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经营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的利与弊
1.实行分业经营的优势
商业银行采用分业经营,在经营业务上采用专业化,使银行不能直接参与证券市场的交易活动,这就相当于将银行的经营风险与证券市场的风险割裂开来,一旦证券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和变化,银行也不会受到影响。另一当面,商业银行的资金都是吸收的社会存款,如果商业银行因为采用混业经营失误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银行的信用必然会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储户的利益也会受损,甚至会引发银行挤兑狂潮,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
2.实行分业经营的不利因素
金融机构的分业经营一般是该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要求下进行的,在这种人为地将金融市场业务拆分给不同的经融机构操作的情形下,事实上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近多年年来世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各种银行、保险和债券产品相互组合,通过银行进行各种金融创新操作。这种金融创新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金融机构通过这种操作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范围。如果在单纯的分业经营的模式下金融机构只能从事自身领域的相关工作,难以实现真正的金融创新。
二、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利与弊
当今世界金融市场飞速发展,如果一个金融机构仅仅坚持自身的传统业务,采取分业经营,很难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全能型银行相竞争。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中,混业经营的欧美大型银行凭借自身广泛的金融业务操作经验,牢牢掌握顾客的需求;同时客户也免去了与多个金融机构要打交道的麻烦,带来整个金融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反观我国,虽然我国的五大国有银行都是世界上最赚钱的银行之一,但是在国际业务的办理和国际银行界的竞争力上并没有符合自身的盈利水平。
1.实行混业经营的优势
经济学中有规模经济的概念,规模经济(economyof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生产能力的扩大,使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这在金融机构的经营中依然存在这种效应。金融机构通过混业经营,不断扩大经营范围,可以构建更加丰富的服务体系,加强对客户新引力,不断发掘新的潜在顾客群,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实行混业经营的不利因素
(1)有可能加带来监管当局的困难
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带来一个最大的难题是监管的问题,在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当中,金融监管将会变得更加困难。这是是因为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往往在多个金融市场进行交易操作。如果要实行监管,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全方面的合作协调,需要专门的金融相关领域人才,这在无形当中提高了监管成本,也带来了监管困难。
(2)混业经营也可能带来金融市场垄断的问题
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对于顾客最大的担忧是金融市场垄断问题的出现。如果一两家金融机构凭借自身强大的经营能力,不断扩大自身的经营范围,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最终获得市场的垄断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顾客的利益进行损害。例如,如果强大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在销售金融产品的时候搭售其他金融产品,普通的顾客处于弱势的地位,根本无法进行选择,只能购买搭售的金融产品,这不利于顾客的利益维护。
三、最近几年国际银行业经营模式的新变化
纵观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大约是经历了一个“混业—分业—在混业”的发展脉络,但是根据近些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操作来看,一些新的变化正在发生,欧美的金融机构正在由混业经营开始向分业经营转变。2009年1月16日,美国花旗银行宣布重大重组计划。花旗重组自后将分为两个部分:花旗公司和花旗控股。花旗公司主要负责传统的银行业务,花旗控股则主要负责一些资产管理类的“非核心业务”。颇为值得注意的是,当年就是以花旗银行为首的美国银行巨头们,呼吁破除对混业经营的禁令,实行更广泛的混业经营。从2007年的金融危机来看,银行如果业务过于单一往往会导致风险过于集中在一两项业务中,不利于持续稳定经营。例如,英国的北岩银行,就是因为业主主要集中在房贷这一领域,造成在次贷危机中破产,与此相反,像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虽然在2007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冲击,但是由于采用混业经营,全球化专业布局使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远远小于其他专门性金融机构。
四、结语
2000年以来,美国商业银行兼并收购不断。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通过持续地外延式扩张,形成了若干家特大型的银行集团,其中,资产规模过万亿美元的有3家,分别为美国银行、JP摩根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危机爆发后,JP摩根大通银行取代美国银行成为全美第一大商业银行,而富国银行因收购了饱受金融危机困扰的美联银行而规模激增,资产一跃超过万亿美元。这四大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截至2010年末,JP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合计资产规模超过5.37万亿美元,在美国前1000家商业银行总规模中的比例接近50%,在前lO家商业银行总规模中的比例超过80%。位列第5位的美国合众银行,资产规模仅为排名第4位的富国银行规模的27.42%,为JP摩根大通银行的18.53%。而在2005年,前四大商业银行在前1000家商业银行总规模中的占比仅约为40%,在前10家商业银行总规模中的占比不足75%。
美国四家银行独大局面的形成与金融危机前后不同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及风险管理体制变动密切相关。
2008年前后,金融危机席卷整个美国金融业,大多数商业银行虽没有像房利美、房地产那样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却也损失惨重,但JP摩根大通因其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成为在危机中少数独善其身的大型银行,且资产规模逆市增加。
21世纪初,JP摩根大通银行先后完成了对大通曼哈顿银行、美国第一银行等的兼并与收购,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但与此同时,JP摩根大通的业绩表现却稍显进取不足。JP摩根大通在不看好某项业务时,甚至不惜牺牲短期的业绩增长,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对手。例如,在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JP摩根大通毅然通过退出、转让等方式,大幅压缩该项业务规模,回避SIV(结构性投资工具)及CDO(债务抵押债券)等金融工具。这一举动似乎意味着JP摩根大通放弃了大幅盈利的机会,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战略决策,使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至2008年第二季度末,JP摩根大通在高风险的CDO及杠杆贷款方面的亏损仅约为50亿美元,而同期花旗银行、美林证券及美国银行的亏损分别高达330亿美元、260亿美元和90亿美元。在危机中较少的亏损就意味着占据了竞争的先机。危机爆发前业绩表现平平的JP摩根大通银行,通过稳健的风险管理体系与审慎的经营理念,跃至大型银行领先位置。
2007年前,与JP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相比,主要服务于小企业客户和其他小型客户的富国银行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方面都略逊一筹。但正因为富国银行对信用衍生品与证券化资产涉足较少,加之分散的经营理念和审慎的风控原则,富国银行得以安全地渡过困难时期。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均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资产减值,曾经资产规模排名第四的美联银行由于面临破产而被富国银行收购。此外,在危机期间,美国银行收购了美林证券,JP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证券和华盛顿互惠银行。
规模靠前的四大商业银行所在的金融集团还持有其他商业银行股权。例如,JP摩根大通集团除JP摩根大通银行外,还持有美国大通银行,花旗集团除花旗银行外,还持有南德科他州花旗银行。
截至2010年末,以商业银行为主业的四大金融集团分别为美国银行集团(资产规模为2.26万亿美元)、JP摩根大通集团(资产规模为2.12万亿美元)、花旗集团(资产规模为1.91万亿美元)和富国集团(资产规模为1.26万亿美元)。在下文中,将以四大银行集团为主体,分析迄今为止美国银行业的复苏进程。
业绩开始恢复,但仍举步维艰
在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四大商业银行在2009年和2010年的业绩均有所好转。但这次始料未及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业的冲击远未结束,总体来看,四大银行的盈利能力仍没有回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收入总体稳健,利息收入重要性凸显
从营业收入来看,除花旗银行在2008年、美国银行在2010年收入下降外,四大银行的营业收入状况总体乐观。这说明美国经济的金融需求并未因经济危机而大幅缩水,仍处在上升通道。
需要关注的是,美国银行在2010年出现的收入下滑为整个金融业的复苏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该行的主要业务优势和盈利来源在于零售业务,除管理能力之外,普通百姓购买力疲乏也是美国银行收入下滑的重要影响因素。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服务的理念已经深深嵌入到美国银行业。银行能够为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繁多,这些服务带来的收入绝大多数属于非利息收入。与中国银行业相比,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很高。然而,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8年,除JP摩根大通外,其他三大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比均大幅提高(表1),这反映出在危机中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大幅下滑,花旗银行甚至在非利息收入上“颗粒无收”,表外业务的亏损反而“侵蚀”了利息收入。
并购导致非利息费用大幅增长
除花旗之外的三大银行,在2009年和2010年均出现了非利息费用的大幅增长。这三家银行在金融危机中均发生了大规模的兼并收购,而花旗集团由于自身亏损严重,无力进行再并购。一般来说,经历大规模并购的企业会在短期内发生较多的非日常性费用。对于金融企业,这些费用会体现在非利息费用中。由于并入集团的资产均是濒临破产的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因此各大集团均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坏账的影响。在此过程中,非利息费用难免会增多。然而,美国银行在2008~2010年的非利息费用的持续快速增长令人担忧。如果这仅仅是大规模并购带来的“阵痛”,则费用的增加不会过多影响美国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如果是管理能力出现了问题或是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持续增加的非利息费用必将打击公众的信心。
利润指标仍不乐观
作为金融危机中表现稳健的大型银行,JP摩根大通在形势最为严峻的2008年也出现了净利润的下滑,但下滑幅度在四大银行中最小。2010年,摩根大通的净利润已经超过危机前水平。在危机中受损同样较小的富国银行也有较好表现,2009年和2010年的盈利均超过100亿美元。花旗集团在经历了2007年业绩下滑和2008年、2009年两个亏损年度之后,终于在2010年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收益。
美国银行是四大银行中唯一宣告亏损的银行。由于受到2009年5月推出的信用卡新法案的影响,美国银行在2010年第3季度计提了高达124亿美元的商誉减损费。在不计商誉减损费的情况下,美国银行2010年的净收益为102亿美元,高于2009年水平,但在四大银行中仍排在末位。
2011年初,美国银行宣布将其信用卡业务的商誉减值规模提高至203亿美元,这是该行零售业务危机进一步加重的表现。零售部门一直是美国银行盈利的核心部门,其存款、信用卡和家
庭贷款占了美国银行收入的近50%。根据该行最新披露的季报数据,美国银行的零售业损失从2010年的6.1亿美元降至2.01亿美元,虽然损失幅度得到缓和,但仍远高于市场预期。与此同时,该行的经纪和投行业务实力却在不断加强,有望成为该行盈利增长的重头,美国银行面临业务结构调整的挑战。
如果从普通股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审视四大银行的盈利能力。可以看出,由于采用发行优先股的方式进行融资,在扣除了归属于优先股股东权益的那部分之后的剩余部分才是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表2统计了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利润率。可以看出,作为四大银行融资来源中求偿次序排名最末的普通股股东,其归属收益不但很低,而且非常不稳定。
政府管制致分红水平下降
四大银行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8年,仍然维持着与金融危机前的现金分红水平。对于资本金严重缺乏的银行,这样的分红不利于应对危机。2009年,美国政府加大了对金融业的管制力度,密切关注银行的分红行为。为此,在2009年和2010年,四大银行大幅缩减了分红比例,花旗银行在2010年则没有进行现金分红(表3)分红收益是稳健型投资者的主要获利来源,对稳定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四大银行2010年极低的分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金融危机并未远去,治愈危机带来的创伤尚需较长时间。
风险审慎经营理念得到落实
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
商业银行的监管资本分为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一级普通股资本在数值上等于一级资本减去永续优先股、少数股东权益和附属信托的可赎回证券。
商业银行一级普通股资本作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损失的最有力屏障,其数额变化能直接反映出银行经营的风险状态。如表4所示,四大银行在2009~2010年的一级普通股资本充足率均有显著提高,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的花旗银行甚至拥有高于10%的一级普通股资本充足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对于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意义非常重大。
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
本文以JP摩根大通银行为例,对四大行的不良资产状况和贷款损失准备状况进行分析。JP摩根大通银行的不良资产在2007~2009年呈现上升态势,在2010年出现下降,说明危机导致坏账的情形有所缓解。2006~2010年,JP摩根大通的贷款损失准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体现出该银行对风险的谨慎态度。相比之下,深受危机影响的花旗银行在2008~2010年,分别计提了296亿美元、360亿美元、406亿美元的贷款损失准备,数额均高于同期美国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
信贷投向呈现新特征
在信贷投放上,四大银行均趋于谨慎。房地产泡沫作为金融危机的诱因,已引起银行的高度重视,但各大银行目前仍然难以彻底剥离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贷,而在剥离的过程中也充满重重困难。
2009年,在JP摩根大通银行的存量信贷中,房地产业作为信贷规模最大的行业,信用敞口为685亿美元,其中,具有投资级别的敞口为377亿美元。2010年,JP摩根大通在经过大规模的资产结构调整后,房地产业的信贷规模在所有行业中退居第二,信用敞口缩减为644亿美元,投资级敞口为344亿美元。美国银行也受到了房地产业信用敞口的困扰,2009~2010年,房地产业均是美国银行的第一大信贷投放行业,信用敞口由2009年的750亿美元下降至2010年的585亿美元。
相比之下,富国银行的小企业金融业务使其具备了相当强的抗风险能力。富国银行通过收入来源多样化、贷款发放分散化等手段,降低了自身的风险敞口,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使富国银行充分享受到了分散化带来的好处。
2010年,花旗银行信贷投向的行业分布相比危机前的2006年更为集中。花旗银行增加了对政府、央行与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规模,而在房地产业的信用敞口相对较小,如表5所示。
二级市场表现
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银行、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等大型银行均是投资者心中的蓝筹股,业绩优异且不乏成长性。然而,金融危机使很多金融企业的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在表6中,本文以2005年作为基期(指数为100),将美国银行、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三家银行与相关指数进行对比。其中,KBW银行业指数、S&P金融指数均处于危机前50%左右的水平。美国银行、花旗银行、JP摩根大通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股价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业绩稳定的JP摩根大通银行,其股票价格也相对稳定;而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美国银行与花旗银行,其股票价格的下滑幅度甚至超过了业绩的下滑幅度。
从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投资者对金融业整体预期正在逐渐好转。然而,刚刚结束的金融危机仍然让人心有余悸。因此短期内,美国股市中的银行业股票很难再现危机前的辉煌行情。
启示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为股东赚取收益是其经营的主要目标。然而,不顾风险地盲目追求高收益,可能在经济发展较快时期能够获取较高收益,但一旦宏观经济运行陷入困境,高风险的项目会立即产生坏账,此前数年的积累可能在顷刻间便化为乌有。相比之下,JP摩根大通银行与富国银行保守的经营策略使它们在危机中的损失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良好的财务状况使这两家银行有余力对其他金融机构出手援救,自身规模也得以有效扩张。
关键词: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经营绩效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经营效率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正常运作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的经营表现还不尽如人意。股权结构作为银行内部最根本的力量,对银行的治理机制和治理水平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经营绩效。本文通过对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股权结构中各个因素对经营绩效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来调整和优化股权结构,为上市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绩效和竞争力提供借鉴。
一、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的指标构建和数据选取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的研究变量包括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
1.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包括股权性质变量和股权集中度变量,其中股权性质变量包括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股权集中度变量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1、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第一大股东比例与第二至四股东比例之和的比Z。
2.被解释变量
经营绩效(J)作为被解释变量,其衡量指标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商业银行这一特殊行业,因此需要合理科学地选取经营绩效指标。部分国内学者采用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等单一会计指标或两个指标组合的方式来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但这些指标包含的信息量有限,无法全面反映银行的经营成果,并且容易被人为操纵。另一方面,银行经营绩效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盈利能力上,还需要结合更多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本文结合盈利能力、安全性、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选取了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9个指标作为银行的绩效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
3.控制变量
为降低其他银行指标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选取银行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两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银行规模(S)以每年年末银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资产负债率(D)为每年年末银行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
截止2013底,我国共有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本文选取了所有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2年的年报数据作为样本,共得到80个样本。
本文实证研究的所有变量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各家上市银行2008-2012年的年度报告。
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来计算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因子分析法是一种降维分析法,其主旨是在研究各个变量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提炼出少数几个关键的因子,因子的数远远少于原有变量个数但能够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一)数据检验
使用SPSS19.0软件对财务指标样本数据进行KMO and Bartlett检验,KMO统计量=0.511>0.5,同时Bartlett检验卡方统计量=305.707,单侧P=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确定因子
因子分析法特征值与方差贡献表如下表1所示。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4个因子,这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是2.614,2.167,1.678,1.019,贡献率分别为29.045%,24.077%,18.446,11.319%,累计贡献率达到83.087%,表明以上四个指标能够反映所有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
为了使公共因子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把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方差最大化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并将表中的四个公共因子分别定义为F1、F2、F3、F4。因子载荷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因子与该变量的相关性越高,对其影响越大。从表中我们看到,主因子F1在不良贷款比率、拨备覆盖率上有较大载荷,反映银行运营的安全性,称为“安全因子”;主因子F2在存款增长率、贷款增长率上载荷较大,反映银行业务发展的活跃性,称为“成长因子”;主因子F3在存贷款比例、资本充足率上有较大载荷,是银行偿债能力的体现,称为“偿债因子”;主因子F4在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增长率上有较大载荷,反映银行的发展能力,称为“盈利因子”。
(三)计算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如下:
根据表3的系数矩阵,可以得到各因子的因子表达式如下:
F1=0.345X11+0.148X12-0.414X13+0.329X14+0.013X15+0.135X16+0.011X17+0.056X18+0.021X19
F2=0.075X21+0.041X22-0.072X23-0.136X24+0.052X25-0.017X26+0.489X27+0.492X28-0.028 X29
F3=0.010X31+0.268X32+0.099X33+0.054X34+0.455X35-0.497X36+0.0374X37+0.054X38-0.107X39
关键词:电子商务;影响;经营战略
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之一的是经营战略,这对于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电子商务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电子商务作为它们经营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为了适应电子商务,企业除了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
1 电子商务的特点
1.1 全球性
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客户并与它们联系交流,把全球的市场联系成一个整体,这改变了企业原有的业务发展空间小的局限性,不再限制交易活动的范围,让企业有更多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电子商务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
1.2 经济性
电子商务降低了买家和卖家的交易成本,具体体现在:(1)电子商务可以“无纸化经营”,降低了印刷成本。(2)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打出自己品牌的广告,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广告费用;(3)通过互联网,交易双方可以随时与对方联系,及时沟通交易情况,并且节省了电话、传真等信息传递方式消耗的费用。(4)买家和卖家运用互联网交易可以节省中间环节交易的费用。(5)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建立局域网的方式,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内部交流信息的效率。
1.3 高效性
传统的交易方式中,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完成,这样可能会延误交易时间,错过最佳商机。在电子商务中,交易全过程可以在无人的环境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交易方式克服了传统交易方式的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等弊端,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提高了交易效率。
2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
传统的企业组织通过员工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分工和协作完成整个任务,但是在电子商务中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企业各部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客户接触,而不是只有市场部和销售部才可以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通过互联网部门之间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享信息资源等方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 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战略
3.1 客户战略
企业可以把与其他企业创新性的合作作为一种新的减少费用方式或者获利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自身价值。如果企业为客户提供了相当满意的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客户就会重复性的购买企业的产品,并且把产品推荐给更多的需要的人,这就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良好的口碑。企业不仅需要保持拥有这些固定客户,还要通过调查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创新出新的产品来满足更多新客户的需求。
3.2 品牌战略
在现实市场中,品牌是企业很重要的一部分资产,在电子商务中更是如此。品牌是卖家与买家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它对销售产品有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客户很信任企业的品牌,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一笔可观的收益。因此,在电子商务中,企业要重视并通过一些方法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3.3 信息战略
信息的收集、传播和应用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企业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及时地向企业工作人员提供有效信息。信息系统应该包括:(1)企业外部信息:政治、经济、科技、技术、文化等信息;(2)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内部新闻、产品信息、服务信息等信息;(3)客户信息:客户基本信息、客户需求、消费特征、消费规律、消费趋势等信息;(4)产品信息:产品特征、产品销售情况、新产品研制等信息
3.4 创新战略
企业应该进行技术创新来充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和生产效率,只有技术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在与其他企业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除了技术创新,企业还应该了解客户需求、消费倾向和趋势,进行产品创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企业应该理性选择经营战略
企业应该理性选择经营战略,不能跟随着其他企业东施效颦,要建立有自己的产品特色和服务特点、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特征和产品、客户需要的经营战略。同时,企业的经营战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跟随时代变化和客户消费趋势等因素不断调整和完善并适应客户需求和时代的发展。
5 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颈部,现代经济的发展内涵和趋势已经从根本上发生着改变,电子商务已经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应该跟随时代潮流,建立正确且适合自己的经营战略,以客户为核心,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自己的品牌,拥有自己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我国进出口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战略与模式探析[J].前沿,2012,17(10):57-58.
(1.沈阳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36;2.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装备制造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本文以在沪深上市的63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0至2013三年间能够反应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的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对其实施多元化经营的现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试图对改善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提供建议。
关键词 :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多元化;多元化测度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5(2015)04-0081-02
收稿日期:2015-01-1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项目“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2014CSLKT12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沈艳丽(1969-),女,汉族,辽宁省开原人,沈阳工程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李刚(1970-),女,汉族,辽宁省本溪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装备制造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一、相关文献综述
西方有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企业多元化的动机,即企业为什么会选择多元化经营,另一部分则从实证角度研究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对不同的企业多元化动机理论进行经验验证。下面将对有关企业多元化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述,自Gort(1962)最早对企业多元化进行实证研究以来,关于多元化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多,包括:
(一)企业多元化程度测度。
研究企业多元化问题,最根本的是如何测度企业的多元化水平,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其中熵指数法在度量企业多元化程度时克服了Herfindahl指数的缺陷,但它仍然没有满足异质性。而且由于计算量比较大,在后来的实证中没有被广泛采用。
(二)企业经营绩效的测度。
对于企业多元化的实证研究最终可以归结到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影响问题,即正面抑或负面。因此,企业经营业绩的测量方法至关重要。业绩衡量方法不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可能产生很大偏差。关于业绩测度的方法方面的分歧较大,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总体来讲,目前对于经营业绩的度量指标包括计指标、股票收益、托宾q值、总资本等四大类。
(三)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主要观点有两类:1)多元化存在折价。Lang和Stulz(1996)采用托宾q值作为绩效衡量指标,结论证明:公司业务的集中程度与托宾q值正相关。Megginson等(2004)采用超额收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托宾q值衡量企业的长期业绩,结果表明:公司的长期绩效与集中程度正相关。2)多元化创造价值。Hubbard和Palia(1999)对392起兼并事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多元化购并的超额收益为正。Schoar(2002)等证实了兼并后要素生产率随所有权的变更而上升。
国内学者关于多元化的研究在理论上侧重一般多元化意义和应用的探讨,例如我国学者顾松(1999)、李睿(2004)等探讨例如企业如何进行多元化;尹义省(1999)、胡盛松(2000)等研究了如何利用企业的核心能力发展多元化经营;陈洁(2001)、师征(2002)、谭晓明(2002)、尹宾(2000)等人探讨了多元化战略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实证研究侧重于对“多元化和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和绩效的研究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存在多元化折扣(姚俊等,2004;许陈生等,2006),另一种认为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没有显着影响(马洪伟、蓝海林,2001;姜付秀等,2006)。近年来,学者们逐步认识到,样本选择的偏差可能是导致研究结论差异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合理推断,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的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行业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研究较少,其中有学者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研究进行了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DEA方法,而且衡量多元化的指标也是单一的。大多数多研究伏在多元化和专业化、相关多元化与无关多元化的层面。关于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分析的学术论文很少,学者们对物流上市公司的研究多集中在经营业绩,融资等方面。
二、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以物流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ST上市公司和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选取了63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并使用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行业经营数据,通过各公司数据中主营业务收入按行业分类的数据采集方法,整理计算各行业收入占主营业收入的比例,数据分别来自Wind资讯、证券之星等网站。
(二)多元化测度方法
采用衡量多元化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经营行业数(N)、赫芬达尔指数(HDI)和熵指数(EDI)。其中经营业务行业数量测度多元化程度的方法简单,只统计企业内部不同的行业的单元个数,不能反映各个行业的单独贡献,本文列示其描述性统计值,作为总体的多元化测度的需要。其次采用熵指数(EDI)和赫芬达尔指数(HDI)衡量多元化程度,这两种方法使用较广,即考虑经营行业的单元数,又考虑单个业务单元的贡献率,较好地反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程度。
分析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状况和衡量多元化经营的程度时,本文以物流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分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信息为依据,分别采用经营行业数(N)、赫芬达尔(Herfindahl)指数法和熵(Entropy)指数对物流业上市公司经营的多元化程度进行测量,以此来衡量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程度。
在具体实证研究时,本文首先采用熵指数衡量企业的多元化水平,该数值越大,表示企业多元化水平越高。熵指数EDI计算公式如下:
其次采用Herfindahl指数(H)对多元化程度进行了更为准确的衡量,该数值越小,表示企业多元化成都越高。HDI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Pi为第i个产业主营业务的收入占公司总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n为经营的行业数量。
公司涉及的行业参照我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三)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测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从行业数目角度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情况进行了总体考察。表1给出了2010-2013年我国63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以行业数目衡量的多元化程度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平均跨3个大类行业进行多元化斤经营,最少的经营行业为1个,即进行专业化经营方式;最多跨行业数到达5个,跨行业经营数的中值为3个,跨行业经营的平均值是约2.6个,四年中多元化程度变动很小。
在表1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统计了分行业多元化经营收入的比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物流上市公司中大约有74.6%的公司采取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方式,采取专业化经营的公司16家,占样本总数25.6%的比例;多元化经营公司中,跨2个行业经营的公司比例大约占19%左右,跨3个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27%左右,跨4个行业的公司数在逐年增加,2013年达到15.87%,跨5个行业个以上(含5个)行业的公司比例约为12.7%。
表3显示的是熵指数(EDI),2010—2013年平均熵指数(EDI)的统计结果如下:
平均值为0.3824,中值为0.3098,最大值1.3548,表示多元化经营程度最大为1.3548,最小值是0,表示专业化公司,从指标各年的标准差来看,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差别较大,达到0.37。
表4显示的是赫芬达尔指数的描述统计分析,赫芬达尔指数(HDI)计算的统计结果如下:赫芬达尔指数平均值为0.758,中值为0.8224,最大值为1,即完全的专业化经营,最小值为0.2929,表示多元化经营程度最大。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物流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指标进行了测度、评价,其次对物流业上市公司进行多元化程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75%的物流上市公司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经营,但与物流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数目不多,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行业包括房地产、服务业等收益较好、风险较高的行业;从2010年到2013年的数据分析来看,物流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有上升趋势。通过对63家物流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的描述性分析、评价,了解物流上市公司在各行业经营状况,为上市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刚,沈艳丽.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来自上市的数据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1)
[2]肖星,王琨.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来自“派系”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