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03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06- 02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小企业(含微型企业,下同)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大前提下,在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实际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和基础的、完善的企业会计规范体系。

1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对小企业的合理界定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研究的基础。《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排除法界定明确了小企业的标准:即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除了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或主体)、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外,其余符合国务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规定的小企业或微型企业,均可以按照本准则进行会计处理。这一规定扩大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覆盖面,同时小企业选择会计准则也更为灵活,既可以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但不可同时执行两个会计准则,只能选择其一。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不得转为执行本准则。

为适应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要相互衔接,对于小企业非经常性发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一旦发生,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执行;对于小企业今后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或者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不符合小企业标准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一规定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选择执行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分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及利润分配、外币业务、财务报表、附则共10章90条。没有具体准则。同时配套了附录: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

2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环节的简化

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

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应收账款期末不计提坏账准备,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作为坏账损失。

长期债权投资应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成本进行计量。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长期债券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长期债券投资账面余额。

长期股权投资统一采用成本法核算,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只规定了两种情况,即: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小企业应当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下同)计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负债的入账价值和利息计算利率,负债要以实际发生额入账,利息计算统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未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应付债券、预计负债、或有负债等。

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仅为资本溢价部分。

收入方面,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其中,销售商品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同,与所得税法一致。

销售商品收入的特殊销售业务未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现金折扣销售、售后回购、售后租回、销售折让、委托代销中的视同买断方式等。

在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标准上减少了关于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否可靠估计的职业判断,规定:同一会计期间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当在提供劳务交易完成且收到款项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可以按照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未涉及的收入交易和事项包括: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

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捐赠支出,赞助支出等

《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将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这大大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大大减少了职业判断的内容,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需要小企业进行纳税调整的交易或事项较少,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纳税调整的说明,披露“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

3 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的简化

由于采用单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涉及交易事项的简化、处理方法的简化和披露内容的简化,使得“小企业会计准则”使用的会计科目大为简化。分为五大类,列示66个会计科目,许多《企业会计准则》科目都被删除。

4 简化了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

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4个组成部分,小企业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利润分配以附注中“利润分配表”的形式披露。

资产负债表项目做了简化,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同的项目主要有:短期投资、存货项目下列示了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固定资产原价、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清理、长期债券投资。与会计科目协调,部分项目取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债券、递延所得税负债等。

利润表项目更加细化,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列示了税种,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目列示了主要费用项目。营业外支出列示了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坏账损失等。

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也进行了适当简化,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删除了附注的3项内容: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额的变动情况。

此外,小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大为减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只列示了3类内容:遵循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日和利润表中列示的项目与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其他需要在附注中说明的事项。

5 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对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会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这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以国际趋同为努力方向,更立足于我国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在简化核算要求、与我国税法保持协调、与《企业会计准则》有序衔接等方面体现了极其鲜明的特色。它的贯彻实施,将有效地促进我国小企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也可以充分发挥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S].2006.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 金融 准则

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于2000年1月1号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非货币易准则明确规定了非货币易的性质,类型,计价基础以及相关损益的确认等问题,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非货币易会计处理的随意混乱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在学习准则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准则尚未清楚解释规范的会计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一、不同用途的非待售资产交换的性质

作为金融行业赢利过程是否完成是区分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标准。如果赢利过程已经完成,该资产交换为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确认当期资产交换损益;如果刻过程尚未完成,该资产交换为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或发生减值时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不确认资产交换损益(当然,确认换出资产的减值损失)。赢利过程是否完成,强调的是持有换入资产相对于的出资产,则这一交易的赢利过程已经完成,换出资产所蕴含的经济利益已经实现。

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常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应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由一项竞争力衰弱的产品生产线转向新兴的产品生产线,或乾实行多元化多品种经营,在企业之间进行产品生产设备的置换重组。因为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是生产不同产品,即资产的作用发生变化,因此依据指南该项交易的赢利过程已经完成,应作为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确认资产交换损益。准则中的标准是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分为出售与用于生产经营两种)是否改变;而指南采用企业持有资产的用途是否发生改变作为标准,同时用于生产经营的资产,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我们不妨引进货币这个中间变量进行分析,不同用途的资产交换是企业通过清理资产取得货币,再购入另一用途的资产,进行新的生活经营。所以持有资产用途的改变是赢利过程完成的本质。也是区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性质的科学标准。待售资产是企业为了出售而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企业持有待售资产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出售资产获取货币性资产或偿还货币性负债。待售资产除了出售获利以外不存在其他用途,待售资产的用途与目的是统一的。

二、换入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选择

准则第6条“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但是,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出资产入账价值:”第7条“支付补价的,应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补价之和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同类固定资产交换,用途没有发生改变,换入资产是换出资产的完全替代品,照此推导出换入资产应该延续换出资产的折旧政策,采用相同的折旧年限、净残值的折旧方法。如果两件固定资产性能、成新度非常接近,那么采用相同的折旧政策不会造成大问题(但是性能成新度非常接近的固定资产之间没有必要进行交换,因为交换以后不会产生较大收益,却会直接发生谈判,运输等交易费用)。事实上企业一般是换入性能更佳,成新度更高的资产(另外支付补价),换入资产的寿命期、净残值与折旧方式也可能与换入资产有很大差别。如果沿用换出资产的折旧政策(必然与换入资产不相关),就不能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转移状况,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表达。但是采用与换入资产相关的折旧政策,虽然能较为真实反映经济实质,却又是产生了一个潜在的危险。由于现行损益表对利润项目的坡露不规范,以及有关指标计算没有对利润作有效限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的交换调整折旧费用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

固定资产交换后,新的折旧政策导致2000年的税前利润增长120万,M公司只需通过资产的交换就有可能达到权益报酬率9%的目标。利润指标也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不利于投资者的决策分析。笔者认为,换入资产固然应该采用与其相关的折旧政策,但对该项交换引起当年损益的变动应在附注中披露。至于指标的计算,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合理的利润项目,比如,权益报酬率中剔除资产交换引起的折旧费的变动。

三、非货币易准则与收入准则的协调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工作;会计政策

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主要是由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及二十一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构成。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假设,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要求等都是由一项基本准则来规范的。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则是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事务提供了明确的处理原则和规范,以供经济事务的进行可以有法可循,有理可据。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

1、新会计准则包括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是依靠基本准则为基础来指定的,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又会根据事情的特殊性与一般性来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特殊性业务准则;一类是一般业务准则;还有一类是报告类准则。二十一项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不仅为整个新会计准则提供了一个补充说明,而且还具有规范新准则下的科目设置等作用。

2、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具有更加长远的眼光,落脚点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注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偏重于企业资产的质量并揭示出企业今后的发展潜能或者是运营中所潜在的风险,避免了在面临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新会计准则也接轨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此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条款进行了相适应的借鉴。并且还根据我国的国情,又引入了使资产交易更公允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消了以前使用的商誉直线法摊销,还限制了利润调节。在存货的问题上,新会计准则也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不许采用后进先出的做法,而是采用的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这也是新会计准则所具有的新特点。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1、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有利的一面

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对利润的操控力度,企业无漏洞可循再利用计提和特定手段进行利润的操控。新的会计准则在存货上,不再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使企业不能再人为的调节历史成本数据。其次,在会计报表这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这样的变迁,同时增加了会计报表所称呈现出的信息更加具有真实信。规定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扩大到只要是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使企业不能为了掩盖整体业绩将不好的经营状况及缩小持股的比例等从合并范围中去除。长此以往,可以极大地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思想 创新方向

企业会计准则以对企业的各种会计行为予以加强和规范,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保证企业各项会计行为的规范处理,对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随着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思想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实现着不断的创新。在整个发展变化过程中,企业会计准则思想的创新体现在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制定和修订,以及具体的颁布和实施等诸多方面。通过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思想创新方向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的认识到企业会计准则的思想变化情况。

一、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也向着规模扩大化、制度规范化以及运作科学化的方向不断提速。当前社会条件下,企业会计准则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提升,在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创新及发展上应该体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研究线索的发展创新

总体来看,研究线索的发展创新可以被分为以下两方面,第一,都是对我国本土的会计准则的全面研究。第二,都在研究的同时加强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的分析力度和借鉴力度。而且,在整个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创新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历史时期发展所体现出的重点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的特定影响,并且可以看出这两方面还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此消彼长的情况。

(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了解和借鉴的发展

首先,在了解与借鉴的具体方式上,从早期只用简单的文字予以介绍,逐渐发展为文字介绍结合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会议的形式,在此之后又逐步增加了出国考察这一新型的方式。其次,在具体的研究内容方面,从早期的只分析介绍国外的会计准则的内容及特点,逐步发展为跟随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另外,在介绍深度方面,也从起初的简单介绍发展为深入分析研究。在议题方面,也更加关注各种国际接轨问题,以及IASC和FASB准则执行问题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关注。

(三)对本国会计准则研究的发展

首先,在内容方面,从早期的概念研究,发展为对准则的制定、颁布以及实施等的研究,并能够进一步发展为对征求意见稿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其次,在研究方法方面,从早期对概念的思辨,逐渐发展为运用各种科学的理论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发展为对各种新理论的相关研究。在议题方面,则从早期自发地注重研究会计准则相关概念,逐步发展为对已颁布准则实施情况的分析,以及对各种复杂的准则环境,例如文化、制度等的研究。

二、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创新发展

(一)财政部作用的变化

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创新发展过程中,财政部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并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1987年年会上,中国会计学会宣布成立“会计原则及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组”。到了1988年9月,又更名为“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研究组”,并从此开始将会计准则作为自身的工作重点。到了1988年10月31日,开始主导和组织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工作,包括研究、草拟以及实施等。之后,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等过程中,财政部都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主导和组织作用。

(二)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发展

负责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的机构包括两个方面,即具体制定机构和相关咨询机构。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起初只是一个课题组,后来在财政部的扩展下,发展为四个专门的小组。而在1992年之前,并没有相关咨询机构的存在,只是由会计人员自发性进行探索。直到1998年10月12日,财政部才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提高了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财政部和会计学会之间的关系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没有咨询机构的时候,财政部和会计学会之间还没有实现较强的合作,但会计学会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会计准则的研究。后来,二者逐渐实现了较为紧密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更好的发挥出全国会计界的力量。

三、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创新发展

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对本国会计准则的研究占主导地位。到了实施阶段,受到金融危机等的影响,对国外会计准则的了解和借鉴取而代之,成为主导。这一现行的出现,说明人们开始摆脱以往对中国特色的盲目认同,开始在对国外情况了解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而随着现实情况的不断发展变化,到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全面制定和系统实施阶段,对本国会计准则的研究再一次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财政部领导下的我国会计界的一次壮举。

四、结束语

在当前及未来的较长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与思想也逐渐表现出了更多的更为明显的创新意识,这些创新意识不仅不断的体现在了会计准则的研究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了制定、修订以及其他相关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手段等诸多方面。通过本文对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创新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创新思想及理念,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则及宗旨才能够得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才能够向着推动企业全面发展及我国经济建设全面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虽然企业会计准则的思想创新不是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的,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加剧及社会和企业转型加速,在今后必然会遇到更多需要创新与研究的难题和挑战,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不懈努力,能够不断抓住创新的机会和突破口,就必然能够让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思想不断发展与前进,不断在创新的道路上为推动企业及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常青.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发展路径的考证(之五)――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发展的总结和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3):64-69.

[2]刘凯东.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架构、趋同与等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102.

[3]赵宝芳,郭清兰,李晓兵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比较――非流动资产相同名称会计科目核算的比较[J].商业会计,2013,(16):21-23.

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5篇

一般来说,管理是管理者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所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基本要素,其本质在于变无把握为有把握,在于对风险的管理,是如何在一个有风险的环境里将风险减至最低的过程,由此就需要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必要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评估风险管理效果。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行为的规则,虽然是对交易、事项会计处理的规范,但其本质是对交易、事项相关存量管理、增量管理、风险管理的规范。

存量管理是对会计要素现有状态及价值的管理,集中体现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与财务状况报告等方面,所谓“摸清家底”即在于此。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在于相关存量的准确把握,这必然求助于会计信息。我们知道,在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核心要素,离开了资产要素,其他要素将不复存在:如果资产为零,则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必然为零,没有资产的耗费就不会有费用的产生,就不会有产品的产出,不会有收入的赚取,谈不上利润的获得。而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一直是会计准则中的重点、难点,不同的规则将产生不同的资产计量结果,报告不同的“家底”。我们还清晰记得,“待处理财产损失”曾经作为资产的一部分堂而皇之地立于资产负债表之中;曾经按照账面余额列示资产负债表;分期购买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具有融资性质时,仍以付款总额记列固定资产价值等等。这些规则无疑夸大了资产的价值,虚构了资产的体量。如果说这些规则在计划经济背景下无伤大雅,那么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必然会带来无尽的风险。

增量管理作为对收入、费用(成本)、利润以及现金流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管理,既有发生额的确认、计量管理,更有报告的管理。会计准则中对这些相关规则的规定及其变化,无不体现了管理的要求以及人们思维的进步。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到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再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体现了人们对损益以及所有者权益认知的深化。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等由原来的营业外性质调整为营业内,说明了长期资产在企业正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对外投资由过去的非经常状态变成了今天的常态,说明了管理内容以及管理性质的变化。而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还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选择,更凸显了人们对损益计量可靠性与有用性的认识。企业作为营利性的经济组织,有谁能够否认它的逐利性质?会计准则何尝不是对逐利结果的衡量尺度呢?犹如体温计用于检测人们的体温状况,谁又能否认体温计对人们健康的管理性质呢?

风险管理作为对不确定性的管理,在会计准则中更是随处可见并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相关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谨慎性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以资产减值为例,早在1993年的“两则两制”中,只允许计提坏账准备,后来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八项资产减值,而2007年实施的新准则中则实现了全面计提。不仅如此,有关“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的规定更是风险应对的直接管理,其中相关损失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是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而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体现得更加充分。2014年财政部新修订实施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中,要求披露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管理资本的目标、政策及程序的信息。在新的《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准则规定,企业披露的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信息,应当有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性质和相关风险,以及该权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存在重大限制的,企业应当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限制内容、限制性质、限制金额等信息;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以发放现金股利、归还贷款或垫款等形式向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存在重大限制的,企业应当披露该限制的性质和程度;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与企业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最大损失敞口的比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