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体育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贯彻《小学生体制健康标准》,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法规,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继续深化教育科研,强化学科研讨,提高教学质量。
2、抓实传统项目,加强业余训练,提高运动质量。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规范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表上足、上好体育课,认真落实“体育大课间活动”,课余时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总量。本学期,要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确保成绩合格率达市规定指标。
2、做好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做到器材有借有还的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3、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学校关于开展教研活动的要求,我将积极响应组长的号召,积极参与体育教研活动,积极参与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做好“音乐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的课题研究。在教研组中积极讨论训练心德,积极参加各类优质课的评比,认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促进体育教学水平和业余训练水平的提高。上好每周体育课,和组内教师要开展多听课、多评课活动,以促进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小编推荐与 2012年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关联的文章:
2012年教师工作计划
2012年下学期高中体育教师工作计划
2012年高中英语教师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优秀中学教师工作计划
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高中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关键词:高二;田径教学;完善
田径类课程以其对中学生特殊锻炼的价值,被确定为中学体育教育的必修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其它体育项目的基础,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各个阶段都有安排,这是对田径价值的充分肯定。以下笔者结合高二阶段的田径教学体会,对田径教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一、拓展、完善田径课教学的内容,充分挖掘其健身、娱乐的功能
田径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授知识技能和育人的动态过程,首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从而树立新的田径教育观念,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二阶段田径教学应该对田径教学的内容、目标进行大胆创新。一、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打破田径运动技术系统的束缚。在田径教学中,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应合理有效的把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非竞技性田径运动内容,引进到田径教学内容中去,改变田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比如,短跑的起跑教学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蹲踞式起跑,也可以采用站立侧向起跑或卧撑式起跑等方式,尽管蹲踞式起跑是最佳的快速启动方式,但人的快速启动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种在教学中应发展学生的多种启动方式。又如跳远的教学内容,并不仅仅是必须以动作技能较复杂的竞技性跳远方式来进行教授,可以加上助跳板跳远,用助跳板的方式跳远本身就是另一种跳跃技能,这样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成就感,进而激发起学习动力。再如,投掷实心球可以是滑步或原地投掷,也可是跳跃或跑动中投掷,总之,从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力量。二从学生身体发展的需要出发,构建田径运动健身体系。如将竞技体育的某些练习转化为田径教学的内容,田径运动项目与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复合型田径教学内容等,提高田径教学的吸引力、趣味性。田径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应逐步体现内容的可接受性,以做到教学内容的开发和使用,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体现内容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从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为学生服务,为体育课服务。
二、注重田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
高二阶段田径课教学方法应逐步朝着体现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的个性化、育人心理化和民主化的方向发展。除运用传统的语言法、直观法、分解法、完整法教学方法外,还应多采用新型教学法如,情景教学法、探究发现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游戏竞赛教学法等。但是“教无定法”,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教材等实际情况,因人、因地、因时的变化即使有有效的变换教学方法,以满足田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索田径教学的基本规律,创造性的使用新型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对田径运动价值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田径教学的趣味性
在高二阶段体育课中或课后通过对田径运动价值宣传和教育,更好的让学生认知田径运动在教育、健身、娱乐、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价值,并有意识的加强田径理论知识方面教授,使学生储备一定的田径运动方面的知识,进而有效指导其运动健身的活动,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田径运动的有益之处。另外,通过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体育教师通过对田径名人的讲解,不但可以让高二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员及田径运动的魅力,也可以增加高二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情感和兴趣,这样通过榜样的力量作用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好感,进而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认知田径运动的特点和功能。田径运动的锻炼方法是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通过运用田径各项目的功能,以达到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为目的的锻炼手段。因此,体育教师通过田径运动锻炼方法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为直接的认知田径各项目的功能,并形成科学合理的田径运动锻炼思维,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合理规划田径教学计划
合理的田径教学计划,能使田径教学工作有良好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体育教师科学而全面的考虑和安排田径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体育教师能更好的处理田径教材与田径课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更好的便于体育教师经常客观的检查的自己的田径教学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体育教师的田径教学业务水平,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田径教学的工作质量。因此,高二体育教师应对田径教学应有长期合理规划,如在全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确定要学习的田径运动项目和课时数,并确定田径教学的目标,考核标准等,然后合理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然后在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中,将田径运动教材内容按周次课时顺序排列成教学顺序。再者,在单元教学计划中,把一个具体田径运动项目,根据教材的性质,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将其分解成几个课时并形成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最后在课时计划中,根据教材性质制定田径教学目标,选择教材内容,制定田径教学方法,合理设计课堂组织形式,并预计课堂练习密度和负荷等形成教学计划。田径教学计划只有科学合理地衔接,才能使田径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从而避免田径教学盲目性、重复性等。
五、田径课考核评价体系要多元化
在考核评价上,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适当增加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式。要综合考虑学生与学生之间、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心理行为、成绩进步等要素,使考核评价的方式多样化、科学化。真正使考核评价的效果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一、“大课堂、小组织”教学的实施办法
以我校高一年级体育课为例,高一年级现有1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是512人,我们把10个班分成两大组,每5个班为一组,5个班同时上体育课。我们通过事先摸底、问卷调查,并根据我校现有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北安市每年的比赛项目设置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情况,将体育课分成六个专项教学单元:1.乒乓球(30人);2.足球(44人);3.篮球(40人);4.排球(48人);5.健美操(52人);6.武术(48人)。教务处排课时,把该年级同组的体育课排在一起,每周两次课,上课时该年级的同组学生同时上课,形成了五个班同时上课的“大课堂”模式。教导处安排六名在相应项目中有专长的教师任课,每次上课进行考勤,每学期除了对学生进行专项技术和素质的考核外,还要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考核、理论考试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测验。
二、“大课堂、小组织”体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大课堂、小组织”教学是一种体育分项教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有三:1.国家规定的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我们所开设的六个项目,不仅能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能够使学生的体育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专项运动技术水平。2.与选编体育教材的原则相统一。我们所开设的六个项目(模块),满足了高中学生的实际需求,符合省市运动竞赛的项目设置,并且与课余训练相辅相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3.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高中阶段的学生,身体进入稳定生长时期,骨骼、肌肉和心肺系统发育基本成熟,承受力增强,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选择能力,对于学习他们爱好的项目特别感兴趣,且不遗余力。由于分项教学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项目,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热情很高,表现特别积极,运动技术提高快,学习效果好。
三、“大课堂、小组织”体育分项教学需具备的条件
1.师资条件。我校六名体育教师各有所长,分别在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乒乓球和健美操形体训练方面具有专业水平,对各自的专项训练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2.学生班的编制。学生先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上报自己喜欢的学习项目,再通过教师的调节分别编入六个教学班。相对于以前的教学班人员编制减少,更利于专项教学。
3.课时安排。由教务处和年级组把每个年级中5个班(或4个班)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保证同时上课,每周两课时。
4.场地、器材。我校器材方面能充分满足分项教学的需要,各项器材完备。场地方面:4块篮球场,可保证篮球项目的教学;4块排球场,可满足排球项目的教学;文化广场可保证武术和乒乓球教学的需要;健身房可开展健美操的教学;一个标准足球场可满足足球项目的教学。
四、“大课堂、小组织”体育分项教学的效果
自我校实施“大课堂、小组织”教学模式以来,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配,统一安排课节、统一上课,教导处还定期对分项教学情况进行巡查、考核。由于在平时的分项教学中,学生详细学习了各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战术配合以及规则和裁判法,且掌握得较好,因此在各项比赛都发挥了较高的水平。2006年和2008年,我校在北安市田径运动会上获得高中组团体第一名。2008年和2010年,获得高中组田径总分第一名。2006年至2008 年,在市中小学乒乓球赛上,连续三年获得高中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2006年至2012年,连续6年获得市高中男子篮球赛第一名,并多次获得高中女子篮球赛第一名。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64—01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市部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提高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提供策略。
文章就山东省寿光第一中学、寿光市第二中学、寿光市现代中学的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比较法进行研究。
从表1中显示,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效率,发展个性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与调剂生活相联系。从表2中显示,有56.77%和32.81%的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很重要和重要。统计数据表明: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说明学生已认识到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这正是他们参加课外活动的主要原因。
从表3可以看出,有30.20%和51.04%的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很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但不感兴趣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之所以女生不感兴趣是由于女生喜静、怕羞、爱美、不喜欢有身体对抗及项目相对“枯燥”的运动项目,更喜爱具有娱乐性特点的项目。如果体育锻炼的客观条件与她们主观愿望出现差距,她们希望的锻炼条件没有得到主观满足,那么她们思想中的主观思想倾向可能转入消极状态,就会对参加体育锻炼没兴趣。
分析表明淮坊市高中体育锻炼情况较差,学生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对体育的重视也不够。根据以上调查我们分析得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学生学习压力大
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在紧张的期末期中阶段的时候,有36.24%的高中生选择了在复习阶段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另外56.35%的高中生选择了在复习阶段很少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影响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是学习负担重、没时间.虽说有的学校也安排课外体育活动课,但大多都是徒有虚名,基本上成了考试科目的辅导课. 学生在放学回家后受到家长严格监督,学生必须按照家长的意志行事,即使双休日也不例外. 不是看书就是参加五花八门的辅导班、补习班,有的家长还为孩子聘请了家庭教师,高中生的课余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他们承受着超负荷的学习压力,所以在影响因素中排第一位. 另一方面,缺乏场地器材也是影响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
二、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从调查结果来看, 学校对子女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大多数处于漠不关心态度 ,导致学生受学校教导影响,认为这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的培养与学校的重视程度有密切关系。学校对体育设施的缺乏同时也说明了这一点。
三、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
它主要指的是对体育有目的、意义、作用和功能的认识水平,在学校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的是学生身体方面的内容而却忽视了其精神方面的内容,造成他们对体育意识的淡薄。
学校体育是多功能、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学校体育的全面优化就要强化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 建立有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学生组成的监督管理体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领导重视程度
各学校要将课外体育锻炼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提高对体育锻炼组织领导. 严保勤人数、严保锻炼质量,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和班主任值“岗”到位. 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锻炼的考核与奖罚办法.
二、鼓励学生参与锻炼,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由于缺乏对体育运动参与意识而常常被动的,受支配的参与,这样的参与在体育活动中是很难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消极的抵触的情绪而渐渐的对其失去兴趣。所以体育教学要注重体育知识和运动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结合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来进行引导,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促使他们去关心体育,逐步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运动,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特长生 培养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在我国迅速发展,职业学校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在校职高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但由于受地区间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差异的影响,职业学校的数量及规模相对重点高中、普通高中都较小。随着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爱好体育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特别是推广素质教育以来,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学科,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体育院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在高中阶段,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与输送,已成为体育教师的当务之急,不容忽视。
体育特长生是指身体素质好,在体育上有潜力可挖,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可以进入体育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平时肩负着两个任务,一是文化课学习,二是体育锻炼。然而,这类学生大都是体育成绩还不很突出,录取职业高中时分数线较低,文化课成绩比较差,自制力也差,活泼好动。那么,在平时的训练中,怎样才能让这些体育生的专项成绩进步呢?在此,我浅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 、在教学中发现苗子并加以指导
体育考生,讲究素质、天赋和特长。体育考生选材非常重要,他要求学生既要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同时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只有在这三方面平衡发展,才能在体育高考中立足于不败之地。因此选材是高考体育训练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要求不能过高,要根据我们培养的目标,针对高考的实际要求来进行。
选材必须深入到平时的课堂及训练实践中去,仔细观察,全面了解普及训练,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训练中来。学生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身体形态,如身体形态指标(体形、四肢长度、关节围度、肌肉形状等)、生理机能(肺活量、心率等)、身体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都能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去发现苗子,并在上体育课时有目的进行培养,关注其学习成绩,鼓励他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把文化课基础打牢。对文化课成绩符合要求,能够吃苦、意志坚定、思想品德端正、身体素质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集中起来,成立体育特长班。
二、争取学校的重视,家长的支持
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决策者、协调者和指导者。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体育特长生是为高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把训练工作纳入高考工作计划,专门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带训练课,并及时解决训练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了保证训练,学校投入了一定资金,添置体育器材,进行场地设施建设。为学生学习、训练创造有利的条件,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所以,只有学校的重视,家长的支持,加上细致耐心的工作,学校的体育训练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
三、教师要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要关心体贴学生,掌握学生的衣食住行,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物质上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训练。
要悉心爱护学生,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对于一些目的不明确,训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暴十寒的学生,我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思想深处使他们树立成才意识,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从而增加体育训练的原动力。
要倾心对待学生,经常地和学生谈心并交心,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指导每个学生,使学生克服畏惧、胆怯心理,消除自卑、自责、自怨以及压力过大等情绪,让学生能认识自我,战胜自己,放下包袱,精神饱满,轻装上阵,信心十足地投入训练,从精神上促使他们快速提高运动成绩。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运动场上的灵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运动场上才能潇洒自如。具体方法:首先要多安排学生参加运动会,增加比赛经验;其次要不断增强考生临场的兴奋性,消除怯场的心理;再次每月测试一至二次,增加学生的比赛经验和心理承受力;测试要严肃正规,以培养考生临场比赛能力;适当选择气候差(下雨)的环境组织测试,以提高考生在下雨天气的考试适应能力。
体育特长生学习任务重,训练时间较短,专项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相对较差,针对这些特点如何提高考生的成绩,作为指导老师心理要有一个底。应该说指导老师就象一个“舵手”,全由你把握学生的“方向”。
四、确定目标,制定出严密、符合实际的训练计划
我校体育考生平时有比较重的学习任务,每天只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尽管这样,我还是要求做到一日三练:早上7:00―7:45进行训练,包括耐久跑、柔韧性、协调性、上肢力量等内容;中午16:15―15:30进行各项身体素质的练习;下午18:30―20:00进行专项训练。并规定一周至少进行五天的训练。
学生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是不同的,在体育专业学习上,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异,因此专业水平有高有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个性化,使他们都通过专业学习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情,把握学情,然后通过集体备课,进行教研活动,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不同问题,设计针对性教案,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体育特长生在体育专业的训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全面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教师要提醒学生,树立信心,不怕苦、不怕累,不论是专业训练,还是文化课学习,都要踏实有效,做到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两手抓。
第二、专项训练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身材、素质等特点,分专项进行训练,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做到示范正确,讲解清晰,不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慢慢提高学生的专项成绩,同时还要搭配好专项训练与素质训练的时间。这时体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树立信心,不遇难而退,同时要鼓励他们训练与学习要有始有终,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第三、冲刺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考的身体素质项目,专项已确定,教师要根据高考情况合理的制定好训练计划,进行强化训练,训练中要遵循素质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不间断的系统训练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并做到训练训练有一定量的强度,同时也要有一定强度的量。在此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克服困难,相信自己:我是最强的!
五、强调训练后的放松、恢复和饮食营养
只有恢复才有成绩的提高,指导老师一定要把放松性练习放在重要位置。主要做好:首先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没有放松练习就没有成绩的提高,让学生认识到放松性练习的重要性。其次认真安排训练内容,切实能够达到放松的实效。第三教师要做好监督作用,并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放松练习动作,教会学生一些放松的手法,让学生之间相互放松。饮食营养也是影响学生体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要多安排一些高能量的食物,保证机体的量供应,如鸡蛋、肉类和一些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
六、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的关系
由于专业考试安排在前,一般为每年的三月上旬,且专业成绩必须在合格以上才能取得参加后继文化考试的资格。因此,考生在近段将精力放在训练方面是可以理解的,体育考生的文化课高考成绩要求较文化课考生相对较低,但不能因此而放松了对文化课的学习。既要重视文化课,又要重视专业课,使之相辅相成,平衡发展,齐头并进。惟其如此,才能提高高考合格率及录取率。相反,这两方面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在高考中失败。
因此,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潜力,使他们既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又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各位文化课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放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的系统梳理,构建基本知识体系。其次,进行规范化的训练。精讲、精练、精改、巩固知识、查漏补缺、提高能力。再次,训练答题技巧,答题规范,发展非智力素质,保证基础知识不失分。总之,体育教师与班主任、文化课教师要及时沟通,分析学生的学习、训练情况,相互协作,制定出有效措施,文体并重,确保双过线。
七、有备而战,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体育专业考试每年都在三月中旬进行,考试中经常遇到的麻烦有两个方面:一是天气变化无常,有时会遇到风雨天;二是专项、素质考试连续进行,运动量大,时间长。因此,训练要从难着想,有意将一些训练项目安排在大风、烈日或雨天中进行,以提高考生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考试前举行一两次高考项目的模拟测验,以增加临场经验,使学生心中有数,提高应变能力。另外,体育考试前三周,要回避大运动量训练,以防止产生过度疲劳。从而使考生以最佳和竞技状态迎接专业考试。
在体育高考专业测试中,学生需要把长期进行专业训练所获得的技能、技巧,在考场上现场发挥和表现,过关斩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拿到参加文化课考试的通行证。因此,考前的训练与准备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如:有的学生无论在身体素质还是专业方面都很优秀,但是由于考前训练不认真,准备不充分,意外受伤,或者是考试时发挥失常,影响了考试成绩,在专业测试中被淘汰,十分可惜;有的学生专业水平一般,由于考前刻苦训练和认真的充分准备,在测试中顺利过关,取得了好成绩。因此,专业教师在考前要认真指导学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专业合格率,具体的做法是:
1、稳定情绪,缓解压力,做好考前的思想准备工作。
在体育专业高考前期,学生经常出现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恐惧害怕等现象。这时教师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多交谈。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做他们的朋友,生活上关心、体贴他们,多与学生沟通,调整他们焦虑、浮躁等不正常的心态,使之轻装上阵。同时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学生情况,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学生消除顾虑,安心学习,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必胜的决心,但不能盲目自信,训练中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达到满意就行,适当留有余地。从而稳定他们的情绪,缓解思想压力,让他们既能严肃认真的面对困难与挑战,又能保持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为专业测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2、认真训练,积极备战,做好考前的专业准备工作。
专业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加强专业练习外,还要在考前教育引导学生勤奋刻苦,踏踏实实,戒骄戒躁,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专业,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使他们的素质与专项得到全面平衡地发展。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情况,多次进行专业模拟考试,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实际应考能力。
3、预防伤病,确保体育专业顺利过关。
在体育考生中,伤病往往影响他(她)们的专业成绩,学生一些随意性的行为或动作往往导致意外的伤病。所以考试前、考试中预防伤病对体育考生来说特别重要,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预防工作。具体做法是:
(1)预防受伤在训练及考试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预防受伤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