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困生转化措施

学困生转化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困生转化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困生转化措施

学困生转化措施范文第1篇

学困生”学业成绩差,行为品行不好是客观事实,但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充分挖掘其闪光点,适时激励,使之转化的可能性却是存在的。如:要热爱他们,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情通则理达;要了解他们,努力达到“知人知心”的程度,才能准确而及时地长其善、救其失;教育他们还要注意把握契机,适时“点化”促其转变;还要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组合的原则,前者可利用集体活动的吸引力和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他们脱离落后诱因,在班级集中重新找准自己的座标,后者则有利于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以职业理想与前途为着手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渴望跳出农门,通过读书发展自己,掌握一门技能,以求得一个稳定的职业。由于竞争激烈,他们没有考入通往大学之路的普通高中,许多人是在一种没有思想准备的无奈情况下进了职业学校的校园。这对他们来讲,既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破灭,又是人生转折的一种契机。作为学校,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极早地更新观念,适应职业学校的环境,尤其是大力宣传职业成才的先进典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多规格的需求,鼓励学生振作精神,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为新型劳动者。

学校应充分利用他们向往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在各类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活动和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和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让他们懂得学好专业技能,并通过自己将来的出色工作,定能使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获得人们的尊敬,使之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积极而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通过持之以恒的帮教工作,使他们能按照职业的需要来规范自己的行动,这种近似“功利”的思想教育较之单纯的理论说教更通俗,更直观。

二、以“爱”为轴心,建立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在德育队伍建设中,坚持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人人为学生奉献“爱心”的原则,除政教处、团委、班主任这些德育核心外,全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配备德育导师,充当校园里的“爸爸”、“妈妈”,对“学困生”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实施教育。

三、运用榜样的力量,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的教育中,除用各条战线上涌现的英雄人物来启发、疏导学生,更要注重宣传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来教育学生,如,每年“三好生”、“优干”评比表彰后,可以模拟“英雄事迹报告会”,让这些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他们,甚至可以与“学困生”进行结对;“校园之星”评比,让“学困生”当中有一技之长者也有机会登上光荣榜;收听、收看模范人物报告会、影视剧、专题晚会、,如“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晚会、《暖春》、《上学路上》等影视剧,让这些优秀的作品鼓舞他们,这些都是正面教育,另外还要注意组织好对消极现象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分析、认识活动。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利弊,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免疫能力。学困生的道德判断往往具有矛盾着的两面性,他们既表现出在一些问题上是非不明、荣辱不分的消极一面,但在对待职业道德、行业行为上却往往具有非观念积极的一面。因此多利用企业实践中碰到的事例来进行分析,更容易使他们认清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卑贱的行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舆论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增强对社会消极影响的抵抗力。

四、积极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学困生”大多会形成小团体,如若通过活动,把他们拉回班集体、学校这一大家庭中来,会潜移转化默化地影响他们,活动多便于为“学困生”创造“改邪归正”的机会,易于打破“学困生”消极心理定势,在活动中发挥其特长,看到自我存在的长处,让他们感到在集体中已“恢复名誉”,对自身价值重新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起做人的勇气,迈开转化的步伐,如:

学困生转化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18-01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是随着教材难度的增大,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不了,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意志薄弱,自制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当所引起。我便把那些成绩不理想、学习不主动、怕吃苦的学生称呼为“学困生”。随着“学困生”的增加,“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成为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在我的教学班里有三分之一的“学困生”,我对他们采取了如下办法。

一、注意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1、接受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爱是学生的基本生理需要,特别对学困生而言,平时可能更缺少教师赋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把教师和学困生的关系建立在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用教师的爱来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要为他们尽量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或让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是满面春风地说“very good”,他们往往因得到这两个字激动,慢慢地学困生开口的习惯养成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兴趣,我常结合课游戏,教歌曲,听录音,讲有趣的故事等,让优秀生与学困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2、让学困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从根本上来说,要让学困生能正确认识自我,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我,体会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的成功感。教师在教学中应借用手势、板书、实物、情景设计、活动等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讲“Keep The Candle Burning”时,我拿来实验器材,让学生们用7分钟的时间先预习课文,然后合上课本,边做实验,边用英语叙述,那些学困生的情绪很高,注意力也格外集中,我借势引导,鼓励他们叙述,简单的句子能很轻松的说出,难点的句子让优等生叙述,再一齐背诵,再叫学困生回答,他们记忆得非常好,真是速度快,效率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二、根据英语特点,采取科学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不仅仅是他们不够用功,不够刻苦,与其自身的智力意志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其中学习方法对他们的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学习,不仅要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1、认知法主张动用多种感官,灵活记忆

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利用认知规律培养外语交际能力。记忆单词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在教生词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他们读其音、观其形、明其义,并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每个单词。如,讲完单词,教师看单词的数量,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快速记忆,然后比比谁记得多,再比比谁会写得多;还可以让学生把单词编写成一段短文,不仅记忆了单词,还练习了写作能力.

2、强化学困生的听课意识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审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注意是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英语教师要加强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动脑的意识。由于学困生自制力差,上课老是走神。为此课堂上应鼓励学困生勇于开口,大胆表演,不怕出错,努力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教师有意识地提醒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的内容上面。比如在讲形容词的最高级时,我特意请低、中、高三位学困生说,高个头的说I am tall,在指着中间个头的学困生说 I am taller,最后指着个头高的学困生说I am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然后让他们以第一人称的口气再说一遍。不仅激发他们的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3、让学困生学会做笔记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手懒,不善于做笔记,认为自己听会了,用不着再做笔记。其实不然,当堂记住了,可用不了几个小时又忘了。因此,养成并学会做笔记很重要,记笔记是要有选择突出重点,既不能把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也不能一点不记。对于课文的重点内容,如重点短语重点句型的用法等,做一点笔记是必要的。我们教师对学困生的笔记应该按时检查,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帮其分析原因;还可让他们准备“改错本”,让他们把错题摘录在“改错本”上,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课下反复复习,加深印象,下次再出现就可避免再犯同样的错。

4、反复练习,解决遗忘率的问题

学困生转化措施范文第3篇

一、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贫困地区的中学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对学生成绩的好坏非常重视,成绩好的学生便成了老师和学校手中的宝,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便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是提高学校升学率与荣誉的筹码。而“学困生”却被无情地打入“冷宫”,只要你成绩不好,便只能是个差生,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这样的教育态度造成的结果便是:在外人看来,也许学校的升学率真的有所提高了,殊不知许许多多求知的心灵却因此而被扼杀了。大量的“学困生”因为觉得前途无望而自暴自弃,甚至放弃学业。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早转变观念,对待学生要做到有教无类,广开“育”路,让更多学生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发展。广开“育”路,就是对学生不仅仅是进行单方面的教育,而是要开展各种各样的全方位的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成绩不是学生的一切,我们要为学生创造适合他们发展的各种环境,在教育上实行“大锅饭”或者“一刀切”都是非常错误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关键。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对待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尽量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再加以挖掘、培养,这时我们就要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充分办好学校的第二课堂,让更多学生感受到英雄还是有他们的用武之地的。

社团活动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关键之一。“学困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身上总会有闪光点的,著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主张:“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发现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就要加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但他们当中有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的写得一手好字,有的对色彩特别敏感,有的歌喉特别优美,有的运动细胞异常活跃,有的能说会道,有的对花花草草的研究情有独钟……这些,都应成为我们要发现的闪光点。要开展各种相应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记者团、艺术协会、体育班、花卉小组、播音站、外语角等等。在第二课堂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这样,他们有朝一日也会成为一块好材、成为一块宝玉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开放的,这就有如攥紧了沙子的手掌,可能攥得越紧,流失的沙子也就越多,因而我们应广开“育”路,开展各种社团活动,让更多“沙子”都能找到立足之处,这样我们淘到的就不仅仅只是一粒金子。

二、博学而师,教书育人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一旦他们走出了家门,进入了学校,老师便成了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角色。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总会受到学校生活的影响,而老师作为教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注意言谈举止的得体,要时时注意为人师表的形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只有对工作对学生热爱了,你才能把心思放在上面,自觉地为学生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然而,仅有一颗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明白你所从事的是教育的工作,在三尺讲台上你传授给学生的是科学知识与做人的道理,是教书并育人。因而这需要你具备渊博的知识与良好的个人修养。

教师的学识渊博与否,首先反映在对教材的运用上。现如今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呆板,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是造成“学困”的因素之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不当,对教材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不会灵活变通,以“满堂灌”“一言堂”的方式授课,因而课堂总是沉闷、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其失去兴趣,上课时学生人在教室,心却不知“逃”到哪里去了。长此以往,学生厌学的程度与人数将与日剧增,接下来“学困生”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那么,我们应怎样灵活运用教材,不做教材的“代言人”呢?首先,几十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把教材当例子,而不是一味地死钻,让教材禁锢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要灵活地运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要博采众家所长集于一身,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三尺讲台的耕耘只有时时补充营养,不断培育,才能吸引更多的花朵扎根于此,成长于此。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意味着他的教育工作已成功了一大半,因为所谓的“学困生”,他们都是有着正常的智力的,“学困”仅仅只是态度问题而已。教师通过自己渊博的知识激活课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能因有兴趣,进而努力走出“学困”的行列,成为一个在某一领域成绩优异的学生。

教书的同时,还要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对待学生不能持有偏见,要认识到在自己的心灵天平上,每个学生的份量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态度一定要诚恳,要用欣赏的眼光对待他们,并对其多一份爱心,多一点鼓励。激励应该成为教育的态度,真诚的,肯定的鼓励可以将心比心,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中架起一座爱的桥梁,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困生”就能感受到爱的温暖,感觉自己并没有被遗忘,被歧视。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渐渐地对老师除去了防备,向老师袒露心声,这样,他们由对老师的兴趣逐渐转变为对学习的兴趣,进而走出“学困”的行列。博学然后师之,教书并且育人,这样我们就能从兴趣这一个环节上打开“学困生”的心门,对其进行转化教育工作。

三、引进心理辅导老师,建起一扇心灵之窗

“学困生”形成“学困”的原因是纷繁复杂的,除了外在的因素外,还有来自心灵上的内在因素。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懂得从心理入手,寻找打开他们心录之窗的链条。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大部分管理工作都是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既要上课又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学习,这种既当爹又当娘的工作分散了他们的精力,他们的工作就很少能顾及到学生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那些贫困边远山区中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师资力量上都是尽量从简的,一个老师当了班主任的同时还要上几个班级的课,这样“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会变得难上加难。这时,我们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贫困边远山区中学引进心理辅导老师,双管齐下,在学习与心理上,同时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心理辅导老师是山区贫困中学所严重缺失的资源。“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心严重缺失。长期以来,他们都是身处一种仅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好坏的环境当中,被看成是班上的“另类”,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关怀。久而久之,他们便因失去信心而逐渐厌学,进而产生消极心理,最终对学习和对老师产生一种抵制的态度。这时候,我们就要引进心理辅导老师,从心理这个链条打开“学困生”的心窗。育人先育心,育心先知心。让心理辅导老师来完成对“学困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这样当“学困生”自信心不足,有苦无人诉的时候,我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就可以适时地来到他们的身边,打开他们的心窗,倾听他们各种各样的心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知道如何让他们重建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学困生”身临困境,受人鄙视,自信心严重缺乏,根据心理学的分析,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就要从适时的肯定与鼓励,真切的关爱,细心的关怀等细微之处入手,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学困生”的特长之处,我们要给予肯定并加以鼓励,因为这正是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自信心也是最容易从这方面建起。此外,我们又要让他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时这种关爱又必须是细微与真诚的。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最主要的运用就在批改作业时,习惯只打个“√”或“×”,然后评上一个分数或者等级,没有任何评语,特别是对学生作文的批改,有的老师由于工作太忙,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有时竟只打上一个“阅”字,殊不知这无形中已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巧妙地运用评语。但是,作为教师,每天要批改上百本作业,若是给每位学生都进行全面的评价,写大篇幅的评语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我们不防试着运用一下微型评语。微型评语是一种作业批改方式,它篇幅短小,针对性强,而且信手拈来。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就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深切关怀,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在无形中的沟通。那么,如何写微型评语呢?在此举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例如:“你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聪明的同时,记得还要细心哦”“再自信一点,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你的文章让老师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简单而真诚的关怀、鼓励与肯定,却能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注意应用这种教育方法。我们的提问不能仅仅局限于成绩好的学生,要特别注意照顾那些“学困生”,他们中有的口才好,就让他(她)读读文章;有的喜欢阅读,就让他(她)起来给大家讲讲故事;有的喜欢歌舞戏剧之类的,就让他(她)给大家来一段课本剧表演……另外,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把握,而且还要适时的提示、肯定与鼓励。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实行“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学困生转化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86-2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内部的因素。学生本身存在智力缺陷,无法接受正常的学科知识,这部分学生是先天性的学困生,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学困生。其次是外部的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次是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等造成的。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学习中就没能打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基础,到中学,随着数学学科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使这部分学生学习显得尤为吃力,出现课上接受慢,课后无法消化课上知识的现象,进而发展为数学学困生。第四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分数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第五家庭因素也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使孩子缺少应有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发展为对社会不满,对学校不满,对班级不满,对班中的老师同学不满,学习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数学中的学困生,其他学科中都会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一)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数学学困生多表现为课上反应慢,课后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的共同特性,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太关注,反而更关心教师对尖子生的态度并进行比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备好“学困生”这一课,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把握好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掌握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有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即使批评,也应婉转表达善意,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保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照顾和关怀。课下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时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能把老师做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设法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在教学中,教师讲课要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课上只要是学困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鼓动学生通过掌声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侧面教育为辅。

(三)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

在数学课教学中力求分层教学,让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对需要转化的学生心中要有数,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目的性,抓重点,促局部。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把简单的题目让给他们做,让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有目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教师加以指导。转化学困生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流于形式。

(四)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密切联系家长,学校家庭双结合,共同辅差。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为进一步转化做好信息储备。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好坏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关系好就会让学困生消除对老师的看法,而主动地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对学困生学习的转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大多学困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普遍现象,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校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家则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做好这项工作,所以,与家长关系的好坏也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总有一部分“学困生”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有进步就应该鼓励,让他知道点滴进步都是努力的结果,有付出就有回报。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学困生转化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困生 分析 转化 措施

在教育改革的几年中,教育教学质量大有改观,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在农村的教育教学中,最近几年内出现了部分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的学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缺乏自信、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是农村学校常见的“学困生”。如果农村“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但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分析调查,找准原因

通过我校教师长期对“学困生”的成因分析,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

1.家庭原因

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部分文化水平比较低,从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上从小就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部分农村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子女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与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与呵护,很容易让这部分学生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和心理发展上的差异。

2.学生自身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困生”在性格、爱好、学习方法上都有所差异。由于此差异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长。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和行为习惯不良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和行为表现上长期落后。

3.教师原因

老师在教学中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有部分教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上有一定的经验,但他们在教学中只对学生作总体的要求,而忽视了“学困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使“学困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是永远追不上好学生,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动力。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在教研活动,开展了大量的教师培训学习活动,一是校内学习,二是校外学习。

4.社会原因

由于农村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存在,对于管教上的忽视,很容易被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感染学生的成长。经过我们调查发现,有一少部分学生经常打架,而且性质恶劣;有一部分学生还抽烟,喝酒;有个别小学生还谈恋爱写情书。针对这类学生我们主要采取面对面的谈心交流方式和思想教育方式,转变他们的不良作风。

二、针对成因、实施有效转化措施

1.抓住课堂主阵地,关注“学困生”

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重视“学困生”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在提问、布置作业时针对不同“学困生”的特点,降底难度,让他们从易到难,慢慢提高,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成就感,从而鼓舞他们的信心,促进他们对学习的热爱。

2.转化“学困生”要有耐心与爱心

对“学困生”对策性研究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由于“学困生”的种种原因,他们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研究工作中要有耐心。而且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们要给予他们细微的关爱,让他们感到在学校生活的温馨、在教师关爱成长下的温暖与快乐。

3.利用有效教学手段,促进“学困生”成长与学习

恰当的教育手段可以辅助教学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转化“学困生”,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教学中,我们利用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把静的教材变成动,让呆板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这样既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困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到知识。

4.家校沟通,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