上组织学生把刚才的情景和自己的感爱,动笔写下来。这样的课堂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引发了学生的体验,让孩子们有了一肚子的真情实感要倾诉,“胸中的一腔积蓄”处于一种“憋不住”的状态。此时拿起笔来,自然轻松愉快,滔滔不绝。

2、课堂外激起体验

体验以感官的参与为基石。我们的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加强让眼睛学会观察,让耳朵学会警觉,让双手学会感爱,让鼻子学会区别。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那么体验感也会加强,作文时也就能声情并茂。

孩子们十分喜欢各种课间活动。女孩们踢键子、跳皮筋、跳格子;男孩子打乒乓球、弹卡、弹弹珠、跳长绳。看到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玩得那么津津有味,我也经常加入其中。光想着玩不行,我要让孩子们获得另一种收获。我在网上收集了许多描写各种课间活动的优秀作文,打印出来分发给孩子们。我并没有要求他们写自己的课间活动,可在之后的两个周末,大多数学生的日记里都写了自己参加的课间活动,并且写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我把优秀同学的作文配上照片,在班级里张贴宣传。这下同学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在活动中重新去感受,又自觉重新写日记,主动要求我批阅他的“杰作”。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社区文化;精神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097-01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因此学校生活的每一项活动都应渗透、充满着文化气息,都应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而不应局限于某一两门学科。可见校园文化是校园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完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注重构建凸现教育感染魅力的环境文化

学校的校园是师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场所,其环境优美与肮脏,秩序井然与混乱都直接影响到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我国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文化环境熏陶人的经典范例。

具有生命力的环境文化对人的发展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基于这一点,我校依据学生心理特点要注重环境建设,在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内容的图案,建设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等。

大门文化,学校大门要极具时代特征,“八”字形开放式敞开,两旁建上“办人民满意教育,育国家合格人才”巨幅标语墙。走进大门,教学楼墙壁写上“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校风;“管理科学化、决策民主化、设备现代化、育人素质化、办学特色化”的领导作风;“忠于职守、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教风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风。使人进入校园便觉得学校办学理念先进,文化气息浓厚,时时激起教师工作热情和教书育人的责任心,激发学生好好学习做有志少年的决心。

走廊文化,学校教学楼走道内墙壁上贴上祖国地图、世界地图、长城图案、“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雷锋像、国家教育方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好好学习、立志成才的教育与熏陶。

教室文化,教室内贴上名人画像、名言、黑板上方贴上激励性固定标语,黑板后不定期办好黑板板报。

绿地文化,水龙头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脚下小心,小草青青”、楼梯旁制作“上下楼梯,请勿拥挤”标语牌。

寝室文化,学生宿舍楼内制作“集体是我家,创建靠大家”“天冷了,注意加衣”“回家注意路途安全”等温馨提示的标语牌。使大门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绿地文化、寝室文化发挥重要的育人作用,使师生时时接受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学校为凸现环境文化教育魅力,还要在绿化、美化、香化上下工夫。努力使新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画廊亮丽,瓷画溢彩,布局合理,清新宜人,具有花园式风格,达到美丽的环境净化人,文明的环境熏陶人,健康的环境教育人的育人效果。

二、注重构建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

多年来农村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营造师生和谐发展的制度文化建设。在制度方面,一改过去学校负责订,教师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学校各项制度制订走群众路线,让教师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修改,然后再实施,并在实施中逐步完善。这种人性化制度形态的校园文化把“软文化”与“硬制度”溶于一炉。教师在制订、讨论、修改过程中明确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从而自觉守纪,严于律己。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导教师在平凡岗位,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不断磨炼、迅速成长,其教学风格彰显个性,深得学生喜爱。

三、注重构建学校活力源泉的精神文化

校园的精神文化是师生共同的心理“磁场”,是能统摄师生鼓足干劲朝目标迈进的动力。这种精神往往蕴含在校风之中,如我校“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校风,非常注重崇高的德和良好的行,让校风能激励师生与时俱进,勇攀高峰。学校在对学生精神文化营造上,善于运用教学设施,活用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行为规范、思想品德、安全卫生教育等。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学典礼、每周一升国旗讲话、作文、演讲、唱革命歌曲、美术等竞赛,庆元旦,庆“六一”庆国庆等。少先队组织还开展了“我为队旗添光彩”、“我爱校园”、“我与文明同行”、“献爱心、见行动”、“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让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团结协作、勤奋好学、不断进取,取得了显著效果。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办学特色;满意学校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又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示,是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崇高追求和神圣使命。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为本。笔者长期从事民办职业教育,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作为办学的目标,“忠诚勤毅、自强不息”。到目前,所办的陕西振华培训学院和陕西焊接工程技师学院已具较大规模,两院校分别被陕西省教育厅和陕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示范学校和省级重点技术院校。回顾办学历程和教育实践,笔者认为,要办好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同时要准确办学定位、办出教育特色。

1 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加速学院快速发展

陕西振华培训学院是1988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成人高等教育助学机构,随着办学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又相继又成立了陕西振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陕西焊接工程技术学院。2011年6月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把原陕西焊接工程技术学院晋升为陕西焊接工程技师学院。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加速学院的快速发展,把建设的重点锁定在宝鸡市的蟠龙塬新校区。

蟠龙塬新校区占地530余亩。一期工程规划新建教学楼、实训楼、教职工公寓楼、餐厅、图书楼、体育场等教育教学基础配套设施。2012年全部完成投用。截至目前,已建成2栋教学楼,8栋学生公寓楼,4栋教师住宅楼,2栋实训楼,3个大型餐厅,3个实训车间,2万平方米塑胶体育场以及医务室、超市、浴室、开水房、供暖中心、理发室、洗衣房等生活设施。占地7万平米的文化广场和振华感恩湖已落成,为美化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增加了色彩。5万平方米的综合图书大楼正在施工之中。总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新校区的建设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开创了宝鸡民办教育的先河。

2 完备办学设施,促进学院品牌化发展

学院在完成基建工程的同时,又投入两千多万元建设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不断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目前人均占地面积、教学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有关标准。与教学配套的焊接、汽修、电工、电子、机械、数控、计算机等实验实训设备,名列同类院校前茅。学院创新教学模式,严格实训要求,扎实实训环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真技术真本领。由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过硬,在历届省、市劳动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一、二等奖的优秀成绩,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学院为适应经济发展,服务工业,促进就业,形成了以焊接技术、汽车技术、机械数控和铁路列车乘务为龙头具有特色魅力的品牌专业,彰显出强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为学院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凸显办学特色,推动学院科学发展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推动了学院科学发展。

3.1 品牌专业建设特色。

学院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确立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机械数控专业和铁路运输管理专业等四个专业为品牌专业,配备师资,重点资助,突出发展。出台了品牌专业建设规划、品牌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及考核验收办法等。品牌专业引起了品牌效应,促进了其他专业和学院的总体发展。

3.2 集团式办学特色。

学院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成人高等培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由陕西焊接工程技师学院、陕西振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宝鸡振华中学、宝鸡振华驾校、陕西蟠龙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宝鸡蟠龙焊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宝鸡蟠龙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陕西振华贝思特投资有限公司四校四公司组成,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3.3 “专业+公司”的实训特色。

为了提高学生实习实训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院探索实践“专业+公司”的实训生产模式,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如焊接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宝鸡蟠龙焊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宝鸡蟠龙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机械数控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陕西蟠龙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的对口企业公司是振华信息技术‘BPO’外包服务中心等,现在学生在校实习不但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创造了经济效益,解决了学习生活费用,顺利完成由学校到企业的过度。

3.4 教育教学质量特色。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中心工作,抓教学质量是学院永恒的主题。振华学院始终把抓教学质量放在首位,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材建设、图书馆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的各专业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获奖人数为同类院校之首。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

3.5 “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特色。

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新校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校园的布局设计是现代的超前的,从校园的绿化、文化广场的建设等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花园式的校园为学生营造了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学院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及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

3.6 就业安置特色。

学院狠抓就业市场的培育,采取订单教育、定向委培、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2],实现用工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与学院培养目标无缝对接,共筑职业教育发展平台,共享职业教育成果。办学以来,先后为富士康集团、美的集团等500强企业及社会各界用工单位输送了5万余名专业技术好、综合素质高的高、中级技术人才。

4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加速学院内涵式发展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基于这种认识,学院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建立了一支与规模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师资队伍[3]。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计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持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同时引进重点学科带头人。不断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解决教职工的住房问题,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学科带头人和特色品牌专业带头人的选拔任用,鼓励广大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同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学院推行专家治校、名师执教、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目前,学院已具备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5 畅通就业渠道,促使学院可持续发展

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经济建设需求密切相联,毕业生就业于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石油化工、轻工电子等全国各行各业,就业率达98%以上。特别是焊接技术、汽车技术、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列车乘务、武警消防等专业的毕业生更受到企业的欢迎, 他们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优质就业促进了学院的壮大和发展。在目前生源逐年减少,招生日趋艰难的情况下,学院新生仍逐年增加,生源地也扩展到新疆、甘肃、四川、河南、

湖北、山西、黑龙江等全国各地。

6 规划“十二五”蓝图,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学院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部创业史、发展史。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制定了自己五年的科学发展蓝图,把提升办学层次,建设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作为目标,实现千亩校园万名以上学生的办学规模,在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科学发展上作文章,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上绘蓝图,进一步走内涵发展道路,增强自造血功能,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一如继往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更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办人民满意的职业院校,为打造西部乃至全国一流的民办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7 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无疑是对民办职业的院校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现就如何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作如下思考:

7.1 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式发展。

可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以区域职业院校为主,吸纳知名大中型企业参加,共同组成职业教育集团(或民办职业教育集团),努力实现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管理互通,促进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职业教育园区,实现优势互补、集聚发展。

7.2 做好职业教育研究。

由市政府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各院校、各类企业参加与,开展对职业教育特点和教育规律的研究,设立研究项目与研究课题,划拨研究经费。通过科学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同时推动校企合作。

7.3 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选择与国家产业规划及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布点量大的专业,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解决职业院校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职业院校师生,企业人员提供教学指导、学习咨询、人员培训、信息查询、资料下载等服务。

7.4 推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政府引导,由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一定数量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机制,打破部门、行业界限,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依托大中型重点企业装备水平较高的优势,为院校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场所,补充设备、师资、技术、管理,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实习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形成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办教育的模式,做到校企双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范文第5篇

高中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知识最重要的阶段,是奠定学生英语基础的重要时期。自新课改以来,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肩负起构建高效课堂的任务。

一、注重课堂导入方法的选择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精彩的课堂导入方式可以引导同学们尽快进入课堂,集中注意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有效地学习。比如在讲解单词的时候,高中的单词难度比较大,但实用性比较强,因此在课堂开始时之前,根据要学的单词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看一段与之有关的英语电影,通过电影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或者在讲解文章之前,根据文章的内容在开始之前带领同学们简单讨论,同学们可以根据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彼此交流一下心得体会,这样在实际讲解英语文章时大家理解起来会更加容易,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深入理解教材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师就要提前对教材深入研究,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教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传统课堂中教师在备课时侧重的是本单元的重点语句,语法或者其他重点词汇等,并没有从整本教材出发,这样往往会将每一个单元变成独立的个体。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要从宏观角度理解教材,在讲课之前从整体把握整本书中要讲解的知识点,并且提前将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找出来,这样在上课时就会做到前后联系,讲解新知识的同时也对学过的知识做了复习,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清楚,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言学习和其他学习不一样,语言学习效果的好坏和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就好比我们学习汉语,每天与人交流都会用到,所以我们能掌握好这门语言。而英语不同,虽然大家都在学习英语,但是实际应用英语的地方不多,也没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借助现代化设备,创造听说读写环境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无字幕的经典英语电影和听英文歌曲等,通过这些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同时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全程使用英文讲解这其中涉及的语法现象等,让同学们在一个全英文环境下学习。

(二)加强课堂互动,采用多种方法教学

中国的英语教学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能听能写不能说,中国的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新课标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上课时要改变现在只是使用英语做题的现状,要经常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其实口语练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一些情景对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再现场景或者根据现有的情境加以改编。此外,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开发一些新的考试方法,比如口头作文等,口头作文不仅仅可以给同学们提高表达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有效方法。

四、趣味性结尾

每一节英语课的结束环节往往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一般来说,如果教师在结束时的方法不当或者没有一定的趣味性很可能会毁掉整节课。因此,教师在选择结尾方式的时候,要尽量给学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结尾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份好奇在课下的时候继续进行英语的学习和探究。

五、注重分层次教学

教师在授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这一事实。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虽然学校不应该将学生分成不同等级,但是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还是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照顾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照顾了他们的自尊。根据这些薄弱学生,教师还可以给他们安排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学习,这样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帮助。

六、结束语

高中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英语考试,更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接触社会,更好的与人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并不断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从而开创出一种适合现在高中生学习的高效的讲课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建立一个高效的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高敏.浅析如何打造有效的现代高中英语教学课[J].才智,2013,(13).

[2]王欢.打造英语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效益[J].新校园,2013,(1).

相关期刊更多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省教育厅

浙江医学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南方建筑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