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附:关于加强城镇青年就业和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管理的暂行办法

    根据国家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和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城镇青年就业和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的精神,为了加强对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的管理,做到使用有计划,开支有依据,用钱讲效益,从财务上参与就业工作的决策,使这项经费更好地为城镇青年就业和就业训练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经费计划管理的范围

    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资金的来源,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预算内资金,指上年度结转数,本年度中央财政拨款数和地方财政安排数。预算外资金,指借出的扶持生产资金在本年度计划回收数、上年结存数和其他收入等。

    经费计划支出共分五项:(1)扶持生产资金;(2)安置费;(3)就业训练费;(4)业务费;(5)其他费用。五项开支范围和使用原则要严格按照《关于城镇青年就业和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管理使用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二条:经费计划编制的原则

    (一)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的编制,要贯彻“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在计划安排上,要促进集体经济和就业训练事业的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措施动员挖潜,落实安置工作和就业训练计划所需的财力。

    (二)预算内外的各项资金,要统筹安排,充分调动各级经费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促进集体经济的联合与专业化协作的发展。

    (三)各级经费管理部门在编制经费计划时,要加强调查研究,本着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原则,提出使用经费的计划措施。在下达经费指标时,要同时提出使用经费的效益指标。

    (四)在计划安排上,要保证专款专用,真正把这笔经费用到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和就业训练上,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条:经费计划编制的依据

    在提经费建议指标,下达拨款指标和编制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计划时,要根据就业和就业训练的需要以及财力的可能,考虑以下因素:

    1.预算年度内本地区计划安置就业的人数和计划培训的人数;

    2.当年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安排的经费数;

    3.上年经费结存情况和预算年度内计划回收的扶持生产资金;

    4.上年经费的使用效益,预计预算年度的发展变化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第四条:经费计划编制的程序

    (一)各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在每年四季度根据就业和培训的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提出下年度就业、劳动服务公司补助费的建议指标数。

    (二)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根据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安排的预算拨款指标,(经费包给市、县的地区,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的安排数,下同)结合各地、市、县的具体情况在预算年度的第一季度内逐级下达预算控制指标,同时提出使用经费时必须达到的安置人数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指标。

    (三)地、市、县劳动部门根据省、市、自治区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级编制、汇总,上报年度经费计划,作为指导和考核工作的依据。

    各地在编报经费计划时,要附有文字说明包括:1.经费的主要投放方向、扶持项目及其使用效果;2.主要的就业训练项目和措施;3.上年度经费计划的执行情况、经验和问题以及改进经费计划管理的意见等。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务必找准定位,强化领导,确保职工教育培训机制日趋完善

围绕油田矿区服务的特性需求,油田社区必须准确把握矿区“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的发展定位,立足于社区职工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把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纳入年度目标统筹规划,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机制建设。优秀的员工和队伍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体系。油田社区企业要将全面提升职工素质、夯实队伍根基作为发展的长期目标和任务抓细抓实,通过出台《培训管理规定》、《培训经费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了职工培训工作的配套制度体系,建立职工培训管理台帐,形成教育培训工作从需求调查、计划制定、办班申请、师资审核到组织实施、效果反馈的全过程控制,有效避免盲目培训、多头培训、无计划培训现象。同时,社区下属各单位要将职工培训工作与管理服务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统筹规划、分级管理和主管部门负责、职能部门配合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培训工作质量。

二是加大教育培训措施管理。油田社区单位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促发展”等主题活动,围绕职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下功夫,深入开展以“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举办了各类培训讲座,轮训基层职工,使职工的能力与素质、形象同步提高。在培训实施过程中,社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岗位工作特点,灵活调整培训时间、内容和班次,对阶段性重点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小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开展岗位提高等培训项目,改变以往“重培训轻效果”的做法,在保证必要专业培训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培训效果的考核,把培训班设在工作现场,培训目标具体到一个点,培训教案细化到一个动作,使参加培训的职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学习和锻炼,有效提高职工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加深教育培训氛围营造。作为油田社区企业,要始终坚持把观念意识和能力素质的培训放在首位,注重加强干部职工责任意识的培育。通过倡导、灌输培训是福利、培训是奖励的理念,并在资金、师资上加以扶持,鼓励各基层单位发掘自身潜力,定期在物业、学前、医疗等系统巡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教育干部职工自觉树立奉献意识,自觉保持健康心态,自觉营造和谐氛围,打牢职工培训工作的思想基础,增强干部职工以学习谋发展的紧迫感。同时,要进一步激发基层职工自觉参与培训、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社区培训主管部门应主动下到基层班组,了解实情、掌握需求,全力为基层解决学习困难和培训问题。

(二)务必科学规划,精细运行,确保职工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到位

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社区要始终把握干部职工要求进步、渴望成长的迫切需求,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各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谋划水平,引导各单位在培训措施上精细运行,狠抓实效。

一是要开展调研,强化方案谋划的科学性。按照油田培训工作的部署安排,社区应立足生产实际,服务发展大局,改变以往制定培训计划缺少论证的局面,通过开展大调研活动,组织、劳资等部门广泛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所思、所想和所需,采取分片座谈、集中征求意见、个别走访等措施,征求意见建议,为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全年培训目标的确定提供有力的参考。考虑到基层组织培训的难处,要从组织班次、提供师资到经费支持等方面积极为基层单位创造条件和环境,可以采取“委托培训”、“送教上门”等形式,加大与高培党校、职业学院的联合办班力度。

二是要因势利导,细化培训目标的针对性。针对社区学前、医疗等专业技术队伍的特点,充分挖掘外部优势资源,积极创造高水平学习机会,努力培养一批高学历、高层次、高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注重抓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选派骨干到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参加学习轮训。还可以通过完善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选派和鼓励部分技术骨干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本科、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教育。

三是要突出重点,确保项目实施的实效性。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社区下属各单位要结合生产和岗位实际,将工作现场变为培训现场,培训、竞赛、考核一体化运行,为基层站队全部建立职工书屋、培训室、练兵场等,为职工岗位练兵创造良好的场所环境。通过出台《师带徒管理办法》,选拔专业技术骨干与新职工签订师徒协议,积极开展专题调研,采取“师带徒”、“技师跟班考核”等形式,全面加强对新职工的业务培训,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年轻职工迅速适应岗位、投入工作,在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务必立足实际,赛练结合,确保职工教育培训质量显著提升

建设一支具有竞争力、创新力的干部职工队伍是油田社区发展的首要条件。社区单位要以课题攻关、送外培训以及创新创效、赛练结合等活动为手段,努力搭建职工队伍的创新发展平台,为社区的和谐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实施职工提素工程。重点对社区新增劳动力、其它转岗人员实行培训上岗,按照全年培训计划的要求,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完成全年培训目标。强化导师带徒培训,引导基层开展丰富多样的培训新模式,促进年轻技能人员的快速成长,努力解决一线岗位用工紧张和骨干断层矛盾。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结合各单位的岗位提高性培训,多渠道地开展一些“四新”知识的应用培训,全方位的拓展职工本人的技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为新产品、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第二条凡在我省范围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必须接受食品卫生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经食品卫生和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编写培训教材和建立考试题库。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范围内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组织培训、考试、发放培训合格证。

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初次培训合格满一年后进行更新培训考试,每年一次。在有效期内全省有效。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负责本单位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培训工作;食品摊贩(个体工商户)由其行业组织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组织培训。

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卫生管理员及部门以上负责人须经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培训并考试合格。

负责组织培训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内容包括学员名册(培训时间、学时数、个人考核成绩等)、教材、考核试题及标准答案等。

第七条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考试的对象:

(一)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职工食堂)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二)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职工食堂)的卫生管理人员及部门以上负责人;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职工食堂)的其他食品从业人员,包括生产车间操作人员,仓储人员、质检人员、营业员、采购员、厨(技)师及辅助人员、服务员、洗菜工、餐用具清洗消毒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人员)。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培训时间不少于12学时;食品卫生管理员及部门以上负责人的培训时间不少于20学时,其他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

第九条培训内容、教学和考试形式:

(一)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卫生专业知识和食品卫生法规两部分;

(二)教育形式可采用集中面授、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和自学等形式;

(三)采用计算机考试(没有条件的地区和计算机操作有困难的从业人员可从试题库中按岗位随机抽取试题进行笔试等方式考试)。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继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并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完善师德考核制度,针对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一票否决。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培训项目中。继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评选征集活动。开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发正能量。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完善记录卡填写、检查要求,加强骨干教师成长过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成长内驱力,在提高骨干教师层次的同时,逐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均衡和学科均衡问题。

4.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骨干教师送教工作机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据农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需求,实行菜单式的送教活动,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指导性支教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相结合,把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有效性培训相结合。

5.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有关高校和培训中心,对我市教学能手层次以上的卓越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促进其骨干层次迅速提升。组织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织申报第四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6.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认真制定师资培训“十三五”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促进教师主动研修,自主发展。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管理系统,更新各级各类培训信息库数据。

7.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选派工作。根据省市师训、干训要求,做好教育领军人物、卓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等项目的教师选派和相关组织工作。

8.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师说”全员网络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9.加强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大过程性检查考核,不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抽查,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

10.继续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根据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将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作为学历提升的重点对象,对重点年龄段的教师,通过行政强势推动和宣传引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其提升学历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市各学段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

四、规范各类职称评审

11.规范各类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和评审程序。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高级和中职系列中高级职称材料初评上报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试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激励作用。

职工培训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近年来,十矿职教中心以“敬业、博学、创新”为校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秉承服务企业的理念,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不加强管理创新,从而确保培训质量。

一、提高质量,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

历年来,十矿职教中心坚持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中心开展工作,不断完善了各项培训教学管理制度,突出质量管理,建立各个环节工作规范和工作标准,建立评价制度和考核制度并严格执行。十矿职教中心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严格落实教学计划,要求教师合理选用讲授、研讨、案例、角色扮演、模拟、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全面实现了使用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或网络教学。

二、强化督导,实现教学管理健康化

为了强化培训工作督导检查,提高培训工作质量,2011年初,职教中心领导班子研究设立了培训督导检查组,负责职教中心培训和区队培训督导检查工作。特别是对脱产培训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和区队业余培训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不定时对职工自救器使用和避灾路线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下发整改意见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不按要求整改的单位进行通报和处罚。职教中心督导检查组成立以来,积极履行职责,下发整改意见通知书10份,及时发现纠正了各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力促进了十矿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创立网页,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

进入2011年,十矿职教中心根据目前培训工作需要,在十矿网站创新建立了职教网页,主要内容包括:职教中心概况、职教通知、职工培训管理、持证管理、办班管理、区队培训和远程教育等。职教中心按时将培训办班情况、区队培训督导检查结果在网页上进行公布,要求全矿各区队主管技术员每天上午8点前点击网页,随时查看职教通知和职教动态。同时,职教中心将近年来集团及十矿制作的“三违”案例电教片和远程教育网下载的十多个工种的专业课讲座挂在职教网页上,各区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下载播放。职教网页的建立,较大地扩展了十矿职教中心的培训服务功能。

四、狠抓载体,突出安全培训

自2009年以来,我矿以安全培训为重点,努力开展各项培训工作,至2011年10月共举办各类脱产培训班256期,培训职工13780人次。职工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为构建平安和谐十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以新工人、特种作业人员及区队长、班组长安全培训为重点,培训基地得到充分发挥

2009年以来,十矿充分发挥职教中心三级安全培训基地的作用,强化职工安全培训。首先,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加强新工人和转岗人员岗前安全技术培训,把好安全第一道关口。新工人和转岗人员培训由矿劳动人事部门提出培训需求,职教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国家局规定的教学大纲进行培训。同时严把结业考试关,对于结业考试不合格人员继续参加培训,直至考核合格发证后方可分配上岗;其次,加强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培训和复训。每年初对全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持证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按照国家局有关规定,分期安排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复训计划,提前搞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复训;再者,注重加强区队长、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年初,首先举办科队级干部培训班3期,每年培训科队级干部230人,培训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管理、形势任务教育、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型企业文化等。其次,每年分3次,每次分6期举办班组长安全培训班,2009年至2011年培训班组长3870人次。通过培训,班组长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在班组得到落实,为夯实十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以“三个一活动”为主题,全员培训扎实有效开展

2009年以来,十矿认真推行以“三个一”(即“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为主题的区队全员安全教育培训。首先对“三个一”活动进行了规范,印发考核标准,要求各区队按照标准组织开展区队全员培训工作。安检和职教部门每周对区队安全技术培训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结果与区队结构工资挂钩。通过加强管理和督促检查,区队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以“班组长大讲堂”活动为载体,班组建设明星闪耀

2010年4月份以来,我矿以学习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为契机,创新开展了“班组长四级大讲堂”活动。即班组长结合自己的实际宣讲安全知识、技能知识、事故案例、对“三违”的认识以及班组管理经验等。在班组、区队、战线及全矿,分四级进行宣讲。各区队利用班前班后会或“二、五”安全学习日组织班组长重点在区队进行宣讲,宣讲材料于周末收缴职教中心备案。创新“班组长大讲堂”活动,是我矿进一步实施班组长素质提升工程,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实现十矿全年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以技术比武和技术革新为手段,职工素质工程全面铺开

多年来,十矿以技术比武、技能大赛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职工技术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学习型、知识性、创新性”职工队伍。每年都组织开展20至30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提高职工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涌现出了一批技术状元和技术明星。同时,我矿积极鼓励职工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多项技术革新成果通过在生产中应用,涌现出以张玉伟为代表的技术革新能手。我矿还建立了张玉伟技术创新工作室,为十矿技术革新工作搭建了发展平台。

(五)以导师带徒活动为亮点,青工业务技能得到提升

2009年以来,我矿把导师带徒活动纳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来实施,逐步完善了《导师带徒活动考核管理办法》《导师带徒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和《导师带徒活动奖惩及补贴发放办法》。规定矿技术比武前三名以及集团技术比武前十名、技术大拿、高级技师等必须带徒。导师带徒采取“一带一”“一带二”的形式,师徒自愿双向选择结对。矿每年组织一次“徒弟拜师仪式”,现场签订导师带徒合同,通过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我矿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人才,使新职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

(六)以探索培训形式为创新点,实际培训效果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