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运维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盈世iCoremail依托成熟、功能强大的Coremail XT邮件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企业邮箱SaaS托管运营服务。iCoremail能够为客户部署专属独立的邮件系统,所以在稳定性、安全性上更占优势,可避免与普通企业邮箱使用统一大平台时产生的干扰。由于系统的独立性,iCoremail可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支持个性化定制应用的同时,针对企业邮箱管理赋予客户更多的自。
目前,iCoremail已为全球著名企业通用电气定制企业邮箱云服务应用方案
客户简介
通用电气(GE) 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服务和金融公司,是全球多元化企业。GE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广阔,从能源、石油天然气、水处理、航空、医疗、运输系统、家电、照明到金融,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拥有30多万名员工。目前,GE所有业务部门都已在中国开展业务,拥有17000多名员工,并建立了包括独资、合资企业以及研发中心在内的50多个经营实体。
存在问题:免费邮箱无冗余,海外通邮无保障
随着GE合资公司发展壮大,员工逐渐增多,快速增长的存储量和庞大数据库已超出原免费邮箱的承载能力,海外投递退信增加、系统稳定性变差、运行速度变慢等问题陆续出现。企业迫切需求一款既能稳定支撑大规模用户数,同时软硬件配置都能有充分冗余的企业邮箱。
解决方案:高品质的软硬件
资源
考虑到GE合资公司的用户数多、分布广的特点,iCoremail企业邮箱云计算平台为其提供了多线BGP接入的五星级机房:在国内采用网易核心级BGP双通机房及香港核心级机房;在国外启用美国核心级机房以及亚马逊(Amazon)全球AWS云服务资源(包括英国、法国、新加坡等约20个海外节点)。
1.冗余的网络环境设计
iCoremail企业邮箱云计算平台用电信、联通的BGP机房托管,并提供能够直接接入ChinaNet骨干网、CNC骨干网、移动、科技网和教育网的高速光纤。此外,该平台还能够为各种服务提供快速可靠的Cisco高性能路由器和交换机。
2.冗余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
为了充分保证数据安全,iCoremail企业邮箱云计算平台不仅采用高性能的Dell四核服务器,硬盘还采用独立磁盘冗余阵列配置。同时,系统配置固态硬盘提供加速,保证满足了GE合资公司对系统高性能的要求。
另外,为了充分保障GE合资公司数据的安全,iCoremail的存储设备系统采用稳定的SAS外置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所有阵列配置双控制卡,保证数据的容错。
关键词:“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调整改革
作者简介:李芳(1965-),女,河南开封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乔晓辉(1973-),女,河南博爱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级政工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22-01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以电力技术类专业为主,属于电力企业办学。学校立足电力,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较强社会适应性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使命,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电力企业工作,较大一部分学生在国家电网公司供电企业工作。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三集五大”提出实施两个转变,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三集五大”是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创建“两个一流”、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途径,是国家电网公司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体现。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策部署,2012~2013年将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在新的变革背景下,为更好地培养面向电力企业及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和高端技能型电力人才,笔者就“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启示进行探讨。
一、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力类专业概况
电力工程系是我校重点支柱学科系,开设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和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5个电力类专业。相当大一部分毕业生在大、中型发电厂、供电公司、电力设计院及电建公司等电力部门从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的设计、供电设备的运行管理、检修与维护工作、电力营销与用电管理。相关的就业岗位有:发电与供电企业的电气运行岗位(变电站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厂用电值班员、电力调度员);发电与供电企业的电气检修和维护岗位(变电检修工、变压器检修工、电机检修工、电气试验工、继电保护工);营业用电类中的电力负荷控制员、用电检查员、抄表收费核算员、装表接电工、电能表修校工、用电客户受理员、农网配电营业工等。
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优化五大业务模式,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国家电网公司“大规划”的重点是理顺公司规划管理主体,实施规划集中管理,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的要求明确各级职责分工,建立覆盖公司所有电压等级和各专项、各层次的统一规划体系;“大运行”的重点是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公司电网调度和设备运行资源,实现电网调度业务与运行监控业务的融合,强化电网运行管理,使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大检修”的重点是加强业务整合,优化配置公司检修、运行维护资源,按照专业化方向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大营销”的重点是优化现有营销组织模式,拓展面向智能化、互动化的服务能力,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科学配置计量、收费和服务资源,实施 95598 客户服务、计量器具检定配送、营销稽查监控等核心业务省级集约,建立 24 小时面向客户的统一供电服务体系,形成业务在线监控、服务实时响应的高效运作机制,提高营销经营业绩和客户服务水平;“大建设”的重点是优化现有电网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公司总部为决策主体、网省公司为项目法人主体,网省公司以下为项目执行主体的电网建设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建设标准、管理流程和技术规范,强化安全、质量、进度和造价控制。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使得供电公司面临一系列变革,涉及核心资源集约、核心业务调整,带来管理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信息系统的全方位调整,带来了组织机构设置、业务流程、专业化分工、岗位及其职责等变化,对员工的业务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大运行中,调度、变电一体化运作是关键,调度、变电一体化要求调度人员了解变电站现场的实际情况,变电运行人员要了解电网整体运行知识;大检修中,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是重要途径。运维一体化要求检修背景的工作人员不但懂得输变电设备的维护检修,还要了解各个输变电设备内在联系的整体性规律,熟悉变电站的运行方式和系统接线情况,掌握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操作方法,能根据调度命令倒换运行方式将输变电设备停止运行,解除备用,采取安全措施;运行专业工作背景的工作人员具有动手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这意味着传统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电网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培养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功运行的关键环节。
三、“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为了适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要求,我校电力类专业人才人才培养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人才评价标准及时调整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随着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校电力类专业人才培养也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与研究,构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岗位群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使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职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
但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改革中,还需通过对电力企业进行更深入的调研,了解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人才评价标准,及时调整我校电力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适应改革的要求。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
改革教学内容,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1)专业实训与电力企业岗位需求相对接,培养学生的直接上岗能力。专业实训是在电力类学生学完专业课之后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训练。目前我校电力类专业实训中有电网调度仿真、电气运行、电气检修、继电保护综合训练、用电营业模拟、供用电事故案例分析等,但都是分开训练,不符合现代化电网岗位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因此,应按岗位需求的技能和业务流程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开发实训方案,如开发调度—集控站仿真一体化、运维检修一体化教学方案等,并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
(2)素质教育与电力企业文化相对接,营造热爱技能的良好氛围。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在职业院校育人中,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毕业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对行业的自豪感有重要意义。如可以探索加强与电力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新机制,比如举办著名电力企业成长历程展等,统一电力企业操作规程,把电力工人及电力行业一线的优秀技能人才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把电力企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中,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
(3)教师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还需大力提升。教师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力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高专电力类教师目前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电力类专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能胜任两门及以上课程的理论教学工作;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也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问题,但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并不多。而且目前专业教师掌握的知识通常是和担任的教学任务相符,知识结构并不完全符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下专业岗位要求的,如电气设备课程对应的岗位变电站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运行、变电检修工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对应的岗位人员是电力调度员和运行方式员。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教授电气设备的老师不一定熟悉电力系统知识,教授电力系统的老师不一定熟悉电气设备知识,无法满足大运行下调度、变电一体化运作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教师还需不断学习培训,甚至“下企业、下基层、下一线”,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素质。
3.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完善评价办法
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标准应当参照企业的岗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进行改进,完善评价办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时代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高职高专作为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场所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EPLAN;硬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20-02
1.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信息化概念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本,西方社会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概念和浪潮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的来临而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国际通用的信息化定义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1]。而制造业信息化则是指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的设计方法、制造工具、企业管理模式、企业间协作关系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以及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从而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全球化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同时,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世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经济时代。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目前,国际上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务成本不断攀升,很多产品的生产制造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由于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社会政治稳定,加之有比较便宜且素质较好的人力资源,因此我国成为很多跨国公司的首选之地。[2]虽然我国制造业庞大,但生产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生产规模小,知名品牌较少,远不是制造强国,目前还只是中低档商品的世界制造工厂。[3]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各个企业自身管理上的问题,又有外部环境的问题,比如在管理上墨守成规、观念陈旧;在产品开发上力量薄弱,技术含量低,设计手段落后,设计质量不高、预见性差;产品设计、制造周期长且费用高,不能快速响应市场,因此缺乏市场影响力和市场规模,无法适应如今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生产趋于单间小批量格局的快速多变的市场环境。因此,在当下这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最为活跃的生产力的时代,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我国要想迅速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信息技术对制造业的影响不仅是形成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更重要的是其向传统制造业的高度渗透,带动了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促进了制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了制造业全球化的进程。
世界范围内,许多跨国公司应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已经实现了设计、制造、管理、经营一体化,加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我国正在加强发展制造仿真和并行工程、柔性制造技术和车间资源快速重组及设备无故障运行技术、制造信息的分布集成、产品数据管理和互联网络辅助制造、开发先进制造工艺和快速制造技术、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建造和制造智能的累积等领域。
制造业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信息化领域 的底层核心技术,如线性与非线性限元分析解算器、底层核心系统及仿真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而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虽然历经30年的发展也已取得一些成就,但是由于制造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其信息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遭遇2009年的经济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受到巨大影响,其深度和广度均落后于金融、电信以及一些大型公共服务业。由于企业对信息化的迫切性认识不足,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还依赖于政府和软件厂商的推动,企业自身研发的信息化技术非常少。此外,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与国外相比,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还存在巨大差距,整体应用水平偏低。
2.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意义
对于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以及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低、发展缓慢其主要问题在于:
(1)劳动生产率及工业增加值率低,总体仍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阶段,能耗高、污染大,平均能耗是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1倍,而产生的平均污染是其2倍甚至更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均较低;
(2)制造工艺装备落后,优质高效低耗
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严重缺乏,绝大部分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石化装备、轿车工业装备等依赖进口。此外,我国当前制造业低水平产能严重过剩,高水平产能却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军工制造业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结构偏轻,装备制造业薄弱。
(3)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够。
(4)受制于规模和资金、人才等资源的缺乏,企业信息化技术实施效果也差强人意。目前我国制造业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没有应用任何信息化技术,只有1/4的企业建立了基础信息网络,仅有不到1%的企业建立了成熟的信息化体系。
(5)由于缺乏标准规范的管理和指导,制造业信息化软硬件市场存在无序竞争,大大阻碍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
(6)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咨询专业队伍。信息技术产品技术含经营与管理提高库存准确率,还可以减少基于纸面的管理和相关费用。
制造业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制造业的不可替代性。它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国防的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均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因此,制造业在这场变革中首当其冲,是调整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也是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之一,提高和发展制造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3.软件平台的选择――EPLAN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选择开发设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试图找到一条信息高度集成的生产制造流程。我们可以轻松找到的一些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向制造业高度渗透的,能够带动设计、生产与经营管理自动化和数字化,促进了制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加速了制造业全球化的产物,其中CAD技术是最突出代表。CA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航天航空、汽车等各个领域,成为提高产品与工程技术水平、降低消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尽管CAD技术日渐成熟并被广泛使用,但是它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制造企业对生产环节信息高度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在经过多方考察之后,我们决定使用EPLAN软件作为平台,期待实现以设备数据库为基础,以EPLAN软件为平台和设计输出端口,以自动化工业系统作为产品装配终端的信息高度集中化的工业制造流程。
EPLAN能够满足我们对于所构思的信息化制造系统工业流程的大部分要求。首先,EPLAN的平台是以EPLAN Electric P8电气设计为核心平台,同时将液压,气动,工艺流程,仪表控制,柜体安装板三维布置仿真设计及制造等多种专业的设计和管理统一扩展到此平台上,实现了跨专业多领域的集成设计。该软件采用独特的数据库结构,满足了项目设计对数据快速读取和存储,多用户协调设计,大项目的管理,批量数据处理,防止数据丢失,灵活的个性配置,跨专业的设计需要。此外,EPLAN独特的数据结构,决定了它既是面向图形的又是面向对象的软件,这又满足了目前市场为主导的发展趋势。其次,EPLAN倡导标准化,因为能够标准化大大减少设计及生产等流程中的诸多重复劳动,大幅缩短设计周期。EPLAN的标准化实施包括:系统标准化(权限、项目结构、存储方式、修订管理等)、设计标准化(工程设计方法、主数据、优选部件等)、供应商标准化(数据交换、项目一致性检查、工程设计方法等)等部分,能够充分优化设计过程。第三,EPLAN在帮助企业完成标准化后,可通过二次开发为企业实现自动化设计。这一过程中,该软件具有同步性、自动性、纠错性、扩展性的特点。最后,EPLAN作为电气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与ERP系统、PDM系统及机械设计信息化系统一起为企业构建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EPLAN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可以在线集成到PDM,ERP或机械系统,与之无缝结合,还可以访问独立的开发者网络,共享经验和开发工具。
正是因为EPLAN的以上特点,才使得我们决定使用EPLAN作为我们的研究平台。它的特点能够完全满足我们对于构建信息高度集成的制造工业系统流程的思路。
4.用于硬件考核系统的应用实例
在达成了构建“数据库―EPLAN设计―组装”这样的思路后,团队结合了实际工作需要决定将实验目标锁定在我学院主要实训课程《低压电气运行维修》内的考核项目作为研究内容,其中包括了照明电路的设计和多种电机控制电路的设计。我们结合我校库存器件情况,在EPLAN内丰富的数据库内加以选择,根据《低压电气运行维修》课程内需要的硬件考核系统通过EPLAN绘制图纸并根据图纸进行安装。由于是实验性研究,因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后的组装步骤只能暂时通过手工完成。但在工业生产中,一些国家,如德国,已经能够将EPLAN设计和实际组装的步骤通过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
以电动机星角降压启动电路为例,该电路原理图如图一;
然后,我们使用EPLAN进行绘图,如图二,并得到图纸;
根据得到的图纸,通过器件安装,得到相应的电路考核模块,既能够作为该课程考核时的工具,又可以作为样板在课上对学生进行直观展示。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团队共完成了课程需要的各类考核系统二十余个,能够基本满足该课程教学和考核的需要。通过实践,我们团队认为利用EPLAN自身的有点,如果在装备环节的自动化控制上如果能够高度结合,那么利用这一信息化程度集中的制造生产流程就能够使得原本繁琐重复的开发设计过程、低效耗能耗费大量人力的装备过程以及容易混乱的库存管理过程变得简单、直接、高效,而这正是我们积极进行尝试的出发点。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 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偶们团队希望能够通过小规模的实验,给传统的制造业提供一些如何信息化的思路。也算是我们为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进程所做的一些微小尝试和绵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
数控机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自动化、高效率。它是结合电子计算机的技术、自动化性能的技术、驱动以及精密勘测等多个类别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一种新型的用于机械类加工制造的设施。在生产还有生活的诸多领域数控机床备受亲睐最大的原因是其生产效率非常高,自身性能优。但对比一下传统老式的机床产品,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就比较专业也是比较高端的。对数控机床故障的诊断和进行维修管理方面的总结,在实际工作运行中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
一、数控机床的结构分析
利用到数控原理的机床就是数控机床,等待进行加工的几何数据信息通过固定的语言录入模式导入数控体系系统,相对应的数控体制系统衍生对主轴和进给的轴与辅助的加工配件操控的指令进行加工制造。硬件和控制系统是数控机床的两大系统。组合不同,控制模式以及加工精密级别也就不同。正因如此,针对数控机床的诊证修理不仅要借鉴普通的机床故障诊断原理,还要融合个案实例情况。数控机床的硬、软件设置都包括多个部分,详细情况可以参照下图。
有关数控机床硬件系统相关示意图
有关数控机床中软件系统示意图(如下图)
二、故障分类
数控机床这种新型的技术设施,由于结构复杂等原因一旦产生故障,究其原因都相对的困难,这在排查的时候常常遇到一些为难。为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更精准以及缩短不必要的时间找到故障原因,可以简单地做以下的分类:
(一)按故障部件划分
可以分开做机械类故障和电气类的故障。机械类的故障是由于不正确的操作导致的机械在传动方面的问题和导轨运动的摩擦力比较巨大的故障。噪音大,阻力大都是其显著特征。电气的故障分成强、弱电的故障。电源开关,接触等元件带来的电路故障是强电方面的故障;CNC、PLC以及单元输入输出的电路故障是弱点故障。
(二)依据性质划分
系统里的故障和任意性故障。系统的故障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数据机床百分之百会有的故障,譬如高温预警导致的系统体制瘫痪。任意性的故障指的就是突然出现的极其偶然的问题。譬如零件老化、接触不好、变活动、腐蚀等等。
(三)按照故障的原因划分
按照原因可以分为机床本身的故障和外部条件造成的故障。本身的故障多由于数控机床自身引发的,外界的环境条件不起作用。很大一部分的机床都出现过这类故障;而外部的故障就不是自身简单能引起的,一定是收了外部的刺激或者其他的因素导致。譬如电波不稳,温度异常等等。
(四)有没有预警划分
有预警的显示的故障类型里面有可以细化为软件和硬件的预报显示。每一个部分装置的提示灯在出现故障的时候都会有反应,这是硬件的预报显示故障。当数控机床出现问题在显示器出现报告警示的内容,这种类型是软件预警。有这种预报的显然要比没有的警觉性强,排查便利。相反的,没有预警显示的问题性故障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没有任何显示,这种故障诊断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三、数控机床常见的故障诊断法
(一)感官直面应对
在出现故障的时候,用我们的五官感觉判断事故的类型寻找可能出现问题的方位。可以依据不同的气味,热度缩小范围,延长现场抢救时长。这种方法也是最普遍最明了的方法。
(二)自我诊断预警
遇到故障时,自我诊断体制会作出预警,并在CRT上有所体现,这种方法在修理中非常有用。一般的数控机床都系统携带这项功能。
(三)模式测试法
在数控设施操作异常的时候,把数控设备常用到的功能以及独有的性能利用编程的方法,手工自动皆可,绘制成为一个测试模式。当数控设备进入到这个模式中,通过判断的精准度和可信赖指数,寻找故障发生原因。
(四)备用元件替换
在存在备用元件的基础上,尽快找到故障的起因,利用事先的备份,刻制电路板、电路芯片等存在疑点的配备,排除故障解救问题,节约时间把损失降到最低化。
数控参数是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功能的原因,严重时影响工作运行。所以应及时校正数控体制内的参数发生变化与否,凭借这样的方法辨别数控参数变动导致故障发生的可信度。
(六)逻辑分析
依照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原理,从逻辑的角度剖析逻辑电平和与之相关的特征参数。从配件的工作原理做一个详细的分析,找到真正的故障的原因。只有检测的同仁全面了解把握数控系统的每一部分以及各个零件的性能,才能实现有效地运用这种方法。
四、维修与管理
数控机床的维修,除了对产生的故障进行合理的诊治以外,还要求拥有一套完备的维修管理体系。维修和保养工作做的到位,不仅在预防故障这一部分加分,对于使用数控机床的大客户的益处更是不言而喻。主要涵盖以下三大层面:
(一)预防做到位
预防做到位就是指创设一整套适应企业数控机床的维护保养体系制度,定期的针对数控机床做不同程度不一等级的维护管理措施,确保数控机床在运行时保持在最佳状态,实现最大效益。期间需要确认保养范围、详尽的流程计划、实时的设配状态,这是预防事故的前提准备也是参考依据。
(二)资料管理做到位
及时稳步的对已经做了设备维修故障诊断的数控机床归档梳理,作为以后可以借鉴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的现实依据,也有助于为后期陆续的保养管理的人员提供总结,提高的机会。一次性的资源投入巨大、技术专业度高、维修难度系数高说的都是数控机床这一高价值的稳定固有资产,想要彻底的发挥其商业使用价值为企业带来最高化的收益,一定需要数控机床的工作员工以及相应的人员储备不断积累对其的各项认识,有比较专业细致的管理体验录。资料管理做的到位游刃有余,达成目标不会太难。
(三)备用件管理
拥有具有企业卖点的备用件管理对于提高数控机床的维保使用率十分必须。及时的布置备用件的供给计划,获悉具体的市场价格,开拓采购路径渠道,对库存和消耗了解的要全面。这样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市场因素进行有效地规避,降低风险性,也于无形中节约了产量成本。
五、故障实例
一台数控机床(840D),十一结束后再次启动运行,各个给进轴没有丝毫反应,但是显示灯一直处于亮的状态。分析得出:该机床三维进给轴可以一起运动。技术鉴定后,三轴不运作不会是单一的机械部分和控制软件的部分故障,极大可能是总控制位置且位于电气的不正常引发的。工作人员将电气柜打开,内部的板面有明显的预警和低压的显示。初次推断是电源的电压出现问题。接下来利用万用表勘察,逐一检测三轴的电压,发现表一明显不及表二、三电压。随后对表一进行深入处理,表一接线位置不牢固。进行故障处理:接洽固定,加固其他电气连接位置,重新加工,系统正常恢复。
一数控机床(FANUC6ME),在进行产品加工时,Z轴振动,定位不精准。分析可知:系统能够在操控下完成加工的任务可见电气运行正常也不存在指令错误,那么也许存在的问题就是机械部分。拆开传动箱查证,齿轮没有明显间隙没有任何异样,但细致观察发现尺座的螺钉有晃动,所以有移位错位的现象。处理:把螺钉固定牢靠,重启无阻碍。
操作过程中,突遇暂停且预警闪烁显示,数控机床停运。分析得到:数控机床的体系有状态监控的性能,控制指令。而发生超出常规的模式有如下的可能性:
1.油数量不够造成的开关自行关闭和预警。
2.油路下漏。
3.压力的开关不敏感了。
4.油路闭塞。
5.其泵电机的过量加载。
处理方案:首先对油路的开关即压力开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其并不存在任何的积压或者器械损耗情况,可以实现正常操控。再次检测发现在油箱到被的部位,油不能通畅地被使用,此时发现油管道内部有不明的物体堵塞,动手清除后,数控机床可以正常进行生产任务了。
一数控机床在运作时,测出其主轴,如果旋转时速低于430r/min就会产生异样的声响,此时的功率也起伏比较大。但是一旦主轴在1200r/min时,不会出现该声响且没有预报警示。分析该现象,主轴的控制器、电机、变速箱等故障都有可能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处理步骤:出于对排查任务量的考虑,首先检测控制器进行排查,并没有问题,其次是电路板,依然没有任何的故障。因此可以断定不是控制器内的问题。然后检查机械部分。主轴的运转速度在300r/min时仍然存在,给到2100r/min时再次没有了,由此看出问题故障也不在于机床内的发动机。可以明确机械的传动部分是症结。随后专心查看传动部分,在速度较低的时候300r/min以及高的速度的时候2100r/min的时候,电动机都是按照同一的时速转动,唯独在较低的时速时,位于变速箱内部的齿轮发生减速的运作,由此看出故障就是出现在变速箱里面。推断得出,齿轮在低速的状态产生故障。替换新的变速箱后再次试运行,一切恢复正常。
一台数控机床(840C),在运作的时候,CRT显示数据指示,没有拾起工件预警,依据此信息对工件进行排查,确认抓件设备已经将工件拾起,那么依旧出现预警讯号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分析过程,细致针对PLC的梯形形状图进行分析辨别,发现问题经由感应部分的开关引起。解决步骤:对运行机械的人员岗位进行检测,发现是人员的工作的程序不正确,没有将负责感应的开关彻底地按下去,随后局部调整设备人员的夹紧力度,问题迎刃而解。
六、结语
对于数控机床的相关故障诊断以及维修管理,不仅要运用到专业的逻辑原理分析还需要成熟的实践。与此同时,完善的维修体系和管理创建诊断的相关文档,对于数控机床的长期运作以及数控企业的长远发展极具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文龙.基于性能特征和故障征兆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3.
[2]林志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肖国红,郑新建.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方法与维修管理[J].水利电力机械,2007,09:77-79.
[4]张莹.数控机床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5.
[5]李颖翰.数控机床的电气故障诊断与维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7:107.
[6]刘洪学.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9:4.
[7]翟大鹏.基于故障树的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