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实验和原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程资源 实验课 日常生活用品 利用
日常生活用品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对学校实验室资源的补充。日常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实验课程资源,能把学生的学习视点从书本逐渐引向生活,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时空,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中学科学实验创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过对原型的观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结构、工艺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发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极的顶替和被动的替换,而是主动、积极地创造。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能打破常规实验的条条框框,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仪器:白色厚薄均匀的瓷汤匙可作代蒸发皿,用于一般固体的加热,少量溶液的加热、蒸干等;口大、口边光整、无色、大小适宜的药瓶、罐头瓶等,都可作集气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笔芯代替导管;用泡沫塑料代试管架;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纽扣、灯泡、表蒙子、罐头盒等,根据上述物体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为凸面镜或凹面镜;老花镜代替凸透镜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药品:废旧干电池外壳剥下洗净替代锌,废旧干电池中剥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铝锅、铝壶、青霉素等瓶口剥取铝片;精装香烟的铝箔代替铝箔;铝质废电线中剥取铝丝;铜质废电线中剥取铜丝;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小苏打可替代碳酸氢钠;厨房用精盐可替代氯化钠;厨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猪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学校实验室应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创意新颖的实验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麦克斯韦所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性能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在用的过程中总是出错,却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有些药品也可以利用一些身边易得的原材料自制。尽管不是很纯净,但用于一般实验还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仪器:利用墨水瓶(代灯座)、汽水瓶盖(固定灯芯)、塑料瓶盖(代灯罩)、废铁皮(代防风罩),可做成很实用的酒精灯;取下废灯泡上的金属套(可在酒精灯上转动着烧一会儿),再小心取出灯泡中的玻璃柱。金属套内外涂一层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导气管,把金属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烧瓶;用眼药水软塑料管或其他类似的软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细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实用的滴管;用大小适宜的圆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蜡把大号废旧注射器的顶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个很实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储气袋,储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木质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条作横梁,用一段废锯条磨成刀口作支点,在横梁上等臂两端各挂一个塑料盘子作托盘。砝码可用硬币(三个一分硬币作2克砝码,三个五分硬币作5克砝码,误差不大)、空药瓶(盛上相当的沙砾,可当10克、20克、50克的砝码)和砖头(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来代用。如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材料完全可以废物利用,可以选用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1张(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块,小镜片1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和小木条。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药品:用稻草等烧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树枝自己烧制,研细即为炭粉:取蛋壳数个洗净、晾干、捣碎,可制得碳酸钙:用铜丝在水焰上燃烧,表面可生成氧化铜;一些花草、果实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萝卜、红萝卜、紫罗兰花等均含有育翅酸碱指示剂作用的色素,可以用这些植物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近年科学实验改革正在向着贴近生活的方向进行,从生活性、实用性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和事例中发掘实验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加深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关键词: 魅力化学课堂 元素化合物 教学模式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的基础与素材,这部分知识内容从表面上看比较零碎、分散,难于记忆,使有些学生感觉花了较多时间还是难于掌握,造成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在元素化合物新授课时,“三”维目标一个都不能少。夯实基础,强记理论,每一节课都要用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理念指引学生。化学学习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宏观是微观的具体表现。在教授《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应重视实验教学,确定本课的重点是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围绕重、难点内容设计和优化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幽默的语言,彰显教师的人格魅力
课堂是最能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地方,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幽默的语言表达,对课堂内容的熟练把握及与学生的和谐互动,都体现了教师很强的亲和力和课堂调控能力。课堂导入语设计可以使用拟人、比喻的修辞,如金属通常用来做工具、盛水容器等。大家族中总有个别成员具有很强的个性,钠便是其中的“不羁少年”,要使它安分守己必须把它装进瓶子里,且淹埋在煤油底下。一旦把它取出,它不羁的个性就表露无遗。
二、发掘学科思想,感悟化学内在魅力
用前面所学的分类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指导元素化合物的学习,通过类比、推断,让学生逐步体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金属的性质是由结构决定的,用金属的共性和个性指导学习,通过回忆初中的几个反应分析金属的共性: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反应。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分析,这些金属都是化合价升高,都是还原剂。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呢?接下来分析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他们的共性是最外层易失去电子,从化学方程式分析都是化合价升高,变成阳离子。从而让学生发现钠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很容易失去。让学生思考是否钠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性质呢?从通性到个性,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氧化还原角度推断反应物生成产物的实质。有理有据地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利用理论的指导,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习规律。
三、演示实验灵活做,感悟化学外在魅力
元素化合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型,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环境客观条件安排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钠能和氧气反应,让学生上黑板仿写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估计有些学生会写点燃或者加热作为反应条件,学生果然写了加热条件,这也在老师的预计范围之内。通过实验验证,老师切开钠之后观察,钠的切口处露出银白色光泽,然后逐渐变暗,说明有新物质生成。Na能与O2在常温下迅速发生反应,而镁燃烧时反应剧烈,产物是MgO,如果用Na加热的方式演示这实验,那么产物是否类似呢?金属Na放在坩埚中加热请学生进行实验验证。钠和水的反应,如果直接让学生做,就很简单了。但是通过实验的形式,钠和少量盐酸溶液变成了碱,就很精彩。学生就会思考酸和钠的反应,测pH值的变化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现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变化前后的现象,亲身体会这个变化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以及锻炼学生的推理观察能力,是很好的探究启发性教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彰显化学学科魅力
元素化合物教学应与实践相联系,发挥学以致用的功能。通过今天的学习,现在回归到试验开始的一个细节:钠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而不保存在空气中或其他溶液中?化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生活中有许多物质或现象都与化学有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化学变得神秘而简单。金属钠主要用于冶炼钾及钛、锆、铌、钒、钽等稀土金属;制生氧剂及制钾、钠合金;钠蒸气可作黄色光源,高压钠灯现在已大量应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五、注重化学史教育,领略化学家人生之美
探寻化学家的足迹,我们在慨叹其成功历程之艰辛的同时,又不得不为其坚韧不拔的非凡毅力、不畏艰险探索科学真理的进取精神所折服。戴维出生在一个木器雕刻匠家庭,父亲的突然去世,小戴维只能中断学习,在一家药店里当学徒,但他勤奋自学,23岁即被评为大学教授,29岁用电解法制出了钠,被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金属。
专家们在多次教研活动中都指出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拓展,因为老师所教的内容没有真正触动学生,没有运用启发性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没有围绕目标展开。魅力化学课堂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实验探讨,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既学到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又构建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课堂的魅力。
参考文献:
一、优化资源管理,体现人与物的和谐
分类管理是理科实验室资源管理的常用方法。化学仪器设备方面,可分为玻璃类、铁质类、陶瓷类、木质类、工具类、药品、危险品类、模型类等。分类越细越容易找到。各类物质按照相适的柜、格存放,贴上相应的标签,一目了然。这样合理的分类再加上玻璃仪器透明对称结构,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体现人与物的和谐。
二、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营造浓厚的化学学习和探索氛围
化学实验室要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实验室里要挂上世界知名化学家的画像,如诺贝尔、启普等;墙壁上要挂有《仪器设备药品管理条例》《安全守则》等挂图。实验室黑板上方要写上激励性的语言,如“探索创新”。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做到有的放矢。一些重要的装置、仪器在专用的实验室不定期进行展览并配上说明。教师进入实验室时要穿上白大褂,在使用有毒的物质时要戴上防毒口罩、手套等。这样的实验室使学生一进入就产生了一种探索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不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这样的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熏陶着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也达到了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资源、拓展课本教材资源的目的。
三、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参与管理、发展自我以及增长知识的空间
实验室要定期定时开放,最好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学习,参与管理。教师可以做必要的说明介绍,如某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药品的性质、形态、规格等,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参与管理;也可以培养一些对化学有兴趣、学习成绩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当小助手,让他们帮助清洁、整理资料,帮助教师准备实验,指导其他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探索实践活动。这样既减轻了实验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之增长知识。我校2011届高中毕业的杨×同学这方面做得很好,他课余时间经常到实验室动手探究和实验,成绩进步很快,不仅使自己在知识、技能以及学习兴趣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他带动了一大批同学。由于学生学习化学的整体兴趣得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2011年高考中,全学年化学平均分名列我们当地同级、同类学校榜首。
四、做好化学科同理科各科实验室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理科各实验室是根据学科实验需要配制教学资源的,但在改进实验教学或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实验中,往往需要本实验室所没有的药品仪器。这就需要各科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化学科与其他各科一样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学科综合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利用率,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的服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例如,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种超大型的注射器,这种注射器是新课标实行以前物理科目进行气体定律相关演示实验的必要器材,实施新课程后,关于气体的性质的这部分内容成了选修课,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恰好没选这个科目,这样就造成了相关仪器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化学教材的相关气体的实验稍加改动,充分应用上这些器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管理好实验室教育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派生资源
在实验教学、实验探索过程中,成功的经验、方法和发现的问题等,都是实验室教学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派生资源。做好这些派生资源的管理工作,便于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作为参考资料查阅,不断总结、探讨,对于提高实验质量、充分利用开发实验室教学资源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某同学在实验探讨过程中发现在酒精灯灯芯上插上“U”字形铜丝,酒精灯火焰增大一倍,再套上常见的铁罩,火焰更加稳定明亮;做银镜反应实验时,对“洁净”试管中的洁净认识不足,用水简单地冲洗试管,实验中总得不到光亮的银镜,但改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实验现象就很明显等等。只要我们勤于动手、动脑,认真总结、积累经验,就会对以后的实验和学有裨益。
六、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
理科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深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但个别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或种种原因不做或少做实验,可以说是实验室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原因。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充分利用与开发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不断挖掘实验室教学资源。实验室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满足实验活动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利用与开发实验教师这一教学资源。实验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实验室教学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教师操作要规范,积极指导,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断创新改进实验装备,如制取乙烯既可用圆底烧瓶、具支试管,也可用大试管,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深入钻研仪器设备的特点,做到一物多用,如吸滤瓶,可做溶解的放热现象和吸热现象实验、气体溶解与压强关系的实验,也可做气体发生器等;利用实验室的仪器、工具、自制教具,如用酒精喷灯、玻璃管等制造各种形状的弯管、尖端管等;以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实验室开动脑筋做一些趣味性、探讨性实验,如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大炮开火、水中的雪花、冰山上的火焰、自制火柴、香烟成分的鉴定等实验;开展化学实验竞赛,在实验室开展一些关于实验方面的科普讲座,鼓励学生多借一些仪器、设备做家庭小实验等等,都是激活、利用、开发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好方法。
一、模式解读
(一)关于“自主合作”
1.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 合作学习: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成长。
(二)关于“多元评价”
多元性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评价者的多元性;二是评价角度的多元性。
1. 学习小组评价
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建立起量化评价机制,鼓励和激发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各班级每周及每月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小组长、自主合作学习标兵,班级给予表彰、奖励。
2.任课教师评价
教师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和学生展示情况,适时点拨讲评,表扬鼓励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小组的点滴进步,适时表扬评价并写《教师课堂评价表》。不单独从一个方面去评价学生学习技能的高低,而是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二、模式策略
(一)教学策略
1. 在一节课40分钟内,教师授课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其余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但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应灵活运用策略。教师需要遵从“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即:学生能自主学习的不讲、学生自主学习不懂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懂的不讲、小组合作学习仍不懂但通过成果展示能懂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只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点。
2. 语、英、政、历等属文科范畴学科,预习部分主要内容在课前完成,一部分在课堂“自主学习”环节中通过阅读与检测等形式自主完成;数、物、化等属理科范畴学科,预习部分主要在课堂,预习内容以基础为主。“研学案”要有明确、具体、细致的预习指引及要求,每节课各小组长都要登记、检查、评价组员预习情况。
3. 课型主要分“研学课”和“研练课”两种。“研学课”是主要课型,在“研”上着力,研究教材、学情、学法;“学”上着眼,学生自学、帮学、群学、乐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体性;“后”上着准,教师点拨、小结、拓展,让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研学课”是在学生自主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是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规律进行提炼深化。“研练课”是以练习巩固为主,在“练”上做文章,是对之前篇章的反馈总结,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把握难点,全面过关,整体提高。
4. 每节课教师要求学科小组长要进行目标达成评价,填写《小组学习目标达成表》(老师及时查看反馈)。每单元要进行小测,以小组平均分成绩公布小组排名及奖励。
(二)分组策略
1. 分组原则:各班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习、纪律、情感等)不同,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6-8个小组,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学习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各小组有文科组长1人,理科组长1人,纪律组长1人,组员3―4人。
2. 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有组号、组徽、组规。组内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成员不仅对个人负有责任,对小组成员也负有支持和鼓励、同伴帮助与辅导以及合作的责任。学生以小组团体成绩表现或进步情况进行捆绑评价和奖励。小组从仪表、考勤、卫生、作业、课堂、两操、互助、检测等多方面每天、每周、每月、每期进行评分记录,适时公布,评出优秀班级、小组、组长及组干等,并进行大力的宣传表彰。
(三)备课策略
1. 教师集体备课在学校《集体备课方案》基础上设计编写“研学案”,注重在“研”字上下文章,以“问题”为中心,注重小组合作,把握“后教”策略。而教师的“研”又是根据学生的“学”来进行,如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困难及解决办法,又如学生如何落实“三清”,即堂堂清、周周清、章章清,等等。
2. “研学案”是“研学后教”课改的关键点,是集“教材、教案、学案”于一体的“研学文本”。从目标设计来看,“研学案”应有“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三维目标;从内容处理来看,就是要将知识问题转化为“研学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显关键点;从教学过程来看,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问题(普遍性问题、生成性问题)。“研学案”是教师“研学”的成果,是学生“学”的学习文本,教师“教”的教学文本。
(四)四个关键
此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课堂要体现“四有”,即有研学案(载体)、有研学问题(中心)、有小组学习(形式)、有教师后教(原则)。学校实施课改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课堂的增值、高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模式成效
(一)学生方面
通过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人际交往技能获得发展;另外,教师的多元评价使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还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体现。
(二)教师方面
通过参与课改,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进,强化了课堂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使之更融洽;另外,教师逐渐体验到课改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幸福感增强。
(三)家长方面
认为小孩在礼仪态度、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更多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认为小孩学习效率有了提高,有了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并能正确对待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关键词:初中化学;乡土课程资源;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10-0043-03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农村初中化学乡土资源综合利用研究”(课题批准号:D/2008/02/275)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3-08-16
作者简介:董广富,响水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响水,224600)中学化学教研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农村中学要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目前新农村经济文化中蕴含了大量的课程资源,远未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如何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发掘其中的化学课程因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做科学”探究实践的需要,是广大农村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梳理乡土课程资源中的素材“热点”
新农村化学乡土课程资源,根据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资源、丰富性课程资源和发展性课程资源。基础性课程资源一是指校内基本实验器材不足,需要向家庭和社会寻找替代品;二是指化学教材中学习素材空泛,需要向家庭和社会及学生寻找、补充、落实,创建学习情景。丰富性课程资源是指博知、广行方面,博知主要指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树立STS观念,需要社会专业人士向学生宣讲有关化学应用方面的知识及现场参观化学科技应用设施;广行方面主要指开展实验、实践所需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发展性课程资源主要指学生能够应用化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调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有用素材。《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列出了大量可供选择的创建学习情景的素材,教科书中20多个课外实验与学生观察实验活动素材、30多个探究或活动实践素材,这些素材中大部分需要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去嫁接,从身边事说起,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分组实验欠缺的仪器药品,相当一部分也可以向家庭和社会寻找替代品。另外学生自主课题与生成课题实施更需要乡土资源的支撑。综合评价素材,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能力、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实践活动能力等都可以在乡土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得到充分的展现。需要指出的是:具有一定化学应用方面知识的社会专业人士也是特别重要的课程资源,人际关系是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的催化剂。
二、整合原生态乡土课程资源形成体系
原生态的化学乡土课程资源必须进行提炼、改造、加工,才能为我所用,体现“基础性”、“启蒙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基础性”要求课程资源所提供的化学知识必须是学生可接受的,所要求的技能必须是学生能够学会的;用于课堂创设的教学情景必须是清晰简洁的,不能出现歧义与亢余。“启蒙性”要求实践项目必须使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树立STS观念,提高科学素养。“实践性”是指设计、选择的活动必须能够增加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充分体验探究过程,锻炼动手能力;并在“做科学”中保持和增强好奇心与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兴趣。
具体实施时还须与有关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实践教材体系,如笔者在“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教学后实施了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
课堂渗透。组织学生自建“家乡农产品标本室”活动,通过走访农科站、质监局或网上查询,按照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主要成分和含量高低对家乡的油、粮、蔬、果、鸡、鱼、肉、蛋、奶等进行分类和排序,每一种农产品贴上自制标签,标签要体现名称、产地、主要成分和作用等。
课外扩展。组织学生参观富有地方特色的酿酒厂,油料、豆腐、粉丝、果酱等食料作坊。
自主实践。①请学生搜集农民生活中不科学的习惯:如用报纸、非聚乙烯塑料、化肥袋子、油漆桶、农药容器等包裹、盛放食品;用铝、不锈钢等器皿盛放酸性物质;饮用生水、吃发芽发霉的花生、土豆或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的农产品、腌制或油炸食品;喝劣质酒(工业酒精勾兑含甲醇);新鲜蔬菜长时间煮沸等等。②网上查询,活动课讨论危害,老师适时点评。③要求学生养成按营养素比例平衡膳食、不偏食的习惯。
三、确立乡土课程资源综合利用模式
1.嵌入课堂教学
在学科教学中结合课标渗透“农业化学”知识、农村环保知识、农民“食品化学”知识及当地企事业单位检测部门化学应用知识。通过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整合,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既可用作讲授引申素材,也能作自学辅助资料,更可设为导入、训练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如:农药使用时要先加入水稀释,有的化肥施用后要覆盖,化肥施用后要经常洒水,用肥皂洗油迹和用汽油洗油渍原理是否相同。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教学情境,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创设教学情境,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我县陈家港镇是沿海乡镇,有许多盐场和丰富的食盐资源,从乡土资源如何晒盐导入新课,创设课堂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科书中有许多“化学·技术·社会”等自学栏目,学生阅读后教师应再列举一些乡土应用实例,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教科书充满了大量的实物或实景图片,用一些学生常见的实物或实景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师演示实验后,拿出几件替代品,更能激发动手和探究欲望。实验教学中更需要从学生身边生活中补充物品,培养学生的资源利用意识,如在金属活动性比较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自备材料:铜丝、铁丝、锌片(干电池外壳)、铝片(校医室药瓶封口或铝合金门窗制作店铝垫);反应容器:5个以上果冻外壳;药品:洁厕灵或白醋半瓶。课前检查材料是否齐全适用,欠缺部分可相互调剂,教师提供滴管、镊子、水槽等用品。课堂根据教学安排分组做金属活动性比较实验探究,并提醒酸的使用安全。
2.切入主题实践活动
新课程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综合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社会实践是学生自主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主渠道,结合课堂化学教学,围绕教材“活动建议”开展探究实验、利用多媒体收集乡土化学资源信息,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化学探究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切入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增强献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如每年举行节约用水教育时,我们就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让学生对生产自来水的步骤有了进一步了解,也使学生懂得每滴自来水来之不易,然后学习《水的净化》,再举行本县水资源污染图片展,绝大多数学生很容易养成了节约用水习惯,还有部分同学向我们索要物品进行污水净化探究实验,自觉地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资源中的“热点”探究课题主要有①种植业:如以无公害大米的生产为重点,开展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土壤测肥等。②养殖业:如以稻田养蟹为重点,开展水质测定、水污染防治及动物生长与营养元素的关系。③工业:如以化工厂、造船厂为重点,开展环境的综合污染与防治、化学反应的简单流程,钢铁防锈的综合措施等。④能源:如以农民在大田焚烧秸杆造成污染,学校有大量人粪尿难以处理这类问题为重点,开展食用菌栽培、沼气的综合利用与生态农业等等。
3.引入专题讲座与观摩主题讨论
农村初中常常举行专题讲座,在专题讲座引入乡土化学课程资源,更能激发学生听讲兴趣,形成互动需求。如我们邀请县环保局为学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同学们就利用《空气》知识在会场同专家进行“陈家港附近的空气污染”问题互动,气氛非常热烈。新农村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事件屡见不鲜,选择典型事件结合学生化学知识,邀请社会人士展开主题讨论,让学生现场观摩,更能使化学知识得到升华,拓宽化学思维,丰富社会体验。如2011年2月10日凌晨,响水县发生了因有人谣传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而导致的“万人失败大逃亡”事件,春学期我们邀请“逃亡”者代表、企业周围居民代表、政府劝回官员代表、现场环境检测人员、大学环保专家、办案警员、事件采访记者、律师等20人在县体育馆举办事件主题讨论会,就村民恐慌原因、引进化工厂得与失、如何应对环保突发事件展开讨论,县城千余名学生代表参加观摩,学生反响强烈。
4.插入知识技能竞赛
初中生喜爱知识技能竞赛,体验成功乐趣,在竞赛中插入乡土化学应用知识技能竞赛,无疑更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自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向更高层次发展。如我县每年进行的科技竞赛活动,与化学有关的获奖项目常常占有较大的比重,因为生态化工是我县支柱产业。许多农村初中每年都举办元旦晚会,化学类节目总是最吸引眼球的亮点。
乡土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应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手段,与化学新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互补,启发学生善于用化学的眼光去关注生活,关心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促进不同个性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促进农村初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New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Local Curriculum Resources
DONG Guang-fu
(Xiangshui Bureau of Education, Xiangshui 2246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