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步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讲究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呢?笔者对此持有如下两点认识与看法:
一、适当将演示实验转化为发展学生技能的探究性实验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多固定为演示实验,即物理教师一边讲解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呈现的实验结果一边进行验证性质的实验。不可否认,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操作步骤中明确一定的实验操作流程,但演示实验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具体表现为:在演示实验中多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聆听实验步骤或者结果,不仅学生的实验参与兴趣得不到很好的激发与调动,而且演示实验并不利于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验证、实验结论归纳等在内的实验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锻炼与发展。
因此,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将一些难度适当的物理实验由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性质的探究性实验,即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尝试自主设计物理实验操作步骤。如,笔者曾在实验课上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粘贴式挂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帮手,可以帮助我们挂各种不同的物品,大大节省了空间。那么,请问粘贴式挂钩所能承担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与粘贴式挂钩的面积有关呢?”并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能验证上述问题的物理实验方案。
由于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因此,他们的实验参与兴趣格外热情高涨,并都积极投入到小组探究实验活动中。以下,即为某学生小组凭借小组成员智慧所制定出的最终实验验证方案:
1.选用两个材料、形状完全相同,但挂钩面积不同的两个粘贴式挂钩,将其分别用力粘贴到实验室的墙上;
2.用物理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用力拉动挂钩,记录挂钩脱离墙面时的各自数值F1和F2;
3.对F1和F2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将演示实验适当转化为学生自主合作性质的探究实验,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物理实验参与兴趣与积极性,更能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合作探究空间,有利于切实促进学生物理实验自主探究技能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一举两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适当将课堂实验转化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庭实验
任何学科知识都来源于与学生密切联系的社会生活实际,初中物理实验也不例外。纵观我们的现实生活,其中蕴含有丰富的物理实验资源。对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不应将实验教学固定为实验课课堂上,而应当适当将其扩充、转移到广阔的现实生活中。
在对其形成了深刻的认知之后,笔者将其灵活运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并真正收获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如,在学习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节内容之后,笔者要求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利用各自家庭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物品尝试进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的实验。有位学生就利用家庭中的真空收纳袋以及可以播放铃声的手机进行了如下家庭小实验:
1.将手机调整到铃声播放页面,并确保其能持续进行音乐的播放;
2.将播放中的手机放到真空收纳袋中,并利用抽气筒将收纳袋中的空气完全抽离出来,尽量还原其真空状态;
3.观察真空状态中的手机声音传出情况,得出结论。
再如,另一名学生则利用家中常见的玻璃瓶、暖水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将正在播放音乐的儿童模型手机放入普通的玻璃瓶中,用盖子将该玻璃瓶塞紧,观察手机模型是否能发出声音;
2.将正在播放音乐的同款儿童模型手机放入完整的暖水瓶瓶胆中,用木塞塞紧,观察手机模型是否能发出声音;
3.对比玻璃瓶及暖水瓶瓶胆的声音传播情形,得出结论。
上述两名学生利用普通家庭中随处可见的手机、抽气筒、真
空收纳袋、玻璃瓶、暖水瓶瓶胆等物品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物理小实验,很好地证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的结论。这表明,将课堂实验转化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家庭实验,可在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切实获取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正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并致力于物理实验教学理念及模式的更换及创新,使实验教学能真正发挥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点、发展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其实践运用能力的良好作用,并切实获取高质量、高效率的最终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文章首先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然后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即应用微课了解实验器材,应用微课观察实验过程。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实验器材;实验过程
目前,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所以,教师慢慢开始应用网络相关技术来进行日常的授课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课中,教师正在逐步对微课进行应用,利用制作微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知识。自从我国引进微课的形式以来,微课便迅速在初中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和发展,而且教师应用这种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授课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便有了整体性的提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现场实验,学生不能反复进行观看
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日常授课中,尽管物理教师非常重视物理的现场实验,在课堂当中通过各种实验为学生讲解实验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大部分实验都是现场实验,学生只能对实验的现象以及结果观察一次,有时错过了某一实验步骤,就会跟不上教师实验讲解的节奏[1]。而在进行实验之后,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不会再将实验进行第二遍,而是通过教师口述实验过程,要求学生牢记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实验进行细致地探究。
(二)教学时间分配有些不合理
由于初中物理需要学量的知识,课堂时间非常有限,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实验的相关设备以及具体的实验步骤进行讲解。此外,教师还要反复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避免学生在之后的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这样课堂的时间就会所剩无几,学生就更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物理实验探究。
二、微课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微课了解实验器材
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日常授课,将视频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把详细的实验环节以及步骤利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现,可有效唤起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当中。在日常的物理实验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便是让学生对实验的相关仪器要有一定的认识。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学生对于比较大型或者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只能通过书本进行认识。而现在的日常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设备仪器的应用事项,还可以反复观看具体的使用步骤,逐步进行理解与学习。例如,在初中物理“测量物质密度”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利用实验巩固对物质密度的相关概念的学习,熟悉天平以及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应用量筒对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进行测量。首先,教师可以将微课视频传送给学生,使学生明确了解量筒以及天平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确切明晰量筒的单位标度以及最大测量值,知道量筒的分度值。其次,教师通过播放测量盐水密度和测量不规则石块密度的实验,学生可以数次对详细的实验步骤进行观察,以便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二)应用微课观察实验过程
初中的物理知识已经趋向于抽象化,一些知识点相对比较复杂,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物理现象,有益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2]。在日常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将微课细致地分为基础知识的讲解、实验设备仪器的讲解、具体实验内容的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讲解等几个重要的步骤。初中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但还是比较局限,对于一些较难的物理知识的掌握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现在将微课应用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可有效推进全面的物理教学,使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任务更加清晰。教师可以应用制作好的微课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例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串联以及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能够掌握连接电路和应用电流表的技能。其中,电路的正确连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可以应用微课将相关的知识点呈现出来。在微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将两个小灯泡连接到串联和并联的电路中,教师针对在串联电路中两个小灯泡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个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进行讲解。学生自行观看微课视频之后,可以对电流的规律进行掌握,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于串联以及并联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从而有效提升物理学习的质量。
三、结语
微课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重要知识点。微课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它开启了现代化的初中授课时代,丰富了教学资源,更好地帮助了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詹任新.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258.
1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目前的问题
1.1实验主体问题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实验前都要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有些实验指导老师备课过于细致,包讲包做,学生总依赖于教师讲述而不预习实验,具体操作时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失去其主体性,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1.2实验中的分工合作问题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很多物理探究实验不可能做到每人一个实验台,而需要结成小组,大家合作完成实验.这种情况下,对实验产生兴趣的一部分人开始忙碌,另一部分则无所事事,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必然不令人满意.此外,在物理实验中,学生独立操作难免有失误,往往会出现仪器损坏、实验结果不准确等现象.如果经常性的犯错,学生的积极性受挫甚至开始恐惧物理实验,做实验时兴趣缺失,实验效果仍旧会一折再折.
1.3学生做实验依赖性太强物理探究实验不仅仅是根据书本规定内容进行操作,还要善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然后解决问题.而目前物理探究实验中普遍存在现象是:初中学生死记课本步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通过实验认知和掌握实验原理.同时,在实验出现问题后,老师会是学生第一个想到的人,而不是主动思考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这就相当于完成实验者实际是老师而非学生了.总之,实验教学的和谐性、开放性、秩序性、实践性、效益性、创造性及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物理教学尤其是实验探究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2.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实验材料与器材的准备:如果说材料是物理实验的血肉,那么填充实验的步骤、实验器材则是物理实验的骨架,支撑整个实验的进行.材料的完整与有效性、器材的精密与科学性都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最终结果.就拿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来说,一方面,若实验中的水含有过多杂质,其密度必然受到影响,而金属块的重力与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的拉力之差为浮力,在研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利用所得实验数据必然有较大误差.另一方面,若是弹簧测力计不精准,其测出的金属块重力等数据也必然有误,阿基米德依旧得不到验证.因此,实验前必须仔细检查所用材料及实验仪器的准确度与科学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实验材料,以供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动手创造能力,使其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其可行性.就像摩擦起电现象的验证实验中,教师可准备塑料棒、橡胶棒、玻璃棒和尼龙布、无纺布、胶皮、纸片等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设计方法可选.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也提高其参与实验的几率,增强了其创新意识和能力.(2)教师准备:在实验之前,老师都要精心准备实验讲解内容.一些教师可能认为备课越充分、讲解越细致越好,但是这样极易抹杀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凡有问题找老师的依赖心理,最终丧失对物理探究实验的兴趣.故而,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准备一些与实验相关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同时还要留下少量课后任务,在实验之前将任务布置到学生手里.比如,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中,为何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的亮度会随之变化;变阻器的阻值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变阻器的使用方法等等.(3)学生准备:学生是实验的操作者,是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主体,要提高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放弃过去老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的传统教育模式,而要形成教师作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创造的实际情况.因此,初中生们在实验之前,要对所做物理实验有整体了解,掌握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大体操作,有问题的地方要做好标记并在课上及时提出.
2.2实验课的具体流程(1)教师简要讲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在学生真正开始独立实验之前,老师要将物理实验的原理及其具体操作过程再简要说明一遍,强调其中的重点和易错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不过,讲解不宜过于详细.在实验前留下的问题与任务也要在此时一并解决,例如,可以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认真预习,或者通过让学生讲解其中某一小部分实验内容、教师做补充的方法进行.(2)教师进行实验预演:大多数学生通常在第一次接触某个物理实验时,难免紧张,这样就容易导致实验失误、结果误差大等现象.老师进行实验预演,一方面让学生在具体观摩中掌握如何具体操作每一实验步骤,另一方面,可以检查实验材料与仪器是否可靠、实验结果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切不可因为实验简单就粗略准备甚至放弃预演过程,否则极有可能使学生在实验中状况频出,影响教学秩序,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难以实现.(3)学生操作、教师监督指导:在一切前期准备工作完毕后,学生就要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失误,这时,老师不能立即上前斥责,而应该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想办法解决.一段时间后,若实验仍旧不能顺利进行,教师们才能前去纠正.需要注意的是,在答疑解难时不能一味教训学生,否则极易打消其主动性、积极性,使物理实验教学失去其本身的意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及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初中物理教学目标逐渐向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我国的初中物理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单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还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转到主动学习知识的位置上.另外,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通过实验探究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首先,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能力不高,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容易使他们丧失物理学习的兴趣,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能够吸引他们保持长久的注意,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1].例如:在学气压强的相关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实验仪器演示“瓶子有洞但是不漏水”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实验的分析讲解将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讲授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通过物理实验操作,在观察物理现象,讨论物理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电阻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来制作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第三,通过物理实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2].例如:在学气压强部分的内容时,就采用了转换法来解决大气压强无法直接观察的问题,实验中我们利用U形管内液面的变化来观察大气压强.在学习光学部分的内容时,利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来代替光束.在物理实验中还经常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分析问题,例如,在探究声音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就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最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物理实验要求学生要严谨仔细,不能有半点马虎,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实验失败,通过长期的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另外,有些物理实验需要多人共同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存在误区,态度不够端正
一方面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做实验没有必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既耗时间又耗精力,还不如自己讲实验来的高效,有些时候为了赶教学进度,直接利用背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现在的中考并不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认为只要会做题,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就可以了,至于能力的培养以后有机会再培养.有些学生和教师虽然希望能够进行物理实验,但是有些实验操作起来效果并不明显,并且这个实验操作的局限性太强,班内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看到,并且实验过程中班级的纪律也不好控制,衡量前后最终只能选择放弃.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并不重视物理实验的开展,他们要的只是成绩和升学率,学校物理实验室一些器材的配置难以满足教材上的要求,即使有实验操作也多是演示实验.
2.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初中物理实验多数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来呈现,由教师一人操作,其他学生观察,偶尔会有两三个学生参与实验.对由于一些分组实验,教师也是先将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告诉学生,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意思来完成实验,并没有体现出探究的过程,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器材设备不足
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的限制,学校物理实验室的配置并不充分,现有的条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从实验器材上来看,设备的损坏程度较大,并且得不到及时的补充,难以做到人手一台机器,只能够6-7人一组进行分组实验,减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
4.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单一
目前对于初中物理实验的评价过于单一,根本体现不出物理实验的真正价值,尤其是初中三年级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很多时候仅仅是流于形式,对于有具体操作要求的实验,教师都会打印出详细的步骤让学生去背诵,根据打印的内容来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从中考的考试试题来说,虽然从中考试题的题目设置上来说物理实验的题目有所增加,但是考察的能容仍然是对一些基本知识点的考察,对于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无从考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的评价方式多是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这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背离.
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1.转变观念,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从教育的大环境来看,教师的评价主要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相挂钩,学校和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学生的成绩.另外,学校领导和教师缺少实验的意识,担心仪器的损耗和学生的安全,导致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相违背.因此,要想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观念,利用物理实验进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也要相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仅仅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做好引导工作,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中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获得,让学生感觉到实验教学的用处,从而对物理实验教学产生兴趣,最终转变学习观念.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通过一些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完成学习.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对于演示实验来说,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有趣、新奇,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实验.当讲授规律类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可以共同探讨和商量的实验.例如:在学习固体融化部分的知识时,采用加热冰水混合物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记录温度与时间.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物体吸热温度升高”,但是冰水混合物却没有变化,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对于分组实验来说,教师不要给学生详细的实验步骤,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的环境,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将实验的主要目的放在学生实验技能的锻炼和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上.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演示实验对实验步骤的要求逐渐淡化,主要强调实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例如:小孔成像、纸锅烧水等.
3.活用器材,改良实验
面对实验仪器不足的状况,我们可以创造性的利用仪器,例如,一些坏的电压表可以那来让学生拆开研究它的工作原理和构造,里边的零件还可以用来制作电阻.另外,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方案可能并不适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对这些实验加以改进,使它更简便易行,适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作者:陈军 单位:江苏省海安吉庆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改进;策略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倡学生勤动手,多动脑,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分组实验中来,在实践中发现物理规律,对抽象物理知识形成形象的概念。经过多年完善与发展,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切实利用分组实验提高物理学习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仍然是当前初中物理教师探索重点。
一、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物理实验只有极个别典型需要进行考试,个别教师投机取巧,只对考试要求内容开展实验,有意识地弱化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也有教师单一强调理论知识学习,只要求学生会解题、会拿高分,物理实验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长期得不到发展。
2.实验流程过于死板。
考虑到学生实验安全及实验设备损坏,往往初中物理实验严格规定实验流程。初中生思维活跃,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死板的实验流程导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过程,得到早已预料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论。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实验热情,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及探究能力提高,实验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1.准备阶段。
实验前的准备是必要的,包括实验器材准备、学生分组准备、学生预习准备等,保证实验教学正常、有序进行。首先,教师要提前检查所有实验仪器,避免极个别小组出现仪器故障,导致实验无法展开的事故。其次做好分组工作,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及能力特长,既不能把性格强势的人全都分为一组,也不能将实验能力较强的人全都分为一组,要做到科学搭配,明确分工,形成以好带差、优势互补的基本格局。最后要做好课前预习,在实验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弄清实验原理或实验方法,教师可以适当放开,将实验步骤交由小组自主设计,教师通过审核即可进行具体实验操作。例如,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教师给出相关实验设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电路。通过开放化的实验设计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相关实验原理的认识,提高分组实验学习质量。
2.操作阶段。
(1)正确讲解操作要领。许多教师在实验时省略了此步骤,仅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熟悉操作规范,导致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实验难以成功。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习,以前未接受物理实验操作方面的学习,教师要展开全方位指导,不仅要从头至尾细致讲解操作要领,更要多向学生问“为什么”,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实验成功率。例如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遇到重点操作步骤详细讲解,如“如何保持物体、凸透镜、光屏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怎样保持成像清晰”、“哪些原因会导致实验失败”等。学生通过演示实验,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及实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与成功率。(2)加强课堂管理。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具有叛逆心理,喜欢越过规则,这对于物理实验来说是“灾难性”的。一方面,不按实验流程、相关规则进行实验操作,实验不仅难以成功,还极易损坏仪器,造成不必要损失。另一方面,不按实验流程易造成实验伤害事故,尤其是电学实验,虽然大多是安全电源,但总有好奇心强或调皮学生私接电线。同时,由于分组,个别动手能力不强、内向的学生没有实际参与到实验中去,学生动手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既保证学生严格按照既定实验流程进行操作,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
3.总结阶段。
及时的总结与反思是实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在探究性实验中。一方面,物理实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小组发言,学生能直观了解他人实验过程、实验优点及缺陷,分析他人优秀实验方案,取长补短,实现提高。另一方面,教师能通过点评总结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清晰认识到自身优点与不足。
三、结语
分组实验过程是学生物理知识素养、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特点体现,通过实验教学能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发现过程中来,发掘规律,掌握物理知识。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既新课改要求,也是学生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完善分组实验教学方式,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4(20).
[2]向美珍.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