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气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 状态检修 重要性 可行性

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线路的结构、材质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设计标准、要求的不断提高,监测设备、诊断手段的不断升级完善,以及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的逐步提高,传统的基于周期的设备检修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充分考虑电网安全、环境、效益等多方面因素情况下,研究、探索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和检修针对性的新的检修管理方式。

1.状态巡视管理

1.1巡视的目的在于动态掌握线路各部件、通道及附近可能威胁线路安全运行设施情况,并联系走访群众护线员及电力设施保护法规宣传实施等工作。

1.2线路运行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线路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状态巡视管理制度,明确分工及各部门职责,做好状态检修管理工作。

1.3按设立的线路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开展状态巡视,可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重点放在易发生线路故障“刀口”上,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1.4状态巡视可结合检测、预防性试验、大修、技改、故障巡视特殊巡视、夜间交叉和诊断性巡视、监察性巡视等工作同时进行。

1.5线路的巡视与检查是为了掌握线路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态及威胁线路安全运行的情况,为及时消除缺陷提供依据。

1.6巡视人员必须熟悉主责线路设备的运行状况和沿线情况,掌握沿线村镇规划的变化,熟悉电力工程相关规程、规定,能分析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出预防事故的措施。

1.7 架空输配电线路的电力设施保护区的管理,应严格执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利用先进仪器,对线路绝缘子,线路接头温度、交叉跨越、盐密等进行在线监测,根据检测结果合理制定检修计划

2.1动态确定绝缘子测试周期

针对瓷质绝缘子根据DL/T415《带电作业用火花间隙检测装置》的要求和本单位实际,制定瓷绝缘子测试作业指导书,规范本单位瓷质绝缘子零值测试工作。利用火花间隙装置或短路叉放电测量方式测量零值绝缘子。利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辨别劣化绝缘子。对于硅橡胶合成绝缘子,应根据运行规定,抽样进行污秽性能、憎水性能、机械、电气性能的试验。运行单位应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该批次复合绝缘子是否继续运行、加倍抽样试验或者退出运行,其判定标准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

2.2污秽等级的划分及附盐密测量

为确保附盐密值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可比性、准确性,应从人、机、料、法等方面对附着盐密检测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固定专人负责清洗检测,规范检测流程。真正使运行、新建、改建的线路外绝缘爬距能满足防污闪规定的“绝缘到位,留有裕度,不考虑清扫”的目标,应让检测绝缘子附盐密值的运行绝缘子在长期积污过程中,经历积污、清洗、再积污、再清洗的循环往复,经若干年表面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附盐密值后,再检测出该绝缘子的饱和盐密值,以饱和盐密值为依据来修订污区分布等级,作为指导线路建设和运行维护的外绝缘配置依据。这是线路运行单位减人增效,确保线路免受污闪事故的必然途径。

2.3利用红外成像测温仪对导线连接部位进行检测

随着输配电线路管理水平和技术的提高,红外诊断技术在输电线路上设备连接点温升检查,绝缘子缺陷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红外检测诊断,可预防设备的电器和机械故障及灾难性火灾,改变维修管理体制,使其从预防性的,甚至是紧急状态下的抢修变成预知性维修。 DL/T741《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规定,导线连接器四年测试一次,铝并沟线夹(耐张导流板)每年应检查、紧固一次,在实际检测时应对照部颁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的有关规定,温升少于10K,相对温差大于35%时为一般缺陷。对测温后划定为一般缺陷的直线、耐张压接管,在线路大负荷时继续跟踪监视,连续三年无异常后取消跟踪。测温工作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湿度不大、风速不大于5m/s、气温高、线路大负荷或重大活动保电时进行。

2.4紫外线检测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推广使用

紫外检测是电磁波中的一部分,其波长范围在10-400nm之间。当带电的电气设备发生局部放电或电晕时,会伴随辐射出紫外线。通过试验又发现:在地面上的太阳光谱中,缺失了紫外线波段范围中小于300nm的这一部分,人们把这一部分成为“紫外盲区”。这是由于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吸收了这一部分紫外线所致。人们利用这一特点,研制出日光(盲区)型紫外线检测仪,该仪器的工作波段在240~280nm之间。它可以在白天阳光下工作,大大便利于我们的检测,这点优于红外线检测成像。

紫外检测的基本原理:当电气设备周围的电场强度达到一个临界值时,就可能发生电晕。该临界值就称为起晕电场强度时,其周围空气将发生电离。在这电离过程中,空气分子中的电子地不断地从电场中获得能量,继而又释放出这部分能量。当电子从激励态轨道返回原来的稳定电子轨道时所释放出能量时,就以电晕火花放电等形式出现,此时,会伴随着辐射出光波,光波中就含有紫外线的成分。电晕产生的紫外线辐射强度与电场强度直着相关。紫外线检测仪可以统计单位时间内的电晕脉冲属,以此来确定放电强度,为电气设备的状态检测提供依据。在潮湿状态下,如果合成绝缘子护套或伞裙表面有丛向裂纹,其电晕放电非常明显,放电点也能够正确定位。紫外检测对这种缺陷的检测是非常有效的。

2.5利用激光测距仪对线路弧垂、交叉跨越距离进行测量

线路弧垂、交叉跨越测量应选择高温炎热天气下进行,因为气温越高线路弧垂越大,缺陷才能暴露的更彻底。对发现安全距离不足之处应及时处理,该下达隐患通知书的及时下达,并做好相关证据的保存工作。

2.6测量杆塔接地电阻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配网;故障;外力;抢修;对策;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U2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06-01

1、引言

长安镇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端,东邻深圳市,南临珠江口,西连虎门港;是广州往深圳、香港的必经之地,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镇街考核综合总分第一名,用电负荷相当巨大,相当于内地一些地级市及省份的总负荷,这样就造成了配网线路密集的现状,在今年东莞经济的逐步回暖的大环境下,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工业生产、商业用电和城市居民降温用电激增,促使电网负荷节节攀升。又加上一些重点市政工程片地开工,结合实际情况,作者对长安电网形势作了分析,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此进一步做好公司的迎峰度夏工作,确保全镇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的有效供应。

2、配网基本概况

长安电网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全镇有变电站10座,其中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8座;共有10kV线路338回,其中专用线路3回,公用线路总长1386km(其中电缆线路长1107km,架空线路长278km)。配电变压器5644户,其中民用变压器554台,配电容量为238.1万千伏安。由于配电线路大多分布在城市道路、居民区、新开发区等,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路边的铁塔涂饰反光漆、配电设施安装防盗措施、电缆所在位置作明显的警示牌等,但电力线路遭外力破坏、线行下的违章建筑事件、配电设施被盗等仍时有发生,这极大威胁到地区电网的安全、正常运行。

3、事故情况

2011年6月4日21时05分接到配网调度值班室电话告知110kV某1站F28中园线故障跳闸,接到故障抢修工作命令后,抢修班人员在21时18分到达现场,经巡视没发现问题。断开公园公用配电站G01柜601开关,要求配网调度试送主缆,试送不成功。经配网调度将所有用户转由某2站F8锦艺线转供电,23时30分全部用户恢复供电,电缆经试验查找出故障点后,再制定修复方案安排处理。

4、事故处理经过

2011年6月4日21时18分赶赴现场,巡视设备未见异常,经当值配网调度同意后断开公园公用配电站G01柜601开关,计划对110kV某1站F28中园主电缆试送,试送不成功。汇报调度后,经配网调度下令将原110kV某1站F28中园线所有用户转由110kV某2站F8锦艺线供电,23时30分全部用户恢复正常供电,经过长时间对电缆试验后确定故障原因为外单位因相邻施工作业不规范,导致主电缆破坏严重,故障点确定后,经研究确定110kV某站F28中园主电缆修复处理计划安排明天进行。下图为110kV某1站F28中园线与某2站F8锦艺线的环网供电接线图。

5、故障原因分析

某施工方在进行基础钻探时,施工人员不小心将施工工地相邻运行电缆钻穿,引致线路跳闸;故障为外力施工破坏。

6、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1)结合《东莞局“十二五”中压配电网规划》,争取得到市政部门、电力部门联合审批施工许可,执行属地管理原则,要求每个施工工地在规划施工前,必须征得当地主管电力部门的施工用电及相关电力电缆、线路安全运行协议会审,确保施工工地运行电缆、线路安全运行,必要时,配合工程线路的迁移。

2)切实履行《东莞市城乡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在电缆的走向设计图纸及运行使用布置图上,图中除标明线路走向及配变、台变等主设备的准确位置、型号、数量外,还应标明线路、电缆关键点的坐标,电缆头的准确位置及电缆头的数量,便于该线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能够实施快速处理。

3)健全线路杆塔、埋地电缆警告牌、标志牌等。

4)至2011年底的统计数据止,目前仅有145条线路实现网环供电,环网率为43.28%,配网转供电能力偏低。加快批复的环网改造工程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电网的可转供能力和供电可靠性,项目实施后2012年全镇网环率估计可达62.31%。与此同时,启动10kV电网的分区分片供电规划工作,并将规划成果纳入工程项目库逐年实施,进一步优化电网管理。

5)随着城市电网用电负荷的不断增长,配电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接点及支路也越来越多,加快应用GPS系统,实现配网自动化,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监测,随时掌握配网中各元件的运行工况,及时发现、及时消除故障。

6)加强1998年重新修正、施行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宣传,由供电分局组织专责人员协同广告公司专门设计宣传小册子,对施工作业单位、居委会、施工工地等进行派发及讲解,对违章行为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发现违章施工威胁或破坏电力设施的单位或个人,要及时发出隐患、赔偿或处罚通知书,有效地防止外力事故的发生。对屡次造成外力破坏的电力作业单位,将取消其在辖区内电力作业资格,对于其他单位,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对其施工作业现场进行暴光,另一方面通过市安监部致函其上级主管部门通报事件,争取其支持并负起责罚的义务,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召集事故责任单位开会,分析事故原因及责任,重申电力设施的保护重要性,从通过这些手段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7、结论

通过对配网电缆故障的处理分析,提出对配网运行的风险管控措施,在落实到各相关工作后,2012年上半年的配网安全运行得到明显的改善,如何降低配网的事故率,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达到金牌企业的要求,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往后,我们继续对配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行不断的科技创新,提高供电可靠性,更好地为长安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叶华电气技术2009,06如何防止外力破坏对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

[2]《东莞供电局“十二五”中压配电网规划》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网配电;变压器;常见故障

1.农网配电变压器使用现状

以某县级配电网统计为例,现在役配电变压器均为三相变压器,总数979台,其中用户专用配变423台,公用配变556台;2008年―2009年,农网改造将原先型号SJ等老型号配变全部更换为节能型的S9,其他小部分为S11,新型的非晶合金变压器只有个别几台;城区配变220台,其中配合市政建设对县城部分路段线路进行缆化后使用箱式变压器,总台数20台;农村配变759台,无箱式变。上述配电变压器担负着该县工农业生产和40多万城乡居民的供用电任务,对该县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配电变压器常见的故障

2.1运行环境

该县地处我国江南,地形狭长,山地丘陵较多,气候潮湿,每年5-9月份为雷暴雨等恶劣气候频发季节,加上配电变压器分布比较分散、点多面户所连接的l0kV高压线路翻山越岭,供电半径较长;向山区供电的部分高压线路因投运年限长,导线线径偏小,线路金具、绝缘子及电杆陈旧老化。

2.2配电变压器常见的故障及原因

2.2.1雷击造成的故障

刻门知道,为了满足偏远山区用电需要,农网I0kV高压线路通常是翻山越岭受地形限制,有些电杆架设在山顶上形成尖端的“突出点”,雷电造成的大气过电压顺着“突出点”传输至线路末端电气设施:配电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刀闸、跌落式熔断器等,考验着上述设备的绝缘强度。从电气原理上看,上述电气设施绝缘配合中,配电变压器绝缘强度最低,因此,在大气过电压的作用下,配电变压器首先击穿烧毁。为消除以上故障,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时,在配电变压器高压出口安装了避雷器和接地良好的接地体,当线路遭受雷击时,避雷器可靠动作,将雷电流引入大地,待雷电流经一定时间全部衰减至避雷器绝缘恢复值时,避雷器自动将配电变压器高压端与地绝缘,确保雷电流过后配电变压器能正常运行。

2.2.2负荷飙升造成的故障

实际运行表明,负荷彪升往往也会造成配电变压器烧毁故障。体现为农村用电平常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负荷值,高温酷热气候或传统习俗用电需要等特殊情况下(如:迎峰度夏、春节、农村庙会演社戏等),用电负荷彪升,处理不及时可能造成的故障为:

1)总负荷量超过配电变压器容量且无法及时更换增容时,变压器长期过载发热烧毁。

2)变压器因三相负荷短时彪升造成三相负荷极端不平衡,某相负荷严重超载发热烧毁。

2.2.3外力破坏造成的故障

外破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2.4变压器制造工艺不良造成的故障

在实际运行中也发现个别变压器制造厂商,为赶工期,疏于制造工艺各个环节的监督检验,存在个别变压器在投运后一段时间内,因制造工艺不良噪声超标、变压器油渗漏直至正常运行的工况下变压器烧毁,给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了损失,社会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3.故除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配电变压器常见的故障,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有效的防范措施。

3.1雷击故障

针对雷击故障,采取的防范措施有:

(1)对雷电频发的配电线路,有选择性地加装线路避雷器,对雷电波逐次进行消落,降低峰值。

(2)开展配变台区接地体周期性的开挖检查,测量接地电阻值,对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台区,采用降阻剂或安装接地井降低接地电阻值;对因投运年限长、腐蚀较为严重的接地体进行整改补焊,确保接地体接触良好,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

(3)对线路和配变台区避雷器实行周期性强制轮换检验,确保避雷器性能符合规范要求。

(4)从设计和施工安装验收关口抓起,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电线路不走高处(山顶),配变台区选择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区域(如:水田、河边等);对配变台区及接地体施工工艺不良、接地电阻值不符合要求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并带电投入运行。

3.2负荷彪升造成的故障

负荷彪升具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可预见吐强,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从管理维护入手。

(1)强化配变台区巡视维护的检查和考核,要求台区管理责任人员要按照设备管理规定,加强配变负荷周期性测试。

(2)对配变负荷测试数据及时进行认真分析,一发现三相负荷电流不平衡,必须立即组织人员对负荷进行调整。

3.3外力破坏造成故障的防范措施

(1)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宣传力度,加强配变台区设备周期巡视检查,特别要加强重点区域(如:开发区)周围电力设施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外力破坏行为,向外力破坏实施业主发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努力做到超前预防。

(2)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取得属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依据《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对线路走廊高杆植物进行清理砍伐,消除安全隐患。

3.4变压器制造工艺不良造成故障的防范措施

(1)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规定选择入围变压器供货厂商,把好采购质量关,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对变压器批次规模采购进行监造。

(2)严把变压器验收交接试验关,对试验不合格的变压器坚决予以退货处理。

4.结束语

配电变压器是供电企业向广大用电客户供好电、服好务的主要电力设施,是用电客户用上安全电、可靠电、放心电的重要保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电网建设的突飞猛进,如何确保农网配电变压器安全可靠运行是一个常新而迫切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范在丛.配电变压器雷击损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农村电气化,1995,(01).

[2]禹静.防止配电变压器烧坏的措施[J].农村电工,2005,(08).

[3]杨海新.配电变压器雷击及预防[J].农村电气化,2004,(09).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骑楼街区;消防安全;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40-2

一、海口骑楼街区概况及其建筑特点

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海口市得胜沙路、中山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等历史文化街区。骑楼街区是由覆盖约1.5平方公里,计约3800多米长,宽约12米等数条街道组成,主要为地上3-4层的骑楼式建筑,平均进深各约20-40米,建筑面积约20万平米,2007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的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是早年海南华侨效仿南洋建筑风格的特色,建成一幢幢柱廊骑楼式的建筑,用于商用和居住。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商业地理优势,骑楼街区逐渐演变成以经营服装、鞋类、电器、玩具、窗帘等为主,是集居住、商贸、旅游、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品贸易中心区。但也因为骑楼街区的这些特点,对我们的消防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骑楼建筑文化街区年代久远,没有统一规划,建筑物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没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缺乏、电气线路乱拉乱接且老化严重、消防设施配置不到位等突出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火势难以控制,导致建筑的垮塌及火灾火势的迅速扩大蔓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骑楼街区存在的消防安全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项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骑楼街区的火灾隐患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一)消防规划欠缺

一是骑楼街区建造年代较早,没有统一规划,毗连建造,连为一体,消防车通道宽度不足,建筑之间没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和形成有效的防火分隔物。二是市政消火栓设置不足,街区内部缺乏消防水源。经过几次专项整治,骑楼街区主要通道已增设了市政消火栓,但由于经费筹措以及市政供水管网不到位,一些道路市政消火栓设置空白点较多。如:龙华区新华南、得胜沙和美兰区博爱南路等的巷道尚未设置市政消火栓。

(二)耐火等级低

一是骑楼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再加上建筑年久失修,如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现象。二是大部分商铺以经营服装、皮包、鞋类为主,几乎每个商铺都设置有仓库,储存着大量的货品,都是可燃易燃材料,火灾荷载大。

(三)安全疏散难度大

一是为减少经营成本,商铺多数采用经营、储存、住宿“三合一”的形式,尤其是一些三层以上居民建筑,一层是经营铺面,二层以上是仓库,顶楼是家庭住宿,且仅有1个疏散楼梯。相当部分的商铺没有配备任何消防设施。二是占道经营现象突出,尤其博爱北路东门市场占用街道搭建摊位,龙华区义兴街、西庙等地方违章占道搭建建筑,严重影响人员疏散,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无法进入火场实施扑救,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四)群众消防意识淡薄

一是大部分商铺从业人员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经济轻安全,火灾防范和逃生自救意识较差。二是电气线路乱拉乱接,目前龙华区新华南、得胜沙和美兰区博爱南路等的一些路段接户线及户内线老化以及乱搭乱接现象仍十分严重,是潜在的火灾隐患。

三、骑楼街区的消防安全保护对策

(一)合理编制整体规划

一是以不破坏骑楼街区历史风貌为原则,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结合《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海口市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会同规划、文物、水务、文体、旅游等相关部门,科学制定骑楼街区消防整体保护规划,对骑楼街区文物保护、功能布局、维修装饰、水源电气等予以全面优化。二是以片为单位,增设消防车通道连通胜沙路、新华路、中山路、博爱路、长堤路等各个主要街道。保留街区现有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在两旁采用油漆划线,严禁商铺摆摊挤占。

(二)规范用火用电

一是结合骑楼街区修缮改造工程,由市政府组织,海口市供电公司开展骑楼街区接户线和户内线等非公共电气线路的改造,街道办事处负责督促居民消除电气线路老化及乱拉乱接的现象,公安派出所负责督促生产经营场所消除电气线路火灾隐患。二是禁止商铺使用明火或电气设备做饭,必须做饭的住户厨房全部设于顶层。所有商铺电气线路一律穿套阻燃PVC管保护,电气设备与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商铺停止营业后,一律断电。

(三)提高建筑耐火等级

一是组织开展骑楼街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对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结构在保持原状的前提下涂刷防火涂料进行处理。对不在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结构应尽量选用不燃烧体和耐火等级高的建筑材料。如建筑内已经无法使用的楼板,可以仿造原来样式,采用高强度塑料楼板来替代。二是明确各商铺所有室内装修材料一律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原有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的一律拆除。

(四)完善消防设施建设

一是应严格按规定敷设市政消防给水管网,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火栓,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市政给水不能覆盖的区域,设置消防水池或者在屋顶设置消防水箱,接通管网,设置取水口。二是各商铺必须配备灭火器,在规模较大的商铺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面积较小的商铺安装独立式报警装置和简易喷淋装置或吊球式干粉自动灭火装置。三是设置消防设施器材存放点,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水带、水枪、水桶、消防扳手等常用消防器材。四是依托辖区消防中队和社区消防服务站,组建消防摩托车队,分别配置警用消防摩托车,解决骑楼街区通道狭小,普通消防车难以到达火场实施有效扑救的实际问题。

(五)保证防火间距和分隔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规定,住宅部分与非住宅部分之间应采取防火分隔,且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在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的条件下,必须拆除建筑周围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并清除影响消防车通行和人员疏散建筑材料。对确实无法解决防火间距问题的,可按具体情况设置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

(六)增强“三合一”场所抵御火灾能力

一是实施人货分隔。底层商铺与楼上住户均采用实体墙或乙级防火门实施防火分隔。二是发挥街道、居委会及派出所的三级消防监督管理职能,对各类小作坊、小商店、小餐厅等小场所展开排查,责令改正存在的火灾隐患,增加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三是联合乡镇街道、公安、商务、城管等部门开展全面整治工作,对街区内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经营性场所一律不准予经营。

(七)建立消防巡查机制

一是依托骑楼街区所在地的安监办、综治办设立消防安全办公室,明确责任,建立火灾隐患排查、消防宣传教育、灭火救援处置等工作机制。拓展治安巡防队工作职能,将消防巡查与治安巡防有机结合,建立24小时消防巡查机制。以若干商铺为单位,各商铺业主每日轮流负责本区域的消防隐患巡查,发现问题,当场指出立即改正,无法立即改正的,报告消防安全办公室督促改正。二是组建志愿消防队伍,负责扑救初起火灾和协助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全面覆盖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

(八)加强消防宣传教育

一是公安消防机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等职能部门应对骑楼街区开展常态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深入骑楼街区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应急疏散演练等。二是利用公告栏、宣传栏等现有设施,张贴消防知识宣传单、居民防火公约等各类消防宣传画和消防宣传报,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三是在街区显眼位置如制高点,安装大型户外消防宣传广告牌,循环播放消防安全提示片,提醒商铺、居民注意生产经营和用火用电安全,提示群众掌握疏散逃生和扑救初期火灾的消防安全常识。

参考文献:

[1]林吾勇.浅析厦门中山路历史商业街的保护性消防改造[J].山西建筑,2011,(26).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450号],2006-07-12.

[3]莫萃华.浅析岭南骑楼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其治理[J].广西民主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电气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5篇

(二四年十二月)

平遥古城具有2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全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4处,市级4处,县级76处。1998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整座古城和古城外的双林寺、镇国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27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在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内,古城墙、古民居、古街巷、古店铺、古庙宇等各类建筑保存完好,风貌犹存;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对称地分布着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院的这种古代左文右武的封建礼制格局;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220多家古店铺;古城内拥有3798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处。平遥古城的所有这些特征,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中国历史发展中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

面对这一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责任非常重大,同时,如何利用好先辈留下的珍贵财富发展好旅游业,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平遥古城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逐渐理性的过程。从199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之后,国家、省、市各级对平遥古城保护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2000年,全省调整产业结构“1311”项目中,将平遥古城列入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十大旅游景区。2004年全省旅游产业工作会议上,将平遥古城作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支持发展的两大龙头之一。2003年晋中市开始实施双百项目,平遥古城旅游业项目和平遥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被列入全市双百项目,主要内容有:平遥古城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包括8大类46项工程,总投资为4.58亿元;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康宁街拓宽及商业开发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4300万元;平遥古城旅联实业公司文庙开发项目,总投资3200万元;平遥中学新校建设项目,总投资1.3亿元;丽泽苑大酒店新建项目,总投资3100万元。从1997年之后,国家、省、市三级计划部门加大了对平遥发展旅游业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共给予投资8150万元,其中国家4850万元,省2820万元,市480万元。所有这些支持,都对平遥这样一个基础薄弱、财力紧张的地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平遥历届县委、政府充分审视分析和深刻认识到“古城存在的唯一性、古城保护的完整性、古城文化的厚重性、古城景点的多样性、古城内部的混合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观念和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从解决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着手,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路子,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旅游发展、城市建设共赢的目标。在短短的几年间,平遥古城以其丰富多彩、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产业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的平遥古城,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汉民族文化的大型博物馆,成为我县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拉动力,成为全省的旅游龙头。2004年,平遥古城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门票收入4800万元,旅游及相关产业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20倍、25倍和18倍。分析平遥古城旅游业的发展,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全面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

平遥县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始终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的思想,始终遵循保护文物就是发展旅游的理念,全方位地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一是实施依法保护。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1月30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发了《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和遗产保护的省级立法,这一条例成为平遥县保护古城的法律依据,成为制定县城建设规划、古城保护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古城保护管理制度的大纲。根据《平遥古城保护条例》,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平遥先后出台了《平遥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平遥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传统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集中管理办法》;针对古城内消防设施失天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加强文物单位、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古城内电气线路改造的方案》。特别是最近以来,以市政府文件上报省政府《平遥古城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整改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宝顺省长亲自做出批示,梁滨副省长组织召开了专门协调会予以研究解决。所有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案的出台,使文物保护工作更具操作性,更加具体化,促进了文物保护法制化进程。近几年来,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坚持“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平遥县先后对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的房屋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维修,拆除了不协调建筑,有效制止了乱拆乱建和破坏性建设,保护了古城完整的风貌。

二是实施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工程。1998年以前,古城内有近5万常驻人口,多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聚集在古城内,人口密度比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高出十几倍,超负荷的人口密度对保护古城、管理城市及发展旅游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减轻古城人口承载压力,平遥县把古城内单位和人口搬迁作为有效保护古城的重要举措,做为市政建设的重点,持续予以推进。1997年底,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率先迁出了古城,至2004年共带动8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搬出古城,累计投资2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古城内2万多人口外迁,古城内人口减少到现在的2.7万人,为保护古城、发展旅游创造了宽松的条件。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发展旅游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平遥县县委、政府在充当旅游市场建设与发展主角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发展旅游,二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大大加快了古城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和发展壮大。

一是文物景点保护实施政府主导。平遥古城与其它景点、景区不同,有它的特殊性,是文化内涵性旅游城市,是以文物、文化资源为主的旅游城市。特别是古城内,既是居住区,也是旅游区,是一个社区和景区特征皆有的混合体,因而,旅游市场管理具有不同于其它旅游胜地的特殊性。鉴于此,文物景点开发和文物保护必须以政府为主导。近几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对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镇国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实施了护城河、环城路、城门综合整治工程;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的形式,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对文庙、县衙署、城隍庙实施修复,如今都开辟成为景点向游人开放,成为古城的骨干景点。

二是历史街区开发吸引社会力量。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内一大批古民居、古建筑,平遥县从明清街国有房产经营权转让入手,探索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旅游产业的路子,通过政府出政策、定规划,利用社会力量实施了明清街修复,形成了如今的旅游产业街。以此为契机,采取经营权转让和产权拍卖两种办法,先后对古城内20余处古建筑产权和100余处古建筑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拍卖之后,按照古城保护方面的规定和旅游发展的规划,统一制定维修方案,并严格监督其维修和利用,先后对西大街、东大街、衙门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古城区实施了修复。这样的举措,不仅弥补古城维修保护资金的不足,而且加快了旅游产业化发展。近几年全社会用于古城保护的资金达2.5亿元,建成了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娱乐等方面的6条旅游产业街,发展了400余辆旅游车辆,建成了40余家具有传统风情的民俗宾馆、民俗客栈,开办了80余家旅游购物店铺,形成了20个景点,旅游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在拉动居民增收、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就业等方面发挥了旅游业独特的幅射力。

三是旅游配套建设依靠市场运作。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但由于平遥古城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在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显露出配套不健全、要素不完善的问题,这是制约平遥古城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对此,平遥县采取练内功提高服务水平、出政策吸引市场投资两种方法,发展旅游要素市场中的薄弱环节。一方面,县委、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户,积极投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绿色环保产业,2003年以来,全县新建成了3家星级以上标准的宾馆,其中投资近8000万元的丽泽苑国际大酒店具备四星级标准,2004年9月份国际摄影大展前已经正式投入运营;还有在建的4家星级宾馆预计2005年投入运营。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古城内民俗宾馆接待服务水平,创出地方传统特色,经过省质量技术局审核,通过了《平遥古城民俗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这是我国唯一的地方传统客栈评定标准,对平遥县民俗客栈特色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有6家民俗客栈通过了星级评定。2004年年底,平遥县聘请我国旅游界魏小安等专家和权威规划单位,开始组织编制《平遥古城旅游发展规划》,预计2005年8月份完成,该规划将为平遥县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科学有力的指导。

三、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全面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好这块来至不易的金字招牌,并利用好它造福后人,发展旅游业,平遥县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对古城内3000余间公房的维修管理,2002年撤消原房管所,成立房管局;为了加强对古城环境卫生的管理,撤消原市容办,成立环卫局;同年实施了以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建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实行古城门票“一票制”为主要内容的旅游三项改革,旅游运行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平遥县在全国的县城中第一个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及城管监察大队,将8个单位的部分或全部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执法局及监察大队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其力量集中、处罚权集中的优势,组织拆除了2.8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在古城保护、旅游市场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遥古城股份旅游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以来,发挥其企业融资、项目投资的平台作用,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定了3亿多元的古城保护、旅游开发项目贷款,开发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星级民俗客栈;古城门票实行“一票制”以来,有效解决了部分景点私设回扣、扰乱旅游市场的问题。

2004年12月份,平遥县根据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要求,彻底理顺了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由县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全面负责全县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兼任。目前,平遥古城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管委会全面负责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旅游局负责旅游行业管理、宣传促销等工作,旅游公司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等工作,执法局负责城市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的管理运行模式。

二是创新经营城市办法。为了整合城市资源,加快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平遥县实行了国有土地集中储备制度,创新经营国有土地、房产和广告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模式,把国有闲置资产推向市场。先后拍卖了县人大、水务局、财政局、交通局、农机中心等10多处房产,拍卖了新城区近400亩国有土地,为政府筹集了6000余万元的建设资金。仅2003年以来,利用市场运作的方式,铺开了3个上亿元的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政府投入铺开了三大类40余项文物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工程。同时,将城市公交线路运营权、道路广告经营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了拍卖,城市公共服务业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实现了快速发展。

四、坚持综合整治的原则,全面改善古城环境。

平遥古城因其古老的建筑和弥足珍贵的价值而闻名,同时,也因其古老而暴露出基础设施建设先天不足的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中最大的瓶颈制约。曾经一度时期,古城内建筑破旧不堪,道路坑凹不平,街上电杆如林,空中线缆如网,新城区交通不畅。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平遥县从1998年开始,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建设思路,一以贯之地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就。

一是中小街巷改造初见成效。古城内共有200条大中小街巷,按照先大后小的顺序,投资7000余万元,对古城内86条主要道路进行了硬化,部分街道进行了线路入地和上下水改造,极大改善了古城内面貌。

二是古城消防得到加强。1998年以前,古城内只有3个消防栓,目前已达到45个,并结合古城内道路改造,对部分主要消防供水管网也进行了改造。新购置了一部小型消防车,解决了大型消防车难以进入古城的问题。结合城网改造,对古城内临街古建筑的电气线路进行了阻燃改造处理,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消除了电气线路老化带来的火灾隐患。

三是新城建设初具框架。为加快新城建设,近几年共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了贯通新城东西的柳根路、连接祁临高速公路的引线和康宁街,东城区新建了东关大街,古城外围绕城墙新建了环城路,新城外新建了外环路,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进一步拓展了新城发展空间,加快了新城开发。目前,东部形成了以平遥中学、人武部等单位为主的东城新区,西部有在建的天鸿家园住宅小区、行政审批大楼和即将投资开发的柳根花园住宅小区,南部形成了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为主的新城区。

四是绿化亮化取得进展。近几年投资300多万元,对古城内的主要街道安装了仿古路灯,古城内的部分民俗宾馆、饭店、商店自已投资安装了高档的宫灯和风景灯,现在整座古城夜间灯火通明。先后对高速公路引线、康宁街、柳根路、顺城路等新城主要道路实施了标准较高的亮化工程,别是高速公路引线和康宁街已经成为新城区的一大夜景。同时,积极发展城市公共绿化事业,建成了北门外广场、峰岩广场、柳根路小游园等10余处绿地,30余个单位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县城绿化面积由1998年的人均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3.5平方米,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旅游厕所建设取得突破。平遥古城旅游厕所少、标准低,是游客和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2004年,平遥县投资300余万元,新建了7处星级厕所,改造了500余处居民旱厕,不仅方便了广大游客,而且净化了古城空气。

多年来,平遥县在处理古城保护、管理、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保护了平遥古城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了汉民族文化,促进了以旅游为龙头的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也对全市、全省的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但是,平遥县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困难。

一是古城消防设施先天不足。2.2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多数为砖木结构建筑,年久失修,耐火等级低,而且古城内没有消防站,供水管网压力不够,电气线路老化现象严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消除隐患。

二是古城内道路急需改造。尽管近几年来,古城内主要街道得到全部硬化,部分已经缆化,但古城内还有近120条中小街巷未实施改造,严重影响到平遥古城的旅游环境。

三是古城内企事业单位搬迁任务繁重。古城内目前仍有10余个企事业单位尚未外迁,其中柴油机厂、第二针织厂、泉永棉织集团、农机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由于包袱过重,改制难度大,直接影响到搬迁进程。法院、公安局等单位由于资金紧张,无力新建,搬迁也面临很大困难。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需要尽快搬迁。

四是旅游要素市场还不完善。尽管平遥县目前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但多数游客反映,平遥古城缺少娱乐项目,缺少大规模、系列化的旅游购物市场,满足不了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

基于以上问题,建议省政府从保护平遥古城不仅仅是平遥人民的责任,也是全省人民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的角度出发,举全省之力,保护平遥古城。具体应集中研究帮助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配套政策问题。一是古城保护费征收政策。建议将古城保护费纳入古城旅游门票之内,通过适当提高古城门票价格,确定一个合理的古城保护费标准。古城保护费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用于古城的保护,其正体现“遗产保护,人人有责”。二是招商引资政策。对凡到平遥投资开发、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省发改委、国土、工商、经贸、环保、金融等部门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及银行贷款等方面应给予倾斜照顾,简化审批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促使平遥尽快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地。三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县份,平遥在城维费提取比例上,应该享受地市级标准和政策。四是仿照地市级政府所在地的模式,在平遥城内设立街道办事处,加强对社区市民的教育管理。

2、综合支持问题。建议在今后三到五年内,省直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职能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支持平遥实施一揽子工程项目。旅游部门重点加强对平遥旅游业发展的业务指导,帮助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高级管理人才;文物部门倾斜文保项目资金,帮助平遥对县境内双林寺、镇国寺、文庙、慈相寺等国家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建设;建设部门逐年加大对平遥县城市维护费的资金扶持力度;省经贸委等部门对柴油机厂、棉织厂、二针等古城内企业批准执行计划内破产,享受计划内破产政策补贴;劳动部门对上述企业的职工采取失业基金补贴政策或者下岗工人出再就业中心给予补贴政策,帮助平遥完成这些企业的搬迁改造;交通部门对平遥城区乃至城周交通要道的建设与养护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水利部门把平遥古城防汛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尤其是对平遥县柳根河综合整治工程每年给予300——500万元的项目补助资金;林业部门每年倾斜支持平遥300万元的绿化项目资金,以加快平遥古城及新城绿化建设步伐,尽快改善平遥生态环境;电力部门对平遥古城内中小街巷缆化硬化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帮助平遥在2——3年内全部对中小街巷进行硬化改造,对电力、电信、电视等三电线路全部完成地埋,上下水全部配套,切实改善古城基础设施条件。