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医学道德的核心是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对生命的根本态度,是对患者健康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生命权利的尊重。根据临床口腔医生岗位设置课程,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选修课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技巧》、《医学心理学》《卫生法概要》等。这些课程强化了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还开设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激发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就目前而言,加强人文课程的比重,不但不会影响口腔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2“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改革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4]。“校院融合、四个一致”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而提出来的,在此种模式下教师与临床一线医生相一致,教学环境与临床操作环境相一致,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生产实习与就业培训相一致。专业教师均是临床一线的医生,在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临床人文关怀的因素,在学校就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训室模拟真实临床工作环境,感受职业氛围,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将专业课程任务化、项目化和人性化,实训课模拟临床接诊、问诊、检查、治疗等过程进行,将人文素质融入实训项目。实习就业单位除肩负就业培训任务外还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3人文素质融入师资队伍建设

如何将人文素质融入教师队伍建设,是医学院校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师德师风建设中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漯河医专口腔医学系针对此种情况组织新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研会进行校风、教风和学风的研讨;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人文素质、德育教育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用教师的学识和人品来影响学生的三观,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的提高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何爱华[5]认为师德建设构成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境,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保证。注重师德建设,以生为本,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4人文素质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发展,生源萎缩、教学质量下降、考风考纪严重滑坡及管理不力等诸多新问题[3],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待认真研究、深刻反省并妥善解决。其中教学质量下降是核心问题之一,这一难题如果不解决好将使社会对成人医学教育的不信任感加深加重,甚至会导致医学成人教育生源进一步萎缩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教学质量下降与教学资源不足和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有重要关联。究其原因主要如下:(1)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资源主要依托其母体学校,基本教育资源与普通本科教育共享,但由于近十余年来普通高等教育连续扩招,导致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即使应对全日制本科教育已捉襟见肘,更别说“支援”排在其后的成人高等教育了;(2)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沿用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且面授学时数大打折扣;(3)师资力量薄弱,有些高校在扩招后师资力量原本薄弱,引进和培训人才力度不够,对于成人教育更是采取应付措施,甚至聘请一些资质不够的人员充斥成人教师队伍;(4)教材通常选用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教材,教学内容也未充分考虑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特点,与全日制高等教育相似度极高,以致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有“炒剩饭”和“吃剩饭”的感觉,教与学的积极性均不高。此外,考风考纪滑坡、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是造成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作为地处湘、鄂、渝、黔4省(市)交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医学成人高等教育,也受这样大环境的影响,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2采取的应对措施

吉首大学是位于湘、鄂、渝、黔边区内一所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特色且为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该区域经济欠发达,医疗资源配置严重不足,但医学院又肩负着提升该区域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素质的历史使命。因此特提出了面向西部民族地区基于成人医学教育特点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为在职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知识巩固、知识更新、知识拓展、技能强化的平台。如何在新形势下突破“唯学历为本”的功利性办学思维,拓展培养渠道,理顺培养需求,顺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创新培养模式和改革教学内容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因此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摸索出一套适应西部民族地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方案,以满足地方基层卫生人才的需求并供广大兄弟院校参考与借鉴。

2.1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学生获得有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学校十分重视医学教育,在教务处特设了专门的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医学教育管理办公室(简称“医管办”),主要负责医学教育教学的管理与协调等相关工作。由“医管办”牵头,联合本校继续教育学院(其前身为成人教育学院)、医学院和临床学院组织教学委员会专家成员进行探讨,由医学院执笔,为学校招收的临床医学成人教育学生量身订制了《临床医学专业(成人教育———全科医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在制订前曾多次到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同时融合了吉首大学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秉承“抓基础、强能力、重实践、突特色”的宗旨,提出了面向西部民族地区的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对医学先进教育理念的吸收,也凸显了学校“立足湘西,面向湖南,辐射边区,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要求和内在的发展需要,既彰显了时代特征,又符合了地方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课程设置体现了医学成人教育的针对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如下。

2.1.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将课程设置调整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等4个课程平台,平台下面再分成若干模块;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心理医学、卫生管理、全科医学等学科的教育,调整集中讲授与自学的内容和时间,将人文教育和临床技能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在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给出严格而具体的要求,使成教学员成为能为广大基层提供治疗、健康咨询、预防及协调个人、家庭和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2.1.2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学时数和比例考虑到医学成人教育学员大多有一定医学基础和自学能力,且多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充电。同时结合其自身特点即入学起点相对较低、工学矛盾突出、出勤率低等并受社会、家庭、婚姻、工作、生活、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5],因此适当降低了必修课学时数同时增加了选修课学时数并增加自学内容,令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完成相关学业。

2.1.3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分制在学校全日制医学教育开始相对较早,目前也将其纳入成人医学教育中,修满规定学分才能毕业,同时实现弹性学制,将以前的3年制改成3~5年,以便缓解学生们的工学矛盾和压力。

2.1.4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成人医学教育学生大多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其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于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比例,由原来的15%增加到22.7%,规定了学生必须在二级甲等或以上医院及社区从事临床实践至少3个月,通过实践技能考核才能过关。

2.1.5改革考核方式,严把考核关成人教育学生大多年纪偏大,基础较差而理解能力又相对占优势[6],为了尽量避免学生们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以通过传统以死记为主体的考试,因此对医学成人教育的考核环节作了相应调整,通过降低死记硬背考点的比例、增加理解应用题型如病案分析和实践操作比例,对于选修课或增设的人文学科尝试小论文或以Sandwich、Micro-teaching的方式讨论、汇报学习心得作为该门课程成绩。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欲蒙混过关的心理又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2.2有效借鉴全科医学和卓越医师培训平台,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吉首大学继2009年开设湖南省全科医师免费定向培养试点班(专科层次)后又于2011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全科医师免费定向培养点之一(本科层次,从高中应届生录取并签订合同,毕业后在基层至少服务6年),同时临床学院又是湖南省卫生厅指定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地(每期必须完成50个指定计划,目前已进行到第2期)。此外,该校于2012年获得了卫生部卓越医师“5+3”培训计划———武陵山片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对于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搭建了相对成熟的平台。医学成人教育的主体也是服务于基层的医务人员,其可充分享用现有资源,利用业余时间如寒、暑假等进行集中培训,因此,在资源享用上可与全日制学生错开从而避免使用冲突,从而保证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资源利用最大化。

2.3加大教学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特地遴选了一批热爱医学教育事业、有基层工作经验、在临床学科中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充实到师资队伍。目前担任医学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均为各教研室或临床科室技术职称在讲师或主治医师以上的骨干力量,均承担过全日制临床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教学/临床经验丰富。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人,讲师/主治医师16人。虽然这些教师平时临床和教学任务繁重,但经过学校和学院协调,教师们均能理解并积极配合,确保了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组织人员编写了适应成人特点的教学大纲和部分科目的教材;鼓励教师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提倡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工具,借助学校网络课堂的平台进行实时在线答疑、指导,部分内容要求学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学;同时部分课程的某些内容采取Sandwich教学法,加大学生们的参与性。通过采用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临床技能中心于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与建设为医学成人教育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保障。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们必须在二级甲等或以上医院及社区从事临床实践至少3个月,现已按要求遴选了5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点作为临床培训基地以进行重点临床专科和社区服务轮转教学。确保了医学成人教育学生的全科医学思维指导下的实践教学环节。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1年龄结构

结果显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年龄的大跨度势必在人生观、价值观及社会阅历上呈现明显差异,部分年龄稍大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而部分年龄偏小的学生学无目标,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纪律性和自觉性,思想涣散,个性较强而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较差,但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看问题往往能多角度。针对这样一个综合群体,课程教学组织上应较同年龄段的中职学生有所区别,这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1.2工作经验

调查表明,有少数受调查学生具有农村医疗卫生相关工作经验,对医学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受调查学生家庭以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为主,自己虽对医学无任何经验但具有一定的医学家庭背景;大部分受调查学生是初中毕业后无法继续升入高中而选择就读农村医学专业。不同的学生情况,会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上影响其对《药理学》课程的学习。

2《药理学》课程特点分析

2.1桥梁课程

《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防病治病最佳效果,在医学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药理学》课程的学习,既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药学基础知识,又要和临床医学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理解透彻,做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准确应用《药理学》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是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

2.2应用性课程

《药理学》是一门应用性课程,以介绍各种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治疗过程注意事项等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而繁杂。由于《药理学》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开设时间早于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使得该课程的教学与临床脱节,其应用性的特点无法显现,加大了学生学习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2.3发展性课程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药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药理学知识理论的不断创新,新药研究步伐不断加快,《药理学》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全球每年约10000种新药处于研发阶段,2000余种新药进入临床研究,批准入市的新药也达近100种之多,加之老药新作用、新用途的不断发现,为药物家族增添了众多新成员。这些新发展在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为《药理学》课程的学习增添了不少难度。

3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本课题组依据《药理学》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将该课程的教学分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并分别进行教学方法研究。

3.1理论教学

3.1.1案例教学法[3]《药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学会如何合理用药,因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用药知识。但由于临床专业课程尚未开设,大部分学生不具备临床知识,对疾病的了解非常少,教师在讲解药理知识前,应该简单介绍临床疾病情况,列举相关案例配合讲解。3.1.2比较法[4]《药理学》知识存在5个“多”,即:药类多、药名多、作用多、用途多、不良反应多,难学难记易混淆。充分运用比较法教学,可以使复杂的内容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便于理解和记忆。同类药物进行横向比较(如阿托品和东莨菪碱),不同类药物进行纵向比较(如阿司匹林和氯丙嗪),让学生编织一张完整的“药物网”,有助于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合理选用药物。3.1.3讨论法[4]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可以通过设定特定思考题(如慢性心力衰竭伴水肿的综合治疗措施),让学生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采用课堂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全面掌握相关药理知识。此种方法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拉近不同年龄段学生间的距离。3.1.4抓住要领、举一反三教学法《药理学》内容丰富,药物种类繁多,各类药物包含多种药物,这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方法上,通过采用详述一类药物中的代表药物,以此引领其他药物,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1.5结合农村医疗卫生实际,突出重点目前,随着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医疗卫生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慢性病、老年病、常见病和多发病方面的治疗要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农村卫生人才匮乏、医疗设备落后、诊疗水平不高的现状尚未扭转,在疾病诊断、药物合理应用、不良反应防治等诸多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药物应用不合理而引起的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如何提升农村医务人员用药水平成为农村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任务。我们在《药理学》课程的讲授中结合农村医疗的实际现状与临床案例,针对性地选取农村常见的慢性病、老年病、多发病等疾病的治疗药物进行重点讲述,提高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用药水平,实现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零对接,做到学有所用。

3.2实践教学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生学会(RACGP)自195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全科医学教育以及医学本科生、研究生和全科从业者提供各种支持,进而提高全澳洲人民的健康水平。早在1967年,RACGP就通过会员制(Fellowship)方式对全科医生进行了评估和认证。自1996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将RACGP会员制作为全科医生的资格认证标准,即全科医生候选人(以下简称候选人)需通过参加RACGP的考核评估,取得会员资格,方可作为一名全科医生在澳大利亚独立行医。若能够成为RACGP会员,则证明候选人已经达到了在澳大利亚作为全科医生独立行医所要求的标准。而在成为会员之前,候选人要求通过RACGP组织的一系列评估考试。按照规定,有资格参加评估考试的候选人必须具备以下3种路径之一:

1.1具有全科医学行医工作经验者要求候选人参加相关测试,证明他们已具备全科医生从业者所需具备的相关经验(要求已有4年的工作经验,其中至少1年在澳大利亚完成),或者持有相关要求的资格证书。

1.2专项医生项目专项医生项目旨在为来自国外的医学毕业生建立成为RACGP会员的渠道。RACGP会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候选人在全科领域拥有的资历和工作经历进行评估,达到要求者才可通过此渠道参加评估。

1.3职业前培训项目符合职业前培训项目要求的候选人,必须首先完成RACGP认可的澳大利亚全科培训项目(AGPT)或者远程培训计划(RVTS);完成此项要求后,区域培训中心(RTP)将为候选人颁发培训完成资格证书(COT)。另外,RACGP还要求候选人完成在对创伤的早期控制和加强生命支持方面的培训。具备以上资质后候选人才可以参加RACGP评估考试。

2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

澳大利亚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学院评估考试和实践基础评估测试。不同类别的候选人按照要求参加这两种评估体系中的一种,通过后均可成为RACGP会员。无论参加哪种考核评估体系,均要求候选人在3年内通过考核评估体系内的所有考试环节,3年内可以按照考试举行时间补考任一门未通过的科目,但是3年过后,有任何一门或者几门未通过的考生要求在下一个3年内再将所有考试环节重新考核。2010年之前,RACGP的考核成绩评判采取传统办法———绝对通过率,即百分制考试,60分及格。而从2010年起,RACGP逐步采用新的百分位数法,将每次考试试题难度的差异考虑在内,运用百分位数评判成绩,并在一个固定的比率上划定分数及格线。

2.1学院评估考试除了有全科医学行医工作经验的候选人可以选择直接参加实践基础评估测试,其他候选人均必须通过学院评估考试才能成为RACGP的会员。学院评估考试包括以下3种。

2.1.1应用知识测试(AKT)AKT目的为:测试候选人获得独立全科医生资格所需具备的背景知识及对专业知识的应用。AKT试题均基于临床,以便强调掌握相关临床背景知识。该测试共包括150道题目,测试时间为3h,题目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相关的拓展型问题。

2.1.2关键特征问题(KFP)KFP考试目的为:测试候选人对全科医学实践中临床诊断技巧的掌握程度。“关键特征”是在日常全科医学背景下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步骤。一个KFP包括了一个临床场景,以及针对此场景的一系列聚焦于关键诊断步骤的问题。该测试要求考生自己写出解决方案或者从备选的方案中选择方案,答案必须清楚明了,测试时间通常为3.5h。

2.1.3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OSCE目的为:候选人在患者咨询、同行讨论的情景下应该具备的应用知识、临床理论、临床技能和专业态度。这是一种基于临床情景咨询表现的评估,只有通过AKT后才能参加OSCE。OSCE实际上是针对以上各种考核目的所采用的综合考核方法,是学院评估考试中较全面的评价环节。OSCE试题由14个临床工作站实地考核患者组成,考试时间分为8min或19min。8min的问询主要考核以下几方面:问诊的一两个环节,诊断技巧和专业态度等。19min的临床工作站实地考核则是全面模拟实际临床情景,考察候选人全面的临床技能。OSCE注重候选人能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表现出的“整体患者”(wholepa-tient)理念,展现全科医生在医患沟通、对患者相关病史的系统了解、同理心和正确引导等方面的综合技能,考试全程约4h。

2.2实践基础评估测试实践基础评估测试是针对具有全科医学行医工作经验者的可选择性考试,即只有符合“评估资格路径一”要求的候选人,才可以自主选择通过参加此项考试或者参加学院评估考试(二选一)来获取RACGP的会员资格。实践基础评估测试包括以下3种考试:

2.2.1考官临床考察(ECV)ECV目的为:考察候选人实地的临床诊疗能力。ECV是考官直接观察候选人现场操作的一种测试。这种测试方法使考官进一步观察到候选人的临床诊断过程和对患者的身体检查技能。ECV还能够考察候选人其他方面的表现:如管理时间的能力、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可持续性控制已存在问题的能力。

2.2.2咨询案例录像(RC)RC考试目的为:在患者问询背景下考察候选人平时行医时的知识应用、临床推理、临床技能、交流技巧和专业态度。这是对候选人平时问诊时录像内容的一种评估。考官在候选人自己录制的90个临床问诊案例中选择15个进行评估。评估中,问诊的具体形式没有限制,不同的问诊方式均有可能取得高分。考官注重的是候选人对待患者的具体方式及在问诊中怎样与患者建立联系。RC考核的重点为以下几个方面:问诊时,医生传递了哪些信息;怎样使患者能够开诚布公的告知病情;患者在解释病情中多少是出于自己的健康信条,以及患者愿意与医生分享多少自己做决定时的想法。

2.2.3口述案例测试(VIVA)VIVA目的为:评估候选人应用专业知识、临床诊断、健康促进、医疗持续性、时间管理和编写医学记录的能力。VIVA将候选人自身的全科实践概况与全科医学咨询的趋势相结合,形成一个由20道题目组成的口述案例测试。每一道测试题目通常先给出一个在全科诊疗中可能出现的场景,随后附加2个相关问题。考试总时间为2h,候选人在准备时可以在纸上打草稿。VIVA是基于候选人的实践概况,而非直接基于候选人对患者问诊的一种考试方式,且考试还会被录像。

3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的思考借鉴

3.1以独立行医为导向,对考核对象分类考核评估RACGP要求其会员达到作为全科医生在澳大利亚独立行医的标准,对具有不同学习经历和全科从业背景的候选人有着不同的考核评估方式。澳大利亚以独立行医为导向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注重对成为独立行医的全科医师候选人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灵活的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有效地鉴定功能。而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重点发展对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但随着步入全科医学领域人才的多样化,如具有全科从医经验者、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的转入者以及国外留学生等,与之相匹配的全科教育考核评估体系也需逐步建立完善。因此,澳大利亚多渠道、将考核候选人分类的考试评估方法值得我国借鉴参考。

3.2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完善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RACGP设置的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考试既包括对候选人应用知识的考察,也注重对其实践的考核。澳大利亚对知识的考核细化为AKT和KFP,并针对不同的知识领域进行考察。OSCE当场考察候选人的临床技能和态度,ECV考察候选人现场的临床操作技能,RC和VIVA则反映了候选人平时问诊时的表现及其全科实践情况。2011年我国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类别下增设全科医学领域,并能够招收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院校共有74所。而大多数的院校还未有规范化的全科医学专业评估体系,建设我国在建立和完善全科医学教育考核评估体系的过程中参考澳大利亚比较成熟,并被多年实践所证实有效地评估体系。

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1手术前

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抑郁、消极和悲观等不良的心理反应。特别是当接近手术日期时,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病人的忧虑更加明显。为配合病人访视,手术室可以根据各科室的特点,编写相应的访视纲要,制作心理护理手册。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合并症, 了解病人心理活动, 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认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他们的心理反应,针对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给恰当的解释和安慰,让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要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2手术中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于对周围环境较陌生而紧张,此时巡回护士要及时迎接护理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做一些查对和解释工作,让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之后,手术室护士同时和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班,核对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以关切的话语询问病人术前休息情况、心理是否焦虑,扶着或推着病人进入手术间,边走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打消病人对手术室的恐惧和神秘感。到达手术间后,护士应将病人扶到手术床上,轻柔地协助医师摆好麻醉,注意不要过多暴露非手术部位,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不断地安慰病人,询问病人的感觉,将病人摆放成最舒适的姿势以协助完成手术。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术野消毒,术中冲洗腹腔,使用的是37℃温盐水,这大大提高了患者术中舒适度。人性化服务更需要手术室护士在操作中,动作精细、娴熟。比如,给患者摆放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使患者舒适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骨突出置海面垫,以免压伤患者。约束患者时,约束带下面要称棉垫以防患者不适。术中配合要稳、轻、准;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碰撞,以减少患者的感官刺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变化,确保手术安全。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4 ~26℃,湿度50%左右,以防止因术中病人的低体温引起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多、切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3手术后

为了便于消毒和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患者进入手术室有可能暴露隐私部位,为了维护患者的尊严,在麻醉及术中应注意遮盖患者,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手术结束后,为病人穿好衣裤,即使患者尚未完全清醒,不方便穿时,也应该用病员服完全遮盖住身体,使患者及家属感到被重视及尊重。术后3 天内需要再次到病房访视患者,观察他的精神状态,伤口敷料是否清洁,伤口疼痛及睡眠情况。以诚恳的态度询问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丰富手术室护理内容,使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得到完善。

二、“人性化”硬件设施

2.1手术室房间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此手术室房间,应该是洁净、照明、温度、湿度、噪音等,这些各项指标要达到国际标准,同时配有背景音乐、各种监测报警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供气系统、电视教学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环境,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治场所。定期清洁通风管道,每月清洗风口过滤网,每3个月清洗1次初效过滤器,每年更换1次过滤器。有效保障空气层流循环系统,确保空气净化质量。同时,增设患者专用的风林通道,地面铺设清洁消毒地毯,使用医用转换车接送手术患者,减少或杜绝了在接送患者中心环节致手术室环境的污染。

2.2手术室内的仪器

通过增加仪器:如增加电刀、c型臂X光机、电动止血器等仪器满足各种仪器的及时供应和手术的安全,减少因仪器不足造成的患者不必要的等待。通过增加设备:如进口手术床等增加患者的的舒适感,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等。

2.3手术间的物品

对于手术间物品、地面、墙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保持清洁无灰尘、无血迹。

2.4一次性医疗用品

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严格把好购买关节、使用环节、回收环节。购进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前必须查看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规格、单位、产品批发号、消毒或灭菌日期、出厂日期、卫生许可证有效期限以及有无破损和变质等,完全符合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标准的方可使用。使用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与其他无菌物品分别放置,存放的房间需要保持通风干燥,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把物品存放在密闭的无菌柜内。回收环节: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的处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登记制度,严格按规定正确操作,感染性废物与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分类入袋由专职人员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丢弃造成社会污染及社会公害。

三、总结

3.1人性化护理能使得病人获得最佳的状态

近年来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临床医学及手术,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以期更好地做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达到尽快让患者康复的目的。人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室, 具体贯彻到护理估计、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估各个环节之中,营造一种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既舒适又安全的人文环境,使得病人在整个的手术过程中,从心理和生理上均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并尽可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以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为则,注重语言沟通、形体沟通以及心灵上的沟通。使患者从术前访视到术后随访,每个环节和每个场所都受到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