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教学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目标:
1.认认交通标志;
2.学做小交警;
3.学会怎样过马路。
课前准备:
1.录像交警动作\放学路上;
2.课件交通标志\交通事故数据统计\遵守交通规则的图片
3.模拟街道
学习时间:两学时
第一学时
学习过程:
一、说一说:学习目标。
1、谈话引入;
2、揭示目标.
[板书]认认交通标志\学做小交警\学会过马路
二、认一认:交通标志。
1、出示交通标志(8个),尝试认一认;
2、课件演示:交通标志自述;
3、互动游戏:找朋友;
4、拓展延伸:认认生活中的其他的交通标志.
三、学一学:交警指挥。
1、播放录像(交警指挥交通);
2、说说交警指挥手势的含义;
3、现场采访交警叔叔;
4、跟着交警叔叔学习指挥;
5、练习\表演。
四、演一演:模拟通行。
1、行人说一说交通规则。
2、现场模拟过马路。
五、辨一辨:行为正误。
1、谈话:下面这段录像中,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播放录像)
2、讨论;
3、警示,出示一组数据:
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
――《公安部通报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六、玩一玩:交通安全棋
第二教时
一、说一说学习目标。
师:孩子们好,看看今天的课堂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
生:今天上课不用桌子。
生:今天教室里多了两条马路。
师:是啊!今天我们就坐在马路上来交流这样一个话题:平安回家。每天我们都要穿越马路上学、放学,我们该怎么做才可以平安回家?
生:放学时不皮闹!走路靠右行。
生:过马路要小心,踩着斑马线。
生:红灯停,绿灯行!
……
师:我听明白了,学会过马路很重要!要想过好马路还得认认交通标志。
(相机出示:“学会过马路”、“认认交通标志”这两个学习目标。)
【反思:平安回家,这一主题源于学生的生活,我清醒地认识到本节课真正的课堂应在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处而不是端坐舞台。因此,我在现场模拟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十字路口,为学生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新课也就从平等交流中开始了!一切显得那么自然。】
二、认一认交通标志。
(课件出示八个标志)
师:老师这儿收集了一些交通标志,看看你们认识哪几个?
生:我认识红绿灯。
生:我认识人行横道。
生:我认识施工。
……
师:你们真能干!一下子认识这么多,说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标志的自述!
(课件演示,学生听自述。)
师:(出示单个交通标志)老师这儿有很多漂亮的标志,谁愿意上来拿着他们给大家看。
(生踊跃上台,排成一排,举着标志。)
师:我把这些标志名分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商量一下,看看你们的朋友在哪里,然后委派组员上台找朋友。
(小组成员商量后很快派人来到好朋友的身边。)
师:是好朋友的手拉手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对一对好朋友走上前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名字叫——)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标志,请看(课件演示)
师: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爱,连这些不说话的标志都给予我们爱的提示。再看看岗亭上的交警。
【反思:在认识交通标志这一环节中,我注意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回忆,然后,教他们不会的,认识到标志在生活中无声地给予我们爱的提示。】
三、学一学交警指挥。
(课件演示交警指挥交通的画面)
师: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三九严寒,他们总是坚守自己的岗位,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他人的平安!他们的行为令你肃然起敬的时候,你有没有过这种念头?(出示目标:学做小交警)
生:(响亮地回答: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小交警!先看看交警叔叔的这三个手势,你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生:第一种手势可能表示停车。
生:中间的手势表示左右可以通行。
生:第三种手势可能表示前方停止,另一方向可以通行。
……
师: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呢?让我们来听听交警叔叔是怎么说的,有请交警叔叔!
(师生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交警叔叔进场)
交警: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这三个手势
(边示范边讲解,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学指挥。)
师:孩子们真聪明!不放弃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三种手势,不简单!如果能面对观众展示一下你的风采,那就更不简单了!
(生面对观众展示,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交警叔叔难得来一次,你们有什么愿望尽管提出来!
生:交警叔叔,你每天站在岗亭上指挥,累吗?
生:交警叔叔,你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
生:交警叔叔:你指挥交通的动作真神气,能指挥我们过马路吗?
……
(交警与老师商量一下)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李叔叔只能满足你们一个愿望——指挥你们过马路,至于问题嘛,课后一一解答,你们看这样安排行吗?
四、学会过马路。
生:行,交警叔叔快指挥我们过马路吧!
师:在过马路之前交警叔叔想了解一下你们都懂得哪些交通规则!
生:我们放学时走人行道,横穿马路时脚踩斑马线。
师:(出示相关画面:①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右走;
②横过车行道,要走人行横道。)
师:行人只要踩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
生:不行,还要看红绿灯,绿灯亮了才可以走。
师:明白了,绿灯亮了,就可以悠悠当当地过马路了。
生:还不行,如果有车子闯红灯呢?一定要左看看右瞧瞧。
师:你们真是机灵,交通规则懂得不少,谁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
【反思:把交警请进课堂,讲解示范指挥动作,指挥小朋友们过马路,深受学生欢迎,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资源的整合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社会的双向联系。】
师:让我们用掌声谢谢交警叔叔指挥我们平安回家。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来看一段放学回家的录像,看看你能否很快找到错误的行为。(师生看录像)
生:他们不应该翻栏杆。
生:他们不可以扒车。
生:他们竟然闯红灯。
师:如果这两个孩子站在你们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生:你们这样做很危险!
生: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呢?让你们家长多不放心呀!……
师: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人,缺乏规则意识,一念之差,酿成大祸,请看这样一组资料:
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这样意味着不到1分钟就有一起事故发生!
师:这触目惊心的数字,是血淋淋的教训,一条生命的消失伤痛着多少人的心,生命是宝贵的,它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严守规则,珍爱生命,把平安留给自己,把欢乐带给他人!最后,老师送大家一句话:平安是宝、平安是福,让平安永远伴随我们快乐成长!(生朗读)
师:是啊,平安是宝、平安是福,拥有平安我们便拥有了这整个世界!最后,让我们深情地把这句祝福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嘉宾!
祝你一生平安!
关键词:学案 高中 政治
一、学案导学式复习法的提出与界定
所谓“学案导学”复习法,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复习任务的一种复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复习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
1.学案内容习题化。在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有的教师盲目跟风,只是每节发给学生自学学案,然后就无事可做了,使每节课变成了习题汇报课。这样反而会使学生浪费了时间,没有学到多少东西。
2.把“教学目标”当“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准备的,是给教师看的,是课程标准的体现。一般较为专业。学习目标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应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在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
3.“学案导学”变成了“穿新鞋,走老路”。重教轻学,包办代替养成习惯,所以实行“学案导学”时习惯于走老路。如对那些应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内容仍以讲为主,还是注重了讲深、讲细、讲透,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提出问题等太耽误时间,总不如自己讲效果好。
三、突破重难点,分析点拨
在原有的复习模式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该模式同样强调教师的讲解,但在这过程中必须强调精讲。一讲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知识,通过讲解帮学生建构起知识的框架,例如,在复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书本的知识体系由为什么和怎么样组。二讲知识的应用,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分析某一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帮助学生理解。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费的反作用,通过例题(07全国卷Ⅰ)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下列选项中,体现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反作用的是:
A.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视听效果更完美的产品
B.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C.网上购物方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降低了企业成本
D.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推动了绿色食品业的迅速发展
通过练习,学生对消费的反作用,特别是“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深一层了。三讲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加强答题能力。在平时的考试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主观题答题中经常是答非所问,有离题现象,或者答案的逻辑性、条理性不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学案式复习中加强了解题技巧的训练和答案规范性的训练,提高学生将知识与试题建立正确联系的能力。让学生明白拿到一道题首先看什么,即审题,怎样去抓住题目的主干,再是怎样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三是在上两步基础上定位知识,最后是对答案的组织。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体会
1.学习目标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控制的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明确方向,减少学习的随意性,能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学习目标一般包括知识目标和学能目标,描述这些目标的语言最好使用便于操作的行为动词切忌将教案中教的目标直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用。
2.学习方法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学案导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能有效地培养学习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要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学情,与教学内容同步,由浅入深分阶段进行学法设计。启蒙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化学思想、学习方法的启蒙指导,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各环节常规方法的设计,如阅读、观察、练习、思维、记忆等方法。巩固阶段:主要是巩固、提高启蒙阶段的成果,初步掌握各环节的学习方法,并做到学以致用,侧重于学习中常用的对比、归纳、演绎、联想、记忆等方法的设计。发展阶段:通过学习,学生的意识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学生运用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学法设计要特别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优化。
3.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开放性。所谓学习活动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自由思考问题、发表看法、勇于猜想、大胆质疑、动手操作。例如,我在教学《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课,我和我的学生搜集了有关的房价上涨的事例和当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在教学《我们的中华文化》,我和学生深入乡镇,寻找乡土文化的有关资料,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政治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条件。
总之,通过政治教学中对“学案导学”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当然,任何一种好的经验都需要经过实践的长期检验,要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在提炼中提升”,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尝试和探索,以期找到更好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现代教育趋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吴昌林,吴波.再论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5-8.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49-53.
[3]李镇西.民主与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115.
[4]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2005:98;4.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情感:
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
行为:
1.生活上注意节俭。
2.不和别人比吃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勤劳节俭”德目中“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不浪费钱物”的要求编写的。如同第一课所分析,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提高,家庭物质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的条件下,不少家长对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本身就存在着攀比,社会上一些人比吃比穿,讲排场的不良之风对学生也有影响,使一些学生滋长了爱比吃穿,不注意节约等不良习气。为此,编写了这一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
本课的导入“说一说”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发生在他们中间的一些事情进行思考,积极地投入学习,使教学更容易收到实效。这里只要求学生简单地说一说,不要求他们展开讨论。
本课课文用的是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这一故事有力地说明,生活节俭,不比吃穿,古已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法建议
本课课文用的是辽国丞相张俭注意节俭反对奢华的故事。这一故事有力地说明,生活节俭,不比吃穿,古已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分析课文时,可围绕方框中的两个问题来展开。
1.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分析时,可把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有层次地进行:(1)当时辽国出现了什么风气?“有些大臣追求享乐,讲究吃穿,常以穿华丽的衣袍来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2)面对这种风气,身为丞相的张俭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感到这是一种不好的风气。他决心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并从自己做起。他坚持穿旧衣袍,并公开表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还是俭朴一点儿好。”(3)当辽王劝张俭换件新衣袍并让他挑选衣料时,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张俭还是认为,大家都互相攀比谁穿得豪华的风气不好。但对辽王不能违令,只好从有的是绫罗绸缎的内库里挑选了三段普通的布衣料,这说明张俭还是坚持节俭的好作风。
2.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张俭身为丞相,想的是国家的事情,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而自己却只顾追求享乐,讲究吃穿,与张俭相比,相形见绌,所以部羞愧地低下了头。
学设计示例
第二课不比吃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2.懂得和别人比吃穿是好虚荣的表现。
情感:
1.以生活节俭、不比吃穿为荣。
2.反感比吃比穿的行为。
行为:
1.生活上注意节俭。
2.不和别人比吃穿。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生活节俭.不比吃穿是一种美德。”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生活节俭、不比吃穿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选择:当你看到别人的东西(用具、玩具)比你的东西好的时候,你怎么想?
A特想要B很羡慕C想要,但听从父母的意见
学生回答并统计A、B或C所占的比例。
师问:是的,同学们都有一些羡慕或想要的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是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自己好时就应该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书中的“说一说”栏目,并谈一谈,如果你是小美,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问:同学们说得很对,要勤俭节约,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面请同学朗读课本第二课的第一、二段。
同学举手朗读。
师问:同学们请想一想,张俭为什么还穿着这样的衣服,他是没有钱买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张俭不是没有钱买,而是他认为作为丞相,应该考虑如何把国家治理好,至于衣服,只要简洁干净就行,俭朴一点没什么不好。
板书:衣服要简洁干净
二、师问:张俭为什么坚持穿旧衣袍?请同学分组看一下课文第三、四段,然后组内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师小结: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张俭的衣袍虽然很旧,衣料也不太好,但是可以御寒,再说,大家若都相攀比,看谁穿得豪华,会形成不好的风气,尤其是丞相,更不应该那样做?他做得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古人是这样做的,我们呢?应该怎样做?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师答:我们更应该保持优良美德。在学校里,不比穿,不比吃,尽量都穿校服,做一个清洁干净讲卫生的好学生。
板书:不要相互攀比
三、请同学朗读课文第五六段,读后请说一说,大臣们为什么感到羞愧?
学生朗读。
学生分组讨论并阐述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
师小结:张俭的做法也得到了辽王的赞赏,说明勤俭节约的作风是受到爱戴的,是受到尊敬的,相互攀比是可耻的,不应提倡的,因此,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如此,你简朴,别人不会瞧不起你,而会更尊敬你,你们说对吗?那么现在请大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并发言。
师问:好,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意见,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卡片,就你把刚才所说的都到自己的卡片上,然后贴在板报上,我们都对照着去做好不好?
学生领取卡片,并贴在板报上。
板书:保持传统美德
四、师问:请看课本中的评一评和议一议栏目,一共4个小题,请下面的四组同学们各抽选一个题目进行讨论,并请代表汇报结果。
五、师小结:好,四个组同这都做得很好,希望我们继续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让我们为自己的好习惯鼓鼓掌吧!
板书:
二不比吃穿
衣服要简洁干净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
3.懂得要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情感:
1.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六年级“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第五框中关于“勤劳节俭”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设置的。勤劳节俭的教育各年级都有教育内容,低年级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做法,中年级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高年级则是教给学生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高年级重在理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勤劳节俭的好处,对学生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建议:
1、讲勤俭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等;使学生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特别是可以通过一些名人,他们很有钱,但非常注意节俭的事例来说服学生会更有说服力。
2、对待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要过分指责,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耐心指导。而且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
3、关于勤劳的教育,主要使学生懂得勤劳对自身成长的作用,以提高自觉锻炼的主动性。
教学设计示例
九勤劳节俭
认知
1、知道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气的人应具备的品质。
2、知道当今我们仍然要勤劳节俭的原因。
3、懂得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情感
1、从小培养勤劳节俭的好品质。
2、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
行为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重点:讲清勤劳节俭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教育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出本课的话题:勤劳节俭
同学们,现在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这时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劳动和节俭?引出第九课《勤劳节俭》
二、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
1、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提问:在时期,战士们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
(通过背景资料的展示,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没有战士们的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革命就度不过难关,很难取得胜利,)
2、讲、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劳动的事迹。(课前让学生找)
(通过学生讲,激发学生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热情)
3、听录音故事,下载《兄弟俩》。(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4、什么是节俭呢?如今物质条件这么好,还有必要节俭吗?
(节俭是指用钱有节制、俭省,不随便浪费财物,是一种美德。)
5、谁能说说什么是勤劳节俭?
(引导学生总结观点)
小结:对!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苦。节俭就是爱惜劳动成果,不挥霍浪费。
6、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勤劳节俭的名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下边请同学们读给大家听。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成由勤俭破由奢”
小结:同学们,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的瑰宝,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把它抛弃。
板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讲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1、请看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一家人外出在商场购物,孩子要求家长买一些东西。)
提问:改革开放了,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裕,孩子应当见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吗?家长为什么没有给孩子买,他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如果养成挥霍浪费的怀毛病,对自身成长不利。)
2、请看录像《我上大学了》
(说的是,某学生上大学家长给准备了两大包袱衣服,刚上学没几天干净衣服就穿完了。自己不会洗。就又在脏衣服中挑选稍干净一些的,可是还是免不了招来同学的讥笑声。星期六,他穿着脏衣服,背着两大包裹衣服往家走很是滑稽。)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体会,勤劳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生活离不了,从而自觉培养自己勤劳的好习惯)
3、听故事,《南京路上好八连》
提问:八连战士是怎样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
(引导学生回顾八连战士的具体做法,认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八连的传家宝。)
4、听唱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国家强盛的需要
5、请同学们讲自己收集的名人、伟人勤劳节俭的故事。
提问: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是怎样想的?
(首先使学生明白勤劳节俭的具体表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体会高尚的思想品质。)
6、夸一夸班上勤劳节俭的人和事。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请这些同学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对个人来说,勤劳节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板书: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7、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到勤劳节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提高劳动的自觉性,找机会锻炼自己。节俭做到: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四、运用观点、辨析练习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学习的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
1、看课后评一评
提问:你同意谁的看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说?
(使学生通过讨论懂得,现实仍然需要勤劳节俭。第一种,是使学生明白应当量力为出;第二种,贪图虚荣,盲目攀比,既使自己苦恼,同时增加父母精神负担;第三种,有作为的人绝不应把比吃穿当作主要的追求,应当把学习与工作放在第一位。)
2、小组讨论。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结合实例说明,富裕了注意节俭的好处;富裕了挥霍浪费的害处。
3、结合课后自查题目,谈谈自己的认识。
(把课后自查题编制成互动选择题,制成课件输入电脑,学生通过电脑演示,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解答后,电脑显示答案。)
五、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勤劳节俭》一课,通过学家不但懂得了,勤劳节俭对个人以及对国家的好处,同时还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注意从小培养自己勤劳节俭的好作风,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记住“勤劳节俭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板书设计
九勤劳节俭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家强盛的需要
做人的美德,成长的需要
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探究活动
1、与家长探讨:现在条件这么好节俭的意义有多大?
2、在家庭中主动承担家务劳动,过一段时间与同学交流体会。
3、在班集体中寻找在勤劳节俭方面做得好的同学,与他们探讨这样做的好处。
4、搜集古今中外勤劳节俭的事例,召开一次故事会。
从目前我校的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导学案仍然带有很浓厚的教案痕迹。比如在表述教学目标时,“提高学生适应时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诸如此类带有很明显教案意味的词语仍然使用频繁。我们应该清楚导学案是给学生使用的,而教案是给教师使用的,两者的使用主体是不一样的。
2.要注意语言的简化。2012年我校派教师去山东等地学习了几所兄弟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成熟做法,带回了导学案编写模板,之后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当时大家全盘照搬,时至今日,笔者感觉到其中有些语言较为拖沓。比如仅课前预习部分中的学法指导就有126个字,本用几十个字或更少的字就可以说明白的事情却占用了很大篇幅。这样导致其他一些重要内容表现的空间不足。
3.导学案的许多要求太笼统,不具体。比如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预习案部分一定要说清楚学生应该看课本哪一部分内容,课内探究案哪些需要课前小组完成,哪些不需要,都要注明清楚。训练题哪些是课前必须完成的,哪些是课堂完成的,哪些是课后完成的,都要标志出来。
4.每一个导学案中都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大可不必。思想政治教学的其中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和这三观联系上。有些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却没有什么价值观倾向,所以有的导学案可以不写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凝练,不可好大喜功。有的教师喜欢编写内容充实,篇幅较长的导学案,殊不知其中有许多内容根本没有实际运用价值,而且学生一天要完成的任务非常多,如果每位教师都是这样的话,最终只会导致学生对每份导学案都是敷衍了事。所以一定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内容,没有价值的一定要舍弃。
6.课内探究题设计要考虑选材的恰当性。比如笔者在教授矛盾的特殊性时,曾经设计过一个课内探讨题,让学生根据人物特点猜这个人是《水浒传》中的哪一个人物,最终要导出矛盾具有特殊性。但是选材时忽略了学生的性别差异。男生普遍对《水浒传》比较了解,课堂上表现得异常活跃,但是女生却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因为女生普遍对《水浒传》不了解。事后笔者才觉得选材时应该把《水浒传》和《红楼梦》中的人物结合在一起,这样男女生都有发言的空间。
7.课内探究案设计要考虑选材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有吸引学生眼球的东西。那么教师在选择材料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既要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又要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还要体现浓郁的生活元素。让我们的题材本身就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去思考。
8.导学案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价值。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许多教师都懂得现代教育要运用启发式教育,也明白要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有时候却是为了设问而设问,为了设疑而设疑,所设计的问题并没有实际价值。笔者觉得首先问题不要设计得太多,太碎。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核心部分,数量上不能太多。其次问题设计不要太容易。要让学生明白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本,仔细思考方可作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会看书,学会思考。再次问题的叙述语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的理由呢?你有什么发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