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纪律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廉洁是为人之根本。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高尚师魂。教师要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
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的设置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所需的技术能力为目标,以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为教学目的。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与大纲要偏重于技能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学时分配的比例以1:1为宜。理论课应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特别是专业理论知识要与实训(验)课有机的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应用于理论课中,实现职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打破传统的单一理论课的结构,逐步过渡到以培养学生掌握就业能力为主线的优化结构。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一定安排必要的实践(实训)课,即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专业动手技能。在教学计划中,应考虑计划的可行性、先进性和变化性,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和发展变化规律,定期对教学计划调整和修改,采取“设计、实施─、信息反馈─再调整”的灵活方式,使之更符合实际,贴近生产企业的需求。使职业教育成为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并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
2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
职业学院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技能型的实用人才,本着“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应重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素质养成。在实施教学计划中,须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应有一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首要条件;二是要有实训教学、生产实践的教学基地。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传授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依托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分两步进行,首先,引导学生从理论课堂到实践教学的过渡。在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基础技术能力掌握和基本能力素养的养成;其次,以生产实习为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学生在这一期间里,要了解企业或实习现场的生产现状,了解专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亲身感受专业技术、自身能力在制造业中的作用,并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使其能在走入工作岗位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投入生产实践,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力量。长期以来,专业教师特别是具有掌握高水平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理实综合的“双师”型的队伍十分缺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矛盾不妨可以采取以下途径:
(1)聘用的高学历、年轻、没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定期选派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工厂)进行定向实习培养和锻炼,尽快提高实操能力,使其尽快从事专业教学。
(2)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优化教学大纲、补充完善教学计划、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职业教学的技术含量,整合教师队伍的结构。
(3)无论理论教师,还是实训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能够在教室里讲述专业理论,又能在实训基地讲解机械设备的结构、机床操作的要领、能够排除设备的故障并能完成零部件的加工,使之称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的教师。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是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术(能)人才物质保障,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术(能)的实地环境。机械类实训基地的建立必须要具有典型的实训设备(如:普通和数控的车、铣、磨、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工艺指导书、检测的量具和手段。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企业生产产品,供学生在实训中结合生产进行有内容、有目标、有产品、有质量要求的能力培养,使其尽快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3产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生产经验的大学生,这个“生产经验”从哪儿来?答案是学生在校时必须学习这种生产经验。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体系中增加生产实践的教学环节,从而派生出了产学结合的模式。产学结合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1)时间安排:生产实践要有较长的过程,根据多年经验,可以定为一年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里除了系统巩固、应用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企业生产的时间概念、生产节拍,遵循企业的生产规律,注意劳动纪律的重要性。
(2)学习过程:一是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内,针对基地的定型产品在指导教师言传身教的辅导下从基础做起,逐步地、独立地完成产品件的工艺制定与制作;二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理念和过程,逐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融汇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实现与企业生产的“零距离”。
(3)质量概念: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否达到企业用人的标准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是否符合企业要求的标准。学生在能力上应注重理论知识的正确应用,机床的规范操作,各类量具与产品质量检测要素的关系等。
(4)毕业设计:题目可以选择企业已有固定产品的生产流程,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现代专业技术发展的理念,提出优化改进现有的工艺方案和加工手段;还可以设计全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刀具、夹具及机床的选用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供企业参考或选用。
4结束语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268-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不仅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基础”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或者片面强调实践教学忽视理论教学都是不可取的。其教学目标不仅要解决大学生知道不知道的问题,还要解决大学生“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完全依靠理论教学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在教学方法和途径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
一、实践教学对“基础”课教学的重要作用
1.实践教学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内化和外化的必要途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实践,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也是人们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之根本。通过实践教学,一是可以将理论知识、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信念,二是可以使受教育者将自己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法律意识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并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如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内心里,而不见诸行动,很可能将学生培养成“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那么修养就失去了意义,也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2.实践教学是实现教育者课程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德育的基本价值在于培养人的品德,德育课程的设置正是力图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实现塑造人良好品行的教学目的,这与德育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对于教育者来说,保证课程教学目的的充分实现即是保证德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不但使课程教学成为纯粹的理论说教,而且使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检验,更谈不上实现教学目的了。
二、“基础”课实践教学应采取的模式
要想使实践教学的目的得以实现,必须选择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也就是课堂实践、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三个层次的有机组合。
1.课堂实践。课堂教学是理论灌输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教学中也应当强调实践教学,以使外在灌输与内在接受达到统一。课堂实践的具体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例如,教师根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举出典型的案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意见,并推荐代表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交流看法。然后由教师予以引导或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上交案例分析材料。
2.校内实践。校园生活对大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实践教学最直接的教育资源。校内实践主要包括社团活动和校内调研活动两种。社团活动主要是通过开展社团校园文化活动,如专题报告、读书活动、论文评选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品格。校内调研活动则应从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调查的主题,指导学生进行校内调查研究,使他们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引发思考。
3.社会实践。实践教学在层次上必须从课堂、校园延伸到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搭建知行统一的桥梁。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具体的形式主要有:“以参观考察为主要形式的感受型实践活动;以社会调查和暑期社会实践为主的践行型实践活动;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为主的行为体验性实践活动。”[1] 如我们近年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九一八纪念馆、儿童福利院、省博物馆参观、到敬老院、动物收容所进行服务、到社会上进行法律宣传、暑期进行社会调查等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两课教学;方法创新;问题意识;人文关怀;心理视角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的课程,作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的重要渠道,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加行之有效地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使之不但入耳,而且人心,不但成为传播知识体系的课堂,而且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阵地。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应该坚持三个视角,即问题意识的视角,观照现实的视角,互动感染的视角。
一、问题意识的理论视角
有很多人甚至包括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并没有艰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的“应该”的规范要求。的确,通过规范化的教育,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全球化浪潮的逐步加速,世界上各种文化间的渗透和影响也在逐步加剧,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规范化的教育主张正在受到来自后现代文化思潮的挑战。在世界的范围内,道德相对主义大行其道,普遍的合理的道德秩序受到置疑,各种“道德悖论”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所有这些关乎“现代性”的问题,看似是道德教育的效果问题,实质上凸显的是高校道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遭遇到了瓶颈。其症结,在于我们在教学中仍然恪守规范化的教育视角。仍然对规范性的要求照本宣科。仍然只告诉学生“应该”,而没有讲清楚“何以应该”“应该如何可能”等基本问题。而这样的讲授方式对于爱思考、崇尚自主选择、对于灌输具有本能拒斥的80后、90后大学生来说,其结果只能是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育成为程式化的灌输,将深邃的理论平面化为僵硬的说教。
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创新首先应该是视角的转换,由重视程式化的灌输教育转换成重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视角。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人对自己周围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在自己研究的领域里,不采取轻信的态度,而总是自觉地抱着一种怀疑的、思索的、弄清楚问题的积极态度”。思维发展规律表明,“问题意识”是人区别于其他存在物的一个显著的思维特征,人的问题意识来自于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只有提出问题才能促使人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甚至提出一个问题会比解决一个问题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问题本身即意味着思考、不盲从。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大学生非常可贵的一点就是不唯书、不唯上、不信奉权威,凡事都喜欢追问“为什么”,如果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因势利导,利用青年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批判精神的特点,针对他们的兴趣点和困惑点,将零散的问题形成系列的“问题群”,并带领学生探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就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间题意识的培养会有助于学生通过疑惑而产生问题,通过问题而促使思考,通过思考而进一步去追问,通过追问而得出判断并认同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但知道何为“应该”,而且引领学生思考“应该”的理由;不但讲授规范体系,而且启发学生探讨规范背后的理论根基。
二、观照现实的人文视角
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社会生活才会给理论注入不竭的源泉而使其生命之树长青。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回应现实,观照现实,而不是象牙塔中的思辨游戏和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孤芳自赏,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中涌现出了很多全新的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人们的义利观念、公私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均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完全迥异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如果不去回应现实,对每时每刻发生的鲜活的社会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置若罔闻,只会使该门课程失去对现实的解释效力,冲淡该门课程的实效性。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具有极强的实践属性。它是理论,但同时更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实践。甚至可以这样说,该门课程的实效性的强弱。不完全在于其理论体系如何完备,而在于其对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的解释力,在于其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现象和法律现象的回应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关注鲜活的社会现实,用理论去对应现实,用现实去回应理论,既从社会现象中汲取营养,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鲜活,又用理论去解释现象,在个别中抽象出一般,从表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生活总会给理论提出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在有些情况下。新问题的出现甚至会使原有的理论捉襟见肘,这也是在授课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时,就要坚持认识上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的理论品质,也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调整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和错位,并通过理论创新,解决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方面的新问题、新困惑。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必须要联系与大学生思想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的实际。一是要密切关注和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包括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动向,国内的经济发展、政策走向、社会舆情等,同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他们确立健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维度,增强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二是要密切关注和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针对他们最困惑、最关心的问题,多加关注,多加疏导,在关注中倾注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这样就会避免授课中坐而论道的空泛说教,使该门课程具有时代感、现实性和人文关怀,从而提升授课效果。
三、互动感染的心理视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在数学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3.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发现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发现生活中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在1年级时学过找规律,你们还记得吗?好,请同学们看屏幕。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图形有规律,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师:如果在右边继续画两个图形,你觉得会是什么呢?
生:接下来的应该是正方形,三角形。(师点击课件。)
师:那你观察的方向是什么呢?
生:从左到右看的。
师:如果我在左边再放一个图形,你觉得又会是什么呢?这时我们的观察方向又是什么呢?
生:左边再放一个图形,应该是三角形,这时的观察方向是从右到左了。(师点击课件。)
师:这时的排列只是按形状分类的吗?
生:不是,也是按颜色分类的。
师:(小结)像这类有时按颜色,有时按方向,有时按形状,有周期地重复出现的分列规律,是咱们1年级已经学过的,今天咱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通过老师黑板写的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今天我们要学习找规律。
生:“找”写得大。
师:老师就是希望你们能动脑思考,认真观察发现更多的新规律。
二、探讨新知
(一)密码门的规律
师:同学们,刘老师这段时间特别高兴,因为我家买新房子了,正在装修呢。今天这节数学课你们想到刘老师的新家去参观参观吗?
生:想。
师:好,这就是老师家。(出示课件。)
师:我家的门是最新科技的产品——密码门。只要输入正确的4行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
师:我已经输入了3行密码,最后1行我想留下来考考同学们。这行密码到底是什么呢?(师在黑板粘贴3行密码。)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3行图形。每行都有圆形、三角、五星和菱形。
师:下面请同学拿出学具袋里的“密码锁”,粘一粘,比一比谁能最快找到密码。摆好的同学,小组内再互相检查一下,并说说你们为什么这么摆。(师巡视。)
(生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小组讨论。)
师:谁来到黑板前摆一摆?(指生到黑板前摆图形。)
师:他的摆法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根据什么这样摆的?
生:我有一个小窍门:每一列缺什么,就贴什么图形。
师:你真是个认真观察的孩子。同学们,你们还能找出更多的规律吗?
生1:第一行的圆挪到了最后,其他3个向前挪,是下一行。
师:平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叫“挪”,数学中我们应该用“移动”。同学们跟老师说一遍,“移动”。
…………
师:还有什么规律吗?
生2:斜着看图形都是一样的。
师追问:斜行为什么会相同呢?
生3:因为横行都向后移动了一格。
(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演示横行移动的规律的课件。)
师:刚才我们横着看找到了规律,斜着又找到了规律,还有更多的规律吗?
生4:竖着看,第一个圆挪到了最后,剩下的向上挪,就是下一行。
师:应该是下一列。(生说老师演示课件。)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组图形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颜色形状都有不同。原来每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右面,然后其他3个图形顺次往左移动,就可以得到下一行的图形。竖着看每列的排列也一样,每一列的第一个图形移动到下一列的最后一个位置,其他图形顺次向上移动。像这样的分布规律就是咱们这堂课要学的循环排列。(板书。)
师:关于排列老师还编了一首小儿歌,同学们听一听。“循环排列并不难,数准图形是关键;找出一定的规律,排列规律不乱变;每行首尾确定好,斜看规律来检验。”(师有节奏的领读,生拍手齐读。)
师:如果同学们把密码锁横着放,你还能找到循环排列的规律吗?(生把密码锁横放,汇报。)
生1:横着最后一个图形移动到了前面,其他的都向前移动。
生2:竖着最后的图形移动到了前面,其他的都向上移动。
生3:斜着都一样。
师:同学们说的好极了。
师:其实,如果我们把这4行图形分成4部分,左上角的图形和右下角的图形是一样的,右上角的图形和左下角的图形又是一样的。这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复变化。
(二) 地砖的大循环规律
师:同学们找的密码正确吗?咱们来试一试。(师点击课件)密码正确!请进!(师点击课件)这个房间是我的卧室,漂亮吗?(生:漂亮)这间是我女儿的卧室,她可以在这里休息、学习。对了,这间客厅,我还没有装修完,我先拿了一部分地砖的图样,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砖色彩的分列有甚么规律。
师:(出示课件)你能从前4列发现规律吗?
(学生独立思考。)
生:每一列的第一个颜色的地砖移动到最后的位置,其他3个颜色依次向上移动一个位置,就成了下一行地砖的颜色。
1.研究第五、第六列。
师:如果再画一列的话,会是怎样的?
(生汇报,课件演示。)
师:第六列呢?
…………
师:请你认真观察,除了用循环变化的规律找到第五列和第六列是什么颜色,能不能有更快的方法呢?
…………
师:第七列,第八列会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