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改革的意义

医疗改革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改革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改革的意义

医疗改革的意义范文第1篇

1. 医疗改革的必然发展

医疗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了明确的定位,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等领域有着较大成绩。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医疗体系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面临着改革的问题。医疗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医疗保障改革,把传统的公费医疗逐渐转变为适度自费的模式;第二阶段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确立,为城镇职工的医疗提供有效保障;第三阶段是深入探索城镇医疗保障,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工作;第四阶段是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推广。因此在有关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之下,医疗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绩,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 医疗改革在社会和医院管理中的效应

2.1 社会效应

医疗改革实行以来,不仅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方面有较大成就,同时在药物制度、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有所进展,被群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获得高度认同。医疗与民生有着重要关系,深化医疗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医疗质量,是满足人类对医疗日益增长的需求、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医疗卫生也逐步改善、发展,这不仅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还有效提高城乡群众的健康水平,逐渐缩小城乡医疗发展的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2.2 医院管理效应

医院管理是医疗机构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有关人、财、物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实行医疗改革,对医院管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院管理也进入改革行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医院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导致医院出现诸多问题,医疗改革实施以来,医院管理者通过对市场环境的分析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减少浪费情况、提高医疗效率,努力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

3. 医疗改革在社会和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药价过高、以药养医是当前医疗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医疗机构作为一个公共性机构,应以社会效益为主,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着重社会效益的医疗机构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很难维持生存,在治疗诊断费用不断降低的情况下,无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维持医疗机构的生存以及发展,医疗机构在执行体制改革的同时,不得不变着法子提高药价,以期通过销售药品获取更多利益。

3.2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松动,有例不依、有章不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改革的深入使得医师的治疗诊断收入降低,所以医师为了提高收入,常常通过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多开药、同等疗效开贵药等行为获取提成,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造成医药浪费,降低医疗质量。医务服务是一种高付出、高技术的工作,但是由于收入较低,所以很多医务人员都不是很尽心对待工作,服务态度较差,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3.3 医院财务管理不严,经济效益差

医院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观念不强,没有成本核算意识,对于日常费用支出、设备采购、药品采购等没有严格、合理、正确地进行计划、核算,盲目购买医疗器械、无计划采购药品、医院业务收入记录不合理等,导致器械虚置、药品不足或库存过剩、医院成本提高、浪费严重,业务开展不合理,医院经济效益差。

4. 对医疗改革提出的相关措施

4.1 实行医药分家,明确医疗责任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通过药品加成收入来维持正常运转,所以实行医药分家是解决以药养医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医药分家,医疗机构只需专注于诊断治疗,不参与药品销售,给患者开出治疗过程所需药品,让患者自行到外面的药店购买药品,这样就可以避免医疗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而提高药价或者多开药。同时,明确患者的治疗诊断费用,杜绝乱收费行为。

4.2 区分赢利性和公益性医疗机构,实现医患和谐相处

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是解决医师使用非常手段谋求高提成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当前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医疗机构的递增,单靠政府投入是很难维系的,所以,发展赢利性医疗机构也是解决目前医疗窘迫情况的有效方法,区分公益性和赢利性医疗机构,一方面减轻了国家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能降低群众对医疗机构的排斥和不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3 强化医院管理,深化管理理念

医院管理是医院正常运行、医务人员按章办事的重要管理举措,在社会经济条件下,医院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医院管理,对医院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质量,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强化医院管理,对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要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合理利用资金,降低医疗成本,以期杜绝多开药、开贵药等违规行为。

4.4 加强法制意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每个人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行为,医务人员也必须依法执行医护工作。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管理制度,各部门、各科室都必须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其人员行为,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医疗护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机构以及群众的利益。

结语

医疗改革在不长的历程中取得的成绩是重大的,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是众望所归的,但是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医改资金投入不足、以药养医、医院管理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疗改革的深入与完善,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医疗改革,必须解决面临的问题。医疗改革不是单方面的政策实施,所以医院不能单靠政府投入资金、条例来解决问题,自身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来配合,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医院必定会发展成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群众需求、又能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的机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梅.透过制度看医疗改革.产业观察.2012(01):104―105;

医疗改革的意义范文第2篇

一、现行医疗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看病贵”问题

1、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药品甚至新疾病的不断出现,客观上使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这是不同国家、不同模式都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日益感到吃力。

2、医疗投入不足。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医院自负盈亏,财政补偿不能维持医疗开支,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依靠医疗服务收入和销售药品的加成收入。市场化只能通过竞争降低利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药品的生产管理体制不健全

合理的药品供应管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医疗费用。某些药品生产企业为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会停产一些廉价有效无利润的基本药品,或改头换面为新药,价格上涨十多倍甚至几十倍,直接损害公众的利益。资金是趋利的,市场化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4、现行的医疗法规和医学模式的影响。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和循证医学模式的实施,“医闹”的盛行,导致看感冒也要进行全身检查,也给患者造成“看病贵”、乱检查的印象。

(二)“看病难”问题

1、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的“看病难”。公立、私立、社区医院到处可见,本不应该“看病难”,但大医院由于设备好,医生技术高,人满为患,排不上队,看不上病司空见惯;而社区医疗机构却少人问津。资金是趋利的,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它总是流向有利可图的地区和科目。故私立医疗机构多选择在相对中心区域,并且多是主要开展一些特色专科(利润较高)医院,不做或少做基本医疗(私立医疗机构尤为明显),不用或少用一些基本药品(公立、私立医疗机构都存在这种情况),由于吸引大量资金进来参与竞争,竞争的结果自然是价格趋于合理,市场化在这里是可行的。

2、在经济欠发达,人口分散边远地区的“看病难”。在一些山区、半山区等交通不便地区,乡村医生水平低、卫生院面临倒闭、私立医疗机构由于无利可图不愿选择建立,更谈不上竞争,病人没有地方看病。由于形不成市场,医疗、教育在这些地方都无法进行市场化改革,非法行医、封建迷信、异己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现在方方面面都抱怨“看病难”,其实是医疗资源不足和过剩并存,问题出在机制和结构。

(三)医生拿“红包”问题

这些现象主要出现在一些重点医院、重点科室、重点人员之间。医疗服务是特殊商品,不象买东西到任何1个商店都一样,看病就不同,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水平高低是不一样,所含的技术附加植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而且病人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可能按标准化工序治疗。所以,大家都希望到大医院排队找名医看病,加之偿付机制不合理,拿红包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多数社区医疗机构、卫生院、卫生所收费低廉、就诊方便却少人问津,连医生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红包。市场化能够部分解决“红包”问题,大型私立医院照样存在药品开单提成问题。

(四)疾病预防控制问题

逐利的市场化运作是没有兴趣真正做疾病预防的,偶尔作秀一下,权当广告(类似所谓的“义诊”)。何况发病率越高,利润越多。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卫生所、卫生院的逐步削弱,基层医务人员的逐步流失,加之私立医疗机构也不愿进入,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漏洞逐步扩大,形势严峻。

二、对医疗改革的建议

改革的目标应为:建立惠及全体国民的卫生体系,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多支柱医疗保险体系。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医疗问题,既要学习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立足国情,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有可行性,就是要符合中国国情,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为5000美元左右,而我国许多农村的人均年纯收入不到500美元,所以美国式的市场化医疗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新方案必须考虑到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有可操作性,方案越复杂,涉及的环节越多,手续越繁琐,可操作性难度越大,就会牺牲效率,形成新的“看病难”;有可持续性,新方案对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控制,要低于或等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否则,以后又会形成新的“看病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医疗改革市场化运作不能解决整个中国的医疗问题,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基本医疗免费提供

1、政府按服务范围需要,规划配置举办公立医疗机构、利用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药品、免费向全体国民提供,解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平问题。

2、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部上缴财政,支出由财政全额拨付。

3、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由国家免费提供医院,医院不得自行购入药品及设备。基本医疗范围内用药,由医院按病情需要免费提供给患者。自费药品可由医院报计划后政府采购,用于非基本医疗范围外的治疗,必须由患者主动申请,自费使用,收入全部上缴财政。

上述措施使医院和医生没有了逐利的动机和机会,回扣、药品开单提成等现象自动消失,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建立全民强制医疗保障制度

1、国民每人每年强制缴纳医疗保障金120元,弱势群体可适当减免,不足部分由政府补助、社会捐助。以13亿人计算,为1560亿元/年,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专款专用;建立个人医保卡,与身份证对应,全国通用,还有利于流动人口的管理。

2、患者凭个人医保卡到公立医疗机构就诊,每次交10元门诊费,检查、治疗、药品(每次不超过3天的治疗用药)不再收取任何费用;住院每天交100元,同样不再收取任何费用,贫困落后地区可适当减少。真正做到按病情需要治疗及住院,避免医患双方的过度治疗动机,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保守估计,以每人每年看门诊2次,13亿*2次*10元=260亿;以5%的住院率、每次住院5天计算,13亿*5%*5天*100元=325亿。

上述1、2相加,每年医疗保障金为2145亿元。个人每年基本医疗支出,不住院为140元/年,考虑到费用降低后,就诊次数会大幅上升,以200元/年计算可能较适合;部分需入院治疗的再加上住院1次为700元/年左右,彻底解决“看病贵”难题。

(三)改革完善配套措施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农村卫生院卫生所的建设,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完善药品供给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按服务范围需要,合理规划配置基层医疗网点。

2、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不再设立普通门诊,只设急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医务人员定期轮换到基层医疗网点工作,带动并逐步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普通门诊全部设在基层医疗网点,未经基层转诊,直接到大型公立医疗机构就诊的一律按急诊处理,费用为每次50-100元,同样只提供基本的治疗及药品。确保危急重症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保证了效率,又减少了资源被不必要的浪费。

3、改善基层医疗网点基础设施,标准化配备必要的设备、药品、人员,解决与现行卫生法规不相适应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全科医生认定、执业范围、执业地点、上级医师支援基层、检查结果通用、举证责任倒置、循证医学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基层医疗网点就在非法行医,基本医疗的成本就不可能降低),建立医疗不良反应赔付保险(医学是一门充满探索和未知数的科学。医生不是万能的,有很多疑难杂症都在研究之中,所以不是到了医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医疗行为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正确面对医疗不良反应是必要的)。

4、为避免一些著名大型公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资源被不必要的占用,可规定未经转诊就跨省市就医的人员,门诊及住院费用加倍的办法。

5、做好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统一工作。由于本方案与新型合作医疗有许多相似之处,衔接统一并不复杂。

6、完善药品供给体系。每个药品生产企业都必须按政府指定的计划生产一些的廉价有效的基本药品,以满足基本药品的供给,政府可适当给予一些补贴。

7、在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建立量化考评制度,奖勤罚懒,并引入人员退出机制。避免低效率及新的“大锅饭”的出现。

医疗改革的意义范文第3篇

一、基本情况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鲁发[2006]3号)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2006年9月开始在全县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1678.21万元,其中农民交纳881.36万元,各级政府补助769.85万元,为群众报销40.28万人次,报销金额合计为1444.06万元,其中住院病人4.25万名,报销金额1105.75万元。2006年9月开始,是我县成为省级试点县的第二运转周期年,全县共有36.3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2%,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800.74元,其中农民交纳363.86万元,县、乡财政补助109.16万元,省财政补助254.72万元,市财政补助73万元。截止到今年6月底,共报销医药费566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96万元,其中住院病人21267名,报销医药费420.46万元,门诊病人52909人次,报销医药费146.5万元,住院病人中报销达到最高额4000元的有14名。报销比例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中心卫生所(室)、乡镇卫生院就诊,门诊医药费报销10%,各项检查费用报销40%。县级及以上医院的门诊费用不予报销。住院医药费报销比例是: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总费用的40%,最高报销4000元。在县级医院及县级以上级医院住院的住院费用1000元至3000元,按25%比例报销;住院费用3001元至5000元,按30%比例报销;住院费用5001元至7000元,按35%比例报销;住院费用7001元至10000元,按40%比例报销;每人每年最高报销支付额4000元。2006年与2006年管理办法相比,有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为群众设立了家庭帐户,群众交纳的10元参加合作医疗资金,5元记入家庭帐户,用于门诊看病,用完为止。二是取消了县内转诊制度,同时增加了县级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群众在任何定点医疗机构看病都可以直接报销,方便了群众就医。三是资金筹集实行乡筹县管,统一使用,以充分体现互助共济。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到位。某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某实际,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深入基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把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做为为全县人民办的实事之一,列入了政府的重要日程。先后多次召开县长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听取卫生部门的汇报,进行专题研究。为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领导,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主任,分管卫生的副职为副主任,吸收卫生、财政、审计、物价、农业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会,委员会下设合作医疗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从而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全面发动,宣传到位。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关键是让群众认识到加入合作医疗的好处,了解参加合作医疗各项政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在推行合作医疗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宣传措施:一是层层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宣传发动。每年7月初,县政府次召开由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乡镇乡镇长、分管卫生的副乡镇长、卫生院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进行宣传发动,会后各乡镇、各村也都分别召开会议层层进行传达贯彻。二是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每年统一印制10万张明白纸,发放到户。录制宣传磁带,出动宣传车辆,深入乡镇集市和村庄,大力宣传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三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这一新闻媒体,制作专题节目,在黄金时段每日连续播出。四是利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受益人,向周围群众诉说参加合作医疗的受益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真正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完善政策,规范操作。为加强对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县政府制定出台了《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在资金筹集方面,规定合作医疗基金由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对农民个人坚持自愿适度但不放任自流的原则,每人每年交纳10元,县乡政府补助3元;在资金管理方面,在县财政局设立专门账户,并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在就诊、转诊、费用报销方面,也制定了专门的政策,并镶挂上墙,交群众监督。特别是在药费报销方面,坚持随看病,随交款,随报销,在“一交一报”中,使农民现场体会到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在资金管理上,继续实行由乡镇统一筹集合作医疗资金,汇入县财政专用帐户,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向县政府呈报计划,经县长批准将全年基金总额平均到十二个月,由县财政局每月25日拨给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帐管理。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根据每月26到28日由各乡镇合作医疗办公室上报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严格核查,准确无误后于下月5日前拨付给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另外,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对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要求各乡镇每月公布一次资金使用情况,账目上墙,定期公示,取信于民。2006年4月底至5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开展了对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落实情况的专项调查,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四)、典型带动,稳妥推进。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我们本着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自去2006年6月开始在某镇、相衙镇进行了试点,取得初步经验后,2006年8月在全县推广,经过一年的试行,取得了较好效果,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试点县,2006年9月开始,德州市政府和省政府对我县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分别补助2元和5元,2006年省政府的补助增加至7元。从下年度开始,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对我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的补助将增加至24元,市财政补助由2元增加至3元,如果加上县乡补助,我县下年度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的筹资额将达到40元,报销比例也将从25%提高到50%,封顶线从2000元提高到8000元。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

三、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

我们目前的筹资还是由政府组织引导,通过宣传发动,一次性筹集完下年度的专项基金。一般情况下,从筹集完资金,到下年度运转,时间很短,多则一个月,少则几天。问题是:筹上来的这么多的钱到底是哪村、哪户、哪一个人的?在考核验收时,很多乡镇参合率达到了80%以上或更多,资金也都到位了,可有很多群众却不知道自己是否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是其一;第二,乡镇政府作为筹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筹集几十万元资金,通过农民自愿交纳实现,是不现实的。有的乡镇政府对这项工作虽然很认真,采取先垫付、后筹集的办法,但却付出相当大的工作量,到最后也不可能完全筹齐。也有的乡镇难免存在“拆东墙补西墙”,反过来说,拆了的“东墙”,早晚还得补,至于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式补,那是另一个问题。第三,筹资结束、运转开始后,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群众患病后,报了销,受了益,没参加的明白了是真事、是好事,想参加但没处去交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大门不是每天都开着的。总之,在资金筹集上的问题一是政府统一组织筹资,时间短,筹资快,但很难落实是谁参加的;二是存在先垫付,后筹集,或者先垫付后撤资;三是群众不能随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基金管理

在基金管理方面,客观上各项财务制度基本上是健全的,各个部门和单位如果都遵守这些制度,应该是出不了大问题的。从目前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从乡镇筹集开始,到入县财政专户这条“入”的线,没有问题,“出”这条线,从县财政专户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专户,再到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专户,也没有问题,因为专项基金还处在封闭运行之中。从医疗机构到病人,这个区间最容易出问题,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定点医疗机构在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方面总体上是:县级医院好于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好于村卫生室。难管的根源是合作医疗基金存在“大锅饭”和“憎多粥少”的现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个人或是单位负责人,总是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的,医疗机构追求的也是经济效益,他们几乎没人考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的问题,有觉悟看大局的负责人能够按制度办事,一是一,二是二,觉悟低只看局部或个人利益的,问题就多了。其表现一是医疗机构对病人身份核查不严,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该报销的也报,只要增加单位收入就行;二是“搭车”收费,对该享受合作医疗报销的病人,开大处方,用贵重药,做重复检查,还有的吃“提成”、拿“回扣”,导致病人医药费用增加;三是故意造假,虚报冒领。

三、下步打算

根据下年度提高后的筹资标准,我们进一步提高了对农民的报销比例,并以宁政发[2006]25号文实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实行家庭帐户制度。2006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争取达到98%以上,继续为农民设立家庭帐户,农民每人交纳的10元记入个人帐户,用于门诊看病,用完为止,用不完转下年度使用。同时继续实行县内无转诊制度,群众看病在全县范围内的任何定点医疗机构都可报销。经县级医院会诊同意转市级以上医院治疗的,回县级医院报销。

2、建立长效筹资机制,实行滚动筹资办法。2006年由政府组织,按全县农村人口的100%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9月1日后(即省级试点县第三年度开始运转后),农民群众在任何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时,从报销的医药费用中预交全家下年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同时签发下年度《就医证》,2007年以后,不再由政府组织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

医疗改革的意义范文第4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因素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加上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变化,使原本和谐的医患关系失去往日的宁静。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整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医疗价格管理,成为卫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

1.1医院面临的严峻形势

①国家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逐年减少;②收费标准及收费结构不合理的调整,有部分收费标准,甚至停留在20世纪70―80年代;③个别患者及家属对医务工作者不理解,发生医疗纠纷,导致医务工作人员心理不平衡,同情心下降,使医患关系紧张;④私立诊所逐渐增多,使中小医院病人减少,门诊量、病床使用率下降,收入减少;⑤企业效益不好,抑制了人们的求医需求,使医院收入减少。

1.2医院一些不合理的措施

①乱收费,具体做法往往是巧立明目、自行定价,分解收费;②科室精打细算,节约材料,降低成本,减少支出,简化程序结果导致院内感染严重;③靠大型医疗设备和开展新项目增加收入;④增加不必要的辅助检查;⑤乱开大处方及非治疗性药品。

2 患者心理

长期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一直认为看病应少花钱,或不花钱。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医疗及劳保制度改革,许多单位药费不报销,各种因素导致医疗费上涨。患者对医院抱有不满情绪,直接或间接引起医疗纠纷,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之一。

3 讨论

因医疗费用上升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笔者认为既有体制和管理上的原因,也有患者思想素质原因,既有卫生行政机关原因,也有医院自身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政策上没有建立完善的医疗价格管理体制,医院没有法律作依据;②群众的健康意识及卫生费用意识差。据统计农民用于烟酒的消费占总支出的15%,而用于医疗费用的支出仅占2~3%。

4 建议

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深化医疗价格改革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满足群众医疗需求,改善医患关系,是卫生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从改善有关政策入手,引导其医疗价格改革向纵深发展,走向健康的良性轨道。

4.1制定合理的医疗价格,为医院提供法律保障

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是一个政策问题,根据我国目前财力,靠国家拨款已不实现,这就要制定合理政策来关心和支持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

在医疗价格改革方面,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价格规律的要求,医疗价格既不能全面放开,又不能统得过死,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价格管理的理想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由省、物价、财政、卫生部门根据各市、县经济的发展,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当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把各地分为较强、中、弱三大类,结合医院的等级,制定相应的标准及当地允许浮动范围,各地区根据当地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在允许范围内进行调整,做到宏观管住、管好,微观放开、放活。有了政策做依据,医院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医务人员把精力主要放在提高技术水平上,而不是放在追求高精检查上,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总体医疗费用,改善医患关系。

4.2建立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

作为医疗价格管理,形式也要多样化,不一定全部实行固定价格,可以部分实行固定价格,浮动价格及议价相结合,对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的价格需求弹性系数小的挂号费、一般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化验费、放射费、实行固定价格;对弹性系数大的检查,可由物价部门指导价格;对特需服务,如家庭式病房,可实行议价,对扶贫病房可实行优惠价,总之,医院应本着公平竞争,社会效益优先,提高效率的原则,制定既适合医院内部管理又符合社会需要的价格。

4.3建立医疗成本核算制度

目的在于通过成本核算,尽可能控制消耗,向社会提供优质低耗的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对医疗费用的负担,从而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改善医患关系。

4.4调整收费结构,理顺价格关系

目前,我国医疗价格存在不合理现象,挂号费,各种治疗服务费偏低,而大型检查、药费等偏高,有等调整,在保障人们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避免不必要检查。

4.5 正面宣传,正确引导

我国经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费医疗及劳保医疗制度给国家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因此医疗制度改革,要求患者承担部分费用,加上群众的医疗意识及卫生消费意识落后。所以,需要大力宣传,制定政策,引导群众由传统的健康卫生观念向现代文明卫生观念转变,把健康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引导群众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加个人的健康费用支出。增加社会和群众对医疗价格接受能力,这同时也是医疗价格改革顺利的关键。

4.6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密切医患关系

医疗改革的意义范文第5篇

一、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定点药店是指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处方外配服务的零售药店。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因此,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就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一项基础工作,其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所具有的基础地位成为关系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对保证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合理使用医疗保险基金至关重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在医疗过程和医疗费用支付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当医疗保险启动后,患者看病拿药由于花的是医疗保险基金的钱,使得医疗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都想从基金中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医疗消费的特殊性造成医疗费用的多少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由于医疗服务特有的专业性和垄断性,以及医疗市场供需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受托方和费用支付方的政府管理部门,无法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支付办法和评判标准对有限的医疗保险基金进行管理和合理支付费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金管理原则操作起来困难很多。

(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的健康保健意识逐渐增强,个人开支中医疗保健的开支费用所占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自然地对保险基金的需求和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作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同政府追求的“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产生了矛盾,使其在执行医疗保险政策中时有相左的行为发生。只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医疗成本,节省医疗费用开支,从而实现医疗保险机制的运行目标。

(三)在新的医疗保险制度下,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一方面作为参保人员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供给者,另一方面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获取者,特殊的地位使得其成为政府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和社会参保人员联系的纽带,在其中发挥出特有的信息传递作用,医疗基金管理部门只有在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发生费用结算时,才能得到实际的基金支出情况,也就是说,基金支出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对医疗行为的有效管理。

二、目前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005年1至6月,全区参保职工2501人,应缴基本医疗保险费90.55万元,月人均60.3元,要让有限的基金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必须完善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然而从目前全**区已有的12家定点医疗机构和8家定点药店的管理情况看,除群众反映一些医院看病难,程序多,手续复杂,定点药店药品价格高等问题外,另一方面就是医疗保险基金的流失和不合理支出问题。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医疗行为发生后,用的是病人和医疗保险基金的钱,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收益的多少与病人就诊人次和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多少呈正比,基金使用越多,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收益就越大,由于利益关系,一些医疗机构和药店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未按要求操作,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定点医疗机构甚至在病人出院时不提供费用清单或清单项目不清;个别定点药店甚至允许参保人员用医疗保险费购买保健药品等,导致了医疗保险基金的不合理支出。

三、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难点

为加强对**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相应出台了管理办法,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按照规定,同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签订了“服务协议书”,制定考评办法,尽可能规范医疗费用支付行为,进行服务质量考核,并派出业务骨干组成巡视组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进行督察,解决疑难问题。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还不完善,管理人员还待增加,人员素质还待提高。目前,定点医疗机构虽已设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定点药店也指定了分管负责人和专管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机构临时,编制未定,人员尚缺的情况在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依然存在。而且由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刚开始不久,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都还缺乏经验,管理人员也还存在经办业务不熟的状况。因此较容易造成执行政策的偏差和管理上的漏洞。亟待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懂理论,会操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充实到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中来。

(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管理手段落后。**区到目前为止仍未建起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参保人员住院后部分医院仍靠手工办理出院手续,这不仅工作量大,误差率也高,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并且个人帐户无法支付,参保人员看门诊或住院支付起付线等只能用现金,群众意见很大,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无法实现与医疗机构的有效结合。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三)补偿机制不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以药补医”传统机制未能根本扭转,由于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因此在传统的卫生医疗体制下,医疗机构和药店普遍养成了“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习惯,尽管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开始运行,但医疗机构靠药品收入来补贴经费不足的运行机制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财政对公立非营利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采取分解处方,分解住院,增加不必要的医疗服务项目等办法,避开了医疗保险的管理,成为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难题。

四、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建章立制,从根本上规范医疗行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模式确定后,法律就成为制度实施的保障,完善的政策是确保基金使用的关键,对医疗费用支出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从医疗保险启动以来的情况分析,降低医疗费用和参保人员的自付比例仍有很大空间,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今后应在此方面下工夫,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医疗服务行为,保证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规范操作。

(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保险管理人才和医疗机构管理人才。医疗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世界上都是难题,由于我国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人员缺乏,管理经验不足,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素质。为此必须抓紧医疗保险干部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支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医疗保险管理干部队伍。同时,也要抓紧培养高素质的医疗机构管理人才,改变从临床一线提拔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管理经验的传统医疗机构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法,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医疗机构管理人才,这对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完善医疗保险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政策是前提,管理是手段,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本身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认真研究管理过程和办法,在管理模式的设计阶段,充分引入信息化的概念,优化管理模型,强化管理手段,同时又避免僵化管理。首先要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系统建设,可以建立比较完整的计算机住院病人医嘱处理系统,强化住院病人费用管理,堵塞大量因管理不善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和浪费,检验、检查的漏洞和搭车开药等问题。其次要实现医疗保险部门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联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统一和联网运行,通过网络直接报审,满足当前医保细目审查的要求。再次是要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统计指标体系,保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医疗保险基本情况和基本数据。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要强调系统设计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数据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