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近几年中考化学试题中,实验部分的分值逐年提升,实验题注重科学探究,主要体现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特别是在探究型实验,重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表达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控制变量是初中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科学探究;控制变量;考题分析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探究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多处体现这一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卷中,经常出现控制变量法的分析、运用。

初中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方法主要有: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比较金属活动性、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等。

初中化学学科,大多数同学举不出化学中用到控制变量的例子,即使能够举出,也说不清楚,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在化学学习中不懂如何应用、找不到变量、思路不清、不会设计实验方案、不会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方案不完善。怎样引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法开展科学探究?如: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因素的探究。先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化学知识,找出可能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猜想: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溶剂种类、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开展探究。下面是教师引导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三个因素有关。

控制变量法在新课改中考题中时有出现,现举例分析。

1.某同学在学习“金属与酸的反应”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该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_______。

【实验用品】试管、铁粉、铁片、镁片、5%盐酸、10%盐酸等。

【实验内容】 取足量等体积的盐酸分别与a克下列各种金属反应。

【实验思考】由上述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有____。

2.在一次实验课上,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①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②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③还可能是____。

【设计实验】(1)验证猜想①是否成立,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的石块,加入质量相同、____的稀盐酸进行实验。(2)验证猜想②是否成立,对盐酸的要求是____。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 。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答出两点)。

解题思路:

小石块的主要成分是CaC03,所以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CaC03+2HCl=CaCl2+H20+C02

【作出猜想】 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可能有: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等。

【设计实验】(1) 因为①的猜想是验证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所以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采用不同地点的石头做实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应该相同(2)②要验证“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所以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取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需要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两种方法都可以。

【拓展延伸】影响反应的因素主要有:催化剂、温度、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压强等,若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就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就催化剂是一个变量,就可以得到研究结果。

【答案】CaC03+2HCl=CaCl2+H20+C02

【作出猜想】石块大小不同(或石块质量不同、盐酸质量不同)

【设计实验】(1)不同地点 溶质质量分数相同(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交流讨论】相同时间内收集的二氧化碳体积(或收集相同体积二氧化碳所需的时间)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1. 考查内容重点突出,能力优先,公平有效地区分学生层次。

2013年高考试题分值分布与考纲要求非常切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双基)占40%,元素与化合物占18%,有机化学基础占20%,化学实验占22%。如果将里面涉及到的化学计算部分加以统计,化学计算考查了16分,考查的知识点有阿伏加德罗常数(NA)、pH值、分子式、耗氧量、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质量守恒定律。

试题充分考虑高考的诊断性特点,将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高低放在首位,取材平实,没有任何偏题、怪题,有利于学生作答。试题充分体现考试说明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的要求和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互为补充,使试题有较好的覆盖面。

2. 注重创设新颖情境,选材注重生产生活实际,考点分布合理。

化学学科非选择题均取材于生产或科学实验中的真实情景,试题表述清晰简明。例如第30题“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烷基化反应”、第31题“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历程由三个反应组成”、第32题“银铜合金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和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第33题更是取自课本素材“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和“铜锌原电池设计”。

试题问题的开发围绕基本化学原理和概念(双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运用,将化学学科的重要观念(微粒观、守恒观、分类观等)、化学核心知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等)和化学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等)有机结合起来,设问角度灵活多样,具有独创性和公平性,较好地引导教师和学生跳出题海、回归基础,能较客观地反映各层次学生备考的成效,全省平均分与去年相当。问题兼顾知识的考查和能力层级的设置,梯度明显,每道题的思维容量和答题量搭配较为合理。

3. 试题设置与去年高考有较强延续性,设问方式符合学生作题习惯。

选择题8题中,重现的考查内容有:有机实验基础、离子共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化合物之表述有因果关系、元素周期律(表)共6题,还有1 道化学实验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与去年不同。从选择题来看,这样高的重现率,无疑对稳定学生答题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非选择题的试题除了第33题有较大变化(无实验报告书写),其他的也是学生熟悉的命题样式。尤其是第30题,考查的知识点与去年也有很大的重现率:分子式书写、结构简式书写、有机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判断与书写。不同之处增加了核磁共振氢谱之峰面积的应用。

第31题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同样将反应热、平衡常数表达、读图表与分析得出结论、化学平衡移动和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等知识作为问题设置,这些都是高考复习中学生所熟知的问题设置形式。

第32题化工流程与去年试题最大的差异是加大了化学学科语言(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考查力度、减少了利用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等加工为简炼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设问,但分析加工无机工艺(实验)流程信息、推断无机流程图中的部分物质等都是学生反复训练的。

最后一题化学实验有了较大变化,但取材自课本,这是试题命制者向高三化学备考的师生们透露一则重要的信息:一定要重视教材、一定要重视实验、一定要重视基础、一定要适应变化。无论试题与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有多大变化,作为考生要有这样的能力,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适应考场上发生的任何变化。只有这样的考生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4. 试题突出学科能力的考查,重视双基的落实。

体现“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考查的试题如30题第(5)小题,要求学生能从一系列有机物转化中提取反应的本质并加工成新知识块,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应用;又如31题第(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提取图像中的实质内容和数据,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又如32题第(1)、(2)和(4)小题,要求学生将流程图中的信息与小题题干中的各项信息进行整合,并在质量守恒定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的指导下综合分析问题;

体现“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考查的试题如第30题第(4)小题,知识落点是同分异构问题,但学生需要将试题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解决问题的步骤,首先确定新物质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目与原物质相同,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生成化合物Ⅵ”组合出合理结构,开放性强,充分体现有机化学学科特点和学习策略;又如第31题第(3)小题,主要考查的是信息加工、读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用正确分析(1)步中O3氧化I-的三步反应和(3)步的图表、模型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对学生分析和表达的思维逻辑性有很高要求,成为优秀学生的区分点。

体现“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的试题如第33题。正如试题题干所说“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首先用课本实验“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这个实验收集装置入手,将元素与化合物知识融合其中,要求找出新制氯水中氧化性的含氯粒子。这样的设问手法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希望在最后一道实验题稳定学生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区分学生。

随后的两个实验设问:设计实验比较氧化性和通过限选材料设计实验装置。一个设计是通过学生描述实验操作与现象、另一个是让学生画装置图,且有不同设计材料选择,体现这个实验的开放性。命题者的这个设问是考查实验设计能力但用较低门槛,进一步区分学生层次。基础扎实的学生设计这2个实验难度不大,反映出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性.,在命题立意上体现了“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另外,今年的第33题实验题一改以往几年风格,没有过去三年的实验报告的书写,而是将设计实验方案用学生画装置图并进行标注的形式体现,即使没有实验报告的书写,但对实验技能与思维的考查力度并未减少。今年这样的改变体现了高考备考必须遵循“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夯实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优化思维品质”的总体备考思路,再将表明备考从研究广东高考试题开始,直至高考前夕能给我们启发最多的仍是高考试题。

三、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复习建议及展望

从新课程广东高考试题4年的命制特点为来看,其连续性好,重现率高,核心化学考点构成试题设问的主要方向。即使有些变化,也是在保持全套试题大方向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且变化都是谨慎有度,使全省平均分维持在60分左右就有非常好的区分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2014年高考继续保持这样的特点和平均分,那么对于随后一年的高三化学备考,只要与高考试题透露出来的信息(重视基础与主干核心知识、突出能力立意)保持一致进行高考备考,明年的化学高考我们仍然充满信心。对2014届高考的考生,我们有如下备考建议:

1. 首先有计划地安排时间,作个有计划、有条理的化学学习者。

一个成功的高考备考学生最重要的是做一个有计划、有条理的学习者。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因为有计划,才可能重视课堂效率,利用高三一年的化学课堂这个最重要的阵地。因为有计划,才可能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才可能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因为有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才有可能科学备考:一轮复习重视夯实基础、提升思维水平;二轮复习侧重整合学科内知识,进一步提升思维层次,进而将能力转化为答题水平;三轮补缺补漏,最终轻松夺取高考化学优异成绩。

2. 善于“借鉴”他人化学学习的经验与技巧,最终整合为自己的知识与能力。

首先是向教师借。高效的课堂是必要的。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是认真记录。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问题。其次是向同学借。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最后,学会整合。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题、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 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高考化学备考一定要强调规范的表达与书写

高考化学试题有很多化学符号:元素符号、结构简式、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这些独特的化学语言要想在短短的时间内表达准确,事情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与检验。即便是学生会做,但如果是认真审题,冷静应答,但如果化学术语表述不规范欠严谨也难最终收获高分。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因此高考化学复习一定要重视规范的书写与表达训练。

4. 重视双基与核心知识,突出学科素养与能力培养。

从上述对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化学试题非常重视双基与核心知识的考查,非常重视学生学科素养培养与学生能力的区分。因此这点我们建议加强对陌生情境下的试题的加工能力。由于对陌生情境来说,在短时间内进行加工处理,并熟悉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加以解决,正是考纲要求的学生能力之一。还要加强对化学平衡相关图像和数据表信息的阅读和加工能力。建议从教材和典型高考试题中归纳几种常见图对学生作小专题复习,在读图、用图的过程中渗透作图的技能,同样可以在原图基础上通过变换自变量或因变量让学生画图。以浓度数据表格呈现的平衡问题也应高度重视,也可尝试让学生在数据和图像间自由变换,把从数据中获得的信息转用示意图表达。这些训练看似在练技能,实际可以起到深化速率与平衡的理解。

5. 还要重视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是近几年高考年报反复强调需要加强的板块,近年试题中对计算的考查力度已明显提升。然而从高考复习备考情况看,学生对于化学计算却出现越来越回避的态度,无论难易宁可不要,这种看似为了全卷着想的做法与高考对于化学计算的要求是违背的。结合化学考纲,“双基”中出现“计算”字眼的地方有8处:(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 、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有关计算;(4)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5)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6)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7)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8)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未出现“计算”字眼,但也可能考查计算的地方比如: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还有几处没出现化学计算字眼,比如化学反应速率、质子数等也有计算。

但化学计算的考查侧重考查的是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不是化学计算本身,认识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建议做一些简单的混合物的定量分析类计算,以高考考纲中关于计算的部分(物质的量计算、电子和质量守恒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pH的简单计算、反应热的计算质量分数的计算)作为突破的重点,编制训练时应常常在无机题和实验题中渗透少许计算。建议观察比较广东卷计算题的几次变化,体会解答时它们的共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在何处,用一道题的变形把一类题的解法差异融会贯通。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2013年高考大纲出炉,对比去年考纲来看,化学部分没有变化。但并非意味着今年的考题将延续甚至复制去年的模式。2013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将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说明作为命题依据,明确提出“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去年新课标试卷中一些题目视角独特、命题新颖,而今年还是要在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的前提下出现一些新题目,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目的为高校选拔新生,对高中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难度不会下降太多。另2012年全卷的难度与2011年相近,2011年抽样统计数据为,抽样24914份,平均分162分,难度系数为0.54;2012年抽样统计数据为,抽样24849份,平均分155分,难度系数为0.52。而国家高考命题中心要求的试题难度系数为0.53~0.65之间。估计2013年的高考新课标理综化学难度系数在0.52~0.56之间。

二、2013年化学备考十六大重要考点梳理

解读2013年考纲,展望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与往年相比不会有大的改变,但会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2013年的高考理综化学命题仍然离不开主干知识的考查。高考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而能力的考查,又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由此,笔者认为以下知识点应该是广大考生须关注的重点。

重要考点一:基本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常用化学仪器的洗涤、安装和使用,化学试剂的取用、称量、加热、过滤、蒸发、集气和溶液配制等一系列操作方法,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近年来,全国各个省市的高考试题当中除了实验大题都不同程度的又以选择试题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这部分的考查。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理综第7题、广东理综第9题、北京理综第8题、浙江理综第13题、福建理综第6题、重庆理综第8题、江苏理综第6题、海南理综第4题、上海卷第16题,希望广大高三教师和2013考生予以重视。

重要考点二: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每套高考试卷中的必考内容与必考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有1.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的书写;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的判断;3.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或判断,如2012年全国江苏卷第2题中一些常见物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等的判断;4.电子式的书写或判断,如2012年海南卷化学第9题中丙烯的电子式、分子式书写、原子的表示方法等;5.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和判断。2013年在这些知识点方面仍会设题,特别要注意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的书写与判断。从近年考试情况来看,该部分命题新动向应该是1.结合科技最新发展如新能源、新材料、新物质的使用与合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用语(主要考查元素化合价、物质化学式或电极反应方程式);2.回归教材,体现“用教材”中的知识(主要是化学方程式)分析解决问题,这类试题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结合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等知识对化学用语进行综合性的考查。

重要考点三:化学与STSE(特别是化学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教材体现在必修2的第三、四章内容)

新课改最为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因此化学高考试题中的信息题常常和时事联系很紧密。比如说,1998年山西朔州发生假酒案,当年的全国化学高考题就考了有关甲醇的试题;1999年,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当年在全国化学高考试题中考查了有关试题;1999年在全国高考化学试题中考查了石墨炸弹有关试题;1999年欧洲的二恶英事件,2000年的全国化学高考题中就出现了有关二恶英的试题;2003年非典事件,2004年考了预防非典的消毒药物过氧乙酸的试题;2005年化学高考考查了有关苏丹红的分子结构及有关试题;再比如高考还考了吗啡、海洛因的分子结构及其有关性质。2006年禽流感是影响全球的大事件,在高考中就考查了合成抵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莽草酸,2007年广东高考试题考查了治疗矽肺病的药物克矽平,2008年绿色奥运,山东考查了兴奋剂试题,2009年北京卷考查了DAT的合成,2010年新课标考查了储氢合金材料、还考查了PC的合成,2011年海南考查了PCT的合成、2012年上海试题考查了PM2.5、福建考查了PX事件等。近几年新课标及各个省市的高考试题都逐渐加大力度考查与STSE相关的试题,不仅在大题中出现而且增加了选择题。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的第8题、北京卷的第11题、广东卷的第7题、山东卷的第7题、浙江卷的第7题、福建卷的第6、31题、天津卷的第1题、重庆卷的第6题、四川卷的第6题、江苏卷的第1题、海南卷的第1、2题、上海卷的第1、2题。全国14套试卷,共出现在11套试题中的14个题次。几乎100%,所以广大高三教师和考生应重视此类试题。

重要考点四: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能力要求与试题特点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要求在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判断应用能力。考查这部分知识的试题里,考查知识层次的试题比例逐渐减小,考查理解、应用、创新层次的试题。

重要考点五:阿伏伽德罗常数及阿伏伽德罗定律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高考命题的常考热点,是一种“古老”的题型,命题方式比较单一,题干一般都是“用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但是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如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目、化学键的数目等。2013年高考命题除采用上述惯用的命题方式外,还会存在以下几种新的命题方式1.与其他知识点混合考查。这种命题方式多采用选择题的模式,即在一个选择题中的一个选项中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而其他选项则是其他的知识点。这种命题方式适应了理科综合考试模式下“题目少”,且需要试卷的“知识点覆盖广”的特点;2.结合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考查。该方式往往隐含气体的标准状况,目的是在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个知识点下考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结合化学平衡进行考查。化学平衡状态下气体的分子数会发生变化,但反应体系中的原子数不变。故2013年可能会结合化学平衡在这方面设题;4.结合有机化合物进行考查。新课标形式的高考,作为有机化合物的考查比较单一,题型主要为选择题。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的第9题、广东卷的第11题、山东卷的第7题、四川卷的第7题、江苏卷的第8题、海南卷的第7题等。

重要考点六: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2011年考纲新增加)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秉承了以往高考中的命题风格,即考查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考查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计算等。2013年高考命题动向;1.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对反应中转移的电子进行计算。这种考查方式知识容量大,可以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可以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解,可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同时作为选择题的其他选项还可以考查其他知识点。故这种命题形式会出现在2013年理科综合试卷中;2.结合电化学进行命题。电化学的基础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考查电化学的同时还会考查电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3.结合实际应用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通过生产、生活中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确定等。

重要考点七:物质的量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工具性内容,在高考命题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以往的高考命题有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溶液的配制,最主要的试题是涉及物质的量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计算方面。2013年高考命题会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由物质的量计算反应热(焓变),通过一定质量的物质,或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某个反应的反应热;2.由物质的量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量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往往就是物质的量的计算,计算的内容有氧化剂、还原剂的量,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量,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的量;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涉及该知识点的内容有溶液配制步骤,称量与溶液配制结果的误差,容量瓶和玻璃棒的使用方法等;4.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计算离子浓度,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等。

重要考点八: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

该类题型多为选择题,主要考查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的改写问题;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总数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恒问题;是否符合反应实际情况,如盐类的单一离子的水解为可逆反应,应采用可逆符号;多元弱酸的阴离子水解方程式应分步书写等;与反应物的量有关的反应是否书写准确。若未给出反应物间量的关系,则各种程度的反应方程式只要书写正确是正确答案。例如2012年的全国卷的第7题、北京卷的第7题、四川卷的第9题、江苏卷的第9题、海南卷的第12题等。

重要考点九: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等)

题型主要为选择题,能有效地测试出考生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包括电离理论、水解理论、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重要考点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大型综合试题。既有单一考查某个知识点的选择题,也有全方位考查的综合题,强调对重点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图表分析题都可能出现。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体现在“创新”二字上,1.概念应用创新,反应热相关概念很多,如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燃烧热、中和热等,命题则一般不直接考查概念,而是通过转化考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和书写的创新,题目可通过能量变化图、盖斯定律、键能等创设情景,提供新信息,通过比较分析、计算等方法来求解“H”值,从而写出判断或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题型是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环境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平衡、反应速率等知识点进行考查。近年来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考查往往比较直观。对2013年高考命题动向的分析;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通过给出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和容器体积及反应时间计算反应速率,或者通过给出的图像,通过图像分析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2.涉及反应速率的化学实验,以实验的形式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设题,就实验操作方法进行设题,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得出实验实验结论等方面进行设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本点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认真把握考查目标,探究其解题方法,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考纲中有要求,同时09年到12年新课标卷连续四年均出现该题型,13年仍然值得理综考生注意。

重要考点十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率

题型为选择题和大题,是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表)、元素性质的重要题型,也是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迁移应用等思维能力的常用手段。该类题型综合性强,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将解释现象、定性判断、归纳总结、定量计算相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解答元素推断题,须抓住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有关性质,掌握元素周期表中主要规律,熟悉某些元素(短周期或前20号元素)的性质、存在和用途的特殊性,用分析推理法确定未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近两年来新课标均已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在第13题。

重要考点十二:实验大题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近年高考试卷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有所加强。形式为小型研究性试题,内容一般是无机实验题,原理源于课本实验,装置不同于课本。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高考命题中,对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考查,题型有选择题、综合性实验大题,往往一个试题涉及多个知识点,强调基础知识的穿插应用,其基本创新点为1.装置图上创新,题目给出一些常见装置,如选取一些装置来组装防倒吸、气体发生、量取气体体积等,或者给出中学常见的仪器或简单装置图,根据这些仪器或装置图分析是否能达到某一实验目的,通常以选择题出现,考查的宗旨在于对实验装置原理的理解;2.基本操作上创新,这类试题大多以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形式出现,如给出若干实验装置、药品、操作方法等,要求学生选取何种的仪器、药品或者操作方法完成某项实验操作,如仪器规格、仪器、药品的选取、正确操作的辨别等。预计在2013年高考命题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也会浓缩在以上两大重要创新点上,特别是开放性的装置(仪器)、药品、操作的选择以及多种离子之间鉴别、分离提纯将是命题重点。复习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抓教材和《考试说明》,落实“双基”;抓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抓实验操作,注重体验;抓文字表达,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关联,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抓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特别是有机实验酯化反应、硝化反应等会成为今后几年高考的热点,建议老师和考生要加以重视。

重要考点十三:常见气体的制备

包括中学化学中需要掌握的主要有O2、H2、CO2、Cl2、HCl、H2S、SO2、NO、NO2、NH3、C2H4、C2H2等12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其中包括药品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操作要点、净化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等一系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此内容必考,但一般又穿插在大题当中,例如2012年的新课标化学试题第26题,考查了实验室氯气的制备方法。

重要考点十四:有机化学

在新课标试卷中题型有选择题(为必考内容)和大题(为选考内容)。新课标的高考有机试题联系生活实际紧扣教材,考查基础及主干知识,主要考查的仍然是有机物同分异构、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同系物、典型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重要有机物检验和制备以及有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实验。

重要考点十五:化学计算

新课标已经从2009年到2012年连续4年在第26试题考查化学计算了,而且前三年均已铜的化合物为背景考查了计算内容,2012年改为铁的化合物相关计算。估计2013年会在铁、铝、镁、硫酸、硝酸等方面做文章,篇幅和时间的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重要考点十六:中学常见物质的考查

常见物质有Na2O2、NH4Cl、H2O2、(NH4)2Fe(SO4)2、CaC2、C2H2、C3H6O3、C7H8、C7H8O、C8H10、C9H12、C3H8、C3H8O、C3H8O3、C2H6、C2H6O、C2H6O2……以上这些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几乎在每年的高考试题当中都要出现,只要下工夫去研究定有收获,篇幅和时间的原因这里也不再一一赘述。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问题;对策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化学实验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课型,不仅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起到深化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体验学科探究的过程。但是,根据素质教育和高考备考的要求,这种课型并没有较大的改观。本人结合从求学到教学的体会,谈谈实验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实验课存在的问题

1.对化学实验不重视

如某校初三学生参加中考实验考察,要求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中三选一,我经过实际调查得知90%的学生选考物理,只有个别学生选考化学。结果,学校统一要求学生都考物理。可想而知,平时学生还做化学实验吗?与物理实验课相比,化学实验课有它自身的特点,即易耗品多。它需要的药品试剂,品种多价格高,这些药品试剂要经常补充;它需要的玻璃仪器品种多,一些磨口玻璃仪器因制造工艺特殊而价格昂贵。因此,一些学校以教育经费紧张为由,不能及时添置仪器药品,造成缺仪少药,给化学实验课带来一定的困难。

2.课堂秩序问题

化学实验课是一种最复杂的课型。实验课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是开放的、自主的,极易导致纪律松散、课堂失控,甚至影响目标完成。课上我们不仅要完成知识目标,还要避免环境污染、爆炸、产生有毒气体等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某些老师提到实验课就发愁,一节课下来嗓子都哑了,两条腿像灌了铅。老师是非常不愿意上实验课的,但为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只能硬着头皮上。

3.实验员任务重

实验员是化学教师的得力助手,是化学教学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某些文科教师认为实验员是闲职,我真替实验员感到冤枉。我们学校只有一位化学实验员,实验开出率几乎100%。每次到化学实验室这位老师都在忙。90%的实验用到的物品高达20多种,在实验台上能从左到右排满。再一个配制药品的问题,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浓度的药品,如果配制4种药品将要花费半天的时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生分组实验“中和滴定”,实验用品11种,开出组数25组。首先,准备仪器。先准备酸碱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酸式滴定管要抹油,检查是否漏水,如果漏水,要把油擦干净重新抹油;更麻烦的是,如果旋塞当中的小孔被油堵住了更需要有耐心、有时间去修理。同样,碱式滴定管也要检查是否漏水,玻璃球先装进胶皮管里,然后灌水观察。这就用去半天的时间了。再从仪器室取出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铁架台、白纸、烧杯、玻璃棒、量筒、天平、药匙、洗液瓶分放在25个实验台上。其次准备药品,配制标准的HCl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试液。配制的药品要适量,不足,要再配;过量,时间长后大部分药品会变质造成浪费。做完实验后要分类分种放回原位。25个酸式滴定管都要取下旋塞擦净油,裹上白纸,用橡皮筋固定。碱式滴定管要取下胶管,从胶管里挤出玻璃球存放。总的算下来,“中和滴定”这一个实验,实验员要干两天,一个年级的实验呢?整个学校的实验呢?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实验员,学生能做几个实验呢?

二、实验课实施的几种有效策略

1.教师首先要明确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正说明了直接观察对于认识过程是相当重要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努力提高实验的开出率,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各科能力的培养。能力不是做一个实验就能培养出来的,是长期投入的结果。2008年,我校理综高考成绩平均分比兄弟学校高出15分,这一显著成绩与学校领导对化学实验的关心是分不开的,是对我们实验员辛勤劳动的回报。

2.教师要有充分的储备和灵敏的教学机智

实验教学有较开放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事先充分设想和预见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遭遇的挫折、失败等。但是由于实验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无法预见的问题。此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捕捉问题的睿智。

3.学生要理解实验内容。

实验能力是一种在具体的环境中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而不是一种照本宣科的验证性操作。如“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等实验中,如果学生真正意识到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宏观的、定量的技术手段,从微观层面深入揭示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那么他们就不会把天平、坩埚、干燥器、温度计、搅拌棒等仪器的使用当作一种简单的孤立的机械进行操作了。学生在关注自己所作实验本身的同时,也在不断思索所进行的每一步操作有什么目的,从而使自己的操作表现出规范性和系统性。

4.将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实验教学中,只通过演示、讲解实验步骤还不够,这往往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掌握。笔者常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将步骤以及实验结果以动画的形式一步步展示出来,然后再让学生做实验,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效果显著。

5.写实验报告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创建教学情境,例如以实物来演示展现情境,也可以让同学通过表演的形式亲自创建情境。这些方式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初中化学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而言是较为抽象的,因此,初中化学教学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们可以在创设的情境中探索化学的奥秘,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活跃思维,从而达到学好化学的目的。为此,设计良好成功的化学教学情境是教师备课的重点之一。

一、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学情境

学习国外先进的PBL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从而将“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初中化学教师可以以本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课本以及已有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以及讨论。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将会对问题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对课堂知识内容的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学生的投入度将会得到提高。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所创设的问题的难度,内容的丰富度以及是否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都尤为重要。例如,在讲授溶解度这个概念时,我首先向学生们提出一个问题:“一杯500ml水,一袋白砂糖,将这一袋白砂糖全部倒入这500ml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学生们都会答:“溶解了。”我追问:“全部溶了吗?如果我在这一杯500ml水继续加水会发生什么情况?”当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困惑不解时,我就以这些问题引出我要讲授的内容“溶解度”,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将溶解度的概念简单的读一遍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这样的方式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得到了提高,并且表示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正式讲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不仅能改善学生的上课状态,还能让这种状态对于课堂听讲起到良性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课堂效果也将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创设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学科起源于实验,从古代的炼丹术到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发展,每一个成就都是通过实验慢慢获得。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然而,笔者发现,由于忙于应付应试教育,很多学校的化学实验课时安排少,以化学理论课为主,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化学实验课。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一些化学反应,更重要的是学会化学学习方法,树立科学实验意识。化学实验课课时少不仅减少了学生亲自操作的机会,更使学生无法亲自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例如,在上催化剂一章时,教师们都会讲授“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这一规律。若没有实验的演示,对于学生而言,这句话就只能如同公式一般记忆,而无法形象地理解。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时中多安排化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催化剂那章可以让学生亲自实验两个反应:一个是加了催化剂的化学反应,一个是没加催化剂的化学反应,并且观察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撰写实验报告。学生们在此环节中,思维活跃性提高,课堂投入度增加,课堂效率提高,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而对于增加实验课有困难的教师而言,可以增加课堂演示次数,学生虽然无法亲手实验,但是也可以直观感受到化学过程,课堂质量也会得到改善。

三、以生活为本创立教学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远古人使用火制作陶器、青铜器,到现代人烹饪、工业制造等等都依托于化学,从中可以看出化学的每一步发展都依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同样地,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而不只是刻板地背诵化学知识点来应对考试。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好处,从而产生共鸣,逐步树立对于化学学习的信心。比如,我在讲授铁生锈的条件时,会让学生回家亲自做相关的实验,对比铁片在空气中、在自来水中以及盐水中锈蚀的快慢以及锈蚀程度。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亲手实验,观察到了实验结果,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思考了怎样延缓家中的一些铁制品生锈速度的问题,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此外,我在讲授酸碱中和反应时,将内容进行了实际应用方面的扩展:胃痛的一个原因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那么为了减缓胃痛就得用碱中和胃酸,所以治疗胃酸的药物中都会含有氢氧化铝或者氢氧化镁的成分。像这样的讲授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总结:情境教学需要初中化学教师更多地在运用中反思,反思中创新。除了上文中提出的几种形式,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方式将情境融入化学课堂中,例如在课堂中穿插化学史,让学生了解化学的起源。总之,化学情境教学的目的要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让学生能够感悟到化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