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VLC;供应链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04EYB022)。
作者简介:陈铭(1968-),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博士后,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企业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7)04-0117-04 收稿日期:2007-05-10
现代物流要求以客户为中心,向大型化、专业化、集团化发展,建构集成化供应链体系,实现虚拟化、网络化物流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供应链整体的物流理念,以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创新。为此,建构VLC(Virtual Logistics Center,虚拟物流中心)以实现供应链虚拟整合在许多情况下是一种优化选择。
一、我国社会物流的急速发展对VLC建设的需要
图1及图2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从1991年的30221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59.6万亿元,物流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大产业。物流成本任何程度的节约都会带来整个社会财富的巨大节约。社会物流总额自2000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2001年以来,连续4年加速增长,到2004年增幅达到29.9%。进入2005、2006年以来,增速有所减缓,但2006年按现价同比增速仍达24%。
不仅如此,我国物流费用不仅绝对数字巨大,而且占整个GDP的比例相当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项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如图3所示。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8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3.5%。增速比2005年上升0.6个百分点;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为18.3%,比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总体趋势与2005年相同。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2006年运输费用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7%;保管费用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1%,管理费用为0.5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3.2%(刘振冬,2007)。
另据最新统计,(刘伟勋,2007)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工业品物流总额的增长最为突出。一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13.7万亿元,增长25.2%,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8%,同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成为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616亿元,同比增长16.7%,快于GDP增长率;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17.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预计2007年全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需求将增长15%以上,物流总费用将增长11%以上,全国物流业增加值将增长10%以上。
图3及以上数据特别显示,我国物流管理费用长期居高不下,90年代以来长期稳定在占GDP的3%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近年虽有所下降,但2006年仍达0.5万亿元。显示出,我国物流管理十分粗放,在利用信息技术管理物流,降低物流管理成本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因此,建构具有实用价值的VLC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是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可行选择。
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单有VLC还远不能解决问题。VLC必须与企业内部ERP相协同,构建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才能真正在管理供应链全流程、降低整体物流成本上起作用。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的网络系统必须功能强大、通信快捷、安全性强,既有高效率的中心处理系统,也有深入各个成员企业内部的广泛客户端触角,形成一个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信息化虚拟物流网络平台。由VLC为核心,形成一个信息畅通、反应敏捷、联系广泛的快捷物流网络与供应链整合平台。
二、供应链流程监控的企业内部信息环流与外部信息环流
企业内部信息优化管理是指企业以信息为中心,用信息流来管理、监督与控制内部业务流程,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与外界需求与环境相一致。亦即将企业内外信息链贯通,实现信息流对生产、物流全过程的监控。
管理信息在现代企业内部供应、生产、管理、销售的价值链传递中,起着核心与关键的作用。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信息管理,即对相关管理信息的收集、优化、处理、反馈,企业信息优化管理必须实现信息链对供应链流程的有效监控。
VLC的功能与企业内部信息优化管理相结合,使得企业管理信息的有效收集、优化、处理、反馈构成了一个信息链的环路,对供应链流程实施着有效监控,构成企业整体供应链优化的基础。信息流对供应链流程监控包括企业内部信息环流与外部信息环流,信息流两部分环流对供应链流程的监控作用如图4所示。
信息流的畅通是供应链整合成功的前提。信息管理的根本任务是供应链创新,是竞争与合作的高度融合,是以满足客户需要为中心的开放式管理与交流。建立在企业内部与外部有效信息管理基础上的VLC才能发挥其迅捷、互动、合作、虚拟化的作用。当前必须着重提出把企业外部的VLC与企业内部业务的信息化管理――ERP系统结合起来,相互协同,才能使之相得益彰。
三、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是VLC与企业内部ERP协同对接的核心载体
要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与外部VLC的协调互动,具体操作方式是将传统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拓展到企业外部资源,建立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资源计划是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与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的有效结合,是一个面向企业供应链整体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对产品整个供应链的研发、设计、生产计划、作业控制、供应投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结算等进行系统化的集
成优化管理。
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是VLC与企业内部ERP协同、对接的核心载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帮助企业将真实的客户需求和定货数量转化为供应链各阶段的原材料生产计划、生产总量控制及生产、销售各阶段的定单管理。它还跟踪整个供应链的财务和增值信息,自动与财务建立联系,使之与生产过程无缝结合。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可实现网络化管理、虚拟化管理、自动化管理的结合,以信息化、虚拟化的集成业务过程来代替传统手工、纸张业务过程,它变革着现代企业生产、物流等领域的经营方式,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次,企业通过供应链资源计划利用VLC将供应商、销售商、客户、协作伙伴纳入企业的生产体系,组成企业的虚拟供应链,形成虚拟垂直一体化,按客户不同的需求同步组织生产与物流,保持产品的多样化和敏捷性,最大限度地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再次,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帮助企业采用柔性技术、模块化设计制造系统与大规模通信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使企业生产以市场为中心;以关注外部信息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信息网络了解行情,组织生产,实现企业供应链各种资源流动的不断增值。最后,构建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企业ERP与VLC相协同、对接,可使企业始终保持资源的敏捷顺畅,积极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资源,按市场需要动态、实时地组织生产,实现生产与物流、采购与销售、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全方位优化,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业务流程。以低成本、高服务的产品占领市场,增加企业的获利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四、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平台的整体结构
从实施构建的角度,VLC与企业内部ERP系统整合所构建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应把系统平台(包括接口)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信息流与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VLC与企业内部ERP系统的协同规划、管理与运作。供应链资源计划的系统平台的整体设计应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其整体结构主要包括下列系统模块:
1、信息系统与信息显示系统。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平台的前端应是一个信息系统与信息显示系统,组成一个由VLC与各级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最终客户等参与的信息与显示的网络平台界面。
2、供应链交易智能处理系统。供应链资源计划的系统平台的核心系统之一是供应链交易智能处理系统,该系统由数据交互子系统、智能决策支持子系统、在线交易子系统及中心数据库子系统等模块组成,履行如下功能:该系统具有整体商业智能环境,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以智能方式处理企业间供应链交易的自动分析、筛选、匹配、完成,大量成员企业的历史数据在中心数据库系统汇总,当企业需要供应链匹配服务时,一般情况下,交易可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支持下自动完成供应链交易手续,只需企业确认生效,特殊情况下,企业可自主设定交易要件,寻找供应链匹配方,手动完成交易手续。
3、物流智能管理服务系统。物流智能管理服务系统是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平台的另一核心系统,该系统由GIS、GPS子系统、物流智能规划调度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配送服务子系统、金融服务子系统、海关、商检服务子系统等模块组成,履行如下功能:该系统在企业间供应链交易形成后,在交易要件规范下,利用商业智能与数据挖掘技术,完成物流作业的控制,完成物流信息集成、监控、交互、反馈,实时监控、协调、整合物流作业。最后将物流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导入中心数据库系统。
在交易及作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数据都储存于中心数据库系统,以备以后使用。同时,有关过程与结果的数据信息由中心数据库系统进入信息显示系统,由信息显示系统向交易各方显示,最后由单证形成系统形成各种所需单证,交付各方企业。实现VLC与企业内部ERP系统整合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平台的整体结构如图5所示。
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平台的各模块统一协调处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关系,该系统由最终客户的订单输入为启动,通过虚拟供应链网络的逐级传递,使得网络成员的各厂商获得充分信息,根据订单要求开始各自内部生产运作,在需要进行实体物流活动时,作为虚拟供应链网络成员之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时进行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实现整个物流过程的全程协同,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成本,适时、适地提供最终客户所需要的商品及服务,获得最大的物流效益。
五、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通过供应链集成,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业务高度同步。构建虚拟化、网络化供应链体系
Charles C.Poirier等(2003)研究了满足客户需要的网络供应链整合技术,认为现代企业的供应链已从传统市场向虚拟市场、网络市场延伸,企业与其供应商、销售、最终客户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业务往来关系,而是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的供应链同竞争对手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一切为供应链资源计划提供了强大的用武之地。在网络经济时代,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具有完成虚拟化、网络化全程供应链模式构建的系统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业务高度同步,达到物流的根本变革。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通过供应链集成,实行实时控制、柔性管理、销售跟踪、商品调运、包装运输、电子付款等物流环节的电子化处理。可以做到运输管理、库存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信息管理的高度协调与一致,实现储运自动化、商品选配自动化、会计核算自动化,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谋求供应链整体效益,实现企业组织内部与企业之间的业务高度同步,达到物流的根本变革。
2、实现企业内、外物流运作及供应链全过程的集成化、虚拟化、网络化。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将物流的信息化放在首位,实现企业内、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充分共享,实现供应链的全程信息化监控,形成虚拟化的物流管理模式、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方式,实现企业内、外物流运作及供应链全过程的集成化、虚拟化、网络化。
3、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高效合作,非核心业务的有效外包。通过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构建虚拟化、网络化供应链的系统功能,还表现在实现供应链全流程的高效合作,表现在企业可以实现对非核心业务的有效外包,特别是以VLC为其外包的管理者与组织者。业务外包使企业可以专注于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在供应链中处于主动地位,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通过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最终使得企业的竞争场所从
物理性的市场场所深入到信息性的市场空间,使客户可以自主地选择个性化产品。企业生产的中心转移到一种灵活的、由需求决定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来调整管理方式,通过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等手段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加快响应过程。完成虚拟化、网络化全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六、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的五个层次
所构建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要具有实用价值,必须具有完善的系统接口。为此,必须开展信息标准化建设,特别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是ERP系统与VLC系统相结合,构建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的关键所在。建设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从一开始就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我国物流的标准化建设落后于物流本身的发展,对建设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形成了制约。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包括由内到外的5个层次,如图6所示。
1、电子单证和报文格式标准化。深入到供应链资源计划最内部是电子单证和报文格式标准化,包括EDI及XML等单证及报文标准。电子单证和报文格式标准化是供应链资源计划实现所有业务功能的基础。
2、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数据元与交换标准化。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传递必须实现物流信息数据元与交换标准的统一,具体包括生产运作数据元标准、物流数据元标准、贸易过程基础数据元、配送业务基础数据元、仓储业务基础数据元、运输业务基础数据元、流通加工业务基础数据元、国际货运业务数据元、物流作业基础数据元的标准化。
3、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流程信息交换规范标准化。供应链资源计划的系统交流必须实现物流业务流程信息交换规范的标准化,具体包括生产运作过程信息交换规范、交易过程业务流程信息交换规范、配送过程业务流程信息交换规范、仓储业务流程信息交换规范、运输过程业务流程信息交换规范、国际货运业务信息交换规范的标准化等。
4、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平台开发、应用标准化。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的第四层是实现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平台自身的标准化建设,即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及信息平台开发、应用标准化,包括基础术语、消息传输规范、体系结构、通用接口,以及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总体规范等的标准化。
5、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化。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信息标准化建设的最外层是其物流信息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包括: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准入制度、数据管理与维护制度、存储安全规范、传输安全规范、访问安全规范的标准化等。
近期要大力开展与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及VLC有关的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最近国务院八部委印发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即提出了物流信息类标准(包括信息类的基础标准,物流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物流信息采集标准,物流电子单证及信息交换平台标准,物流信息管理类的标准等)的标准化重点建设项目。根据规划,这些标准的制定工作大都将在近年开展,物流信息类标准的制定完成必将促进VLC的信息标准化建设,进而大大促进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的整体信息标准化建设。
七、建构VLC与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的实施层面
必须认识到,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是建立于VLC基础之上的。目前,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VLC,更何论供应链资源计划。因此,当前我国应着力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VLC创造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之协同,对接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我国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VLC与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对供应链管理效益的重要推动作用。构建VLC与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企业供应链整体优化,具有取得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地位。我国应尽快制定VLC与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技术发展框架与战略,选准发展方向、建设重点及技术突破点,处理好基础与应用、政府与企业、开发与引进的衔接关系,加强技术研发与资金投入,使我国在这方面尽快形成竞争优势,获得生产与物流的战略利益。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近年来有了不少进步,从企业信息化看,目前,已有四分之三的大中型企业引进或计划引进ERP。但由于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低,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金融电子化程度差,法律规范滞后,我国发展VLC,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整合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供应链资源计划目前尚处于概念阶段。有鉴于此,以下几个层面当前尤其应加快进行:
1、加速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为特征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VLC以及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的首要前提。应大力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为特征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订货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条码技术(Bar-Code)、射频技术(RF)等物流基础条件极不完备,形成我国VLC发展的瓶颈。在这方面,必须加大投入,使我国物流信息基础设施近年内有明显的提高。
2、全方位提高VLC及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的社会接受度、概念推广度。各国的实践表明,在概念推广、提高社会接受度、建设完善法规体系方面,政府要发挥先行作用。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各部门了解VLC与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是提高物流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方法。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提高VLC及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的社会接受度。并采用电子化招标、电子化分配配额、电子化政府采购等手段,引导企业开展虚拟物流建设与供应链资源计划系统建设,逐步在全社会推广。并建立相关法律体系,使之有章可循,有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
2、孟晚舟出生于1972年,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账务管理部总裁、销售融资与资金管理部总裁等。
3、1993年,孟晚舟深圳大学毕业进入华为工作。最初几年,她和另外三个女孩承担了总机转接和文件打印等工作,琐碎且辛苦。
4、1996年,公司第一次参加国际通讯展,孟晚舟随团去了莫斯科。
5、1997-1998年,就读于华中理工大学财务专业硕士。
6、1998年,孟晚舟从行政转到财务。
7、2003年,孟晚舟负责建立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这一系列的改革包括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财务制度和IT平台,使得全球的财务组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运作。
8、2005年到2009年,在华为全球账务系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建设中,孟晚舟主导建立了五个账务共享中心,覆盖和支撑全球的会计核算工作,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
9、2007年开始,孟晚舟负责实施华为集成财经服务的变革项目,该项目实施能为各级经营组织提供更完善、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财务数据,促使华为持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综合解决方案。
10、2011年4月17日,华为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首次公布了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名单。名单显示,孟晚舟为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并出任公司常务董事、CFO。
11、2018年3月23日,经持股员工代表会投票选举,孟晚舟出任华为副董事长。
关键词:零售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措施及建议
一、W零售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W集团是一家典型的零售企业,具有分(子)公司层级多、数量多、区域多等特点,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把日常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数据的核算上,很少能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决策提供信息与帮助,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的变革迫在眉睫,财务共享中心应运而生。
(一)集团企业管理层级复杂,严重影响企业业务处理的效率及信息的获取
W零售集团企业主要经营30个国际品牌的服装特许经营业务,在经历了20多年的经营发展后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集团陆续与欧洲多个国家的服装品牌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将时下最具潮流的设计师服装品牌引入中国市场。为了配合业务的发展以及品牌的运营,集团已经在香港、澳门、深圳、上海等地成立了多个营运中心。集团旗下有独立法人公司99个(其中子公司4个),分公司66个。随着集团规模不断壮大,各法人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管理层级多且复杂,管理流程、业务处理流程和财务处理规则等也出现多样化,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业务处理效率、企业风险控制以及统一口径信息的获取。
(二)人力成本高,集团管控难度大
W集团企业在某地新成立一个营运中心时,都至少需要配置3名财务人员(出纳、会计、经理)来完成日常工作。每个会计人员往往需要负责5-8家店铺(分公司)的全盘账务处理工作,当一个会计人员离职后,公司需要花3个月至半年时间才能培养或寻找到能够接替该岗位的合适人选。如此重复建立财务组织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和成本,也很难实现财务统一管理。并且还产生了以下问题:1)财务报表编制和上报时间不统一,集团汇总报表、合并报表编制效率低;2)财务人员60%-70%的精力用于日常基础业务处理,没有有效深入地进行决策支持,从事更高价值的业务活动;3)财务人员归属于营运中心负责人管理,缺乏财务独立性。
(三)集团对信息系统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
W集团企业没有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每个营运中心使用各自独立的财务软件和零售端POS系统,并且品牌和版本各不相同,服务器也是分散在各地,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信息数据的获取。比如:集团旗下的B品牌在大中国区有20间店铺,分散在各个城市和地区,分别由香港、澳门、深圳、上海四个营运中心进行区域化管理。集团管理层想要获取B品牌2016年的总销售数据,财务人员就需要分别在多个系统中获取各营运中心相应的数据后再进行汇总,当集团品牌和营运中心成倍数增长时,这种营运中心各自为政的管理方法就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这种信息获取平台不统一、信息沟通不对称的情况也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变得日趋严重。
二、某零售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一)组织模式的建立
W集团选择在深圳地区成立财务共享中心,首先因为深圳距港、澳地区较近,方便日常沟通与联系;其次深圳的人力成本与港、澳和上海地区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能够使W集团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将各个营运中心的财务部门整合在集团CFO之下,而并非各地区的营运中心之下,同时也确保了财务会计人员具有最大的独立性。在新的组织模式下,W集团企业将财务划分为三个层级: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作为集团层面的战略财务主要是为CEO和CFO提供决策支持,职责有:制定财务战略和规划、制定财务制度规范与政策、资金和投融资管理、风险管控和绩效管理、税务筹划等。作为营运中心层面的业务财务,其主要职责有:为所在区域的营运中心提供经营决策支持、管控业务经营中的风险、支持营运中心计划预算和预测、投资分析和成本费用分析等,为营运经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作为共享中心层面的共享财务则负责会计日常业务处理,如:收入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应付及费用报销、总账核算和财务基础报表、原始档案管理等 。
W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将财务基础工作进行小组专业化分工作业,分别成立应收组、应付组、资产组和总账报表组。每个小组的组长负责培训组员达到标准化工作要求,并按照每个人的作业量进行绩效管理。把以前一个会计全盘处理多家公司账务的模式变革为多人随机处理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以及法人架构的局限,将所有的财务核算都汇集在一起,在降低出错率和成本的同时还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二)财务流程制定
W集F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同时,也对现有流程和规则进行了标准化。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将W集团原来分散在各个营运中心的财务活动、拥有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以前W集团各营运中心的财务人员与营运经理在一起办公,难免会有人情的困扰,导致政策执行的偏差。现在通过流程优化与分离,将大量重复发生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专门的部门进行处理,通过统一标准、审批人员与业务申请人物理分离,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在统一标准流程的过程中,W集团企业也关注到了风险管控与运营效率的平衡。比如费用报销流程,共享模式相比传统模式的改变非常大,传统模式下各营运中心报销流程仅在营运中心范围内形成闭环。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每一笔费用须进入财务共享中心审批,实现业务和财务的分离,真正保证财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方面能切实体现加强集团管控的效果,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同时又合理兼顾运营效率,为员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在流程审批授权的设置时,通过对费用分类、金额分级的方式设置分级授权,高金额业务审批流程相对更长、层级更高,且需要各营运中心财务负责人审批;而较低金额的费用,则流程节点少、不需要营运中心财务负责人审批。
(三)IT技术支持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还需要借助IT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与支持才能得以真正实现。因此,共享中心建立的过程,也是企业信息化改造和优化提升的过程。W集团的各个营运中心主要分布在大陆与港澳地区,为了使三地的信息能够做到实时共享,集团对现有的服务器设备和配置做了升级改造,并且为了保障大陆地区与港澳之间畅通互联还搭建了VPN。同时,W集团为了统一各个营运中心所使用的财务核算软件,购买了适用于零售行业的EPICOR品牌软件,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提供硬件支持。
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财务不再仅仅是核算,还需要支持绩效管理、支持市场预测等,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分析。W集团的下一个信息化目标是把OA系统、零售POS系统以及网银系统与EPICOR之间建立数据接口,以加强系统之间的集成,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实现数据的共享。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紧密集成,可以保证财务与业务信息的一致性;通过整合系统之间的接口,规范数据在系统之间的流转,避免系统与系统之间产生“信息孤岛”。
三、财务共享中心运行的相关措施及建议
(一)人员储备与调整
在传统的财务模式下,财务人员通常是一个人处理一个或多个公司的全盘账务,个人的账务处理能力相对较强。而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财务人员长期都在重复着一项基本工作,对综合知识要求不高。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安排有意愿学习的员工在共享中心的几个小组中进行轮岗,避免长期重复一项基本工作而产生倦怠感。对于部分具有一定能力的财务人员,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转变到共享财务工作模式后,往往会产生“大材小用”的负面心理,时间长了会造成人员的流失。企业应注重对现有会计人员的使用,发挥他们经验丰富的长处。对于有发展潜力、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外部职业培训,然后通过考试竞聘的方式到财务管理岗位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此外,还可以招聘一些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这类人员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值较低且可塑性较强,能为共享中心的人员流失提供后补力量。
(二)绩效管理
建立共享中心后,重点应关注绩效考核战略并建立能力模型,以减少有能力员工在共享中心发展过程中的流失,从而化解和规避核心人员从组织中流失。对于共享中心组织的绩效管理可采用BSC平衡计分卡,从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服务对象满意和财务指标四个维度评价和考核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效果。共享中心个人绩效管理可采用KPI指标,从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四个维度评价和考核个人工作效果。包括建立岗位职责和报告关系、评估现有能力、确定培训与招聘需求,以及制定包含解聘与保留的方案等。最重要的一点是绩效考核的指标必须客观、公正,这样才能让共享服务的对象与提供者都认可。
(三)运营与管理战略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应遵循集中不集权、分权不分散;集中核算,集中报账,资源共享;总体规划,统一标准、兼顾差异;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共享中心在运营的过程中应及时并持续地解决提供服务和履行监督职能的冲突问题,完善统一相关制度,减少特殊事项,并且持续优化内部共享体系。随着财务共享的持续发展、组织的成熟和人员的成长,应不断发展与创新。最终以拓展财务外包服务业务为中长期战略目标,将财务部门从一个“费用部门”转型为“业务部门”,为集团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结语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将零售集团企业原本分散的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再造,把基础的账务处理工作集中到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进行处理。帮助零售集团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源来创造价值、加强集团管控能力及标准化建设、降低财务运营成本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建华.财务管理迈入2.0时代[J].新理财,2016,11.
【关键词】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
当前,世界新军革以迅猛之势奔涌而来,发达国家军队逐步开始了各自的信息化建设实践,一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在近期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严峻的现实和“落后挨打”的切肤之痛,促使我军加紧推进新的军革,加快机械化与信息化复合建设发展。打仗就是打后勤,军队基层财务是军队财务工作的基础,是我军基层后勤工作的重要部分。为顺应新军革的潮流,我军必须积极调整战略,加强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军队基层财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加强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加大财力投入,优化资源配置
军队财力资源是从价值角度确保军队适应新军革、实现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经济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国家都将注意力转向发展信息化建设上,在提高国力的同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增强信息实力。我军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因而更应当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进行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在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对重点部队实施重点保障的同时,根据各部队的具体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力使用效率。条件较好的部队,可让其承担一定的投入,条件较差的则给予一定的财力倾斜。这有助于协调各部队基层财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实现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建立适应军队基层财务需要的信息化网络及其平台
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网络及其平台,是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载体,它主要包括军队基层财务信息的“高速公路”,即传输信息的计算机网络与指挥通信网络,以及系统中一切与此相关的军队基层财务装备。军队基层财务信息网络建设是指在军队基层财务活动中,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认知与再生,以及执行等各种信息功能的军用网络的集合。与军队基层财务信息网络相联系的信息化平台,即相关的军队基层财务装备。它们是军队基层财务信息网络运行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也是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要素。建立军队基层财务信息网络,应当依托各单位自动化指挥网络,建立以各单位财务部门信息网络中心为龙头,各基层单位信息站为基础的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局域网。信息网络中心负责信息系统的更新、汇总、加工、传递,并建立病毒防火墙,各基层单位信息站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以促进信息间的联网共享,同时也便于为上级提供最基础的基层财务数据信息。
(三)建设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体系
1.建设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一是统一性。建立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要按照全军基层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尽量使用全军或总后已有的标准,对全军或总后已确定制定但尚未出台的标准保留接口,以保证军队基层财务通用信息与全军或总后的一致性。二是科学性。在建立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时应符合军队基层财务管理法规的原则,在建立编码时,必须以军队有关部门的管理法规为依据,参照国家和军队标准制定的有关规定,力求概念准确、结构合理、内容完整。三是实用性。新建立的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首先必须方便部队简单、快捷地使用,尽量将公用数据、通用数据纳入标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设计标准时,必须兼顾平衡各业务子系统业务处理的要求,统一覆盖面,方便对数据的查询、分析,实现全盘管理和综合维护。四是可扩充性。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军队基层财务业务的发展和调整,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也要进行扩充,特别是在建立编码时要预留空间,保证以后数据标准扩充时不发生冲突,确保数据的连续性,为将来适应技术的发展提供扩充手段。
2.建设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标准体系的主要内容。一是概念和术语规范化。军队基层财务信息标准化首先是要统一军队基层财务数据涉及的概念和术语,只有对概念术语的内涵和外延有了一致的认识,才能使所有参与军队基层财务软件开发、使用、维护的人员对军队基层财务信息系统中涉及的管理对象形成共同的认识,才有可能实现数据的统一、规范管理,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之间的交流。二是通用数据字典标准化。将军队基层财务通用数据字典标准化,是规范数据编码格式,保证数据一致性,简化数据录入操作的有效措施,也可以为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处理提供公用信息的编码标准和规范。通用数据字典应包括字典表名称、数据结构、编码规则、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约定和规范。三是军队基层财务业务接口数据标准化。在财务业务处理过程中,各业务之间存在大量的数据交换,GJB2041―94为这些接口数据制定接口规程或有关的协议或约定,是建立军队基层财务数据共享机制的基础。接口数据标准化包括:接口名称和标识、源和目标、取值范围、计量单位、精度等。涉及的数据内容主要有:供应实力、供应标准、经费结算数据、报表数据等。四是军队基层财务数据元标准化。数据元是数据存储和交换的基本单元。定义数据元标准就是把军队基层财务软件中使用的数据元的名称、含义、表示、类型、取值范围等作统一的规范,这是实现军队基层财务数据共享的最基础工作。军队基层财务数据库设计时应遵照军用标准《军队后勤信息指标体系分类与代码》(GJB4299.X―2002),对国家和军队标准不完善的内容可提出修改意见,在国家和军队标准修订时进行修改完善。
(四)加强信息化军队基层财务保障理论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应坚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军队基层财务快速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理论研究。首先,要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基层财务保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从近几年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使军队基层财务保障和手段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快速、准确、高效、全程保障等特点。应用新的思维研究探索其特点和规律,从根本上把握本质要求,科学指导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确保健康、快速、有序发展。其次,要加强信息化军队基层财务保障理论研究。积极借鉴外军和地方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认真研究信息化军队基层财务保障的基本内涵、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积极探索与信息化战争要求相适应的军队基层财务保障方式,明确基本模式和标准体系,构建全新的适应信息化作战要求的军队基层财务保障理论体系。最后,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用正确的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统一思想认识,搞好科学筹划,制定对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强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加深对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当前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思想认识开始,提高对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是推行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的前提,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层财务实施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进行学习和广泛宣传。一是取得党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是抓好基层部队后勤建设的重要一环。二是使军队基层财务网络的各个环节、单位充分发挥作用。三是统一广大基层财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形成自觉学习、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工作的良好氛围。
2.创新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根据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培养目标必须以信息化为坐标,立足当前信息化建设实际,着眼长远发展需要,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观念信息化、知识信息化和能力信息化,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有效进行信息采集、处理、使用和安全防护。为此,不能局限于目前已有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要广开思路,采取超常措施,实现"三个新的转变"。
(1)在人才教育训练观念上要实现新的转变。认真研究教育训练的新情况、新问题,树立开放性、创新性、超前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教育训练观念,创新教育训练理论、内容、技术和方法,不断推进教育训练的深入发展。(2)在教育训练渠道上要实现新的转变。教育训练要抬高起点,提高层次,普及和增加高学历教育,盘活教育训练资源,加强院校与部队之间交流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利用远程教学网络系统,开拓教育训练视野,拓宽教育训练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补、优势互补"。(3)在优化成才机制和环境上实现新的转变。完善和优化人才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和保留的机制和环境,使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选拔使用优秀人才要不拘一格,鼓励立足岗位成才。完善人才竞争机制和奖励措施,奖优罚劣,鼓励个人成才冒尖,对有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大力宣扬优秀人才典型,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气氛。
3.正确处理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涉及方方面面,关系比较复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进程和质量。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五个关系。(1)正确处理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站在长远发展的高度制定建设规划。同时要结合部队现实需要,抓好当前建设特别是急需项目的落实,做到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统一。(2)正确处理局部跃升与整体推进的关系。总体上必须坚持整体发展,全面提高。但实际情况不允许样样都搞。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和力量,合力攻关,在局部取得突破、取得经验,以局部的跃升带动整体推进。(3)正确处理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学习借鉴军内外有益经验和成果,可以提高建设层次和起点,也是一条便捷途径。但不能简单地照搬照套,要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和重要环节上突破,形成建设特色。(4)正确处理建设与应用的关系。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不搞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坚持建用结合,边建边用,以建带用,以用促建。在建、用互动良性循环中推动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提高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建设的水平和使用效益。(5)正确处理军队基层财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硬件和软件犹如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两个轮子,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软件比硬件更为重要,但软件建设却容易被忽视。必须端正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既要积极加强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又要注重军队基层财务信息化法规制度等软件建设,使其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家胜.加快推进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军事经济研究.2007(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谨代表**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我院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自开展“四化”乡镇卫生院创建以来,我院高度重视,凝聚共识,集合正能量,提出了“突出特色、彰显亮点、注重成效”创建战略构想,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紧盯创建目标,优质高效打造“建设标准化,业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行信息化”创建样板,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我院创建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镇卫生院位于中国小龙虾之乡,戏剧大师先生故里——潜江市的西北边陲,全镇版图121平方公里,人口4.5万。**镇卫生院始建于年,占地面积17024㎡,业务用房5228㎡。拥有固定资产900余万元,住院床位60张,在编人员68人。有C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各类较先进医疗设备20余台。设有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理疗、检验、影像等科室。是卫生部首批“一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全省爱婴医院,2012年我院又成功创建成为“省级示范乡镇医院”,并傲居全省榜首。
二、主要创建工作
我们的创建目标是建设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业务规范化、运行信息化。为达到创建目标,我院迅速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创建任务,按照“定人定时定责”的原则抓好创建工作落实。在创建活动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站在发展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标准化建设
医院是面向社会、服务民生的窗口行业,其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必须注重窗口的“美度”和“亮度”。而医院建设要达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关键。我院站在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医院的发展远景和建设蓝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标准化建设。
**卫生院以前因场地不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难以容建专门的公共卫生部。卫生院多次邀请市卫生局、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来院指导工作,上级领导在查看了我院的尴尬处境和规划蓝图后很受感动,新征建设用地很快批拨下来。目前,占地面积分别达到2亩、总投资突破300万元的公共卫生部和住院部都相继改建、新建起来了,实现了医疗业务区、公共卫生服务区和生活区的分区隔离,完成了门诊部、住院部、公共卫生部和感染性疾病部的各得其所,从而真正形成“三区分隔”、“四部独立”、整体科学美观的崭新格局,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
为实现控感达标,我院又新建三区三通道的120平米供应室,并且,手术室、产房也建成三区三通道,合理的使用面积和科学的布局均得专家的欣赏和肯定。感染性疾病门诊通过重新规划布局,原来共为一体的肠道感染病和发热病门诊被有效分割开来。此外,对医护通道与病人通道也实施分离,各行其道,避免交叉感染。医院还扩建了200平米健教室,改建了50平米多媒体会议室,住院部安装了呼叫系统、中心供氧系统以及空调和电视机等,极大地改善了就医环境,获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医院的庭院经过改造后,不但整个庭院宽敞明亮,赏心悦目,院内还形成了一个曲径通幽的循环通道,真正实现了庭院的绿化、美化和亮化。
二、以创新的思维,从制度入手,着力建立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
科学化的管理是确保优质高效和稳健发展的有效法宝。我院以创新的思维大胆突破传统管理模式,从改革完善制度入手,成功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机制。我们发扬民主、集思广议,发动广大职工出点子、想主意,形成一系列体现民主精神的规章制度,同时,我院多次组织中层干部赴外学习取经,并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最终综合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形成和建立各种制度52个,完善各种管理表格43套。制度确定后,我们组织编印、做到人手一册,并经常组织学习对照,定期考核评比,对照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此外医院全面落实院务公开,接受民主评议监督。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了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为确保医疗安全、优质服务奠定了基础。
三、与时俱进,加速实现运行信息化
以农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为重点,加强软件建设,搭建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国家专项资金10万元和自筹资金15万元为医院各科配备服务器1台、电脑53台,打印机24台、刷卡器16台、条码扫描枪2把;按照每个村卫生室(所)“四个一”的标准(即一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刷卡器、一把条码扫描枪)为辖区29个村卫生室(所)配备了应用终端。在网络运行上,按卫生院10M光钎接入,每年8000元;村卫生室4M宽带接入,每年660元的标准与电信公司签定网络租用合同。同时另自筹资金4.2万元与深圳美谷佳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的综合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即谷仓医疗软件系统),综合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功能包括医院管理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和村卫生室管理系统。其医院管理系统功能主要实现了门诊收费、药房管理、药库管理、物资管理、电子处方、电子病历、财务报表、院长查询、新农接口等9大功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功能主要实现了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防接种、卫生监督协管、绩效考核等12大功能。村卫生室管理系统实现了村卫生室药品、处方、费用的实时在线监管功能。
目前,信息化建设的便捷已经凸现,一是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已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门诊、住院的诊疗信息实时自动导入居民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在任何医疗机构或互联网上均可查询和调阅个人健康信息,做到了档案的时时更新、时时应用;二是新农合系统与医院管理系统对接,发放居民健康“一卡通”3万余张,在市、镇、村三级医疗网络中实现了新农合“一卡通”直报,既参合农民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直接报销;三是工作效益明显提高。各村卫生室的日常工作全程数字化,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卫生院通过村卫生室管理系统对全镇村卫生室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管理水平;四是医疗成本明显减少。医疗资源共享,明显节约了公共医疗资源。患者医疗信息共享,大大的降低了公众医疗费用;五是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管理、考核信息化,可随时随地的查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方便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
四、推进业务规范化,提升文明优质服务水平
创建工作实际上就是一次能力提升的过程,我院以此创建为契机,将创建与“核心制度知识竞赛”、“签约医生服务”、“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三好一满意”有机结合,对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在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隐患、核心制度落实等方面进行自查,针对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医患沟通不及时充分、十六项核心制度执行不严、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一是开展业务知识学习,加强临床业务知识、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及卫生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要求业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必须参加,并制定了奖惩措施。二是将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纳入医疗质量考核,与分配挂钩。三是每月进行医疗质量检查,督导核心制度落实,重点抓医患沟通制度、转诊制度、危重病人管理制度落实。四是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组建由临床医师、公共卫生医师、注册护士等组成的巡回医疗卫生服务团队12人定期到本辖区各村开展巡回医疗、健康教育指导、健康随访等服务。五是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严把质量关。坚持狠抓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严格落实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并指导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六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我院全面推行“医卫结合”服务方式,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水平。通过推行业务规范化创建,基本杜绝了医疗纠纷,塑新了医务工作者的“白衣天使”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康乐社会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