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运营优势

商业运营优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运营优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运营优势

商业运营优势范文第1篇

两上市公司直接受益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9月20日通知,为支持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试点工作,国内29家有线数字电视运营商三年内将免征相关营业税。武汉塑料(000665)、东方明珠(600832)两家A股公司将直接受益。

根据通知所附的免征营业税企业名单,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29家单位均在免税范围内。其中,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为东方明珠参股39%的公司;湖北省楚天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也在免征名单中,楚天广电为武汉塑料的重组方,根据武汉塑料5月5日的公告,公司拟以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置换楚天广电控股的武汉广电全部资产和部分负债,差额部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购买。

2010年度音乐颁奖礼

10月18日北京举行

文 / 宁 珈

近日,2010年度音乐颁奖礼于京举行了会。该典礼由中央电视台和MTV音乐电视合主办,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举行。

2010年适逢“音乐盛典”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MTV音乐电视台特别制作了展播节目,从9月8日起在央视三套每天18:30播出。观众能从节目中重温历届音乐盛典精彩瞬间,并欣赏本届入围歌手作品的展示及评委点评。华语乐坛的音乐人和歌手也将走进演播室,接受主持人的采访。作为中国内地举办的最大规模的音乐颁奖礼之一,本届音乐盛典将颁出包括:内地年度最佳女歌手,最佳男歌手,年度最佳民歌手,港澳台地区年度男、女歌手,内地、港澳台年度最佳音乐电视,内地年度最佳新人、亚洲、国际年度杰出艺人等19个奖项。

武汉拟建合资公司

推三网融合

9月24日举行的2010中国机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梓森称,武汉将强力推行“三网融合”,武汉广电数字网络有限公司将和电信成立股份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轮流当董事长。

据悉,武汉广电和电信计划共同出资2.2亿元成立一个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负责三网融合业务开展,并在新建小区中实施网络部署。在业务合作上,武汉广电的主要思路包括三方面,一是发挥视频的高带宽优势,全力发展高清电视以及互动电视业务;二是利用联通的宽带出口,大力发展宽带业务;三是通过合资公司,在新的小区开展三网融合业务。目前,武汉高速互联网已覆盖全市城乡,宽带上网用户达120多万,到2012年,目标是发展宽带用户300万、数字电视用户终端300万、高清互动家庭用户100万、手机电视用户300万,三网融合相关产业规模达2500亿元。

第八届金鹰电视节闭幕

为期两天的第八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9月21日闭幕。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各个奖项全部颁定。海清、孙红雷获最具人气演员奖,闫妮、孙红雷获最佳表演艺术奖,董卿获最佳电视节目主持人奖,李小萌、何炅、芮成钢、王冠、毕铭鑫获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奖,李三林获最佳导演奖,海清、黄海波、闫妮、孙红雷、姚晨、范伟等获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演员奖,《解放》获得最佳长篇电视剧奖。

教育部将规范广告成语

据教育部定期监测,目前各类媒体上的语言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例如某痔疮药企业的广告词是“痔在必得”。

各类广告中愈演愈烈的成语乱用现象已经引起教育部的高度关注。来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的消息:教育部正与有关部门协调,推广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该项测试或将成为广告传媒等行业从业资格的准入门槛。

2010《泊客中国》颁奖典礼举行

9月20日,天津电视台与香港凤凰卫视联合主办的“中国因你更美丽”――2010《泊客中国》盛典在京举行,该活动由天津电视台和凤凰卫视联合主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协办。

《泊客中国》是天津电视台一档大型双语人文情景纪录片,以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为拍摄对象。异域停泊,他乡为客。《泊客中国》讲述的,就是这样一群来自不同国度的“泊客”在中国的生活故事。

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生物多样性国际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已取得广泛共识,此次盛典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主题。获奖者为亚洲动物基金创办人谢罗便臣、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天籽生物多样性发展中心创始人马悠夫妇等13位外国友人。

10月2日,本次盛典通过天津电视台卫视频道和国际频道、凤凰卫视中文台、凤凰卫视欧洲台、凤凰卫视美洲台面向全球进行播出。

央视春晚形式调整

购好节目资金无上限

“央视2011黄金资源广告招标说明会”前不久在广州举行。说明会上,央视副总编辑程宏透露,2011年央视节目采购资金将增加50%,优秀节目购买资金无上限。此外他还透露,明年将新增“电视剧群英会晚会”,而延续了多年的“春晚”也将出现形式上的调整。

王志投身公益

商业运营优势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营运资本是大多数公司所有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公司的整体盈利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在营运资本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某个具体的公司为例,探讨该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普遍偏低,且远低于沪深两市的平均水平。2001年到2006年,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上市公司总体水平,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提高财务绩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对外拓展市场,对内加强管理。其中,内部管理的核心是营运资本管理。

营运资本是大多数公司所有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公司的整体盈利有着重要影响。营运资本是公司流动陛最大、变化最快、周转性最强的资本。只有保持营运资本各项目在数量上的合理并存、时间上依次继起并实现消耗的足额补偿才能保持营运资本协调、持久地进行下去。为此,公司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寻求合理的营运资本结构,并使平时的营运资本周转努力地遵循这种结构。

此外,在追求营运资本最大利用水平和获利能力的同时,又要确保流动资产的必要存量,以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如果企业不重视合理安排这种结构关系,就可能会使企业一定时期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结构失衡,在短期债务到期时,无法变现出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如何优化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二、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营运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大致结论和观点可以总结为:

毛付根(1995)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投资政策)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融资政策)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本政策。

朱武祥(1997)认为流动资产可分为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临时性流动资产应以流动负债作为其融资来源,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应以长期融资作为资金来源。

戴鹏(2001)认为营运资本是指用于支持企业流动资产的那一部分资本,一般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来表示,即企业为维持日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净投资额。

吕立伟(2004)认为通过降低营运资本可以将被牵制在应收账款和存货上的资金解放出来,用于技术投资或生产经营;促使企业加速生产、加速交货,从而巩固了老客户,赢得了新客户;节约储存空间,削减因存货而发生的一些费用。

王丽娜(2008)指出营运资本政策包括激进型、中庸型和稳健型。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与极值分布模型,选取沪深两市90家工业企业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绝大部分是中庸型和稳健型,中庸型政策的盈利能力高于稳健型。

吴娜(2008)认为营运资本政策包括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两个方面。按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从低到高的顺序可将投资政策分为激进型、适中型和稳健型;按流动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从低到高的顺序可将融资政策分为稳健型、配合型和激进型。综合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两方面,营运资本政策可分为稳健型、中庸型和激进型,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都依次增大。

在已有的文献研究中,大多数将目光聚焦于营运资本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策略,而鲜有对营运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基本上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整个行业的进行分析,而缺少案例分析。

三、营运资本结构优化的案例

1.流动资产结构

下面以2002年度为基期,对2003—2007年度我国西部某农业板块上市公司流动资产主要项目的趋势百分比计算如表1所示。

接着以流动资产总额为100%,计算流动资产主要构成项目从2002年度到2007年度的比重如表2所示。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到,货币资金绝对量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2007年仅为基期的五分之一左右,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总额比例在2002年最高,2003年大幅度下降,之后一直小幅波动。由此可见该公司货币资金近年来减少得相当厉害,面临着较严峻的短期支付压力和较高的财务风险。这主要是因为2002年以来,除了2004年有少量的净现金流入外,其余年份均为较大的净现金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长期资产上投资过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对营运资本的控制缺乏合理的依据,使其编制的预算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营运资本的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和考核标准;营运资本预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未按责任的归属将营运资本预算及时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公司。与之相反,应收账款绝对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是基期的两倍,2007年则将近是基期的五倍。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在主营业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应收账款绝对量和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都在上升,说明公司的销售信用政策越来越宽松,收账工作也不力。存货绝对量从2003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从2003年到2oo4年减少得非常快,这说明公司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存货积压问题并采取了措施迅速减少存货。

2.流动负债结构

以2002年度为基期,对2003—2007年度流动负债主要项目的趋势百分比计算如表3所示。

接着以流动负债总额为100%,计算流动负债中主要项目自2003年度至2007年度的共同比如表4所示。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短期借款是流动负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05年大幅下降后在2007年又大幅上升。短期借款的激烈波动性反映了该公司经营缺乏稳定性,当需要资金的时候便发生大量短期借款,但当短期借款到期时就会产生较大偿债压力。应付账款自2004年大幅下降后一直保持极低水平,这反映了供应商对该公司信任度较低,执行严格的信用政策。该公司2002年应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一直拖欠到2007年才予以支付,这也反映出公司流动性发生较为严重的困难,无法及时支付已宣布的现金股利。公司从2002年开始直到2006年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绝对额一直保持不变,说明公司采取的是举借新债偿还旧债的措施,这也能说明公司存在流动性短缺。

3.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构

(1)营运资本政策分析

所谓匹配战略是指在投融资时,长期投资由长期资金支持,短期投资由短期资金支持,这样可以达到资产寿命同资金来源相匹配,从而降低流动资产短缺而带来的偿债风险。用一条光滑曲线将总资产曲线各波谷点连接起来,该曲线与总资产曲线之间的部分即为临时性流动资产,这部分应由短期资金(流动负债)作为资金来源,该曲线以下部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应由长期资金(长期负债和股权融资)作为资金来源。

从图可以看出,该公司各年的长期融资需求均大于长期资金来源,特别是在2000年、2002年、2003年、2007年和2008年相差较大,这部分资金差额就必须由短期融资来满足,即短期融资除了为临时陛流动资产提供资金外,还满足部分长期资金需求。可见,该公司长、短期融资不匹配,采取的是一种较为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其短期融资比例过高,而长期融资不足。

(2)营运资本政策的影响因素

该公司实行的是较为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该公司之所以采取激进的营运资本政策大概可归结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a.流动性短缺

从2002年起,该公司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剧烈的下降过程,而该比例代表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激进程度。公司2002年应支付给股东的股利一直拖欠到2007年才予以支付,反映出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流动性困难,无法及时支付已宣布的股利。此外,该公司还采取举借新债来偿还旧债的措施,这同样说明了公司存在的流动性短缺。公司存在的流动性短缺迫使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增加,从而导致了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b.对盈利的追逐

营运资本政策可分为激进型、中庸型和稳健型三种,其盈利能力依次减弱。公司近年来在盈利能力上表现一直欠佳,所以公司采取激进的营运资本政策可能也存在盈利能力方面的考虑。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结构

(1)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是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在流动资产工作方面的重中之重。非常有必要实施有效的信用管理,减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数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信用管理包括:建立信用标准、设立信用条件及确定信用额度。

a.建立合理的信用标准。采用比较分析法,分别计算不同信用标准下的销售利润、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以利润最大或者信用成本最低作为中选标准。

b.设立合理的信用条件。延长信用期限可以扩大销售量,但信用期限过长会造成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加大发生坏账损失的危险。为了促使客户早日还款,企业在规定信用期限的同时,往往附有现金折扣条件,但提供折扣应以取得的收益大于成本为前提。

c.确定恰当的信用额度。公司可在财务部设置风险管理员岗位,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信用评价、建立信用档案。风险管理员可从以下方面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考察企业的注册资本,偿还账款的信用情况,有没有因拖欠税款而被罚款的记录,有没有拖欠货款的情况,其他企业的评价。风险管理员根据考察结果向总经理汇报,再由风险管理员、财务经理、销售经理、总经理讨论后确定给予各客户的信用额度。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更新。

此外,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还应加强应收账款监控力度。首先,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财务部门应按赊销客户所在区域建立应收账款核算明细账,对赊销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定期统计各客户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及增减变动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销售部门和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赊销客户的信用等级提供可靠依据。其次,还应进行收账管理,确保应收账款到期能够收回。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没有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作为双方对账的原始依据;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要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

(2)科学谨慎地对待长期投资

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资金状况科学谨慎地对待长期投资,事先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尽快处置已不能带来收益的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尽可能收回资金,如采取出售、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措施,加速资产的流动。对可在公司内部进行调度使用的资产进行优化组合、资产重组、优势互补,使闲置或低效率存量资产通过参股、控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对外联营,从账面资产变为可进入市场的流动资产,通过在社会上的优化组合,使现有资产在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占用资金,充实流动资金。

(3)强化存货管理

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存货周转率低的问题,存货转变为现金速度慢,降低了经营效率。建议对那些长期积压的存货进行处置,尽可能多地收回资金,对存货进行研究创新,开发出各种新的用途,促进存货的销售。此外,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对存货进行科学管理,对那些市场销售前景好的存货应提高其比例,对那些市场销售前景不佳的存货应降低其比例,以达到各种存货的最佳组合。

2.合理调节流动负债内部结构

短期融资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满足资金需要、降低资金成本、合理控制风险、保持良好的融资能力。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三者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是不同的。短期借款利用了银行信用,融资成本最高;应付账款利用企业自身的商业信誉,融资成本最低;应付票据目前多为银行承兑汇票,由于收款人变现要损失贴现利息,往往将这部分损失通过提高价格的方式转嫁给付款人。因此,应付票据也产生融资成本,但比短期借款成本要低。鉴于成本和风险的关系,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应提高自身商业信誉,进一步增强谈判能力,充分利用应付账款和商业票据,丰富短期融资来源,增强短期融资能力。

3.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结构

(1)保持合理的短期偿债能力

按照财务通用标准,企业流动比率不应低于2,速动比率不应低于1。这两个比率是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我国农业板块上市公司应重视保持合理的短期偿债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使之达到或接近标准。

财务报表未能予以反映但也能提高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a.公司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银行已同意、但公司尚未办理贷款手续的银行贷款限额,可以随时增加公司的现金,提高公司的支付能力。

b.公司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由于某种原因,公司可能将一些长期资产很快出售变现,以增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

c.公司偿债的信誉。如果公司的偿债能力一贯很好,即公司信用良好,当公司短期偿债方面暂时出现困难时,公司可以很快地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资金短缺。这种提高公司偿债能力的因素,取决于公司自身的信用状况和资本市场的筹资环境。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都能使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高于公司财务报表中所反映的偿债能力。因此,提高公司短期偿债能力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良好沟通;将那些长期闲置且已不能带来收益或带来的收益很低的长期资产进行清理,在适当时期按合理价格进行变现;提高公司在金融机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中的信誉。

商业运营优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病统筹;城镇居民;商业保险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是由个人缴纳或者是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险费用的基础上建立的,其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基本医疗封顶线以上费用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它是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

一、建立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意义

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依据"基本水平、广泛覆盖"原则建立的,只能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这就使得医药费的报销水平较低。为有效缓解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某些地方政府决定建立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帮助患有癌症、肾衰、白血病、心梗、脑瘤、关节置换等重大疾病、复杂疾病的居民分担超过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

二、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原则

商业保险公司在负责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安全性原则是指要确保大病统筹基金投资具有较小的风险,在此基础上取得预期的运营收益,这是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最根本原则。这个根本原则由大病统筹基金所担负的特殊任务决定的,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是否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大病统筹基金比其他一般的基金的运营要更加注重安全性原则。

2、流动性原则

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流动性原则是指其运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流通、变现,以保证大病统筹基金支付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或活期存款,作为必要的储备基金,以避免支付过程出现阻碍,背离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设立的宗旨。

3、收益性原则

大病统筹基金运营的收益性原则是指在保证大病统筹基金安全性、流动性原则的前提下,运营要以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为原则。大病统筹基金存在一个收缴、支付延迟期,其支付能力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通货膨胀风险的影响,这就要求大病统筹基金运营必须考虑收益性原则。

三、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存在的问题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升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但在商业保险公司实际运营统筹基金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1、经营管理体制不完善。

与欧美的商业保险公司相比,我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建立的时间还不算太长,还未真正建立起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各商业保险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营机制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用人机制、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这会使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决策不及时、成本增加、风险上升等问题,进而影响大病统筹基金支付能力,延迟支付时间。

2、缺少专业技术人员

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对其进行专业化经营。这就要求商业保险公司的从业人员在涉及到大病统筹基金的风险管理、准备金提取、业务监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然而,我国商业保险公司缺少参与大病统筹基金营运的经验,对其政策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

3、法律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充分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具体针对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有关法律、制度,对其监督缺乏具体的依据。此外,仅有中国保监会负责对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监督工作,监督力量有限,监管模式各地存在很大差异。商业保险公司出于追求自身盈利最大化的目的,把大病统筹基金投资于风险比较大的金融产品上,一旦投资受损,将削弱大病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

四、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改进

1、健全经营管理体制,强化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

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的各个环节上,加强成本控制、风险防范,提高基金支付效率、效益。完善商业保险公司人力资源建设,发挥其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优势;同时加强对参与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运营业务人员的相关专业培训,聘请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以深化他们对所从事业务知识的理解,从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好的将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运用到大病统筹基金上来。

2、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监管

加快商业保险公司运营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使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时有法可依。在监管方面,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监管模式:一种是"谨慎人"监管模式,它要求商业保险公司在对大病统筹基金进行投资运营时,必须像处理自身资产一样进行谨慎、小心处理,这种监管模式是以存在着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完善,商业保险公司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管理完善为前提的;另一种是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即在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过程中,要对大病统筹基金投资的资产类别进行简单的数量或比例限制,以达到控制运营风险的目的,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国家。鉴于我国市场体系还有待完善,资本市场水平比较低,运营风险控制不足等情况,我国现阶段应该采用严格数量限制监管模式,待到时机成熟时,在转向"谨慎人"监管模式。

五、结语

目前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的主要运营方式是交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这种运营方式既可以充分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各方面的优势,又可以避免政府直接运营大病统筹基金带来的成本过高、效率低下、滋生腐败等问题。尽管商业保险公司在运营大病统筹基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其运营大病统筹基金实践的增多,其经营经验将不断积累,管理体制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增,这种由政府主导监督、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运营的城镇居民大病统筹基金模式,必然会对缓解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淑蓉.管理式医疗突破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J].中国发展观察,2007,(5).

[2]李留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商业化保险运作模式探讨[J].农村经济,2008,(8).

商业运营优势范文第4篇

内容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商业地产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商业地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应以开发企业为主导,从招商能力、项目研发能力、运营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几个方面打造商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商业地产 价值链 核心竞争力

商业地产是“商业房地产”的简称,是指用于商业服务业经营用途的物业形式,包括餐饮、零售、健身、娱乐、休闲等用途的房地产,从经营模式、用途和功能等方面区别于普通住宅、公寓、工业厂房等房地产形式。由于商业地产价值的成长性和收益的稳定性,我国商业地产开发热度一直不减,更多企业将会加入商业地产开发的行列,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因此,研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高商业地产项目的核心竞争力,为价值链上的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经营者及消费者创造共同的价值,以实现商业地产的保值增值及利益各方的共赢极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商业地产价值链

(一)价值链内涵

价值链是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和售后服务,支持性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在经济活动中价值链无处不在,上下游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外部价值链,企业内部各组织单元之间也构成了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价值链上每一项创造价值的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企业需要把各项价值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使每个环节的价值都能得以实现,企业的总价值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商业地产开发与运营过程中相关的价值主体比较多,本文将开发商、投资者、运营商等五个主体界定为商业地产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只探讨外部价值链环节,并着力分析外部价值主体的诉求与价值关注点,内部价值链不属于本文研究的内容。

(二)商业地产价值链

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一系列利益相关主体的增值活动过程,商业地产价值增值活动的主体主要有开发商―投资商―运营商―经营者―消费者等,通过协同投入资源,承担着项目开发、资金融通、商业营运与经营、消费等不同职能,在开发和营运过程中逐环节实现知识、资本和服务的增值,进而形成了商业地产的价值链。在这几个主体中,开发商可能兼为投资商和运营商,经营者可能为多个或一个,如此则简约优化了主体和商业地产价值链。

具体而言,从开发商到投资者,再到经营者与最终消费者,实现了资产和房屋物权的一步步转移,反方向来看,在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同时,为经营者创造了价值,经营者有了营业收入则为投资者带来了租金回报,为运营商带来了管理酬金,有价值的商业地产才值得开发投资,投资者又为开发商实现了开发利润,这样在物权转移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价值的转移,从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地产价值链。因此,为实现项目的总体价值,商业地产开发商须从总体上考虑地产与商业,开发与运营各环节的价值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价值的流转,进而影响各方利益的实现。

商业地产包含了商业与地产两大要素,商业运营需以消费者价值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而地产开发则以开发商为主导来得以实施,因此商业地产价值链应从消费者价值角度出发,在分析辨别各价值环节利益诉求异同的基础上,在开发商主导下构建能够让参与各方获益的价值创造和分配链。

1.开发商价值。商业地产开发涉及商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招商、销售、建设、运营管理等诸多价值活动,对于开发商而言,会特别关注的是开发初项目地块的价值与项目开发后实现的价值,这主要受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建筑规划、交通条件与人流基础所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开发价值,开发商会重点关注项目的售价与租金水平、租售成交比例,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区域的市场容量等要素。

2.投资者价值。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希望取得的价值包括租金收益、规避风险收益、保值增值收益与降低成本收益等,希望投资能具有低风险、高收益、高增值预期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实现投资价值,投资者会重点关注投资地区的商业地产发展情况、项目的市场定位、商业运营模式、商铺的增值潜力等要素,选择有价值的投资目标进行投资。

3.运营商价值。为了更好地对商业物业进行经营管理,开发商通常会委托专业运营管理公司进行专业化运作,专业公司具备运营经验、品牌资本、人才、供应商网络、招商能力等优势。管理公司可通过运营和管理获取租金收入,还可获取市场管理费或广告费,其会重点关注开发商、投资商的经验与实力,项目的商业规划、市场经营环境等要素。

4.经营者价值。经营者会参考同类地段的租金水平,并结合自己的盈利预期选择物业所有者或与其委托的运营商签订租赁合同,然后开展经营,经营内容不同决策也会不同。经营者价值取决于自身项目的盈利能力与所在商圈的发展空间,经营者会重点关注开发商的实力、商业模式、营销环境、商铺位置与租金等。

5.消费者价值。消费者位于价值链的末端,是最终的被服务者,他们对商业地产项目的支持与否决定了项目的升值空间。消费者的价值来源于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成本的降低两方面。在可支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价值就取决于消费成本,消费成本主要体现在消费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性上。此外,消费者还会关注品牌、消费的休闲性、个等因素。

综上所述,整合上述开发商、投资者、运营商、经营者及消费者的价值追求,才能成功开发商业项目,并最终形成项目良性运营,各方互为依存、共同受益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

核心竞争力与价值链

核心竞争力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默和普拉哈拉德首先提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麦肯锡公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并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事实上,在竞争环境中从根本上制约并决定企业自身生存、持续发展和拥有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价值链与核心竞争力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价值链是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活动一系列参与价值分配与创造的全过程,而核心竞争力存在于价值活动的某一个或几个核心环节中,是企业在这些环节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它可以表现为研发设计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管理能力或营销能力等,还可以表现为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企业可以在价值活动的各环节发挥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并带来超额利润。价值链管理的本质就是降低企业组织的经营成本,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基于价值链理论打造商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

结合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本文商业地产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是指项目开发及运营过程中多方面知识与技能的有机融合,是商业地产企业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是在特定经营环境中的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合力。根据对商业地产价值创造各个环节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以开发企业为主导,以招商能力、项目研发能力、运营能力、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几个方面为重点打造商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

(一)招商能力

如何将有竞争力的商家和商品引入开发项目,是商业地产开发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开发和投资速度远远大于商家(主力店和品牌)的开店计划,很多开发商和投资者都面临招商瓶颈和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如何招商就显得特别重要。招商需要系统策划,统筹运作,一般在项目运作之前,开发商应就需要什么样的合作伙伴、给予对方什么利益、如何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等问题系统筹划,形成一整套方案。“主力搭架构,专卖成特色,常规获利润”是招商的基本原理,招商的第一序列是主力商家,第二序列是有特色的商家,在上述序列完成之后,其他常规店的招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解决了招商问题,就为项目运营打下了基础,也为实现开发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价值奠定了共同的基础。

(二)项目研发设计能力

这项能力主要体现在开发商进行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建筑与商业设计这几个价值环节上,这几个环节决定了项目的发展方向与运营的成败。商业地产开发商在项目开发前就应开展与项目有关的各类商业调研,科学选址、合理定位,然后根据空间和业态组合需要进行建筑设计,打造差异化的地产项目。前瞻性的做好项目研发设计,能使项目既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又符合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对于消费者而言,商业环境舒适便利,项目具有良好的可接近性,消费者因此而节省的部分费用将会转化为商品的价格和购买量,进而间接的转化成投资者和开发商的利润。

(三)运营能力

商业运营是商业地产的核心内容,也是资本产生回报的源泉,离开了运营,项目的盈利就无从谈起。商业运营需要融合开发商及开发商委托的专业运营管理者、投资者及经营者各方的力量与智慧,在项目规划、设计及招商的全过程中,应以消费者价值为导向,考虑项目后期运营的需要,以持续经营的基本规律为标准,在全过程中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具体而言,项目运营包括树立项目品牌,适时调整租户和运营项目以适应市场需求,现场和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等内容。正是通过商业运营这个载体,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价值才得以实现,也会形成开发商、投资者、运营商、经营者和消费者这一共生互动价值链体系。

(四)资本运作能力

从价值环节上看,不论是开发商,还是投资者与经营者,足够的资金实力对其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商业项目投资巨大,投资回收期长,只有当开发商拥有的充足资金实力与资本运作能力时,建设与运营才能保持较高的水准,因而资本运作能力对于商业地产开发商而言具有特别意义。发行股票与债券是资金融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对于大多数开发商而言,银行融资才是最主要的方式。针对商业地产投资的特点,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对优质商业地产采取倾斜性政策,设计和推出相应的中长期贷款品种满足商业项目的需要。只有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地产在整体招商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保证商业地产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五)资源整合能力

从商业地产价值链构成要素来看,开发企业只是一个各类资源的整合者,消费者最终面对的其实是一个资源整合的结果。开发商作为价值链的主导者,其核心竞争力综合表现在对价值链各环节相关资源的整合能力上,一个商业地产开发商如果缺乏对有关社会关系、资源与活动的重视和整合,即使由于某些因素而获得了暂时的成功,也不能保证其项目能得以可持续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地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其中必然有很多项目要经历种种考验,而这些考验将伴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而长期存在,因而提高商业地产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与急迫。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商业地产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以期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实现房地产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均衡分配,促进商业地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金社.商业地产策划与投资运营[M].商务印书馆,2004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3.朱明强.价值链在提高建筑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J].建筑技术,2007(3)

商业运营优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所有制;运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1-0024-04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划分标准,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大类。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指的是国家独自或国家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指非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因为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导致银行的经营目标、运营机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如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宏观调控的职能,常常和普通商业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悖,最终这种股权所有结构方面的差别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本文通过实证比较研究股权结构不同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制结构分析

我国两类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在于所有制结构不相同,且伴随着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这一区别表现为商业银行股东性质的差异。以10家商业银行的股权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显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绝大部分由国务院通过下属的汇金公司及财政部控制,没有或仅有少量的无限售条件的股权,性质上属于国有范畴。例如,工商银行70.7%的股份由国家控制,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仅占4.2%。另一方面,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虽然部分由国有企业掌握,会受到政府的间接影响,但由于有大部分无限售条件的股权,且股权分布较分散,因此其所有制结构接近私有化。比如,招商银行有67.37%的无限售条件股,32.63%的股份由十多家国有企业控制,国家持股为零。

所有制结构的不同使得两类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更多的表现出国家的意志,会根据政策的需要调整经营策略;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依照董事会的决策行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其结果必然表现为不同的运营绩效。本文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全部结果,包括银行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提高和银行对社会的贡献力(简称社会效益)。通过对运营绩效设置指标并进行评估,我们可以清楚地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在商业银行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

笔者认为,可以将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分解为竞争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部分进行评价。已有学者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进行过分析,但目前为止尚没有对商业银行整体运营绩效的评价研究,而且对社会效益的研究目前也只处于定性分析的阶段。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形成对运营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评估两类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比较国有制与股份制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

(一)运营效益的指标体系

本文从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考察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角逐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是银行运营的基础;经济效益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财富的增长,是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内部效益;社会效益则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所作的贡献。银行的竞争力越强,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越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效率与公平并重。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文认为可以将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个变量的关系概括为:运营绩效=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即评估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公式,以下分别设置这三方面的计量指标。

1.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可以从资产、设施等资源条件入手,这里选择的指标包括:一是资产规模。资产规模是银行的资本总额与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即资本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是用来考察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数据。资产规模越大,银行的实力和信誉才越有保证。银行间经常发生的收购、重组案例就是商业银行为提升其资产规模进而提高竞争力的鲜明例证。二是机构分布水平。机构分布水平是银行的分支机构数与我国县级行政区数的比率,即分支机构数/县级行政区数。分支机构的分布情况关系到商业银行开展业务的难易程度,机构分布广泛可以成为银行经营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储蓄率高的国家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三是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是保证商业银行正常运营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本比率。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和吸收一定量的风险。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目标标准比率为8%。[1]由此建立的衡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公式为:竞争力=(资产规模+机构分布水平+资本充足率)/3。

2.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对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是从银行经营的利润方面考虑,本文只选取两个指标:一是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是利润总额占资本总额的百分比,是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的指标。资本金利润率越高,说明银行使用资本创造的利润越多,资本的利用效率越高。二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银行运用自由资本效率的指标,其值越高,说明给股东带来的收益越大。这里采用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以衡量银行在固定时点的效率。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就是:经济效益=(资本金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2。

3.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衡量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可以从银行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创造就业能力和员工的福利水平三个方面设立指标:一是人均缴税水平。人均缴税水平是银行上缴的所得税额与银行员工人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中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经济贡献的能力。银行的人均缴税水平越高,劳动者在该银行中为社会做出的经济贡献就越大。二是就业水平。就业水平是银行的员工人数与分支机构数的比率,用来衡量银行为社会创造就业的能力。就业水平越高,银行的发展所提供的就业机会越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越强。三是平均福利水平。平均福利水平是银行对员工的支付总额与员工人数的比率。平均福利水平用来衡量银行中的劳动者获得的平均收益,其值越高,说明劳动者的劳动获得的回报越大,银行对员工的关注程度越高。三项指标的平均数就是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人均缴税水平+就业水平+平均福利水平)/3。

(二)运营绩效的实证比较分析

建立以上指标体系后,我们对两类商业银行实际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评价采取不同所有制结构对商业银行所造成的结果。

1.原始数据。本文采用我国10家商业银行2003至2008年6年的年度报告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见表1)。由于数据较多,仅列出对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后的结果。

为防止银行在特殊年份出现极端值而影响最终比较结果,本文对各银行6年的平均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指标计算公式及表1的数据,得到各商业银行2003-2008年6年间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运营绩效的平均水平(见表2)。

2.竞争力分析。以6年数据平均值计算,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中,竞争力最弱的农业银行指标水平为8.63,比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最强的招商银行4.20的水平高出一倍多(见表2)。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主要是由于国家在资本规模和机构设置方面给予的有力支持。[2]

3.经济效益分析。除建设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水平;国有银行经济效益的平均水平为6.32,小于股份制商业银行8.62的平均水平; 在4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家持股比例最小的建设银行超过了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见表2)。另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分别于2005年和2004年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可以通过分别计算两家银行6年的经济效益指数以判断股份制改革对银行经济效益的影响(见表3)。[3][4]

由表3可以看出,与股份制改革的完成时间相对应,工商银行的经济效益在2004-2005年间有大幅度提升,中国银行的经济效益则在2003-2004年间产生了飞跃。

4.社会效益分析。6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比国有商业银行创造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在对社会的经济贡献方面、创造就业的能力方面和员工福利水平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具有明显优势。

5.运营绩效分析。根据6年的表现判断,除农业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均明显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见表2)。[5]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设计指标并对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资金实力与机构规模均大大超越股份制银行的水平;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表明在中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股份制对银行自身的发展起到了更有力的作用;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带来了银行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同样表明了股份制对银行经济效益提高产生了推动作用;第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明显高于国有商业银行,在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方面比国有银行发挥了更大作用;第五,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绩效的总体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生了更强的规模经济。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结论,笔者认为: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迎合了全球范围内银行间强强联合的趋势,既保存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前的竞争优势,又使股份制结构发挥了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应当继续推行并且不断深化,在保存规模优势的前提下,促进股东结构的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的吸纳社会资金。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通过收购与重组不断扩大自身的规模,提高竞争力,这样才能使股份制结构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势得到更有效的发挥。[6]■

参考文献:

[1]杨家才.商业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8(12).

[2]黄惠春,于润.上市前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5).

[3]张杰.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困局:解读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的绩效[J].管理世界,2008(11)

[4]巩云华.外资银行进入对转轨国家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东欧五国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