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科学实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范文第1篇

课题的提出

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的惟一依据的观念由来已久,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人们已习以为常。这种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英语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因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尚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主要表现在:对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课程评价的基础研究薄弱,没有建立起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通过评价支持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机制;评价形式比较单一。重测试评价,轻非测试评价;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等等。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评价体制,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促进教学不断提高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课题的实施

一、具体做法

1.尝试多元参与评价。

一直以来,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由教师依据标准化测验的成绩来进行的,学生游离于评价过程之外,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及评价结果。由于本项目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和课程发展,因而它必须允许学生参与评价,在参与过程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再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尝试让学生自评、集体互评、教师评价。

2.让学生参与评价。

学生参与评价的意义在于学会利用评价信息来管理学习,明白当前学习状况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改进学习计划,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有效的教师反馈。

有效的教师反馈是学生改进学习计划的必要条件。传统的评价在信息反馈上针对性差,显得苍白无力。百分制分数和等级不能使学生明白哪些方面学得好,哪些方面又存在不足,时效性也差。学生参与评价的同时要求:第一,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学生的优势在哪?帮助他们继续保持这些优势;第二,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答案为什么错;第三,用清晰的、建设性的语言向学生提供改进的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缩小当前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差距的建议,帮助学生形成一套改进的策略。

4.自我评价技能。

学生应能通过评价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学习计划,逐步完成学习目标,但现实是大多数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为此有必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技能:学习目标是什么?目前的水平,如何缩小与目标的差距?

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同时,家长也有机会参与到评价中,体现家校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沟通、选择和协商,使各种评价有机结合,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反思与改进。在实行评价时,我们注意到了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要进行多主体评价。我们是这样界定的,如果达到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效果时,可采取学生间互评、小组间互评;如果为了达到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了解,教师需从家长那得到更多有关学生学习的信息时,可采取家长评、教师评。

二、尝试开发评价工具

评价资料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和完成。收集相关信息的手段包括课堂观察、学生档案、座谈、对话、周记和采访。所以教师有必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课堂观察量及各种课堂活动评价表。

三、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观念、角色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育观念的更新——由注重精英教育转向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角色的更新——由“讲台上的圣人”转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方法的更新——由“填鸭式”教学转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2.学生在多方面取得不同层次的发展和进步。

3.营造了和谐、愉快的语言活动氛围。

四、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1.基本理念问题。

误区一:把形成性评价视为非语言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口头的,而把终结性评价视为是语言性的,笔头的。这种误区导致形成性评价只能在课堂教学外围进行。

误区二:很多教师仍然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把自己看成是课程的实施者,教人者。他们几乎不想要发展英语课程,把课程看成固定不变的,这样形成性评价就不可能与课程实施同步。

误区三:形成性评价与多次评价概念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而多次评价往往是一次评价的翻版。

误区四:模糊档案袋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把档案袋评价视为形成性评价的一切,或把档案袋当成了作业收藏袋。没能利用档案袋评价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没有利用档案袋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力及多元认知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学习。

误区五:评价本身应当多元化,评价结果也必然是多元的,但人们习惯于把评价结果不客观地两极

转贴于

化。注意“openquestion”。

误区六:评价的核心任务是促进课程的发展,学生参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反思力,是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课堂上不应只追求“形”似,而应追求“神”似。我们提出评价以鼓励为主,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这些现象大大削弱了教学效果,原定的教学目的大打折扣,极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客观上造成了知识误区和陷阱。评价改革并不意味着评价功能的削弱,而是从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时机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2.目标设置问题。

受传统课程设计的影响,教师在设计英语教学目标时往往过多关注知识目标,对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计笼统。如:很多教师几乎把每节课的能力目标都设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情感目标设为培养抗挫折能力,求异思维能力等。这样的目标设置实施层面就有难度,评价层面更是纸上谈兵。

3.非测试性评价流域中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教师是在一种感性状态下进行非测试性评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在观察课堂活动效果,如:学生学习状况,师生互动状态,各种训练措施已经达到的结果及教的有效指导程序等。通常教师把这些信息及时地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教学策略设计。这种形成性评价往往不够深入、不够及时、不够全面、不够准确,而且这样的评价有时很容易引出不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决策。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

建议一:积极探索任务型教学途径,提倡在任务型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教师在有意识地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不禁锢学生的思想,要适时调整教法来落实形成性评价的任务目标。要把形成性评价落到实处,必须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即以话题为核心,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只有这样,才能不孤立地谈语言教学目标,才能确定较明确的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也就是说,只有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才能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真实评价。

建议二:正确使用档案袋评价工具。

形成性评价能够提高学生高级思维技能即反思力,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处理信息技能,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表现以及学生创造力等。而使用学习档案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业产生责任感,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成效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的忘我精神。鉴于英语形成性评价起始阶段档案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按下列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指导学生仔细检查自己的作业,选出放入学习档案中的内容;学习档案中并不只要学生最好的学习作品,而是要放人多种有代表性的学习作品,以便使他们看到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了解自己优点的同时也认清自己有哪些缺点和不足;当学生考虑在学习档案中放入哪些学习作品的时候,应鼓励他们思考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做得好,是否具有代表性;设计明细表帮助学生反思自己。

建议三:做好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实施学习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做好课堂观察,真正了解学生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才能搞好学习评价。做好课堂观察,“大班额”是障碍,建议设计课堂观察流程表,采用兵带兵即“coaches'coaches'coach”的操作方法实施课堂观察。

建议四:把课堂评价当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科学这门课程能够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有利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学好科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在科学课堂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就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1、课堂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随着教育部不断的改革,形成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科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一些教师在科学课堂上,教师根据自己上课前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不顾学生是不是能够理解,机械式的传授知识,学生也只是机械的接受,不能够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全部的理解。教师这种只是传授课本上知识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课堂的主体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能够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2、缺乏对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视

初中科学课程涉及到物理、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学习这些基础知识时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才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许多初中课堂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科学实验教学对初中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科学课本上的实验内容,教师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和结果给学生读一遍,并没有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实验,不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初中学校缺少对科学实验设备的投资,因为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就是教师想要带领学生开展实验教学,但也因为没有实验设备只能根据书本教学。

3、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一般教师会比较精通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但是初中科学这门课程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的知识,现在学校的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还不够熟悉,也就不能够很好的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一些科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性,不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高[2]。

二、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上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动物》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我们生活中主要有哪些动物?这些动物的特点你们知道吗?先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讨论,然后在回答教师的这些问题。教师在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容易见到的动物,例如老虎、大象、狮子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将课本上一些常见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到讲台上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可以模仿动物的声音,也可以模仿动物的走路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动物的生活特点,提高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2、加强对初中科学实验的重视

要不断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不断加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视。教师和学校领导都要增加对初中科学实验重要性的认识,学校领导要加大对科学实验设备的投资,给科学教师提供完善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这一节时,教师先不要急着把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而是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教师给学生准备好电阻、电压表、电流表以及电源等实验器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在讲台上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讲解,并且指导每个小组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连接电路,有的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最后小组同学通过分析得到的数据总结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3、加强对科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初中学校要加强对科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让科学教师全面掌握科学教材上所涉及的不同科目的相关知识,不断完善对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提高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宇宙》这章时要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形状,地球、月球、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动画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更能深刻的了解所学到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这以节时,教师可以结合环境保护来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以说环境保护是现在非常热点的一个话题,空气中含有SO2,它的变化将对环境造成很大的伤害,教师通过介绍历史上因为SO2所产生的烟雾和哮喘事件,来讲SO2变成酸雨的过程,增加学生对这种有毒气体的认识,这样也提高学生对学习物质变化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4]。

结束语:

初中科学这门课程对初中学生认识科学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初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初中科学教师要及时的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提高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科学实验的重视,以及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科学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初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吴昊 1984 0110 男 浙江义乌 汉族 中二 本科 科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裘海峰.基于学生认知起点 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浙教版科学《物体为什么会下落》教学片段分析[J].物理教学探讨.2011,09(09):58-59

[2] 孟兴,胡碧刚.借“教学设计”追求“有效教学”――在科学教学中追求“有效教学”的一些理解与实践[J].教师.2013,09(18):89-90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演示好实验

(一)明确目的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例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然后改变滑动面的接触材料(粗糙程度),进一步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二)要力保成功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三)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工夫。例如,惯性现象实验中,当木板由于弹簧片的弹力作用而飞出去时,木板上的鸡蛋并没有跟着飞出去,而是在原地落入了杯中。面对这一奇怪的现象,学生的求知欲必将被激发。

二、注重趣味性,引导学生探究

(一)实验游戏化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科学教材比以往科学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

(二)科学历史趣闻

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科学的教学对象是少年儿童特点十分鲜明的初中学生,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可以多收集些科学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主体性,保证实验效果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1.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2.养成思维先行、操作跟上的习惯。关于操作,多属动作记忆,联想记忆里的东西,但也具有操作方法依附的认识基础,操作时要先思考清楚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才去做。操作服务于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连贯性,需要思维将其整理成一个适合的程序。

3.鼓励学生在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前提下,配合教学内容,自我设计,完成一些新的、探索性的实验。

四、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中,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对有毒气体的制备充分考虑到有毒气体的防护处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课堂中穿插中国科学史的介绍,如蔡伦发明造纸、候氏制碱法、结晶牛胰岛素的发现等等,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针对目前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不失时机介绍酸雨的形成过程、赤潮水华现象、温室效应、绿色食品、无铅汽油、核辐射对人类的灾难,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科学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科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科学教学的成败。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是摆在我们所有科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刻苦钻研、悉心准备、勤思考、多交流总结,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就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效实验教学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一个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包括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熟练的科学基本操作,还可以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发现的探索过程,有着巨大价值。科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问题情境,学生在自我思考、相互讨论、教师引导下逐步解决一系列问题,从而获得“真知”并由此激发研究的兴趣。所以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重视科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已逐渐成为广大科学教师的共识,但在科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

一、要演示好实验

实验本身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容易产生疲惫和厌倦情绪,滋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想法,从而轻视实验教学。所以,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 。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整个实验要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这样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从而轻松地掌握本节的内容。

2.要明显直观,忌模糊不清 。可以说演示实验的一切功能都不能离开观察,观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给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因此,演示实验的直观性是最起码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过程的变化要显著;其次,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再次,要多种感官并用。演示实验切忌模糊不清。学生看不到清晰的实验过程和明显的实验结果,搞不清实验所演示的规律、原理,无助于教学。与其浪费时间,不如不做。

3.要力保成功 。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4.要有启发性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工夫。

二、注重实验的探索性设计, 提升实验的探究价值

探究学习是目前中学实验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 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初中科学实验的探索性设计要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 积极开展问题讨论和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金属活动性顺序, 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索性实验, 让学生准备好铝、镁、铁、锌、铜、锡和稀盐酸。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适当的实验装置, 进行自主探究: 取六支试管, 分别放入适量的铝、镁、铁、锌、铜、锡; 然后分别在六支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 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 得出六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经过这样的自主探索, 理解了金属活动性的真正含义, 记忆就更深了。

教学中教师既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创设课堂探究的氛围, 又要处理好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既要当好“小学生”的角色, 不把方法与结论和盘托出, 又要充当平等的“学生”身份与学生共同探究, 还要以指引者的身份为学生的学习障碍铺平道路, 通过启发、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

三、发挥实验教学的主体性,保证实验效果

学生对实验甚至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可能源于最初对几个实验现象的好奇心理,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现象的新异性总是有限的,一些学习态度不太明确的学生就会逐渐推动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对实验更是抱着好玩,无所谓的态度,这是需要引起教师特别关注的一种现象。

1.观察演示实验时,细心观察实验的全过程,注意实验主体、条件、现象、结论的统一性,防止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期待和观察某些特殊现象上,现象只是实验的一个方面的要素,要由现象揭示本质,就必须同时把握其他要素。

2.分组实验时,要坚决服从教师的指导和指令,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实验室后应该进一步熟悉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听清教师的讲解,对给出的仪器、药品只能目检,禁止一走进教室就东摸西瞧、胡乱操作、喧哗吵闹,这些行为扰乱了实验气氛,从态度上讲是极不严肃的。

3.强化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的操作是始终如一的操作,不能持满不在乎的态度,随心所欲,学生一旦掌握了操作的正确方法就应该强化固定下来。操作的随意性是态度的轻浮造成的,必须予以纠正。

四、组织学生在科学实验后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后, 教师组织学生即时进行表达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能使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整理, 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过程,并推导出实验结论。其次, 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获得他人的间接经验。在交流时让学生注意别的学生或者小组是如何进行实验的, 如何获得结果的。比较自己的结果与人的结果有何不同, 寻找与分析原因。若是用不同的材料做的实验, 或者是做不同的实验项目, 就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别人的间接经验, 同样可以使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提高。最后, 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实验的效果,使实验真正成为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发现科学规律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科学课程标准

初中科学实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问题细化设计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一些问题的设计,通过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但是教师在进行实验问题的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出发,认识到提问的目的和目标,要让自己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足够吸引学生时,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初中科学实验探究环节中教师问题的细化设计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示。

一、从猜想和假设环节进行问题设计

在科学实验的探究中猜想和假设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的猜想其实都来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学生不能够很好地使用科学知识去表达这些猜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2]比如在学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汽化时,我们需要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衣服快一些干?这时候学生列举出了很多的方法,比如放在太阳下、放在大风处或者是用吹风机吹等等。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类,这时候学生会分为一个是使用风一个是利用温度。那么教师就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提问,和风相关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科学量进行表述呢?这时候学生会总结出来其实就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通过这样的一个猜想和假设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能够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然后再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语言总结现象的成因,借助一层层问题的提出实现了生活到学科的转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从实验原理进行问题设计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原理后,在进行运用的时候仍旧会出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那么,这时候同样需要教师为学生铺设台阶,给学生制定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沿着教师铺设的一个个问题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浙教版初中科学关于使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内容时,因为每位学生的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这时候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层层的学习。教师可以从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公式入手进行问题的设计。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使用什么公式来计算定值电阻的阻值,如果我们要测量电阻的阻值,需要的科学量都有哪些。然后进一步发展,科学量需要使用哪些仪器进行测量,电路如何进行安装。通过教师一步步追问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电路图。因为从实验原理角度进行问题的设计时,问题多比较的抽象,因此教师就需要做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复杂的问题。

三、从实验方案设计过程细化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因为一些实验的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通过问题的思考找到实验设计的思路,最终完成方案的设计。[3]比如还是在学习电学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伏安法测电阻内容时,让学生对电路进行完善,这时候得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只画出了电流表和电压表还有待测电阻,还有一个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滑动变阻器。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两个电路图的区别,让学生思考哪一个方案会更好。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就是在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电路图的差别。有的学生会认为加了滑动变阻器的这个方案会更好,然后教师可以提问这些学生,为什么要将滑动变阻器加入到整个电路中,学生会表示这样就能够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然后问学生改变之后有什么影响。学生总结出了这样一来能够最终测量出不同组的电流值和电压,然后再去追问为什么需要测出多组的不同电流和电压值。通过这样的问题层层追问学生就能够一步步认识到将电路中接入滑动变阻器的原因,有效地解决了这个实验方案在设计中的难点。让学生在整个实验中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促进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

四、结束语

实验问题的细化设计是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能够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实验学习,加之学生对实验的认识,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去感知,让问题成为学生实验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充分重视实验各个环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丽娟.初中科学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