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准则、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核算;国际会计

1.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概念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对国际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以指导会计实务时,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提高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降低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2001年4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并在其目标中明确了会计国际趋同的概念,指出要在准则制定的层面实现趋同以达到会计国际协调的状态,即通过一定的途径寻求出共同认可的一致内容,促进国际协调,促使各国会计准则向某套基准会计准则靠拢或与某套基准会计准则相似,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

趋同不等于相同,不是全盘接受,是进一步协调。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和会计人员素质等方面,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我国必须坚持“尽力趋同、允许差异、积极创新”的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2.国内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差异

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独立市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从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厂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在建立独立审计准则体系过程中,独立审计准则可操作性差是一个暂时现象,有一个逐步充实、 完善和细化的过程。但从国内外审计技术来看,独立审计准则中某些内容只能原则性规定,注册会计师执业时更多地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有些注册会计师认为,如果能对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等进行量化,独立审计准则的操作性会大大增强。可以省去许多职业判断的麻烦,同时在出现法律诉讼时也有个衡量标准。实际上,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刻也离不开职业判断。因为蚀个审计业务都有不同的特点, 涉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等诸多因素,用一个不变的数量指标来规范种类繁多的审计业务,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国外会计职业界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独立审计准则应当可操作性强,最好能把某些职业判断转化为定量指标。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比较发达,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方而积累广大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包括公认审计准则 (GAAS)相当于我国的基本准则)、审计准则说明书 (SAS、相当于我国的具体审计准则)及审计准则解释 (对准则有关问题的解答)。从其内容来看,虽然 GAAS和SAS是指导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权威性标准, 但是,提供的指导却比人们所希望的要少。许多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准则应当对如何决定应收集的审计证据数量,作山史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以减少审计决策的困难,并保护注册会计帅免受审计不当的指责。然而,准则过于具体,将使审计工作由一项专业判断性上作变成一项机械的证据搜集上作。所以,美国市计准则委员会经过研究并权衡利弊后认为,从审计职业和审计服务对象两方面考虑,过于具体的审计准则恐怕比过于抽象的审计准则为害更大。如果注册会计师不顾具体情况。不把握矽计准则的精神实质, 照搬照抄,机械套用,就不能实现审计目标。那么美国泞册会计师协会是如何解决独立审计准则可操作性的呢?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制定审计指南、山版行业山版物。审计指南是公认审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说 明书的具体化,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内容比较详细、但权威性较小。白前。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审计指南有审计抽样、建筑合同的审计、互助基金会的审计、在会计报表市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等。行业出版物有美国注册会计帅协会出版的审计程序研究、各式各样的技术研究、审计教材以及会计审计杂志。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行业出版物的权威性、可操作性关系如下:

公认审计准则

审计准则说明书

审计指南、行业出版物

权威性下降,操作性增强

如果把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与美国的相比较,结构比较接近,但地位有所不同。美国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则,其公认性和权威性是随着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成长和壮大逐渐树立起来的、并最终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承认;中国独立审计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经财政部批准施行, 属十部门规章,其权威性和公认性具有法定地位。因为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属于部门规章,在制定时,内容应当简明扼要,可操作性问题可通过制定审计指南予以解决。

3.我国会计准则在趋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3.1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1)我国会计准则在概念框架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不协调。国际会计准则在制定时,都有一个会计框架作为指导,此概念框架不属于会计准则的内容,不具有会计准则效力。而我国的会计准则有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构成,其中基本准则就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的概念框架的地位,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2)会计处理与披露存在差异适度运用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除非企业能提供合理证明,否则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我国充分考虑国内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状况,只有在充分证明可以用公允价值计量时才适用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这主要针对历年来我国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的行为。这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政府补助方面,国际会计准则对政府补助采用全面收益法,规定补助计入损益。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对补助规定会计处理方法按权益处理,没有特殊规定的计入损益。

3.2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对策

(1)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沟通与交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单方面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还需推动IASB在修订完善国际会计准则时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在互动中求趋同。作为准则咨询委员会(SAC)的一员,我国认真关注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并且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进程,向IASB提供有关准则立项及工作轻重缓急等其他的建议,以实现广泛性和各方面代表性的平衡,维护我国的利益。

(2)逐步取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做法。可是,考虑到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在规模、所有制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有层次的、逐步的进行替代,切忌搞一刀切,以符合企业组织多元化的特点。

4.结束语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方向,高质量、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维护与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益,而且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每一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非常重要。但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我国应借鉴IFRS的经验,并且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推进完善我国会计要素的重构工作,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科]

【参考文献】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范文第2篇

一、独立审计准则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积极作用

独立审计准则是一把双刃剑,既规范注册会计师,又保护注册会计师。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建立,标志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迈上了新的台阶,初步实现了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目标:第一,建立执行独立审计业务的权威性标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促使注册会计师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有效发挥注册会计师的鉴证和服务作用;第二,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按照统一执业准则执行审计业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主义市场的健康;第三,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投资者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施行,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了两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维护了证券市场秩序。注册会计师通过为投资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证券市场的欺诈行为,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感和安全感。从1996年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施行起,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比率越来越高:1996年为9.06%,1997年为13.29%,1998年为17.51%,1999年为19.7%,2000年为16.3%。二是促进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注册会计师利用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两把尺子,对一些上市公司错误和虚假的会计信息提出了审计调整,进行了艰难说服工作,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过滤了大量的信息风险。

二、独立审计准则与审计责任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为依据,由财政部颁布,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注册会计师只有遵守独立审计准则才能保护自己以免于承担审计失败的责任。《注册会计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必须按照执业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为证券的发行、上市或者证券交易活动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或者意见书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必须按照执业规则规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对其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部分承担连带责任。”由此可见,如果注册会计师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一旦出现审计失败就难辞其咎。如果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并且尽到了应有的执业谨慎,不应承担审计失败责任。我国有关部门起草的《关于审理涉及中介机构民事责任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稿)第四条规定:“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存在下列行为,给委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四)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的;……。”第十二条规定:“……,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中介机构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已经严格遵守执业准则勤勉尽责也无法发现虚假成分的;……。”虽然这个文件尚未正式颁布,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说明我国法律界已经重视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而美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了近一百年,直到1995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1995年个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规定了注册会计师免责的“安全港”条款。根据此条款,对那些以诚实、公正态度出具报告的注册会计师给予豁免权。

三、中国独立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关系

独立审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世界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独立审计准则的作用,并把其作为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保证执业质量的手段。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有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准则体系,许多审计技术和成为国际惯例。1994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完成并颁布了一套核心国际审计准则。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将国际审计准则作为制定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过程中,我国主要借鉴了国际审计准则,同时借鉴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及我国香港、地区的审计准则,但强调国际审计准则优先,国际审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和必要程序构成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基础。因为随着全球化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客观上要求各国的独立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近年来,世界银行及其他国际组织力促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更加关注公共利益问题,以代表国际职业界扮演监管角色,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此给予积极的回应。1999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决定取消会员委员会(Membership Committee),成立遵守委员会(Compliance Committee)。遵守委员会的职责是确保所有会员组织履行其会员义务,使得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能实现“以协调一致的准则,在世界范围内更快地发展会计职业,为公共利益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目标。”我国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员国,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理应与国际审计准则相协调。

四、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对中国国情的考虑

虽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在、法律、社会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既要借鉴国际惯例,又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为此,财政部专门成立了独立审计准则中方专家咨询组、外国及港澳台专家咨询组。这两个专家咨询组负责对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与提供咨询服务,以使独立审计准则既借鉴国际惯例又结合我国国情。此外,我们在制定独立审计准则时注意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听取他们对独立审计准则的意见。例如,我们修订《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和《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时,邀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专家参加修订工作;在起草《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7号——商业银行会计报表审计》时,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和有关商业银行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在准备起草《执业规范指南第Х号——保险公司审计》时,我们取得中国保监会和有关保险公司的支持。只有这样,起草的独立审计准则才能符合我国实际,在我国行得通。顺便提一下,结合我国国情并不是迁就落后的审计实务。东亚危机后,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当地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尽管代表国际会计公司,但其审计质量却远低于国际审计准则的要求,没有对危机的发生及时提供预警,这值得我们深思。

五、银广夏案件中注册师的审计责任

从2001年8月18日至9月3日,我们对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1999年度和2000年度会计报表进行专项调查。调查表明,银广夏2000年虚增利润56704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2万元,1998年虚增利润1776万元,共计76262万元。签字注册会计师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规定,存在重大过失,未发现银广夏会计报表中的重大虚假,出具了不实的审计报告。签字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不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业,而非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舞弊行为。例如,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天津广夏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未要求公司的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会计师事务所,而是由公司交给签字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被函证者的选择、询证函的编制和寄发以及回函保持控制。这是作为注册会计师应当熟知的常识,而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却未能做到。如果签字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去实施函证程序,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是不难发现的。是独立审计准则没有规定吗?当然不是。《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第二十一条规定:“函证是注册会计师为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的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款项函证工作的通知》在询证函格式中明确要求被函证者将回函直接寄至会计师事务所。我在此只举其中一个例子,其他问题也是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造成的。

六、独立审计准则与风险导向审计

银广夏案件爆发后,有部分人士责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是否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审计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风险导向审计优点是注册会计师既可以把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又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从注册会计师审计角度看,无论是制度基础审计,还是风险导向审计,都离不开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这个前提。,风险导向审计和实务尚不成熟,但已经引起了国际会计职业界的注意,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委员会,负责考虑是否对现有的国际审计准则作相应修订。今年6月11日至15日,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第70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绘制出的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并计划制定1项汇总性准则以函盖审计过程中的重要概念,以及3项支持性准则。这4项准则分别为:(1)审计过程;(2)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并获取支持材料;(3)识别风险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对风险的反应;(4)确定进一步的程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国,一直关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并参与了有关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起草和讨论工作。从我国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项目看,几乎每个准则项目都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决非用制度基础审计所能概括的。有些人不注重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用道听途说的概念全盘否定独立审计准则,混淆是非,引起很大混乱。可以设想,如果没有独立审计准则,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仍将在无序中徘徊。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范文第3篇

一、我国会计国际化建设的原则

(1)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原则

会计作为一门管理科学,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个有助于投资决策或解释、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或受托者受托责任的“商业语言”,而且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传统习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制约,从而使各个国家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会计实务的处理方法上体现着经济利益的不同分配及其格局,因而从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出发,各个国家的会计政策及其实务处理方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使各国会计的现实态度又不同程度地体现为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并存,而且这种并存将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基于此,国内有些学者对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提出质疑,认为中国会计的“特色”阻碍着国际化进程。我认为,具有一定的国家特色并不能影响或阻碍会计国际化进程,关键是看这种“特色”能否促进或有利于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强调国际化与国家化并存,绝不是否定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趋势。事实上,会计的国家特色不会影响其国际化进程。一定意义上讲,会计国际化无非是各国会计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这一点可以从当代会计发展的历史中得到佐证。在一定时期内体现本国特色的会计思想或方法,在未来环境变化之时可能成为国际公认的会计思想或方法%从而步入国际化的坦途。因此,会计国际化从其内涵与时代性要求来说,具有双向运动的特征,对某些有益于经济发展的科学会计思想或方法,尽管目前还体现为国家特色,但在国际化热潮中也绝不能轻易地加以否定,这最终会阻碍会计科学的世界性发展。

(2)比较研究于我有利原则

会计国际化理当建立在各国会计共同性的基础之上,不能以某个国家的会计模式作为准绳而强行“国际化”。对中国会计国际化建设来说,绝不能全盘照搬,盲目引进,而应当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的会计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比较其与我国会计的差异之所在,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背景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作出是否借鉴或在何种程度上借鉴的正确抉择。

强调会计国际化,无非是期望世界各国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会计实务的处理等方面遵行国际通行的做法或惯例,使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具有可比性和可理解性,达到信息的国际共享。各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总是与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会计国际化目标无一不是为发展本国经济,实现本国经济的国际化而提出的。因而可以说,“于我有利”才是推动会计国际化的根本动因。在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建设中也应坚持这一原则。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体现了“于我有利”的原则。如会计准则由政府制定并颁发,“两则”并存,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恒等式,按谨慎原则允许运用后进先出法、加速折旧法以及提取坏账准备,成本核算采用制造成本法,建立全新的财务报告体系等。这些改革和建设,尽管尚需完善,但却使中国会计向国际化方向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艰难而又复杂的过程,对中国会计来说,这一过程应当是在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的双向运动中进行的,也应是在持续的借鉴与输出的交替更换中实现的。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一个较长时期内,学习和借鉴仍将占重要地位。为了把国际化建设的成本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当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把国际化建设的必然性目标有重点、分阶段地组织实施,力求实现国际会计惯例和我国实际比较完美地结合。

(4)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原则

会计国际化的改革既不能超前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不能滞后,应当是同步。“超前”会使会计改革失去依托,缺乏明确的目标,“滞后”则会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甚至可能拖改革的后腿。所谓“同步”并不是同时,而是指会计国际化改革必须紧紧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做到相互配套,相互协调。近十多年来,我国会计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财政部颁发了《中外合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第二阶段,为适应深化企业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颁发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第三阶段,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及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改革实践证明,每一步会计改革无不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和引导,同时,也说明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不仅是会计自身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会计改革也有自身的规律性,不应该也不能完全被动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会计改革方案、措施和步骤应该自成体系,相互配套,不应该亦步亦趋地紧跟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措施。为了国家财力的需要,经济改革采取一些迂回措施是可能的,但是会计改革就不能盲目适应,否则,只会导致会计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所以,在保证会计提供经济体制改革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要保证会计改革的连续性和改革方案的配套。

(5)统一性与选择性并存原则国际化的一个主要标志,它要求各国会计事务的处理程序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但是考虑到各国会计差异的现实,对某些会计业务可以在要求的框架内制订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供各国会计工作者选用。这样做可以加快会计国际化的进程,适当排除一些阻力。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与措施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和做法。

(1)了解借鉴阶段

借鉴的前提是了解,借鉴必须建立在切实吃透、弄懂国外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国外会计的丰富内涵,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合理内核。由于会计协调在这个阶段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自发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学习借鉴国外会计中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了解借鉴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会计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学习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

②中国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研究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③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参考借鉴国际会计组织的经验和内容,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走回头路”、“朝令夕改”的现象。

④加强会计协调理论的超前性与务实性研究。超前性要求会计研究具有预见性,研究国内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探讨其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务实性要求会计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⑤深化改革会计教育,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2)协调阶段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商业语言作用去沟通、发现、寻求与各国会计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内容,以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基本一致,为第三个阶段的规范统一打下基础。

在协调阶段,应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国际性的会计双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方法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便于我国对外投资。

②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中不一致的内容,与主要会计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共同协商解决,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③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间会计协调组织机构,具体领导和负责我国会计协调活动,以它们的强制性或权威性来引导会计协调活动走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就。

④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广泛适用性。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第一批《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包括《独立审计准则序言》、《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等七个具体准则和一个实务公告,基本形成了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的框架。它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基本符合国际惯例;二是反映了中国的国情;三是体现了与其他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原则;四是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结合。可以说,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审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同时对推动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进程也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规范统一阶段

在协调阶段的基础上,各国会计之间的差异己日益减少或消除,这就为全球会计的规范和统一创造了条件。在这一阶段,各国会计都在自觉地缩小差异,趋于统一,因此自觉性是其主要特征,规范和统一各国的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

在规范统一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以国际统一的会计准则作为本国会计实务处理的标准和依据,遵循国际统一的会计概念基本框架。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国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各国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国际协调机制增强,并且各国的内在经济规则逐步趋于统一,审计准则作为审计行为的规范也需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国际通用的审计准则来指导和规范各国的财务活动成为一种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外在推动

经济全球化目前是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首先,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中最主要的活动主体,它既是生产和资本全球化的产物又是其不断发展的推动者。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中面临的经济环境要远远复杂于其他形式的公司,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的不同严重地影响了信息在跨国公司内部的流通,进而影响了跨国公司的决策效率,尤其是在众多处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与母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合并时,统一的经济准则显得尤为重要,统一的经济准则在保证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随着资本的跨国流动,投资者不满足于在本国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跨国投资和信贷的决策往往更依赖于被投资国家的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准则的差异对于投资者依赖财务信息及时正确地做出投融资决策通常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制定统一的审计准则对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更为迫切。

2国际组织的内在推动

如前文所说,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而服务贸易亦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之一,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提供审计服务的实体,也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形成了跨国承接业务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事务所有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承接业务,有的是承接同一企业在不同国际和地区的业务,不同的审计准则对于注册会计师承接这些业务无疑是增加了难度。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也影响了审计准则的国际化。从本世纪初期开始,IASB和FASB合作建立财务报告联合概念框架,联合概念框架的建立有利于衡量审计客体的标准趋于一致,这也在客观上要求使用同一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采用统一的审计准则去评价。

审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各地区都意识到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各个国家唯有消除障碍、紧密合作才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举措。

1国际审计准则的产生及发展

自1977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APC)诞生起,它就致力于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IAPC陆续了多项指引,并且在1993年将此前的国际审计指引予以汇编,形成一套国际审计准则。根据IAPC网站提供的资料,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126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或以国际审计准则为基础制定其审计准则。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为审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但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为其本国政治和经济目的考虑,审计准则国际化的推行并不顺利。

2欧美发达国家审计准则国际化状况

由于目前美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区分为适用于公众公司的审计准则和适用于非公众公司的审计准则。适用于公众公司的审计准则由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制定;适用于非公众公司的审计准则由ABS制定。由ABS制定的审计准则的目标目前已经明确,更倾向于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而由PCAOB制定的审计准则并没有表示出与国际审计准则趋同的立场,相反其更注重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执业质量问题。随着PCAOB制定的准则越来越多,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差异也可能越来越大,这对审计准则国际化无疑是不利的。欧盟已经以法律形式确定原则上采用国际审计准则,但是其成员国采用国际审计准则却是有条件限制的。目前欧盟对于采用国际审计准则的形式还没有具体地做出决定,欧盟内部对于国际审计准则对中小企业审计的适用性、引入的具体机制、是否在引入国际审计准则时允许“加减”等问题,仍有不同的声音。

总之,审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即使在政策上各国依然采用本国的审计准则,但是一些国际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在使用国际审计准则。在这种大环境下,各国对于审计准则国际化表现得并不积极的原因主要在于各国都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都想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中获得话语权,但这只会拖延审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并不能逆转其趋势。

我国审计准则国际化状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审计准则出台得比较晚,直到1992年我国才形成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审计报告规范。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尤其是在2002年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这才客观上催生了我国各种经济规则的发展,审计准则亦在其中。中国会计师执业标准国际化经历了借鉴、接轨、趋同3个阶段,实现了改革探索、稳步推进、实现质变3次飞跃。(1)《独立审计准则》的产生。随着1990年和1991年沪深两市相继开业,民间审计在我国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1992年深圳爆发了“原野”案、1993年中水长城国际集团披露虚假验资报告以后,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诸多问题暴露出来。经过一番努力,1995年12月26日,财政部颁布了第一批《独立审计具体准则》,这些具体准则标志着我国制定审计准则迈出了第一步。(2)《独立审计准则》的修订。《独立审计准则》诞生后,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还不够清楚,所以我国实行以“挂靠”方式举办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事务所具有智能部门的色彩,成为单位下属的一个附属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事务所挂靠的弊端充分显现出来,各种舞弊案的发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和修改。2003年,财政部根据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修订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此次修订的准则多达18项,这次修订主要反映的是入世后我国审计工作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但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审计准则还停留在借鉴审计准则的阶段。(3)《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06》诞生。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产生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背景下发生的。当时被誉为“国企改革一面红旗”的郑百文在被查出存在虚假上市、虚假披露信息等一系列违规事件后,监管部门意识到必须要强化管理层的责任。2001年8月,“银广夏”事件被查实,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意识到要下决心全面借鉴国际审计准则,实行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的审计准则。2006年,财政部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次修订标志着我国建立了一套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审计准则迈入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新阶段。(4)《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010》出台。在经过了长达4年的与国际审计准则接轨的过程中,新旧准则平稳过渡,这使得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对我国推动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的努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催生了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全面趋同阶段的到来。2010年11月1日,修订后的3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由财政部,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吸纳了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明晰项目的成果,实现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动态趋同。在审计准则国际化的过程中,虽然中国会计师协会早在1997年就成为了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会员,但是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以及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我国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话语权还不是那么多,这也是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差异存在的原因之一。

我国审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存在的问题

(1)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已经进行了上百年,市场的运行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成熟度都要远远高于我国。我国的资本市场尚处于发育阶段,各项经济制度都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投资者对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也认识不足,这样导致我国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信息极其不对称,而独立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则对审计结果依赖程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从而直接照搬国际上的审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排异反应。(2)所有制体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体制。在我国的经济活动中,国有股份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就使得在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时不得不考虑政府的因素。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既是管理者又是参与者,所以我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就需要政府部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护国有资产又保持审计的独立性。(3)司法环境不同。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审计准则执行的坚实基础,它为民间审计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与欧美法系不同,条文对司法的判决影响更大,因此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必然要受到法律的影响。而缺乏独立性的注册会计师很难被社会所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审计准则的制定。(4)文化不同。西方人的思想受宗教影响较大,在行为立场上更中立,而国人受中庸思想感染较深,更为注重集体利益以及人情冷暖。因此在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判断过程中,其固有的思想观念会影响审计结论,在制定审计准则过程中,这也是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我国审计准则国际化的对策

国际会计与审计准则范文第5篇

一、逐步、有序地开放会计市场

国外会计公司对中国国情的了解需要时日,而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则是十分熟悉的。借此机会,完善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和国际会计公司竞争。国家和政府要从立法、行业管理、市场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扶持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比如允许国外会计公司只能设立成员所,员工要本地化,不能由其独资;统一业务收费标准、受理业务要求和税收政策。为防止垄断,可要求其他国家的会计市场向中国开放,并提供类似中国对其会计公司(事务所)的优惠条件。对国内上市公司发行的B股、H股、N股的审计,可由国内所与国外所或其成员所联合审计,共同签发报告等等。

虽然我国只允许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设立联络处和办事机构,业务范围仅限于协助其总部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的审计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不允许其从事国内法定的年度报表审计和上市公司报表审计,但从市场形势和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发展来看,这种垄断性市场将会逐步被打破。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就是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中国在申请加入WTO的谈判中已承诺:在专业服务行业经过合理的过渡期后,将取消大部分行业对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我国即将取消现有对外资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的各种限制,所以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充分利用过渡时期至关重要。

二、坚定不移地推行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行体制改革是改变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现状的根本措施。

首先,改革的继续为注册会计师公允执业创造了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相应法规制度规范会计市场各实体的运作;建立起会计师事务所淘汰机制,使不适应发展及违纪操作的会计师事务所退出市场;转变政府职能,主要实行宏观调控,实现财政、注协、审计相互分工、配合,建立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体制。改革国有、建立企业制度、加速实现委托人与受托人的真正分离,这是会计师事务所能够独立审计的必要保障。

其次,改革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体制。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应建立与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体制。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是独立执业的民间组织,因而,首先应与挂靠单位彻底脱钩,成为自主执业、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立信誉、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经营组织。1999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会计师(审计)事务所脱钩改制实施意见》,并规定1999年12月31日前必须完成脱钩改制工作。截止目前,绝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已完成了脱钩改制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是如何巩固并发展脱钩改制后的成果。

1.规模定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伴随而来的是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同时,我国自己若没有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不仅会将很大份额的服务市场拱手让给国际会计公司,直接或间接地对民族利益造成影响,而且也会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和其他服务机构走出国门,错失参与国际中介服务竞争的机遇。根据财政部《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从1998年起,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应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另外,应实行会计报表审计制度的所有企业,到2000年必须实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制度,因而我国迫切需要发展有一定规模且拥有较高素质员工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过程中,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合并,有些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而将同类机构合并,有些是为了健全服务功能将不同类的机构合并,还有些是为了拓展服务区域将不同区域机构进行合并。但要注意,扩大规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规模的扩大要和业务量联系起来,同时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还依赖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经济的扩张。

如果我们国内的企业不能大规模地走出国门,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不可能走向世界。目前,虽然国内一些企业在国外开办分公司或与当地资本合作或合资经营,但因为这些走出国门的企业还未形成规模,其资本流动量还不足以使我们的会计分支机构开设到国外去。有人以为,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太小,所以不能走向世界,其实不然。因为在资本的流动量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即使我们全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联合成一家,也不能冲出国门。

国际“四大”会计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应归功于无数次的合并。通过合并的方式可以较快地改变会计师事务所小而散的状况,增强整体竞争力。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采取合并、设立分所、吸收专业人员以及发展成员所等方式,形成在国内乃至在全球有影响的会计师事务所。否则加入WTO后,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实力,很难与国际会计公司相抗衡。值得注意的是,在合并时应遵循平等自愿、权责明晰、结合实际和依法实施的原则,不能单靠行政命令简单地行事,而应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关键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运行机制。改制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应是由注册会计师发起设立,与国际惯例相衔接,自主执业,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且独立承担经济和责任的社会中介机构。为此,要建立一套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包括培训、晋升和物质利益在内的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和分配机制。要有科学合理的议事制度;贯彻执业质量责任制;建立人才引进以及培养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3.巩固有限责任合伙制。进一步完善合伙制的法律体系,建立一套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行合伙制的法律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共有财产分配制度;加强对有限责任合伙制的跟踪与调研工作,促使这类合伙制在会计服务领域的普及;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风险制度。

三、建立一套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会计、审计法规制度

我国政府在会计与审计国际协调过程中采取了积极而稳健的态度。在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标准的制定、注册会计师制度和资格管理等方面,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注册会计师协会一直在努力使其与国际准则和国际惯例协调,并积极加入区域或国际会计组织。加入WTO后,我们要进一步借鉴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和引进国际先进的审计技术,加快与国际审计惯例接轨的速度,提高中国审计准则制定工作的质量,增强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提高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增强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建立化的信息系统

在信息化的今天,规模化的技术基础就是电子信息网络化。我国CPA行业应尽快建立、开发和使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息网络,促进行业信息管理向制度化、规模化、化、网络化方向。一方面,可利用网络向提供行业信息及咨询服务,帮助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增强力,打破地域封闭,为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可利用远程网络技术开展后续,既节约资金又可扩大覆盖面,提高时效性。中注协广域网一期工程(中注协局域网,河北注协、辽宁注协广域网)已经完成,二期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网络设备世行招标工作)也已完成,2002年底,全国的广域网工程基本建成。中注协的监督、管理、服务、协调职能更加及时、有效、充分,这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水准。

五、扩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和执业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

长期以来,提供财务报表审计服务一直是各国CPA的重要业务。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的崛起以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增强,国际会计公司不断调整其发展策略,在保持传统审计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逐步转型为向社会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型国际会计公司的业务收入仅有37%来自报表审计,而43%来自咨询服务,20%来自税务服务。近年来,国际会计公司还开展了网上信托服务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德勤、永道、毕马威均已获准在美国从事此项业务。不仅如此,国际上几家大的会计公司还将业务领域拓展到法律服务业。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仍以会计审计业务为主,但也有不少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发展税务、管理咨询及网络服务等。从会计市场的发展来看,非会计审计业务不仅能带来较高的收入,也可减少传统审计业务可能引起的诉讼风险。最有意义的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发展新业务,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

21世纪,人的智力资源是会计师事务所最重要的资源,会计行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市场的竞争最终将是人才的竞争。开展多元化经营,必须要有充足的复合型人才的保证才能实现。我国CPA行业必须加大人才培训及后续教育的力度,除吸收专业人才外,还应积极储备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保护、内部审计、保险以及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才,形成人才结构多层次、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为未来多元化服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国际化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