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入团申请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档案里包括:
1、学籍信息:包含从高中开始的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体检报告、高考志愿和国家级考试绩单等。
2、政治面貌信息:包含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转正申请书等。
3、职称、注册的相关信息。
4、因公出国人员审批表。
5、奖惩材料:包含获得的重大奖项和收到的处罚。
关键词:提高;中职;应用文;写作能力
一、明确目的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所以,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文体的重要性。只要学生明白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大到处理国家大事、政务,小到日常生活中交际应酬,传递信息,都离不开应用文。通过教师的引导及一些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目的及重要性,这样,学生明确了目的,就提高了兴趣。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才能逐步集中到课堂上来,才能较快地接受相应知识;逐步提高学生写作应用文的能力。
二、应用文写作与专业要相符
中职学校的专业很多,而各个专业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学生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专业,因而对所学专业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专业及未来职业需求来讲授应用文写作知识,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专业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够设身处地地指导学生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使学生对专业所需的应用文写作有深刻的认识。例如幼师专业学生主要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他们经常都会和幼儿、家长打交道,因而需要对通知、假条、家园联系册的写作相当熟练而规范。
三、采用多样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教学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动力。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更多地是从宏观上阐述文体的写法,注重格式的应用,对于如何写作,内容上的把握涉及较少,这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条理化、理论化,也就失去了兴趣。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描述或者其他的一些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进行写作训练。比如我在上求职信这一节的时候,在上课前给学生讲一些求职成功的案例,这些都是学生乐意听,也感兴趣的。再接着就给他们讲要成功的求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运用的技巧,接着再切入正题:一份好的求职信,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抓住面试方的视线和兴趣。我给他们布置好写作任务,第二堂课上以面试的形式对他们的写作进行讲解和评析。这个方法收到的效果很令人满意。
(二)挖掘应用文的内在美和艺术感染力
他们喜欢上语文课,觉得很多的文章可以给人美的享受,还可能看到不同的故事,而应用文很少有这些东西,大都是理论化的,条条框框论述的东西,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其实在应用文体里也有美的、艺术性的东西。应用文独特的美在其洁、准确语言。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东西,首先我给他们讲了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在写作时那种认真态度和对语言简洁、准确之美的追求,比如“推敲”的例子。比如如何策划一个成功的广告,如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并引起购买欲,这些都是通过有煽动力的广告词和文案表现出来的,而这些文案和广告语里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如双关、夸张、比喻等。比如学生很喜欢的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酸酸甜甜就是我”,一方面暗喻这个乳饮料的味道,另外是指这个年龄段女孩子的微妙心理,从而获得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的认同,继而购买。
(三)案例教学法
在运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案例的选择,因为这是维系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选择案例呢?它的选择标准就是四个词语:真实、典型、鲜活、亲近。比如,在进行“述职报告”的教学中,如果你选择专业性很强的案例,即使典型,但学生也会很难接受,教学效果也会很差,相反,如果你选择有关学生干部期末述职报告时,那么学生定会乐于接受。比如,“申请书”的案例教学,我根据班内许多学生都加入了共青团,设置一个入团申请书的写作情境,鼓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写作选出入围作品,随后各小组成员再进行评价与探讨。这样摹仿真实情境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深入了解了入团申请书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也培养了对申请书优劣的鉴赏力。
四、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仿照练写
很多应用文范文都包含了专业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学生通过仿写来模仿应用文写作是很有效的。原因是应用文的写作有固定的结构,对这个大概框架有了了解,学生在写作时就不会出现结构混乱的问题。以“个人总结”为例,学生经常不会安排写作结构,文章思路显得很乱。要先安排他们学习范文,大致了解一下该怎样布局全文,要先写基本情况,然后写成绩、经验以及不足,并总结未来的改进措施。通过例文来仿写,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最终的效果也比较好。
(二)改写病文
让学生改写病文,会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从中引起重视。所谓病文,就是那些不规范、存在问题的文案,在学生的习作中会经常发现很多问题,以此为例,其说服力也更强。学生习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例如格式失误、标题结构不准确、文体有误等,我会让学生相互修改、然后再通过讲评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他们认识到错误,加强错误防范,这样才能写好应用文。
(三)循序渐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档案整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1日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它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考勤、升级与留、降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与授予学位资格的审核及证书发放等。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如何搞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档案整理是指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是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档案整理的要求
(一)毕业生档案统一装入学校下发的机要信封中(保留原高考的档案袋)
1、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档案,在机要信封正面左下角用铅笔写明毕业生的姓名、专业、学历、毕业时间、就业单位名称及单位所在地。
2、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档案以及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档案,按照生源地分类整理,在机要信封的正面左下角用铅笔写明毕业生的姓名、专业、学历、毕业时间及生源所在地名称(到市、县)。
(二)档案分类整理
1、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档案;
2、没有落实就业单位毕业生的档案;
3、考取研究生档案;
4、欠费、欠贷款的毕业生档案;
5、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档案。
(三)列出报送的档案清单,档案顺序要与档案清单顺序一致。
二、档案整理的内容
1、高中阶段档案材料和高考录取标志的材料;
2、大学期间的思想品德鉴定表;
3、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
4、历年学习成绩单;
5、选修课成绩单;
6、学位授予(不授予)证明材料;
7、毕业离校前的体检表;
8、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通知书;
9、奖惩情况;
10、上学期间的欠费说明和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说明;
11、入团志愿书;
12、入党申请书、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优秀团员推荐表、预备党员登记表、入党志愿书、思想汇报、函调政审及综合政审材料等。
三、档案整理的步骤
1、分类。按照整理内容分类。
2、卷内文件材料排序。按照文件内容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3、根据排序结果,对卷内文件材料按档案整理内容的名称编制目录,并按时间顺序填写到档案袋的封面上(充分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不要轻易打乱顺序重整。)
4、装入学生原来的档案袋之后,再装入机要档案袋,密封,加盖公章。
四、档案整理的意义
学籍档案整理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繁忙复杂的业务整理工作,从事这项工作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门学科知识责任心,因为学生档案是人生足迹的一种真实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很多毕业生对学生档案管理不够重视,在档案传递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在毕业时将档案带回家中;有的撕毁档案封条私自翻看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或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其档案可以保存在自治区各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人才交流中心,或在学校免费保存两年。但是,有些学生毕业时把档案放在学校不管不问,这些做法都会给日后的工作带来麻烦。实际上,学校保管的只是学籍档案,不是人事档案,它不计算工龄、转正定级、评定职称等。另外,国家招考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等都要审查,特别是随着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档案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毕业教育应当包含档案管理的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广大毕业生们在毕业时也一定要重视档案问题,使自己在踏上工作岗位时没有后顾之忧。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档案 存在问题 反思
一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其中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个体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从学生人的身份转换成社会人的身份,面临参加养老保险、转正定级、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甚至于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等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记载内容挂钩。
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毕业生的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的,高校毕业生的学籍档案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学生的档案。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生的入学材料、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测评表、学籍卡、组织关系及学生在校的奖惩情况等。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些材料共同组成了其学籍档案,当学生毕业后,由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派遣情况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毕业生报到证,并由学校相关部门通过专门机构——机要局转递给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学生的学籍档案才正式转化成其人事档案,这个转化必须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相关就业协议,并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道证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并标志着毕业生由学生人转化为社会人。
二
当前高校在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档案材料内容的不完整性。首先,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除学籍卡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外,其他材料主要来自于各教学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本人,这些材料主要涉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材料,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在收集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或者重复的现象。其次,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从学生入学之初的初高中学籍档案,到学生在高校期间各学期的学习记录、综合素质测评、直至最后的毕业生登记表和鉴定表,这个跨度至少要3到4年的时间,学校经手人可能更替,从而造成材料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最后,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内容完整性、延续性强。有的学生是团员,可档案中缺少了中学时期的入团志愿书;有的是学生党员,却缺少入党申请书和转正报告;有的学生在毕业生登记表奖励一栏中,写了不少荣誉,但在档案中没有这些荣誉的奖励证明材料;材料的不延续和不完整,容易给人造成材料不实的印象。
2.档案的保管和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性。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暂时保存在学校。这就造成每年毕业季,因为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很多毕业生都会要求暂时将档案保留在学校,这些学生往往对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在一到两年后转移走自己的档案,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档案会积压在学校,使得本就有限的档案库房不能承载,档案管理人员不胜重荷,难免会造成疏漏;其次,由于学校机构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难免个别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欠缺,从而在档案收集和保管过程产生失误,造成学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给学生就业和今后的调动、晋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由于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的政策性不强,有时会为了图省事,不是通过机要局这一专门的途径流转毕业生档案,而是将档案通过快递、EMS等方式寄送学生档案,更有甚者直接将档案交给学生,从而出现学生自带档案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档案流转,就更容易出现毕业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将会给学生日后办理相关手续带来诸多麻烦。
3.毕业生档案材料的不规范性。首先是由于大多数学校对档案材料的用纸、书写及格式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归档的档案材料有的用A4纸张,有的用16K纸张,造成毕业生档案装订的不齐整;其次是书写不规范,有的学生的入档材料甚至用圆珠笔书写,这些用圆珠笔书写的材料一般几年后就变得模糊,会给日后档案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学生的奖惩材料,甚至有的学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都会有公章和系部意见的现象。
三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档案工作的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毕业生档案工作。从院系、到学校都要配备固定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专门的毕业生档案室或库房;做好相关工作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校要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工作。明确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条例、分工及职责,并要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毕业生档案工作。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确保档案材料的质量。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钻研档案管理相关业务,规范毕业生档案的流转;同时,要不断提升责任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确保毕业生档案材料的规范与完整。
4.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材料的重要性。首先,毕业生在填写相关材料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不能敷衍了事;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关心自己的档案。如果是正常派遣的学生,学校会通过机要局寄送毕业生档案,学生可以在毕业生档案寄出两个月之后,向相关人事部门进行查询,如果档案未收到,就要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查询,确认,以保证自己的毕业生档案不缺失;最后,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暂时未找到就业单位,而将其档案托管保存在学校的,在明确了用人单位后,就要及时到学校办理相关就业手续,以便学校正常转递档案,不要误以为既然学校能够免费保存,就不用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其实,学校保存的只是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只发挥存放的作用,不能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在社会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由学籍档案转成的人事档案,只有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才有权利开具相关证明,办理相关事项。
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要重视毕业生的档案,使毕业生的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养老保险 人事档案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21-02
自《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 号)颁布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其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涉及的人事信息材料,也是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配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发挥好人事档案的数据支撑作用,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与人事档案有关的概念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包含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其与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核定具有重要的关系。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在职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连续工作时间的年限。职工在正式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前,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都可以作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且可以与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发养老保险金。复员退伍军人、城镇下乡知识青年被招为企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时,其军龄及下乡期间按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一并算作视同缴费年限。
实际缴费年限是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缴费工资基数是确定缴纳养老保险的根本依。缴费工资基数是指单位和职工个人用于计算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工资基数,用此基数乘以规定的缴费比例,即为单位和个人缴费金额。
职业年金既不是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依据自身经济状况建立的保障制度,具有补充养老保障制度的意义。
二、与养老保险概念相关的人事档案材料现状
人事档案作为工作人员各时期信息的原始存储器,应该能为养老保险改革提供具有很强权威性的数据支撑。但是在长期的档案管理中造成了现行的人事档案材料不规范,内容不真实,信息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分散式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有极大的关系,这给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记载前后不一致,准确性差
人事档案发挥作用的根本和前提是真实的人事档案内容。人事档案的材料内容涉及人的一生,随着人的成长过程和经历逐渐完善和丰富,档案中很多材料现存的只有一份。现阶段我国人事档案主要是在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形成的。学生档案作为高校专门档案管理,是记述和反映学生在个人学习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的各种载体,以学生个体为单位收集保存起来的语言文字、图像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当前学校管理的学生类档案的归档范围主要包括:高中阶段档案如高中学生登记表、高考电子档案纸质版、高等学校入学登记表、各阶段体检表、学籍卡片、学习成绩登记表(册)、奖惩情况记录表、加入党团组织的志愿书申请书、各阶段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材料等。通过考察当前学生阶段档案,发现很多档案中的材料内容前后记载不符,最容易出错的是出生日期不一致、工作时间、入党入团时间不一致,具体换算的年龄、工龄、党龄、学历记载更是错误连篇,导致一本档案的实际内容严重失真。
归档材料缺乏规范性,随意性较大,还有可能出现重叠和交叉,有的人事档案材料在归档时由于部门审查不严格,对一些手续不齐全的也入档,人事档案中普遍缺少反映个人技术特长及工作能力等的相关材料,人事档案材料雷同现象严重,这些雷同重复的档案材料无法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具体情况。甚至出现在同一人事档案历次填写的个人履历中,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工作经历也不尽一致。年龄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情况,具有唯一性,是任何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的。我国存在公历与农历的实际情况,人事档案中出生时间的填写应以公历为准。许多人在填写出生时间时不能做到前后统一,公历与农历日期混淆填写,而且有的公历和农历之间换算不准确,往往一份人事档案中会出现几个不同的日期。由于人事档案的封闭式管理制度,导致个人对其不规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2.人事档案管理与社会人事制度相脱节
人事管理作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对象,涉及人员自身的各类信息,如入职时间、人员资历、工资信息及技能资格水平等。这些信息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各单位自利增大,确立岗位津贴采取按岗定薪、工资浮动等方式,在这些工作中却没有及时形成人事档案材料,出现记载档案工资材料和个人的实际收入不相符,甚至档案中记载的工资远远低于实际收入。很明显,这样的人事档案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深刻影响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档案工作正处于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过渡。我国大多数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目前仍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静态管理,静态管理的档案作用是潜在的,要变成现实的直接价值受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制约,给人们的检索利用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同时人们利用纸质实体的档案时,极易被人为损坏。因此,传统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人事档案的管理方式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系统化,导致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