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范文第1篇

摘 要 随着国家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正从单纯的公益性机构向综合机构职能转变,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趋势也日益显现出来,服务的对象、职能、资金来源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严格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加强财会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风险 控制

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责是多国家政策进行直接的执行与贯彻,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家的财政资金。因为经济方面的业务核算对其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其中涉及到的环节也相对较少,所以,没有重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导致了普遍的一些问题存在,缺乏在财务方面的认识,在内控方面缺乏执行力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无法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控制、缺乏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等问题。对事业单位在财务风险方面的控制进行研究,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防、财务上提高管理方面的水平以及财经纪律得到严格执行灯方面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体系的影响

1、与旧准则相比,事业单位财务新准则在收入管理方面新增一大条款“事业单位必须严格依据相关规定足额缴纳相关资金,不得隐瞒、私自挪用、滞留及坐支”,该项条款是政府多年来针对于非税收入改革的一大成果,也充分展现出政府对非税收入管理的重视。同时,新准则颁布后,保证了税收的顺畅性,拓展了预算资金上行渠道。

2、与旧准则相比,事业单位财务新准则在支出管理方面新增二大条款,一是“事业单位需加大支出的绩效管理力度,保证资金的有效性”以此充分展现出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合理性、高效性及科学性。同时,明确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依据有效的评价标准,凭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高效的评价方法客观公正评价项目执行结果,从而增强事业单位对项目支出管理的科学公正性;二是“事业单位依据相关法规制度加大对各类票据管理力度,保证票据来源合法性、内容真实性,规避虚假票据现象”,以此充分展现出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精细化。

3、与旧准则相比,事业单位财务新准则在资金管理方面新增三大条款,一是“事业单位需严格遵循从严控制、科学规范原则分配资产”,以此充分展现出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的合理性、科学性。这一条款要求事业单位在配置资产时能够按需分配,切实规避资产流失、浪费现象的发生,保证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二是“在建工程是指正在建设过程中但未竣工投入使用的建设项目。当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应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将在建工程计入事业单位资产范畴,即拓展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容,又充分展现出在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事业单位需尽可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依据政府相关规定推行资产共享、共用”,以此充分展现出事业单位资产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自改革开放推行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突飞猛进发展,基于国内市场中缺乏健全的管理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和法规,以至于市场内重复建设现象日益突出,大量的事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与旧准则相比,事业单位财务新准则在负债管理方面新增一大条款“事业单位需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将借入款项管理落实到位,规范审批程序,切实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举借债务和提供担保”以此充分展现出事业单位已重视起财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并打破了传统以事业单位无风险的观念和意识,树立起新型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同时,事业单位已将财务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培养事业单位管理者,增强其风险预测能力、风险分析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财务风险方面的意识

在单位中内控方面的制度被弱化了。通常认为进行内控方面的制度建立对人力与财力上要有一定的耗费,但是不确定这种做法能够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内部财务的风险控制方面制度的建立上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2缺乏监督机制

在事业单位中,内审机构多数都是同会计部门属于平行的地位,同时跟执行机构是依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身的独立性与权威性。通常在审计的内容方面很少进行评价单位内部的各个组织机构,不能够对资金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并且,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也没有重视对单位内部的会计控制方面的制度同日常的考核相挂钩进行监督,便有对考核重视、却轻视在财务风险方面控制的现象出现。

3、经费支出的各种项目未进行管理

在事业单位内部在严格的预算与控制标准方面比较缺乏,在经费支出方面的随意性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即便有些单位对经费标准进行了制定,但大部分也是实报实销,领导只要签字了,会计就会进行报销,没有这方面的强制性控制管理。

4、在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合理设置财务岗位

因为受到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方面的限制,使得人员使用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在财务岗位的人员安排方面不够合理,大部分的单位有一人多岗或者多职情况存在,甚至存在同一人兼职不相容的情况。没有对记账、保管以及经办经济业务等人员进行分离与制约,而类似由出纳进行兼职复核、由采购进行兼职保管等现象的存在较为普遍,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出现一定的漏洞。

5、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较为薄弱

在政府集中采购的制度进行了统一的实行后,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事业单位进行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但是仍然缺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内部制度,对采购重视、对管理轻视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没有严格执行相关于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部分规定,很大一部分的事业单位没有进行财产定期盘点制度的建立。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薄弱的原因

1、缺乏财务风险方面的防范意识。若想健全与实施财务方面的各项制度,则需要在财务风险的控制方面树立良好的防范意识。部分部门单位的领导缺乏在财务风险控制重要性方面的认识,觉得未发生的就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忽视安全隐患,在这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

2、与上级财务核算部门的沟通衔接不顺畅,对及时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的控制上产生了影响。作为会计工作的主体,事业单位在进行了会计方面的集中核算以后,未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方面职能进行改变,本单位仍然拥有依据实际需求合理合法的进行筹集、分配与使用资金的权力,并非只要进行了会计的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方面的制度就无需存在了。

3、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方面的控制体系。财政部制定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单位,在事业单位内部并无太大适用性。在财务监督方面的机制不够健全,部分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违法干预,使得财务工作者的监督职权不能正常行使,并且内部审计制度在可操作性方面比较差。

4、某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不高,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上无法适应其需要。因为相对来说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比较简单,未能很好体现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地位,所以没有提高在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

四、完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建议

在财务风险的控制方面增强意识,强化单位内部的负责人的控制责任,明确单位内部的会计岗位方面的职责,同时实现岗位之间互相牵制。同时加强在财务方面工作的领导,单位领导要对各种相关的制度、法规与法律进行认真学习,进行强化法制方面的意识,在财务管理执行方面的自觉性进行不断的提高,会计岗位人员要相对的保持稳定,在业务与执行的政策方面能够保持其连续性,且保证会计人员的主要精力是用在了财务会计方面的管理工作上。

对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进行健全与完善,对各种内控行为进行规范。在实践当中,与已经进行颁布了的各项规定,分行业建立起财务风险的内控制度,促使财务风险新的控制体系能够形成,使其以原有的制度作为基础,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与服务的过程当中,在财务方面的管理状况与财务信息进行传递方面能够更加原则性、具体性、规范性的得到体现,保证在我国,社会服务的各项事业能够健康积极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同时也要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内部管理方面进行内容、层次以及要素进行设计时,要更加能够与新形势下的体系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胡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及其对策研究.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0).

[2]姜晓鹏.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科技创新导报.2011(10).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会计控制准则;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朝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成为政府改革的主角。2013年,我国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进行大刀阔斧的制度改革,在修订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从事业单位财务实际状况出发,颁布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于新会计控制准则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需要适当调整,以适应会计准则改革,形成事业单位运营管理的合力效应。

1、强化事业单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强化员工内部控制意识,从思想意识层面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最大化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能,让事业单位员工正确认知内部控制作用和重要性。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大力宣传,定期对事业单位员工教育培训,让事业单位员工从上至下形成真正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相关法律意识,激发事业单位整体配合工作效应,真正发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用,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发展,实现取得事业单位长足发展。

2、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

新会计控制准则下,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如财务预算制度、资产盘点制度、岗位工作责任制、物资采购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奖惩制度、考核评价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事业单位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后,还需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发挥内部控制制度作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管理对象包括资金和资产,为了杜绝事业单位腐败行为,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用员工轮换方式定期检查,对事业单位资金保管工作进行检查;为了确保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用员工专人负责方式定期盘点,对事业单位资产增减状况进行记录,对事业单位资金、资产实况做到全面掌握。

3、重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就是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反馈,重视并做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工作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保障条件。因此,事业单位应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员工做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通过内部评价可以有效规避内部控制工作混乱状况,强化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另外,事业单位也可以加强外部评价力度,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工作。

4、加强控制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行为主体

新会计控制准则下,事业单位结合实况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更好的实现事业单位有效运营。事业单位员工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行为主体,必须要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行为主体的控制。对事业单位员工的控制,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因此,事业单位应将内部控制制度责任细化并落实至每位员工,明确内部控制的第一责任人,规避工作中经常出现的“踢皮球”推诱现象。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领导层应总结整理工作信息,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工作偏差,对内部控制制度修订完善。另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将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和员工工作业绩挂钩考核,以业绩引导、约束员工行为,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

5、实施事业单位内部奖惩激励措施

为确保事业单位员工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真正落实执行内部控制制度,要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原则,针对事业单位员工实施内部奖惩激励措施,改善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状态,提高事业单位员工工作效率。事业单位应给予对单位贡献的员工一定的奖励,奖励形式可以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或者未来职业发展形式,激励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行为;也应给予对单位损害的员工相应的惩罚,尤其要对那些违法乱纪的员工给与严惩。实施事业单位内部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促进事业单位未来健康持续发展。

6.结论

自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对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积极的助推建设作用,同样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利于新会计控制准则的有效实施,在新会计控制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相互促进作用下,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事业单位利润,实现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强化事业单位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健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并严格执行、重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评价、加强控制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行为主体、实施事业单位内部奖惩激励措施方面给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路径,希望有助于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在新会计控制准则下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l]于晓哲。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4(11).

【2]梁会春。新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准则下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一4(33).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对比 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深化,旧事业单位会计会计准则已不再适应其发展,尤其是企业新会计准则于2006的成功颁布与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改革呼声更是一浪高于一浪。在此基础上,我国财政部于 2012 年 2 月 15 日公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经过一系列的探讨研究,于12月5日修订通过,在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自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

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的对比

(一)准则的地位和适用对象的转变

对比新旧会计准则的行文可以发现,两者在准则的定位和适用对象上都有一定不同,旧会计准则的定位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其适用对象主要是各级国有事业单位。而新会计准则的定位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并将旧会计准则的“规定”改为“原则”,其适用对象为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各类事业单位,去除旧准则里的“国有”两字。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新准则在界定范围上有所扩展,对制度的内容进行了更全面的概括,并对具体制度只提供指导而不作具体规定。此外去掉“国有”则表明只要在我国境内设立不管是国有的还是非国有的都将使用同一会计准则。

(二)财务报告目标的转变

旧会计准则在财务报告目标上的规定还处于空白阶段,而新颁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目标和使用群体都做了一定的规定,其中第四条明确指出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目标不但要“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还要“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合理配置资源、进行社会及经济决策服务”,争取使“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者兼具。此外还指定了财务报告的使用群体,具体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单位、债权人、事业服务的接受者和社会公众等。

(三)关于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

旧会计准则除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业务采取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会计核算一律采取首付实现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业务或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还规定“部分行业可以在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采用权责发生制”。自此,科学、测绘、地质勘探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修订后的医院会计制度将都可以采取权责发生制基础。

二、新会计准则的强化因素体现

(一)保证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统一

对于以往的旧会计准则中,对各行业事业单位没有形成统一的准则,尤其是在会计核算、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使得各事业单位在会计准则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这导致各事业单位的报表格式、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不利于比较各单位之间的会计情况,为了建立科学的合并报表制度,新会计准则统一的各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这一统一的会计准则对所有事业单位不管是何种行业都做了统一的标准,改变了旧准则的种种弊端,使所有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得到了统一的管理。

(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新的会计准则改变了旧准则对会计要素定义上存在的不完整性,尤其是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上结合了各要素的经济特征,对其确认条件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并充分实现了会计要素的信息可靠性的要求,此外对权责发生制的运用也有所加强,并建立了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概念框架,从而完善了会计理论体系,强化了会计理论的全面性,并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提供未来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

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强化完善的过程,与国家的经济的体制和发展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因此,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变化会计准则也应当不断完善已迎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以往国际上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情况来看,一个国家的“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对会计制定也必将顺应国际惯例的经验规律,因此将来会计准则制定必将囊括现行的基本准则和若干具体准则,因此新准则的确定进一步为我国政府在会计准则体系建设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经验,这就为将来的会计准则制定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三、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改革的进一步思考

新的会计准则的成功实施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会计基础,但是随着当前会计准则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蔓延,这种国际化的步伐对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发展提出了更广阔的要求。由于是事业单位是从事社会服务的组织,是我国当前特有的组织机构,其经营目的不是实现盈利,而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构,因此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是来自于政府的拨款与补助,因此政府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运用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不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核算与监管。此外,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制定需要大量的成本,但相比事业单位中存在信用问题、资金问题、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等,会计准则的制定的会计任务必须要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所以事业单位在完善会计准则时必须要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着重强调其经济适用性。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非常中国的阶段,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也正受到特别广泛的重视,是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发展中一个特别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有合理的解决好上述两种问题,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体系才能地和国际其他国家相趋同,从而建立其一个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财会 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完善了传统会计制度的结构系统

新会计制度是依据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准则而制定的,涵盖了2种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共同组成比较完善化的会计系统。会计日常工作当中,有的基本准则并未完全包括在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针对以往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关的补充及说明,促使会计工作实现统一规范化。

(二)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概念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遵循财务准则,来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具体折旧和摊销加以确定,同时第一次提出“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式。在进行折旧与摊销计算的过程当中,折旧额与摊销额是不计入支出范围的,而是需要将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这里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金额的不断变化,展现了无形资产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具体变化情况。

(三)符合国际财会工作惯例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工作相吻合的,在核算负债、确认收入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达到完全匹配的状态。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当中,预算资金活动是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这造成事业单位演变为国家财政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在自身经济管理思想上非常落后。新会计制度当中作出了明确化的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从基本概念上促使事业单位主体更加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最终确立,对于事业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经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对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新会计制度指出,国家明确了事业单位在收支核定、相关补助及结余留用方面的预算管理方案。把以往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及自收支管理方式完全取消。事业单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对具体的业务收入进行科学合理性的组织,使得自身发展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且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对资金开展科学性的预算,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各方面资金的使用成效。

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及资金管理方法的改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集合各行业会计的长处,以促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运用、更好地完成内部各项业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能够对单位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监督。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

新会计报表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经营支出明细表、会计报表与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新会计报表所涵盖的区域是十分广泛的,同时各内容十分明确,能够更好地满足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对事业单位的相关情况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家早已不会对各类事业实施包办,这就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一些具有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凭借自身独特的条件与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与有偿性的服务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可用性经济资源与负债情况,尤其是借款状况,不但本单位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也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而会计报表能够从客观上将一些具体问题很好地展现出来,但是,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言,之前的资金活动情况早已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

所以,必须运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来真实展现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以达到各方面的现实需求。遵循新的报表系统来进行报表的编制,这对于了解单位财务情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易于对相关工作进行计算与考核,与此同时,将在极大程度上与会计报表相统一,为监督单位的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促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可起到促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作用加强的显著成效。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财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准、会计信息质量、财政单位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经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极大程度推动着我国事业单位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周春礼.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财会工作;影响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其经济业务的真实反映和监督是离不开财务制度、会计准则等规范性文件的约束。而林业事业单位既是事业单位的一部分,又是社会经济的参与者,其财务工作必须遵守会计准则,并以会计制度为核算标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事业单位旧体制、旧制度已经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当代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市场出现制度与社会发展上的矛盾。因此,新会计制度的制定、颁布、实施正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虽然在新制度中添加很多内容,丰富了会计准则,但对于林业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有了更合理、更科学的规划,即针对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影响,林业事业单位要加快步伐与之相适应、相融合。

一、新会计制度阐述

(一)新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资产类和负债类账户的核算方式

无论何时,资产核算都是会计报表中最重要的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新会计制度中,使用“存货”、“在建工程”、“累计折旧、摊销”、“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会计科目代替原“材料”“产成品”会计科目。其中增加“存货”减少“材料”和“产成品”,是对于事业单位采购零星办公用品时进行支出不需要进行核算。因此,这项制度的实行,既可以简化事业单位对日常的核算工作;又可以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进行准确地成本核算;最后也可以对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其使用年限进行明细核算,以此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准确度。在新制度的环境下,增设了“应付薪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交国库款”科目,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债权债务关系更能清晰呈现出来。这些会计科目既能表现出事业单位应履行的债务关系,也能体现出该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这样一来,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了投资决策的真实建议。

(二)新制度的实施改变了收入类和支出类账户的核算方式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资金都在“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专款”会计科目中反映出来,但二者常常出现重复核算、重复记账,因此,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一般资金来源不在“拨入专款”中体现,这样不仅减少了财务核算的工作量,也使其核算更加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专款专用的资金,即特定项目采购的资金,就直接进入“拨入专款”科目项下进行核算。通过上述制度,除了对事业单位收入类科目的集中管理之外,还加强了对采购资金的监管,限制因采购产生的腐败现象。新会计制度中支出科目与收入科目同步变化。由于事业单位是财政集中拨付款项,是授权支付的一种方式,不需要该单位在报表中反映转拨和支出,因此去掉“拨出经费”、“专款支出”以及“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一方面在财政集中拨付款项的方式下,通过银行直接拨付到各个所属事业单位账户中,不再层层拨付,故上级不需要“拨出经费”会计科目,予以取消该科目。另一方面“专款支出”是“事业支出”科目下子科目,属于支出类,归属于“在建工程”科目中,主要用于核算上级单位(财政部门等)拨出的专项款,且时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拨款的使用情况。因此新会计制度去除了“专款支出”科目,既减少核算工作的重复率,又强化了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三)新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财务报告的核算方式

在新制度的环境下,对财务报表核算的内容重新进行界定,不仅改变了报表体系,还完善了会计科目的批注说明。在新制度中,首先,对报表的结构、项目、排列等方面进行规整,如:增加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说明书;其次,规范了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支(费用)表、财政补助收支表等;最后,明确财务核算制度,包括科目设置、确认、计量、经济业务及报告等。此外,这些财报上的变化不但改进了财务报表的核算制度,也增强了林业事业单位报表的通用性。

二、林业事业单位中新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会计核算主体

在旧的会计准则中,仅仅是关注预算经营活动,忽视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对于单位的监管制度和管理水平存在漏洞。但在新制度中,财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更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这种态势下,林业事业单位开始完善会计制度,重视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和固定资产设备等的核算方式,严格遵守新会计制度,实现收支节约,同时也对林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预算管理方式。

从新会计制度中可以看出,除了改变林业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外,也改变了预算资金管理方式。主要是利用资金的获取时间和使用时间差,进行“核定收支、专项或定额补给、超额不补、结余结转”的预算管理方法,既迎合了林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现状,又加强了其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财务报表体系

在旧会计准则的规定下,林业事业单位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只是呈现出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和转付,不能发挥财务报表的基本功能。然而,新制度规定了财务报表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如资产负债表、收支(费用)表、财政补助收支表等,对于林业事业单位来说,这样的财务报表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其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需要,还有助于使用者准确了解林业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说,统一报表、统一核算、统一格式和类型也能增加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通用性。

(四)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会计要素

在新制度中,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素有所调整,其中资产是指林业事业单位能使用的资源和其他资产;负债狭义是指林业事业单位借入上级部分或银行的款项,需要偿还;收入则是指林业事业单位从社会各层中获取的财务资源;支出是林业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所耗用的资金。在新制度中,林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素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仅提高了林业事业单位财务业务核算水平,而且还加快了林业事业单位与国际上的财务制度接轨,因此,对于林业事业单位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的改革制度已相继订立并颁布,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对林业事业单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旧制度,新的会计制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如会计核算主体、预算管理方式、财务报表体系以及会计要素,这就要求林业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要与时俱进,关注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做好培训和学习会计制度准则的要求,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确保新会计制度有效地落实实施,为我国林业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柴晓波.林业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17(15):175-176.

[2]冯斌.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引进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2014(6):121-124.

[3]童宇航.我国林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