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年级数学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来源:Z+xx+k.Com]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来源:学|科|网]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来源:学&科&网]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延伸[来源:学科网ZXXK]
1.学生交流收获。
【教学目标】
⒈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会解比例。
⒉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⒊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⑴什么叫比例?
⑵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⑶比例有几个项?什么内项?什么叫外项?
⑷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①6:10
和
9:15
②
20
:
5
和
1:
4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课件出示判断过程。
2.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比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把上面4个比例中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分别相乘,你能发现什么?(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首先看第一个比例
2
x
6
=
12
,
3
x
4
=
12
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个规律可不可推广呢?我们接着看以下3个比例。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验证过程。
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乘机相等吗?为什么?
2.教学例3
大家观察这个比例,看看他和之前的比例有什么不同?解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用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接下来大家做一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
1.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3和8:5
6×5=30
3×8=24
不能组成比例
(2)0.2:2.5和4:50
0.2×50=10
2.5×4=10
可以组成比例
2.
解比例。
(1)x:10
=
:
解:
x
=
10
x
x
=
x
=
7.5
(2)
0.4
:
x
=
1.2
:
2
解:
1.2x
=
0.4
x
2
1.2x
=
0.8
x
=
(3)
=
解:
12x
=
2.4
x
3
12x
=
7.2
x
=
0.6
3.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模型高多少米?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10x=320×1
x
=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米。
四、拓展提高
小明和小红共有75元。两人上街购物,小明用去自己钱的20%,小红用去自己钱的60%,两人所剩下的钱一样多。小明原有多少元钱?
五、课堂小结
收获?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比例
一、单选题(共2题;共4分)
1.大于-5的整数有(
)。
A. 5个 B. 10个 C. 无数个
【答案】
C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5是一个负数,大于-5的整数有-4、-3、-2、-1、0、1、2............
故答案为:C
【分析】由大于-5的整数包括-4、-3、-2、-1、0和所有的正整数,而正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可知大于-5的整数有无数个。
2.在-10,
,+2.3,-1,0,-30.5,+62.74,
,-92,
这些数中,负数有(
)个,正数有(
)个。两个括号应分别填(
)。
A. 5;5 B. 4;6 C. 4;5 D. 5;4
【答案】
D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负数有:-10,-1,-30.5,−
,
-92共5个;正数有:
,
+2.3,+62.74,+
共4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正数前面带有“+”,“+”也可以省略,负数前面带有“-”,“-”不可省略。0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
二、判断题(共2题;共4分)
3.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数。(
)
【答案】
正确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正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负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的正数,也没有最小的负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在数轴上,0的左边是负数,0的右边是正数,正、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可以判断该题正确。
4.所有的正数都比负数大。(
)
【答案】
正确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根据所有的正数都大于0,所有的负数都小于0,可以知道所有的正数都大于负数。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正负数大小的比较可以知道所有的正数都大于负数。
三、填空题(共4题;共14分)
5.写出点A,B,C,D,E,F表示的数。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答案】
-0.5;4;-4.5;-3;6.5;3
【考点】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
【解析】【解答】A在0和-1中间即为-0.5,B为4,C在-4和-5中间即为-4.5,D为-3,E在6和7中间即为6.5,F为3。
故答案为:-0.5;4;-4.5;-3;6.5;3。
【分析】数轴是规定了0点、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在0点左边所表示的数都是负数;在0点右边所表示的数都是正数。根据各点所在数轴上的位置,即可确定此点所表示的数。
6.如果+80m表示小红向北走了80m,那么-70m表示小红向________走了________m。
【答案】
南;70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
【解析】【解答】题中规定向北走方向为正,那么与其相反的向南方向则为负,因此-70m表示小红向南走了70米。
故答案为:南,70
【分析】根据正负数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规定向北方向为正,那么向南则为负。
7.A地海拔100m,B地海拔-100m,C地海拔-200m,最高的是________地。把这三个地方按海拔从高到低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A地;B地;C地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A地海拔100m,B地海拔-100m,C地海拔-200m,A地海拔为正数,B、C地海拔为负数,所以A地海拔最高,-100m>-200m,B地要高于C地。
故答案为:A;A地;B地;C地
【分析】根据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都大于负数,绝对值越大的负数越小,可以判断出A、B、C三地海拔的高低。
8.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正数有: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
【答案】
+3,405,+2.25,0.62,
,14,
;-4.5,
,-78.5,-3.03,-5,-1.1
【考点】正、负数的意义与应用,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正数前面常带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不写;负数前面带有一个符号“-”,一定不能省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故答案为:+3,405,+2.25,0.62,
+
,14,
+
;
-4.5,
−,
-78.5,-3.03,-5,-1.1。
【分析】根据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负数前面的负号不可省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可以判断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四、解答题(共2题;共10分)
9.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5
+3
【答案】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分析】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正数都在0的右边,负数都在0的左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10.-1与0之间还有负数吗?
与0之间呢?
和0之间呢?如果有,请你举出例子来。
【答案】
有,-0.5;有,-0.2;有,-0.01。
【考点】正、负数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在-1和0之间是还有负数的,且有无数个,比如:-0.5;在-与0之间也是有负数的,也是有无数个,比如:-0.2;在-与0之间也是有负数的,也是有无数个,比如:-0.01。
年级
六
设计者
卢靖
课时数
第
45
课时
课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准备过程:
1、解方程:38:X=0.5×19
2÷x3=0.5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②吴刚的身高和年龄.
③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回忆: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⑵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⑶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⑷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即:
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根据关系式,看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
知识梳理:
①我们小学阶段学到了哪些基本性质?
②有关比与比例的应用题有哪几个类型?
③关于比与比例的应用题你对大家有哪些提醒?
2.
形成网络:(1)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式的性质。
(2)比与比例的应用题可分为比例尺的应用题、按比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等.
比例尺的应用题:
①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②已知比例尺与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关系式: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③知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按比分配应用题:
一般解题方法:①求出总份数----求出一份数-----求几份数
②转化成分数应用题:求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求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方法:①分析数量关系。判断题目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②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
③列方程并解答,并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填空:①0.25=2()=(
):12=4÷(
)=(
)%。
②0.375:9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③若A:B=3:2,当A=2时。要使等式成立,B应是(
)。
④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3段需6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需(
)分钟。
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1:1,这是一个(
)三角形。⑦如果图上距离4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若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4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2)判断:
①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一定成正比例。(
)
②3:8的前项加上9,后项应乘3才能使比值不变。(
)
③因为5a=6b(a、b不为0),所以a:b=6:5。
(
)
(3)解决问题:(见课件)
分数、小数和繁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小数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繁分数计算。
2.训练学生认真审题,能够选择合理简便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合理、灵活、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分数、小数及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特点化简繁分数并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1、复习导入
ppt出示练习(1)(2),指名口答。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根据已知数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先把分数化成小数,还是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从而进行计算。
师追问: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
分数和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一般情况下,化成什么数做比较简便?为什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分数、小数和繁分数的混合运算。
师板书课题
二、能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展示例题:
例1:计算。
师: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我们这题中既有分数又有小数,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在每步计算都要统一成一种数。
师:我们是把小数化成分数还是分数化成小数呢?
生:都可以。
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算理和计算过程,师评价小结
小结:在有分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里,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也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怎么简便就怎么转化。要注意的是小数也可以和分数直接约分,就是别忘了约分的结果是个小数。
展示例题:
例2:化简
师:观察算式,你能发现什么特点?
生:整个算式是一个分数,分子分母都是由一个含有分数的算式组成。
师:在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中还含有分母和分子的分数,我们就称为繁分数我们解决这样的题目一般运用的方法是:先分子做分子计算,分母做分母计算,互不干涉。最后写成“分子部分÷分母部分”的形式,再求出最后结果。大家先观察分子,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
生1:改写成分数的连乘形式:××。
生2:3.9也可以直接跟3约分.
师:说得很好!你们就用这两种方式求出分子结果。
生完成指名回答
师:那么分母呢?
生:直接计算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的。
生完成指名回答
师:最后再怎么做?
生:分子除以分母。
生自主完成,师评价小结
小结:在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中还含有分母和分子的分数,我们就称为繁分数。计算方法是:先分子做分子计算,分母做分母计算,互不干涉。最后写成“分子部分÷分母部分”的形式,再求出最后结果。
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拓展)
展示例题:
例3:计算。
师:仔细观察题目,你能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吗?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大家自己尝试完成。
生尝试计算,代表说过程算理。
师:看看整个过程中什么时候分数化成小数计算简单?什么时候
小数化成分数计算简单呢?
生:一般情况下乘除法化成分数,加减法化成小数计算较简单。
师:有什么特殊情况?
生:有时小数可以直接跟分数约分。
师:所以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展示例题:
例4:计算。
师:大家观察这个算式的特点有哪些?
生:是一个复杂的分数,分子分母都是三个小数相乘组成的。
师: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题吗?
生:跟例2一样把分子分母分别计算出来再用分子除以分母。
师:那我们看看分子分母好计算吗?(不好算)怎么办?
生:化成分数计算。
师:大家试试看。
生尝试发现分开计算很复杂
师:大家把分子分母结合起来观察一下化成分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分子分母都含有可以约分的部分。
师:所以我们其实可以将分子分母都扩大成整数约分。大家看看应该扩大多少?为什么?
生:10000倍,分子分母都共有4位小数。
师:接下来大家用这种方法算出结果。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评价小结。
四、融汇贯通(知识模型的运用)
展示例题:
例5:计算。
师: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你能发现分数小数混合计算有什么方法?
生:每一步计算尽量将数类型统一,一般加减法时统一成小数,乘除法时统一成分数。
师:我们第一步要算什么?
生:0.6×。
师:怎么计算呢?把0.6化成分数吗?
生1:可以,等于。
生2:也可以直接用0.6和21约分约分后得到。
师:说得很好!完成这一步后面就容易了,大家自己解决吧。
生自主完成,师评价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