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才市场环境分析

人才市场环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才市场环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才市场环境分析

人才市场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基础教育组织;市场化;营销观念

[DOI]10.13939/ki.zgsc.2016.31.095

非基础教育组织是相对于基础教育组织而言的基于基础教育之上承担国家和社会专门人才培养教育的组织。在我国,基础教育组织是承担国家基础教育任务的组织,它是面向全体国民的。而非基础教育组织是面对岗位的,是使受过基础教育的国民进入不同工作岗位的教育,其提供物是为满足社会不同职业岗位需要的中高等教育产品和适应不同工作岗位需要的中高等专门人才,与企业提供给社会的一般服务产品没有质的区别。如我国的职业中学、职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及其以上的研究生教育组织和各种类型的培训组织等。

1非基础教育市场化的必然性

1.1市场机制对非基础教育有较大的调节作用

非基础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更接近于商品,它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不是人人都可以受到的教育。因此,部分应该由市场提供,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

1.2非基础教育服务属性得到广泛认同

1992年国务院《关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指出,教育是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行业。从服务属性角度看,将市场营销理论应用到非基础教育的管理实践,开展非基础教育营销的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3非基础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得市场化成为必然

1999年,国家开始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1998年我国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为643万人,毛入学率为9.8%,到2006年,毛入学率增长为22%,约2500多万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的巨变。2014年国务院批准将600余所省级和地方级公立大学或学院改造成职业学校。同时政府鼓励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更加实用与专业化的技术培训。规定职业学校的数量占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比例从原先的50%上升到70%~80%。但是在我国人口基数大,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非基础教育经费如果全部由国家免费提供,国家的财力将不堪重负,因而市场化的运作成为必然。

1.4非基础教育经费新体制的建立使得市场化成为必然

1993年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规定我国要逐步建立起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投入、社会捐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例如1998年开始,部分普通高校将自己的品牌与教育资源优势与企业集团、基金会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合作举办了100余所以新机制运行的大学分校或二级学院。这一教育经费新体制的建立,为市场营销在非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创造了更为适宜的氛围。促使非基础教育组织运用市场营销的方法,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获取利润。

2非基础教育组织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

2.1外在环境分析

外在环境中影响最主要的是经济和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2.1.1非基础教育的经济环境分析

2015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6%,老百姓生活得到切实改善。居民消费从以物质消费为主转变为以非物质消费为主,更加注重精神需求方面的满足,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这给非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市场机会。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差异很大,导致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非基础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以我国高等教育为例,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和浙江,地方政府向本辖区的高等院校提供了大量资金方面的帮助,使得许多著名院校都集中在东部的大城市当中,吸引了数量很大且背景优秀的学生。2014年一项对10个省50所大学的调查显示,来自政府官员家庭的学生进入著名高等学府的机会,是那些父母无业或下岗的学生的18倍。而高考也被安排为北京与上海的考生提供便利,即本市户口学生的录取分数比外省报考学生低很多。但在经济发展欠佳的省市,大学只能向银行贷款,这些贷款最终转化为昂贵的学杂费。这就造成一些公立大学的学费高出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水平。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相应的高等院校应抓住机会,扩展市场,满足需求。

2.1.2非基础教育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政策是我国非基础教育发展的依据,管理者应加强对有关法律政策的研究,依法办学。譬如,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政府有针对性的资助也加强了中国高教体系的分化,金字塔顶端的少数高校放眼全球、抱负远大;中间是相当多的省属大学、独立学院及能够授予学位的私立大学;数量庞大的高等职业院校则支撑起中国高等教育的底层。1999年,政府实施高等教育大扩招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给学校和各种科研机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比之下,近年来中国私立大学的兴起,则是因为企业家希望从中获得利润。

另外,中国教育正在融入到世界教育的范畴内,国际教育合作全面扩展到除军事、政治、党员培训外的各个领域。截至2009年,中国政府已批准超过20个省份的1000余个中外联合教育项目的开展与教育机构创办。2011年,中国接待了来自194个国家和地区、就读于660所高等教育机构的外籍学生共计292611名。到2013年,中国已成功地和4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和文凭的协议。教育已由政策性的开放转为制度性的开放,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法律依据,才能和国外教育正常竞争和交流。我国已经颁布的教育法律及法规,对于非基础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如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每年向优秀研究生及青年教师发放几千笔奖学金,资助他们留学海外。中国许多大学和地方政府也提供大量支持以鼓励学生到国外留学。

2.2内在环境分析

内在环境中最关键因素是非基础教育组织本身和竞争者。

2.2.1非基础教育组织本身环境分析

非基础教育组织本身环境主要包括招生、就业、特色和师资几个方面。

一是非基础教育组织的招生和就业分析。生源充足与否直接影响了非基础教育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非基础教育组织要积极调整自身行为来满足学生需求,吸引学生报考入学。例如学生在选择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时,一般会注重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知名度,因此,学校要从基础教学设施、专业设置、科研水平、师资力量及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加强。又如,由于全球电子商务的热潮所带来的商贸物流的需要,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物流。如果学校没能及时增添这个专业的招生,就会在教育消费市场失去一定的市场份额。从就业来看,学生就业前景也影响非基础教育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专业的发展前景好,就业机会多,待遇优厚的专业会成为学生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人们选择教育上的投资,最终是为了获得更高的预期经济收益,所以就业好的专业吸引力较强。

二是学校特色分析。学校特色是指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办学思路或者在各项工作中表现出的积极独特之处。学校特色可避免一定的教育市场竞争,获得偏好特色的潜在消费者的青睐。例如众多考生对名牌高校趋之若鹜,就在于名牌高校的著名声望和雄厚资源可以提高其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价值。可以说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是创新,是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以吸引和满足市场的特别需求。

三是学校师资分析。我国非基础教育师资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师生比相对较高,教师数量不足,如下表所示。而据专家论证,高校师生比一般不应突破1∶13,否则会影响教育质量。因此,中国高校应该尽快改善师生比。另一方面,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是博士学位的状况相比差距较大,一些经济发展急需学科的教师欠缺。因此,非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前提条件就是拥有一支高业务水平和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2.2非基础教育的竞争者分析

非基础教育的直接竞争者是同行院校,主要表现为生源、师资和经费竞争等方面。学校应对竞争者进行划分,分清是国内还是国外竞争者;是直接还是间接竞争者,以便采取不同策略。比如:我国公立的高等院校既要面对私立、民办院校的竞争,还要面对国外教育机构的竞争。同时,高校与企业之间还存在人才的竞争,有许多资深的教师基于丰厚的薪酬而转入企业工作。另外,入世放宽了国外机构进入中国合作办学的条件,国外教育机构在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方面经验丰富,具有明显优势,使得中国境内的非基础教育市场的竞争加剧。

不可否认,市场竞争带来更多机会与挑战,非基础教育组织要获取长远发展,就必须调整自身战略机制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现有市场抢占先机、扩大规模、建立核心竞争力。

3非基础教育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营销对策

3.1树立营销观念

非基础教育组织树立营销观念,是要求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结合自身特点,确定顾客需求并以此为中心,在营销观念指导下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确保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满足市场需求,在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因此确定顾客需求成为首要任务。接受非基础教育的顾客本质需要是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身的学习创造力。其次,在确定顾客需求的基础上,组织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就要求在非基础教育组织内部的每一名员工、每一个部门,都应树立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无论是专业设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还是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应以市场需要来确定。唯有如此,才能够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也才能得到市场丰厚的回报。

3.2避免外在环境威胁,做好公共关系营销

公共关系是组织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唯一营销工具。

3.2.1做好政府公共关系营销

政府对非基础教育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对非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及发展规模和速度进行调控,引导非基础教育合理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非基础教育组织搞好政府公共关系营销,可以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获得政策支持以及更多的政府拨款等。因此非基础教育组织须时刻关注政府的各种相关消息,保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努力获得政府的各种支持。

3.2.2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

公众媒体的宣传,会对公众舆论和行为产生影响。争取舆论支持和公众信任,成为企业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非基础教育的最终消费者是社会与用人机构,因而,非基础教育应充分利用媒体提高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非基础教育组织在与媒体保持良好沟通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应根据自身的目的、受众等选择合适的媒体,及时把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发展动态以及学校软硬件的建设改善状况等有特色的内容传播给特定的受众,形成有利的社会舆论,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同时,鼓励组织内部人员同媒体人员的交往,策划公共服务活动,以获得媒体最大程度的报道。

3.3应对竞争,做好顾客满意营销

对可控的招生和就业、学校师资及竞争者等内在环境因素,非基础教育组织要做好顾客满意营销,以适应市场需求。

3.3.1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首先,研究国家招生政策及人才市场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本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策略;其次,建立多种招生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报考学生的需求。再次,利用网络营销进行招生。如利用学校网页及时提供学校的各种信息与发展动态,诸如校园布局、建筑风格、专业设置、学科优势和特色、奖学金机会、学校成就等。最后,制定明确的招生奖励政策,激发招生人员的积极性。

首先,非基础教育担负着职业前教育的使命,因而就业工作在非基础教育中就显得非常重要。加之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所以非基础教育组织首先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如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的设立是从国家层面对学生就业创业的鼓励。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加就业途径,如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徒制。最后,鼓励学生去西部或中小城市工作,这当然需要政府加大服务力度,切实解决志愿去西部的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3.3.2加强非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利用多种方法和措施进行奖励,可争夺到更多的优秀教师。例如一些院校不惜重金争相聘用院士、拔尖人才等加盟。又如,我国一些二三线城市,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在高校任教,实行了给予职称待遇、科研启动经费和住房的奖励措施。其次,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与学术氛围。这样人们工作效率会更高,还会带给人们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从而创造更多价值。最后,学校可以实行聘任制和合同制。聘期内,如科研成绩和教学不佳,就可能被解聘,或合同期满后不再续聘等。由于竞争的作用,教师队伍可保持在较高的业务水平上,这样才能有利学校更好的发展。

3.3.3竞争者营销

任何一个非基础教育组织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选择适宜的增长市场,不与竞争者相冲突,即非基础教育组织应抓住最好的市场机会,创造自己的独特竞争力。例如,某舞蹈培训班面对竞争者对学员爵士舞水平要求较高的状况,结合自身舞蹈培训课程起步较晚的现状,该培训班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定位是零基础教学,让完全没有舞蹈功底的学员报名学习。该舞蹈培训班与竞争对手交叉开设舞蹈培训课程既弥补了培训市场的漏洞,还扩大了自己的培训业务范围。一般来讲,一个组织只有制定正确的竞争策略,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竞争固然优胜劣汰,但一个组织更强调的是双赢或多赢,即每一个组织都应贯彻绿海或蓝海策略,而非黑海或红海策略,也就是在非基础教育市场中,竞争者之间多一些协作,多一些市场规则,最终开创了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非基础教育市场中,结合非基础教育组织面临的市场环境因素,组织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营销对策,必能应对各种挑战;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在竞争中使非基础教育组织不断壮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广忠.中国非基础教育组织面临的营销革命浪潮及对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6).

人才市场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挑战;转型

作者简介:李金芝(1974-),女,山东费县人,曲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7-0027-05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弥补以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的缺课,另一方面需要追赶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以非工业化、非城市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的先进水平。概而言之。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双重转轨阶段。当下之际。要深入分析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挑战,深入探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所存在的与此相关的问题和症结,以期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提供较为准确的切入点。

一、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挑战

从实践层面来看,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主要落实在经济领域现代化和社会领域现代化这两个主要方面。因我国采取双重转轨的道路。所以需要综合考察其对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挑战。

(一)来自经济领域现代化的挑战:人力资源存量开发有限

就目前而言,我国一般人力资源丰富而人力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已经成为我国顺利实现经济领域现代化所面临的真正障碍。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对成人人力资源存量开发有限,不能有效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经济建设人才。

1 尚未有效开发工业和农业经济所需人力资源。虽然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工业化水平等指标来衡量,中国经济仍面临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和改造升级的工业化任务,而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造升级与低素质单一技能劳动者的矛盾仍旧很突出。多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尤其是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所办的教育,主要还是对在职人员或社会其他人员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尚未将各种在职和再就业等方面的职业培训纳入学校的运营视野,不能有效培养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触角未延伸到农村,绝大多数的农业劳动力不能接受进一步的教育及培训,农村经济也因此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2 尚未有效开发知识经济所需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形态的逐步确立意味着知识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知识密集程度不断提高,意味着产品中知识和服务内涵的提高与知识型产品的发展,意味着最重要的生产因素是思想、创意。是知识。因此,知识经济强调对知识的创造。无论是从国家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现有的国情国力出发,都要求我们必须把缩小知识差距、提高我国国民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列入新世纪的发展战略重点。但是,我国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多重视文化事务传承的同构(应试教育)性,忽视知识创新意义上的解构、重构(创造教育)性,没能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

3 尚未有效开发网络经济所需人力资源。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日益扩大,使信息或知识的共享性和快速传输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了信息或知识的跨国界快速而自由的流动。网络经济日益走上了社会中心地位:在国内,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横向整合、纵向贯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它正在推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国际上,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使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吸收和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新型道路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然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封闭办学、专业设置陈旧、课程设置机械单一等问题的存在,无法适应网络经济时代新的人才培养需求,未能有效培养网络经济和全球经济所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和外向型人才。

(二)来自社会领域现代化的挑战:成人教育“乏能性”明显

社会领域现代化包括人民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根本转变,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大幅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的根本改善以及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等方面。然而。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有效促进社会领域现代化的功能发挥方面明显欠缺。结合当前我国社会领域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去分析,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乏能性”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 对新型城市化促进作用不足。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方式的转变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借助人口城市化的推动效应带动全方位的发展。鉴于我国面临双重转轨的历史重任,我国需要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以实现城乡平衡:第一次转变是从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转变是从城市人口变为郊区人口。在第一次转变中,必然会出现大量的非农转移,但是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没能在规范和引导农民工合理有序的社会流动和融入城市生活方面真正发挥其不可或缺的独特功能。同时,要想顺利进行第二次转变,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村的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可是我国成人教育特别是高校成人教育没能担负起农村现代化的重任。

2 对民主化推进作用缺失。民主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另一必然要求。与农业社会形成的金字塔型的集权式权力结构和工业社会形成的以政党及代议制民主为特征的社会宏观管理体制相比,在正在步入的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人们充分表达意愿提供了技术条件。促进了民众的民主意识、观念、要求的产生,也促进了民众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获得自由发展的意愿的产生。然而。一方面。由于受招生制度等方面的制约,作为民主化在教育领域延伸的教育平等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领域未得到充分体现:另一方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忽视价值理性,重视工具理性。即仅仅重视专业、知识、学术本身的技术性实用意义,而忽视其作为塑造人、改造人的人文性质上的意义。培养了大批“单向度的人”。不利于成人通过教育过程自由地发展自己,不利于成人在社会结构中发挥媒介作用。

3 对信息化建设推动欠缺。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近20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在激烈的竞争和潜藏的融合中正形成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特有的形象:广泛、无所不在、公平、可承受的信息共享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社会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包容性信息社会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从成人教育层面来看。一方面信息时代对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成人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大多仍旧拘泥于让成人学员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老套的方式接受固定内容的教育,没能注重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不能有效发挥公民信息能力建设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工业和信息社会双重转轨中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转型策略

(一)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1 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Romer)建立了著名的关于新增长理论的模型。称之为“收益递增型增长模型”。他提出“以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二者作为经济增长的综合要素,它们不仅可能形成收益的内部递增,而且能使传统的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也产生递增效益。从而牵动整个经济的规模效益递增。保证了长期的经济发展”。因此。人力资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而我国虽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由于其受教育年限较低,科技文化水平较差,致使巨大的人口基数中有相当多的人在从事低级的生产,单位人力资本所创造的财富相当贫乏,而这也正是我国经济发展落后,科技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当滞后的根源所在。故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定位于培养各行各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 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召唤社会及人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因知识的可再生性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所以。知识经济时代既对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也蕴含着对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更大需求。再者,现代社会高技术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得许多传统职业在社会上逐步消失,新兴职业不断涌现,必然会造成新的结构性失业。就业形势的变化使已在职和不在职的成人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以前的那种“专才”很难适应这种急剧的职业变迁。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即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知识或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以帮助成人提高对就业环境变化的多重适应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当今社会,各发展中国家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知识的引进,只能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它不可能使发展中国家摆脱束缚成为世界强国。要想成为强国,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与专业化知识作为基础。我国只有致力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提高全社会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才能实现跨世纪发展。所以,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致力于培养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人才,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4 致力于培养外向型人才。发展网络经济,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整体战略的高度不仅是中国直面知识经济的历史契机,也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契机。从企业的经营管理角度看,国际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全球范围的商务运作空间,而电子商务则为企业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体系提供了有力武器。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的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人才具备国际化素质。鉴于此,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应致力于培养大量国际型人才,即培养具备英语会话能力、具有必要的国际法规知识、通晓电子商务的综合性外向型人才。

(二)改革教育体制

1 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漫长的历史过程造就了适应大机器工业时代的“全能政府”形态,形成了以“管”为中心的大政府管理体制。但是,在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传统的管理层垄断信息的局面被打破并丧失了从垄断信息到垄断决策管理权力的优势,传统的科层制所固有的或衍生的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受到冲击。在信息社会,社会组织管理中的民主、间接民主开始向参与民主、直接民主演变。因此。政府要转变管理职能,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则,监督评价以及为学校和民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把办学自移交给地方,特别是办学机构本身。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具有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灵活应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

2 建立网络型内部管理体制。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成人教育必将出现高度信息化、市场化、知识管理和经营的新特性,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以及敏捷、快速、高效的协调成为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生产和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可是,同其他领域相比,我国高校内部教育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还在实行很强的计划管理,结果导致决策者并不掌握充分的信息。而掌握信息者又无权做出任何重大决策的局面,最终导致教育和社会发展脱节,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脱节。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变自上而下的管理为当事人管理,将权力给予那些同教育过程关系密切从而掌握最多信息的人。因此,要建立网络型内部管理体制,建成集体决策性组织,尽快建立并完善社会需求压力传递系统,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无缝隙或超紧密整合。

3 建立开放性招生体制。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要求教育向尽可能多的人开放。然而,由于受制于现有经济条件以及传统校园的发展规模,只能将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民主和平等的重任交给各非正规教育机构。所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社会需要,面向全社会所有公民举办各项教育和培训活动。鉴于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调整招生考试的指导思想,降低入学标准,敞开成教大门,采取“宽进”的政策。在宏观上实行注册入学制度,在微观上建立多样化的符合成人特点的入学水平测试制度,把愿意学习、能够学习的人吸引到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来。

(三)优化教育模式

1 建立面向市场的产业运作模式。与其它教育类型相比,成人教育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改革要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开发和教育服务为目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建立顺应市场变化的运作模式,建立对社会需求快速反应的最高鉴别机制。关注教育产业操作、市场环境分析、竞争优势建立等实践问题,按市场规律、市场机制设置专业及课程、招生数量、教学内容等,以拓展产业

教育操作空间,打开教育与资本市场间的闸门,促使教育人才市场开放和教育产业竞争环境公允。

2 开辟合作共建的多元办学模式。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现任主席詹姆斯・泰勒(JamesTavlor)认为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所有大学都有可能会变成双重模式。大学将向双重模式发展。双重模式的大学将多于只提供远程或面对面的单一模式的大学。作为我国双重模式典型代表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在已拥有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逐步走向开放。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社区的合作以及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等,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开拓办学领域、拓展成人教育的发展空间,寻找新的增长点。培育增长后劲,努力形成跨领域、跨区域和国际间的优势互补与强强联合。

3 构建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照搬普通教育的知识本位的机械单一化人才培养模式而忽视成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就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和突出的问题。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对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构建极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成人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老师、课程、授课方式。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要尽快建立基于网络的学习策略支持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建立完善的辅导教师制度,建立网上学生社区,强化图书馆为远程学生服务的功能等。改革用已有知识解决现存各种问题的“维持性学习”教育模式为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创新性学习”教育模式,从标准化、按计划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向个性化、选择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培养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和创新素质的人才。

4 创建新型实用的专业设置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经济支柱产业已发生了变化,这必然引起人才规格需求的变化。这就迫使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不能再用和普通教育一样的专业目录去规范和限制专业设置,而要结合教育需求灵活地设置专业。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及时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压缩长线专业,扩大社会需要的短线专业,及时增补社会需要的新专业,特别是围绕新型工业化所出现的新型产业。总之,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成人需求调整、设置专业,为不同求学者打开校门,不断改造老专业,推出新专业。跟踪教育市场需求,真正服务于求学者,这样才能提高办学声誉。

5 发展机动灵活的课程开发模式。随着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与学的交互性、信息的海量化、教学过程的个性化以及网络强大的瞬间检索功能等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判断,而必须根据这种变化而变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走出学科中心的藩篱,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构筑以满足成人职业和生活需要为主线的课程结构。总之,要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知识创新为宗旨,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对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补充、更新,开设以创造思维和创造意识为主的教育课程,设置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多开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使学生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积极主动地构建新型知识和智能结构,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加强。

(四)均衡发展各种教育形式

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最主要的缺陷在于举办成人教育的立足点和重心远未从传统的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教育,也远未从传统的阶段性教育延伸到终身教育。为此,应做到:

1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均衡发展。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学历教育的办学优势,依托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继续进行学历补偿教育,以满足社会从业人员对学历提升的要求。同时,又要更新办学观念,拓宽办学思路,开展非学历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及社会生活教育等。

2 职业技能教育与生活闲暇教育均衡发展。成人教育应进入职业技能教育领域,加强在职培训l、创业培训、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同时,应明确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价值观,重视成人生存需要之外的发展需要,积极开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闲暇教育。目前这类教育尚是成人教育的空白地带,也必将会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