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工业发展史

食品工业发展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工业发展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工业发展史

食品工业发展史范文第1篇

食品产业的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食品工业项目,对于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加居民消费预期作用明显。一是鼓励重点食品企业新上大项目。支持和帮助广西上市食品企业、产值过百亿企业、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等上大项目、好项目,备足发展后劲,使之成为国家“十二五”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二是深入实施大招商行动,引进大项目。发挥广西农产品资源优势,规划储备一批食品工业项目,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平台,开展项目推介活动,积极招引食品项目。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以及核心竞争力强的食品重大科研成果,实行“科技人员+科技项目+科技成果”整体引进模式,落实项目资金,扶持项目建设。三是推进战略重组和兼并,进行规模扩张。引导国内知名大企业开展收购,或区域内企业合并重组,实施资本运作,破解中小食品企业发展资金难题。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加投产项目,扩大产业规模。

二、推进自主创新,以科技进步提高食品工业竞争力

广西应下大力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一是提升食品企业研发能力。引导广西重点食品企业和研究机构结成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联合国内外知名食品研发机构和高校,加强食品技术研发。二是提高食品科研成果转化率。建议进一步支持鼓励科技机构和个人以科技成果有偿转让、参股等形式与企业合作,为食品工业发展提质增速。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产业技改升级。针对广西一些食品企业产品适销对路,但在工艺效能、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状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等,对现有企业生产实行技术改造,向同行业的高端水平迈进。四是重点开展广西特色优势食品的研究开发。围绕广西特色果蔬加工、肉类加工、海洋水产加工、白酒饮料、保健品等行业重点开展科技攻关,推进精深加工,拉长食品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食品工业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人才是推进食品工业发展的关键。一是提高中小食品企业家素质,实施“企业家素质重整”工程。针对广西中小食品企业众多,分散的情况,分批次、有条件地逐步开展企业家的培训,增强企业家经营管理、市场洞察、抗风险管理能力。二是提高食品行业“八桂学者”岗位比例,引进更多领军人才。广西实施八桂学者岗位制度,引才引智,效果很好。建议依托广西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设立更多食品行业八桂学者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诚聘高层次领军人才,为产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三是提高广西高校食品专业建设能力,加快培养食品人才。加大高等院校食品实验室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统筹广西职业教育发展,引导职教院校面向市场培养食品类人才。

食品工业发展史范文第2篇

展望2015年,消费品工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将有所缓解,既有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国家政策红利等有利因素,也面临着成本压力持续加大、贸易保护升级、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等因素的挑战。国内方面,2015年处于政策调整期,消费品工业发展机遇挑战并存,内需依然不足。国际方面,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复苏仍然较为脆弱,短期内出口不会出现明显改观。基于此,赛迪智库提出加强财税政策改革、改善外贸环境、进一步扩大内需和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等建议。

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生产增速小幅下滑

2014年1-9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增速呈明显下滑态势,轻工、医药和纺织三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6、0.1和1.4百分点,除医药行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外,轻工和纺织行业增速低于工业平均增速。各子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化学纤维制造以及食品制造等四大行业下滑最为明显,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8、2.7、2.1和2.5个百分点。

进入2015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的加大,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出现小幅下滑。

一是我国经济基本面运行预期仍然将继续放缓,将维持“中高速”的增长。

二是出于国内消费不振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企业面临通缩压力,出厂价格指数低于预期,企业家信心也不及往年。

三是企业去库存、去产能、资金回笼的压力增加,部分行业库存的增速已经高于生产增速。

四是随着对商业银行监管更趋严格,商业银行将加强对风险资产的控制,企业获得贷款的审批条件将更为严格,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消费品行业尤为不利。预计,2015年我国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为8%,医药行业增加值增速为13%,纺织行业增加值增速为7%。

■国际市场回暖,出货值增速继续回升

2014年1-9月,除轻工的部分行业外,其他消费品行业出货值增速不断下滑。与工业整体水平相比,除轻工出货值增速略高外,医药和纺织出货值分别低于工业整体水平0.7和3.5个百分点。各子行业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的出货值增速势头较好,而纺织业、服装、鞋、帽制造业以及食品制造业较上年同期下滑明显。

进入2015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我国消费品工业出货值增速将小幅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3.8%,高于2014年3.4%的预期。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就业数据持续改善,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强势美元还将持续,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减轻,这将带动我国消费品工业产品的出口。

预计,2015年我国轻工行业的出货值增速可望达到8%左右,医药行业的出货值增速会达到7%,纺织行业的出货值增速可望达到5%。

■消费信心回升,内需仍显不足

2014年,受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工资收入放缓影响,内需增速依然回落。消费需求方面,前9个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基本稳定,其中9月份该指数为105.4,高于上年同期5.6个百分点,消费者对未来的消费预期比较乐观。1-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低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消费品各行业投资呈现结构性反差。与上年同期相比,1-9月,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食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投资增速增长较快,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10、6.6和3.7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较上年同期呈现明显下滑趋势。

进入2015年,预计我国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上会延续2014年态势,并有望出现小幅反弹。

第一,随着我国在保障房建设、基础设施、医药卫生等领域扩内需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政策对内需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大。

第二,单独二胎将助力母婴快消品市场的扩容,政策放松后将推动儿童相关和生育服务相关消费,预计未来五年儿童相关消费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2%。

第三,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为消费注入新动力。新型城镇化政策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释放广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

预计,2015年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平均水平将达到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增速可达到13%。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食品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分别达到15%、20%和20%;纺织行业中,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将分别达到13%和20%;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0%。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政策适应期,企业发展面临挑战

首先,企业成本压力依然不减。2015年,企业用工成本仍将持续上涨,物流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盈利压力加大。就用工成本看,《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最低工资标准的年均增长率要大于13%,工资标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社保和养老缴费基数的提高,在劳动力较为密集的纺织和部分轻工行业,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速度已经超过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

其次,淘汰落后产能等转型升级政策短期内将给纺织、医药行业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根据2014年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2014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年底前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四个领域要分别完成265万吨、360万标张、10.84亿米、3万吨、2360万千伏安时的淘汰落后任务,存在较大的压力。

同时,根据《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印染、医药等行业源头控制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以及消费品工业多数领域的燃煤锅炉改造也面临不小的压力。

再次,医药企业新版GMP改造生死线迫近。医药企业实施新版GMP的最后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企业面临较大的改造压力。最后,药价拟于2015年全面放开,这将对医药行业带来一系列重大影响,医药企业重新洗牌将不可避免。

■出口环境有所改善,但出口增速提升有限

进入2015年,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各类战略合作将给消费品工业出口带来契机。例如,金砖国家合作、打造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自贸区谈判,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的推进落实,都将给外贸增长带来动力。与此同时,贸易壁垒依然存在。

进入2015年,欧、美、日发达国家和地区迫于国内失业、财政等压力,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会进一步加强,加上其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和技术优势,将技术性壁垒与绿色壁垒相结合,相继制定其技术水平上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我国消费品工业出口环境仍面临挑战。例如,欧盟2013年4月起实施新版《生态纺织品标准100》,对纺织品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认证的难度加大,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进一步提高。

此外,2013年7月2日之后,欧盟要求出口欧盟的API(人用药活性物质)一定要有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对我国原料药出口造成很大的限制。

■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内需依然不足

进入2015年,我国消费品工业发展依然面临内需不足问题。

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制约投资增速回暖。在国家努力控制信贷增长并推进改革的政策导向下,企业家投资信心明显不足,加之国家整体流动性趋紧,消费品工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受到流动性不足的制约。

二是就消费刺激政策需完善。一方面已经退出的“家电以旧换新”和正在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由于更多面向耐用消费品,会造成消费潜力的提前释放和生产波动,持续的刺激政策缺乏,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缺乏政策保障。

三是关联产业需求明显乏力。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但客观上会造成家居消费、产业用纺织品需求的下滑。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加强财税政策改革

一是保证目标价格补贴制度落到实处。严格按照要求,保证国家有关东北及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并积极研究目标价格试点扩展到全国。

二是深入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试点工作。严格按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关于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核定扣除试点工作,降低试点行业的税负水平。

三是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切实解决消费品企业原料进项税额难以抵扣的问题。

四是保证小微企业政策和减负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治理规范涉企收费、企业减负等相关规定,继续加强对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着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

五是延长税收减免年限,加强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负担影响的研究,谨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广加重企业负担。六是加强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负担的影响研究,建立劳动力成本上涨与税收调节的联动机制,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企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深入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推进医药企业新版GMP改造。进一步梳理和总结医药企业GMP改造完成情况,加大对新版GMP改造的引导和支持。

二是深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按照《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企业兼并重组的引导和指导,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分解和工作分工,促进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有序推进。深入推进造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等行业的淘汰落后工作,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三是强化市场准入和行业监管。抓紧修改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逐步提高医药、食品行业的准入门槛。完善现有法律,以司法手段代替行政手段,提高惩罚标准,严厉打击药品、食品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行为。

■打好扩大内需组合拳

一是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进医保支付方式,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业和移动医疗,释放居民潜在消费能力,提高居民消费预期,释放消费潜力。

二是以行业准入和标准体系建设为重点,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消费品工业,推动消费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

三是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和领域,特别是农村消费信贷,确定合理的消费信贷率,延长贷款年限,简化贷款手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四是整顿和规范行业秩序。建立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推行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夯实消费需求增长基础。

五是继续推进自主品牌提升工程,培育和跟踪服装家纺、家电、钟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加大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刺激消费需求的释放。

■营造良好出口贸易环境

一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创新外汇储备运用,拓展外汇储备委托贷款平台和商业银行转贷款渠道,改善出口企业的融资服务。

二是降低企业出口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减免通关费、检验和检疫费,探索减少商检费、仓储费等费用。

三是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引导行业协会和企业解决贸易争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引导和支持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增强贸易救济能力。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四是加强区域贸易合作,加快推进金砖国家合作,打造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以及自贸区谈判,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降低对欧美国家的出口依赖和出口风险。

食品工业发展史范文第3篇

20*年,全市生猪饲养量278万头,出栏量171万头。肉牛饲养量27万头,出栏13万头。羊饲养量达到110万只,出栏量57万只,羊毛产量1550吨。肉驴饲养量34万头,出栏量9万头。白鹅饲养量达到533万只,出栏量450万只。肉鸡饲养量654万只,出栏量520万只。蛋鸡饲养量1650万只,出栏量905万只。兔饲养量8万只,出栏量4万只。奶牛存栏达到4万头。年产猪皮171万张,牛皮13万张,羊皮57万张,兔皮4万张。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1万吨、8万吨、13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5亿公斤,是辽宁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涌现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截至20*年底,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7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户,比2003年增长171%,年均增长34.1%;完成销售收入51亿元,比2003年增长340%,年均增长68%;实现利税4亿元,比2003年增长310%,年均增长62%。涌现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2户,从业人员5万余人,带动农户25万户。现有主导产品17大类,近千个品种规格,重点包括肉制品加工、木业加工、皮革加工、粮食加工、植物油、各种酒类、淀粉加工、调味品、食用菌、乳制品、饮料、果品加工、方便速冻、纺织服装、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作为转型接续替代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省内兄弟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精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匮乏,产品档次低、品种少、包装差、更新换代慢。二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由于基础薄弱,现有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数量少,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三是区域性产业链不健全。从农产品基地建设、原料配套到农产品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条尚未真正形成,产品结构单一。四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80%企业加工设备的装备水平处于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不足5%,一些传统名特产品大多是作坊式加工,传统式生产。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基本思路

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突破口,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立足优势资源,按照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走农工科贸一体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增强产业竞争力,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力争达到下列目标:

——总量快速增长。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其中:食品加工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林木加工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皮革加工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纺织服装业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

——布局更加优化。加快建设彰武林产品加工园、彰武农产品加工业园、阜蒙县农产品加工园、清河门区皮革加工园、高新区农产品加工园、高新区纺织工业园等6大专业园区建设,引导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建设一批高标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带动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

——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壮大35个重点骨干企业,形成5个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10个超5亿元、35个超亿元的加工型龙头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

——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省级以上(含省级)名牌产品达到2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个以上。

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

根据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条件和发展要求,未来三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要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林木产品加工业、皮革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等4大产业;培育壮大35个重点骨干企业;规划建设彰武林产品加工园、清河门皮革加工园、高新区农产品加工园、阜蒙县农产品加工园、彰武农产品加工业园、高新区纺织工业园等6大专业园区。

(一)食品加工业

重点发展肉制品、粮油、特色农产品、酒类及饲料、乳制品加工业,到2010年,全市食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肉制品加工业。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工业化屠宰集中度,增加畜禽加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大力发展冷鲜分割肉、熟食制品、副产品深加工等三大类主导产品。双汇肉类年屠宰达到300万头,*六合年屠宰肉鸡达到3500万只,美中鹅业年屠宰量达到1500万只。重点扶持*双汇、*六合、美中鹅业、德美客、丰侨、关东肉业、兴尧驴业等龙头企业。到2010年,全市肉类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

——粮油加工业。充分发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和农作物加工的基础优势,重点开发粮食深加工系列产品,加强优质大豆、花生、葵花籽等油料作物基地建设,研究植物油低温冷榨制油新技术,开发生产优质精炼油、高级烹调油、色拉油、调和油、专用油和营养保健油,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开发花生、大豆蛋白等深加工系列产品。同时,要积极发展饲料工业,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带动饲料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鼓励开发新的饲料添加剂,加快发展混合料、浓缩料,开发非常规饲料资源和特种动物饲料。重点扶持铃兰味精、华丰公司、鑫吉粮油、*植物油、维远公司、振隆土特产公司、科威饲料等企业。到2010年,全市粮油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南瓜、蔬菜、食用菌、特色杂粮等加工为主,打造具有特色资源的加工业。以振隆公司、实维天公司、申博公司为龙头企业,重点开发果蔬速冻深加工系列产品。以田园实业、*华农、三江公司为龙头企业,重点开发食用菌深加工系列产品。到2010年,全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酒类及饮料加工业。培育壮大现有企业,白酒生产以三沟酒业为龙头,年产量达到5万吨;啤酒生产以*梅雪集团为龙头,年产量达到10万吨;果酒生产以长白山奇为龙头,年产量达到1000吨。饮料生产以啤酒厂饮料分厂、香香集团、爽仙饮料公司和蒙古贞酒业为龙头,各种饮品年产量达到5万吨。重点扶持三沟酒业、蒙古贞酒业、梅雪啤酒和香香集团等企业。到2010年,全市洒类及饮料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乳制品加工业。加快优质奶源基地建设,重点加快阜蒙县、高新区等乳制品产业的发展,扩大*伊利、辉武乳业、绿山羊奶等企业的生产规模,加快发展液体奶、酸奶、配方奶和高品质奶粉等主导产品。重点扶持*伊利、辉武乳业、绿山羊奶等企业。到2010年,全市乳制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

(二)林产品加工业

全市林产品加工业要以彰武林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一是加快推进园区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领域,积极吸引各种生产要素集聚,要为龙头企业搞好配套,有效拉长产业链条。二是把建设林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和规划建设沈彰新城结合起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企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在培育现有企业的同时,迅速增加总量,重点引进各种板材,建筑模板、木塑、木制家具等木材深加工企业,园区企业发展到30家,全力把彰武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林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地。四是在建设彰武林产品加工业园的同时,重点扶持新金隆木业、住林木业、银茂木业等龙头木材加工企业。

到2010年,全市人造板的总产量达到400万立方米,其中:胶合板类产品230万立方米;高(中)密度纤维板70万立方米;刨花板45万立方米;其它材料55万立方米;各类家具24万套。全市林产品加工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三)皮革加工业

依托我市年产170万张猪皮、60万张羊皮和4万张兔皮的资源优势,重点建设清河门区皮革加工园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南方沿海地区皮革产业转移所带来的企业和项目,招商重点放在温州、海宁、无锡等皮革发展集中区域,园区以制革、制鞋、皮衣、皮件及其制品为主导行业,以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为配套行业,重点发展质量好、档次高、品牌好的绿色环保型产品,全面提高皮革及制品、配套产品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全市皮革加工业重点以清河门区皮革加工园为载体,构建园区型皮革工业体系,把清河门区皮革工业园区建成东北最大的皮革生产加工业基地。

到2010年,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日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制革能力达到500万标张。全市皮革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四)纺织服装业

紧紧抓住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和辽宁省支持发展服装产业集聚地建设的有利机遇,充分利用我市劳动力成本较低、政策优惠的优势,加大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一是纺类产品要充分发挥现有存量资产优势,淘汰陈旧设备和落后的生产工艺,引进涡流纺、复合纺等高水平的纺纱技术,努力提高高支、精梳、无接头等精品纱和高档纱的比重。二是织类产品要紧紧围绕无梭布、高档面料和高档装饰材料等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等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生产能力。三是印染类产品要紧紧围绕为中高档面料染色配套,重点发展柔软、仿真、涂层、功能性整理等高附加值产品。四是服装类产品要积极推进“珂曼”等公司与世界知名服装企业的合作,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集团公司,大力弘扬北派女装文化,注重打造“珂曼”、“贝丹琦”、“典特”等品牌服装,利用我市北派服饰在国内有一知名度、影响力的优势,借助外资、外力、外智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扶持福棉集团、超懿集团、珂曼公司、贝丹琦公司等企业。

到2010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要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规划工作,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今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一是在产业发展上要处理好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关系,初加工普及,深加工集约,使初加工和深加工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在区域布局上要处理好大中小企业的关系,合理布局市、县(区)、乡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三是在行业布局方面,重点行业要建立起若干个覆盖面广、起到行业支撑作用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各县区都要围绕主导产业培育[Page]2—3个加工重点龙头企业。

(二)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

我市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明显的农牧资源优势,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主导产业提供了坚实基础。结合我市农业的优势产品和优势资源,积极构筑以食品加工、林产品加工、皮革加工、纺织服装等4大产业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新格局。一是各县区要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和传统优势,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发展切合本地区实际的主导产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产地加工。二是要大力推广采用农产品采后处理及精深加工技术,重点突破酶工程、生物工程、现酵工程以及新型高效杀菌、防腐、保鲜、冷冻、干燥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开发新型、高附加值工业产品和医药中间体、功能性健康食品和配料等,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三是要大力发展利用农产品加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做到物尽其用,不断拉长和加宽产业链条。四是要充分发挥生物制药、传统蒙药、中成药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仙鹤制药有限公司、*蒙药有限公司及*柏德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医药企业快速发展。

(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必须依靠大企业拉动、大项目支撑。要集中土地、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各种要素资源,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能带动行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整合重组等多种形式,将企业做大,将产业链拉长,将产品做精做深。积极扶持企业的大项目建设,各县区、各有关单位要争取每年扶持2-3个高水平的大项目,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和企业竞争力。目前,我市够规模的龙头企业还不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企业仅有15家。下一步,一是要发展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对双汇集团、美中鹅业、新金隆木业、振隆土特产、维远食品、三沟酒业、福棉公司等35户重点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尽快把它们培育建设成为销售收入超20亿、超10亿、超亿元的企业。二是要引进大企业、上大项目,尽快形成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坚持大中小一起上、生产型市场型中介型一起上、外引内育一起上,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发展一批龙头企业。三是对具有一定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的闲置资产,要力争启动盘活一批,并注重发挥其传统优势,用好原有的品牌。

(四)加快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步伐

一是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要做好对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的指导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向园区集聚。要加快推进彰武林产品加工园、清河门皮革加工园、高新区农产品加工园、阜蒙县农产品加工园、彰武农产品加工业园、高新区纺织工业园等六大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二是要加强现有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鼓励国内、国外投资者到我市开发农业资源,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彰武县要重点引进林产品加工企业,尽快将彰武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林产品加工集散地。高新区要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和纺织工业园,推进乳类、果蔬类、方便速冻类和肉类产品群的做强做大,加快纺织工业发展。清河门区要重点建设皮革加工园,做好产业定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达到企业入园标准,要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方式,全力打造北方皮革生产基地。三是各县区要围绕双汇、六合、伊利、美中鹅业等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外向型食品工业园区,承接国内外食品企业的辐射和转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园区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五)加大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力度

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精心筛选、包装、推出一批重大项目,运用各级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面向国内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一是明确农产品加工业招商重点区域,食品加工业招商重点区域重点放在长三角、珠三角、闽南地区,林产品业招商重点放在广东、河北、浙江、山东、吉林一带,皮革加工业重点放在温州、海宁、无锡等地区。二是各县区要结合地区资源优势,明确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招商产业,创新招商机制,改进招商方式,打造良好的招商平台,吸引更多的境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技术、人才进入我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领域。三是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主导产品、配套产品来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纵向专业分工和横向竞争合作,实现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转变,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四是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一县一品、一镇一业,建立标准化的优质原料种植和养殖基地,并与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相结合,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形成专业协作和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六)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

一是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分行业确定重点打造、重点培育对象,实行重点支持,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的国内外注册,促进品牌向名牌转化。二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将做大品牌战略与做强龙头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鼓励支持企业争创品牌政策,发展一批大中型优势特色品牌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三是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积极争创省市名牌。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改进包装水平,按照名牌产品评定要求,加强服务和辅导,积极跟踪推进,组织申报,使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家和省、市名牌产品行列。

(七)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当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正处在扩大总量规模,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加大扶持力度至关重要。一是抓好政策落实。我市已出台一系列扶持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将各项财、税、土地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精心包装符合产业政策,高标准、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同时要继续加大省技改财政贴息资金对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项目支持的争取力度,用好用足国家和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产业项目贴息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专项和节能减排等优惠政策。三是加大融资扶持,缓解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问题。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和金融部门搭建好银企对接平台,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要进一步做好对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四是加强人才技术培养,支持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食品工业发展史范文第4篇

、把握方向,把解放思想落实到认清食品工业发展形势上

镇坪食品工业在全县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有的比重虽然不到10%,但是发展前景美好。它的落后完全是一种内在拥有富饶资源的暂时落后。认清镇坪食品工业面临的形势,必须突破传统观念限制,用全新视觉审视、比较食品工业发展优劣势,扬长避短,科学判断食品工业发展方向。

镇坪发展食品工业具有无法复制的优势,发展前景美好。一是镇坪地处秦巴山区,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达86%,优质的土壤、水源、大气为无公害食品生产提供了必备的资源条件,生产的食品从“土地到餐桌”没有残留农药、放射性物质、重金属等任何污染,是地道绿色有机食品,符合人民追求天然、营养、安全、有机的绿色消费发展潮流。二是县内物产丰富,食品工业原料供应充裕。全县年产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竹笋100吨以上,板栗400万公斤以上、橡子1000万公斤以上,蜂蜜、核桃、山野菜、黑木耳、香菇、五味子、猕猴桃等纯天然绿色食品量大质优,开发潜力巨大。三是农业基础厚实,食品工业发展保障能力增强。食品工业发展必须立足于农业基础,全县种养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尤其是生猪产业发展迅猛,已达18万头,围绕生猪、蜂蜜等食品加工,县内已拥有规模生产加工企业美味佳和津元春公司,为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奠定了基础。四是传统地方风味,提升了食品工业竞争能力。镇坪南接重庆、湖北,有川味的底蕴,北接安康、关中,融北方饮食风味,消费群体众多,销售市场看好。五是加工技术成熟,解决了食品工业技术难题。经过多年的总结,镇坪民间流传着众多的食品加工方法,形成了系统的食品加工工艺技术体系,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镇坪食品工业虽然优势明显,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人民群众的思想保守,怕担风险,未形成浓厚的大办企业、办大企业的发展意识。二是食品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粗放,生产能力分散,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不完备,产品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品牌少。三是食品工业产品抗风险能力弱,产品出现过剩时,营销手段落后,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出现供不应求时,企业的生产能力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企业效益偏低。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整体竞争能力不强。企业融资困难,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自发、无序竞争状态。五是企业管理人才匮乏,且引进人才困难。

镇坪食品工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临的困难只要解放思想,发挥优势,敢想敢干,是完全可以战胜的。面对新的形势,立足食品工业发展实际,要实现大突破,必须进行整合,以开放促开发,把发展方向聚焦到猪肉食品、地方特色产品、饮品等三类食品加工上,着力扶持壮大加工企业,培育立县工业产品,打造知名品牌,促进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把握重点,把解放思想落实到创新食品工业发展举措上

镇坪发展食品工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受区位、观念、市场、资金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始终未取得重大突破。随着交通、电力等各项制约因素的减少,食品工业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优质的资源条件是食品工业步入发展春天的钥匙。镇坪食品工业的滞后完全是一种有美好开发前景,完全可能实现后来者居上的滞后。在发展思路上,要敢想,把发展定位放在打造绿色食品基地上;在发展举措上,要敢做,把发展重点放在打造精品企业和培育知名品牌上。通过敢想、敢做,把食品工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着力构建食品工业集团。围绕通过3—5年的努力,在猪肉食品、地方特色产品、饮品等三类食品加工企业中建成几个年产值上亿元的食品工业集团的目标,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坚持以猪肉食品加工为主,按照“名优产品 公司 基地”的模式,扶持壮大美味佳公司,促进企业集团化。积极制定公司发展规划,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规范发展;按照年产1000吨腊肉和5000吨分割肉的要求,实施项目改造,提升企业的生产效能;走工农结合的路子,引导企业与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企业发展基地;以猪肉食品为重点,在着力开发一批特色鲜明、销售前景广阔的肉食品的同时,加大对地方特色食品的开发,使美味佳公司形成以猪肉食品加工为主,多种特色产品为辅的大型综合食品工业集团。围绕地方特色食品加工,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为重点,着力引进建设蜂蜜、核桃、板栗、竹笋等现代化的加工生产线,扩张津元 春公司的生产能力,促进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并逐步向以加工地方特色食品的集团企业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五味子、猕猴桃具有纯天然的独特优势,通过项目包装,引进企业在镇坪建立基地、开发产品、组织生产,促进五味子、猕猴桃饮料产业做大,力争在这一极具开发潜力、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产业中组建饮品企业集团,做大镇坪饮料产业。

(二)全力兴办食

品加工企业。从区域发展布局上看,县城是商贸聚集区,乡镇和农村是农产品聚集区。因此在食品工业发展区域布局上,县城要着力开发食品精加工企业,对已建成的食品加工厂进行引导,促进企业开发产品,向规模发展迈进。乡镇要着力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加工企业,在发展理念上,要敢于突破,采取措施把发展工业理念扎根在每个个体私营企业头脑之中,积极引导食品个体私营想方设法把企业做大,能人大户想方设法兴办企业。在发展方向上,要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在农产品开发上做文章,充分利用传统工艺,发展豆豉、炸辣子、霉豆腐等农家特色菜,打造加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产品的加工企业,并千方百计促进企业做上规模,形成一批小型食品企业集群,让传统工艺加工食品展示出新的发展活力,作成大产业、甚至是知名品牌,推动镇坪食品工业向多元化发展。

(三)倾力培育知名工业品牌。培育知名工业品牌,产品是基础,质量是关键,市场是保障。要夯实培育知名食品工业品牌基础,立足食品工业发展实际,正确处理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分散生产和统一经营、传统生产方式和现代管理方式的关系,着力开发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安全方便、质量过硬、营养丰富、色味俱佳、贴近消费的名优产品,提升食品工业总体实力和整体素质,为培育知名食品工业品牌创造条件。要着力提升食品工业品牌知名度,以打造名牌产品为核心,抓住“镇坪腊肉”声名远扬的机遇,推动绿色食品认证,争取有机食品认证,申请绿色地域保护认证,优先将“镇坪腊肉”培育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要积极扩大镇坪五味子、猕猴桃、化龙四珍等镇坪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全方位打入省、市各大市场,在数量和质量上进一步提升,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品牌,通过品牌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带动食品工业加速发展。要积极创名牌、扶名牌、宣传名牌、壮大名牌,真正把把绿色食品品牌做响。

三、把握关键,把解放思想落实到优化食品工业发展环境上

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推动。只有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引导企业依法规范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发展政策扶持和保护体系,积极为企业营造行业监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和谐发展环境,食品工业才能迅速发展。

(一)加强政府引导。在食品工业的发展中,政府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需要政府的支持与引导。要在发展观念上引,高度重视食品工业发展,树立工业强县理念,进一步加强宣传,加深群众对发展食品工业了解,破除怕的思想,从而营造人人重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在发展方向上引,深入一线,真心实意帮助食品生产企业设计发展规划,制定发展举措,搞好产品推介,通过示范带动,积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食品工业发展。要在发展政策上引,整理食品工业发展涉及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依法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强食品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食品工业发展史范文第5篇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46家,年实现产值27.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产值19亿元,亿元以上企业3家。

一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市食品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黄酒、调味品、传统糕点、酱菜和熏青豆茶等都是具有较高市场份额和知名度的传统特色食品。其中,黄酒和调味品行业规模较大。市现有黄酒生产企业29家,主要分布在桃源、七都等镇,年产量5.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7亿元。平望酱品调料厂生产的酱菜、辣油辣酱历史悠久,产品涵盖酱菜、酱油、辣酱等60多个品种,其中辣油辣酱、蜜汁乳黄瓜、玫瑰大头菜等产品都是市优质产品。该企业年销量5000吨,销售收入2800万元。

二特色行业发展迅速。市特色食品品种较多,除传统行业以外,精炼食用油、植脂末、禽蛋深加工等行业近年来也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油脂()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7.74亿元,上缴税收1407.4万元;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生产晶花牌植脂末系列产品为主,年产量5万吨。年销售收入5亿多元,完成税收2000万元;广益食品有限公司年产量1万吨,销售收入2100万元左右;作为国内最大的液态蛋加工企业,欧福蛋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量12000吨,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

三品牌营销力度加大随着食品工业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实施,市食品加工产业中的省级名牌产品和市级名牌产品不断增多。其中,黄酒品牌“百花漾”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牌食用油被评为省名牌产品,目前企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与著名品牌优乐美和香飘飘奶茶展开合作,企业产能不断扩大;众诚鸭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年销售收入7.6亿元,已成功申报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合兴食品有限公司目前也积极与太太乐食品公司开展项目合作,预计项目建成后,企业产能将翻一番。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偏小。市食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27.5亿元,仅占全市工业产值1%左右,具有带动性的大型龙头企业明显偏少,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二创新能力偏弱。现有食品加工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简单,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的水平,技术含量较低,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和先进装备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刚刚起步,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的意愿和能力普遍不强。

三集聚程度偏低。市的食品加工产业涵盖行业众多,但规模型企业布局分散;产品种类较多,但尚未形成主导品牌产品,整个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四部分行业受限。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太湖流域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酿造企业和项目”这对我市酿酒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制约。

三、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保障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为前提,以提升总量、质量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骨干企业为带动,推进技术改造和品牌建设,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做大做强传统食品,做精做细特色食品,形成我市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食品加工产业格局,努力把我市食品工业培育发展成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产业。

(二)发展目标。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从年到年,全市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在20%左右,年达到50亿元左右。

2.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上规模、有实力、有潜力的食品企业。年,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达到12家,超1亿元的企业达到510家。重点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

3.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年,全市食品工业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率逐步提高,全市食品行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发展重点

市食品加工产业重点要在粮油加工、禽蛋加工、酿酒制造、调味品生产、旅游特色食品等行业加快发展。

(一)粮油加工。

一是加快企业规模化建设。以油脂()有限公司、市同里油脂有限公司为重点,不断加强食用油加工骨干企业的规模化建设,同时推进中小企业的联合与重组,培育发展一批新的规模企业;二是提高食用油加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工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各种专用面粉及多种用途的等级面粉。开发米、面、杂粮制品的加工技术,提高主食制成品的比例;三是稳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寻找对外合作机遇,建设优质原料基地,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

(二)禽蛋加工。

一是发挥众诚鸭业、欧福蛋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领先行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完善禽蛋业加工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二是鼓励企业技术工艺改造。适度提高行业门槛,推广运用无铅含锌皮蛋加工技术和深膜包装技术和封蜡轻型吸塑包装新工艺,提高蛋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三是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技术优势,开展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加强联合,通过联合生产与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行业竞争力。

(三)调味品加工。

依托市佳禾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市合兴食品有限公司和平望酱品调料厂等支撑和辐射作用强的骨干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推进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一是要加快推进行业上下游企业之间、生产企业与研发机构之间的强强联合,提高植脂末、味精和固态调味料等优势产品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二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通过深入研究消费者饮食习惯、产品营养和口味控制等环节,加快开发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托现有的品牌优势,支持企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做大做强调味品加工业。

(四)酿酒制造。

以黄酒、啤酒和食用酒精生产作为我市酿酒业的发展重点,现有政策框架下,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创新思路,谋求突破。一是实施品牌战略。以现有“百花漾”大富豪”等品牌为基础,抓好酒类产品的品牌建设,保证品牌营销投入,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二是积极应对政策限制,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加强酿酒产业新产品开发,扩大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三是突出黄酒工业旅游和黄酒文化宣传,将黄酒生产工艺、文化展示与水乡民俗风情有机融合,办好黄酒旅游文化节,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旅游特色食品。

结合古镇的旅游优势,通过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合作开发等手段,做精做特色糕点、黑豆腐干、熏豆茶等富有特色的食品,进一步细分市场,加强营销,注重质量、口味和产品包装,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发展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力度,落实各级发展责任。成立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发改、经贸、质监和卫生等主要职能部门要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切实抓好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发展工作;经济开发区、、平望等重点镇(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和规模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按照扶优扶强原则,加强对食品工业重点类项目及企业的信贷投入和政策扶持。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工商、卫生和质监等部门的管理权限,加强对食品工业的监管和引导,切实发挥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市扶持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充分用好、用足有关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公共服务平台等相关扶持政策。重点对食品工业关键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及技术改造重大项目、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扶持。

(三)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经济开发区、镇和平望镇为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依托食品产业园和特色专业市场等已有的资源和产业基础,有效整合资本、人才和技术要素,重点围绕我市食品加工产业大型企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配套,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引导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加快集聚,不断提高对规模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配套能力,努力构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产业集聚效应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集群。

(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大力推进我市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大型食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快形成食品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市食品工业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能力;二是加强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吸引人才的宏观环境和创业条件,通过人才交流、引智和培训等途径,培养食品工业科技人才,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资源。三是加快食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在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五)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壮大名牌产品队伍。要继续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做好企业产品推介宣传。一是要建设现代食品物流与营销网络,不断加大对食品加工规模企业、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食品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营销平台建设,以品牌占领市场,以品牌提高竞争力;二是根据我市传统品牌和饮食文化资源,大力挖掘平望酱菜、同里糕点等老字号食品的文化新内涵,提升传统食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我市食品行业和旅游特色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