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小实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转眼又是一年。一年来,我担任学校教育科研室主任,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本学年的重点工作是按照学校自主课程实验推进学校校本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与管理,另外,负责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课题管理、科研论文征集整理等工作,另外还承担校长临时安排各种工作如学校制度修订拟定等工作。自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9日,共计完成大小各项工作242项,每项工作最少需要半天时间才能完成,有的工作需要连续多加班才能完成。但作为一名党员,我心里有四句话,作为我的做人做事原则:“态度诚恳认真”,“工作细致扎实”,“标准求高求严”,“结果力争尽善尽美”。
一、态度诚恳认真
1.对工作的态度
⑴常规工作规范化。
如校本选修课的许多工作虽然对于我个人,学校老师来说是全新的工作,但根据学校对教育科研室的职责要求,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为常规教学探路研法。因此,从课题申报到审核,到课题上传到学生选课,到过程管理,到结果评价,每项工作我都努力使之规范化程序化,并且努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经过两个学期的探索,校本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基本实现了要求具体清晰、流程规范明确、操作简洁合理、效果突出明显的目标。并尽量使之制度化机制化,现已经印制《北京八中自主课程实验校本选修课开发与实施制度汇编》一本,收录20项制度规定。我的目标是:不管是哪位老师拿到这本手册,都能按图索骥,照章办事,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如果需要,我会将两个学期的研究成果作为基本成熟的工作移交教学处。
再如:我建立了“北京八中教科室日常工作流水台账”,教科室做的每项工作接受的每项任务,我都随手记录,包括时间、事件、要求、备注四项内容,每周查看,便于工作落实。我统计的242工作,就是这么统计来的。
规范是一种理性,只有将工作上升理性,才是真正科学高效。
⑵临时工作高质量。
教科室临时接受校长及其他领导的任务比较多,特别是一些文件制订及方案编制的工作,往往时间紧,要求高。我才到八中不到两年,有很多情况不了解,但这都不能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比如少儿班结题工作,需要在一月内准备结题报告、资料整理等许多工作,科技实验班中期结题,开始接受任务时,连开题报告手里也没有,有时真是需要有施展空空妙手,但还是完成了任务,受到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本学期连续接受了“北京八中城宫计划方案”、“北京八中学习制度建设方案”、“聚光驱霾行动实施方案”、“北京八中项目式体育开设实验方案”等大型文件的编制任务。但我从来没有犹豫过,都是愉快地接受任务,尽管需要打通宵才能完成任务,但相信领导把任务交给咱,就是信任,保质保量完成是惟一选择。
⑶额外工作不推脱
高二科技实验班有个学生吴齐悦,高一我带过他研学,从高二上学期,他几乎每天都到我办公室来一两趟,开始是让我给他讲一些作业、试卷,后来是课堂上的一些疑难问题,再后来,甚至连数学卷子也拿来问我。虽然自己手头工作不少,但对于学生的这份信任和依赖,我觉得是一种幸福。我给他讲题、给他讲方法,给他讲做人,给他推荐读书书目,将网上或自己平时遇到的好文章给他读。我告诉他,我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大家,所以现在不要太功利,要多积累,多思考,学知识和学做人结合。
经过一个学期的交流,当去年期末他拿着年级前十总成绩和语文年级第一的成绩给我看时,我的所有辛苦都觉得有了回报。
⑷创新工作用智慧
我自己设了个“赵鑫小书架”,在办公室里有一个书橱。现在已经积攒了七十余本书,我打了个借书登记表,给那些真正喜欢读书的孩子用。学生自借自登,不管我在不在办公室。现在高二年级有近十个孩子在那里拿书看。
我觉得,学生看一本书,可能不亚于学一个单元的课文。
2.对同事的态度
象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去对待同事,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来八中的人。因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是同事,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和一些亲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同事,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温暖。来八中的人我们接待,我们是代表八中,所以我们要让他们觉得我们八中的水平和温情。
3.对自己的态度
自信、自强、自监
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好的结果,所以我从来不选择放弃;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日益提高的要求。学习会声会影,WORD宏。
自我反思和提醒,做个好人,做个勤人,做个肯动脑筋的人。
二、工作细致扎实
1.凡事谋而后动:多调查,不盲动(校本选修课方案,去年春季,用了三个月制订好,唐校催过无数遍,但我觉得不成熟不上交,因为事关重大)
2.注重过程细节:每次课都去,一为服务,二为观察学习。
3.善始更要善终:注意总结,凡事有果。去年的论文集,38篇论文,155页,从封面设计到。上学期校本选修课,六本,800余页。2至5月,每天加班,但值。
三、标准求高求严
1.按做事的最高标准去追求
2.按最好高中的标准去要求
3.按作人的最高标准去要求。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总结
教育科研是学校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教师提高素质的必然选择,因此,我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以科研为先导,以活动为抓手,坚持“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理念。将教研、科研、校本培训融为一体,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现将一学年来,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做以总结。
一、基本工作达成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领导非常重视校本教研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把校本教研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学校加强了对校本教研过程的管理,做到了教研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每周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均在学校工作群中进行图文并茂的总结和汇报。做到了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教研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添购了教育专业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继续推行《教研积分制管理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教研活动。
(三)采取多种教研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1、拜师结对模式。创新“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主题活动的开展,对新老教师的培养采取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师徒带教的内容,每月开展师徒课堂,互学互评,要求开展阅读,撰写反思、教育叙事、论文等,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教研内容,拜师以自愿为前提,能者为师。
2、案例教研模式。借力“校级名师工作室”,打造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精品示范课、展示课以及研讨课等,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深入讨论。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课题研究模式。以我校正在开展的省级科学、英语课题、校级学科专题为抓手,开展系列式主题教研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中的骨干教师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组建了各学科的联动小组,由各学科组长具体引领承担本学科的日常研究,将研究重心下移到了教研组,使教研和科研得到有机的整合,开展真正有实效的“组内教研”。
各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确立研究主题,确立的研究主题基于这样几个思考:一、问题直接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是具有代表性的,亟待解决的;二、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能提升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三、在前期实践中骨干教师已对这方面有一定实践研究的基础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做法的主题,因为引领的力量与能力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
(四)校本教研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立教之基
本学年学校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精神,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为依据,以师德建设活动为契机,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内化,扎实有效的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大力学习和宣传师德教育理论,宣传师德典型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认识,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拓展新的载体。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扎实开展集体备课。教研组定期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教学反思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围绕课标、教材,通过个人研读、集体研讨、撰写教案并制作课件、二次备课、执教与反思等系列活动,让集体备课精准高效。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我校校本培训积极推进以教育信息化技术培训,借力荷塘区希沃“种子教师”对全体教职工开展希沃触控一体机操作、班级管理、微课制作、课件制作等系列主题培训,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优质硬件及海量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逐步适应这一形势,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二、特色与成效
1、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特别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一堂展示课都是教研组集体的结晶,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已形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
2、推行主题式教研,提高教研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教研,以提高教研质量。如语文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快乐读书吧”为主题的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数学组开展了以“计算教学”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英语组开展了“在语言学习中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课例研讨、读书交流、问卷调研、主题研讨等系列教研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实行多元联动式教研,实施对教师队伍的分层培养。利用“青年教师成长俱乐部”及“校名师工作室”平台,开展老、中、青不同层次教师的精准培养。实行“结对制”培养方式,树立各学科教学“标杆”,充分发挥各学科团队中领军人物、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的积极作用,帮助和指导中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在第三届网络赛课活动中,我校被评为“优秀承办单位”。
4、以课堂观察为载体,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积极开展各种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为促进教师积极向40分钟课堂要效益,以行政班子牵头,教研骨干参与的形式,开展新教师见面课、驻组督导推门课、主题竞赛课等多元化方式推进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规范教案、听评课的撰写,作业批改,组本教研的开展等。
由于我校校本教研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教研、大家共教研的学习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也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认可,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三、问题与思考
在教师教研过程中,只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或强迫来维持“填鸭式”的教研活动,不仅使教研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在教研过程中,我们有时采取的“教研者主讲,被教研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教研方式,必然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也必然使被教研者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常常忽略教师已有的经验,认为只要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传授给教师,教师就会认同,就会接受,就会付诸实践。其实教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他需要一个体验、接受的过程,才能将正确的观念内化,然后才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变化。如何使校本教研逐步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以什么样的形式展开,还需要探索。
为了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校本教研内容、创建校本教研的新形式,把校本教研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怎样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够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增加探究实验的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就人教版高中物理《安培力》的教学内容,笔者尝试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 设计思想
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在课堂上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问题是整堂课教学的主线,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通过“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探究分享实验成果”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对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教学过程
师:创设问题――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提出猜想――磁场的强弱(B)、电流强度的大小(I)、通电导线的长度(L)、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θ)等。
师:创设问题――(1)若我们要用实验定性研究安培力(F)由哪些物理量决定,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2)请同学们思考后大胆提出你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3)当多个量都要对安培力(F)产生影响时,该怎样才能知道是哪一个物理量引起F发生变化的呢?(控制变量法)
生: 提出多种实验设计方案。
师生:对各种实验方案进行论证,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和较合理且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如图1所示)
生:实验探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并设法在实验中解决。
(1)磁场B对安培力F的影响:
电流强度I和导体长度L保持不变
小磁体(B弱):观察悬线偏角θ的大小(记录)大磁体(B强):观察悬线偏角θ的大小(记录)
比较两次偏角θ的大小后得出结论:
偏角θ小……F小(B弱)偏角θ大……F大(B强)
(2)电流强度I对安培力F的影响:
磁体B和导体长度L保持不变
单个电池作电源(I小):观察悬线偏角θ的大小(记录)四个电池作电源(I大):观察悬线偏角θ的大小(记录)
比较两次悬线偏角θ的大小后得出结论:
偏角θ小……F小(I小)偏角θ大……F大(I大)
(3)通电导体长度L对安培力F的影响:
磁体B和电流强度I保持不变:
在原导体两端之间另取两点接入电源以保证导体质量不变(L小):观察悬线偏角θ的大小(记录)仍将导体两端接入电源(L大):观察悬线偏角θ的大小(记录)
比较两次偏角θ的大小后得出结论
偏角θ小……F小(L小)偏角θ大……F大(L大)
(4)磁场B和电流I之间的方向对安培力F的影响:
保持磁体B、电流强度I的大小和导体的长度L不变,改变导体方向与磁场B方向的夹角,观察悬线偏角θ大小的变化情况。(图2)
得出结论实验结论: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电流所受到的安培力最大;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时,电流所受到的安培力最小,为零;当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斜交时,电流所受到的安培力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师生交流总结:
对探究结果、方法进行总结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设问、思维、动脑、动手的热情给予充分的肯定
3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学生的讨论非常活跃,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整堂课问题是教学的主线,学生的研究活动是主体,教师起着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作用。通过“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探索分享实验成果”这一类科学探究方法,由师生共同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在课堂时间内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教师不宜给出具体步骤和方法,而应鼓励学生大胆采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见解,在彼此思维的碰撞中捕捉智慧的火花,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题意识。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所研究的问题有透彻、深入的了解;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善于从学生的思维痕迹中点拨出科学推理的途径;要从学生不太成熟的想法中找到真理的雏形。我们不应担心在教学中课堂是否显得散乱,不要拘泥于教学进度任务的限制,而应真正将学生置于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课堂教学为师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课题。我们可以把教材上的一些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由验证性实验转化成探究性实验;或尽量设置开放题材进行教学,题材内容以及所涉及的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应当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应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刺激因素;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具有较高的方法论价值。能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解决,体会到物理探索的乐趣。问题的解答方法、途径要具有多样性,问题本身具有延伸性和推广的可能。
总之,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我们应彻底摒弃传统的“重知识、轻过程”的教学观念,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活动,重在体验参与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群体的互补性,使学生在相互研讨、争论的环境中批评性的思考与接受,加强交流和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能力。我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将探究实验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03年
[2]廖伯琴.《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在物理教学中,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物理本身的趣味性,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探究式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为此,我们怎样进行“探究式”物理教学呢?下面谈谈初步的尝试。
一、探究式教学特点
物理科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涉及部分或全部要素,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科学探究,进行“观察、观察、再观察;实验、实验、再实验”,以“一见”来验证“百闻”,是对还是错,对在何处,错在何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但学习了物理知识,而且还掌握了技能与方法,体验了科学探究和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转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达到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洽在一起。
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以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这一节课时为例,谈谈在这堂课中是如何进行“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探究式教学的。
教学过程
㈠、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各种摩擦现象引入问题,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引导并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㈡、猜想与假设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动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该问题的“猜想与假设”,引导该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比如学生可能会说:⑴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⑵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⑶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⑷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有关;⑸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⑹可能与接触面的干湿程度有关……等等。通过学生的假设与预测,教师点拨: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很多,我们在这一节课里,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⑴、明确探究目的:以“猜想与假设”作为探究的依据,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关系、与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⑵、仪器与器材:根据探究目的选用的仪器与器材:弹簧测力计、光滑木板、粗糙木板、带钩的小木块、一些重物如:小辞典、墨水瓶、笔盒等。
⑶、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就如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压力等因素不变;而在研究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要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
⑷、设计实验步骤:
a、控制压力等因素不变,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如何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b、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探究压力如何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根据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下图分组进行实验,教师适当加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所收集的完整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㈤.分析与论证
⑴、学生分析总结
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比较(a)与(b)、(c)与(d)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让他们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有关系。
⑵、教师归纳总结
教师在学生实验结论基础上,归纳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跟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㈥、评估
回顾以上操作过程中,并无出现错误,而且我们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思路来进行探究的,大家通过探究实验对自己的“猜想与假设”进行验证,实验得出的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合理的。
㈦、交流与合作
各个小组把探究实验过程和结果写成探究报告,并分别在班上报告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笔者在设计(包括实施)中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二是重视教学过程;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
探究性是这节课的主要特色,设计时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实验:整节课由1个小实验、1个演示实验、1组探究实验和1个拔河游戏组成,通过实验设疑、解疑、探求规律,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索、设问点拔,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2 教材内容分析与学情简析
2.1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1,第三章第六节,主要学习内容是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和牛顿第三定律.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鼓励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去探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互相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友好合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从中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
2.2 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学生在本章中先学习了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再去学本节内容,所以难度不算大,而且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较多的亲身体验,接受起来较容易,学起来也有兴趣,但学生会对牛顿第三定律中的“总是大小相等”在某些方面接受起来比较怀疑,会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必须在物体静止的时候才是,其它情况就不一定了.
已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基本程序(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解释现象);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思考与质疑、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教学过程
3.1 场景激趣,引入新课
问题一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来到我们学校的各位专家,请鼓掌最热烈的同学谈一下两手掌的感受?
学生:左手对右手,右手对左手都有力的作用.
问题二 【小实验】
用手指压笔尖,手指有什么感觉?
学生:手指对笔尖,同时笔尖对手都有力的作用.
问题三 同学们能否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呢?
学生举例:踢足球、用头顶球、划船、提水等.
从而引入本节的课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分析 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规律就存在于生活中每一个角落,引起思维的撞击,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
3.2 学生探究、新课教学
探究一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与探究】
(1)提出问题:既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A.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这两个力的受力物体是否相同?
C.这两个力的方向是否相同?
D.这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
E.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3)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以上猜想进行验证
提供实验仪器有:两把同一型号的弹簧秤、两台小车、两根磁铁、两个小磁针.
巡视各小组的实验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
(4)请学生代表讲述实验设计和实验效果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填表1)
分析 首先教师在各小组成员对以上探究的课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以及进行实验等阶段中进行及时地巡视和引导,以体现新课程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教师是学习内容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其次要求每小组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注意事项、成果及存在问题写成实验报告并向全班汇报,目的有二:一是设计的实验方案一定要科学,这是科学实验探究的基础;二是通过相互交流,发现其它小[HJ1.73mm]组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可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
3.3 课后延伸、加深理解
(1)有人认为,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应该不可能分出胜负.实际上却总有一方获胜,这是否违背了牛顿第三定律?
拔河小游戏:请一位女同学和一位高大的男同学进行现场的拔河比赛,同学们发现男同学很容易就取胜了,有一部分同学会认为是男同学的作用力大于女同学的反作用力,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时,我让男同学穿上溜冰鞋再与这位女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这时大家发现女同学轻而易举的赢了这位男同学.
同学很容易的认识到:在拔河比赛中,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获胜的关键是增大最大静摩擦力.
(2)你能设计一种新的拔河比赛方式,确保你在拔河中一定能获胜吗?
分组讨论得到:
A:给自己穿上钉鞋
B:给自己的腿上绑上沙袋等重物
C:让对方在船上,自己在岸上
分析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三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将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求的精神,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 教后反思
本案例较为成功地展示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选择与改组,精心设计好适用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动态方案,以便凸现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给学生一个充裕的思考问题的时空.并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置于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合作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与方法、学会交流与合作.
(2)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从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再由学生在实验中归纳出结论和规律,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在本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3)巧设认知冲突,构建探究任务
当教师将貌似矛盾的任务抛给学生时,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平衡被打破了,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很快被吸引到学习的情景中来,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