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范文第1篇

>> 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中职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浅谈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谈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学困生 班主任要善于转化学困生 例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小学学困生 班主任如何寻找转化学困生的闪光点 班主任老师要关注学困生的转化 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策略探究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学困生” 试论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小学班主任如何面对学困生的问题 浅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体会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试论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试论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梁桂珠")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学困生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而且还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学困生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尤其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必须将学困生转化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从而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分析学困生的特点入手,对小学生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学困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1-0155-02

一 学困生的特点

1.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选择的方法正确与否不但关系到知识的掌握效率,而且对学习结果也有一定影响。绝大多数的学困生都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不会理解记忆,习惯死记硬背;课前不预习,课后不总结整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课余时间的安排也不合理;常常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也不会制定学习计划,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总是习惯自己解决,不愿求助教师和其他同学。

2.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态度本身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反映了学生对待学习的多个方面,如果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则会使学习事半功倍,若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则会对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学困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喜欢被教师提问、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有的甚至不做作业,对考试成绩漠不关心。他们对学习抱有一种冷淡、厌烦的态度,上课想着下课,下课想着放学,从不理会教师和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正是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导致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

3.学习基础差

学习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个连续的活动过程,承接性是学习较为典型的特征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若是在入学的初期阶段没有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课程难度的不断增强,会对后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无法做到有效的承接。通常情况下,学困生所掌握的知识中存在较多的缺陷,并且条理也不是非常清晰,由于持续的不良积累,致使其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而导致作业无法按时完成、大量的习题不会做等情况出现,更有甚者会出现学习障碍。因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加之学业无成,久而久之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和进取心,从原本的想学习,逐渐演变成怕学习,最终成了厌学、不学、弃学。

4.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习惯是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学困生在该时期却并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缺乏学习主动性,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经常溜号,考试还有抄袭现象,课后不认真复习。

二 小学班主任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1.培养学习兴趣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的转化手段之一。首先,班主任应当让学困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可以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困生的学习注意力,并为他们多创造一些能够解决问题的情境,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相应的课外活动,借此使学习轻松化、游戏化,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愉快,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发掘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并尽可能从其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引导,逐步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将学困生对学习以外的兴趣引导至课堂上来,在对他们已有兴趣进行肯定的基础上,找出这些兴趣与学习的共性,由此进一步提高其学习兴趣。

2.激发学习动机

强烈的学习动机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帮助学困生认识到学习活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困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含义,并将学习目标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班主任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困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巧妙地引导学困生进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道路上。同时,班主任还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耐心的态度,对学困生表达出合理的期望。如班主任可通过贴心的话语、真切的交谈等,让学困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殷切期盼,进而与班主任产生情感上共鸣,提高学困生学习热情。

3.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精神感受,产生独特的心理效应。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要与学生一同建设积极的班级氛围,加强生生交往,使学困生感受到来自同伴的肯定和激励,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在同伴努力学习的氛围下,也会促使学困生做出相应的积极行为,进而产生“森林效应”。首先,班主任要转变对学困生的消极看法,以善意的态度、积极的情感与学困生进行交流,公正地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引导班级良好的学习风气。其次,班主任要增加与学困生交往的机会,给予学困生充分的信任,如让学困生担任班干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班主任重视;组织各种活动,给予学困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困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获取更多的鼓励和肯定。再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建设班级文化。班主任要利用黑板报等交流途径,向学生传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使学困生获取前进的动力。

4.建立帮扶学习小组

出于工作的关系,班主任很难一直关注学困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而通过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够弥补师生交往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增强学困生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为此,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帮扶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帮助转化学困生,具体做法是建立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帮扶机制,将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制度化,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组成两人的学习小组,一对一地进行帮助学习。同时,学优生可以参与到班主任与学困生交往计划的制定当中,进一步明确转化目标,了解学困生的弱点和优点,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而学困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可先与同组的学优生进行交流,如果没有得到答案,则可再与班主任交流。在课堂学习中,学优生要积极带动同组的学困生,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一旦发现学困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要及时进行提醒,借此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为进一步提高帮扶活动的实效性,班主任可组织帮扶团体竞赛,评选出优秀团体,并进行奖励,增强团体内部成员的帮扶积极性和主动性。

5.适度批评和惩罚

目前,绝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当他们犯错时,班主任的批评和惩罚必须适度,尤其是在帮助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更要适度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惩罚。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本着公正、尊重、宽容的原则,按照个体的承受能力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惩罚方式,既不能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心,又要让他们在惩罚之后改掉不好的习惯。如对学困生的惩罚和批评不要过分张扬,尽可能单个进行,使他们了解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同时班主任要积极了解学困生犯错的原因,并与他们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班主任在对学困生进行惩罚和批评时,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如微笑、触摸学生的头和手,表现出自己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这样可以使学困生更容易接受批评,并将惩罚转化为促进其发展的外部动力。

三 结论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范文第2篇

一、家庭因素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就业率的提高,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不断增加。许多孩子缺少父母的监管,督促和关爱,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不当,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我对班上50分以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这当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平时他们住校或与爷爷奶奶生活,到了周末有相当一部分处于“无人管”的状态。这部分学困生平时学习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差,作业马虎,甚至为不做作业制造各种借口。

二、缺乏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强调自然习得环境的重要性。学校学习环境毕竟不同于二语自然习得环境:在班中学英语的小学生几乎都是中国学生(一些外语类学校及国际学校除外),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用母语进行交流;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英语教师也不可能用全英文授课;小学生除了听老师讲英语,接受语言输入,练习英语,进行语言输出外,接触英语的时间很少,更不用说接触标准的英语;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受母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负迁移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因素 。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教师短缺和教师素质偏差两个问题。首先,教师短缺,一方面,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开设外语课,急需大量的小学英语教师,造成实质性英语教师短缺。另一方面,以前英语教学是从初中开始开设的,许多初中或高中英语教师考虑到工资待遇、名誉等问题,不愿到小学任教,造成英语教师的结构性短缺。 其次,教师素质偏差,据我所知许多地区,尤其在农村,许多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多是从其他学科转来的。他们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更不是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因而在教授英语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如二语习得有哪些理论,英语教学方法有哪些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转行的英语教师没经过英语口语方面的专业训练,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是终身的,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和稳定阶段。在英语学习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卑心理很严重,许多人存在心理障碍。在课堂上他们不敢发言,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就连早读课也不敢大声朗读,因为他们害怕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

法国教育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努力追求好的习惯”。对这部分学生种种不良习惯我们不能歧视,不能放任自流,要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与自尊,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针对以上分析的情况,作为孩子们的引航人,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呢? 首先,要与他们多谈心,帮助他们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平时懒,怕读,怕写,怕做笔记,书写差,作业马虎等。如果是家庭因素,则要与他们的家长沟通,共同肩负起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其次,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他们有效学习。我发现这部分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学习也非常刻苦,但是效果却很低。比如,早读课一个小时一个单词也默不出来,平时家庭作业质量很低。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只能降低要求“因材施教”,给他们提出合理的目标,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适时加以肯定和认可。我尝试了以下方法:

1.早读课开始就给他们明确这节课的任务。比如让他们列出5个重要的单词或短语,让他们有目标的去读,去记,几天下来我发现,比起以前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完成同样的任务效果好的多。另外我还对他们给予及时的表扬,只要他们能默写出自己制定的任务就算过关。这样一来,他们的自信心大大增加,学习的尽头也比以前高,而且让他们有了成就感。

2. 平时作业分层布置。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比如词汇,单选,短语翻译等,而且鼓励他们多翻书,多熟悉课本。这样一来,就克服了他们的畏难心理,降低了他们的学习难度。而且对这部分学生尽量进行面批,及时指出他们在作业中犯的错误,让他们订正,然后再批改。

3. 采取“结对子”的形式。对这部分学生给他们每个人找一个“小老师”,平时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有人对他们进行一对一指导,另外这部分小老师对他们的学习还有监督的作用,而且每个月都评比出“最佳帮扶小组”。这样,既克服了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又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方了解;循序施爱;引导发泄 ;巩固激励

芸芸学子,百样形态。年幼的孩子懵懵懂懂,犹如一张白纸,经过教育、引导,定会学有所成。而引导得法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果,“孟母三迁”就是一典型案例。回顾教育教学历程,窃以为对品行学困生的教育,首先在于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启迪学生,用爱心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沐浴在爱河中,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领教育,让品行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健康成长,成为对未来社会建设有用的人才。

1. 留心观察 多方了解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品行学困生的形成有其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我们以为:要想有针对性地加以转化,切不可贸然行事,需要在充分了解、观察、制定计划后循序渐进。走进学生的身边是施行转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接触该群体后,我们应仔细地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主动与他们交流,争取让他们与我们成为朋友。学生虽小,但其心中也有一片天地,只要你真心地去亲近他们,用不了多久,他们定会对你敞开心扉。

比如学生王某,他自我观念特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弄得身边的同学、朋友极少,班务劳动更是能推则推。同学们都说他自私,可他根本就不当一回事,依旧我行我素。我经过了解,得知其父在他年幼时就因故入狱,后父母离异,现随祖父居住,祖父没有过多的精力加以管理,导致他性格的改变。在同他聊天中,我了解到他对幸福的渴望,期盼母亲的关爱,同时发现该生在心理上有极强的自护意识。

再如学生杨某,在接触以前,就耳闻他是班上的“老大”,捣乱的事没少做,虽然经老师多次教育,但是效果甚微。针对这一特殊个体,我首先从侧面了解他的喜好与长处,然后到其家访,了解到杨某一直以来,因为父母工作繁忙,除周末及假期和父母在一块外,其余时间主要与祖父、祖母居住,由年过半百的祖父、祖母抚育,祖父、祖母的溺爱,给了孩子一个不健康的成长环境,隔代抚养对杨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 制定方案 循序施爱 “凡事预则立”,为了转化品行学困生,我在了解其成因及现状后,积极与学校领导、其他科任教师交流,多方查阅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转化方案,然后依计划相机、循序对该群体进行转化。

再以上述王某为例,为了改变现状,引导其重归学习群体。我联系其母亲,建议她抽时间关心子女的成长;课余创造机会与王某接触、交谈,用身边关爱集体、乐于助人的事例去感化他;引导班干一起对他进行帮扶,引导其他同学与他交朋友,引导其从思想上慢慢更正以往的行事作风,让孩子在感悟中成长。

而对于杨某,我决定对其施行“扬长避短”的策略。我与他亲切交谈,表扬他在集体活动中的带头作用,称赞其多才多艺的优点,进而深度挖掘他的闪光点,让其产生优越感;在课堂上我利用提问,解析课题的机会,引导、鼓励他发言,校正他的前行方向;在班会上引领他认识伟人改变自身陋习的毅力,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用《周处除三害》“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等历史故事感化他,有意识地引导他树立榜样意识,修正今后人生发展方向。

“赏识的目的就是很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让受到赏识的人产生,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激发人向上的无穷动力。”我们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适时地运用赏识的功能,对孩子循序施爱,能较大程度提高转化效果。

3. 引导发泄 巩固激励 经过研读前人著作,总结个人教学经验,我们认识到:发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快,降低或避免遭受挫折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应学会采用各种有效、安全的发泄方法。因为人在遭遇挫折后,如果郁积于胸,会让人更加郁闷,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会产生不可预期的不良后果。因此学会合理发泄心中的不满,是品行学困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

小学生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群体。品行学困生,心中郁闷、不满更是常事。他们的心灵极其脆弱,幸而可塑性良好,那么是“堵”还是“疏”?我们认为这要因情因势而定。但我们认为应首推“疏”,合理的疏导,能让品行学困生这一受众群体,得到更好的渲泄,让他们能更快地放松心情。我为此专门组建了一个“发泄QQ群”,倡导该群体大胆发泄、文明发泄。经实践证明,学生在给予适当的场景,加以引导发泄心中不满后,能让他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精神、心态都得到健康发展。

如前一段时间,我发现在品行学困生中流行传唱《败类》《穷人脾气大》等歌曲,我从网络查询到相关歌曲,对其进行研究,然后我利用班会和QQ发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此类歌曲的两面性,提出:我们是不是应该做败类?我们要像“穷人”那样脾气大?你想要怎么样的待遇?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进而把听此类歌、学此类歌的注意力化为对学习的积极动力。

我发现很多时候,绝大多数学生在发泄后,都开心地笑了,仿佛他们在那一瞬间长大了。我为能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积极发泄情绪而高兴,相信在以后的成长旅途中,他们又有了一个战胜困难的法宝。

在取得成效后,如果能加以巩固、强化,让转化受体意识到不同方式、方法所带来的好处,进而受到激励,从而冲击这一特殊群体自动转化,并带动身边的同行者,实践证明,这确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品行学困生的转化历程,其中有喜有哀,有笑有泪,但如今回首去看,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特别是该班学生们在听到本校学前(5)班,因教室被安排于厕所旁而产生不良影响后,杨某居然主动动员班干向学校领导提出,希望和学前(5)班互调教室。在得到学校许可互调教室后,他又积极带动同学们齐心协力,美化教室,清扫厕所周边环境,让该教室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适宜学习的好处所。

当县教育局运送新桌凳给学校的时候,同学们看到了,在感到开心的同时,杨某、王某更是身先士卒,主动要求帮助搬运桌凳。在搬运过程中,参与搬运的老师担心同学们的身体受不了,几次让他们休息,但同学们摇摇头、擦擦汗,连说:“不累,国家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出点力,没什么。”

通过努力,该群体还于2012年被学校推荐并被评为“县学习雷锋先进班级”,看到他们的转变,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还有什么比品行学困生反而去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更值得庆幸的呢?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转化品行学困生,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留心观察,多方了解;制定方案,循序施爱;引导发泄,巩固激励;用爱经营是一条最直接、最有效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李 维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学方法;习惯养成

“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发展之势。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本身在学校所获得知识就有限,加上社会知识的贫乏、家庭教育的空白,想靠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因此,我们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只是“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按照国家素质教育大纲要求,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为学生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至高境界。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能力低的特点,离开了我们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是很难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儿童去使用工具,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就是借助这个工具去掌握知识的。”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习惯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授以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自学习惯三方面入手,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最大动力。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好语文的重要性:它是今后学生文科甚至理科学习的基础。有了扎实的语文功底,以后才能有在学校出类拔萃,事业有成的机会。其次要使学生明白“先苦后甜”的道理。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辛而枯燥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力。在开学初,我让学生制定除老师安排以外的学习计划,按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学习内容,让他们有了明显可以量化的学习目标。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检查、反思,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效果显著。然后在班上通过平时表现和阶段性测试,对优异者以“贴小红旗”的方式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学困生向优生学习,形成结对学习的良好氛围。最后对学生语文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发现、适时表扬,让学生在自己的闪光点中激发学习兴趣。

二、授以有效的学习方法

1.课前有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而且要具体指导好学生的课前预习。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务必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考,对难懂的字词句段及时划出,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及时借助工具书、参考书,对查出的字词结合文章活学活用来读通读懂课文。然后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在草稿本上进行逐一批注。这样有利在老师的讲授中自我检查,从而查漏补缺,加深理解。

2.上课时,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针对问题的难易,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并及时对预习效果进行点评,在激励中让预习习惯得到有效保持。

3.课后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语文的学习重在理解,而学生理解的对错、深浅,必须通过作业来检验。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极为重要,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监督、检查。严惩抄袭、杜绝抄袭,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打草稿再自己修改后请作文写好的同学修改,最后交上来的正式作文质量明显比一笔上账的要好得多。

三、让自学习惯成自然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巩固,学习等于零。”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自学的学习方法,但因种种原因,天长日久就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我们教师不能只顾传授知识而坐视不管。新课程大纲中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完成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我作为六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培养和巩固学生自学习惯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上课时,先指名学生读文检查他是否预习读过课文,并及时给予口头点评。然后针对不同学生,根据授课进度提出不同问题进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生字的读音、部首、结构、形近字、组词等对学困生提问或调板;对近义词、反义词让全班学生举手回答;对重点句子理解、归纳段意、总结中心,让中上游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达到完整为止。当然,对于这些提问必须在杜绝查看参考书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不足之处及时得到补充,继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做到持之以恒的提问检查,学生就会把自学习惯视为自然之事。

2.平时充分利用语文尖子的榜样作用,推选他们为“小老师”。在自己学好的同时,帮助和监督其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和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内容。教师每天询问“小老师”有关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做好的及时表扬,做得差的严厉批评和教育,督促他养成自学习惯。

3.对于每次检测的成绩进行综合分析,表扬优异成绩保持者和进步生,并在学习园地的“心愿树”上贴上自制的小红旗,激励后进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及时询问和教育退步生,查出问题的根源,让优生和进步生帮扶,教给其有效的自学方法。使学困生在不断改进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

总之,我们教师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让它形成习惯,得到长久保持,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相信每位学生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才是一辈子的财富。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将受益匪浅。让我们为了孩子,为了达到教育的至高境界而努力奋斗吧!

小学生学困生帮扶总结范文第5篇

一、德育目标——小一点

德育目标是德育过程达成的结果,小学生德育目标的建立要低一些,小一点,让学生容易接近或达到。比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目标,可以从不说谎话不抄袭别人作业、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作业等做起;“热爱集体”目标,可以从爱护学校花草、保持校园班级卫生等做起。小学生德育如果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就会使学生感觉是“雾里看花”,目标高不可攀,内容空洞乏味,教育效果不明显。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从坐、立、行起步。比如,“上课坐端正了吗?屁股只坐凳子的三分之二。”“身坐直,头摆正,脚踏稳。”在德育管理中应尽量把一个个目标变成一个个贴近学生的小小的提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习惯。

二、德育活动——实一点

德育活动是德育的载体,活动不能为完成任务而活动,应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成长和进步,比如读书活动,通过读书开拓视野,让学生真正在活动中收获技能,提高素质。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三、学科教育——全一点

一是学科教学要渗透德育,把德育目标放在课堂教学之中,要把学科教学方法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各学科的课堂也必须进行德育,比如数学如何提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规律等,音体美通过有关技能的掌握,可以让学生接受美的陶冶和健康教育。

四、养成教育——广一点

所谓的广一点,是说学生日常行为养成不仅只限于学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家庭、社会上有更优秀的文明礼貌行为。有的孩子缺乏自控力,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和细心,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我们班的小A同学,平时上课总是往后转,很少听讲,同学们一提起他都认为他学习很差,很淘气。我从来都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淘气是聪明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一直是我的关注对象。我经常提醒他注意听讲,可是似乎一点效果都没有,与家长电话联系,了解到他的父亲对孩子的要求很严,稍有问题就责骂孩子。我想,既然这样,那他们应该是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在交流分析中我告诉他们,我们不能抓住孩子的弱点不停地去刺激他,总让他感受失败,家长应该另外寻找突破口,让他体验成功,这样孩子才会有信心,对学习感兴趣。我建议他们要注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家长与学校双管齐下,孩子悄然发生了变化,同学们也说他变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了,也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了。给每一个孩子以期待,他们真的会成长起来,会养成让他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五、教师家访——勤一点

教师应勤于家访,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教育子女的家教方法,与之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德育行为的生成,教师还应掌握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生活状况,以便有地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工作的实效性。

六、德育建议——精一点

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班级活动及学生德育文化建设等要有创新,有特色,并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实际,既符合学校德育建设又要精雕细刻,求实求新。

七、师生关系——近一点

一是教师应经常参加学生的德育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在活动中应积极主动热情。

二是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空间,和他们交朋友,相互信任。

八、帮扶贫弱——细一点

每个学校都有孤儿、单亲儿童、留守儿童,还有学困生、贫困生等,对待他们不仅要在学习上照顾,更要在生活上帮扶他们,给他们最细致、最温暖的呵护,让他们健康成长。

九、鼓励表扬——多一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我们要给予及时的鼓励,特别是当他们受到挫折时,要给他们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十、自身素质——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