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范文第1篇

――国有银行的乡村撤离

出于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实施集约化经营,其分支机构先后从基层县域内相继撤出,即使保留网点也演变成“多功能”储蓄所,因而使农村吸收的资金更多地向城市倒流。

――农户自身特点造成较高的农村金融交易成本和信贷风险

由于农牧业生产季节长,受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影响大,且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通讯的不便利造成信息传递差,农民数量众多又处于分散,经营规模小,这一切造成农村金融的高成本和高风险。

――农村信用社因自身实力发展不足造成一农难支“三农”局面

由于历史原因,农信社在改革前形成了大量不良贷款和亏损挂账,包袱沉重。多数地方信用社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相当比例信用社已资不抵债,农信社目前的资金规模难以支撑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农业保险薄弱

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和自然条件差异大,多数地区农村只有传统的存贷业务,保险、咨询、外汇等其它服务很少。2003年我国农业保费收入仅4.6亿元,约占全国财险收入的0.5%。我国目前财政对农业险的补贴尚在摸索阶段,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仍显单薄。我国首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刚于2004年成立,经营和发展有待于时间验证推广。

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农业保险薄弱是制约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大金融支农力量,加强农业保险对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作用。金融支农涉及面较广,需全面研究,统筹考虑。一方面要加大支农信贷资金总量,缓解农民贷款难;另一方面要深化金融改革,对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及农业保险重新定位,加强功能,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强化农村金融体系。

一、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甩掉了包袱,增强了竞争,更有效地支持了农业经济

改革本身就是用新秩序替代旧制序,农信社的改革总动机是为“三农”服务。这次改革涉及到了解决产权、体制、管理和发展定位等所有问题,需一步到位。按照黄菊副总理的讲话“农信社的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国民经济全局的问题。”针对这次改革,国家不惜花钱买机制,通过减免税、补贴等给予了四大扶持政策帮助农信社甩掉历史包袱,整体提高抗风险能力,使农信社成为服务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

首先,合作银行法人数量较改革前虽然大大减少,但合并重组后,整个合作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却大大增强。据统计,2002年末全国农信社的法人机构35544家,比上年还减少2547家,众多的法人掌管着小而分散的信用社,各自经营,无法形成金融合力。合作银行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将以往几家、十几家分散的法人机构合并重组为一个整体,集中了财权、物权和人力资本,整合了资源,增加了系统的内部管理水平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其次,立足于“三农”,继续完善和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定位于为处于金融服务边缘之外的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及农户提供服务,因其覆盖范围广、金额小,一方面较好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有效激活了农业投入机制,促进了农民发展生产、带动了地区经济;另一方面却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易获得、不易管理的现象。主要因为农户小额信贷的高成本和低回收率与商行的赢利性要求之间存在潜在冲突。而农信社在提供农户小额信贷方面先天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继续加强农户小额信贷机构建设的能力,引进最佳操作方法,健全管理标准。加强内部治理在产品设计、经营策划、会计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完善持续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机构模式,提高操作和财务可持续水平,促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深层次推进,全面提升合作银行的电子化水平。

由于改革前县市联社都是独立法人,电子化建设在缺乏统一组织的情况下,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系统网络难以互通,资源不能共享。改革后,将以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为龙头,建立起一个起点高、现代化、多功能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在网络系统的支持下,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工资、代收水电费、税费、话费及其它代收业务费用将成为农村信用社新的业务增长点,全面提升的电子化系统既为农民提供了多种金融服务手段,又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

二、省联社的成立加强了管理指导优势,彰显系统效应

省联社的成立,标志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被农行代管期间作为“二级单位”、央行和银监局代管期间的“主管与监管一体”的尴尬局面,更明确地划分了责任、权利、义务的关系,真正意义上有了名正言顺的主管部门;在工作指导上解决了政出多门的问题,为农村信用社畅通工作信息、及时把握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开辟了新道路;省联社的成立使广而分散的资源得以集中整合,一方面从更大空间范围上整合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在结算渠道、资金营运中也使各地信用社能以较小成本获得更大收益,为农村信用社走向更大发展空间提供必要条件。

三、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

建立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障制度是我国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最基本的保证,是政府对农业实施保护的重要内容。农业险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财政支持,这是世界各国农业保险发展得出的共同结论。由我国农业保险的特殊性和现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出。农业保险的支持应由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保障农险经营者和农民的利益,以建立提高农民农业综合保障能力和整体救灾能力为出发点,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政府的补贴和广大农村的非农保险市场是促使其经营农险的手段,必须体现混合经营、以险养险、以商养农的农险经营内容。

首先,政府补贴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防止财政负担过重;其次,政府补贴要与农险市场发育程度、农民收入水平和费用承担能力相匹配;再次,财政对农业险的支持应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在目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先对几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作物险提供一定支持,使其优先形成一个比较完全的市场,待时机成熟后再扩大险种的支持范围。在政府加大农业投入、减免农业税的措施出台实施后,农民减负增收真正见到实效,农民支付保险费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经营困难 金融服务建议

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经营现状及金融服务状况

(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经营现状

3区县被调查的6户典型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中,5户从事生猪养殖、销售和饲料供应,1户从事金银花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均已注册。截至2012年末,6户种养殖户共经营耕地2.2299万亩,其中,50亩以下的3户、100~500亩的1户、1000亩以上的2户;共有劳动力0.0165万人,其中,家庭成员0.0011万人、常年雇工0.0154万人;全年经营收入共计7832万元,6户经营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上;6户种养殖户主要可抵质押资产总估值1430万元。6户种养殖户经营发展资金需求大,未来贷款总需求为1100万元。

(二)金融服务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情况

南川、丰都、武隆3区县商业银行采取“三权抵押、循环贷款”等方式向种养殖户提供了资金支持。到2012年底,6户被调查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均获得银行贷款支持,贷款余额888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下的1户、10~50万的1户、50万以上的4户,一定程度缓解了新型家村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压力。目前,仅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部分分支机构开办了能繁母猪保险。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丰都支行向种植户提供了“三权抵押、农户小额信用、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等贷款品种,累计发放种养殖贷款54300万元,贷款余额4883万元,支持种养殖大户1808户;重庆武隆融兴村镇银行向武隆县华禹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了410万元3年期抵(质)押循环贷款;截至2013年7月底,重庆亚坤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南川区江杨生猪养殖场共有贷款余额50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

(一)资金缺口较大,发展受到限制

调查发现,部分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资金缺口较大,发展受到极大限制,被调查的6户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资金缺口达1100万元。以武隆县华禹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于2009年10月在火炉镇车坝村建设农业生态示范园,推广优质母猪和养殖商品生猪,到2012年底,建设成了引进纯种母猪800头,年出栏商品仔(种猪)2万头,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的养殖规模。尽管该合作社以其法定代表人的房产向重庆武隆融兴村镇银行贷款480万元,但受前期投入资金较大,生产性资金缺口500余万元,生产发展远未达到设计规模。

(二)抵押物缺乏、银行“惜贷”,融资较难

据对3区县种养殖户和商业银行调查,受抵质押物缺少,农业保险单一(仅开办能繁母猪保险),农业经营风险难控制等因素影响,加之种养殖户难以找到担保人,商业银行存在“惜贷”现象,种养殖户难以获得信贷资金支持。据被调查的种养殖户反映,目前银行发放的种养殖业贷款期限短、利率较高、额度较低,且手续较复杂,难以满足养殖业大户贷款需求。

重庆市武隆县集银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注册资金300万元,因该公司主要从事金银花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生产季节性较强,资金季节性需求270万元。目前,该公司仅以其法人商用房抵押向建行武隆县支行贷款70万元,因缺乏抵押品,难向银行再获得200万元贷款支持。

(三)农业经营风险大,保险服务机构和品种单一

据3区县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较薄弱,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经营风险大,广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迫切盼望农业保险。然而,在农村开办的保险品种单一和开办保险的机构薄弱,除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开办了能繁母猪保险外,其他牲畜、家禽、粮食作物和蔬菜等大量农副产品尚未纳入保险范围,极大制约了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融资。

三、相关工作建议

(一)创新金融服务,简化手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建议金融主管部门大力引导商业银行针对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家村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特点,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更好服务“三农”;商业银行进一步简化贷款流程,扩大信贷抵(质)押品范围,将农副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和农用生产设备、机械等财产作为抵(质)物;适当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提高信贷额度,满足种养殖大户生产需求。

(二)扩大保险品种,完善要素市场,增强融资能力

建议保险部门创新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如将粮食作物、蔬菜等纳入保险范围,为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更多农业保险服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健全农村“三权”要素市场,完善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流转机制,实现“三权”有序流转,消除贷款抵押障碍,增强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融资能力。

(三)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促进金融部门提高服务水平

建议出台农业金融服务风险补偿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吸引银行、保险等金融部门加大服务力度。一是将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贷款纳入财政贴息范围,由专项基金按一定比例承担贷款损失;二是提高财政承担农业保险损失比例;三是减免金融机构服务新型经营主体税费。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课题组.提升金融服务层次拓展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空间,2008.12.

[2]胡永伦.关于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2011.2.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范文第3篇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理论: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合作理论、组织理论及有关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2、世界各国农村台作经济实践及启示: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发展农村合作经济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发展的经验,以供本研究参考。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通过对50-60年代开展合作运动的回顾,总结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并将其与目前所提出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4、现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实证研究:根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组织形态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选择几个具体样点进行实际调研,并就其运行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保障机制等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各自的优缺点及现存问题,并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

5、现行合作经济组织模式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现存的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其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对各种合作组织模式分别进行绩效分析,提出各自的存在条件、发展阶段、优缺点、地位及发展方向。版权所有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66-01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急性完全性闭塞,致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院外死亡率高达50%,院内死亡率曾达30%,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所有入选对象均为本院2006.06-2008.08急诊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63.2±7.2)岁;发病时间(3±1.2)小时(30分至12小时,其中6小时以内34例,2例超过6小时但仍有ST-T抬高,持续胸痛不缓解);基础疾病构成:高血压病13例,2型糖尿病8例,血脂异常18例,肥胖10例,吸烟18例;梗死部位:前壁13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6例,下壁7例,高侧壁3例,正后壁1例。killps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级8人,Ⅱ级15人,Ⅲ级9人,Ⅳ级4人,均无溶栓禁忌症。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即吸氧、镇静、止痛、心电监护、嚼服阿司匹林、他汀类、β-阻滞剂、ACEI、静滴硝酸酯类等药物应用),即刻病情告知,签署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描记心电图,抽取静脉血,然后给予尿激酶(沈阳光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50万u~18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溶栓治疗开始后2小时内,每半小时记录心电图,共四次。每两小时测心肌酶,至峰值出现改变后改为每天一次。常规检测肌钙蛋白,观察胸痛情况,心律失常及其他心血管事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溶栓再通指标):①胸痛在溶栓开始后2h内迅速缓解或消失;②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h内降低>50%;③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峰值提前于14h或CK提前16h内。只要符合其中2条既判断再通(除外①与③组合)[1]。

2.结果

2.1 再通率:依临床冠脉再通标准,36例溶栓病人中有24例再通,再通率为66.7%,其中男性16例,女性8例。

2.2 发病时间与再通率的关系:发病2h内溶栓22例,再通17例,再通率为77.3%;4h内7例,5例再通,再通率为71.4%;6h内5例,再通2例,再通率为40%;6h以上2例,无再通,再通率为0%。可见发病距溶栓时间与再通率呈反变关系。

2.3 安全性:所有入选对象中1例上消化道出血,呕吐物为咖啡样,经静注奥美拉唑消失,另有3例齿龈出血,1例皮下出血,均未特殊治疗,症状自行消失。无颅内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的完全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灌注,包括梗死相关动脉和小血管的血流。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后6~12小时内部分梗死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多数在3~4小时内完成,50%在1小时内完成这一病理过程[2]。及时溶血栓治疗可有效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溶栓开始越早,心肌细胞坏死范围愈小,病死率愈低,效果愈好。冠状动脉恢复血流至少要在闭塞后3小时内才能减少梗死面积,超过6小时,则起不到溶栓作用,故溶栓治疗必须争取在症状发生后3小时内进行。基层医院接诊患者较其他医院有其独特的时间优势,往往在发病后较短时间内(多为2小时)完成接诊,及时把握溶栓时机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抢救中有重要作用[3]。

限于条件限制,静脉溶栓是基层医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不需特殊设备,仅需及时建立一静脉通道即可。在药物选择上,又以尿激酶为首选,链激酶(SK)副作用较多,r-tPA虽效果肯定,但价格昂贵,不适宜农村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尿激酶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它通过与体内纤溶酶原结合形成复合物,激活纤溶酶原,生成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溶解血栓,血管再通。本研究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再通24例,再通率为66.7%。结果显示,溶栓距发病时间越短,再通率愈好,死亡率愈低,与文献报道相符,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农村医院下能行急诊介入治疗,加之经济条件、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尿激酶静脉溶栓因其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成为农村地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首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710-725.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北京新型农村社区;农村物业管理;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物业管理从业人员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18-04

借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东风,北京农村先后建成了许多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这些社区的物业企业员工每天的工作强度大且任务重,而物业企业员工人数有限,有时难以应对出现的各类物业管理问题,日久天长,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便逐渐增多,如物业员工入户维修不及时、员工服务态度不好,又如物业保洁不力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小区内停车无序等现象,物业企业不作为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呈现于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中,从本质上讲,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整体不高。

致力于城市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三十余年的物业管理经验,有许多可供学习和借鉴之处,针对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只有积极汲取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经验,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才是解决农村物业管理矛盾和问题的出路。

一、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员工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普遍不高

北京农村开展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物业管理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新型农村社区,特别是楼房村中,这些新型农村社区除极少部分社区将物业委托给社会上独立第三方的物业企业实施物业管理外(即托管),大部分农村社区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物业企业或是由村委会牵头成立的村办物业企业或村民自治组织实施物业自主管理(即自管),管理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从业人员除了所占比例很少的员工具有物业管理学历、学位、职业资格证或工作经验外,绝大部分物业员工均为本乡本土,没有物业管理学历或经验,缺乏系统化的物业管理学习和培训,具有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的员工数量也不多,是当地乡(镇)政府或村级管理组织为解决村民就业问题而实施的无奈之举,这并无不妥之处,但这些村民从事后续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的水平和质量很难令人满意。可见,北京农村物业管理人员结构和物业管理专业化不足,使得北京农村物业管理队伍在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上就存在先天缺失。

住宅小区的物业服务除少部分设施由智能化机器完成外,大部分岗位工作都要靠人来完成,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物业管理服务意识及其相关技术技能,而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物业管理服务意识,物业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均不高。如客服人员接待业主或客户时态度冷淡、对业主反映的物业管理问题故意刁难不及时处理、及时回馈,对业主冷言恶语;工程维修人员入户服务不及时且返修率高,导致业主室内维修场地狼藉一片;入室盗窃频发、车辆停放无序、公共设施被毁现象暴露出来的安保不利等各式各样的物业服务不到位等现象,几乎在每个北京新型农村社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物业员工没有将“业主致上”的物业服务意识贯彻于每天的物业管理岗位工作中,意识决定行为,如果从业人员在每天的物业服务过程中没有积极的态度、满腔的热情和为业主奉献的精神,哪里会有高质量的物业服务水平。因此,严重缺乏物业管理服务意识是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根源和主要症结所在。

当然,导致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物业管理服务意识不高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员工工资不高没有动力、只为谋有一职有个生计而已,别无他求,即使热情服务,也不会有额外的奖励等等诸多理由。不可否认,这很现实,即便从事了物业管理工作,没有良好的物业服务意识,高效的物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又从何谈起。

(二)员工物业管理技术技能相对薄弱,专业型人才匮乏

物业管理的每一个岗位对技术技能都有要求和标准,都需要懂业务、有技术、心灵手巧的行家理手,以便为业主提供高水平的物业服务。现实情况是北京农村物业企业员工收入普遍不高,难以吸引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型人才,北京本乡本土的农村人才外流现象严重,特别是年青人外流现象很普遍。所以,导致北京农村物业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匮乏,人数少,学历低、年龄大但有一技之长,这是目前北京农村物业管理队伍的整体特点,这些人愿意守家守地,不安于现状却也无太好的高就之所,心态相对平稳,这些人却是北京农村物业管理队伍中的技术骨干。

随着社会对物业管理专业化、规范化、智能化的要求,特别是现代化设备设施在农村社区的投入使用,农村物业管理也在向科学化、现代化方向转化,现代化办公或系统的引进大大提升了北京农村物业管理质量,这是农村物业管理不小的进步。同样,对物业管理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会提高,而在北京新型农村社区中,不是每个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都会操作并熟使用这些设备,遇到问题或故障不会处理,也只有少数人会用而已,一旦这些人另谋高就或离职,其余的人往往不能及时顶上而延误正常工作的进行。

(三)对与客户、业主的沟通不够重视

在开发商建造每一个北京新型农村社区时,都会与地方各级各类客户有业务往来,包括政府职能部门、企业、公司等,如社区水、电、气安装要与当地政府职部门衔接配合,安装门窗要与制造门窗的企业合作,建造绿地要与绿化公司合作等,开发商与每个单位或部门的密切配合,才有了如今的新型农村社区。因此,当开发商将建造好的农村社区交与村委会或物业企业接管后,与这些协作单位经常性的沟通绝不能中断,以保证村民入住后整个社区物业管理各方面工作有序可循、有据可查,这点十分必要。但现实中,不少物业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当开发商撤走物业被接管后,不少业主将如房屋漏水、墙体倾斜、门窗关不严、排水设施设置不当等开发商遗留问题转嫁到物业企业身上,此时的物业企业百口难辩,若是保修期内的房屋质量问题,物业企业还要联系开发商,尽快解决此类问题,但若问题产生在保修期外,物业企业会处于两难的境地,矛盾和问题便就此埋下。又如社区中每家每户的门窗、太阳能、壁挂炉、有限电视和宽带端口等都是统一安装的,在这些设备设施的后续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物业企业有义务维护好与这些产品生产或安装厂家间的关系,为业主解忧,但物业企业往往疏忽了与这些协作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只有当遇到问题时才会想起,有的物业企业为避免麻烦,往往让业主自己联系这些单位或厂家,而这些单位或厂家业务繁忙,通常会让业主长期等待,使业主的问题不能得到尽快解决而心有不悦,很大程度上会将不满发泄到物业企业头上,从而引发更多的矛盾。

对于管理农村社区的物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来说,更多的是要经常与业主打交道,如接待业主报修、收取物业费等,都会与业主直接接触,物业管理问题解决得好,物业费就容易收,否则就难收,而物业费又是物业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管理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时刻要将业主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业主之所想,急业主之所急,对业主反映的问题要尽快解决,绝不拖延。但现实情况是,管理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因大多是本乡本土的村民,对社区内每家每户的情况基本有所了解,彼此很熟悉,甚至有亲缘关系,他们明确处理好邻里关系的重要性,但往往疏忽了站在物业企业角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业主间经常性的有关物业管理权利义务话题的沟通和交流。业主通常会站在个人的角度看问题,但凡物业问题没有处理或解决好,即便物业员工与业主再熟悉,轻者不配合物业工作,重者以不交物业费相抵触。

二、提高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的对策

(一)将物业管理服务意识贯穿于整个物业管理活动的始终

物业管理的服务性特点,促使管理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企业必须重视并加强对所有员工物业服务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学习城市中优质小区和品牌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经验,建议外请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专家与物业员工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启发、诱导员工时刻树立物业服务意识,特别是物业员工将这种服务意识应用于岗位工作对树立物业企业良好形象的影响,强调每位员工在每天从到晚的整个物业管理活动期间,物业服务意识要贯彻始终,所有物业员工要从每件小事开始,一天天、一点一滴地持续下去,形成习惯和制度,时间久了,大家的物业服务意识就会形成固定的程式和习惯,整个物业企业的物业服务水平就会有明显的改观和提升。物业员工习惯性地养成物业服务意识,不妨做好以下几点:

1.与人为善,微笑服务,礼貌友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社区内所有人能持续共处而不发生摩擦很难,物业从业人员每天都要与各式各样的客户、业主打交道,必须抱有理解宽容之心,和善地与客户、业主处理好关系,微笑常挂脸上,以平常之心、礼貌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严谨的作风和灵活的头脑尽力为客户、业主排忧解难,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备案、记录,并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回馈和答复,绝不可遇事无音讯,无回复,力求减少客户、业主的不满,努力做到不积怨、不留后患。

2.时刻进行换位思考。业主到物业企业反映问题,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力求使个人不受或少受损失为前提,此时,物业从业人员接待业主时,绝不能随意应付,要搞清缘由和症结所在,并时刻进行换位思考,有自己也遇到了业主类似的问题会如何做的换位思考心理准备,共同协商,共同面对,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力求双方都能接受,将损失降到最低。

3.落实“首问责任制”。社区村民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物业问题时,会找到物业企业寻求帮助,无论业主来到物业企业寻求哪方面的帮助,也无论业主最先问到哪位物业员工,这名员工一定要信守承诺,将接待业主的责任承担下来,并将业主反映的问题落实并持续解决完毕,这就是所谓的“首问责任制”,物业企业员工上到领导,下到普通员工,每个人都将“首问责任制”铭记于心并用心去做,从帮助业主每件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形成常规制度延续下去,也会在不经意间赢得业主的认可。另外,“首问责任制”绝不能只成为响亮的口号,所有物业员工遇事不推托。

(二)过硬的技术是做好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保证

面对北京农村新型社区物业从业人员职业技术技能不高的短板,物业管理人力资源建设将是未来北京城乡一体化建设不可逾越的难题,提升这些员工技术技能的阻力相当大,任务也很艰巨,也一定是一个漫长的提升过程。因此,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并付诸实施,也会使北京农村新型社区物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技能有显著改观。

1.制定并实施员工绩效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式企业管理模式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议在管理北京农村新型社区的物业企业中开展并实施员工绩效激励机制,给在一定期间内积极肯干、做出成绩、对企业经济或声誉有积极影响或带来效益的员工,予以额外的物质或货币奖励,表彰优秀,弘扬正能量,使企业员工在比、学、赶、帮的积极氛围中奖优争先,这远比口头表扬来得更实惠,往往更能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督促后进。

2.鼓励员工考取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具备一技或多技之长。管理北京农村新型社区的物业从业人员拥有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的数量较少,接受正规物业管理培训的员工也不多。因此,建议物业企业在推行员工绩效激励机制的过程中,对积极考取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的员工同样给予奖励,鼓励他们的自我成才、自我提高。同时,对于既考取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且又取得物业管理相关岗位技能证书的从业人员,更要进行双倍或多倍的奖励,表彰他们的多技多能,并以更优厚的政策留住这样的物业人才。这样的人才越多,对提升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员工的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就是促进和贡献。

3.物业员工经常开展技能大比武。诚然,自我比较往往缺乏动力,员工彼此间的比较方能体现差距。为提升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员工的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建议每个物业企业都可以阶段性地组织一些岗位技能大比武,如所有物业维修员工某项维修作业大比武、消防栓操作大比武等,可以使相同岗位的物业员工熟悉彼此,对成绩优异者同样进行奖励,从而形成物业企业内部物业管理岗位员工公开的良性竞争。

(三)加强与客户、业主的沟通和交流

客户、业主是住宅物业管理的两大群体,物业企业都要维系好与这两个群体的关系,重视加强与客户、业主的沟通和交流,目的是为了不断提升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保C物业管理的正常进行和物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重视老客户,不忽视新客户。如果说在建造北京新型农村社区时与开发商协作的政府部门或企业算是老客户的话,物业被接管后当地公安部门、安保公司、广告商、社区附近的医院、学校、开锁公司等就是物业企业的新客户,物业企业建立并重视与新、老客户间稳定、持久的协作关系十分必要,既可以帮助物业企业解决物业管理中的一些纠纷和矛盾,又可以帮助社区内的业主们解决一些棘手的急事、难事,甚至是小事,都会对提升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有效帮助。

2.多为业主办便民、利民的好事。管理城市住宅小区的物业企业与业主之间可以说是非常敌对的,是管与不服管之间视同水火的两大阵营,物业企业当好业主的管家十分不易,农村物业管理也不例外。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也面对同样的窘境,为拉近与业主间的距离,建议物业企业要多站在业主的角度,为村民们多办一些便民、利民的好事,如在宣传橱窗内张贴水、电、气故障报修联系电话和附近银行、邮局、派出所、有限电视、学校、医院、饭店的便民服务电话,以备业主不时之需,又如可以帮助村民们代收信件或快递,代为发放附近超市宣传海报等,以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这些细微的小事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令村民们感受到有物业企业管理很贴心,这对提升物业企业服务水平也会有不小的帮助。

3.组织业主开展各项活动。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物业企业与业主间的沟通和交流往往局限在人数少的小范围内,与大量业主的沟通交流不多。因此,建议管理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节假日的契机,组织社区内的村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参观、文体活动、棋类比赛等,使社区内有更多村民有机会参与到物业企业的日常活动中来,可以与物业企业员工有面对面的交流,彼此消除陌生感、疏远感,这对于提升物业企业形象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物业管理的核心工作是物业从业人员每天的服务,多而杂,农村物业管理工作者要将物业服务中的说、做、行融为一体,做好物业服务中的每一件事,用以心换心的服务,将物业服务真正落在实处,才能赢得村民的认可与信赖。因此,良好的物业服务需要物业员工身体力行,多学、多问、多做,认真对待物业服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回避矛盾,不逃避责任,积极面对,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为不断提高京郊农村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迈出坚实的脚步。显然,北京新型农村社区的物业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存在的问题也不会在一朝一夕之内有质的飞跃,它需要基层物业管理工作者们从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措施,甚至每个环节入手,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向高水平迈进,才能使农村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不断缩小与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张焱.浅议城市住宅物业管理问题[J].时代教育,2016,(7):246.

[2] 谭惠峰.服务在物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6,(12):97.

[3] 赵阳.浅析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