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范文第1篇

一、求解推断题和实验题的基本方法归纳

初中化学推断题是综合性十分强的题型,其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要求、思维能力的要求、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等都十分高.因此,这类题型时常会在考场上成为阻碍学生获得高分的“杀手”.同样,初中化学实验题对于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创造创新能力的考查也十分重视.而实验题也是时常令学生头疼的问题之一.化学推断题和实验题,既是初中化学中的两大主流重点题型,同时也是两大难以攻克的复杂题型.对比,不少学生都深有体会.

不管是怎样的化学推断题或实验题,必然不可能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而且基本是建立在学生所学习过的、接触过的知识基础上.由于“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意味着牢固的基础是打开推断题和实验题真理之门的关键钥匙.比如在初中的探究性实验当中:常见的干燥剂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性质;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哪几种;实验尾气的处理方法等.这些基础知识往往是一些实验题和推断题中的题眼所在.学生往往只要发现了这些题眼,就可以进一步联想出整道题的解题步骤.

除了夯实基础外,总结经验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这里所谓的总结经验,就是要求学生要牢记一些化学中的通常情况或条件,比如,红色的固体物质有哪些;具有刺激性此为的大气污染物是什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等.对于与基础知识点相似但是又不完全一样,这类经验的总结是学生在面对“似曾相识”的提醒时得以快速得出解答的根本方法.

二、例题详解

总结了基本的解题方法之后,下面再举两道例题具体说明.

1.化学推断题

有时候在一道推断题中所涉及的知识往往十分广泛,联系众多,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联想及推理能力.常见的推断题有符号描述推断题、框图推断题、流程线式推断题等.下面试举例一道符号推断题.

2.化学实验题

初中化学的实验题时常以考查基础为主,并在此之上检测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下面以一道实验题为例.

例2实验室一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此装置中,哪处的酒精灯最先点燃?哪处最后点燃?

(2)各个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3)C装置旁的酒精灯有何作用?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学生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实验题,本身的难度并不大.在解答这道题时可以运用“整体把握,分块实施”的解题方法,使问题得到轻松解决.因为本身这道题给予的信息较少,因此,将这道题中的实验装置分块,就很容易明白题目的所考查的内容.装置B是CuO的还原实验,C装置是尾气的处理措施,而A是制取CO的实验装置.在明白了各个实验装置的作用之后,三个小问题也就不难回答了.

总之,推断题和实验题是初中化学中的重点题型,也是难点题型.但是,只要学生基础知识牢固,经验丰富,并能够触类旁通,就不难攻克这类题型,在考场上博取高分.

参考文献:

[1]程兴荣.浅谈初中化学中探究性实验题的解法[J].科学咨询,2011(36).

[2]朱国宾.整体把握,分块实施——浅谈初中化学综合性实验题的解法[J].化学教与学,2010(2).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范文第2篇

在新课改中明确指出了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也是必修课程之一。但是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总是习惯采取讲授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是初中化学知识较为繁琐,大多都是实验原理、概念、化学反应式,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容易激发,这样将直接影响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因此,在本文中将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问题;应对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程,而初中化学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到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情况。但是由于深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度追求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化学学习效果较差。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实验探究为主,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1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这将直接影响初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也阻碍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要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1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初中化学课本中主要是一些化学概念、原理、化学方程式等,应该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佳。同时,初中学科中教师大多都将语文、数学、外语作为主要学科,对初中化学的关注力度不足,而且大多数初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在课堂上思维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这样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十分不利。初中化学教师没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开展教学,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不断增大,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在新课改政策下,许多初中学校都开始引进现代化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学技术也开始普及,不过由于教师自身能力有限,缺乏创新理念,导致多媒体教学设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

1.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较差

我国初中学校普遍存在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国家师资教育投入不足,这也就导致初中化学教学水平较低,很多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差异较大,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初中化学教师的储备不够充足,这样也会导致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降低。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很多化学教师都对化学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认为初中化学只是辅助课程,升入高中后学生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学习,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管理过于松懈,甚至有些教师身兼多职,根本不具备专业的化学知识,只是按照课本进行照搬照套,无法理解化学知识的真谛。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教学师资力量极为匮乏,教师兼课情况较为严重,这就分化了教师的教学精力,无法顾忌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认真落实新课改各项政策,没有时间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1.3学生化学兴趣不高,积极性不足

初中化学应该主要是以实验探究为主,包含了各种化学概念、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但是就实际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过度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时间较少,这样就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课程的魅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许多初中学校教学资金有限,无法创建先进的化学实验室,缺乏健全的化学实验规程,化学器材较为陈旧,无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而且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探究课程较少,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要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来制定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要多引入先进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方法,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2.2加强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当前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必须要加强初中学校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要正确认识教学资源的重要性,要对初中学校教师资源进行整合划分,然后严格按照专业进行分配,尤其是要对农村初中学校加强师资支持力度。学校也要对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审核,要加强对化学教师的选拔,切实落实新课改政策要求。同时还要定期对初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不仅要增强其理论素养,还要增强化学实践教学能力,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初中化学教学师资水平。

2.3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强化实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化学实验课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化学探究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合理匹配化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要根据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设置化学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此外,初中学校还要加强对化学实验器材的及时更新,要积极引入先进的实验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学生的化学操作水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当前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要对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创新,增加实验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

作者:黄福江 单位:大安市第三中学校

参考文献:

[1]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63).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范文第3篇

>> 农村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几个误区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略谈初中化学新课改中的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新课改中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困惑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趣味化学实验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from=my)。此视频中虽然老师说发生反应了,但很明显的视频中试管内仍然是红色的浊液。那么如果真的反应了的话,试管内应该有Fe3+。于是我做了第3个实验:将实验1、2中试管内的混合物分别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结果并没有出现红褐色沉淀。

经多次实验,铁锈与硫酸的反应现象明显:铁锈溶解,溶液变为黄色。铁锈是铁和空气中所氧气、水蒸气等起作用,生成铁的多种氧化物的水合物。铁锈的成分比较复杂,通常简略用Fe2O3・xH2O表示。显然,实验室的氧化铁成分与铁锈的不一样。资料表明,氧化铁主要有两种类型,即α-Fe2O3和γ-Fe2O3 。制备方法有水解法、干燥法、水热法、超声波法、固相法、气相法等,产品均为纳米级别。氧化铁与硫酸不反应可能均与这些因素有关,期待专家进一步的研究。

启示:我觉得教材中该演示实验中氧化铁用铁锈代替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药品,是否早就发现了氧化铁与硫酸不容易反应的这个问题呢?可见,我们学习时往往容易想当然,有好多我们熟视无睹的知识,我们的认识与其实际情况是大相径庭的。

四、酚酞和碱反应的颜色变化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酚酞遇碱变红成为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内滴加几滴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然而正在我引导学生加深对指示剂与碱反应的认识时,溶液却褪色了。

后经过查资料得知:NaOH(aq)的物质的量浓度对酚酞溶液褪色有影响。酚酞是一种弱有机酸,在pH

启示:再次说明教材中演示实验中药品规格与用量的规定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更深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对知识认识越深刻,我们的教学才能越游刃有余。

总之,在实验过程中出现意外,是化学老师做实验时不可避免的事。化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必须有严谨的态度。我们必须要尊重事实,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培养学生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面对意外,我们要积极探求原因,如果是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等方面的问题,就要改进方案,纠正错误;如果是确实客观存在的问题,有可能的话,可以引导学生加以探究,应用于教学。但我们必须承认它的存在,而不是“尽信书”。

参考文献:

[1]杨建林.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成才之路,2011,(26).

[2]郑雅杰,刘照成.氧化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08).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要求化学教学要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因此,化学教学要充分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学到化学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化学教学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把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经验,这样对知识的巩固非常有利。

一、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所谓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把化学教学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要合情合理,把化学知识转化为跟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情景,通过现实的生活情景加深化学学习效果。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本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化学实验等手段设置一些有效的生活场景,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初中学生在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时候,都存在一种畏惧的心理,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是老师进行新课导入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有思想的老师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然而就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要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化学教师做为教学的主导者,就要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在课堂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导入,不局限学生的思维,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出新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比如,在一节课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验导入法来体现课堂导入的生活化。像“神奇的魔壶”实验,教师先拿出一个普通的茶壶,告诉学生大家想喝什么,这个茶壶就能出现什么。一个学生说:“牛奶。”这时候教师拿出一个玻璃杯,里面含有无色的液体,从茶壶中倒出少量的液体加入到玻璃杯中,杯中呈现了乳白色。老师问:“还要什么?”另一部分学生答:“汽水。”老师又取出一个玻璃杯中,里面含有少量无色液体,接着从茶壶中导倒入少量无色液体,玻璃杯中开始出现气泡。接着老师又给学生制作桃红色的“葡萄酒”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觉得不可思议。这时候教师可以适时的告诉学生,要想明白这些生活的奥秘,就需要学好化学知识。这样的课堂导入效果非常明显。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1、用生活实物演示化学原理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一部分教师侧重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过于专业,导致很多学生不理解,影响了学习效果。而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给学生展示化学原理,这样能够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新鲜的花瓣,这些花瓣要带有颜色,教师准备一些溶液,这些溶液为水跟酒精的混合物,体积比例为1:1,把这些花瓣研碎放入到原来准备好的溶液中进行浸泡和过滤,然后得到相应的色素提取物。之后再准备一些食盐水、肥皂水或者纯净水等,把这些色素提取物放置到不同的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看看其所呈现出来的酸碱性。

2、结合生活场景讲解化学知识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是从生活中提炼出的产物。教师在进行化学知识讲解的时候要能充分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把化学知识跟生活融合在一起。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知识,对常见的生活现象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却不能说出部分生活现象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结合生活环境讲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理解“物质的溶解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设定一个生活场景:“大家在喝糖水的时候,把糖放在水里一会就消失了,这是跑到哪儿去了呢?那么我们加入过多的糖的话,这些糖就会沉入到水底中不再消失,为什么?”在这样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学习兴趣。

3、选择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器材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选择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可以利用一些废弃的旧材料制作实验用到的器具,提升学生的循环利用意识,让他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还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利用废旧的塑料瓶来制作实验漏斗或者集气瓶等等,还可以用注射器替代普通的滴管等,这些生活化的实验器材能够让学生觉得化学跟生活密不可分。

(三)课后实践生活化

课后实践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化学教学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之内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化学与生活”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总结在商场中怎样鉴别出服装的“真丝”与“人造丝”,找出不同衣料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在洗涤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去珠宝店去学习鉴别真假金银饰品的方式,在装修的时候怎么选择绿色的材料,食品中的防腐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再比如,在学习完物质的溶解度之后,让学生观察糖、食盐以及味精等食品的溶解度,看其在饱和之后分析出的晶体状态等等。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实践方式,调动了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对初中化学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利用学生己有知识经验、以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知识的推理和生活技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常海丽.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中华少年(教学版),2013(5).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制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重视积极发挥各学科的内在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化学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基础性学科之一,能为学生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化学课程具有明显的实验性和实践性,只有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中的自然奥秘。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增加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比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以及环保意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概述

1.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对于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可通过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师的实验素养,架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在这种教学理念中,教学工作更加关注于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2.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更直观、更近距离地接触化学。

(2)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学生实验意识

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往往都存在这样一种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实验并不重要,对于化学实验并不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转变,现代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观念,倡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验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也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实验意识既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面,同时也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面。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可以引入一些与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相关的生活现象。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制备实验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中热议问题“温室效应”联系起来,提出开放性问题“从实验的角度谈谈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增强应采取什么措施”,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实验为主体,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以实验为主体。目前,一些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依旧采取“说”实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引导学生去动手实验,而是对教材中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口头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的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是主体,其教学目的在于以实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以实验为主导,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中铁与稀盐酸的反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完成实验“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将铁钉取出后,观察铁钉表面”,并回答问题“上述反应生成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初中阶段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为主,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决定着学生以及授课教师的命运。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导致学生和教师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此,我们要建立更加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单纯注重考试分数的评判标准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以及综合素质发展。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将教师的专业学术研究、平时授课表现以及工作热情相联系。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之中,教师才能够没有顾虑地推进实验教学,学生才能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上来。

五、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