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2010年下半年,CIMA与中兴通讯联合针对中国的财务共享服务进行了一次行业调研,本调查选择已在中国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以及预期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为目标调查对象,力图勾绘出完整的财务共享服务图景。在本次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52份,其中A类问卷34份,B类问卷18份。从行业分布看,调查对象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占比最高的分别为制造业(25%)、通讯/电信业(12%)和IT行业(11%)。

现状

据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见下页图表),共享服务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或跨国企业的中国分支机构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运用,已为企业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共享服务的实施起点和业务范围从调查样本中得知,已实施和准备实施的样本企业主要立足于财务会计业务,与业务本身的易标准化程度和实施共享后的规模效应等因素相关。在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样本企业中,对下一步进行共享的业务聚焦在IT服务、人力资源、数据处理等具有企业平台性职能的业务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国的创建时期,从调研结果发现,2007年出现小幅的增长高峰,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尝试自建或寻求外部协助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调研结果显示,已经实施的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多数建立在上海、北京、大连等一线城市;在筹划实施的样本企业中已开始将选择范围投向了西安、成都等内地城市,也反映出近年来综合成本、人才需求在西安等内地城市逐渐凸显优势,成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热门城市。

已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总结实施经验,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及困难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的制约、流程优化程度、人员转型安置等方面,在中兴通讯为客户实施咨询项目的过程中,客户在财务共享推进进度上受到的较大风险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尤其是信息系统功能新建、改造进度对财务共享的整体上线进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后,样本企业运用了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工具,关注度最高的是绩效管理和质量管理。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对效率提升、业务标准化、内部控制的效用认同度最高,其中有82.35%的企业指出,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70.59%的企业认为加强了总部的管理和监控。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的业务发展规划,此次调研的样本企业多数处于自建共享中心后运行时间在5年以内的,因此大部分企业选择暂不考虑外包,有少数企业考虑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共享中心或考虑承接外包服务业务。在筹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样本企业中,对通过财务共享整合资源、减低成本、提高效率与加强管控的诉求最为突出。有一半的调研对象计划部分借助咨询公司的专业方案筹建。

趋势

共享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保证并促进包含企业、公共事业部门在内的广大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并提高其重要地位。从成功企业的实践来看,共享服务中心在未来呈现如下四大发展趋势: 

1“共享服务中心”从区域性的中心向全球性的中心发展。

目前,大多数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还是分地域的,如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建立三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覆盖其全球业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共享服务中心”将跨更大的地域提供统一的服务,甚至会出现服务全球业务的“共享服务中心”。

2“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展。

随着地域概念的模糊,IT系统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预计将逐渐拓展至供应链从客户端到供应商的整个过程,继续着重于强化企业信息流的管理,使得管理层更迅速地得到高质量的业务数据。

3将“共享服务中心”外包。

更多的公司会将其“共享服务中心”外包给第三方专业公司,就像公司将货运、仓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一样,目前在欧洲,此趋势已逐渐显露。

4虚拟“共享服务中心”。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的IT系统使得“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可以分布在各地,解决语言、招募优秀人才的问题,“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数将进一步减少,运作成本可再降低,但前期在IT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投入更多。 

影响

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财务行业的发展。今天,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开始主动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这些国内企业的佼佼者,在不断为国家、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积极地实践着先进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财务共享服务改变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结构。财务共享服务对财务业务的流程和处理效率带来了质的改变。在共享服务模式下,从事共享业务的人员能力要求能够有效地降低。大规模的生产模式,使得很多业务在财务生产线上作为产品来生产。诸多优秀财务人员能够从基础业务中解脱,投入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去。

财务共享服务改变了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高校在各个学历层次均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专业人员。但事实上,目前的教育对各个层次的会计人员的教育结构没有显著的不同。当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盛行后,社会对中低端会计人员的需求和高端会计人员的需求将会发生显著的转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承担社会中绝大部分基础财务业务,并以高效的流程、信息技术方式展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会消化大部分中低端财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将决定整个社会对此类财务人员的教育需求,知识教育结构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财务会计理论也顺应市场需求,在会计细则和理论上发生了变化,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活力。因此,若要推动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顺利发展,就必须全面探究它在现阶段的变化特点,并把握其本质特征,然后依据经济发展需求,全面研究其发展趋势。

1、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1.1会计主体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计算机和网络迅速普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会计理论得以突破国界的限制,进行国际间的联合和分组。这无疑增强了会计主体的可变性,加大了对会计主体的认证难度,使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变得更难界定。

1.2会计基本前提

现代经济下的会计基本前提是指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会计基本前提的各个组成要素都提出了挑战。

1.3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主要包括提供信息的原因、提供信息的对象、以及提供信息的主要内容等方面。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中,通常将会计信息使用者视为一个整体,为其提供通用的会计报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计信息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及时沟通交流,信息提供者在研究需求者的决策模型后,全面思考其财务需求,进而提供详尽的财务报告,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目标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决策模型提供专用的财务报告。

1.4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主要是为了根据企业决策和要求,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递速度已取得飞速发展,这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操作和调控的时效性。企业信息需求者可以通过相关网站及时了解企业的相关财务信息,因此,在现代经济下,会计分期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1.5持续经营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特点和内部需求,依靠互联网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在项目完成之后,合作企业自动解散。在现代经济下,这种临时性的企业联合已经十分普遍,因此,持续经营的模式将逐渐退出会计理念。

1.6会计要素

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中,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与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经成为新的经济核心,无形资产也发展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知识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会计要素。

1.7货币量

网络的普及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金融活动的国际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这种形式下,国际贸易急剧发展,市值变动的幅度也逐渐增大,这无疑增加了货币计量的难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可能出现一个全球通用的货币计量单位,使国际间的金融贸易更加便捷。

1.8会计权益理论

传统的会计平衡公式主要体现企业财务资本持有者的权益,对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则未能体现,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知识、创新思维能力无疑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财务体系不能只包含非人力资本,还应切实体现人力资本。因此,在现代经济下,必须及时更新会计权益理论。

2、现代会计理论的新变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为顺应经济发展需求也产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若要研究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在熟悉其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上述要素在现代经济下所发生的变化,进而推测和思考其发展趋势,总体而言,当前会计理论主要产生了以下变化:

2.1会计分期概念的变化

会计分期主要是指企业能够及时利用会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现代经济下,信息传递速度飞速增长,传递渠道也呈多样化趋势,许多企业的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共享。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会计分期含义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更加注重时效性和专业性。

2.2持续经营理论的变化

持续经营要求财务会计能够准确把握企业的经营时间。财务会计理论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但随着知识经济的普及,许多企业,尤其是地方性的中小型企业寿命越来越短,这就使得企业的经营时间存在很大的未知性和多变性,持续经营的理念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改变,较之传统的持续经营理论变得更加复杂灵活。

2.3货币量含义的变化

货币计量以货币价值恒定为基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贸易交往日益密切,货币价值产生了更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在这种货币价值起伏变化的背景下,货币量的含义显然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传统会计理论中恒定不变的货币计量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要求。因此,货币计量也在朝着灵活多变的方向发展。

3、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财务会计理论的各个组成要素都在发生相应改变,原有的概念含义和实行手段都已不能满足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当进一步深入探究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掌握其发展方向,促进其持续进步。总体而言,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深的今天,传统的会计管理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建立与国际趋同并符合我国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新型会计电算化系统刻不容缓。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30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在会计软件的使用上,会计地区、部门行业之间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地区普遍使用率较高,可有的地方才刚刚开始:在已实施会计软件的单位中,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现阶段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局限于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尚未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管理会计一方面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记账、算账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管理会计软件步履蹒跚。

2.软件开发偏重技术层面。忽视会计功能的拓展。大多数软件开发商只注重会计软件、使用平台、开发工具、使用环境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提高,而忽略会计功能的拓展。

3.电算化审计未真正实现。目前,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审计风险比较大。导致电算化审计陷入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仍是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再次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

4.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很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满足财务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没有考虑相关部门如人事、仓库、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有关的原始资料还没有实现通过互联网来传递、存储、网上开票等;另外,不同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也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

5.缺乏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应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决策支持计算机化。核算电算化基本是模仿手工操作,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范围、数据和质量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准备阶段。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进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

总地来说,网络会计是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网络会计的兴起迎合了计算机发展的新潮流,同时,网络会计也面临一些问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财务信息的保密性,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电子原始数据的审核和确认,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很难保证。这就需要在立法方面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配套的法律制度。同时,提高网络技术水平,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

三、完善和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基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现存问题的考虑,在今后的完善与发展工作中,应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彻底甩掉手工记账工作,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改革工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尽快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加快网络会计发展进程。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会计软件的开发完善。首先,财政及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规定的标准评审,甚至展开对软件开发过程的审计。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对已通过评审的财务软件进行一次数据安全专项测试,对安全标准达不到规定的责令整改。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单位要增强会计数据安全观念.不断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尽可能保证会计数安全、真实、可靠。其次,作为软件开发商来说要提高软件设计开发放的能力,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2.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必须把会计电算化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来开发。

3.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所有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都存储在计算机磁性介质上,整个账务处理都在计算机内部自动生成。过去靠人工进行的内部牵制制度不再起作用了,这样,审计的职能大大削弱。为了正确处理好会计电算化和审计的关系,有必要完善会计电算化功能。

4.加强数据安全与共享。首先要确保原始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其次要确保操作人员职能的控制。通过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后软件厂商应提高软件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5.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普及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会计电算化发展日新月异,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机很好的协调,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是电算化实现和安全运行及保障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姚晓字.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叨.科技信息,2007,(27).

[2]秦育红.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

势分析[EB/OL].中税网,2009-10-12.

[3]羿媛.会计电算化目前的问题及对策[J].

自动化与控制,2007,(2).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ERP;企业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632-02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RP

HUANG Jin-song, NIE Qing-hua, FENG Jie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ingdezhen 333403, China)

Abstract: ERP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oday's enterprise management software, it is the realization of 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ool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 -ment process of ERP, and tal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RP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Key words: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美国管理咨询公司1990年提出了ERP这个概念,ERP即企业资源规划的缩写。ERP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突破旧的管理思想,着重供应链管理,整合企业管理、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1 ERP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引进ERP提供了技术支持,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互相促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企业管理中越来越重要。起初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简单,仅仅是记录、查询和汇总,但是现在发展为以网络为基础的跨国家、跨企业的运行体系,总的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MIS 系统阶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记录原始数据、提供查询、汇总等功能。经过发展合成的决策支持系统和经理支持系统可以支持多种决策模型,得出可能的方案,还可评估方案。

2)MRP 阶段:MRP通常包含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物料需求、采购订单、库存控制等模块。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构成、客户订单、在库物料进行管理,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清单展开生产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最终实现减少、优化库存的管理目标。

3)MRPⅡ阶段:在MRP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增加对企业生产中心、加工工时、生产能力等方面的管理,达到能够动态监察到产、供、销的全部生产过程。MRPⅡ考虑了财务会计和供应链,信息共享逐步扩大,生产、采购、财务、销售、工程等密切的结合在一起。

4)ERP 阶段:在ERP阶段,管理系统更加的成熟,增加了包括财务预测、生产能力、调整资源调度等方面的功能。以计算机为核心,企业实现了全面JIT管理、质量管理和生产资源调度管理及辅助决策功能。

5)电子商务时代的ERP: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加强了企业同客户或者供应商沟通的能力,实现信息高度共享甚至直接数据交换。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与企业联系更加的紧密了,形成共同发展的生存链。

2 ERP未来发展趋势

2.1 ERP发展方向

ERP代表现在最为先进的管理模式,几乎能解决企业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ERP管理系统,企业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因此ERP系统的推广应用在国内外都很广泛。随着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ERP系统的依赖和需求的增加,这也促进了ERP技术的发展。那么ERP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有哪些呢?

1) ERP同CRM(客户关系管理)的进一步整合:实现市场、销售和服务一体化,CRM与ERP处理过程集成,并更多的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 ERP同电子商务、SCM(供应链)、协同商务的进一步整合:新一代的ERP系统必须能使企业与业务伙伴、客户之间的协作实现数字化的业务交互过程。ERP供应链管理将得到加强,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企业供需协作。全球化市场环境、价值链共享、过程优化、计划准确、管理协调、协同商务等等这些词将不断的出现在企业关于ERP发展的计划中。

3) ERP同PDM(产品数据管理)的进一步整合:ERP同PDM的集成能减少数据管理和数据准备时的工作量,也加强了系统与CAD、CAM的集成,提高整个企业运作的效率。

4) ERP同MES(制造执行系统)的进一步整合:ERP/MES/SFC系统集成后能够实时的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这也是工业企业管控一体化发展的一大趋势。

另外加强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功能、ERP系统动态可重构性、ERP软件的实现技术和集成技术等方面都是ERP未来的发展趋势。

2.2 未来ERP主要特点

1) 管理思想先进性与适应性:首先好的ERP管理系统在管理思想上一定也是最为先进的,这点毋庸置疑,所以管理思想的先进与否决定了ERP管理系统的高度。其实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的企业之间都是有差异性的,没有一款ERP系统是通用的,所以未来ERP系统必须是适应性很强的。

2) 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间协同性: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竞争逐步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企业不仅相关于所从事B2B、B2C电子商务,同时还要参与协同商务过程。未来ERP会支持这类扩展性强的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商务经营和运作。

3) 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除了具备传统ERP具有的功能之外,未来的ERP系统必须增加新的功能,如决策支持系统、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办公自动化等等,构成功能强大的集成管理和决策的ERP系统。因此,未来ERP系统的功能可扩展性必须很好。

除此之外,管理工作流的过程、管理智能性、系统动态可变性、基于实施工具的系统可实施性、系统的集成性等等都是未来ERP必须具备的特性。

2.3 我国ERP未来发展趋势

近20年来,ERP在国内发展经历了MRPⅡ的初步应用、ERP推广应用、ERP产业初创、ERP深入应用、ERP产业茁壮发展等几个阶段。随着国家863计划对ERP的支持,国内ERP发展逐渐的迅速起来,但与国外相比较,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由于中国国情、管理理念等方面的原因,国内ERP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本土品牌的ERP公司的崛起。从近几年看,用友、浪潮等几家国内较大的ERP公司对国外的SAP、Oracle等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凭借在设计上更适合国内企业以及在实施和服务方面的优势,用友、浪潮等大的ERP公司迅速占领国内一部市场。

2) 与SOA的结合。早在两年前,用友、浪潮、金蝶等ERP公司都了基于SOA构架的ERP产品。在新的构架下,业务功能、安全性、易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进。另外一个方面,SOA构架能让用户的ERP系统更加的灵活,实施的成本更低。

3) 进军SaaS领域。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意思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包括用友在内的国内多家公司已经悄然抢滩中国SaaS市场,相信不就的将来ERP系统的SaaS化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 结束语

综上所谓,ERP未来会向多元化、高可用性、高扩展性、基于SOA构架、集成SaaS理念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也许国内的ERP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留下的必然是那些拥有创新能力和执行力的企业。

参考文献:

[1] The ERP Market Sizing Report,2006-2011(2007 Market Sizing Series-ERP)[R],AMR Research,2006.

财务共享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和企业对业务发展的要求提高,实施集中财务管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逐渐成为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许多知名跨国企业如摩托罗拉、诺基亚、GE、ABB、麦当劳等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而国内企业如海尔、中兴、物美连锁、国泰君安、中英人寿等也紧随其后。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好处几乎众人皆知,然而很多企业对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却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因忽视风险管理而偏离成功的轨道。

一、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过程,与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面3个层次:

(一)战略层面的风险

1.变革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是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甚至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因此,在推行初期,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信心不足,无法承受变革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

2.选址管理风险。除了成本收益原则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地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和通信费用、劳动力的成本、质量和数量、关键管理员工和职员的工作意愿、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距离等等。选址的成功将会为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

3.组织架构风险。财务集中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财务管理职能将独立出来,而业务范围也重新进行了划分,由此引出了组织架构和各级财务职能的中心建立和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问题。能否协调好组织间的关系,平衡内部利益是重要风险之一。

(二)组织层面的风险

1.员工风险。与员工管理相关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管层是否全力支持;各级管理层是否认可;人员定位和关键业务合作伙伴;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方案;管理团队灵活思维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持续沟通了解和管理各种变化;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配置;财务人员转型;员工心理变化以及接受变革的态度等。

2.沟通风险。任何变革的成功实施都有赖于沟通策略的有效配合,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策略的实施必然存在极大的风险。绝大多数员工的阻力源于对不确定变革结果的不安全感,或者是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内部主导文化的不适应,因此尽早、尽可能与员工进行坦诚的沟通非常关键。

3.文化风险。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差异、语言和沟通障碍等方面。文化差异是组织获得业绩的潜在障碍,但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则有可能将其转化成实施财务共享的动力,如改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创意和创新、增强灵活性、获取优秀资源、降低成本开支等。文化差异给财务共享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执行层面的风险

1.IT和系统集成风险。财务共享服务大多数都是借助IT和系统集成来实现的。系统的优化和设计将影响流程的设计和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运营。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存储、安全性、接口、兼容、可测量性、产能、反应速度等方面。

2.资金投入风险。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配合,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软件,支付软件实施费用、开发费用、培训费用以及验收后的日常维护费用等。此外,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开发和维护的系统也各不相同,导致资金投入阶段和投入力度不同。而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会直接影响企业推动信息化建设,也无法从技术手段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3.流程管理风险。流程设计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在分支机构得到落实贯彻,必然会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和处理数据的实用效果,这也是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

4.业务变更和适应风险。在全新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业务单元也需要做相应的变更,这对业务部门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变更与业务变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是集团和各分支机构必须考虑的重要事项。

5.法律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覆盖区域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和税务政策上不尽相同,这将会造成服务中心在业务处理上需要照顾到各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尤其是服务中心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为企业活动提供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对企业集团开办相对独立(法人)的单一职能的服务中心(如结算中心)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策性和法律上的障碍。

二、实施财务服务共享的风险防范

针对上述各种风险,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防范。

(一)积极组织人员培训,逐步适应企业变革之道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是对财务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度变革。对于参与到这场变革中的财务人员来说,地域的转移和能力的转型是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及时沟通、深入培训、及时建立绩效体系以及适当的承诺是实践所证实的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共享启动前,强化对各业务单元经办人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集团可以组建讲师团,根据业务需要,培训内容可以涉及财务、业务、战略、管理、IT等,包括财务政策、成本核算口径、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共享IT系统操作、业务规则及时限要求、业务处理、稽核方法和绩效考核等。培训应纳入企业集团的日常工作,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还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针对各层次人员展开相应培训。

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中兴通讯的财务共享先后经历了数据事业部集中、产品事业部集中、国内财务核算人员全部集中、国内销售处财务集中和业务流程再造,尝试专业分工等环节,先后历时两年多,在温和的管理文化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地与每一位变革中受影响的员工进行沟通,经过数次培训和改进,使得共享服务项目顺利实施。通过集中整合后,基础财务业务从分散的各地财务组织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地财务组织中释放的编制用于补充高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获得数据产品,并深入业务提供决策支持。

(二)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完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近年来,国内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ERP为代表的核心业务系统通常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前就已经存在,为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平台。基于这种模式建立的共享中心,具有较好的信息系统基础,更为其进一步进行辅助业务平台和辅助管理平台的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通过组建共享服务IT平台,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集团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IT支撑系统规划和建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在规划和建设共享IT支撑系统时,应尽可能实现与业务系统的直联,这不但可以实现数据提取和处理的全程无缝连接,从而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有效降低手工处理条件下的数据错漏或篡改风险,而且高度集成的系统还可以实现系统间数据的交叉验证,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2.界面的可操作性。为改变传统汇总的报账模式,实现业务经办人根据经济事项的处理状况适时启动报账流程,IT开发时应特别注意界面的友好性,包括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表述,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词汇等等。

3.业务规则的系统固化度。为避免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风险,对表单填制规则、各审核环节的稽核规则、会计制证逻辑规范、银企资金结算规则等等方面应尽量实现系统固化,以提升流程运作效率、质量,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

此外,企业还必须重视与系统的接口建设与监控,包括财务核心系统(如ERP等)、银行系统、税务开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统计申报系统等。

(三)规范财务流程管理,保障信息传递通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企业应根据业务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与制度体系,保障财务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到管理决策部门。

财务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应付账款流程、应收账款流程、存货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和总账管理流程等。流程体系应包括设置岗位职责、流程规范、流程管理和流程考核等内容。企业可以考虑在共享中心专门设置流程管理岗位,主要负责流程管理、分析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在试运行过后,通过流程评估与分析,找出流程的主要薄弱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从内部控制、流程效率、成本节约、新流程测试等方面保证流程的持续优化和内部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企业要高度重视共享流程体系建设,通过强化业务财务协同,推行流程标准化、运作电子化,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高效率、标准化原则。

(四)完善绩效管理,强化财务监督,保障企业集团长期健康发展

实施绩效考核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标的保障手段,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价共享中心的工作绩效,公平合理地处理与此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共享中心的整体绩效。该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是KPI的制定,要依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责任与权力相结合等原则来制定。具体方法可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来建立SSC的绩效管理体系。即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提取,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SSC的业绩,而且兼顾其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

此外,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乃至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针对各分支机构的经营风险,企业集团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通过开展各种检查、稽核、内部审计等活动,对整个集团各个业务和财务流程进行有效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不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集团战略目标在各分支机构得到贯彻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