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煤炭产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山西煤炭企业的市场结构是企业规模小,数目多,市场集中度偏低,从而存在着过度竞争的情况。从这一市场结构出发,山西政府制定了兼并重组的市场行为方案。这一方案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同时也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绩效。
关键词 煤炭产业 CRn 兼并重组
目前我国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但是在目前的经济情况和经济结构下,煤炭还是我国的第一能源。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煤炭都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的煤炭分布中,山西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山西的煤炭产量持续的位居全国第一。因此本文以山西为例研究我国的煤炭产业。
一、山西煤炭产业的介绍
山西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煤炭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煤田遍布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市。原煤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煤炭出口创汇占全省出口创汇总额的五分之三。
二、市场结构
哈弗学派从产业集中度以及进入和退出壁垒两个方面来考虑市场结构。
1.产业集中度
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能够反映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或垄断程度。在产业组织理论中衡量市场结构的指标有绝对指标(CRn)和相对指标(HI)两种。
绝对集中度是最基本的集中度指标:
N>n
式中:n――行业中前几位企业的个数;
N――行业中企业总数;
Xi――该行业第i位企业在某方面(如销量、产量等)的数值。
在一个市场中,如果生产相同产品的前4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即集中度总和达到40%以上,那么就属于正常的竞争。不会引发竞争低效率。但是如果CRn低于40%,就表明排名前四的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也就是这个行业的企业数目多,但是企业规模小。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过度竞争,甚至是恶意竞争。这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有着阻碍作用。
垄断会造成低效率,但是适度的垄断仍然具有积极的效益。山西CR4市场绝对集中度为0.3719,集中度偏低,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没有实现规模经济。这不利于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甚至恶意竞争,从而导致过度的开发和环境破坏。
2.进入壁垒
山西煤炭储量丰富,遍地都是煤矿。而且由于采煤技术比较原始,所以山西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很低。并且山西的煤炭产业管理不是很规范,再加上煤炭产业的巨额利润,因此许多的乡镇企业和一些当地个体户都加入了这个行业。导致山西的煤炭企业特别多而且都是一些小企业,管理不规范,机械化水平低。而且由于是当地的一个个体户参与这个行业,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复杂,给政府的煤炭产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问题。
三、市场行为
煤炭产业市场行为主要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重组。
由于山西煤炭企业的规模小,这煤炭价格制定上影响较小。而且煤炭企业数目过多,导致了过度竞争,过度开发。最后煤炭企业盈利状况不佳,而且也对山西的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有鉴于此,山西政府启动了山西煤炭企业重组方案。对一些小的煤炭企业进行重组。
通过煤炭企业的重组,山西的煤炭企业数目减少了,但是企业规模变大了,企业变强了。从而使得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提高。这就是哈佛学派所说的市场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四、市场绩效
市场行为会决定市场绩效。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对于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煤炭产业的整体实力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山西省通过对煤炭企业重组兼并,2009年完成原煤产量6.15亿吨。2009年山西省煤炭行业销售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加266亿元,占2009年山西省GDP一半以上。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山西煤炭企业的重组的确改善了山西煤炭企业的绩效。
2.煤炭生产安全情况好转
由于煤炭企业进行了重组,淘汰了一批小企业,使得煤炭企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这就使得煤炭的开采更为安全,降低了煤炭事故发生的概率。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的减少,使得政府的监管更为容易,这也使得山西煤炭企业的安全情况得以好转。
2009 年全年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3283,比全国的0.892低0.5637,而2007年和2008年百万吨死亡率为0.726和0.47,全国平均为1.485和1.18,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兼并重组这一市场行为对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山西煤炭企业的市场结构是企业规模小,数目多,市场集中度偏低,从而存在着过度竞争的情况。从这一市场结构出发,山西政府制定了兼并重组的市场行为方案。这一方案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同时也提高了山西煤炭产业的绩效。
参考文献:
[1]李承义.山西煤炭工业经济运行述评.山西中小企业网.2008(10).
[2]张鸿.山西煤炭储量概述.世界能源金融网.2009.11.2.
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推进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彻底改变我国煤炭资源粗放型的开采方式;同时,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整合煤炭资源,延长煤炭经济产业链,实现循环经济、清洁经济。根据煤炭资源的使用目的,煤炭的用途总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动力煤,一类是炼焦煤。动力煤的主要包括:(1)发电用煤。根据调查,我国约1/3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左右。电厂通过燃烧煤炭,将煤的热值通过技术设备转变为电能。通常表现为火力发电厂。(2)工业用煤。主要表现为蒸汽机车用煤、建材用煤、一般工业锅炉用煤、冶金用动力煤。(3)生活用煤。主要为冬季取暖之用。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而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因此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
通过对煤炭资源用途的分析,我国煤炭经济产业链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I、煤炭—焦化—钢铁产业链;II、煤炭—电力—工业/生活产业链。首先,煤矿进行煤炭资源开采,将那些品质好、含硫量低的优质煤直接送去焦化或作为电力煤输送出去;其次,那些不好区分或含有一定杂质的煤炭被送去洗煤厂进行清洗、筛选,挑选出煤质相对较好的原煤,将其分类为炼焦煤和动力煤。最后,剩下那些煤质差、含硫量高的煤炭往往被掩埋或直接给扔掉了,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造成了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煤炭经济的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坚决扭转粗放经营的老套路,走出一条投入小、产出多、消耗低、质量高、污染小、效益好的集约型发展道路。靠增强内涵来获得增长,这样既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延长煤炭经济产业链,将传统“资源一产品废物”的线性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非线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收率,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用资源和最小程度的排放污染物。
为此,我们构建了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型。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是一种“矿产勘查一矿产资源一产品一再生矿产资源一最终排放”的反馈式流程,重视生态效率,挖掘资源潜质,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矿物的处置与堆存,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废物产生量的最小化,强化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区域环境;煤炭产业集群;影响因素
1.引言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业集群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2],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耦合关系:它具有的区域经济效应对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特定的区域为产业集群提供资源要素、基础设施、需求市场和地域空间等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环境。近年来,伴随着产业集群化发展潮流,国内煤炭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初露端倪。位居世界前列的10大煤炭产业大集团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利用产业聚集经济效应,促进煤炭产业多元化,实施集中化生产、区域化经营,充分发挥集群的集聚效应与区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产业和区域健康协调发展,走煤炭产业集群化道路是一条可行之路。
煤炭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系统是两个开放的系统,煤炭产业集群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具有内在的交互依存的动态关联关系:煤炭产业集群通过聚集效应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环境对煤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又具有反作用。但从当前的研究来看,针对煤炭富集区对煤炭产业集群的影响研究相对很少。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区域开发环境对煤炭产业集群发展影响的基础研究,有利于煤炭产业和煤炭富集区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2.煤炭产业集群界定
煤炭产业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为后续能源和加工制造业提供原料的第一次产业,是以煤炭勘探、开采、加工为基础形成的企业集合体。煤炭产业规模经济明显,产业进入门槛较高。我国的煤炭企业大都为国有大型企业,国家控制煤炭产业的所有权。目前煤炭产业的高碳特征明显,创新动力整体不足,严重制约产业的持续发展。
煤炭产业集群[1]是以煤炭产业为核心或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共同构成的网络系统,网络内部各个企业是相互独立的主体,彼此间通过资源、市场及社会、商业关系联结在一起;整个网络又是一个具有稳定性、循环性、开放性的多产业群。从微观层面看,集群网络由相互合作与竞争关系的企业组成,从宏观层面,由彼此联系与相互交叉的产业构成。
3.区域经济环境对煤炭产业集群影响
区域经济环境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对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意味着社会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金融信贷机构以及食品医疗服务产业等的大量衍生和聚集,为营造良好的区域环境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核心技术科研企业的培育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为煤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孕育了温床。反过来,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又会促进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煤炭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
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对煤炭产业集群的作用表现为:有利于扩大煤炭产业集群规模,优化和调整煤炭产业集群内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集群内企业生产效率,打造独特的区域集群品牌。强化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有赖于对区域内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初级要素(指区域先天拥有的要素)和高级要素(资金流、物质流、金融信贷机构等)的吸收和培育,形成能够促进煤炭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区域经济环境至关重要。
4.区域制度环境对煤炭产业集群影响
区域制度环境包括政策、法律、规章、条例等正式制度环境,也包括区域的历史文化、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技术创新等非正式制度环境。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区域制度体系的规范和约束,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不例外。
首先,区域整体的宏观政策法律法规等正式制度环境,能够制止集群恶性竞争,为煤炭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政府制定的政策,可以为煤炭企业集聚提供各种优惠和保障,社会宣传会提升煤炭产业集群的影响力,集成的公共信息为内部集聚做好充分的信息支持。
其次,非正式区域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风俗积淀的产物,历史传统、民情风俗、文化水平等构成了煤炭产业集群发展的文化氛围,动态多变性的市场需求及企业竞争则成为煤炭产业集群的动力。煤炭产业集群和工业化的形成不仅需要大量的公共信息、企业竞争及市场需求的自我调节,更需要政府适当、及时、有效地引导干预调控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只有各种制度多管齐下才能全方位保证大量煤炭企业能够快速有序的形成产业集群。
5.区域资源环境对煤炭产业集群影响
区域资源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知识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
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产业空间聚集或者分散的区位选择,由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等区域资源的集中和分散程度决定。资源要素禀赋条件被称为“第一性先天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产业聚集,在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决定作用,可以成为引发资源型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诱因。
煤炭产业集群作为煤基型主导产业与非煤基型辅助产业在煤炭资源富集区的“扎堆”现象,因此具有明显的资源指向性特征,区域资源环境决定了煤炭产业集群的兴衰存亡,集群及企业的规模也取决于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和储量。因此煤炭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强资源依赖性、强地域根植性、强路径锁定性的特征,煤炭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依存与区域资源环境之上的,区域资源禀赋左右着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
6.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对煤炭产业集群影响
区域基础设施为煤炭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配套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煤炭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与区域互联网络的建设[3]。
区域基础设施环境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到区域集群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生活情况。充足的场地、资源和能源等区域基础设施将增强区域煤炭产业集群对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等的凝聚力;科研培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会影响到集群内信息服务交流平台的建设以及“产学研”互动的创新体系的建设;绿化消防以及餐饮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体现了煤炭产业集群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也是衡量煤炭产业集群发展规模优劣的重要标准;政府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等区域基础设施的健全是煤炭产业集群向生态型、低碳型转型,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交通基础设施是煤炭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关键,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会直接关系到集群内煤炭企业的销售业绩、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和总成本的高低,进而影响煤炭产业集群的综合效果。
7.区域市场竞合度对煤炭产业集群影响
关键词:烯烃;甲醇,煤制烯烃
近期,国内涌现起一轮上马建设煤制烯烃项目的热潮,许多煤化工企业都将煤-甲醇-烯烃建设项目列入企业发展重点。山西焦煤飞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建一套60万吨/年烯烃项目,下面结合煤制烯烃的发展背景、现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煤-甲醇-烯烃产业链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富煤贫油贫气”的资源特点日益显现,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如何做好丰富的煤炭资源这篇文章,用煤化工替代石油化工成为新时期缓解国内能源结构矛盾的对策之一。
近几年,随着技术突破,我国煤化工产业中的煤制烯烃异军突起,在国内迅猛发展。烯烃在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甲醇是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机中间体、合成橡胶等化工生产中,传统的油制烯烃,是通过石脑油裂解的方式生产的,原材料成本非常高,而国内煤-甲醇-烯烃由于国内煤炭成本较低,与石油化工生产乙烯的单位原材料价格之比为6:1,成本更低廉,更具价格优势。另外,作为烯烃下游的乙烯、丙烯及其衍生品,国内需求非常大,每年需大量进口,为弥补国内市场对乙烯和丙烯这两种基础原材料的需求,国内大力发展煤制烯烃应当说是大势所趋。
二、国内煤制烯烃的发展现状
煤制烯烃的生产工艺主要是两步,首先为煤合成甲醇,然后甲醇再合成烯烃。煤制甲醇工艺成熟,煤制烯烃的核心是甲醇制烯烃。甲醇制烯烃最主要两种工艺是MTO(甲醇制低碳烯烃)和MTP(甲醇制丙烯)。MTO工艺的产品主要是乙烯和丙烯,目前在该领域技术领先的是美国和挪威联合开发的MTO技术以及中国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的DMTO技术。
国内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有神华包头60万吨/年MTO、宁煤与大唐的MTP项目,这两个项目已经相继投入生产运行。从当前煤制烯烃项目运营及建设趋势来看,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过热趋势,国内在建、拟建及规划中的煤制烯烃项目有神华包头、神华宁煤、宁波禾元等近30个项目,截至2015年10月,煤制烯烃总产能比2010年产能扩大了近10倍,且产能增速仍在进一步扩大。而已经投产的神化包头煤制烯烃等示范项目,虽然已经投入生产运营,但是要想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实现商业化运行尚需时日。
对于发展以煤制烯烃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在改善我国能源结构矛盾中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对于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这一领域中所取得一些技术进展与突破,媒体过度炒作,对大众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特别是影响了地方政府制定超量发展煤制烯烃的规划项目。
三、煤制烯烃市场的发展前景
煤制烯烃系列产品主要是乙烯、丙烯,为有机化工中最重要的两种产品, 其下游以聚乙烯、聚丙烯产品为主,乙烯约60%用于生产聚乙烯;丙烯约60%用于制造聚丙烯产品。
目前我国人均聚乙烯、聚丙烯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烯烃产品潜在进口依赖度上达到45%,未来几年中国对烯烃产品的需求增速仍有望维持在7%左右的水平。煤(甲醇)制烯烃在全国几乎一半的地方都有布局,煤炭主产地晋陕蒙地区的产能合计占比仅为31%左右,近年来,山东、江苏等地企业也纷纷上马甲醇制烯烃项目。
目前烯烃产品正处于进口替代阶段,尤其聚乙烯、聚丙烯进口依赖度仍较高,在当前煤炭产能过剩严重、煤价持续低迷、煤制烯烃技术不断成熟、政府出台鼓励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的政策等一系列综合因素作用下,煤炭企业上马煤化工项目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我国已投产的煤(甲醇)制烯烃产能约占当期烯烃总产能的12%,未来3―5年内投产的烯烃产能以煤基为主,预计2020年在建产能将实现完全达产,届时中国的烯烃进口依赖度将降至20%左右,由于受能源格局及资源禀赋的影响,进口需求仍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未来我国烯烃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过剩风险。
四、对煤制烯烃产业发展的建议
为使我国煤制烯烃产业良性发展,国家应科学、合理地布局生产装置的地点,对建设规模、产能、产品结构等加以调控,同时对环保、节能、水资源利用等方面加强监管。
1. 煤化工的定位要准确。目前世界经济大国主要消耗能源以石油资源为主,我国也不例外。石油炼制厂生产各种燃料约占总产量的90%,石脑油制烯烃是炼油厂的辅助工艺,不可缺少。因此,发展煤化工是对烯烃市场的有效补充,不存在与石油化工争夺市场的问题,在现阶段来说,用发展煤化工来实现打破对石油化工垄断的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2. 科学规划,良性发展。国内聚烯烃产品主要来源于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大型石化项目,其次,东北、新疆、甘肃等地已有大型聚烯烃生产装置,同时云南、重庆西南地区大型炼油厂也在不断发展,为聚烯烃等化工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从大局角度出发,可考虑将缺乏石油资源及大型炼油厂的晋、陕、内蒙等中西部地区,列为煤制烯烃的重点发展区域。
3. 控制甲醇进口规模。近期,尤其是沿海地区利用进口甲醇来制聚烯烃的较高,对国内甲醇的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为了国内煤制烯烃及产业链的拓展和长远发展,国家应控制甲醇进口规模。
4. 煤制烯烃技术有待完善。当前,已建成投产的一些煤(甲醇)制烯烃项目,对于新型煤化工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与国外技术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技术指标、管理等方面有待完善与提高,因而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适度发展煤制烯烃,这样煤制烯烃才会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方斌.逢煤必化、褒煤贬油不可取[N].中国化工报2011-01-06.
投资要点:
1、12月煤炭将迎需求高峰。
2、煤层气勘探向纵深扩展,探明储量显著增长。
从11月份开始,我国煤炭需求逐渐进入旺季。12月份是我国煤炭需求高峰,特别是取暖用煤需求,煤炭价格仍有季节性的上涨可能。另外,12月份是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进行下一年度煤炭价格谈判时间段,煤炭龙头企业有在12月份上调煤炭价格的动力。
在持续行业政策利好下,特别是对进口煤炭征收关税,国内煤炭有效供给开始收紧,煤炭价格开始企稳反弹。12月份是我国煤炭传统需求旺季,如果冬天天气冷冻超预期,煤价有超预期表现的可能性。
个股方面重点推荐国企改革预期的个股:盘江股份、国投新集,估值相对较低的中国神华,以及弹性较大的潞安环能。
另外,我国的煤层气开采技术亦取得突破。一方面,煤层气探明储量显著增长。目前我国探明储量5518亿立方,是2007年的5倍;勘探区块由山西向东北、西北、南方及深部发展。另一方面,煤层气产能规模扩大。2014年煤层气产能达到78亿方。同时,我国煤层气正逐渐向低阶煤储层扩展,其中霍林河、彬长等低阶煤地区均取得了1000方以上产气量的煤层气井。推荐关注转型煤层开采的中房股份,若转型成功,中房股份将成为A股市场中唯一的纯粹的煤层气开发公司。
食品饮料:有望重获市场青睐
投资要点:
1、白酒板块底部投资价值明确。
2、三季度乳制品行业盈利获增长。
年初至今,食品饮料板块表现垫底,但行业风险已经得到释放,且估值相对较低,与此同时,A股涨幅及成交量均创新高,在市场情绪带动下,食品饮料板块有望重获市场青睐,在板块轮动下迎接一波上涨机会。
截至11月底,白酒的价格风险基本释放,特别是名酒的零售价格经过调整已经见底,存在的核心问题是渠道利差,这是一个持续调整的过程,但是不影响市场需求的见底回升。
当前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495家左右,生产许可资质企业7000家左右,上市公司存在极大的整合空间,底部提升和外延并购的价值共同推动行业的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包括从P/S的角度看待估值,股价提升空间显著。
目前整个上市公司构建大众价位优势将是未来2-3年的核心投入和增长方向。名酒公司大众价位单一品牌10-20亿规模的龙头基本具备比较优势,而大众价位优势企业如洋河股份、古井贡酒以及大量区域非龙头企业将持续获得成长空间。
其他子板块方面,1-9月乳制品行业收入增长19.2%、利润增长27.4%。截止11月12日,主产区的原奶收购价格环比降0.3%,同比降3%。1-9月啤酒行业收入增长5.0%、利润同比增长7.2%,值得关注。
建材:管材受益水利投资加码
投资要点:
1、水利投资有望加码,利好管材板块。
2、玻璃纤维纱大稳小动,无碱粗纱面销售良好。
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考察水利部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集中力量建设重大水利工程。2014年10月以来,发改委批复基建项目节奏明显加快,后续水利重点工程项目进展将加速。随着水利投资融资体系进一步放开,PCCP管道在城市调水工程中的市场份额领先,未来有望充分受益。
2013年我国PCCP行业CR5份额约为41%,其中PCCP上市公司青龙管业、龙泉股份、国统股份和巨龙管也占据四席。从调水工程投资加码角度看,上述公司均将受益。从中西部为调水工程重点区域来看,国统股份、青龙管业以及龙泉股份受益更为显著。
同时,近期国内玻璃纤维纱市场行情大稳小动。无碱粗纱面受风电市场支撑,企业出货维持较好态势。据了解,11月份整体销量良好,有望超越10月份。目前市场正处于传统淡季,玻纤生产结构多偏向于价格较高的产品。后期终端关注2015年元月份的提价及企业产能变化。重点推荐中国玻纤、长海股份。
此外,进入降息周期后,需求回升和负债成本下移利好水泥股反弹。目前板块负债率较高、景气仍处底部、未来需求有望超预期的区域将重点受益,重点关注天山股份、冀东水泥、金隅股份。
房地产:行业龙头业绩增长明确
投资要点:
1、一线城市带领的楼市反弹已经开始。
2、11月房地产销售数据同比转正。
11月百城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38%,环比降幅大幅收窄0.02%,其中一线城市环比上涨0.29%,其所带领的楼市反弹已经开始。其中北京和深圳将成为最具风向标的城市,对全国具有引导作用,这对后续的销售刺激带来进一步的利好影响,去化率将持续提升,而销售的回升还依赖于新增推盘入市。
同时,11月房地产销售数据也同比转正。据统计,50个城市10月销售面积环比上升8.6%,同比上升3.3%,同环比改善均明显。12月开始,销售同比数据将助于低基数,进入上升通道,把同比改善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