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实践的方法

教育实践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实践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实践的方法

教育实践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方法;实践

前言: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应遵循健身性、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等原则。教学方法创新要从教学要素的整体出发,合理编排;从实际情况考虑,扩展、改进;从教学效果考虑,优选、组合;从学生未来发展出发,统整蹄选等。 “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和“以教为主”体育教学方法并没有严格的界线。实验证明,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三方面,“以学为主”体育教学方法优于“以教为主”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心理学化、个性化、民主化等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全体性、社会学及实施效果的整体性。

一、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研究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第一种,从方式、方法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方式和办法。第二种,从途径、手段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这种观点认为,方法最终要落实到手段层面,通过具体的手段呈现并实施。第三种,从总称、总和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方法是多种途径、手段、组织的总称,这类观点多是从教育学或教学论引入的,但这种概念给人的感觉比较模糊。第四种,从师生活动角度来界定,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师生统一的过程,不但有教师教的方法,也有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还有教师组织课堂的方法,这类观点近年来很是流行,也普遍得到大家的认可。

2.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研究

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及体系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注重指导思想的作用,把教学策略作为体育教学方法实施的先导,把理念设计到方法之中,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必须通过具体的技术和手段来实现,这样的层次基本有三个(指导思想层、方法层、技术手段层)。就像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一样,各个学者出发点不同,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二、“以学为主”教学方法的研究

(1)体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很多,最突出的是对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进行研究,这类研究层出不穷,如标新立异的分类、不同视角的层次构建等;(2)体育教学方法的实证研究多集中在对某个教学法进行研究,如探究式教学法、自主性学习法等,不能从整体上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研究;(3)把创新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是少见,在理念指导下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研究有待深入。

三、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创新教育,特别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要途径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具体举措。

创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是从提高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出发,对教育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理性认识与判断,是对自己的教育理念的突破和创造,显现出根本性、简洁性、指导性、时代性以及系统性的鲜明特征。“创新教育不仅涉及到教育的目标问题、方法的改革和内容的调整,而且要系统地对教育进行改革,即进行教育创新以实现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2.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构成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有一点是相同的,实质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含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3个维度。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意识和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是基础,锻炼创造能力是提尚。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它包含创新思维,创新个性,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好奇和兴趣,独立与独创,自觉与果断,自制与毅力,自信与自尊,怀疑与求真等,受学习压力、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较大。“培养创新敏感度,创造创新张力,是养成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

四、创新教育理念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1.坚信创新的教育理念

第一,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恰当的教育培养成某方面的创造性人才,后进生和优等生是一样的,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培养、挖掘的问题。第二,坚信学生的创新素质有层次和类型的差别。教师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针对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对待学生个体给予弹性要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不同态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随心所欲”的动作创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教师的教法进行质疑。

2.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

创新的教学方法与一般的教学方法既有一致性,又有其特殊性。体育教师要―坚持系统的观点,根据时展的需要,以教育创新为理论基础,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创新教育。

发现教学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仅给他们一些事实和思路,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独立探索,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并掌握原理和规律。教师设计好教学方法,提供有效的资料和条件,提问、指导和耐心等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想象力,从本能上刺激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想学、想练并探索学练的方法和技巧。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实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的困难,帮助他们分析,探寻解决的办法,并进行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提高的过程。

开放式教学法:强调不拘泥于死记硬背已有结论,而是着眼不同结论的选择判断,注重现有知识的动态性,注重能力结构的稳定性。如发散思维,要求个体对规定的刺激产生独特的、变化的反应,如在规定时间内做出3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

参考文献:

教育实践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块教学 交互式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临床各学科都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到免疫学的内容,因此,临床免疫学知识是临床医学、护理专业等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1]。目前,对《临床免疫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主导教师等问题,尚缺乏成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有必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符合《临床免疫学》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临床免疫学有关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的构建思路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2]。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课堂讲授之中,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为了探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临床免疫学》专业课教学中,我们采用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结合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对加强学员全面分析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进行思考与探索。

课程是由教师设计和讲授的,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应用于专业课教学,是教师学术造诣、科研背景、人格魅力的综合体现。由于《临床免疫学》的桥梁性质,要求授课教师既有深厚的免疫学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且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热心教学工作。通过集体备课,对讲课内容的取舍、时间安排、重难点分析,幻灯片的设计和制作均进行认真细致的准备。既有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的建立

采用病例收集与集体备课、病例分析与模拟讲授、病例讨论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与归纳总结等方法,将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免疫学》现实教学,通过专业课教学平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方法。

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采取院本部教师承担基础理论教学部分,附院相关临床科室兼职教师承担临床教学部分,按基础与临床两个模块,在每一教学学时内,分上、下半时,交互式进行教学活动,各有侧重,共同完成《临床免疫学》某一章节的教学任务。《临床免疫学》教学中,根据学生未接触临床实际的特点,进行临床病案式教学,由教师首先精选病例讨论题目,在课前1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找参考文献资料,准备发言稿,然后进行课堂病例讨论(自由发言),最后教师总结性精讲。学生通过临床病案专题讨论式教学这一整个过程的训练,学会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符合《临床免疫学》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临床、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临床免疫学有关知识。

三、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流程

四、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的选拔和培养

基础与临床交互式模块教学方法,要求授课教师既有扎实的免疫学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临床病例教学中要让学员当“主角”,学员结合病案自由发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提出问题,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启发学员积极主动思考,根据学员的发言适当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或因势利导分析,活跃课堂讨论气氛,引导学员怎样运用现有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通讯作者:叶路

[参考文献]

[1]叶路,李覃,牛秀珑,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医学教育探索,2010,9(5):604-605.

教育实践的方法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方法

职技高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其培养目标要求在遵循师范教育的基础上凸显其为职业教育服务的专业性和职业技能性。而“‘教师口语’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是综合运用诸多学科培养师范生的口语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必修课。”[1]。

据调查,从目前职技高师“教师口语”的教学方法来看,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教师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指导学生的训练;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课时的压缩,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媒介使用少,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等。笔者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训练,在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提高职技高师生口语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训练的热情,创设情境教学法

“教师口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训练课。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氛围,使之完成角色转换,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从而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真实。我们认为真实的情境要联系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够进入情感的氛围,体验到话语蕴含的丰富内容,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情境一旦脱离生活原型,往往就会概念化、抽象化,学生只能对知识进行肤浅的理解,不能在社会生活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其次,情境的创设要围绕学习目标。“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 [2]情境的创设要为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服务,“教师口语”的情境创设可以围绕三大内容展开,在“普通话训练”中可以创设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的情境,“以测促训”让学生结合测试去练习普通话的发音;也可以结合职校各专业的特点,创设与专业相关的对话情境如旅游专业导游与游客的对话情境等来训练难点声母、韵母、语流音变等。在“一般口语训练” 中可以创设朗诵会、演讲赛、辩论赛等情境, 参加训练的学生分别充当的是朗诵者、演讲者、辩手及听众、评委。在“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中教学口语情境可以创设模拟职校课堂教学情境来训练教学导入语、小结语、讲授语、提问语等;教育口语情境可创设群体讲话情境如日常活动中的群体讲话情境和处理偶发事件的群体讲话情境、个别谈话情境如对不同个性学生的教育口语情境和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教育口语情境等,如创设家长会场的情境,作为教师在家长会上需要与不同的学生家长进行对话,具体假设学习成绩优秀、一般、很差的三个学生的家长。如此情境真实,学生需要联系学过的理论与三位家长进行对话。教师在学生模拟活动结束时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点评,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强化对生活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教师口语素养。

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愿望,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

二、拓展训练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法

传统的职技高师“教师口语”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加之课时的限制,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法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师口语”的教学中,我们认为,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小组训练的好处在于在一个小组范围内,每个学生既可以得到自己实训的机会,又可以得到了点评他人实训的机会,不仅有助于提高职技高师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他们指导他人运用口语的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将训练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要进行预习,以便对训练的内容有所掌握和了解,必要时教师还需要提供一定的语言材料;其次教师在安排小组训练任务时还需要考虑到训练内容的难易度,让学生能展开相应的训练;再次,教师下达训练任务时对训练的要点、要领及技巧的讲解要求简洁、明晰。至于小组的划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性别、语音面貌等方面进行合理搭配,促进小组各成员的互补;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随机分组,促使学生与更多同学合作;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喜好等自行组合,增强自由和谐的合作氛围。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认为每个小组人员8人比较合适,每个小组推选一个组长,组织点评讨论。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来回穿梭于各小组之间,结合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指导,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彼此之间思维的碰撞。训练结束,学生活动的优缺点留给学生自己去评点,保证每个同学都发言。学生在相互评点中既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优化自己的教师职业口语素养,又能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习惯,在聆听中懂得尊重别人,从而提高学生敏锐地把握语言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法有效拓展课堂训练的机会,让学生在训练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体会到了互助、互学的好处。

三、增强训练的效果,采用示范教学法

示范法认为“有些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 在“教师口语”教学中,不少学生普通话受方言的干扰,鼻音n和边音l,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等发音混淆,教师讲完这些难点音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后让学生直接去训练,效果往往不佳。这时教师的示范发音包括正确的发音示范和错误的发音示范就十分必要了,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教师的发音示范,找出自身发音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应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使之明确努力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不断尝试,再反复训练,效果就会明显。 转贴于

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口语技能操作要点,我们需要对每一种口语技能提供示范。示范教学不局限于普通话、朗读、演讲、导入语、讲授语、态势语等的分解示范,还包括教师课堂教学上语音的准确规范、讲授过程的精彩生动、教态的自然大方,组织学生训练的有序,评价学生实践的到位的整体示范。当然,示范的主体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安排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示范演讲、示范点评;或者借助典型、有代表性,能准确展现口语表达的技能的现代多媒体音像资料来示范教学,从而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口语技能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总的来说,好的示范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跃跃欲试,为搞好教师口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示范应在理论讲解或技能要求说明后及时进行,以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有助于学生对口语技能的感知、并且积极进行能力的迁移。

四、延伸教学的时空,借助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口语”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交际口语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等教学内容,教学仅仅依靠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讲解是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的。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既可以综合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载体,实现图文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教师教育教学口语的不足,学生通过观看专家的示范,接受更专业的指导;还可以弥补课时的不足,丰富课堂信息量,并能向课外有效延伸。

如“普通话训练”中关于普通话中的难点声母、韵母,轻声、儿化等可借助相关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反复去听,认真学习规范的发音,避免出现语音语调上的错误和缺陷。“一般交际口语训练”中的朗读、演讲、论辩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名家朗读、好的演讲、辩论等教学影像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中,如主要教学口语技能训练就有导入语、小结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应变语等;教育口语训练就有对不同性格学生的教育谈话、对家长的谈话、处理突发事件的谈话等。如此丰富的口语技能训练,光靠老师去讲解训练特点、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借助相关的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实况,积极去体会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词语应用、体态语等,从而掌握技能的要领。

当然,选择教学影像资料除了好的资源,也可以呈现反面的资源,如不准确的发音、不规范的用词、不得体的体态语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获得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

“教师口语”多媒体教学,在提供丰富、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虚拟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建多层级的“教师口语”教学体系,上传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学习和训练的资源,同时借助多媒体多功能的有效整合和运用,便于学生在课外自主选择学习和训练的内容,为课内教学向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增强了教师教的延伸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

五、凸显训练的优缺点,运用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也叫微型教学,“它是利用电视录像手段对学生的技能、技巧进行分小段式地、反复地自我观察与训练,达到迅速纠正错误技能、掌握正确技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微格教学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教育改革运动时期,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视听技术基础上训练师范生或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般在微格教室里进行,学生在训练前需要让学生观看优秀的示范样板,学生训练时他们的表现和当时的情境,包括语言、态势、表情、人物、环境、气氛、效果等都被拍摄下来,教师将拍摄好的视频资料导出来和学生们一起观看,共同分析、评价其技能训练的优缺点,然后再做训练,直至掌握正确的技能为止。

教育实践的方法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但在运用的方式方法上以及在认识上存在许多的问题和误区:

1 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以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多媒体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变相地重蹈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一堂课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全部地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剩下的任务就是播放课件和简单的介绍,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与教学主体――学生的相互交流。而课件的播放也同样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一节课下来,最为吸引学生的不是课堂内容,而是大屏幕中连续滚动的文字、图片。他们在如此“充实”的一节课中,完全没有时间思考,只忙于记笔记,这样的结果彻底违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初衷。

2 质量总体不高的教学课件影响教学效果。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并非一两天便可轻易完成的。教师如果真正想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花费近乎两倍的备课时间:备课及制作课件(其中包括相关图片,视频等的搜索)。再者,就算是自己完成的课件,可能也会因教师自身制作水平的局限性而影响课件的质量。而有些教师是以课件为主,舍弃自己原先设置的教学方式与进度,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这样,教学的效果便显而易见。

3 多媒体教学导致了教学手段单一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提供图片,提供视频,提供录音。学生往往认为一节课中的精彩内容都来自于大屏幕上的图像,音箱里发出的各种声音。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开始弱化,原来由教师进行的实验、朗读等都由计算机完成,这并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现在我国的教育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以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融入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的融入日常教学中呢,首先就得从多媒体的运用上做文章。

1 多媒体的适度使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是辅的作用,而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性,也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依据各班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的方式。多媒体的使用和教学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在以教学为目的,以宗旨为指导的前提下适当地使用。

2 把握应用多媒体的有效时机。多媒体一方面能够因其自身的鲜明特点――形象生动的情景、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生动的交互方式等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另一方面又常常因过量的多彩效果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脱离教材,进而关注在媒体上。所以适度使用多媒体,课堂上对多媒体的使用应把握好有效的时机,达到既丰富课堂,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阅读与思考的时间的良好的效果。

3 努力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和社会都应该努力地提高教学课件的质量。这就对课件的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既要了解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特点,并据此设计出个人的教学方案,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将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部分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4 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技能。教师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不可缺少相应的计算机技能。目前,教师们因自身的计算机技能的限制,完成的多数课件形式简单,这样的课件形式不够新颖,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效果有限。所以,为了提高课件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能,学校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在这方面的技能水平。

三、教育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实践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必须打破传统呆板的方法和模式,要有一套与之相配的教学方法;从目前和将来的发展来看,视听文化将可能是构成完整的传播通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而英语能力从实际能力方面而言,可以分为听、说、读、写、译等5种技能,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认为,人们在社会日常生活中语言实践的使用情况是视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说明了视听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是其他语言方法不能替代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视听方面的优势,我经常会通过英语流行歌曲,原版影视片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信息,强化语言刺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反应能力,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各种形式的多媒体课件,为英语教学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拥有以往教育技术无法比拟的丰富多样的先进教学手段,这是现代教学的重要优势。同时,如何真正发挥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先进教学手段切实成为高水平的教学工具,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树立正确的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归纳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日常教学方式方法,最终的目标就是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实践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学;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创作实践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是以树立“面向社会、服务地方、专业创新”的指导思想,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坚持美术教育、科研与社会实践三者紧密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而进行的。在美术学专业教学发展和改革的工作中主要方法和实践应用情况如下:

1 革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理顺课程结构,修订完善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现有的大纲、计划、教案虽然很系统、很有条理,但是每门课的独立性很强,难以把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机相联的互融性较差。而且综合性大学的校内课程时间性不够强,变化较少,较缺少综合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的修订是美术学专业教学发展和改革的核心部分。自对该专业的教学发展和改革研究以来,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的艺术水平、科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力求进一步促进市场、技术与美术学专业的结合,体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我们对原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使专业性课程彼此连接,相互支撑,构建了从基础知识、美术思维、美术表达到实践创作的多层次的美术专业训练体系。

通过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研究美术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如毕业生状况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制度、人才需求问卷调查、毕业生职业发展数据采集等形式,同时要求各届成功创业校友返校座谈,结合美术行业发展前景及最新动态,准确分析美术学专业人才需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对人才规格和知识、技能水平的需求,并考虑人才可塑性与职业生涯岗位适应能力等因素,科学优化了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2 依托质量工程,加强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全力打造精品课程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对每个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潜能开发;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和实践活动,更加强调知识运用和实战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互动、互进的师生关系。

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中,加强专业素质能力,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在专业教材建设方面,长期以来专业教材均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和公认水平较高的教材,全部使用原版教材。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和素材,在对一大批专业教案和讲义的汇编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原创教材资料。近几年在教材建设方面,数年的潜心积累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有自编美术学专业教材十余本,其中数本教材被评为十二五规划和艺术设计专业精品课程教材。

我们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中,特别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在该专业的理论课程中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强调多媒体课件、教案、讲义、教材、参考书籍和资料的完美结合。目前在网络教学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色彩构成》被获准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建设,教学录像的等相关材料已经上网,并积极建设其他课程申报精品课程。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材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力求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教学效果的良性互动循环。

3 增强综合能力,注重社会效应,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

在现有的课程当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作业练习、实践训练中我们可以适当的采用课题形式,让学生进行较为综合的思考。还可以设立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专业创作和实践成果的训练和培养。这些办法可以让专业课程和社会需要联系更紧密,加强时效性,并且可以作为正规课程之外的补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

在美术学专业教学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理清专业教学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思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请艺术家走进课堂,讲解最新的艺术发展和艺术实践各个方面的情况,这样通过长期广泛的合作,了解和加深美术创作和社会需求、创新思维和美术创作等方面知识,这对促进美术学专业实践的发展、培养创新型美术学人才都将发挥重要的特殊作用,解决了社会和学校教育标准的矛盾。通过加强美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社会参与到美术教育中,使教学课程更加适应社会需求和艺术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美术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互惠互助的新型关系。由此,我们通过各种类型的专业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解决了艺术实践的问题和能力,同时也开阔了专业视野。

4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践教育,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实践的参与和实验室投入

在美术学专业的教学发展总,由于美术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而艺术学院又不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这样就导致学校内的教育和学校外的社会有了较大程度的脱节,有的学生在学校时可能每门课程都还不错,但是走上社会之后却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应变能力显得较弱。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我们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学校内的教育能适应校外社会的发展,并且还要再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应变能力。对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检验我们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此长江大学艺术学院针对美术学专业的教学特点,积极主办和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加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我们正在考虑并要逐步实施的内容。加大专业工作室的投入,改善专业设施和专业教学条件。实习基地建设是课程系统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课程系统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硬件支撑平台,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和综合艺术能力培养的重任。有鉴于此,我们在近几年积极联系社会相关机构和部门,联系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学校内建立了各个专业工作室、专业资料室、专业机房、陶艺、雕塑等创作场所。这些工作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将为我们下一步开展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5 充实师资力量,完善师资结构,为教师成长充电加油

在美术学专业教学发展之中,注重师资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以积极培养现有青年教师为主,多种形式外聘高级人才为辅,积极培育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逐步建立起一支有动手能力强、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本专业倾力培养青年教师,在国内外进行专业进修和学位攻读,这极大的提高了专业教师与社会和国际接轨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对专业教学和专业交流的影响潜力巨大。

教师是专业教学的主导者,师资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决定了一个学校和专业的基本水平和发展状况,对美术学专业教学进行改革和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解决师资问题,必须要充实师资力量,完善师资结构,为教师的成长加油充电。因此,我们教师的培训和人才的引进对长江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的师资结构和教学水平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培养和引进,有效的拓宽了专业教育的视野,全面提高了专业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师资的储备和提高,也使得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同时在美术创作中逐步建立起借鉴、吸纳多元结构的专业和艺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高等教育学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3] 张幼云.美术教育大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李永长.外国美术教育史[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6.

[5] 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 梅新林.教师教育:实践与思考[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