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党性意识和责任

2、培训对象:

局中层以上人员

3、培训内容:

收集井冈山革命资料,立足于弘扬井冈山精神,开展红色教育、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坚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遵循以史育人、以情感人的教学理念,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以“弘扬井冈山精神,继承革命传统”为工作核心,以井冈山厚重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现场教学,构建以党性党风党纪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教学布局。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转型;“三进入”模式;七一讲话;贯彻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142-03

学习贯彻主席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兴起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的,对于军校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大力作好七一讲话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的“三进入”工作。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社科系军队政工教研室结合教育转型,确立了《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进入”的贯彻思路,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动、四环”的七一讲话精神“三进入”新模式。该模式体现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育体系的紧密结合,使七一讲话重要思想“三进入”的载体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新模式基本内容之一:一体

所谓“一体”,就是牢牢把握《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作为落实“三进入”的主体,这是“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教学规律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受教育者系统掌握科学理论,才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对军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学习我们感到,七一讲话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对其如果只是采用随机式的教学方法,难以帮助学员系统掌握其基本精神和科学体系,也就会影响学员对七一理论的认同。因此,要依托政治理论教学的一些主干课程比如《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系统讲授,以此作为“三进入”的主体。

在教学内容上着力解决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思想教育针对性之间的关系,将增强释疑解惑的针对性作为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要把握学员的深层次思想热点和疑点,组织专家、教授进行课题攻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将七一重要思想渗透于《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之中,寻找这门课程与七一重要思想的契合点,使教员在教学中运用学科知识将七一讲话重要思想讲深讲透,把学习七一讲话与学习中国近代历史、中国现代化建设史、发展史结合起来,与青年学员的人生理想和成才目标结合起来,坚定信念,明确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使七一讲话重要思想的学习成为学员修身成才的内在需要和精神动力。

二、新模式基本内容之二:两翼

所谓“两翼”,就是为配合“主体”而开展的多门渗透和专题讲座。这是“新模式”的重要内容。

七一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为增强“三进入”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在紧抓《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础上,还要开展多门渗透和专题讲座。七一讲话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开设专题讲座,主要是发挥它“短平快”的特点,及时把对七一讲话重要思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以保持“三进入”的与时俱进。因此,既注重高质量地讲授好贯彻七一讲话重要思想的主干课,充分发挥它在“三进入”中的主体作用,又坚持各科的全面渗透和专题讲座,作为配合“主体”的“两翼”狠抓落实,在课程结构上形成“一体两翼”鼎足而立的“三进入”格局,确保“三进入”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教育学员,要强调针对性,不能空泛讲大话,要贴近实际、贴近学员,要与学员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结合起来,即把个人的理想同社会共同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奋斗同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利益同国家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着力于“大道理和小道理相统一”,“用大道理去管小道理”,“从小道理上升入大道理”。

三、新模式基本内容之三:三动

所谓“三动”,就是结合教育转型,为充分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而开展的互动、联动、滚动式教学方式。“三动”的实质是把蕴藏在教学双方中的积极性、尤其是学员的积极性,充分激励和调动起来,把学员推向教学活动的前台,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从而增强“三进入”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1.互动式教学

“互动”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撞碰,相互启发,达到共识。真正提高七一讲话“三进入”的质量和实效,关键要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统一起来,营造人人搞教育、人人受教育的氛围。营造这种氛围的有效方式,就是把互动式讨论引入“三进入”教学活动中,给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平等交流的平台。

为此,我们在学员队专门组织《历史·现在·未来》、《七一在我心中》、《军魂·气节·自律》、《职责·使命》等主题鲜明、时代感强的互动式讨论。系领导、政工干部、教员、学员队管理干部都参与其中,学员与他们进行平等交流、共同探讨,做到问题大家摆、是非大家辩、道理大家讲、答案大家找。这种多维立体、同频共振的教育平台,使教学双方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强烈“共振效应”,从而大大增强了“三进入”的实效性。互动式讨论早已成为我校社科系教育转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相信在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工作中同样能发挥重要作用。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一、“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梦”是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来说,也更是如此。“中国梦”的有效融入,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而且还能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1.“中国梦”的融入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通过详细的研读“中国梦”的内容和目标可以发现,“中国梦”实际上是一种价值理念,对于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当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情况,“中国梦”内容的融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大学生,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增加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强化的作用。

2.“中国梦”的融入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众所周知,“中国梦”对于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国梦”分别在理想信念教育、遵规守章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指明了教育的基本内容,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梦”在思想指引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摆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着力在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品德教育上下大力气,为实现我国伟大的复兴梦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可见,“中国梦”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中国梦”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为“中国梦”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可以说,“中国梦”的融入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中国梦”的融入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加强,西方一些不良的思想也影响着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大学生由于其思想意识状态还并未完全成熟,极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也会产生个人主义倾向。而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他们价值观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就要求高校的相关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将“中国梦”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来,培养大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二、“中国梦”融入思政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1.融入思政教学的具体过程中

一般来说,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作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当有效的利用好这一主渠道,将“中国梦”融入思政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来。另外,在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上,还应当不断的创新,选取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组织大家进行深入的讨论,以期发挥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来

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配合。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也需要如此。作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为大学生讲解完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具体的行为来践行“中国梦”。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介绍先进的事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层面应当加强在这方面的建设工作,并将“中国梦”的精神内涵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具体来说,高校层面可以定期举办形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努力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撒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通过校园文化载体将“中国梦”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学 艺术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1

高师音乐教学在教育功能和艺术特性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决定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艺术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学艺术创造包括教师的教学审美,艺术修养,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情感等一些基本内容,这些基本内容在教学实际中能得到充分施展、运用,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在具体的酝酿创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和努力。

1 形象是开展音乐教育与艺术创造的基本要素

该文指的形象主要是修养、知识、专业素养、教学技能以及一切为搞好教育所要显示的外在和内在的一种力量,它是教师搞好教学的最基本要素。音乐教师是以美好的音乐形象去感化陶冶学生的思想品行的,是用音乐特有的教育功能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因此教师的形象需要不断地修善、加强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对学生充满真诚的爱心是教师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堂生动的音乐课是以师生间情感的交流和情感的谐和构成的,这种融洽关系以教师的爱心为前提,并集中反映了教师爱着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和爱着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对象,因此音乐教师的形象不只是塑造一般的外表、气质、外形的包装,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确立教师的崇高职业道德、思想境界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音乐教师对这种形象的塑造首先应该看作是确立自己形象的第一标准,其次才是教师的内在功力,即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艺术修养,因为这也是音乐教师应具有的实力,也是音乐教师最能发挥的外在表现能力,音乐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技能技巧,发挥得好,艺术创造的希望就会成功一半,音乐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经常地示范和表演,给学生以直接、直观的感受。它的好坏,会一辈子留在学生的美好回忆中。在音乐实践中,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绝大多数的启蒙受益来自教师的这种示范和表演。聆听和模仿就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学习像音乐等一些艺术门类方面的知识,模仿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音乐教师的这种技能是学生模仿的样板,也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和学生心中美好的形象。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把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好,统一好,并不断使自己的形象得到充实完善。

2 加强情感交流是推动艺术创造的

动力

教学艺术创造是一高强度的精神劳动,进行这样的劳动必须要有情感的投入,尤其对音乐艺术创造过程中,更需要这样的投入,因为没有情感的艺术是空洞的、乏味的、乃至是僵死的。情感是兴趣、信心、理想的结晶,是推动教学艺术创造的动力,音乐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充满幻想的青年,在他们面前音乐之美的存在是一方面,但这不够,它还必须要有教师的满腔热情和真诚的爱作推动,因为只有这样,教师才有可能把所传授的这门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教师不仅要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意义、价值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将此作为实现理想信念和才华的最佳途径,当教师一旦有了这种情感的投入,教学效果自然会显得生动活泼,完美动人。教学情感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由衷的和不可抑制的对教学的热爱,对完美艺术的追求,它的渗透会不断地激起教师对教学艺术创造的全身心投入和不断地去探索、追求教学艺术的完美和创新。

3 拓展构思空间,深层次开展艺术创造

教学艺术构思是教学艺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教师头脑中对教学艺术形象的一种设计。众所周知,备课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过程,它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有了精美的设计,才会演出生动的活剧来。音乐教学要成为迷人、陶醉的一种艺术享受,使每堂课都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强有力的效果,构思是不可少的。音乐教学比其他教学学科确实有决然不同的教学内涵和教学氛围。因为它是通过音乐区寻找音乐的感觉和音乐所要描述的一切的。音乐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学唱还是欣赏,都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畅怀,对于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教师的诱导启发以及构思设想本身就该是一幅美妙动人、完美无瑕的艺术画卷,当然在具体的构思过程中,我们不一定都是这样的设想,但可以根据教学的对象、作品的题材内容安排构思出一幅自己理想的图案。

4 传达是教师进行高品质艺术创造的能力

传达是教师驾驭物质媒介将头脑中的构思表达出的一种叙述。这种叙述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完全取决于构思的体现,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辩证统一,设想如果没有精心的构思,传达会有满意的效果吗?音乐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配合其他教育学科发挥着音乐的特有功能,而且还能通过音乐使学生的素质教育向深层次转化,或者说使非智力性教育促使智力性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为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的重要性和促使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需要在传达中利用知识、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能以及借助媒体把握和传达音乐教学中―即每堂音乐课中所要讲述的一切内容,要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启迪去获得音乐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思维与想象的统一。高师音乐教育的特点是综合艺术教育,因此音乐教师在传达时需要将这些内容以活的艺术形象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传达得到的是一种形象化了的或是拟人化的感觉,去扩大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理解,掌握,感受和表达音乐。

教学艺术传达如果是这样一种理解和表达,那么艺术创造的魅力和吸引力才有可能是活的和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艺术创造从以上四个方面看,也可以看成是确立教师基本素质的最基本的几个要素之一。教师在这些方面要有更具体和更富有时代气息的艺术创造,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学习,一起探讨,把音乐这项开启人类智慧不可缺少和极有意义的工作搞得更好,更有起色,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崔学荣.创新型音乐教师素质建构[J].中国音乐教育,2001(4):11-17.

[2] 朱咏北.21世纪高师音乐教育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115.

理想教育的基本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想信念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结合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的基本精神依托。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树立一种理想、信念,这种理想、信念能够支撑其再一段时间内的思想与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界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渗透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指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那么,如何能将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则是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推进社会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基本状况

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健康理胜的趋势,他们在理想信念的选择和追求上表现出远大的抱负、执著的追求和较好的素质,体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奉献精神。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青年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面对转型期中国社会激烈的社会矛盾,由于缺乏指导思想的指引,盲目追从其他朴素唯物主义甚至是唯心主义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的甚至理想信念缺失,加之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社会经济深刻变革、多元文化涤荡冲击,以及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着功利化倾向、迷失甚至扭曲的问题,而且有蔓延扩大的趋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接轨的逻辑点主要是通过延续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等达到了解国情及培养奉献精神等,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形式单一,缺乏弹性,如:课堂的理念灌输难以说服大学生对社会矛盾独特的观察视角,学生学业生涯的评优致使志愿服务的功利性及形式化等。

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以及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等,虽然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面临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理想信功利化、迷失甚至扭曲的问题,依然给我们以警示,那么总结经验,拓展思路,建立切实长效机制便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2011年温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进一步提升了理想信念的紧迫性和普适性。

(一)基本思路

高校应突破现有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运行模式,在肯定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正确、科学的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拓展思路,突出社会实践、红色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学生理想信念之间的桥梁衔接作用,并尝试建立一种依托社会而非政府或者教育部门的大学生理想信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合的长效机制。

(二)机制及原因分析

1,发挥好社会实践的价值创造功用。社会实践不仅仅只是了解社会、国情,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具体帮助某一个体、群体解决某一特殊问题的活动。而应该可以发展成为大学生创造财富。实现自我的一个途径。那么,集中的暑期社会实践在时间、内容、方式上需要有所创新,相关的鼓励措施及政策则需要完善,营造社会关注这一潜力团体的创造力,共同搭建一个畅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