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孩的行为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 惩罚性教育 身心健康 危害
惩罚性教育是指对个体或集体的不良行为、错误行为予以否定和批评,目的在于制止该种行为的再次发生。这是一种与奖励教育截然相反的德育教育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减少受罚行为的动机,用强制性手段使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直至其改正受罚行为。然而,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善于把握惩罚性教育的最佳尺度,不仅给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对学生健全心理、人格、性格的形成极为不利。
一、小学体育“惩罚性教育”概述
惩罚性教育是教育者为了达到教育目的,维护校规校纪而对受教育个体或群体的不恰当行为所采用的剥夺式或否定性的教育手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会因为学生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而对其实施惩罚性教育。惩罚性教育手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其一,轻度类惩罚性教育,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罚走、罚跳、罚坐、罚站、罚冻、罚晒、罚蹲等惩罚事项;其二,中重度类惩罚性教育,让学生在较长时间或半节课内完成接近于学生运动极限的惩罚事项,如连续罚跑步、罚往返跳、罚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等,或被教师强制性停课,勒令学生写检讨做深刻自我反省;其三,重度类惩罚性教育,教师对学生实施变本加厉的体罚或变相体罚,使学生的身体或心理受到严重创伤,如使用训斥、威胁、殴打、谩骂、恐吓、侮辱等不正当教育方式。
二、小学体育“惩罚性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一)造成学生心理伤害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在接受惩罚性教育时很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部分教师在使用中重度或重度惩罚措施时,忽略学生身体运动的极限而一味地施加体罚,易造成学生生理上的损伤。如果这种损伤不可治愈,就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这样只会使学生对生活、学习等失去兴趣而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在接受惩罚性教育后觉得颜面无光,逐渐形成自卑、胆怯、压抑的性格。
(二)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锻炼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并使其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然而,由于惩罚性教育措施的实施,极易使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严重受挫,妨碍了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会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对教师和学校产生抵触情绪,不但难以实现教师实施惩罚性教育预期得到的教育效果,而且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在自认为得不到教师尊重和重视时,极易受不良外因的引诱步入歧途。
(三)导致学生形成不健康心理
教师经常实施惩罚性教育,会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处处提心吊胆、谨小慎微,惧怕因自身不正当的行为而遭受惩罚。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天性,甚至可能形成自卑、孤僻、冷漠、自闭等不健康心理。
三、解决建议
(一)惩罚性教育与尊重关爱相结合
惩罚性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过错,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体育教师在实施惩罚性教育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体验,将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始终贯穿于惩罚性教育的全过程之中,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注,从而引导学生深刻意识到教师对自己实施惩罚的真正意图。由于一些学生在接受惩罚后,会产生畏惧、痛苦、羞愧、不安等不良情绪,就需要教师首先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感基础,在实施惩罚后要及时给予学生呵护和关爱,使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并下定改正错误行为的决心。
(二)惩罚性教育与谨慎适度相结合
惩罚性教育既会产生积极作用,又会产生危害性极强的负面作用,如果体育教师使用不当,就极有可能使学生充满敌意,使负面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教师在实施惩罚性教育时应采用谨慎的态度,将惩罚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避免采取过激、恶意、变态的惩罚手段伤害学生的身心。同时,教师在实施惩罚性教育时应坚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所具备的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顽劣程度和错误行为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力度和方式的惩罚。
(三)惩罚性教育要平等、公正
体育教师应营造一个平等、公正的惩罚性教育实施环境,不应以学生的家庭背景的好坏和学习成绩的优劣为评判标准实施惩罚措施,以此避免学生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产生抵触情绪,对教师甚至是学生心存不满。教师还应在学生犯错时,立即实施惩罚性教育,而不应事后再进行惩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错误行为和正确行为的认知,起到引导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尽量减少或避免实施惩罚性教育
惩罚性教育虽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由于惩罚的威慑力会随着惩罚次数的增多而减弱,并且易对学生造成身心上的危害,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使用惩罚的次数。为了达到改正学生缺点和错误行为的教育目的,教师可以多运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既有利于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是健康和快乐。
总而言之,惩罚性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得当则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而起到督促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责任感等积极作用;若用之不慎,则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尽量避免采用惩罚性教育,或是通过运用合理、适度的惩罚手段使惩罚性教育发挥积极作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冉玉霞.学校教育中的惩罚与学生发展――从教师不敢惩罚现象说起[J].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顾伟清.关于对学生进行惩罚性教育合理性的探索[J].江苏教育,2007,(20).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为学生的风貌实际上反映的是学校的风貌,学校要发展,首先必须有优质优良的“产品”――学生,如果一所学校连学生的行为习惯都不重视,那它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诚实守信;讲卫生,有礼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还有一些行为习惯是与道德品质紧密相连的,比如勇于面对,敢于承担,有是非观念,讲正气,奋发向上,关心集体,等等。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虽然不能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影响教育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就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做好了,也就是我们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我们知道,人的思想觉悟非一天可以提高,行为习惯非一日可以养成。在培养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出现反复,因为有的学生的坏习惯是要经过长期的反复,才能彻底改变的。当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错误,虚心接受批评,这样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心。
培养良好习惯,要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幼儿园、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新组建一个班级和每一个学期的开始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时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时期抓得好,就有了一个良好开端。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组织学生制定班规;要在班上树立正气,教育学生有是非观念,有荣辱观;要教育学生学会承受挫折,学会包容他人,有爱心和感恩之心;要教育学生讲诚信,考试不作弊。
要抓细节,抓坚持,抓落实。在新组建一个班级的头三个月,老师要每天坚持课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比如教室里是不是有乱扔垃圾的现象;中午休息时间,学生是不是在做健康的娱乐活动,或是在教室好好休息;下午放学后,教室和公共区的卫生是不是打扫了,有不有偷懒或“逃跑”的情况。每天放学前,要总结一天的纪律情况,对不良行为及时批评纠正,当天的事情当天处理,做到“天天理、日日清”,学生好的习惯形成以后就成了自觉行为,老师也就轻松了,这就是所谓:辛苦三个月,轻松三十个月。
这是一个简单而极具戏剧性的小故事。故事的背后,透出很深的教育哲理。
父亲牵着儿子逛商场,按理说是亲爱、亲切、亲和中的好心。这“好心”为什么不仅不能得到儿子的认同,反而事与愿违呢?稍加思考不难发现,这种预设的成人经验式模式,背离了儿童世界里客观与现实的动静变数,以致生成了与预设大相径庭的结果。
故事的转折点是儿子伤心之中或者无奈之下的甩鞋举动。父亲拾鞋必须“蹲下身子”,拾鞋是为了“挽回经济损失”,这些都是常人固有的思维和行为。转折的戏剧性在于父亲拾鞋时“常”中而不常见的视角扩散儿子的体验。这体验使得父亲在惊异之余,不得不重新审视并迅速调整自己“格式化”的亲子行为。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拥有一颗童心,敢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甘愿蹲下身子,真正与孩子视线平等,老老实实与孩子一起观察、活动。这正如陶行知在为中华儿童教育社创作的社歌中所写:“发现你的小孩,了解你的小孩,解放你的小孩,信仰你的小孩,变成一个小孩。”“发现、了解、解放、信仰”小孩,每天会在孩子身上有新发现,每天会体验到教育成功的愉悦,会迅速步入越来越宽广的诗意般的教育境界。“变成”小孩虽然自己变得矮了一些,但看到了只有孩子才能看到的世界。
把自己变成孩子,会重返孩子的好玩与好奇,会亲历孩子的新异甚至离谱,会惊喜孩子的真诚与友善、可爱与美好,会陡然发现我们的教育有太多值得重新审视的地方。因为自己是“孩子”,我们会用孩子的方式和孩子沟通,用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的问题;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顽皮和淘气,心平气和地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甚至包容孩子的恶作剧。把自己变成孩子,就会尊重孩子的特殊,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习性,尊重孩子的人格;就会与孩子同心、同行、同乐……
教育,不应让孩子过早地失去天真活泼的笑脸,过早地失去个性,过早地“少年老成”。教育孩子,就要以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现孩子,走进孩子,融入孩子,悦纳孩子,并成就孩子。
是经师也是人师是老师也是朋友
立法委员洪秀柱首先指出:过去,国人对于“老师”这个角色一直非常看重,例如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说法。这两句话中,将老师看作是父亲或是仅次于双亲的角色,地位崇高而重要。
随着社会的变迁,师生关系有相当大的转变。过去把老师奉为威权化身的观念逐渐解体,在“自由”、“民主”意识普遍抬头之下,学生对老师行为不满,敢公然提出抗争,这无疑是对老师的一记当头棒喝。解决校园问题的根本之道,是从现代师生关系的定位谈起。
洪委员认为,重新定位师生关系时,一方面打破了老师威权的偶像,另方面对老师角色的期许,也得随之而调整。过去,一直把教人读书及做人的老师看做是“神”。既是神,便不会犯错。可是老师毕竟也是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如果老师做法失当,只要愿意承认错误,仍然可龋今天的学生不再像过去只愿做个听众,不敢表达。因此,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成为现代老师必须接受的新观念。当然,尊重学生并不表示老师得一味顺从学生意见而放弃管教责任。今天学生的特质已是:活泼有余,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抱负水准提高,受挫能力、忍耐力、包容力、勤奋精神均降低。根据一项统计,台湾9--13岁学生的科技、数学能力名列世界前13名,而道德判断力却瞠乎其后,面对此种辅导学生性质的转变,老师的管教更显重要。
管教学生是老师的责任。老师与学生应建立亦师亦友的观念,不妨多关心他们,多用他们的语言与之交谈,尽量使学生愿意与老师亲近。去除他们对老师威权的防线后,学生便很愿意向老师倾吐心底的话。
老师除了改变观念之外,还应接受再教育,做老师的不要以为教书就可以不必读书了,现在孩子接受四面八方资讯管道多,老师亦非唯一的资讯来源,唯有老师不断学习,跟着知识的发展脚步而自我成长,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才能立于不坠之地。
另外,强化老师的辅导观念与技巧亦属迫切。如果教学方式、教材内容能随时更新,适合学生的需求,则教育效果当会更好。
在增进师生互动方面,校方应主动设立一个具公信力、公正、客观的申诉管道,使学生得以表达意见,宣泄不满情绪,或许可以降低师生关系紧张的程度。
归究起来,校园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皆有责任。根据青辅会出版的青少年白皮书所作的统计,近6年青少年问题的产生,以家庭因素居首,约占40%,社会因素居次,占20%--24%,包括交友不慎或社会环境不良等情形。
再其次是心理因素只占5%--9%,可见家庭教育责任之重大。
社会方面造成的青少年问题颇值得深究的是大众媒体所塑造的暴力现象,常使是非不明、价值观念混淆的青少年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
家庭教育不健全,社会环境不良,光靠学校如何能教育出健康的下一代。教育下一代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出现有问题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学校的错、家庭、社会都难辞其咎,当然学生本人也该检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个经师,更是个人师。任凭社会变迁,应该还是不能摇撼传统老师的角色。如果未来的校园像一个超级市场,老师是售货员,资料与课本是产品,学生是顾客,买方视需要而定,向卖方买取国文、英文、数学等产品,学成后,银货两讫,互不亏欠。如果校园这样的商品化,非但不具人性,而且悲哀。
师大附中校长苏清守表示:师生冲突一事,古今中外皆然,并不能因为特殊案例,而使老师找到放弃职责的借口。一般而言,老师具有训导、教育、辅导的义务。师生发生冲突,应找到原因,寻求解决之道,决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之所以发生校园案例,大半是不明事理的学生、家长碰上不称职的老师造成的。如果有好学生、好象长、好老师,岂能有不正常的校园文化。不要一有问题发生,就拼命揭人隐私。只看到校园的阴暗面,对于那些发挥人性光明面的感人事迹,既不闻问,也不鼓励。要知道老师也需要家长及社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老师才会愈教愈起劲。
就文化观点来看,东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东方文化是仁道的思想,强调人情、伦理;西方文化较为理性,强调科学、民主。近来欧风东渐,许多人想放弃自己的伦理、道德、却又无法尽取西方文化理智之精髓,社会的价值观将随之而混淆。
太过强调西式“速食文化”的结果是:学校、家长都渴求教育的成果,特别是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指标。须知辅导、教学、训导无法速成,要靠长期耕耘,才能见效。
就伦理方面来看,现在的社会是“父不父,子不子”,伦理已趋破产。虽不敢说有家庭问题的孩子,必然产生不良行为,但却可归纳出:有不良行为的孩子,必然源于有问题的家庭。例如夫妻感情失和、分居、意识不同、管教不一致的家庭,孩子缺乏父母之爱,行为必然乖戾,问题便显现于学校。
人口政策也与学生行为有关系。现在“两个正好,一个不少”的时代政策下的宠儿,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由早期的“重量”转变成“重质”;由于子女数少,家长格外宠爱。过分宠爱、溺爱的结果,就宠坏了小孩。其实,小孩犯错,就应该管教、纠正,不应该因为生得少,就把他当宝贝而宠坏了他。
家庭是孩子最早社会化的机构,孩子的行为,最早是向父母学习而来。如果父母亲的管教强调自我管理、自治,孩子也会懂得洁身自爱,自我约束;而如果父母放任小孩的行为,小孩便会目中无人,无法无天。在家里如此,在校亦然。
现代家长得从自身做起,身教更重于言教。
社会化的每一个过程,的确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表现,因此,有怎样的社会,也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文化,也就有怎样的次级文化。我们的社会,尤其媒体及商业活动,处处充满了不良示范,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缺乏是非判断力的学生而言,容易受到蛊惑;而新来文化与原来学得的文化未必相容,导致角色混淆,价值观益加模糊。对于这样的次文化,老师更不能放弃辅导的责任。
学校教育讲求五育并重,各校落实此一理念的情况不一,为使学生五育均衡发展,校方应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鼓励每位学生视性向而定,发展自我才能。不论德育、体育、群育、美育都与智育一样重要。只要在任何一项领域里,有杰出的表现,都值得鼓励、如此一来,学生各有其才,各展所长,便能减少校园问题之发生。
增进师生互动,固然是减少师生冲突之道,但是师生间的关系仍是一种上对下的关系,并非平行关系。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具有价值判断的活动,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改过迁善。不过师生之道,仍有其分际,不能全然打破。
欲解决校园问题,学校应建立一套由资深老师、辅导人员、训导人员所组成的网络,适时共商合宜的解决办法,以求化问题于无形;此外,校外的资源及家长会的功能,也应多加发挥,可使校园冲突降至最低点。
全华国中寇师林孟华的教学心得是:媒体的报道,经常有失公允、客观。只要老师对学生的管教稍加严格,即大加挞伐。相反,对于受学生恶言恶行相待的老师,媒体却不讨论学生的做法有无可议之处,反以双重标准只追究是否老师管理过当,否则怎会招致学生如此对待?她期待具社会责任观的媒体,能够多站在老师的立场也为他们说说话。
林孟华说:“老师兼导师的苦,没人知!老师每天7点半进教室,陪学生早读、整理教室,8点钟开始上第一堂课。到了中午得陪学生午修,自12点40分起至1点10分,下午4点30分放学,又得陪学生搞卫生,一天要忙上9个钟头,已逾越了劳基法每日工时的规定了!”
以1:40的师生比例而言,老师的工作责任真是太重了。国中生是人格最具有可塑性的时期,也最容易情绪激动。每位学生都是一个“风暴”。40位学生轮流来个周期性风暴,那做老师的简直要疲于奔命。
在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下,出现了一群有别干传统思维、行为的“新新人类”。
他们特异的穿着打扮与崇拜明星偶像的心态,转移了他们对课业的注意力。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新新人类对物不珍惜,对人不关怀的冷漠感,使老师教起书来不但难上加难,而且毫无成就感。
为走向教学正常化,学校以常态分配方式编班,不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完全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教材教学生。为使资质平庸的学生都能听懂,老师教得浅显,又使得资优的学生感到不满足。若要满足他们的需求,课讲得太深,则又使资质平庸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常态编班的结果是顾此失彼。
我们当老师的绝对愿意付出爱心、耐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来教。
可是面对社会对老师常有些不平的怨言,实在令人心灰意冷;究竟什么时候大众才能以平常心来看待老师这个角色?我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关爱!
台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杨龙立教授指出:以前和现在一样都有校园问题,只不过过去未加报道,局外人不清楚。其实,古今校园问题不同之处还在于问题的严重程度。目前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的确令人心忧。
校园师生关系的转变,可从师范教育的方式说起。五六十年代,培植师范生的方式为军事化管理。他们逆来顺受,责任心强。当这群师范生毕业踏入校园执教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也是唯命是从。即使负担过重,还是二话不说,一肩扛了下来。不过,现在的师范生,要求自主、自律的声浪大为提高,所受教育环境及方式有别于从前。当老师后,对于校长的要求他不照单全收,而是衡外情量己力,老师对上级的关系已有所转变。
尽管老师之于校长的自主性提高,但在对下的权威上也逐渐丧失。从前自校长老师学生顺向发展,现在则是校长、老师都丧失了对学生的权威性。因此,校园不再像过去由上而下那么单纯,每一角色多少都对上有些反作用力,使得冲突时有发生,愈演愈烈。老师逐渐丧失权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主性的提升,另方面也是资讯多元化的结果。现在学生的资讯来源可多了。从小家长就把孩子送进才艺教室、科学教室。长期下来,某些学生在某单项学科的能力可能已超过老师,老师的权威性自然丧失。还有在外补习功课的学生,受补习班老师的影响甚深。传统的教学方法及内容已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度、信赖度已大大降低。
再者,学生对知识不看重,也导致师生关系疏离。从前的学生执著于课业,认为以后的发展与所学密切相关;现在的学生则轻视课业。认为书念得好不一定有成就,而且在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之中,有很多不见得书读得好,因此更增加了他们不必靠读书求成功的信念。
在如何减少冲突方面,杨龙立指出:老师的观念得改变。必须认清“学生不像从前一样会言听计从”的事实。在向学生传达命令之前,请先以他的立场想想:“真的是对他好吗?”其次,以前直来直往的教学方式亦得调整。现在的教学,不要以为有传播,必会有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说服技巧,巧妙地使学生经由认知而改变其态度,进一步改变其行为。这些说服的技巧与理论,可以经由老师再教育而得,所以老师也不能停止学习。
在学生方面,如果对老师某些做法感到不满时,可以先向老师反映,如果确有其事,他却不虚心接受,反而有些失态,学生不要立即与老师正面冲突,退让一步后,再适时向训导人员报告,在理字上站得住脚,在事件上学生已拥有较多的优势。有一位体育老师处罚女学生事件,曾被公诸报端。固然老师处置过当,但追究事件发生的原因,女学生也难辞其咎,因为在事发之际,她并未退让,也恶言恶行以待。所以在整个事件上,她虽是受害者,却不全然是个赢家。
要重建校园伦理,师生双方必须定出合情合理的规范,双方在游戏规则的制约下互动,只要彼此不逾矩,师生冲突的事件,即能化弭于无形。
重建校园伦理,不单是学校的责任,追本溯源得从家庭做起。在家庭中,家长对于小孩不能大放松,也不能大严苛。要让他们养成自津的习惯,看似自由,其实又有规范,这样的管教技巧,父母有必要学会。
学校则要主动教导学生如何判断是非,并循正常管道反映自己的意见。至于那些不配当老师的人,主管机关及学校应该把他清除出去,以保持校园的安定与健康。
天真可爱,在他们的眼中老师是个神;师生之间除了“亦师亦友”的关系外,国小学童与老师更有“亦亲”的关系。平常,老师像是孩童们的家长一般,无微不至地守护着他们。
对于近来时有所闻的校园事件,毛颖芝的看法是,个案不足以推断所有的校园皆如此,就像父母虐待孩子的事情也频频发生,但是否就可推断天下父母都会虐待孩子呢?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仍是敬业乐群,认真负责的。只是新闻报道多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原则,致使外界对优良教师的事迹一无所知!
随着都市化的发展,校园的班级数目增多,学生人数增长快速。因此,学生呈现一种“匿名性”的倾向。心想除了班主任、授课老师外,大部分老师及训练人员都喊不出他的名字。任何不适当的行为,反正也不容易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校规形同虚设,管教学生益加困难。
教小孩并不困难,得降低自己的心理年龄与小孩谈话。大人们不能用自己经验内的事物和他们谈,这样便无法交流,另一方面,爱心、耐心仍是教育孩童的不二法门。该童的智慧是逐渐增长的,并非一蹴可就。大人千万不可过于急躁。
事缓则圆,等他的年龄到了,开了窍了,自然能达到我们的要求。
教导小孩时,遇事如何能疏通自己的情绪也颇为重要。在学得这些方法后,便能在不伤害人的情况下宣泄情绪,也能减少与人发生冲突的机会。
专业作家温小平指出:父母亲的价值观有别子小孩,对于一些牵涉孩童事物的问题,常会以主观想法做价值判断。就拿交友这件事来说,父母亲多半会要求小孩与好孩子一起,不要与坏孩子做朋友。但什么是好孩子,什么又是坏孩子?
一般而言,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成绩好,最好还是模范生。基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他们便希望小孩与这类自己认为是“好孩子”的人做朋友。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小孩则不认为成绩好、有钱有地位家庭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因此做父母亲的也得设身处地用小孩的想法来看事情,不要只重成绩,不重操守。
如何增进师生互动,家长也有责任。例如联络簿扮演师生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许多家长往往只是签名了事,从不利用它与老师作进一步沟通;甚至有的让小孩自己拿了图章盖,从不过问小孩学校的事。而家长会,顾名思义应该是由父母亲共同参与的盛会。教育不单是妇女的责任,男女共同参与,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另外,家长应该安排固定时间与小孩聊天,主动谈他的学校、他的老师、同学,不要以为把他放到才艺班就是对小孩好,父母亲若能经常和小孩谈心,可以掌握到小孩成长的脉动及分享他成长的喜悦,不会和他成长的经验脱节。等到小孩长大,才赫然发现他怎么改变那么多,甚至变得有点陌生了。
小孩也有双重性格的特征,如果为人父母不主动了解小孩在家与在校的行为,将只能了解在家里的表现。有些小孩在家懒散,可是在学校却热心公益。做父母的如果不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不与他谈心,便以为小孩不乖,经常给予苛责,小孩的心里将难以平衡。原来父母对他的行为只有批评,得不到赞美,因此在家不愿做家事,说不定连带影响他在学校服务的意愿。
小孩非常希望他人的认同及肯定,父母亲或老师如果经常只给他批评,而不给他赞美,小孩的情绪便大受影响。根据许多学生的反映,毕业后还会怀念的老师,通常都是能够以他们的心态和学生相处的老师,可见了解小孩的需求非常重要。
小孩最天真无邪,内心世界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幻想,可以通过演讲、作文、绘画、周记等多种渠道表达出来。学校愿主动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赛活动、观摩活动,让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得以尽情发挥,借以培养出孩童的自信心。
目前各校的辅导人员极为缺乏,每15班才配备一位辅导人员。如果能在现有导师制度之外,每班再加一位辅导老师专门管理学生的生活,由于没有分数压力,师生关系或许更为融洽。
大众传播媒体具有议题设定的效果,荧屏或语言所塑造出来的形象经常构成青少年的价值观。在媒体一片崇尚金钱主义、崇拜偶像声浪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次文化也以此为核心。倘若媒体能因拥有如此巨大影响力而激浊扬清,隐恶扬善,则功利主义的青少年次文化便可改变,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双管齐下,教育才能产生效用。
教育部训育委员会第三组主任郑崇趁表示:校园出现问题,事实上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负责。因为学校无法独立于社会之外自成一个体系,家庭则是构成社会的最基础单元,与学校具有密切的联结关系。
据研究,青少年犯罪率与成长率均较成人为低,显示青少年问题不如成人问题严重,更何况青少年的犯罪倾向,也多半是向成人学习而来,因此把青少年问题一味归给学校颇不公平。
为改善校园问题,教育部已制定辅导工作7年计划,自1991年7月开始实施,至1997年6月截止,活动重点分短期、长期两大项。就短期而言,系针对中小学老师开办辅导进修课程。课程分三种:(一)基础辅导知能的研习,提供辅导课程的训练,使具有初步辅导观念、辅导态度;(二)在师范学院开设辅导学分班,鼓励更多老师修辅导学分;(三)举办主题辅导工作坊研习会,把一些老师们耳熟能详的辅导理论,借由工作坊研习,实地应用出来。
就长期而言,有三项努力重点:
一、建立辅导网络。解决青少年问题,光靠老师力量并不够,若能结合学校辅导人员、社区服务社会工作人员、综合医院心理治疗人员、心理卫生单位心理卫生人员、热心辅导的社会义工组成一个网络,利用电话语音系统或服务手册分发的方式,提供各级学校、学生利用。
大家下午好,在这天高气爽,枫丹菊艳的美好季节,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相聚涟水县安东学校,共商育人大计,共议教育工作。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关心理解和支持我校工作的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每位家长、每个家庭的大力支持,你们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我们,把孩子的未来和希望托付给我们,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赖和支持。为了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人、成才,我们需要及时向各位家长汇报您的孩子在校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并请各位家长对我校的各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是我们今天召开家长会的目的。
各位家长,借出机会,我想先向家长介绍一下我们安东学校基本情况,及开学以来学校所开展的相关工作。以便您更好地了解我们,我们能更好地协作。
涟水县安东学校是县委县政府投巨资精心打造的一所现代化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占地200余亩,建筑面积计75000平方米,按小学部每年级8轨计48班,初中部每年级16轨计48班设计建设,学校现有57个教学班,在校生2600余人,教职员工180余人。
学校管理队伍精干,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的领导班子是从江苏省涟水中学、涟水县圣特外国语学校、涟水四中、涟水县实验小学、郑梁梅小学等学校遴选出来的。学校的全体师生都是面向全县公开选拔,优中选优共同组成的。目前学校有中高级职称教师118人,淮安市学科带头人5人,涟水县学科带头人30人。
学校校园设计先进,布局合理。目前主体工程已建好,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相对独立,完全建成后学校各项硬件指标均达到江苏省现代化标准。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师、计算机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塑胶运动场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学校每口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建有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和现代化办公管理系统。学生公寓8人一间,均有独立储物柜、卫生间和淋浴间。
各位家长,我们深知一流的硬件设施,并不代表能获得一流的教学成绩、一流的教学质量。我们全校上下可说是责任心重,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学校近期目标“一年家长满意,二年社会认可,三年形成特色,四年学生向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开学以来,我们认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科学制定学校管理模式,狠抓学校常规管理
学校在借鉴兄弟学校管理体制模式的基础上确立切合我校的管理体制。学校实行两级管理即校长室领导下的行政科室、部门负责制,行政科室、部门监督管理下的年级组负责制,把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能主动创新工作的科室、部门副主任安排到年级组任组长。明确责任,强化职能。在过程管理中,学校更是实行精细化管理。比如说学生宿舍的管理,我们每一层楼都配有一个生活老师,每天负责对学生的照顾和管理,就像家长一样。学生管理这一块,实行全天候、全封闭管理,住校生许近不许出,学生出门必须有出门证,学生证。学校为了整合学生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充分利用时间,专门设立早晚读及午坐班和午间学生习字课,每天早中晚都有校值日人员检查及老师坐班。再比如说,针对学生当中出现的不文明、不守纪现象,我们聘请县法院法官担任校法制副校长,举办法纪报告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等等,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越来越好,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这一点,各位家长应有所感受。
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之本。我校非常重视提升教师的文化和知识内涵。多次组织老师外出听课学习,积极举办老师基本功大赛。还认真做好学生阶段学习检测工作,查找教与学的不足,并及时责令整改。每周组织各学科老师在多媒体教室开设公开课,认真组织学科老师评课,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目前,积极学习,不断进取,团结协作,敢于创新,正初步形成了安东学校良好的教风。
三、狠抓学生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办学特色
学校在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学校充分利用各方面条件加强对学生的跑操、课间操及眼保健操的训练,7—9年级每天两次的大课间都有班主任带队环绕校园跑操。1—6年级每天组织学生训操、练操、直到动作规范、齐整。学校定期举行各类活动,比如说才艺大赛、广播操比赛、跑操比赛,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安东学校虽然属于城区学校,但是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野,基础较差,但这部分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学校利用学生们这些特点对学生施行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努力,建校两个月以来,学校佳绩连连。在县庆祝建国64周年《群文调演》的活动中,学校参赛的节目荣获第一名(全县各行各业参赛单位共45家),尤卉卉老师在县“立师德、正师风、铸师魂”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小学部在涟水县中小学生举行的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
以上是我校开学以来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但我们也深知,学校成立伊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学校工作中还有些不足,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地方,也请各位家长多提宝贵意见及建议,我们将认真梳理家长们对学校工作好的建议,让安东学校更好地发展。
各位家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离不开您的支持,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学校、社会、家庭有机的集合体。为了使您的孩子能更好地发展,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想给您提几点建议:
一、要协助学校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明确人生的方向、理想。
小学和初中阶段、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学生心理、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重要时期,是人生道路上紧要关头。稍有挫折,会影响终身。各位家长要配合我们老师帮助孩子树立远大梦想,明确读书学习的目的,增强成功的信念和成材的欲望。当今这个社会,受各种思想的影响,有时环境氛围很不好,有的人说读不读书无所谓或者念个初中毕业就行了,这就不妥了,不读书或少念书确实也能生活,但如果我们通过现在的打基础、努力,将来能更好的生活,为何要错过这机会呢?这些道理要反复的跟孩子讲,让他(她)信服,方向明确了,信心增强了,学习就会变主动,孩子就会不断进步。
二、要协助学校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少家长送孩子上学,以孩子考取好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因此,他评价孩子只看孩子的成绩单。对此,我们十分理解,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更注意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有的小孩一阶段成绩差就是因为行为习惯差所造成的。其实,行为习惯与学习成绩是相关联的。对一个孩子可以想象,如果行为习惯差,其成绩怎么会好。我们要教育引导孩子文明、诚信、守法、明礼、上进,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当然,我们老师、家长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努力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文明向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知识丰富的人。比如说守时,我们走读生家长说何时来带孩子,那你就按时能带,哪怕工作再忙,给孩子一个好的遵时习惯。再比如说,我们要求学生进出校门要带学生证,有时还需出门证,需登记,那我们家长进行校门也要登记,不能不配合门卫硬闯。我们要求学生车辆整齐摆放,那我们送孩子时的车辆也要按门卫要求停到指定地方。放学时,我们要求学生排队有秩序放学,那我们家长接送孩子时就不应拥挤在大门口,等等我们都应该做给孩子看,给孩子以好的榜样。
三、要协助学校,为孩子共同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您的孩子学习生活环境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与学校密切配合。目前,社会上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时刻会侵浊影响学生的成长,要教育孩子远离“三室一厅”远离一些不良的娱乐场所,共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极少数学生身上还存在着抽烟、喝酒、不讲卫生、有暴力倾向等不良行为,我们家长要及时批评、教育、指正。同时要帮助孩子确立交往的范围,要了解孩子的交往圈子,断绝孩子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不三不四的人交往,避免走入误区,走上歧途。提到您孩子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也很重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家教严。有人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在此,我想提请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文化、思想、心理素质,这就是通常说的“言传身教”的作用,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以高尚的情操,文明的举止做好孩子的榜样,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创造优美的文化环境,营造家庭教育气氛。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少打麻将、扑克,要喜欢读书看报,追求新知识,努力工作。用这种精神影响孩子。另外,据了解我们有不少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亲长年在外忙碌,小孩托给爹爹奶奶外公外婆带,这部分小孩更需要家长提供良好的,健康的环境,爹爹奶奶外公外婆生活上可说是关爱有加,溺爱有余,但对小孩子的行为习惯管得可说是远远不到位,请父母亲们要认真慎重对待,尽量还是自己来陪伴小孩,哪怕是少挣点钱,错过这段时间,后悔也无用。也请孩子的爹爹奶奶外公外婆们一样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据了解还有些家长把孩子全托在别人家,花点钱由别人代管,恕我不客气说,这真是太不负责任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太多,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出现什么差错,遗憾后悔也没用。
四、要注重多和孩子沟通,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各位家长平时要经常与自己的孩子沟通,要与孩子平等、友好相处、学会与你的孩子交朋友,加强交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能认真虚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意见,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倾向和情感需求。还要主动多与学校、老师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您的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与学校、老师配合,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要严格要求,全面提高您孩子的生存能力
我们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应该承认,独生子女有许多优势,家庭重视教育,智力发展较好,但少数孩子由于家长宽容,两代人的过度关心,使得一些孩子缺乏生存的磨炼,在学习、生活上依赖性很强。在学校里体现在行为习惯、合作共处、自我要求、勤奋勤俭等方面存在一些缺点。希望各位家长要高度重视你的孩子的生活方式,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培养他们勤奋刻苦,勤俭节约,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生存能力,这种受益是一辈子的。
六、要客观评价,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和表现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表现及取得的成绩,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对孩子过分的自信,我们在和家长单独交流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小孩在家很听话,在校不可能不听老师的话”、“我的小孩在家很认真做作业做的很好,考不好肯定是老师教不好”、“我的小孩子以前成绩很好,现在成绩怎么不好的呢”、“我的小孩子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过错”等等,实质上家长忽略了小孩子在校的表现才是最客观的关键点,那么请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小孩的情况,好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教育、纠正。
二、是家长常常对自己的孩子不满,并进行指责。当然,这主要原因是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把自己的小孩与别的小孩比。大家知道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孩子有独立的人格、个性,有他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爱好,有他自己的身心发展过程。我们对孩子不要有太多的苛求。每一位家长要学会赏识你的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背负起沉重的期待与希望。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哪怕小孩成绩差、行为习惯差。他一定有长处。我们在家访时偶尔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啊,我这小孩没法问,我们也不问了,随你怎么办。”试想这样的小孩能上路吗?能教育好吗?连家长都不问了真痛心呀,如果学校再不问不是推上社会,让他犯罪失足吗?这岂不是罪过。需要我们耐心地教育!我们家长要注意不断激烈学生成长的信心,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行,能纠正不足。我们家长还要允许孩子成绩有时会有些波动,有些变化,这是很正常的。要尊重信任孩子,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压力,要孩子自我调节学习状态,自我悦纳,在自信中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走向成功。
各位家长,刚才给您六方面的建议,不妥地方,敬请谅解、指正。办好学校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全体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位家长的共同愿望。我们安东学校所有老师将以百倍的努力和诚挚的爱心教育你们的孩子,让你的孩子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和高质量的教育。在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涟水县安东学校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的,我们会向大家证明你们的信赖和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