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工业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风险和机遇并存时期,哪里是死胡同?什么是大机遇?众多美容化妆品企业的负责人,因无法预视而无从采取应对措施,正在彷徨中漠然等待。可国外企业并没闲着,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屯兵中国市场。从平面到媒体,从商超到专营,从专业线到日化线,中国百姓几乎是在最短时间内,发现自己淹没在无国界的“美丽世界”。 入世后,从关税、资本流动到外资进入门槛的大幅放低,这对关税普遍较高的中国美容化妆品的零售业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势态就像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他们甚至很难按既定的方针照章办事,因为跑道常常被挤占,一不小心就被淘汰出局。那么中小化妆品企业脱颖而出的路在何方呢?
蓝哥智洋行销机构的专家认为:中小化妆品企业无论是在人力还是物力、财力等各方面远远小于大型企业,当然更别提与世界化妆品巨头们去迎面抗击了。但是中小型企业同时也具备了许多大型企业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危机感强,富于进取,机动灵活,只有充分发挥与大企业的差异化优势,并将这些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中小型美容化妆品企业才有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细分市场,差异化路线才能立足
在市场同质化泛滥的今天,中小企业不能再沉迷于以往仿制、跟风的陋习,而应另辟蹊径重分市场格局,细分市场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市场细分化,文化品味是营销战术中的长青树。某国外化妆品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做同一产品的推广,就用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主题:北京是“高雅尊贵”,满足北京女性消费者强调正统、本位、身份的心理;上海是“经典知性”,满足上海女性消费者理性、享乐、细腻、休闲心理。因此,因地制宜的酌情面对自己的上帝做产品宣传低,是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制胜的一大法宝。 当前,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的卖点无外乎集中在:抗衰老、抗污染、天然活性、美白祛斑、保湿滋润等几个方面。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仍迷恋过营销和概念的创新,动辄“三天去斑,五天除皱”,在以往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的时候,这些企业还能在夹缝中求取生存,但是,随着近年行业洗牌的加剧,国际品牌的大举入侵,一部分OEM企业由幕后走向台前, 这些企业生存之路也就变得异常艰辛了。 事实上,“创新是活路,守旧是死路”,这是每一个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必须面对的一大课题。所谓创新,就是指要走差异化路线。纵观我国的中低档化妆品市场,可谓新品不断,如何抢占先机,大搞特色经营,适度引导目标消费者,而不是浪费资源、全面出击,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逐步形成优势规模,选对目标市场非常关键。因此,走差异化之路是目前中小化妆品企业相当长时期内的有效策略。
男性化妆品市场的培育是一种趋势
虽然美容化妆品市场日趋饱和,但这种现象仅仅限于女性市场而言。与之相反的是目前国内男士化妆品市场犹如襁褓中的婴儿尚处于初生阶段,一方面许多国外知名品牌如雅诗兰黛、资生堂、欧莱雅、宝洁等并未完全登陆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本土专业男仕品牌数量极少,至今无领导品牌出现,可供男性购买和消费的男士专业美容院或专柜更是凤毛麟角。男性美容作为一种新观念或一种新的生活形态的诞生,它的背后一定蕴藏了一块亟待开发的广阔市场。但是由于市场上目前真正的男士专业化妆品只有古龙水、剃须膏寥寥几款。男士常常使用女性使用或男女通用的化妆品,在市场高度细分化,品牌差异化的今天,显然不合时宜。性别的差异,皮肤性质的不同,社会观念及审美观不同,决定了男性化妆品应当与女性化妆品无论在功能、包装、宣传推广上应该有所差异,如:清爽不油腻、易吸收、香味淡雅,以及兼顾现代男士需求的功能性及个性化。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领域,男士化妆品将给厂家、投资者带来新的发展空间。而男士美容作为一座亟待挖掘的巨大金矿,此时正是切入的绝好时机。
儿童化妆品市场方兴未艾
目前,中国的儿童化妆品市场从总体来说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但从其发展前景来看,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在的中国家庭许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人们在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同时也逐步认识到儿童化妆品的重要性。儿童化妆品市场是一个与成人化妆品市场不同的领域,儿童化妆品的细分程度还远远不如成人化妆品,因此,对儿童化妆品进行市场细分,不断开发新产品,儿童化妆用品市场将会是一个不断增长和具有投资潜力的巨大市场,而目前的产品及种类还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正因为如此,儿童化妆品市场必将会发展、成熟、壮大起来。
中老年化妆品市场不容忽视
随着中老年人群比例的逐渐增大,借助化妆品延缓衰老和抗衰老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现在使用抗衰老化妆品的女性年龄提前,也增加了对这类化妆品的需求。新世纪的化妆品将不再是年轻人的专用品,中老年化妆品市场蕴育着大量的商机。针对目前市场中老年化妆品极度贫乏的现象,深度挖掘中老年化妆品市场的潜力,抓住中老年人心理和实际需求,研究开发具有防老抗衰功能的新产品,正引起化妆品厂商的重视。
运动用化妆品市场引暴全新概念
关键词:乳制品;现状;对策;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分销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全过程涉及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 、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网络结构模式。本文从供应链的视角看新疆乳制品企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主要是从原料供给、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这个角度去看新疆乳制品企业的发展,希望能够把供应链这种企业运作的新型的先进的结构引进新疆乳制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新疆乳制品企业的现状分析
1.源料奶供给概况
新疆乳业资源丰富,据有关统计,到2005年末,新疆良种及改良乳牛存栏头数达210万头,牛奶总产量152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五位,但是奶牛平均产奶量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2.5%。主要原因是产乳量较高的良种牛仅占奶牛总数的14%,产乳量相对较低的新疆褐牛及其改良牛却占到了80%,低产出、低效益问题突出。目前,新疆奶牛养殖大多还停留在农户散养传统模式上,产业化组织程度低,相当一部分奶农与加工企业之间缺乏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和核心企业的供应商,具有多重身份属性:自然人、法人、管理者、决策者、劳动者等,其行为模式比较复杂,决策的理想与非理性并存,并受农户个人文化素养、偏好、心理状态、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而波动。另一方面,很多乳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基地农户的关系还仅仅停留在一种买卖关系上,短期行为严重。一旦市场不景气,企业为了保证利润,人为压低原料奶收购价格,将市场风险完全转嫁到农民身上;而市场升温时,加工企业之间的奶源争夺战又会造成短期之内的虚假繁荣,刺激农民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当相互独立、分散的生产主体与现代企业生产所必需的产业链整合时,矛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2.乳品生产加工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有乳品加工企业75家,生产7大类,近60个品种,其中大中型企业20家,日加工鲜奶能力为2400t。乳品的生产地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等地,生产能力占全区80%以上,基本满足了本地市场的需要。像新疆麦趣尔集团公司这样的个别大型企业引进了国际先进设备和工艺,而大多数小型企业设备陈旧,生产水平低。新疆乳品生产结构地点:一是乳品产量上液态奶占有比重大,液态奶中不耐储存消毒奶占85%左右。二是乳制品总量中,高档乳制品所占比重低,不足1/3。
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关系上,由于源奶收购、加工、运销的地区垄断性,加工者特别是其中的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在交易中占据更大的主导权。奶牛养殖投入高,见效慢,使乳制品加工企业大多不愿在奶源建设方面过多投入,而是采用“公司+农户”的先发模式。
在乳制品加工企业与乳制品销售者的关系上,主要是在“公司+农户”的先发模式下,二者的关系是松散的买卖型而非合作型的渠道关系。
3.市场竞争力概况
(1)市场占有率。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牛奶日销量在340-350吨左右,本土乳品企业占85%,占据中、低档市场。外来品牌占15%,占高端市场。乳品消费以当地品牌为主。(2)品牌影响力。从全国乳制品阵营看,新疆乳品品牌至多属于第三阵营之列,属于中小企业范畴,整体品牌竞争力弱。
二、新疆乳制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原料奶供应上看,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奶源分散,奶源区域性供求不平衡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区域性的原料奶供不应求。主要是在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到奎屯)一带,鲜奶日加工能力已经达到了1570吨,而这一区域目前每天能供应的原料奶只有600吨左右。由于奶源不足,使得该区域的乳品加工企业竞相抢购奶源。另一方面广大牧区出现原料奶过剩现象。新疆地域辽阔,广大牧区奶牛饲养分散,又缺乏必要的制冷收奶设备,从而造成了原料奶相对过剩。这就造成了需要奶源的地方原料奶供应不足,而奶源丰富的地方加工能力又不足的矛盾,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利用率很低,资源浪费。而且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也造成原料奶收集困难,运距长。原料奶收集的高成本造成新疆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生产能力小,产品单一,缺乏竞争力。
(2)优质奶牛少,品种改良滞后,良种奶牛比重低,单产水平低
2002年,全区有奶牛125万头,年产奶近90万顿,而真正的黑白花良种奶牛和改良牛只有20多万头,仅占奶牛总数的20%。我国奶业发达地区奶牛平均单产6000公斤,新疆则只有1400公斤左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大牧区奶牛品种差,饲养水平低,成年母牛单产仅300-800公斤。低品质的原料奶严重影响了新疆乳制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乳制品的品质。
2.从乳制品生产企业自身看,存在以下问题,不容小视
(1)资金紧张
新疆现有的乳制品企业都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资金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2004年以来,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区内各商业银行对新贷款的审批更加严格,造成一些乳品企业收购原料奶资金落实困难,企业开工率不足。据有关调查显示,新疆乳品加工生产线日加工生产能力为3000吨,目前只动用了三分之一,其他生产设备仍处于“休眠”状态。此外,乳品加工企业的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加大,投资增幅明显回落,一些原已得到银行承诺的项目,因贷款不落实,无法如期开工。资金的缺乏还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2)企业自身管理存在缺陷
新疆乳制品生产企业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思想概念严重;大多数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建立在职能基础上的,追求部门利益严重。企业与上游原料奶供应者及下游乳制品销售者之间,还是传统的竞相压价的竞争关系,缺乏贸易协作,“双赢”乃至“多赢”的协作思想还未树立。由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不能协调发展,也造成乳制品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
(3)疆市场的高配送成本,制约新疆乳制品企业的发展
新疆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地域,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向北至阿勒泰有800km以上,向南至和田有2000km以上,向东至哈密有600km以上,各城市之间的跨度少在30km-60km,多在100km-200km,尤其在南疆市场各行政区域跨度在500km以上,市场区域的大跨度造成新疆乳制品企业的高配送成本,成为制约新疆乳制品生产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4)疆外市场开发不足。高运输成本,影响产品竞争力
新疆地处边陲,远离乳制品消费市场,运输距离长,影响产品竞争力。新疆据内地市场,从哈密算最近的也在400km左右,并且都是二、三级市场,市场规模和市场容量较小,加之大的乳制品企业多集中在乌鲁木齐周边,据内地的距离长达1000km以上。目前,我国中高档乳制品消费市场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被大城市接受认可的产品才有竞争力,而竞争的重要手段是价格,价格又取决于成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较高的运输费用增加了产品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运距一方面成为内地乳品企业进入新疆市场的瓶颈,另一方面也成为新疆乳制品企业向外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也是新疆乳制品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二。高运输成本使新疆乳制品生产企业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从整个新疆乳制品行业看,新疆的乳制品企业规模不大
从整个新疆乳制品行业看,新疆的乳制品企业规模不大,缺乏像伊利、光明、蒙牛这样大型的龙头企业,一方面企业的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行业示范带头作用也不明显。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较知名的乳制品企业有麦趣尔、物华畜牧、农垦乳业等,但年产量超过万顿的企业只有2家,行业带头作用不明显,很难带动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虽然2002年下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德隆进入乳制品行业,但后面因为资金问题,给新疆乳制品企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新疆乳制品生产企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提到的新疆乳制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解决措施
1.政府及企业帮助农户建立合作经济组织
单个农户分散饲养,他的抗风险能力很差,帮助农户建立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与他们风险共担,不仅可以提高单个农户的抗风险能力,还可以提高农户的饲养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提高奶源质量,保证优质奶源的持续供给。基本思想就是企业要和农户建立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基本措施有帮助农户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奶牛养殖基地,积极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可以定期为饲养户召开辅导班,传播科学养殖技术,奶牛的疾病防治技术。积极推广机器挤奶,冷链运输。此外,还可以推行使用统一的《鲜奶收购合同》获《鲜奶代购合同》示范样本。签订平等互利的牛奶购销合同,规范鲜奶收购行为。使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使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建立稳定的原料奶购销关系。
2.构筑物流体系,提高流通效率,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同盟
应充分利用物流平台,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供应链战略同盟,成为整体供应链的一部分。即可减少中间层次,又可使货品付运的过程更有效率,从而不断降低物流成本,以低成本的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快资源整合,尽快形成大的乳业集团
新疆乳业要走出去,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尽快形成大的乳业集团。要立足构建大产业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重点扶持一些有稳定、出租的奶源基地,有知名品牌和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措施促进乳业集团化经营,如新疆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可以和全国知名的零售商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通过他人的发达的零售网络,进一步打开内地,乃至国外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扩大企业规模。另外,还可以通过“筑巢引凤”进行资源整合,采取优惠政策引导国内外乳业巨头开发新疆优质乳业资源,实现“借船出海”。
总之,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疆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只有转变观念,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竞争模式已不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应从供应链的角度去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状况,用供应链的理念带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任爱君,吴迪.浅析供应链管理在农产品核心企业中的实践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5):4944-4946.
[2]刘爱玲.乳业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1): 16-20.
[3]俞燕,李艳军.提升新疆乳制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 2006,(11): 63-64.
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按照国际分类标准,食品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四个大门类,进而又分为24个中门类和64个小门类。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包括粮油加工、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畜禽蛋加工及豆制品加工等;食品制造业主要包括焙烤食品、面制品、罐头、乳制品、调味品、糖果及食品添加剂等;饮料制造业主要包括酒精饮料、固体饮料、软饮料及精制茶加工等;烟草制品业主要包括烟叶复烤、卷烟制造和其他烟草制品加工,等等。
二、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现状比较
1.河南食品工业各经济指标的国内比较
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时滞性,本文采用2007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河南食品工业的国内比较分析。同时,由于青海和食品工业的落后,数据资料不全,故本文分析中均省略。通过对全国各省份食品工业4大行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2007年河南食品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内的比较现状如下表1。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成本费用总额等11项指标均全国排名第2位,仅次于山东;固定资产原价仅次于山东、广东排第3位;资产合计、本年应交增值税排名第4位,次于山东、广东、云南;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在全国仅排名21位,这说明河南食品工业的产出效率很低,处于全国落后水平。
2.河南食品工业比重的国内比较
河南省2007年食品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所占比重如表2所示,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资产合计、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利息支出、利润总额本年应交增值税、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成本费用总额、等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比重均在5%以上,其中利润总额占到全国的12.02%,仅有出货值的比重低一些,也达到了1.54%。这充分表明,河南食品工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食品工业大省。
三、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的主成分分析
1.分析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是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直觉化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为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从众多的相关数据信息中,通过浓缩信息,指标降维,导出几个主分量,并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始信息,且彼此间不相关,从而寻找出代表信息的综合指标,对综合指针报蕴藏的信息适当解释,以揭示事物深层次的内在规律。由于它所反映河南食品工业竞争力的指标比较多,因此进行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必须采用多指标。由于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实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消除指标样本之间的相关性,在保持样本主要指标信息的前提下,可以提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主成分。本文应用这一方法,研究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比较。根据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分析各省份指标要素,并计算各要素的得分,计算出各省份的竞争力综合得分,以评价河南食品工业在全国的竞争位置。
2.研究样本和数据
以河南省食品工业为样本,根据2007《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运用SPSS16.0为工具,对食品工业4大门类: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按照国际分类标准)中以下经济指标:企业单位数(X1)、工业总产值(X2)、工业销售产值(X3)、出货值(X4)、工业增加值(X5)、资产合计(X6)、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X7)、主营业务收入(X8)、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X9)、利息支出(X10)、利润总额(X11)、本年应交增值税(X12)、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X13)、固定资产原价(X14)、固定资产净值(X15)、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X16)、全员劳动生产率(X17)、成本费用总额(X18)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省份由单向指标共同作用的综合分值,对河南食品工业的竞争优势进行国内比较。其中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
3.河南食品工业国内竞争力评价
用SPSS16.0对以上所选指标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照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大于1原则提取主成分,通过方差分解主成分提取分析可知,在所有因子中,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6.866,方差贡献率为93.697%;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007,方差贡献率为5.597%。两个因子累积贡献率为99.294%,能够较全面地反映所有信息。因此,提取第一、第二个因子即可满足分析需要。由主成分分析可知,在主成分F1上的载荷除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外,其余均大于0.95以上,因此可知因子1主要由除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所有指标变量决定,反映了食品工业的总体规模竞实力。变量全员劳动生产率作用在主成分F2上的载荷值为0.999,说明主成分2主要由全员劳动生产率决定,代表总体效率竞争实力。
【文章摘要】
以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为现实需求,进行基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的研究,对全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调研,准确把握咸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基本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机整合、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路径,针对咸阳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模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案,为实现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优化升级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 其包括农副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饮料业和烟草加工业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 ,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 ,与农业依存度最大 ,与其它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
当前,咸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机遇,推进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作为咸阳的传统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充分重视发展食品工业的战略意义,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陕西食品工业基地。
1 食品工业现状
近年来,咸阳市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又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业。作为咸阳市传统支柱产业食品工业,当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证食品安全等重大挑战和压力。从总体上说,食品工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大成就,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11年,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共完成总产值1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食品工业实现产值236.8亿元,增速为37%,分别位居支柱产业的第三位和第二位,并涌现了一批在省内外影响较大的食品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产业经济的发展。
2 食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从行业结构上看, 加工方式粗放、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发展不够;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 档次低、 包装差, 产品更新换代慢, 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2.2 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 生产聚集度低,产业链条短
咸阳市食品工业中中小型企业比重较大,处于食品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在总体的经济发展中,很难形成规模经济,缺乏明星企业。
2.3 食品工业技术相对薄弱,科技项目研发匮乏
咸阳市食品科技力量整体基础薄弱。从事食品工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只占咸阳市总科技人员的9%, 且都集中在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
2.4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有待完善
现有的检测人员大多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偏低,部分监管机构尤其是基层的检验设备,装备落后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3 促进食品工业优化升级对策建议
3.1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
对全市的食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提高品质,开发新规格新花色新包装的系列食品加工业。并且利用咸阳市果品业,畜牧业等农牧产品的优势,树立整合产业资源的新理念,推进农村土地的合法、自愿、有偿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企业化种植、养殖。最后,优先发展基础原料。充分利用农、林、牧、渔业提供的原料,扩大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产品品种系统化、专用化。
3.2 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度
我省具有显著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实施、西咸新区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2011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的出台,这对科技创新迎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政策及区位优势日益显著,为咸阳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区域,在更高平台、更大空间聚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水平,增创新的产业发展优势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科技创新资源是食品工业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是其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没有科技创新资源,食品工业发展只能依靠相对充足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及资本的追加投入来维持低效率的产出,难以为市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种类繁多的产品。
3.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首先, 应该加强食品安全和环境意识,严格执行 《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严把产品质量关。 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选择合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和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贮藏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
3.4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产业链联盟,促进资源整合
产业链联盟的目标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产业链联盟加强了企业间的信任,促进了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从而促进创新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联盟是产业协调发展的保障,产业链联盟使产业链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实现资源的相互配合、相互满足,各自的发展才有保障。
食品工业是咸阳的传统支柱产业,当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证食品安全等重大挑战和压力。作为咸阳市传统产业之一,发展咸阳食品工业有着其绝对的资源优势,但也存在其规模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因此,咸阳食品工业今后的发展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现有资源有效整合,提升食品行业的规模经济,打造咸阳名牌企业,走一条适合咸阳自身特色的食品工业化道路,进而带动咸阳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丽.车素芳.刘海燕.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11 期 P34-36
[2]徐飞,钮福祥,孙 健,岳瑞雪 建立地域特色产业联盟 促进徐州食品工业发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年第39 卷第6 期 P674-675
[3]肖建红,赵润华,洪名勇.西部食品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6 P533-536
[4] 罗强.王涛.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北企业 2008.9 P48
[5]冯俊华.宋安玲.董继先.咸阳市食品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10月(中旬刊)总第482期 P222-223
【关键词】郸城县;食品工业;发展
为了推进食品工业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食品工业强县建设、培育龙头食品企业发展,越来越成为加速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食品工业是具有连续有组织的经济活动工业体系。目前来看,中国的食品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就人均消费水平来看,发展还是较低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有了大大的提高,特别是在食品结构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也反映着食品工业将会有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我县食品工业现状
1.从食品发展的资源来看,区域县发展食品工业具有丰富的资源
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全县总面积147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农业资源丰富,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第一批大型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工业兴县”发展思路,把工业发展作为启动和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立足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农产品转化增值,大力发展食品工业。郸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茨河上游,本县西北部海拨44米,东南部海拨36米,除南部、东南部的洼地外,其它部位均为冲积平原。境内土壤主要有红淤土,占耕地总面积的35%,其次有黑土、两合土、盐碱土和沙壤土。郸城县凯杰化工有限公司位于郸城县城东工业区,厂内地质状况良好,土质分布均匀,地基承载能力100-150MPA。
2.我县食品工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目前,全县己发展大小食品工业企业90家,总资产2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20家,总资产21亿元,初步形成了以金丹乳酸、财鑫糖业、天豫经贸、金星啤酒、正星面粉、银海油脂、文玉米线、润华饼干等为骨干的食品工业发展框架,产品涵盖乳酸、糖类、粉丝、粉条、粉皮、挂面、饮料、饼干、方便面、米粉、豆制品、调味品、面粉、食用油等方面,系列产品达200多个,尤其是近几年,我县食品工业投资规模不断增大,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工业产值逐年增长,对我县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攀升。从2008年全县食品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整体呈现出稳步、健康、快速发展势头。
3.从食品工业增长速度来看
据统计,全县食品工业获省以上著名商标和开发专利新产品8个,获省(部)级质量信得过企业10家、质量管理达标企业26家,市场的适销度和信誉度较高,并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乳酸生产企业的金丹乳酸,享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乳酸及系列产品国家标准第一起草单位之称。财鑫糖业公司河南省最大的淀粉糖生产企业,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天豫经贸公司是中华全国供销总社重点龙头企业,综合生产加工、贮运、销售能力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金丹乳酸”被命名为河南省知名商品和河南省名牌产品。财鑫牌“高麦芽糖”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金星啤酒为“中国名牌”。“金丹”、“财鑫”、“天豫”、”“文玉”商标为河南省著名商标。
4.从县域科技上来看
科技含量高,科技含量是提高效益的基础,在食品工业发展中,重点依靠科技创新,先后实施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50多项,荣获国家、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40多项,围绕企业创新,开发名优、品牌产品20多个,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增加了产品效益,推动了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食品工业快速发展。金丹乳酸、财鑫糖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金丹乳酸产品研发中心为我市唯一的国家级科技研发中心,财鑫糖业功能性淀粉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河南省科技研发中心。
5.从机制优势来看
机制优势明显。郸城县食品工业发展,在机制上优势较为明显,与国有企业相比,企业产权清晰;与沿海同行业相比,他们利用的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低,专业化生产、社会化经营的水平高,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6.产品影响力较强
全县从事出口贸易食品企业3家,金丹乳酸、天豫经贸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其产品销往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7.骨干企业带动明显
以金丹乳酸、财鑫糖业、天豫经贸等为龙头的食品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一个带动的作用,促进了相关食品产业和产业基地的蓬勃发展。金丹乳酸、财鑫糖业以玉米为原料,带动周边发展高淀粉玉米基地数百万亩,天豫公司带动发展无公害红薯基地十几万亩。龙头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带头作用,促使我县食品工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8.区域的集群化,农产品集中效应突出
通过企业产品加工,使种植业实现了由“散兵游勇”到集中连片,由单体规模到群体规模,有力地带动了种植业生产基地、专业村、专业户和从业人员的协调发展。
9.品种质优适销
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倾斜,鼓励农民兴办食品民营加工企业40多家,已形成调味品、米线、饮料、方便面、饼干、挂面、面粉、方便面等产品80多个,其产品市场行情较好,大部分供不应求,经济、社会效益较高。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稳定了社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
10.从提供就业岗位上来看
郸城县顺兴木糖厂可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一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而且还可以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食品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1.区域县食品工业发展水平较低:郸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全县总面积1471.80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农业资源丰富,农工一体化的这种模式更能够带动食品工业的发展,农业技术人员欠缺,这是农业生产量减少,这也关系到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其他区域县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农工一体化来说,郸城县食品工业发展潜力无限。
2.自主品牌效应不足:构建多种产品档次、满足各个行业和客户不同需求的复合型产品结构不丰富。虽然产品的能耗进一步下降,生产成本下降,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生产规模迅速壮大,形成在竞争行业有着重要影响和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但是没有未形成自主的品牌效应。
3.食品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生产集中度尚不够高:郸城县企业追赶企业的现象严重,这些企业总体规模不大,区域县的总体企业总体小而散,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无秩序竞争等现象。
4.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力能力:这些区域县的企业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独立的文化,企业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从经济层面向文化层面拓展的结果,它的主体虽属观念形态,但它更贴近生产经营管理,更容易为各层次职工所认同和接受。
5.缺乏区域县食品工业企业资金和人才:食品工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经成为第一大产业。在区域县中,中小企业绝大部分都反映经费不足。资金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区域县经济发展的头号因素。而且人才严重不足,郸城县缺乏专门的人才培训机制。缺乏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一般,难以吸引优秀的创新型人才,而且管理者对创新的力度支持不足,企业就很难留到创新型人才。
6.区域县食品工业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较多:就目前状况来看,污染这种情况虽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扰民问题仍在进行中,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在建厂时不做环境影响评价,生产产生的大量“三废”随意排放。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这种状况影响了食品出口,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三、加快区域县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及其对区域县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
1.加大政府支持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由于龙头企业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政府的介入会深化企业制度的改革,造就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当前特别要按照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完善区域县的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与此同时,搞好配套改革。
2.依托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发挥特有机制
借助现有的产业基础及优势,发挥食品工业产业园区交通便利、信息畅通、配套设施完备的区位优势,郸城县正星粉业有限公司位于豫东优质小麦主产区的郸城县石槽镇,交通便利。及时调整品种来配合市场的需求,推出促进适合人们身体需求的面粉。依托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和劳动力资源,发挥特有机制。使产品远销上海、广东、河北、安徽、广西、内蒙、云南、贵州、青海、四川、重庆、东北三省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和好评。
3.龙头企业带好头
开发特色资源重点培育金丹乳酸、财鑫糖业、天豫经贸、金星啤酒、银海油脂、正星面粉、文玉米线、润华饼干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产品定位在乳酸系列、淀粉糖系列、啤酒饮料系列、面粉淀粉系列、方便休闲食品系列等几大主导产品系列。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推进器,以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为依托,以突出特色食品规模建设为切入点,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为主线,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特色效益为目的,发展壮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深加工生产规模,拉长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培育龙头食品加工产业群体,做强企业、做大规模、做精特色、做实产品、做好效益。着力打造产业基地,进一步拉动相关产业、服务业和养殖业等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于发展县域经济来说龙头企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只有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培养和扶持一批专业和标准化的龙头企业,才能稳而快的发展,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加农工的收入。
4.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区域县食品工业的投入
商业银行赢得了对食品工业市场这片蓝海深入开拓的机会,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综合运用产业技术政策、行业规划、投资导向目录等手段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食品工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重点企业和项目,体制创新。工业企业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实现产权制度多元化和人格化。实现资本社会化和规模水平的提升。
5.提高食品工业集聚区
加强产业基地建设,建成10平方公里工业集聚区,完善集聚区食品工业园区各种功能,为我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在郸城及周边建成150万亩高淀粉生产基地,为财鑫、金丹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建成30万亩无公害高淀粉红薯基地,为天豫经贸公司提供原料保证;建成20万亩油料基地,为银海油脂公司提供原料供应;建成100万亩强筋小麦基地,为我县面粉加工也提供优质原料;大力扶持发展牛、猪、羊、鸡等规模养殖,年出栏生猪保持120万头、肉牛保持12头、山羊保持60万头、鸡保持500万只,为我县屠宰加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通过努力,到2015年使郸城成为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6.质量安全,污染治理
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就目前来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来越关注的是食品质量安全上的问题。前期中国人在国外疯抢奶粉事件,刺激国人的消费,但是对中国的GDP造成了影响,因此,对消费者造成了精神创伤和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由此而招致的对于食品市场供求的冲击力相当强烈。应该加大食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加强食品标准化生产的宣传。逐步推进食品生产的法制化的建设,促进区域县食品工业追赶总体的步伐。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