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单位会计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趋同性
企业会计的主要计量方式是以货币为主,并运用特定的方法连续、全面、系统的核算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和回收,为企业提供有效财务信息,而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过程和预算结果进行记录和反映。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也需要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这无疑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事业单位要借鉴企业财务的会计准则对自身的会计准则进行改革,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披露制度,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另外,在当前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独立存在的局面将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二者的趋同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一、 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因分析
1、 二者的理论指导基本一致
其一,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内容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在确认报表要素、要求信息质量和计量原则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其二,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计量方法、确认和内容方面对比,发现二者关于对负债、收入和资产的规定是类似的。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净资产与和利润与所有者权益方面、结余和结余方式与利润分配方面,但二者在报告原则和核算方面具有一致的理论指导,在计量方法和确认方面更具有一致的原则。可见,建立一套统筹管理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理论体系,对特殊问题进行专门的解释,形成对各项事务指导的准则是可行的。
2、 会计规范趋同是发展的新要求
现代会计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将会计分为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世界上多数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不同,对二者制定了不同的会计准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瓶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将各自的主体规范到所属范围,加之盈利组织和非盈利组织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界限模糊。另外,伴随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国有非盈利单位开始对国拨经费收支局面做出调整,促进收支内容和收支项目的多元化,对成本加强核算力度,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
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可能性分析
1、 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是相同的
不管在企业还是在事业单位,管理层需要对营运状况和营运风险进行了解,出资人需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掌握,而这些信息的提供往往要依靠会计准则下产生的会计信息。虽然企业和事业单位涉及的领域存在差异,但是从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信息使用者并未因二者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信息质量要求。
2、 对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对比
企业会计的主要计量方式是以货币为主,并运用特定的方法连续、全面、系统的核算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和回收,为企业提供有效财务信息。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并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过程和预算结果进行记录和反映。从定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会计职能、会计目的都是相同的,可见二者存在趋同的可能性。
三、 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的建议
1、 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
通过对国际预算会计改革经验的借鉴和对改革趋势的分析,修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促进其自身的科学合理发展。比如美国的财务会计委员会制定了私立非盈利组织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再比如加拿大会计研究基金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规定在非盈利组织和企业中同样适应。因此,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
2、 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时可采取谨慎性原则
与企业单位一样,事业单位在进行经营时同样会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此情况下事业单位的会计要采取谨慎性原则,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并将损失降到最低,实现在市场竞争中事业单位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势。另外,企业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会分为资本性支出核算和收益性支出核算,并且规定企业资产包括资本性支出。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借鉴这条企业会计的会计准则,明确划分自身的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对当期的损益进行正确的核算,实现成本的准确核算和自负盈亏,进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反映。
结语:
快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对事业单位也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并保证其提供财务信息的质量和广度。因为对财务信息的披露是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措施。为此,事业单位可以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机制进行借鉴,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可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单位: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苏善江;何跃群;税雪;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关联性[J];商业会计 ;2013-06-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监督体系;完善
一、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制度的新要求
(一)对会计监督方式的改变
新会计准则将执行会计监督的基点放在了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以及国家监督这个多层次的会计监督机制上。针对内部监督,其核心在于完善财务收支的内部管控制度;而社会公众监督则主要是依靠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这类型的中介机构来达到履行社会公众监督的职责。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监督就是要对其进行补充以及完善,本质就是要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充分的发挥出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公众监督以及国家监督的职能作用,从而以此形成稳固而且有效的联合监督机制,这样能够充分保证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使得我国会计制度在法制轨道上能够正常快速的运行。但是,这种三位一体的会计联合监督模式仍然是以政府监督为主体,其并没有充分的摆脱行政监督的阴影。
(二)对会计监督内容的冲击
(1)新会计准则对会计目标进行了修改。在原有的会计准则之中,其内容主要是强调会计信息对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需求,但是新会计准则却提出了向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的战略目标,要求在完全披露单位的财务信息、经营结果以及现金流量等相关的基本的会计信息之外,还需要能够体现出其受托责任以及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要求,这表明会计制度的最终目的显得更加清晰以及完整。(2)会计质量的标准进一步提升。新会计准则宗旨就是实质重于形式,其已经是新会计准则落实的重要指导理念。其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理念,也就是会计的确认以及计量不能够简单地凭借经济业务的表面形式或者通常的法律形式作为参考依据,而是将经济交易或者是事项的经济实质作为会计的计量以及确认的根据。该项标准对各级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以及更加高的要求,其需要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职业素养来进行判断,不要被经济交易以及经济事项表面形式所诱导,要对其进行本质的判断,才能够作出正确的合理有效的会计确认以及计量的工作。(3)公允价值被引入了新会计准则。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只有引入公允价值才能反映出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然而现阶段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较为脆弱的阶段,而且现代企业的制度还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之中,公允机制还缺少科学、统一的参考依据,其计量还是需要会计人员通过自身的职业素养来进行主观判断。然而公允价值中公允性是极难判断的,而且公允价值并不是计量属性的唯一指标。此外,之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极少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进行计量,而新会计准则下大范围的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4)新会计准则采取多样化的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对同种类型的资产,只要其取得来源不同则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例如针对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其外购的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对于接受的投资、企业合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形式则是分别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上述举措与国际常规有着不小的出入,而且在实际操作运转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小的难度,倘若该方式一旦操作出现失误就会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因此就对会计监督区分别会计失真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会计监督机制所存在的弊端以及原因
(一)会计信息失真。所谓会计监督其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会计信息对被监督者进行监督,因此,会计信息真实性这个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知道监督是否发挥作用就要看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否则,会计监督就犹如摆设。但是,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历来就存在的问题,尽管这个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会计失真的问题;长期的会计信息失真就会致使会计监督严重失效。而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又是表现在原始凭证的失真,其具体变现形式就是通过套开发票、虚报开支、消费开成出差费等,这种现象是极为常见的。(二)会计监督失效。会计中存在着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某些单位会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对会计人员进行控制,使其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隐藏收入,或者就是进行偷税漏税的会计违规操作,而会计人员可能由于畏惧权势或者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就会背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听从会计单位管理者的指使,希望通过这种会计手段来的达到企业单位长久生存下去,这就是“站得住”,然而当其他会计单位或者上级单位对其会计进行审计时,其又是“顶不住的”;但是会计单位中那些“顶得住”的由于其会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是凭借着高尚的人格在进行工作,但是这部分人却会受到企业单位领导的排挤,因为其损害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因此,这些人又是“站不住的”。(三)会计监督失控以及执法不严。某些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还存在需要完善的情况,因此其管理层就无暇顾及会计监督制度的工作。由于这些单位缺乏及时有效的可依据的会计监督制度,其会计监督就由犹如虚设,其中居心叵测的人就会利用会计监督失效的漏洞来获得非法利益。这是由于会计监督的约束制度还不够完善。尽管新会计准则已经,然而其落实以及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落实执行。某些企业单位在新会计准则运行之后,其仍然采取传统的会计准则思考角度来对待新会计准则,这些单位就是这样才没有及时的落实新会计准则,没有对自身单位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快速的落实。执法不严的问题就是某些单位的既得利益者牵涉十分广泛,其一旦进行严惩就会有各路大神进行护航,致使执法无法达到执法的目的。就算执法之后也只是简单的对其进行象征性的惩罚,对其并没有起到教育的作用,其并不会改过自新,说不定下次将会更加谨慎的进行会计违规操作。
三、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优化措施
(一)明晰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目标。新会计准则下对会计目标提出新的要求,而这也是对会计信息以及会计监督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会计监督的目标主要是公允性以及合规性。公允性其实就是真实公允性,指被会计联合监督的企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在所有数据上面是否真实、公允的反映出其财务情况、经营成果以及重大人动等等;合规性则是指财政收支,国有权益以及其他的财政管理事项符合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部门规章的规定,通过财政会计监督来达到维护财经秩序,确保财政经济活动的正确运转的保障。(二)对会计监督理念进行创新。(1)重视监督与服务的统一,改变“轻管理、重检查”的监督意识。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必定会对我国会计产生巨大的冲击,但是必定是对我国市场经济完善的重要举措。会计监督必须是依照法定权限,依据法定程序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将观念依法监督始终贯穿于整个会计监督中。同时会计监督应该将“轻管理,重检查”的理念进行转变,因为临时检查某些单位能够通过临时的准备来达到规避被查出的风险,因此只有在平时的管理中进行重点监督,才能保证企业单位在整个过程中都是保证是依照会计法律法规进行合规的会计操作。同时会计监督还要提升服务意识,从人化出发,从被监督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将整个服务穿插于整个会计监督体系之中。(三)设置资产减值准备监督,防止利润操作。在之前的会计准则机制中是允许对已经产生资产净值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存货等八种项目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在价值恢复时予以转回。这种规定是为了能够给钢铁、房地产、煤炭等行业进行盈利调整的机会;然而这已经违背了会计准则中的谨慎性原则,为了消除这种现象,新的会计准则尽管保留了八项资产的减值准备,但是确实特别提出对价值较大以及影响较为长远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旦经过减值确认就不得进行恢复,这就将企业运用上述方式进行操作利润的途径彻底切断,使得会计信息变得更加真实可靠。
四、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但是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以及落实对之前的会计准则中的弊端进行更多的处理,因此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单位会计部门要充分落实新会计准则,并且分析新会计准则与当下的经济活动的联系,同时抛弃之前会计准则中不合理的东西,这样尽快的总结出自身的会计素养,从而达到提升整个会计监督体系的标准。通过会计监督体系来达到维护会计行业以及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希望笔者的经验能够对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爱琴.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对策探索[J].财会学习,2016(13):105-105.
[2]林茂年.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6(27):156-157.
[3]杨柳.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4,(06):231.
[4]袁晓文.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1,(04):198-199.
[5]高兰英.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监督体系[J].知识经济,2011,(12):118.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执行为现阶段的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标准和管理依据。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新会计制度也为各个企业单位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调整和优化创新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标准,为企业单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于企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自身的影响重大,如何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改善已经成为了确保各方利益的关键。
二、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
对于企业单位来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对于企业单位自身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制度强调和重视对企业投资者自申请合法权益的保护。在新会计准则中,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财务信息状况进行了重视,其规定了企业必须要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足够具体、准确、详细,确保财务信息具有足够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让企业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具体经营发展状况和盈利情况有着更加准确、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这对于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长效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其次,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执行,也让企业的改革发展有了新的动力。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社会实现了接轨,各项会计准则和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被逐渐的缩减,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并且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也能获得更多的利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执行,是营造一个健康的企业发展环境的关键,也是企业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经之路。再次,新会计制度促使企业管理者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新会计准则中,其关注立即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标准和新的发展方向的指导。企业管理者必须要以创新的眼光和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重视和调整,结合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需求,对于相关财务管理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后,新会计制度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多元化开展。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不断地革新和优化,从而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财会工作的开展要重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控制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以往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第一,思想意识方面的制约。在以往的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其管理意识不够先进,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依然停留在以往的角度上,认为财务管理工作知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实现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新形势下,企业单位自身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各行各业的竞争不断加剧。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对于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思想意识传统守旧,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较低,难以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用进行充分的发挥,不能有效的保障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难以适应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于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管理规范不够重视,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科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过于混乱,从而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也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二,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单位要想实现长久的发展,其各项经营管理行为和业务的开展实现都需要保持良好的效率,整体业务活动的范围需要不断拓宽,丰富经济贸易的形式。一些企业内部在涉足新的行业领域中,其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能及时有效的适应新的管理需求。财务管理人员面对不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只能依靠自身经验和相关会计法规,对于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逐渐完善,这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难以实现有效的保障,并且也会影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免会出现确实和疏漏。第三,管理水平有限。受限于我国企业的经营发展形势,很多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都存在着不科学的现象,财务管理结构陈旧,管理手段单一,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霸权的情况和问题。这种情况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多的制约和局限,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有限,仅仅以敷衍、低效的工作来应对各项财务管理任务,整体管理成效不足。另外,财务管理模式的陈旧也导致了财务管理信息的安全和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对于企业的综合发展十分不利。
四、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第一,改变财务管理思想理念。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的创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通过多种手段来提高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针对于新会计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和需求,企业单位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模式中要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且深刻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自身的重要作用。相关财务人员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当中,创新自身的思想理念,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财务管理制度与新会计制度的有效融合。只有真正的创新理念,改变陈旧的财务管理思想理念,才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竞争环境的需求,让企业拥有更加长效的发展能力。企业管理者要深入的学习新会计制度,推进各项规范化与标准化工作的进行,让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与准确,让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得到更好地保障。企业管理者也要创新自身理念,积极地应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管水平,完善各项预算管理、考核管理等内容,让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走上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第二,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不断的优化和调整完善,通过逐级细化,确保各级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财务管理计划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状况和经济活动的特点,制定出满足企业具体需求的相关体系内容,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财务管理人员要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分类,依据各类先进的理论观念,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层次化分解,提高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与高效性。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也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企业对于经营风险的规避能力,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第三,提高财会人员的培养力度。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主体是人,人为因素已经是决定了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围绕不同岗位的人员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岗位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也要构建一套良好的学习发展体系,给与员工足够的培训服务,让整个财务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与时俱进的提高,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来应对新会计制度的新需求。企业管理者也要定期的组织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就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第四,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在开展各项资金管理活动的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积极推进各项资金管理举措的落实。通过对财务管理体系进行细化调整,提高对于企业内部资金的适用情况、流动情况的分析和管理,并且结合相关财会信息,给与资金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安排,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水平。资金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实效果。通过实现统一系统化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的走到线上,提高各项资金管理流程的科学性,推进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要提高整体监督制约的实效性,通过构建一个透明、公开的内部监督约束制度,以民主性的监督控制形式,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提高内部财务信息的共享效率,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五、结束语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一、引言
新会计准则是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会计行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信息的真实性。颁布与修订的新会计准则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等。为此,我们要深入分析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并探讨其在实施过程中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二、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有助于确保生成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可靠性,必须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反馈出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所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者在其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如企业经营、财务以及现金流等内容的真实、准确。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资产减值准则。各种资产的减值情况不同,新会计准则针对不同资产的减值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资产减值准则影响较大。其中非流动资产的减值一旦确认,决对不允许进行转回,但其会计处理的完成要求可以在处置与其相关的资产时进行。然而有些资产的减值准备必须进行冲回,如存货跌准备、坏账准备等,但要在一定的限制条件内才能进行。因此,新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则能够大幅度减少使用减值准备操控利润的行为,其目的是要使生成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升,资产价值确保可靠性。第二,存货准则。随着行业内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大部分企业都开始进入微利时期,这种情况在电子产业中最为突出。在旧准则中,核算企业存货时采用的是后进先出的方法,这种方法会导致企业的资产与利润虚高,提高了企业经营业绩,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新会计准则中废止了这一方法,保证企业的账面存货与实际情况一致,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第三,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不规范行为。这导致许多企业开始利用投资房产的形式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同。原有的会计准则中没有为这种行为制定相应的规范,对其进行处理时主要还是依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准则,这种情况会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无法保证。在新会计准则中,将投资性房产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中划分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分类,改变了企业资产结构,同时对企业损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而生成与此类资产有关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有助于生成的会计信息提升其相关性
财务会计报告就是其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汇报其相应的有用会计信息,为其进行管理、决策等提供参考,同时也能体现出企业管理者工作的完成情况。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生成的会计信息要与其进行的决策等方面具有相关性,在新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允价值的使有范围更加广泛。原有的会计准则将历史成本用作主要计量属性,这种方式无法适应新产生的经济现象。并且由于产品生产与国家规定的影响,价格会发生改变。因此,新会计准则中不允许完全根据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而历史成本仅仅是一种会计计量属性。其他属性也有类似因素,如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等。而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公允价值属性,因为这一属性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所以能够为所有者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与此同时,拥有多种计量属性能够促进可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升。第二,资产负债表观的地位。资产负债表观就是在制定会计准则时规范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量,再根据资产与负债的变化情况而确定收益。而原有的会计准则突出体现利润表观,资产负债表观则强调并侧重的是资产计量。新会计准则就能够改变这一大多数企业通常采取的做法,可以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计划的制定,同时更有利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客观地判断企业以后发展状况。
3.有助于生成的会计信息增强谨慎性
在会计信息的各种特性中,谨慎性也可以叫做审慎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当这些风险影响到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精确性时,我们必须采取谨慎的会计方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预测可能出现的损失或负债,减少计量出现的收益,避免会计信息带来盲目乐观的情绪。企业在对会计处理程序以及提供财务信息进行选择时,必须符合谨慎性原则,考虑到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新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中,可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就应该停止确认被代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购买固定资产的款项在超出普通信用条件时,固定资产成本需要通过款项的现值确定,增强会计信息的谨慎性。
三、新会计准则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措施
1.强化对会计定义的掌握,充分意识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作用
会计就是指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通过计量来监督并反馈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经济管理方式。监督与核算在会计工作内容中是最重要的两项职能。原有的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描述不够准确,会计工作的价值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了特别强调,并且能够反映企业管理者的责任以及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会计信息的可靠、及时等特性是保证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基础。
2.了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落实会计重点工作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加的贴近企业运营中的实际情况,并且在评价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中提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理念。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预算管理,做好会计工作:第一,做到核算金额以实际金额为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例如查看外部的原始凭证是否有更改的行为,各种记录中的数字是否存在错误。还有保证对内部凭证的处理要符合职责要求,必须手续齐全等。第二,做到收付实现制。完成具有相同口径、能够实现互相对比的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能够实现在不同行业单位间进行对比。第三,重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这一特性,财务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对各种单据进行收集整理,更具需求及时生成会计信息,并立即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3.创建严格内控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在出现市场风险时,与财务相关的人员需要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与审计三者间存在着一种监督制衡关系,是企业管理中实现内部控制的措施。为了内控体系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做好以下的工作:第一,清查与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理顺其关系。企业单位的负责人是会计工作主体的责任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由其负责,并需要创建完善的、能制约相互关系的严谨会计工作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第二,利用先进的会计工具,建立科学的会计工作标准。会计电算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会计实践工作中,其主要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高,防范错误能力强,能够减少人为等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电算化知识以及使用技巧,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开展会计工作,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第三,重视审计工作,验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必须重视审计工作,按照相应的制度完成对财务信息的审计,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此同时,在市场条件下,外界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也同样重要,来自社会舆论的监督同样能够反映出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的实行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以及谨慎性等方面的影响。为此,企业会计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新会计准则,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宇建,刘翠翠.金融类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7):78-84.
[2]郝丽娜.递延所得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
[3]竹国奇.刍议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J].时代金融,2015,(14):276.
[4]吴勃.分析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J].经贸实践,2015,(7):125-126.
[关键词] 财务会计 措施
一、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不科学
目前,多数房地产公司实施的会计核算是在原有预算管理模式和会计环境下进行的。但是随着财政新预算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企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基础又将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核算生成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主要表现为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
2.会计要素划分不合理
我国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将企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根据其规定,准则中净资产仅仅只是数量上的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不能说明会计要素的性质。也没有直观地将会计主体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资金来源清晰地体现出来。另外,企业单位会计科目表的净资产要素类下面定义的结余科目的含义与净资产要素不相关,导致要素名称与其涵盖的一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含义毫无关联。
3.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
公司基建监督管理不到位,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会计分离,部分单位将基建资金核算脱离于财务部门而由基建部门管理,存在内部控制不严或内部控制成本过高的现象等普遍,不利于实现对基建资金的有效监控。
4.租入固定资产和借款购置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一致
《企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于未付租金的部分在“其他应付款”中进行了反映,也充分体现了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并形成了固定基金。但由于借款购置固定资产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性质上是一样,而处理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利用借款购置固定资产和权益的关系不能充分的反映出来,违背了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原则,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了解。
5.会计报表体系不健全
会计报表是房地产公司在每个会计期末,由于财政部门报表编制的要求,将本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各项资金状况都反映出来的总结性报表。会计报表包括基层单位财务收支、经费来源与运用、资产与负债、机构、人员方面的基本信息,能全面客观地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但是目前很多报表内容与其名称不吻合,收支表的关系重复累赘,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占有权没有准确的反映出来。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时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情况;收入支出表是对公司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汇总。公司时常将会计的时期和时点的概念混淆,模糊了会计信息。
6.资产和经费管理不力
主要表现为随意进行资产购置,没有制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备标准,导致随意配置公司固定资产。另外,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管理比较混乱,资产闲置、重复购置的现象比较严重。此外,在许多公司,由于固定资产的得资产的价值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而实物管理则由同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来完成,再加上各部门沟通不够,在缺乏严格有效的固定资产监管制度的情况下,造成公司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像大量性能还好的机器设备被闲置,由于管理使用不当等原因,加速机器设备的老化等十分严重,这些都大大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二、完善房地产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措施
1.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能对收入和支出(费用)是在交易或事项发生进行及时准确的确认,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数额由收入反映,而费用反映会计期间已经消耗的货物或服务的数额,两者均不管款项是否在本期内收到或支付。权责发生制,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运营业绩和受托责任向使用者提供主体控制的资源、资源的来源、运营成本等评价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能准确全面反映公司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收支及结余、对外举借债务时应承担的借贷款利息、拖欠职工工资、福利以及应收未收服务性收费欠款,财务状况和工作业绩以及资金运动的全貌;有助于公司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2.增设相关的基建报表,
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增设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投资表、基建借款明细表,列入事业单位报表的编报内容,为使用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完整的会计报表资料。这样能将单位基本建设收支情况真实详尽的显现出来。
3.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监督
建立健全公司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确保账目与账目、账目与实物都要相符。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素质,增强财务会计人员的高度责任感,端正工作态度,加强与资产部门的沟通,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此外,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的盘点清查,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4.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损耗,其账面价值一直不变,若不计提折旧会导致与实际价值就日益背离,企业支出和经营支出记录的数字不完整、不准确,这样就难以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对损耗的固定资产难以进行价值补偿,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资金,造成公司设备逐年老化而得不到更新。
三、结语:
总之,房地产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与完善,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冯海莉: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财会研究,2003,(6):25
[2] 谢交发: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会计准则制定问题研究[D]. 湖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