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亮点;体系

为了使得小企业能够在激烈竞争的潮流中稳步中前行,且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行为。我国财务部推行了新系统――《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且鼓励小企业单位积极对其进行应用,从而使得小企业的会计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管理。本文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些亮点进行分析总结概述,如下:

一、汲取各精华,独成体系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汲取《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精华,将会计准则体系简化成会计准则,同时,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形成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规范,从而形成现在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了更好地普及《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好地让会计相关人员的执行,因此,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后面加上附录,使得这部准则是由正文与附录两种部分构成,从而更好地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作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整体是由正文、附录一、附录二组成的,指出确认、计量与报告的基本要求,并指出财务各种表的格式要求以及方法;另外,将我国准则与小企业准则的对照表附录在里面,从而使得相关会计人员更好的应用与了解会计准则。

二、将资产计提准备的要求进行删除,与我国税法趋同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的、控制的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利益,是企业拥有的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明文指出,将资产计提准备取消,资产应按照成本计量。其最大的特点的就是与我国税法趋同,使得业务较简单,这也是由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从而减小企业的负担以及工作量。另外一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则具有差异性,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没有违背基本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可以参考其他基本准则执行。

三、为规范企业会计标准的适用性,则应严格界定大中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标准需要满足我国境内设立的小企业,小企业需要满足以下几点标准:第一,不能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的企业,即非上市公司;第二,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第三,小企业不是企业集团内的子分公司或者母公司。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有了适应的对象或者范围,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准确的适用于小企业。另外一方面,为了使得小企业发展与壮大,小企业适应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也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相互衔接,从而发挥《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效应。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的内容,可参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四、将小企业的核算方法进行简化,会计要素都要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入账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按照交易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其是会计进行核算与监督的具体对象以及内容,会计要素能反映出企业的会计主体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因此,需要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划分,从而清晰认识企业产权关系以及与其他经济关系。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并对这些的确认、计量等都做了具体规范。另外一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借款利息统一按票面利率计算,从而使得小企业负债的会计核算得到简化。

五、为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生物资产加强核算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这些生物资产的定义、内容以及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同时,对这些资产的会计核算也进行了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将生物资产做出规定,例如:存货,存货是小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正在生产的产品、生产所需的材料等等消耗性生物资产。因此,对生物资产加强核算,从而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六、将所有者权益内容进行简化,压缩资本公积的核算

所有者权益是指将企业资产中的负责扣除后所剩余的权益,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内容简化为资本溢价部分(如下图所示)。其中资本公积是指小企业将收到的投资者资金投入其企业总注册资本的所占份额而计入收入资本,而超出的部分则为资本公积。另外,如果投资者对小企业进行增资或者减资,则小企业相应的实收资本进行增加或减少,注意的是小企业的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

七、将收入确认标准简化,从减少收入职业来判断情况

收入是指小企业在日常生活生产经营活动中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部分收益,且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收入,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等等,但是不计入第三方代收的款项。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收入方面内容进行规定如下:将采用发出货物以及收取款项作为判断标准,将收入确认标准进行简化,同时针对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收入确认的时点。

八、按照相关性原则,制定财务报表体系

《小企业会计准则》综合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按照相关性原则,重新制定了我国会计报表系统,从而使得小企业会计依据新的会计报表系统而编制出符合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另外,《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适当地简化了现金流量表,并且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纳税调整的说明增加在附注里。另外,《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核算内容与税法趋同,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例如:银行、税务部门等,同时,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职业判断的内容进行缩小,其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消除小企业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

九、结语

本文主要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两点进行总结阐述,小企业为了使得其会计准则更好的适用于本企业,则必须严格按照国家企业划分标准来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从而更好的保障小企业会计资金的安全与管理工作的落实。另外一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保障小企业的经济收益,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且大大降低了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陈雄.浅析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

[2]杨震.有关新医院会计制度亮点[J].财经界(学术版),2011(09)

[3]李珍.基于财务报告目的的评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提要: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给高等学校会计教学带来了重大影响。本文重点分析这些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该准则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现行会计实务发展需要以及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的协同和趋同而制定的。新会计准则目前仅在上市公司中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但占企业总数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仍然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在新形势下,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不仅给实务界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样给高校会计教学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应对新会计准则对高校会计教学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给会计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新准则的实施要求变革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新准则的颁布实行改变了以前会计学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必然改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新准则实施前会计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而制订的,会计专业课程一般开设《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主干课程,还会开设《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等选修课。新准则的执行带给会计教学的挑战就是继续沿袭原会计制度设置课程体系和制定培养方案,还是完全按照新准则设置课程和制定培养方案。目前处在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无论是采用前者或者是后者,我们培养的学生并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因为采用前者,虽然教学省心,但是学生不知道会计学科最新变化,也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若盲目推陈出新,以新准则为本则大部分企业仍然未采用新准则核算,学生到了这些企业对原会计制度一无所知,也难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应该找到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平衡点,做到两面兼顾。

(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每一次会计制度的变革、会计学科的更新,都会对会计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因此会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这次新会计准则出台后,由于新旧准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会计教师必须更新知识体系,将新会计准则的内容、精神学懂吃透,掌握好后再传授给学生。由于新准则内容多、观念新、难度大,对会计教师来说学习新准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在短时间内对新准则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会计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有在会计教师掌握好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相关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解出来。因此,新准则的实施,对于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素质来说是一个契机。

(三)新准则的实施要求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那就是在会计工作中要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能说等到工作后培养,而是学生阶段就应当树立起这种意识,从学生阶段就有意识的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在面对不同会计政策时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从业人员只有从接触会计知识开始就树立起职业判断意识和思维,才能在以后的实务工作中较好的适应工作需要。在新形势下会计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如何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则更值得教师去探讨和深思。

二、应对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影响的措施

(一)调整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还是新企业会计准则都是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企业会计制度和新会计准则同时讲,以免学生将制度和准则的相关知识弄混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构建《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在逻辑,合理安排上述课程的开设,按照新会计准则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每门课程的讲解内容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遵循“理论够用、适度”为原则,以介绍会计基础理论及方法为主,由于新准则内容太多,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可以选择企业常用、必备的知识进行讲解,而不是每个准则都要讲到。在学生学习完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开设《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概述》、《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专题》等课程。通过这样安排,使学生既能掌握好新准则知识,又能够对企业会计制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会计最前沿的知识适应施行新会计准则企业工作的需要,又能满足继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的工作需要。第二,在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上完理论课后,应该带领学生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企业具体的账务处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会计实务操作,使学生能真正理解相关知识;同时参观不同类型企业,也可以使学生掌握新旧会计准则在实务中的差异,避免对新旧准则的掌握是纸上谈兵。在寒暑假,要求学生去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掌握,同时又能及早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为毕业以后能迅速适应工作需要打下基础。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法国会计模式 会计准则框架 构建 启示

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同时也表明中国会计模式构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和借鉴法国会计模式,无疑对会计准则框架下中国会计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具有现实意义。鉴于许多学者已就法国会计模式对中国会计模式的可借鉴性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对比分析并加以肯定,本文仅就会计准则框架下对法国会计模式的借鉴要点展开分析。

一、对企业分别实行以会计准则和税务处理为导向的会计制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迫于国际资本市场会计国际化的压力以及上市公司合并逐渐增加,法国政府对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态度逐渐升温,开始允许集团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偏离传统的会计总方案。1986年,法国修改相关法规,增加了对合并报表的要求。1996年的法国会计改革进一步将《合并会计的原则》从税务导向的《会计总方案》中分离出去,从而合并会计与企业会计相分离。这导致了两类会计信息的产生:一类侧重于满足资本市场和投资者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另一类则侧重于满足税务部门和债权人的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由此,法国会计通过合并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脱钩来解决国际惯例与国家意志的矛盾,既满足了跨国公司融资经营的需要,又保持了本国的会计特色,很好地解决了会计国际趋同的国际化与法国会计税务导向的国家化之间的矛盾。这一做法也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的注意,被称作是“独具特色的法国会计模式”。

在中国,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尽管在基本准则规定为“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包括公司)”,但实际上是以资本市场上的股份制企业和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大中型公众企业。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相对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还不成熟,众多的以中、小企业和私有企业为主的非公众企业与大型公众企业并存。尽管财政部于2004年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由于它在大方向上遵从的仍是原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只是简化了一些会计核算方法和处理程序,致使据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仍然不能充分满足小企业的主要会计信息使用者――税务部门的相关性要求。

笔者建议,借鉴法国合并会计与企业会计相分离的做法,同时结合中国的国情,将我国企业按其会计信息的主要服务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股份制公司为代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公众企业(其主体是以跨国企业为主体的上市公司);另一类是以中、小企业和私有企业为主体的其他形式的非公众企业。然后对这两大类企业分别实行以会计准则和税务处理为导向的会计制度,具体地:第一类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外部使用者是以现实和潜在的广大投资者为代表的社会公众,他们正是现行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为之提供服务的主要对象,所以应该由这些公众企业来执行现行会计准则;第二类企业在通常情况下其投资者同时亦是管理者,受托责任并不明显,甚至不存在,会计报告的使用者也相当有限。事实上,这类企业主要甚至是唯一的会计信息外部使用者就是税务部门,“它关注的是与企业纳税相关的会计信息,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求是:真实、可靠、全面、准确、可理解、可比较、可核实。为了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国家利益,税务部门对企业相关会计信息的关注和监督的程度,是其他利益相关者所达不到的”。所以对非公众企业而言,来自公众投资者的会计信息需求不强烈,纳税是企业编报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应该对这些非公众企业实行以税务处理为导向的会计制度,使其财务报告收益和纳税申报中的应税收益基本一致,那么无论对企业还是对税务部门而言,都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的转换成本。

二、按“帕累托改进”渐进地进行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

“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是西方学者据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作出“好”与“坏”判断的尺度。具体地: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那么这种状态的改变是“好”的,称之为“帕累托改进”。从法国的历次会计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解决并没有采取一次性到位的做法,而是呈逐渐升温的态势。法国政府先是于1957年、1986年为贯彻欧盟的第4号令、第7号令和第8号令对本国会计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调整,作为会计国际趋同的开端;后来又于1996年和1999年为协调合并会计报表与单个企业会计报表的矛盾而再次修订会计总方案。从其结果来看:一方面满足了法国上市公司和跨国公司对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使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告,充分提高了这一类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相关性质量;另一方面并未将本国会计标准一次性的推向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以税法为导向的本国特色,使会计继续较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利益。显然,法国的会计标准国际趋同,体现出“帕累托改进”的特征,就是在不损害法国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分步式变革,在充分享受国际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规避了国际化所带来的负担。

在中国,会计界已有许多学者接受了来自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会计活动和会计服务的国际性拓展引发了来自国际会计组织要求会计趋同的呼声。此外,资助中国的一些世界性金融组织对财务报表的要求以及跨国公司和海外上市募集资金企业的发展也需要财务报表的国际化等等。迫于这些压力,中国有可能忽视自身在宏观和微观经济水平上的限制条件,采取直接引进、一次性到位的过急做法。2006年,财政部在对基本会计准则和原有16项具体会计准则作了修订的基础上,一次性出台了22项新具体会计准则,虽然,新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出台也是历经了长时间的调研、酝酿及征求意见稿之后才正式的,但是其的目的毕竟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会计国际趋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实现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全面接轨,所以“国际趋同性”是新会计准则的显著特征,这就使得新准则对于中国经济相对落后、资本市场尚属起步阶段的现状而言,难免会有一定的超前性。而这种超前性在缺乏成熟市场机制有效约束下,会使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公众公司粉饰报表、操纵利润、应对监管的工具,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显然,这种负面影响损害了公众利益,从而使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呈一种“非帕累托改进”状态。例如,基本准则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之“公允价值”,涉及到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多达17项具体准则的操作,鉴于中国市场体系的不完整、资产评估行业的稚嫩等原因,这一计量属性的再次引入能否在实务中得以正确的诠释倍受学界关注。新疆百花村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准则实施后第一个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结果是已连续两年亏损的百花村公司在执行新准则后扭亏为盈,并以此提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而该公司并未对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的差异加以说明。有学者指出,这是上市公司在利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从而达到解除停牌危机的目的。对此,财政部《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亦指出:针对我国新兴加转型经济的实际,需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与公允价值相关的问题,指导企业在实务中正确地运用公允价值。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还须更加谨慎地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引入会计准则。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应充分考虑自身在宏观和微观经济水平上的限制条件,借鉴法国,按“帕累托改进”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三、要求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的相关性

随着IT技术和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广泛适用于制造业的管理会计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到推广和应用。实践中,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内部管理的相关性做出相应的规范,以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中的普遍应用。在这一点上,法国的做法值得借鉴。1996年法国会计制度改革之前,会计总方案几经修订,构建了非常详细的成本会计框架,并具有灵活性、选择性,即建议性地在账户表中公布了相应的成本明细账户,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这就使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提供的服务趋于标准化、制度化。但从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来看,无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还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强调的都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并未提及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日常业务决策者,即企业的受托责任人。也就是说,新准则没有强调会计信息对内部管理的相关性。这样,外部审计和建立在遵守准则基础上的财务报告系统将会转移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内部管理相关性的要求,可能造成管理者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尽量符合越来越繁复的会计准则并尽可能反映出相对较好的业绩上,使他们勤勉于粉饰财务报表,热衷于数字游戏,从而忽略那些真正有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会计信息的反映。

笔者建议,借鉴法国经验,制定关于生产成本的具体会计准则,初步设想是:首先,规定按直接生产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以50%为界将企业分为以直接生产成本为主的企业(该比重超过50%)和以间接生产成本为主的企业(该比重在50%以下)两大类;然后,规定这两类企业采用不同的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第一类:以直接生产成本为主的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核算生产成本。为了解决变动成本法与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完全成本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该具体准则还要规定期末对需要按完全成本反映的相关项目的调整方法,使按变动成本法进行日常核算的项目与对外财务报告有机的衔接起来。当然,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二类:以间接生产成本为主的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生产成本。由于作业成本法是以完全成本为前提的,其核算结果不存在需要与对外报告相协调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提高对外报告的相关性和准确性。制定并实施生产成本具体会计准则,一方面,可以使用财务会计系统为内部管理提供更具有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从而进一步推广管理会计在我国生产企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随着管理会计理论和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为将来时机成熟时制定实施管理会计准则与相关工作规范和执业标准作了有益的铺垫。

四、加强会计制度对非公众企业的统一性和强制性

法国会计制度体系的渊源包括商法、公司法和税法等级次较高的法律,相当于具体会计准则的统一的《会计总方案》本身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并要求所有的工商企业强制执行。由于法国的会计总方案与税收法令之间建立了正式的联系,实际上所得税申报中要求采用的各种报表格式都是以会计方案中全国统一的账户名称表为根据的,所以这种强制性的统一会计方案能够在实务中被广泛接受。可见,法国会计管理已形成了一套健全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法律批准程序,有力地保证了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以及在全国的有效推行。

在中国,首先,会计制度对于非公众企业而言缺乏应有的统一性。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意味着非上市公司和非公众企业仍可执行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各项专业核算办法等会计法规,从而形成了新旧会计制度并存的局面,它们的科目名称、会计处理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转换成本。其次,会计制度对非公众企业的强制性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除了《会计法》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约束力之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财政部批准的行政法规。显然,中国会计法规的法律级次低于法国的会计法律渊源,只有行政效力,不具法律强制力,加之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水平较差,使得会计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在我国反倾销诉讼中,由于不能提供正确的出口商品成本信息而败诉的案例屡见不鲜,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另外,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按《小企业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充分满足税务部门的相关性要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干脆直接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了中小企业和税务部门对实行税务导向会计制度已达成了共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小企业是否能够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缺乏外部监管。

笔者建议,借鉴法国针对非公众企业会计制度的做法,一方面,通过会计制度与税法趋同来强化会计制度统一性,建立以税务处理为导向的高度统一的会计制度,借助税收监管来提高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和强制性;另一方面,通过组建代表政府的权力机构来强化会计制度法定强制力,对现行会计法规制定机构进行改革,由国家立法机构授权,成立独立于财政部且具有会计立法职能的机构,专门负责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计规范,同时强化会计监管与奖惩力度,确保会计法规颁布后能够得到强有力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年鉴(2004-2005)[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89.

[2]黄世忠.企业会计信息供需博弈关系分析[J].会计研究,2007(4):37.

[3]王一申.浅析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以S*ST百花2006年年报为案例[J].消费导刊,2007(6):64.

[4]吴大军.管理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12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上面临的难点及构建核算新模式的创新思路。探讨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创新方式。提出了农业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应适应市场,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中小种子企业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货币资金支付新模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财务管理信息模式等建立依创新为目标效益的系列操作。

1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及种子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的范围增加,农业科技企业的经营管理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目前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围绕人的价值确立经济核算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动调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的发展,及发挥在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有力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快速发展。因而,建立改革涉农科技企业经济核算办法成为的一项紧迫任务。

2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难点

我国现行的《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是1993年7月1日实行的。农业科技企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其生产过程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过程,一方面,农业科技企业生产活动与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容易受到旱涝、霜冻、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减产,质地变差,也可能引致生产及运输设备的损失;另一方面,农业种业生产周期较长,从农作物种子的播种到农产品的收获,需要经7—8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目前的农业科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在实施中明显存在一些与农业科技行业特点不相适应的弊病。

2.1与会计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不相适应自《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首先,国家在1985年1月21日颁布中国第一部《会计法》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分别于1993年12月29日、1998年10月30日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其次,自1992年起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2000年12月29日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按照这次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针对准则有冲突的地方作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2不能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企业经济核算中还无法提供农业产品成本的详细核算资料,农场与承包农户(家庭农场)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一种收取承包费(实物地租)的形式。例如,一些规模较小的国有农场将土地承包给职工、周围农户以及外来农户,实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完全由承包者自己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种植作物的种类和面积,农场总部只负责承包合同的签订、承包费的收取与管理,以及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统计报表等。

很显然,在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下,农场本身也就没有健全的经济核算制度,只编制一些简单的统计报表,根本无法提供完整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而在一些大型国有农场,是将公司的耕地承包给农户,对农户实行“四到户两自理”(即机械、土地、风险、管理到户;生产自理与生活自理),每年按一定的标准收取实物地租。承包农户的数量多而分散,自身的会计业务水平有限,平时不对农业活动进行记帐、核算,而总公司是汇总分公司的会计报表,无法提供反映农业生产活动和种子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的经济核算资料,尤其是某一种农业试验产品的成本核算资料。

浙江很多地方的国有农场都实行报帐制,其基本做法是以国有农场为单位建立经济核算中心,取消基层所属生产的经营单位(主要是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独立经济核算职能,基层单位发生的经济核算业务由报帐员汇总到核算中心统一组织核算。报帐制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核算与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报帐制的实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特殊问题。

2.3不能适应科技企业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从农业企业本身角度来看,如今的涉农企业与10a前刚开始实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时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10前,我国还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按计划进行,收获农业种子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农业企业并不直接向市场提供农业产品。在目前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和经营活动范围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企业的经济核算仍然执行《农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更不能保证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资料的质量。

2.4存在经济信息失真的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各国的经济核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我国的农业企业也不例外。一方面,农业种子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人类无法预测和预防一些不利自然事件的发生,不能对农业种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种子生产活动的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作为土地承包者的农户与家庭农场,在自主经营模式下,完全可以自己占有、支配完成承包任务后剩余的部分,而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经济信息的准确与失真,对各承包户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利益激励机制的缺乏进一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

3涉农企业经济核算的对策选择

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待特殊行业都有单独的会计标准,因为特殊行业具有很多特殊会计核算要求,是一般企业会计制度所包含不了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经济核算制度如何,农业科技企业经济信息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考虑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以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借鉴《国际会计准则41号一农业》等国外的会计核算准则,制定涉农企业经济专业核算办法,对涉农企业活动实行专业化核算。按农业科技企业的规模大小和农业活动所占比重的高低,可以将科技企业划分为以农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小涉农企业和家庭农场三种基本类型。

3.1以农业种业为主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核算模式农业种子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总部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由于种业上市公司一般是由几个与种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分公司组成,有的分公司主要从事种子包衣、加工及运输活动,已完全脱离种业生产活动,所以,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一刀切”,应按分公司的业务活动内容进行分类。涉及种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按种业会计专业核算办法进行日常的会计帐务处理;不涉及农业活动的分公司业务,应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这样,既能反映种业上市公司的总体财务状况,又能提供种子产品成本核算的详细资料,突出种子企业活动的特点,满足企业内外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2涉农中小企业的核算模式许多国家都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已经了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标准。目前,联合国专家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作为工作重点,用于规范中小企业的经济核算工作,所以,对于我国中小规模的涉农企业,可以先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待发展到一定层次后,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可逐步转向执行统一的新《企业会计制度》。

3.3家庭农场的核算模式家庭农场是以种植、收获农产品及相关产品为其经营活动的农业经营主体,其会计核算过程应着重体现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一般来说,由于家庭农场的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低,经济核算知识匮乏,不具备进行精确经济核算的条件。对这部分经营者来说,可以要求他们对农业产业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和损失进行流水帐式的记录和反映,以便为农业产业系统的经济核算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

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在产品成本计算工作中主要采用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3种基本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但由于农业科技产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其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在具体运用某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注意,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分别设置“农业产品生产成本——机械作业成本”帐户,突出农业产业活动的特点,以便正确反映涉农产业活动中所消耗的机械作业成本、手工作业成本,提供详细的农业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另外,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农业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于这部分损失,应按实际成本、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论文范文第5篇

总体目标

《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中心工作,全面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会计标准建设、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会计服务市场建设、会计理论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会计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推动会计转型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纲要》明确,“十三五”期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深入推进会计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现代化。并围绕总体目标,列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一是会计法制和会计标准体系更加科学;二是会计工作转型升级取得实效;三是会计工作者执业能力明显增强;四是会计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主要任务

(一)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1)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修订《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提高会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执行性,进一步规范会计审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执业质量。

(2)广泛开展会计普法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努力构建学法、用法、守法长效机制。

(3)加强会计监督检查。认真开展对《会计法》及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会计行为;研究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和会计“黑名单”制度,将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诚信记录和单位会计信用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二)加快推进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

一是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加快落实《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有序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研究制定政府成本会计制度;积极参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建设。二是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三是修订社会保险基金等基金(资金)类会计制度。

(三)健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一是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规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体例,清理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类规范性文件。二是继续保持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深度参与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工作,持续研究综合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三是加强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施。四是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外部咨询机制。

(四)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

(1)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坚持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加强政策指导,2018年底前基本形成以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统领、以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为具体指导、以管理会计案例示范为补充的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制定系列分行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推动企业切实改进和加强成本管理。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管理会计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2)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认真抓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实施,深入推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同时,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教学教材改革,支持管理会计创新中心建设。

(3)提升会计工作管理效能。以深入实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抓手,积极推动企业和其他单位会计工作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理财水平和预算绩效,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五)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一是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研究制定政府内部控制规范和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规范,修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对象从经济活动层面拓展到全部业务活动和内部权力运行;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量化指标体系;制定《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二是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加强对中央企业执行内部控制规范的政策指导,密切跟踪上市公司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情况,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部控制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

(六)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推进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有效实施。不断更新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适时推动建立以披露财务报告数据为主的社会化会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制定企业账户层面和交易层面会计数据以及相关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积极参与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等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二是不断提高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引导企业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提升内部管理信息标准化。同时,密切关注大数据、“互联网+”发展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及时完善相关规范,研究探索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会计资料无纸化管理制度。

(七)大力发展会计服务市场

(1)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研究建立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政府购买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制度;研究探索改进会计师事务所选聘方式和审计费用支付方式,着力增强独立性;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广泛采用特殊普通合伙组织形式,鼓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优先采用普通合伙组织形式。

(2)推进记账业务不断发展。加强对记账业务的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促进小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小型经济组织选择依法设立的记账机构记账。

(3)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其他会计服务行业的行政监管。简化会计师事务所设立审批和变更备案,健全会计师事务所退出机制;改进中央企业审计轮换制度,探索大型企业集团“主审+参审”审计模式;探索会计服务业信用体系建设。

(4)推进会计服务市场开放。鼓励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开展跨境服务,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企业、中国资本“走出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指导支持会计师事务所以成员所模式为主流构建国际网络、参与国际竞争,重点扶持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创建民族品牌国际会计网络或在加盟的国际会计网络中日益发挥重要影响。

(八)实施会计人才战略

(1)深化会计职称制度改革。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制度,改进选才评价标准,完善考试科目设置,加强考务管理,推动增设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进一步完善会计人员结构,到2020年具备初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500万人左右,具备中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200万人左右,具备高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18万人左右。

(2)深化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研究制定《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发展规划》,健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及其特殊支持计划长效机制;到2020年,完成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达到2000名的培养目标;继续推进会计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指导各地财政部门和中央有关主管单位开展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作。

(3)加快行业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继续加强总会计师制度建设,推动在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配备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积极推进高端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国际化人才培养。

(4)指导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完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质量认证体系,积极推进设立会计博士专业学位;积极推动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双向挂钩”。

同时,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探索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制度;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会计人员信息化管理,建立统一的会计人员管理平台,促进会计人员基础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加强会计管理队伍建设。

相关期刊更多

航天制造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名家名作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作家协会

中国石油企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