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商业银行利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城市商业银行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产品定价及风险管理能力
(一)建立完善的兼顾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率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城市商业银行要加强对风险溢价判断,并以此确定价格。在此过程中,定价高了,就可能导致客户流失,损失市场份额。对此,要做好自主定价和维系客户(涉及市场份额)之间的权衡。从追求客户数量、追求市场份额转向其他更为综合的目标。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应针对高、中、低端人群开发不同的产品。通过市场细分,把产品做到精细化。
(二)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银行利率风险的扩大,风险管理将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控制利率市场化造成的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应引入风险管理机制,根据资金来源的利率水平与期限,确定贷款利率和转移资金利率。通过不同的利率水映政策导向,降低总体风险水平。通过金融市场调整负债结构,增加主动型负债比重,控制综合成本,转嫁银行内部不能消化的现实及潜在风险。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城市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利率信息收集、反馈和分析系统,建立并利用利率预测模型,对利率的走向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
(三)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为未来规避利率风险提供智力支持
城市商业银行需提高利用金融市场化解利率风险的能力,通过金融衍生品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国债期货等缩小风险缺口,对冲利率风险。
二、加快创新发展,打造资本节约型银行,着力发展低资本消耗型业务和中间业务
加快创新发展,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提供增值、保值的机会。在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一是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强流动性。二是大力发展银团贷款及并购贷款。三是开发应收账款、林权、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业务,积极开拓多元化、多渠道的存款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方式,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优化客户结构和盈利模式。
三、强化客户服务管理
利率市场化及金融脱媒趋势下,以融资为核心纽带的银企关系将不断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将成为维护客户关系的基本要求,城市商业银行要尽快实现从融资中介向服务中介的转变,做实做大做强综合化经营平台。一是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全方位金融服务,充分挖掘客户的各种业务资源,切实提高盈利贡献度。二是通过为客户提供稀缺业务或优势业务而获得附加收益。三是通过加强业务主管、客户经理与客户的联系纽带,培养客户对银行的诚信度。同时根据客户的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的服务要求分别提供相应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优化客户结构,加强存量贷款风险管理
对存量贷款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城市商业银行自己的利率浮动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关注贷款市场的运行趋势,根据客户与城市商业银行所有业务往来可能带来的盈利、客户的经营状况、城市商业银行提供贷款所需的资金成本、违约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综合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一)对于大型优质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大型优质客户贷款利率下浮幅度可能会不断向下突破,此类客户利差收入贡献将不断压缩。应在保障适当的信贷规模配备基础上,对大型优质客户优先做好投行业务营销和推介,协助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短融中票等满足客户低成本融资需求,再以信托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为企业提供更高的融资需求,带动城市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发展。逐步降低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对资产业务的依赖程度,做好大型优质客户的主动负债,通过利率适当上浮、提高理财收益率等途径促进大型优质客户的负债业务健康发展。
(二)对于中型优质客户,要做好重点实体贷款项目营销和储备
中型优质客户规模适中,经营稳定、议价能力一般,具有在市场化进程中扮演利差贡献主力军的潜力。应及时对中型优质客户进行梳理,做好相关重点贷款项目的储备工作,密切关注流动性变化和高端客户利率走势,在大型优质客户贷款利率进入快速下滑通道后,要努力实现信贷资源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及时向中型客户转移。
(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服务力度
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就是目标客户下沉、收入多元化。在此影响下,大客户的议价能力较强,过去注重于服务大中型企业客户,而现在必须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客户的服务力度。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围绕小微企业的特点,去进行创新,包括授信的决策机制、产品、风险定价等方面。要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特点,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入手,设计不同的产品。注重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小企业业务,致力于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客户结构与收入结构的优化。
五、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
在存款利率确定上,应深入分析资金的供需状况和资金成本,包括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变化和债券收益率的变化,根据期限结构确定合理的存款利率;在贷款利率确定上,应参考存款利率、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行业发展以及客户自身风险,按照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原则,综合考虑风险补偿、费用分摊、利率优惠、提前还款以及违约概率等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减少利率与风险不匹配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及其风险
所谓利率市场化,简单地说就是由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确定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水平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对利率进行间接调控,市场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利率市场化本质上是由管制利率向市场定价的转轨,市场竞争主体——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化条件下利率风险能力不足是利率市场化风险的根源之一。所以,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波动频繁,商业银行很难准确预测利率波动的趋势和幅度,从而加大了快速、准确应对的难度。尤其在没有合适的金融工具对冲利率风险时,会进一步加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利率的频繁波动还会加剧债券价格的波动,加剧持有大量债券的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其次,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具有的自主定价权本身也会衍生一定的风险。一方面,资金价格——利率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基础工具,银行间为争夺客户容易进行价格战,抬高存款利率、压低贷款利率,从而影响银行的传统业务收入。另一方面,如果监管不到位,自主的定价权会使银行尤其是国有银行施行基于人情关系的双重利率,滋生金融腐败,加剧银行经营风险。
最后,应对市场利率变化,寻求快速、准确的应对措施,需要大量专业的金融技术和人才。如果没有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利率操作本身也会衍生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面临的问题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确保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类:银行体制和银行经营问题。
(一)商业银行体制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并非标准的现代企业,而是担负着特殊政策任务的准国家机构,经营决策的非独立性和预算软约束是其显着特征。近十年的商业银行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现代金融企业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独立承担风险的意识比较薄弱,国有大银行依然或隐或现地享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基于市场经济要求的预算硬约束——公平的竞争条件、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没有真正确立。例如,至今我国尚没有完善的银行破产法律和机制,由于长期实行管制利率,我国监管机构对银行自主定价的监管经验不足,尚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商业银行经营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存贷利差,中间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存贷款利率差距过大,证券保险等行业对资金的争夺已使银行间竞相高息揽储,如不妥善解决当前存贷利率差距过大的问题,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性反弹更会加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现代化的金融经营需要较为高级和专业的技术支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技术性较强的中间业务开发能力不强,应对风险的管理能力不强。在思想上缺乏对利率风险的认识,组织上缺乏管理利率风险的专门机构,方法上缺乏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的技术手段及数据支持,工具上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人员上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高级人才。
三、应对利率市场化面临风险的对策
近10年来,利率市场化进程一直保持着渐进式改革的基调,我国的债券回购利率、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票据转贴现利率等都已完全实现市场化定价。这几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迅猛发展,就是利率市场化的序曲和前奏,是金融机构适应利率市场化需求而进行的积极探索。对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是把“双刃剑”,既是严峻的挑战,也蕴含着发展机遇。毋庸置疑,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当前应在继续推进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拓展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依靠技术,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首先要减少商业银行的政策任务,深化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承风险的现代化金融企业。利率市场化改革破除的是行政化的定价机制,而非市场监管。相反,要加强对银行自主定价行为的监管力度,建立专门的利率监管机构,提高监管水平。坚决打击商业银行基于人情关系的双重定价,打击银行间的恶性价格战,同时要研究金融业反托拉斯法的制订,规范银行业市场行为,引导有序竞争。
(二)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减少利差收入比例
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主要是利率的频繁波动和银行间的价格竞争使传统的利差收入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绩效。就国外的经验来看,应对这一点,主要依靠发展受利率影响较少的中间业务,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银行抵御利率风险的缓冲器。所以,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当前的工作重点应该以中高级中间业务为龙头,走中间业务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从长期看来,我国商业银行要加大中间业务创新力度,努力开发新产品,形成较为合理的产品结构,延伸服务触角,集中资源适应并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最终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大力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例,增强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组织、依靠技术,提高抗风险能力
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就预测、定价等环节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培养储备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利率风险管理人才;增加技术和硬件投入,如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库等;积极开发风险管理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美]安东尼·G·科因等.利率风险的管理与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银行 经营改革 问题 策略
一、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挑战
第一,利率市场化将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利率风险。在利率未进行市场化之时,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风险主要来自政府层面的政策性风险,而市场风险很少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影响。然而,利率市场化却使得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主要风险变为市场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利率的变化由市场作用引起导致。就商业银行而言,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点:资产负债导致的差额风险、存贷款利率的不同导致的基差风险以及借存款者带来的潜在选择性风险。上述风险都为银行经营带来了不同以往的要求,也挑战着银行对于风险的控制程度,如果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适应性,则容易导致自身经营受制于风险,造成损失或者投资机会的错失。
第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利率由国家管制的情境下,商业银行尽管拥有一定的利率调整的浮动权利,但却不具有利率的决定权。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对于资金的定价却成为商业银行所必须关注的重要工作事项。就资金定价而言,其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活动,涉及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内部经营、战略考量、市场销售等多个方面,因此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需要在学习当中进行工作安排。由于在商业银行当中,尚未形成关于资本定价的成形框架,因此难免在具体实践当中存在问题,而这也进一步挑战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有效性。
最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较为巨大的冲击力。就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来看,其主要借助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异性而获取相应的收益。然而,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广,基于利率的商业银行收益显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对于存款的争夺会驱使银行进行存款利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贷款优质客户的追求又驱使银行对于贷款利率进行降低,因此总的来说会导致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有所缩小,从而也会降低银行的收益。
二、利率市场化情境下银行经营改革的策略
(一)基于外部政策变化,提升经营柔性。第一,银行有必要对国家的利率政策进行长期的跟踪分析。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性地位,因此有必要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视角出发,对国家所实行的各项利率政策进行清晰的认识与分析,并进而结合当地、自身等具体情况,对国家利率政策进行很好的落实,而这也有助于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就市场发展具体情况而言,银行应该对于所在地的经济状况、收入水平等进行监控与分析,从而实时地调整自身的存贷款情况,确保能够对资金风险及资产保全等进行控制。第二,银行有必要在国家利率政策的要求之下,对于贷款的规模及时机进行有效的控制。银行对于各产业的贷款支持是该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行业的繁荣与衰落。因此,银行对于贷款的发放应该严格根据国家利率政策的一系列要求,并在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之下,进行放贷活动。
(二)强化金融创新。第一,银行自身要加强经营管理改革的力度。银行的经营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也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但总体来说,改革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两点问题。一是改革的条件仍不成熟。虽然已有不少国有企业改革的先例,体制改革也已经在具体实施,但是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时进行较为彻底的银行经营模式改革的条件仍不成熟,需要经济整体改革的进一步完善来加以促进。二是改革措施流于形式,配套措施跟不上。改革不能单独进行,必须有相关的配套改革。在我国,银行多是由国家直接管理,因此改革必然涉及到很多细节性问题,如人员分配、社保流动等,如果这些配套改革措施不到位,必然影响到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经营管理模式改革需要银行从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效果更好的路子,摒弃传统经营模式,走出一条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道路。第二,银行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应该强化对于贷款抵押物的控制。贷款抵押物作为银行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应该引起银行的重视,而这也间接地表明着贷款人员的偿贷能力的大小。
(三)符合市场要求,提升业务控制力度。第一,银行有必要主动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国家对于银行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的扶持,这也造成了不少银行很少公平地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然而,如果银行经营不主动与市场接轨,那么其生存之路会越走越窄。事实上,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剧,我国本土银行必然会面对来自世界不同国家银行的竞争,而在未能做好市场竞争意识的前提下,显然很难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当中获胜,也阻碍着我国经济社会参与到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当中。当然,目前我国也有不少大型银行努力开拓自身的海外机构与业务,而这显然对于自身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都是有利的。第二,银行对于发放的贷款的使用情况应进行适时的监督。就目前国家利率调控利率政策而言,针对不同用途的贷款要求并不相同,在贷款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贷款者对于贷款目的的伪造现象。因此,银行对于已经发放的贷款的使用状况应该进行必要的监督,而对于不符合贷款条件的组织或个人不发放相应贷款。事实上,贷款使用目的的不同对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很大的扰乱作用,不仅使得各项统计数据出现偏差,而且也导致国家利率调控利率政策执行过程中阻碍的出现,影响执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晓娜.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的突破口[J].当代经济管理,2012(06).
一、利率风险管理的定义
利率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控制利率风险并维持其净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而对资产负债采取的积极管理方式。它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加银行经营收益,稳定银行市场价值的主要工具。利率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水平还属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中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风险意识、管理架构,还是人员素质、风险控制技术等都存在一些问题。(1)利率风险管理的观念滞后:中国的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足。而在管理理念上,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2)资产负债管理不平衡:尽管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推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但在资产负债结构这一领域仍然存在两大问题,表现为:一是在利率的结构方面,在同期限的存款与贷款之间没有设定一个合理的利差;二是在期限结构方面,资产与负债在期限结构上商业银行并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3)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利率风险识别、测量机制尚未建立。(4)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在中国商业银行中具备各种专业素质的人才少之又少,而中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进行系统培训的人员比例严重偏低。
(二)外部经营环境存在的问题
尽管金融市场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是当深层次地去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改革时,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诸多问题:(1)政府干预过多:中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一直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所决定的,这阻碍了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且会在中国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埋下隐患。(2)金融市场不完善: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是: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均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外汇市场规模小,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衍生品几乎一片空白。(3)外部监管不完善:中央银行对风险利率不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控制,相关的利率风险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未能建立起来。
三、中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商业银行应参照巴塞尔利率管理的核心原则,积极推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内部措施
中国商业银行自己内部必须积极主动的完善自身积极应对挑战。
1.加强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不成熟,商业银行控制利率风险的主要策略是资产负债缺口管理策略。发达的市场化国家经验证明,资产负债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已经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这一办法,接下来中国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地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用范围,提高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期限、结构进行调节的能力。
2.建立科学的利率预测体系
建立科学利率预测体系的关键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目前国际上,银行业最常用的预测方法有:隐含利率预测法、费雪效应分析法、货币供给分析法等。
3.推行业务结构与经营收益多元化的策略
各大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金融创新能力、优化银行业务结构、扩大经营业务领域,使商业银行收益多元化,降低商业银行对存贷款业务的依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的抗利率风险的能力。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拓展中间业务,优化银行盈利结构;拓展零售业,满足客户需求;提供综合化服务,提升银行品牌形象。
4.加快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中国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自身体系培养这些熟知中国金融国情的人成为利率风险度量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包括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与国际银行业的学术交流、加大高级人才的海外培训力度等重视人的情感情绪、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潜力。
(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要想更好的实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货币政策的实践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自2008年中国颁布了外汇管理条例,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独立性。并且会在未来的几年里,中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并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完善政策机制渠道,加强本外币的政策协调,保持国民经济地持续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为了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效率,应当把握好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给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快金融市场建设
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的完全实现与市场基准利率的形成。具体要做好以下三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的货币市场;建立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大力培育金融衍生市场。
关键词: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旅游商业区(RBD);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6-0151-02
RBD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译为“旅游商业区”。目前,国内比较成型的RBD有:北京的金源Shopping Mall、三里屯酒吧街、什刹海,广州天河城地段和惠州市步行街,杭州丝绸文化特色街,重庆约克风情街,南京夫子庙地段,上海城隍庙地段,杭州上城区涌金门地段,天津古文化街,成都市东郊猛追湾地区,深圳华侨城和珠海九州城地段等。
一、RBD概念的界定
保继刚(1995)在探讨深圳华侨城城区发展模式时,提出以主题公园带动城区全面发展,使该区域发展为一个旅游商业区(RBD),这是第一次在国内的城市与旅游研究中运用RBD的概念,并预见它可能成为新的城市功能区;保继刚、古诗韵(2002)将RBD定义为:城市中以游憩与商业服务为主的各种设施(购物、饮食、娱乐、文化、交往、健身等)集聚的特定区域,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继刚(1998)还将城市RBD分为大型购物中心、特色购物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等四种类型。
二、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发展现状及其原因
旧城的历史文化地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旅游者有相当强的吸引力。在进行更新改造时,积极利用旧城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由此形成一个不仅对本城居民具有吸引力,而且也将吸引外来游客的RBD。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却相继出现了这种RBD衰落的趋势。据报道,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郑州的二七纪念塔附近地区、成都的春熙路等闻名全国的旅游商业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客流量减少、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的现象;而国外一些大城市的著名旅游商业区,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蒙马特高地,纽约的第五大道、四十二街,新加坡的牛车水、乌节路,东京的银座等也都失去了昔日的繁荣。原因在于:
1.场所感的缺失,文化真实性的丧失,导致主题缺位同质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RBD中的传统元素在逐渐消失,文化的真实性在递减。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只是在建筑外观上采用了复古风格,但实际上并不具有历史感和标志性,作为文脉的根源,这些地方能让人回味的历史片断极其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它满足了当代人在视觉方面对历史文脉的要求,但是,并不能传达给后人一个真实的历史,并不能引起当地社区居民情感的共鸣,满足不了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们对历史价值认同感的需求。
2.城市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来的基本游憩圈。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原历史文化街区附近进行城市改造,居民被迁到城市的新居民区。于是,造成了原历史文化街区中心地带人口密度下降和城市外缘人口密度上升,而新建居民点的空间位置超过了原历史文化街区的游憩半径。
3.与游憩活动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和服务的滞后,影响了游憩功能的发挥。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主体都是零售商店和餐饮店。一个现代化的旅游商业区,只强调购物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注重“游憩”的功能。
4.业态单一,商品结构重复,经营无特色,造成了RBD的总体单调。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牺牲自己长期形成的经营特色,一是在业态上竞相发展百货业,从而使RBD演变成百货街区;二是在经营上缺少有特色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这样造成了RBD内商品种类、档次、风格的千店一面,失去其应有的魅力。
5.管理不善导致经营混乱。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开发商往往采用销售的方式开发商用物业,很少对已开发的商业进行持有经营,获取长期的租金收益。为了快速使资金回笼,开发商往往将商铺的面积划分至小单元(100平方米左右),然而,商铺一旦被销售出去,开发商将放弃对项目整体的统一管理的权利,在前期策划时所设想的业态、业种的规划也无法实施,在后期经营中,无疑会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恶性循环下去,商业价值将无法体现,消费者不认可项目,整个RBD经营陷入混乱状态。
三、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的吸引力塑造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之所以成为城市内集中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区域,不仅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更在于通过其吸引体系中的吸引物产生强大的“磁场”吸引力,这也是体现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场所感的最重要的途径。RBD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包括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五个方面。
1.形象吸引力。RBD的形象定位与其游憩、商业的特点分不开。通过形象设计,勾勒出RBD鲜明的个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RBD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分为RBD名称、标志性建筑物、户外广告、纪念品、交通工具、当地人的形象等。如RBD的命名宜取所在城市传统的地名或街区名称,具有历史沿革和内涵;将RBD所在区域的最具识别性的建筑物确定为RBD的标志性建筑物,从而成为地标;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为顾客创造更有价值的体验;通过培训、说服教育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尤其是服务者的形象。
2.活动吸引力。在RBD中除了别具特色的建筑物、规模化的商业街区和舒适的休憩场所外,有组织的各项活动也是形成吸引力的重要方面。RBD区域内进行的旅游活动可以分为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节事活动、体育旅游活动、会议旅游活动等。旅游活动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将高品质的产品、服务、娱乐等因素整合,利用大众媒体的报道传播,迅速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欧洲许多城市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除了具有优美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景观,同时,还因其每年一度的各种节日而久负盛名,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重要因素。如举办狂欢节的习俗不仅扩大了城市的影响,还能在短时间内促进该城市的旅游业收入。
3.设施吸引力。在RBD内,无论是风情万种的都市风貌,还是处处透出历史感的传统街道,都因其独有的建筑、广场空间和细致入微的旅游服务设施吸引着游人。在进行RBD规划时,对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形式、数量等,要按照功能属性的不同,适应游客游览的流程需要,合理设置旅游服务设施,无论是建筑物或构筑物,不仅要满足功能需要,而且要重视人文关怀,细微处见真情。
4.景观与环境吸引力。游憩环境、购物环境和建筑环境是形成RBD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满足游客游憩和商业购物功能的RBD,主要营造的是游憩环境和购物环境。因此,RBD供给商品品种要多样化且独具特色,尤其是相当数量的著名品牌商店,如“老字号”特色商店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极其强大;要有数量适中、分布合理的餐馆、酒吧和娱乐设施等辅设施;有步行街区,出入方便,出入口有停车设施;等等。建筑环境主要指人工环境。人工环境又可分为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包括建筑物、雕塑、广场、公共设施、人工景观、绿地、公园等。无形环境包括广播、电视、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类群体社会活动等。建筑环境的营造主要从旅游道路、水面和绿化、广场、建筑物、环境建筑和小品、城市夜景等细节体现。
5.氛围吸引力。在氛围的营造方面,除了关注大的街区、空间等氛围以外,在小的方面,如商店内部的购物氛围营造也应得到重视,良好的氛围营造可以使游客在消费时的感受成为旅游经历中值得记忆的事件,留下难忘的回忆。如杭州的邓丽君主题餐厅――“筠园小镇”,就是氛围吸引力成功营造的典型案例。底层的门厅过道处摆放着一架老式喇叭留声机,播放着邓丽君的优美歌声。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沿墙挂着70多张邓丽君的原版照片,每张倩照光彩照人,让人驻足流连。在餐厅的二楼,设有6间精美的包厢,包厢的棕色木格玻璃门透着秀雅的格调,每扇门上分别刻着“小城故事”、“在水一方”、“淡淡幽情”等邓丽君专辑的曲名,这些曲名便是包厢名字,慕名而来的宾客一推开包厢,便仿佛沉浸在那一首首娴熟的旋律之中。置身于筠园餐厅,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都会使人情不自禁地沐浴在浓郁的邓丽君情结之中,点点滴滴都能唤起人们对这位歌后的深切追忆,这正是“筠园小镇”所刻意营造的文化氛围。
四、结论和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集休闲、商务、文化于一体,是旧城改造的一种理想模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很多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呈现出衰落的趋势,原因在于其缺乏完善的旅游吸引力体系。通过对形象吸引力、活动吸引力、设施吸引力、景观与环境吸引力及氛围吸引力等方面进行重新塑造,能够促使其复兴或更新。但如何对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RBD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etz D. Planning for 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3,(20):583-600.
[2]Stansfield C A, Rickert J E. The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70,2(4):213-2250
[3]保继刚.古诗韵.城市RBD初步研究[J].规划师,1998,(4):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