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操作;实验步骤

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观看或操作学习知识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可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阅历和经验限制,教师在对其进行实验教学时会存在很多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增强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科学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和探究兴趣,从而让他们拥有学习的动力。一般而言,通过创设多种能够激发他们兴趣的教学情境,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究热情与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应当通过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或他们喜闻乐见的情境创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进行接下来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进行《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实验之初,笔者创设了一个魔术的情境。笔者告知学生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听到这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注意力集中到了讲台上。这时,笔者拿出一个马铃薯,向学生展示把马铃薯放到旁边装满水的烧杯里会是什么状态。实验证明,马铃薯在水中会下沉。之后笔者说自己有一种魔法粉,可以让水中的马铃薯浮到水面上。紧接着,笔者拿出魔法粉,即食盐,放到水中慢慢搅拌,并故弄玄虚地说:“现在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没过多时,马铃薯从烧杯的底部慢慢浮到了水面。此时,学生都表示出了惊讶的表情,知识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开始议论和思考其中的原因。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常见材料,提高操作可行性

作为学习科学的核心内容,科学探究需要教师通过科学的引导方式让学生对其中的科学规律进行掌握。而这种探究仅凭教师的讲解、多媒体的演示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在这个背景下,教师想要实现科学探究的目标,就必须借助多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保障科学实验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地选材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探究活动获得预期效果,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

针对这一点,教师在实验材料的选取上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如果是日常手边随时可得的物品,可以让实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在《研究磁铁》的教学实验中,教师就可以选用常见的铁钉、木片、玻璃和塑料泡沫等进行实验探究。这些材料司空见惯,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所以,在进行实验的材料选取时,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生活和课程的实际进行选取,让学生有效积累科学经验,并形成科学认识,实现探究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计,理顺实验步骤

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必须做到探究实验和科学概念并重,让学生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清晰地掌握实验的步骤,从而准确掌握相应的科学概念。所以,教师实验之初对科学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的亲手操作过程中有效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情,进而形成研究科学的严谨与认真态度。

比如,在进行《光的行进》实验时,教师就可以以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方向为起点,在探索平面镜“反射”性质时加入其他相关的趣味实验活动。比如“暗箱寻秘”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准备了一个只开了一个小洞的盒子,让学生将眼睛贴在小洞上向箱子里面进行观察。由于学生阻挡了射入盒子中的光线,自然无法看到里面的任何事物。这时,教师故意问学生原因,是“视力不够好”还是“观察的方法有问题”造成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别的方法向箱子里面进行观察,这时发现当眼睛从盒子的小洞上离开一些时,就可以顺利地发现里面的情景。之后,教师开始让学生反思之前的失败原因。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原因的探究,并最终得知正确的原因,即能够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由于物体本身产生或反射其他光源的光进入我们的眼中而造成。

由于整个的实验过程依照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情境的创设和实验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实现了学习科学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真正的手脑共用,从而有效地通过相关的手段进行实验和学习,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之,为了达到小学生有效获取科学知识的目的,教师应当通过科学实验让他们在零距离的感受中积累经验、掌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实现有效的小学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1]邢伟.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6).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第2篇

一、实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安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做到有备无患,是很有必要的,科学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科学教师是学生科学实验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应该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才可能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实验的安全性。首先,每学期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实验守则》和《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教师也应该学习《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和《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其次,每节实验课都要根据所学内容涉及的实验仪器讲解正确使用方法、材料的安全使用和安全措施;另外,也可以根据具体事例实施安全教育,向学生介绍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的身体损害,特别是对于光学类仪器、加热类仪器、玻璃类仪器,通过以上教育,学生会深刻认识到实验中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办法,在遇到危险时,能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并减少对其他人的伤害。

二、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安全操作

教师在科学实验教学时,要控制实验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安全。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只具有安全意识是不够的,必须付诸行动才行。因此在科学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确保安全操作。例如:在使用酒精灯时,就要求教师先介绍酒精灯的安全使用方法,再进行正确的示范。酒精灯使用方法:使用前,先检查灯芯是否能用,酒精灯内的酒精是否在1/4~2/3之间;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灯之间不能相互引燃;用完后,用灯帽将酒精灯熄灭,禁止用嘴去吹,以免引发火灾。在教师示范时,学生要认真观察教师的使用过程,接下来才是学生自己在实验中使用酒精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使用情况给予指导。特别是第一次使用的时候,必须做到这样,以后的实验中也要强调正确、安全的使用方法。酒精喷灯使用时,应在预热盆中注入酒精,点燃后铜质灯管受热。待盆中酒精接近燃完时,逆时针开启灯管上的开关。来自贮罐的酒精在灯管内受热气化和气孔的空气混合,这时点燃气体便能产生高温火焰,火焰的大小可以用开关来控制。用毕后,挂式喷灯座旋紧开关,同时关闭酒精贮罐下的活栓,就能使灯焰熄灭。座式喷灯火焰的熄灭方法是用石棉网盖住管口,同时用湿抹布盖在灯座上,使它降温。开启开关时必须先充分灼热灯管,然后点燃管口气体,否则酒精不能全部气化,会有液态酒精由管口喷出,可能形成“火雨”(尤其是挂式喷灯),甚至引起火灾,因为酒精易挥发、易燃,使用酒精喷灯时必须注意安全。

又如:凹面镜和凸透镜的使用,要保证学生正确、安全地使用,应做到四点:(1)学习凹面镜和凸透镜工作原理;(2)告诉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3)教师示范;(4)揭示安全隐患。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凹面镜原理是光照到镜面反射后聚集一点,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教师示范时,强调用凹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后聚集在一起的点只能对着物体,而不能对着其他学生以免烧伤。在实验中,凹面镜聚集的光可以把纸张点燃,实验后应及时熄灭,以免发生火灾。凸透镜也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仪器,这其中就包括放大镜和望远镜。首先,向学生讲解凸透镜的原理,即通过光的折射然后聚集光,产生高温。然后,教师讲解凸透镜如何使用,并进行示范,同时强调,不能对着凸透镜用眼睛看太阳,不然会烧伤眼睛。在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要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和进行示范,并告诉学生实验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学生使用实验仪器时给予适当指导。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和成效。

三、制定安全问题处理方法进行及时补救

科学教学实验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处理方法,及时补救,提高安全效能。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包括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有毒、有害实验材料使用等。例如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使用出现安全问题时应该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酒精溅出后在实验台燃烧,应立即取湿抹布盖在上面。酒精喷灯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少,但也要让学生了解一些使用常识,以防患于未然。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是非常高的,在实验中若出现烫伤,应将受伤部位放入凉水中,以降低局部的温度;受伤面积大时,应该立即就医,运送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感染,可以用干净的衣物包扎,并避免挤压。

再如,玻璃仪器使用时,如果出现玻璃碎片划伤皮肤,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法:(1)用自来水或其他干净水冲洗伤口数遍,每次间隔一会,这样可以将伤口上的玻璃碎片冲掉。(2)如果伤口上的玻璃碎片冲不掉,可用镊子将伤口上的小玻璃碎片慢慢取出,注意动作要轻柔。(3)用双氧水消毒。双氧水的泡沫可使细小的玻璃片浮出,可轻轻弯曲手指,以检查韧带是否完好。

使用硫酸时出现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实验时不小心将酸液滴在皮肤上,需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并用碳酸氢钠冲洗,严重时需要就医;如果滴在皮肤上的是浓硫酸,需先用干抹布轻轻擦去,再进行冲洗;酸液滴在眼睛里,必须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并不时转动眼球,然后及时就医。只有对有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定处理方法,才能保障受伤后得到及时治疗,才能提升安全的效能,确保学生安全。

四、结束语

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作为教师应该讲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并示范,并告诉学生实验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在学生实验中使用实验仪器时给予适当指导、制定安全问题处理方法进行及时补救。另外,实验后应认真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健康、安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何亚东.水性无卤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试验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2] 王娜,藏明.探讨酒精灯安全使用的方法及预防喷燃发生的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106-107.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48-02

1 前言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好物理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操作中形成物理的科学精神和品质。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2 虚拟实验技术的内涵和在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虚拟现实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综合实验技术,它使用模拟的方式为实验者营造一个逼真的实验场景,让实验者可以直接参与到实验环境的变化中[1]。虚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图形功能,应用虚拟技术来仿真实际物理实验过程,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但它和传统的实物实验不同,虚拟实验是对虚拟物体的操作,因而在实验过程中的工具和对象也是虚拟的。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使教学方法灵活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与传统的实物实验相比,虚拟现实技术不需要仪器仪表的齐全,实验的参数也可以任意设定,而且可以应用在物理的各个实验当中[2]。这种实验对器材的消耗小,不受实验器材种类和数量的限制,降低了实验的成本。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实验的高效操作,因此实验的速度快、效率高,对物理针对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容易展开,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能够体会到成功喜悦,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3]。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和图形可以直接使用打印机进行打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能够在实验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验探究的兴趣得到大大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3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虚拟现代技术在演示型实验中的应用 在物理实验中比较常见的是演示型实验,而实验课上教师的成功演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实验课堂的效率。学生可以跟随教师演示增强探讨物理科学的勇气和信心,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演示型实验很大程度受实验室环境的影响,如果实验室条件不佳,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失去物理实验的科学性。在光的反射实验中,教师通过对实验演示,增加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印象和原理的掌握。但在学校现实条件下,光的反射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光的反射效果不佳,会直接影响实验成功。教师可以借助虚拟实验技术弥补现实实验条件的限制。

因此,教师在实验前要先介绍几个基本光的概念,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光的反射进行初步认识。然后运用平面镜和平行光源对光的反射原理设计相应的模型,对光的反射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吸引学生实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从实验中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和光的反射原理以及规律。然后教师在虚拟实验平台上让学生拖动鼠标随机增加入射角的大小,观察光线的变化情况,并对不同角度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行记录,进行两者间的比较。最后,教师总结出规范性的光的反射定理。

虚拟现实技术在探究型实验中的应用 探究型实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些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探究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探究型实验要在真实的现实中应用,但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阻碍实验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可以在实验中借助虚拟现代技术进行虚拟实验,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进行。

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现实实验受到光线的影响而无法正常进行,对规律总结不利,因此可以采取虚拟现代技术进行实验。首先,教师使用实物进行实验演示,将物体由远及近逐渐靠近凸透镜。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物体的成像特点,并针对出现的现象提出相应的问题: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远近是否会影响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调动学生探究的欲望。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先要创设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把物体放置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并拖动鼠标进行操作,让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观察物体成像的特点,并进行记录。最后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教师给予规范化的成像描述。

虚拟现代技术在操作型实验中的应用 操作型物理实验是按照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实际连接、安装和设计,最后得出物理规律,发现物理问题。在大多数的中学物理实验课中,学生没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达不到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物理实践操作型实验中要加强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物理知识的学习,总结物理规律,积累物理经验。

如在“探究电路短路问题”时要考虑到教学设备的安全问题,因此多数教师采取讲解的方式,而学生不能亲手操作,导致对短路问题理解比较肤浅,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解决。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往往采用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学生缺少动手实践经验;如果实验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学生不但可以亲手操作,还能亲自体验短路现象,探究出短路的原因,避免实验发生不安全事件,优化了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教师首先将电线短路分解成不同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先了解电源短路的现象,知道什么是短路。让学生在虚拟操作平台上建立一个用导线连接电源两极或者用导线将电源和开关连接起来的闭合电路,在连接电路时使用鼠标拖动相应的元件到相应的位置,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现象;然后点击鼠标,将电流表串联到电路再闭合开关,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通过该次实验操作,了解到电源短路的有关知识以及产生的后果,得出电源短路会导致电流过大而烧毁电器,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通过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短路现象,探究电路的问题。让学生操作鼠标将两个灯泡并联,开关与其中的一个灯泡并联,观察闭合开关时发生的物理现象,并观察操作多盏灯并联,其中一盏被短路时发生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当闭合开关时,并联的灯全部熄灭,保险丝被烧坏。让学生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并得出自己实验操作的结论。

利用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安全地进行操作和探究物理问题,教师在实验中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可以体验到电路短路的问题和电路短路会发生的事故。这种实验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实验的兴趣,又对学生的安全不造成任何影响,不但保障了实验的效果,还保障了教学的效率。

4 总结

虚拟现实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将虚拟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的实验方法融入科学实验当中,体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严谨性。学生通过虚拟实验还原物理真实情景,探究物理规律,积累物理经验,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为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邢如玲.虚拟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第4篇

一、加强废物利用,提升实验效果

科学实验需要有基本的实验器材与设备作为必要保障,学校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是有限的,且一些设备不便于课堂展示,因此,学生周围的物品也可以成为实验器材的最佳选择。利用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所用的物品进行实验,不仅操作简单、直观,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节省实验成本,有着无限的优越性。在对低成本实验进行设计时,一般要遵循三条原则:首先实验材料的制作必须成本低廉;其次制作过程简单易操作,且花钱少;最后要便于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比如,在学习《地球与宇宙》这一章节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对地球的基本形状与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可以采用纸带与铅笔设计出地球的模型,将纸带缠绕成椭圆球体,然后为学生展示并讲解地球两级的基本体征。再如,学习《物质的形成》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感知不同形态物质的差异性,可以用针筒抽取5ml的空气,然后堵塞针孔,推动针筒活塞,观察空气能够压缩到多少毫升。然后再将空气换为水,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压缩,观察能够压缩的程度。经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对气体、固体的分子间隙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该实验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广泛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不同状态物质的分子特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二、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低成本实验能够使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身边的具体事物,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心理与兴趣爱好的实验,使学生对生活中一些基本现象、科学技术能够进一步了解。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或电视节目中,学生经常会看到胸口碎大石等魔术,对此充满了好奇,教师可对该原理进行实验展示,实验器材很简单,两只高脚杯、一把铁锤与一块粗细均匀的模板,将高脚杯置于木板上,然后用锤子敲击木板,让学生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现象,然后再进行展示,得出结论,使学生明白这是利用了压力与压强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将会集中于整个实验,学习兴趣高涨,而且能够从实验中学到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出现的科学、物理现象,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观察与创新思考能力得到提升。

三、将生活物品应用于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某一个原理,因此,只要能够对实验原理进行有效地揭示都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五花八门,都可以发挥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运用于科学实验中。对于一些实验器材缺乏的学校来说,对生活物品的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满足实验教学的目的。一般情况下,科学实验中运用到的生活物品都是比较常见的,能够使每个学生普遍参与到实验当中,享受实验操作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学习内燃机的运作原理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实验器材主要有食品包装盒、铁钉、打火机的电子点火器,往包装盒内滴适量的酒精,然后封闭,对包装盒的表面进行反复摩擦,达到一定的程度后,按电子点火器,这样整个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就清晰地展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且这些实验器材可以反复使用。诸如食品包装盒、电点火器等这些器材都是平时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东西,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套,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不仅成本低廉,而且课堂实验效果极佳。

四、对自然现象的实验探究

光的反射科学实验范文第5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