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通物流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绿色物流 可持续发展 法制化 标准化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转变,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一.绿色物流的内容
1.集约资源。集约资源就是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如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考虑和原有物流硬件设施的兼容问题,结果新的修起来,旧的就弃置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2.绿色运输。绿色运输一方面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另一方面要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3.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4.绿色包装。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5.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6.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与资源循环、资源替代、资源回用和资源处置有关的物流活动,它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绿色物流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加深和政府的重视,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1.物流设施选址规制。现在建在市中心的物流中心多搬迁到城乡结合部,并把新的物流中心建在交通主干线和支线的结点上,即减轻了城市内道路的运输压力,也增加了运输的灵活性。
2.交通规制。为保证城市中心的空气质量,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不断强化污染源的控制,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对交通进行规制化管理。
3.法制化。2006年10月4日,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了《关于环保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附加了首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意见》规定政府应优先采购清单上的产品,以实现绿色化管理。
4.标准化。我国政府已经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5项标准等同并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并于1997年4月1日开始实施。
三、我国绿色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和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绿色物流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物流业起步比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其认识还非常有限,与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相比,无论从政策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1.观念上还比较落后,人们普遍的意识薄弱,对绿色物流及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2.政策法律法规等还跟不上物流的发展,尽管有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出台,但条款还不够细,还不能规范所有的与绿色物流相悖的行为。
3.技术落后,不成规模。目前我国的绿色物流处理技术、管理技术还都停留在起步阶段,还不能与世界接轨,不符合ISO标准的要求。
4.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绿色物流标准的制定往往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挂钩,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标准,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处理起来就很困难。
5.所制定的绿色物流方案缺乏权威性,中央政府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执法机关,但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制约了这些政策的实施,一些地方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置国家法规于不顾,不惜牺牲环境为代价,只重经济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这成了制约绿色物流发展和实施的瓶颈。
四、今后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趋势
1.从观念上认识到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认识,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观念。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全社会的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2.开展一贯制运输和共同配送,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联合一贯制运输可以减少废气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共同配送可减少污染,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要树立企业绿色形象,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鼓励铁路运输,构筑环保物流发展的框架。
3.开发绿色物流技术。绿色物流观念的改变和经营的推行,更离不开绿色物流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而我国的物流技术与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相比,大概有10年至20年的差距。
4.制定绿色物流法规。制定和颁布这些环保政策或法规,既可以成为企业的压力,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机会,物流企业经营者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明确方向,克服障碍,推动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
5.加强对物流绿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我国物流发展滞后,和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有关。绿色物流作为新生事物,对营运筹划人员和各专业人才要求面广,层次高,急需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有针对性地培养,才能为绿色物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的绿色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路岷山:绿色物流理论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6(6)
[2]陈建波: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6(27)
[3]范小静:浅议绿色物流[J].当代经理人,2006(9)
[4]陈文汉主编:电子商务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物流信息化;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产业而今已经成为国内外发展的热点产业,物流信息化则是这一热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在发达国家物流活动的组织已由企业内部信息集成转向各企业间的信息集成,物流活动飞、更加国际化和网络化。我国正处于物流业快速发展,信息化改造的重要阶段。
一、信息化对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中,电子信息技术充分地运用在交通运输物流业中,成为了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物流活动中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处理输出,由此产生起指挥、协调、支持和保障作用的决策。信息化对现代物流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沟通联系
物流系统是许多个行业、部门以及众多企业群体通过各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构成的经济大系统,物流信息作为沟通物流活动间联系的桥梁,能够满足各方的需要。
2、引导和协调
物流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反馈优化供应链结构的变动和物流布局的;协调物资结构,促进供需平衡;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合理使用。
3、管理控制
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实现物流活动的电子信息化,我们能够通过货物实时跟踪、车辆实时跟踪、库存自动补货等手段,追踪物流运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控制运营成本。
4、缩短物流管道
需求存在一定的波动,为应付这一波动,我们通常会在物流供应链的不同节点上设置中间库存和最终库存,但是这些库存增长了供应链,提高了供应链成本。通过物流信息化的实现,我们就能够实时地掌握供应链上不同节点的信息,增加透明度,减少库存,缩短物流管道,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地区壁垒已经被逐步打破,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交通运输物物流企业也正在成为实现区域之间物资交流和信息交换的重要手段。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在软硬件的现代化程度和操作上以及发展模式和构造理念与国外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其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受现行经济体制的制约,物流企业信息化设施和管理程度较低。
如今物流信息分散度较高,物流和信息流混杂在一起,这使得物流信息传递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从而出现车找不到货,货找不到车,货车实载率普遍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要完善现有的物流管理系统,就必须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
2、未能使物流与电子商务成功接轨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意味着使物流和电子商务在业务和技术两个方面实现对接与整合。这样,一方面,现代化的物流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在信息化交易的推动下发展;另一方面,电子商务通过物流活动实现具体的业务。但就我国现有的实践来看,目前物流工作领域中由电子商务促成的交易量依然很小,这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较短、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直接相关。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如何进一步使物流与电子商务实现接轨,这一问题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存在问题
建立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统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交换,是当前物流实现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
三、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
为使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发展,首先需要大力改进物流服务理念、着重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打破地方保护;其次,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集成业务流程中各个彼此分离的环节;最后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结和管理,使整个业务流程合理和透明。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建设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的进程中,充分应该考虑客户的态度,注意人在整个信息系统中的作用。针对内部客户,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与机制的激励来引导;针对外部客户围绕“专注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和组织结构再造,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物流业者。为此,要求物流业者创新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与不断进步的客户同步成长:
2、信息化与流程再造相结合
物流的信息化便随着流程再造,这是物流成功的必要条件。面前国内很多产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都通常只是改善一些简单的应用、个别环节和功能,进一步的信息化、现代化,就需要解决产业的整个系统优化、流程改造、经营管理理念等问题,需对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处理。
3、物流节点的网络化
物流活动具有复杂化,和多节点的特点,物流的节点网络化已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关键点。节点的网络化能够使公司订货和配送中心作业处理大大加快,送货标准时间有效缩短。
四、结论
物流信息化未来的发展的方向是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使得生产商、物流商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得到形成和巩固,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应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因而,明确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成为物流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做好以下几点:1)加快物流信息化组织体制建设;2)制订出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3)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高俊.我国交通运输物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
[2]王友顺,刘阳.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思考[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04:105-107
[3]李弢,林坦.交通运输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人民政府.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贵州省人民政府:,2013:5
关键字:战略规划;物流园区;政府协调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B
一般来说,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且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流通人力资本高,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城市与周围地区存在不对称性,在这种非对称结构中城市扮演着“中心地”或“增长极”的作用,所以在此意义上讲,城市化物流中心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属于法国经济学家布德维尔提出的“极化区域”。
一、城市物流战略规划及其目的
从目前已经制定的城市物流规划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物流发展政策、战略与规划尚未成型,规划者对于现代物流的发展理念与运作模式,尤其是系统整合以及物流市场开拓等物流核心理念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对于物流服务所包含的内容和相关影响因素在考虑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城市物流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不明确的地方;物流规划的可操作性比较差,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制定物流规划的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通过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以提高工商企业的物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增强本地区企业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大商品的辐射范围,提高商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三是将物流业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带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四是利用本地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枢纽。
二、城市物流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第一,物流的起步及面非常广泛,需要有共同遵循的规划。仅以社会物流的共同基础设施而言,我国相关的管理部门,就有交通、铁道、航空、仓储、外贸、内贸等六大领域分兵把口,这些领域和行业在各自的发展规划中、都包含有局部的物流规划。这些规划,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更多是从局部利益考虑,再加上局部资源的有限性,往往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物流大系统的有效性,必然给今后的物流发展留下诸多的后遗症。
第二,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协调。物流过程往往是很长的过程,一个过程经常由诸多环节组成,物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这些环节之间往往存在“效益背反”现象,如果没有共同的规划可以遵循制约,各个环节各自独立去发展,就可能使“背反”现象强化。
第三,物流领域容易出现更严重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需要有规划的制约。物流领域进入的门槛比较低,而发展的门槛比较高,这就使物流领域容易出现在低水平层次的重复建设现象。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配送中心、一般物流中心和小型物流结点方面可能有突出的表现。
第四,物流领域的建设投资,尤其是基础建设的投资规模巨大,需要有规划的引导。物流领域大规模建设项目的规划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就我国而言,这种项目的数量相当多,由于投资规模巨大,如果没有有效的规划,就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三、城市物流战略规划的着重点
毫无疑问,物流园区的建设会对所在的城市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建设物流园区时一定要有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在正确的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园区的数量、功能和规模,切忌不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一哄而上,把发展现代物流简单看成是物流园区建设。
其次,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信息是现代物流的灵魂,物流信息平台是开展现代物流的基础。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公用数据的采集,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之间行业管理和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的协同工作。信息平台可以有效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社会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起到调整、调配社会物流资源,优化社会经济的重要作用,不但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再次,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和指导作用。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难以用旧有的行业划分标准对其进行归类,它是一个涉及到多种运输方式、多种行业的复合体,其业务渗透到从工业生产、商业流通到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各个企业的经营领域。面对这样一个复合型产业,如何进行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就成为政府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
物流业所涉及的管理部门包括了交通运输、经贸、工商、税务、交通管理、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政府部门应该站在统一指挥,相互协调的高度上,制定城市的物流发展规划,为各部门创造一个相互之间进行政策协调的平台,共同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建议成立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协调政府各相关管理部门共同拟订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划;拟订物流中心、物流网络的规划;拟订物流产业政策;拟订专门的物流法规;指导物流业的民间或行业组织。
总之,城市的物流规划要在政府部门宏观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城市物流规划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的方法、思想还不成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因此,城市政府部门和规划的制定者都要加强物流规划方法论的基础研究,明确目标,找准方向,使城市物流规划真正成为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从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漆莉莉.物流业与城市规划[J].如何持续发展;国研网.
[2]陈柳钦.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中心[J].物流科技,2002,2:29-31.
[3]翁心刚,亓涛.对城市物流规划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
[4]王之泰.把物流规划放在物流发展的优先位置.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156-160.
The City Logistics Strategic Plan of View
Ji Wen Li He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hijiazhu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循环经济 农村逆向物流 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下发展农村逆向物流的意义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才能形成闭环的循环流程,物质才能高效、低成本循环,否则循环链将断裂,循环经济将不能实现。
农村逆向物流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县以下地区),农村居民用于生活、生产的资料沿着原方向返回,以及对已经废弃的产品进行再制造、再使用、再循环的过程。农村逆向物流物品品种多样,传统的农村逆向物流主要包括三部分,即生活垃圾的逆向物流、日用品逆向物流、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徐建国,2010)。
农村逆向物流的建设将会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发展新农村逆向物流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整个农村逆向物流体系、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和保护农村环境、满足和拉动农村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王新利,2007)。
笔者通过对农村逆向物流的实施方式、运行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希望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农村逆向物流的运作主体
(一)以村民为运营主体
由于农村逆向物流链条初始端大多都是由村民自身完成的,所以,以村民个体为运营主体也就是村民自身把逆向物流物品送到指定的地点。这种模式由于多靠村民自觉完成,因而成本较小,但是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回收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对村民的素质要求较高。
(二)以乡镇政府为运作主体
其实施主体为乡镇级行政单位,所属各村均为参与者。由乡镇政府成立专门的部门或组织,负责对农村可再生物品进行回收,从事商品回流等逆向物流相关事务。这种方式便于实现规模效益,但相对成本较高。
(三)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运作主体
这是指通过合同形式将农村逆向物流回收处理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以付费等方式,交由社会上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企业负责实施。在这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下,企业成为农村逆向物流的主要实施者,乡镇政府和各个村庄都应给予一定的辅助支持,使得村镇资源能够重新利用,农村环境能够得以优化,同时要根据当地逆向物流规模、交通条件、地理因素等恰当选址并设置合理的回收中心。这种由专业的逆向物流服务商对回流产品进行处理的模式专业性较强,可以减少回流品的不确定性,降低成本,规模经济性比较明显,信息反馈也比较及时。
发展农村逆向物流的渠道
(一)共用正向物流渠道
逆向物流共用正向物流渠道,即农村完全利用原有的正向物流系统实现逆向物流的功能,逆向物流的设施、运输、路线相对正向物流系统没有变化。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降低了物流成本,风险性低,但劣势也非常突出,容易造成业务重叠,与原有正向物流渠道中的节点发生冲突。
(二)新建逆向物流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
为了避免共用正向物流渠道方式的缺点,农村可以选择新建逆向物流回收和处理中心,以期形成规模效益,从而降低逆向物流的成本,提高逆向物流活动的经济效益。其实施的方式可以是如下两种:
1.各村自建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由农村自建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业务重叠的原因与原有正向物流渠道中节点发生冲突;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可以更及时地为村民服务,主要缺点在于,农村要开展组织新人员、设立机构、购买设备等活动,负担过高的成本。
2.建立联合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鉴于逆向物流业务的特殊性,如果是农村自身单独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中心和处理中心,必然需要大量的投资,除了少数村庄外,大部分村庄自身没有实力去独自建立回收处理中心。联合建立回收中心的优势在于能够分担成本和风险,减轻单个农村的资金压力,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但是,对新建回收中心的管理业存在各个农村文化的融合障碍等问题。
综上,从逆向物流渠道这个角度分析所实施的三种逆向物流模式各有利弊,可以通过表1进行综合比较。
农村逆向物流的回收物品
(一)生活垃圾的逆向物流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不仅仅是制约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一大顽疾,同时也是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根据生活垃圾的性质,将其分为有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和无回收价值高污染的生活垃圾两大类。
第一类:有回收价值的生活垃圾。此类生活垃圾主要分为五类:焚烧类、堆沤类、入池类、喂食类和可回收类,为有效处理这五类生活垃圾,应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级管理机制(见图1):
户分类。以户为单位对房前屋后进行垃圾管理,对日常生活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处理。一是将草木腐殖质、瓜果皮、灰土等可腐烂降解的垃圾分拣出来,送至田间肥田,这样既减少了垃圾转运量,又生态环保增加了土壤肥力;二是将其余生活垃圾按类送至垃圾箱,由村收集后进行处理或运转。
村收集。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垃圾池(台),合理配置垃圾箱,并设公益性保洁专员,报酬由村落负担。保洁员主要负责村内公共区域内的卫生清洁管理。其中,对收集的生活垃圾中非高污染的部分,可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填埋。
乡/镇转运。以乡/镇为单位设立垃圾填埋点。垃圾填埋点要根据人口密集度、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特点科学设置。村落的生活垃圾在集中收集后要运转至乡镇级填埋点进行集中处理(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的村落除外),转运车辆可由各村采取承包或租赁的方式解决,发生的运输及人员费用可以是政府财政支持,也可以是村落自主解决,亦可以是两者结合。
县填埋。县级政府要建立标准化生活垃圾处理场。其垃圾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容积、占地、服务年限、工艺、处理方法等均应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投入运行后,农村以及乡镇的生活垃圾都将转运到这里进行填埋、碾压或覆土处理。作为生活垃圾处理的最终环节,是垃圾处理成败的关键。
第二类:无回收价值且高污染的生活垃圾。比如打碎的瓷器、农用塑料薄膜、废电池等。对于这种无回收价值且污染大的生活垃圾,更需引起重视,村落应设有不可回收专类垃圾箱,协助村民树立分类意识,由村统一收集后交由乡运转至县级垃圾场进行最终处理。由于其高污染性,所以对此类垃圾不仅要及时处理,源头回收也要及时。
(二)日用品的逆向物流
农村生活的日用废弃物种类众多,大致可以分为塑料系类、金属类、玻璃类、橡胶类、衣料类、纤维类等,其中金属类、纸类和塑料类等已经较好地得到了广泛和自发的回收利用(马香娟等,2009),随着农村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电子消费品和电子废弃物的数量也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电子废弃物的逆向物流也显得日趋重要,如废旧家电的回收等等。因此对农村电子产品逆向物流进行管理时,应参考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从宏观角度对农村废旧电子产品的发展进行指导(王亮,2010)。
(三)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
首先,农产品废弃物包括植物类废弃物(农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动物类废弃物(牧、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加工类废弃物(农林牧渔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通常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农作物秸秆和禽畜粪便。
农产品废弃物具有差异性、分散性、季节性等特点,基于此,农产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必须向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建立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效改变分散经营的格局,促使其走上规模化生产发展道路,这就为农村逆向物流发展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组织条件,为企业进入农村发展逆向物流创造有利条件。
开展农产品废弃物逆向物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一是由产生农产品废弃物的农户联合回收;二是由需要农产品废弃物的企业回收;三是由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回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应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进入农村市场,在我国现代农业废弃物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并进行资源整合。
其次,生产资料中被广泛使用且可重新利用的包装物、容器(箱、托盘)等。这些包装物除部分破坏不能修复外,其余均可以回收循环反复使用。
最后,可进行再制造的物品,包括农机具等的重要零件,可以将这类物品收集后加以检验和拆分,进行再制造后可出售。
发展我国农村逆向物流的相关建议
在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还处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规划阶段。制约农村逆向物流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对逆向物流认识不全面,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健全,责任机制不完善,缺乏先进管理技术,资金支持不足等,鉴于此,笔者提出如下发展农村逆向物流的建议:
一是政府加强宣传,积极引导,树立现代逆向物流管理理念,提高全民的资源和环保意识,提高逆向物流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广大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农村逆向物流的发展建设。二是政府应制定和健全逆向物流产业法规和政策。在逆向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好管理者、扶持者和建设者的角色,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积极支持和扶持从事农业废弃物逆向物流业务企业的发展,建立健全逆向物流的市场规则。三是抓好示范点。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标杆农村发展逆向物流,培育农村逆向物流市场,以便发挥集散效应和发散效应。四是借鉴国外经验充分发展第三方逆向物流。
结论
作为整个逆向物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逆向物流是从地域的角度出发,从整个逆向物流中分支出来的。农村逆向物流具有分布区域范围广泛、交通条件差异大、服务层次差别大等特点,此外,各地区的人文、经济条件不同,经济和物流发展水平的不同都导致了农村逆向物流的巨大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村逆向物流。本文论述了构建农村逆向物流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对农村逆向物流的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索,在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深入的关注。
参考文献:
1.Marisa P.de Brito,Dekker R·A.Framework for Reverse Logistics.ERIM Report Series Research in Management,2003
2.徐建国.农村逆向物流发展模式初探[J].商品时代,2010(9)
3.王新利.论农村逆向物流及其网络模型设计[J].中国流通经济,2007(2)
[关键词]港口物流;竞争力;层次分析法
[DOI]10.13939/ki.zgsc.2017.12.182
本文主要结合国内港口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港口物流竞争力的一系列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找出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势、不足、潜力和机遇。为更好地认清港口物流的优劣势,为港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研究港口物流竞争力,对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所贡献,为定量分析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的物流竞争力和我国港口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1 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
1.1 港口竞争力分析模型指标的构建
港口竞争力强弱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如:港口地理位置、经济腹地实力、港口基础设施、港口经营水平以及相关港口服务水平等。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完全相同,应该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建立合适科学的指标体系。分析港口竞争力评价相关因素并划分层次,形成一个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结构模型。制定各个指标的调查问卷和重要性评分表,有各位专家在给定的数值域区间内就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
1.2 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计算
1.2.1 准则层指标权重计算
判断矩阵的确定是模型分析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获得主要港口的综合竞争力指标数据,本文研究了现有的项目研究成果,并向众多的港口经济专家和教授请教,经过反复论证、计算和修正,得到各层指标判断矩阵表。准则层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1.2.2 指标层权重计算
经过Excel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如表3所示。
2 实证研究
2.1 评价的原始数据
本文对评价港口物流竞争力的众多指标变量进行层次分析就是为了在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变量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收集的资料作全面的分析。在查阅相关统计年鉴、网络搜索、借阅相关书籍及咨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基础上,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原始数据,如表4所示。
2.3 各港口物流竞争力得分结果分析
从各港口物流竞争力得分可以看出,港口物流竞争力排名依次为:深圳、宁波、大连、厦门、湛江。从港口物流竞争力排名可以看出,宁波港和深圳港在港口物流竞争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其他的港口与领先的港口差距不是很大。对于国内的港口,港口物流竞争力发展普遍不足,而且发展不平衡,比如深圳港,过于依赖公路集疏运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过分依赖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中国港口发展的通病。因此,我们要将提升港口软实力作为接下来发展的重点。对于大连港而言,凭借其良好的地理条件优势,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视。而湛江港的未来竞争力指标在所有港口中排名垫底,应当加以重视。
3 港口物流竞争力提升对策
从最后的得分表可以看出:
(1)深圳港所得的比重得分是最高的,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所以港口要提升装卸机械的数量到一个适合港口自身发展的水平上,另外,其港口可以引入最新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提升整个港口作业效率。最后港口集疏运能力较低,对此,可增加集卡的数量和跟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集疏运能力。
(2)宁波港属于第一梯度的,它的港口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港口城市GDP相比深圳来说成了它的软肋,同时这两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港口跟城市的关系密切相关,对此,可以加大对宁波港的宣传力度,吸引投资和消费,克服这两项弱点提升其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3)大连、厦门、湛江是属于第二梯度的队伍,扩大港口陆域面积,覆盖的航线条数和自动化作业能力较低,可以适当发展多国航线,增进与国外其他港口的城市的交流,提高其航线覆盖能力,引入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港口的自动化作业管理能力,其港口腹地的交通运输能力较弱,不能跟本港形成有效的配合,对此,可增建其与腹地的公路等交通硬件设施的配置,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4 研究结论
港口物流竞争力能力的评价与实证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我国港口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港口物流竞争力的角度来展开分析,通过参考前人研究的资料和数据的搜集,拟建港口物流竞争力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沿海五个主要港口,建立港口物流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最终通过层次得分排序来验证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不平衡。最后为我国港口物流竞争力的培育提出一些可靠的对策。
参考文献:
[1]侯波.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
[2]迟殿凤.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经营与管理,2008(2).
[3]杨永义.珠三角港口物流竞争力评价和竞合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Patton & Morgan.A Disaggregate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ort Selection[J].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